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模板19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应当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层次的分明性。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
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__《雷雨》。经巴金等人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着名剧本。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二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示意)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师:其实看一下题目,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什么展开?
生:项链。
师:好,接下来,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第二:《项链》是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思考一会儿,不讨论,独立思考。
师:好,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前后四人小组。
师:好,我请同学来回答。“灰姑娘”其实是一个模式,我们来探讨,把灰姑娘模式里面的基本要素理清楚了,玛蒂尔德的不同点也就分明了。我们先想想,这个模式里面,有哪些要素?它包含了哪些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灰姑娘这个童话,主要是说她的青春……主要涉及的应该是爱情吧。
生:而《项链》的女主人公她……。
师:哦,我们继续讲灰姑娘,不要急着讲项链。
生:灰姑娘,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师: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非常好。很好,请坐。还有吗,还有补充吗,关于灰姑娘?(示意往后)。
生:和他们差不多。
师:灰姑娘她通过爱情,本来很贫穷,后来和王子结婚了。她的等级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等级发生了变化。
师:请坐。好,最后一位同学,你把前面三位同学的要点,总结一下。
生:也就是……她的身份……总的讲起来,这个故事比较有戏剧性的,一个大转折。
师:大转折。请坐。
其实我们会发现,灰姑娘的模式,有这么几点要素:
师:第一,青春的绽放。舞会上,一下就发现这么美!然后,以爱情来超越等级;最后,有一个极其幸福和完美的结局。
那么,你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莫泊桑他在这几个要点上??青春、爱情、等级、结局??每一点上,都不一样。
生:玛蒂尔德她有。
师:有?有过。最后呢?
生:最后,由于命运的差错……(沉默)。
师:请坐。后面的同学,你可以补充一下吗?关于这个“青春”的问题。
生:她应该也是有青春的吧,只不过她觉得嫁给她丈夫以后,就浪费掉了。(众笑)。
师:嗯,舞会上,青春绽放;但是最后呢,十年之后呢,十年之后青春还在不在?
生:不在。
师:她已经怎么样?
生:已经老了。
师:已经苍老了,请注意??用“衰老”的主题,来替换掉“青春”这个主题。请坐。
好,关于这个爱情的问题,请后面这位男同学来谈一谈。
生:灰姑娘的爱情是美满的,她得到了王子。
师:玛蒂尔德是否追求爱情?
生:不完全是。
师: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生:不是爱情故事。
师:这个一个什么故事?
生:比较实际。
师:关于婚姻的故事是吗,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爱情。所以她追求什么东西?
生:她追求物质的东西。
师:她追去物质生活,这就导致我们对于虚荣的批判,是吗?请坐。这一点很重要,(示意)继续往后。“等级”。
生:玛蒂尔德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师:灰姑娘起先也是这样,对吗?后来……。
生:但是灰姑娘变成了上层,而玛蒂尔德还是保持在原来。
师:(惊问)还是保持?
生:更下层了。
师:降格了对吧,继续往下降,她最后变得像文章里面的那个谁呀?
生: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
师:请坐。她降格了,灰姑娘是往上升的,是吗?(示意)最后,“结局”。
生:结局……虽然她把钱全部还清了,但是她跟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更加衰老、贫穷。
师:衰老,贫穷。请坐。
如果我们把整篇小说看作一场足球赛的话,莫泊桑他真正射门的时候是在哪里?(示意)你来说。
生:是在结局的时候。
师:结局怎么样,哪句话?
生:是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师:啊,读得真好,请坐。(示意)同桌,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杀伤力?
生:因为在前面,为了这串项链,她付出了她所有的东西??金钱,劳动,青春……还有很多。
师:她把一切都付出了。
生:后来感觉就……当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她所有的东西都不值了。
师:取消了她十年艰辛劳动的所有的意义,对吗?所以说她最后是目瞪口呆。
啊,所以有人读莫泊桑的小说,读出这种感觉,读到后来你会发现。
师:只有一个字??“冷”!莫泊桑太冷酷了,太冷静了,太冷了。
张含彬:玛蒂尔德。
师:玛蒂尔德真可怜。请坐。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师:《窈窕淑女》看过吗?
生:没有。
师:《流星花园》看过吧?
生:(众笑答)看过。
师:《曼哈顿女佣》看过吧?
生:(部分)看过。
生:有的。她原来是在一个酒店里打工,做女佣,然后因为巧合,认识了一个议员,结果她就和那个议员相爱了。而且她是借钱买礼服,还有最好看的项链,是她儿子帮他借的。
师:哦,也有一串项链!有舞会吗?
生:有。
师:天哪,也有舞会。
生:参加舞会,最后是舞会结束后的那天,揭穿她了……。
师:等会儿。她舞会上大放光彩吗?
生:有。
师:也大放光彩!
生:舞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揭穿了。最后是因为她的智慧,和她儿子的勇气,最后他们得到了爱情。
师:从此过上了??
生:(笑)幸福的生活。
师:(示意)请坐。大家看,通俗的大片里面,灰姑娘的模式,百试不爽,对吧?奥黛丽•赫本《窈窕淑女》,一九年,奥斯卡七项大奖,同样一个卖花姑娘;其实她来自一个小说《卖花女》,萧伯纳的,都是非常通俗的,《流星花园》里面那个谁啊?(示意)你来说。
生:杉菜。
师:杉菜是吗,这个算不算?
生:算的!
师:好像也算得上的噢。
生:(沉默)。
师:一二三四,凌琪,你来说!什么传统?看出什么东西来?
凌琪:悲剧!
师:悲剧?(示意)请坐,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我们从右面的一排里面看出一种什么传统?
师:好。谁来谈?我们抓紧时间,时间不多了。谁来说,你看出了一些什么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右边那一排都是,爱情高于物质。
师:都是爱情高于物质生活。请坐。(示意)你可以发表一下意见吗?
生:这里都是写的是,她们都有很美丽的外表,但是她们一开始都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来支持她们。整个故事的发展,就是围绕她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事情,然后把她们这些美的外表最后终于让别人得知,表现出来。这个就是故事中主要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这些女子,你是否发现,她们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对吗?
玛蒂尔德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文章里面有没有?
生:有。
师:真的有吗?(示意)你来找一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主见?她真的有主见吗?
生:有有有!刚开始发现项链丢失以后,她就辞退了女佣,搬迁了住所,自己开始干家务。
师:文章里面有很好的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路瓦裁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师:太好了,请坐。“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有主见的女人啊!
大家看一看,我想说的就是,这一排下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里面,它蕴含的一个主题就是??“女性的自我发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佩服我们班的三位同学。
师:程璐,莫剑俊,俞晨浩。他们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众笑)。
三位同学各讲一句话吧,来谈谈女性。
来,程璐,你谈谈女性。
程璐:女性天生是爱美的……但是女人善变。
师:善变,爱美。对玛蒂尔德而言,她的美丽的容颜的凋零,太可悲了噢。(示意)请坐。莫剑俊,谈谈女性。
莫剑俊:(沉默)。
师:随便谈谈,轻松一点。
莫剑俊:女性比较在乎自己的外表。
师:所以说外表改变了,她会比较地难过,外貌对她来说,太重要了。(示意)请坐。最后,俞晨浩,你也来说一句吧。
俞晨浩:因为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玛蒂尔德,她是一位女性,然后……(沉默)(众笑)。
师:非常好!(示意请坐)其实小说里面除了路瓦裁,其他所有的人??当然除了她丈夫和那个部长??其他都是女性。
所以中国很著名的一个文学家,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他的《书房一角》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看一个社会是否宽容,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看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就这么简单。
所以有时候,我们映照一下,我们读了《项链》以后,我们对于玛蒂尔德,到底是如何评价,如果你对她的评价过于严厉的话,也许可以看出你还不够宽容。(众笑)。
好了,那么课后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顺着两个思路,继续去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个著名的模式,什么模式,大家有印象吗?才子??
生:(齐声)佳人。
师:才子佳人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灰姑娘故事的模式,到底有什么异同?这是第一个思考题。
第二个思考题,有关于作家??盲作家,从古希腊的荷马,到英国的弥尔顿,到莫泊桑,莫泊桑他几近失明,当他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一直到最后,现在的博尔赫斯,失明的作家,和他的创作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这个也可以去思考一下。
莫泊桑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
其实我们去读一读,想一想,也许可以看得更深一点,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准确、生动。
2、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三、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学小品。
准确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如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四、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内容是。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四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故事的矛盾来理解小说主题。
(1)从人物角度来看,学习分析主人公形象。
(2)从小说的各种矛盾来探讨小说主题。
(3)分析小说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特点。
2、从小说引出人生的思考:悲剧产生的原因与怎样面对悲剧。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
1、检查预习,并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请学生介绍莫泊桑,并讲述其代表作《羊脂球》的故事情节。今天,与莫泊桑的另一著名小说《项链》来个亲密接触,真切感受短篇小说大师的艺术品的震撼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读音。
寒伧——奢华——请柬——挑选——面面相觑——债券——租赁——誊写——赝品。
2、请连缀上面词语,复述故事梗概。
三、拟设标题,梳理小说情节内容,分析小说情节特点。
1、要求标题的设置有点文学色彩,能扣住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余下的四部分,每小组拟一题,比比看谁的标题更出色。不能用“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识项链”这样的标题。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标题的拟设。
3、学生报出小标题,形式特别的请释道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参考:
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借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
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
4、小结情节发展过程,看其情节发展有什么特点。
梦——机会——困境——曙光——光环——跌落——平凡人生——意外(情节起伏跌宕,曲折多姿)。
四、把握主要矛盾,初步探讨小说主题。
1、教师启发示范,引导学生思考。
小说每一部分都有一对主要矛盾冲突,如第一部分,清贫的现实与奢侈的梦想形成矛盾;第二部分,机会(请柬)与能力(无力自我装扮)形成矛盾。(板书:清贫——梦想;有请柬——无服装)。
2、学生分析其它各部分的主要矛盾。
第三部分:有服装——无首饰。
第四部分:满足——失落。
第五部分:一夕荣耀——十年艰辛。
第六部分:十年艰辛——一件赝品。
3、深入思考:
(1)这些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梦想与现实的矛盾)。
(2)如何理解女主人公的梦想?与灰姑娘的梦想一样吗?
回到小说的描写中来,找出对女主人公的“梦想”的描写,分析其实质。(重点)。
(不一样,前者是追求奢华的生活,后者是追求幸福生活。女主人公的梦想是虚荣的、奢侈的,沾染了社会的腐朽作风。)。
五、设计情节,认识人物,进一步探讨主题。
(一)第一种假设。明确路瓦裁夫人贪图虚荣、向往奢华的性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
2、学生假设,交流,教师点评。
可能性1: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却以肉体交换为代价;虚荣之心,无底之渊,欲海难填,最终与路瓦裁离婚,另攀高枝。
可能性2:出身下层,教养不足,龙门难跃,梦想破灭,痛苦难堪。
可能性3:红杏出墙,夫妇同床异梦;最终离婚,却被情人抛弃,生活苦不堪言。
可能性4:每天在浮华场中打转,生活却没有好转,情绪更暴躁易怒,更加难以忍受这种煎熬。
……。
3、小结:悲剧的根源是偶然的“天意弄人”,还是人物性格的必然?
追求奢华、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性格不变,她心灵上的不幸和不安、痛苦和失望就永远不会消失。从这一角度看,项链是一条锁链,贪图享乐的欲望是一条锁链。
(二)第二种假设。认识路瓦裁夫人性格的两重性,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1、教师引入思考:丢失项链之后,路瓦裁夫妇的做法是否唯一选择?还可以有什么选择?
2、学生思考交流:
(1)申明真相,求得谅解。
(2)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3)迟迟不还,矢口抵赖。
(4)转移住所,隐姓埋名。
(5)坑蒙拐骗,积财还钱。
……。
3、探讨:路瓦裁夫人为什么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
(1)根深蒂固的虚荣心:为了保住脸面,宁愿十年负债也不肯让别人看轻自己。
(2)诚实守信,坚忍顽强,宁愿牺牲十年青春,了要赔偿项链。
4、作者这什么这样塑造路瓦裁夫人?
(1)增强悲剧性:正因为她以十年青春来抵一条假项链的价格,更突出小说的悲剧意味。虚荣之为害竟至于斯。
(2)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她们是诚实善良的小人物,却受上层社会的浮华习气影响,开始了他们的悲剧人生。
六、小说主题的概括。(答案不唯一)。
七、小说技巧的补充介绍:突转、留白。(略提)。
突转:应做到“出乎意料,又深合情理”。请分析文中两处突转(丢项链、假项链)如何做到这一点。文中有何铺垫来支撑这个突转。
留白:结尾戛然而止,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引发想象)。
八、作业: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五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常常在\'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叙述中营构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了自然和精巧统一的叙事风格,极富艺术魅力。《项链》和《珠宝》就是其中的两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它们同中有异,堪称姊妹篇。
两篇小说的情节安排独具匠心.《项链》写路瓦栽夫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故事。路瓦栽夫人常梦想过富裕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妇俩收到部长的舞会请帖。为此,他们用微薄的积蓄买了新衣,又向朋友借来项链,在舞会上尽兴欢乐了一番。岂料乐极生悲--项链丢失了,夫妇俩万分焦急,只好冒着顷家荡产的危险赔了项链。又经过十年的艰苦劳动清偿了债务。正当他们要舒口气的时候,无意中又听到朋友说借的项链是假的。小说在客观而冷静的叙述中展开矛盾,发展情节,一切都像是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那样平凡、真实、自然,并无故作惊人之笔,却又起伏跌宕,扣人心炫,结局出人意料,令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这种笔法在《珠宝》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珠宝》写朗丹夫人爱珠宝,朗丹先生卖珠宝的故事。朗丹夫人有完美无缺的好相貌、好性格、、好人品、好名声。结婚后,她勤俭持家,热爱丈夫,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她不听郎丹的劝告,常常得意地夸耀那些假珠宝。不料,好景不长,朗丹夫人突?quot;害肺炎死了\'。朗丹悲痛欲绝,生活陷入困窘,面临饥饿的威协。情急之中,他不得不变卖那些假珠宝。岂料,那些\'便宜货\'竟是昂贵的真珠宝。朗丹大喜过望,虽然他明白这是妻子出卖肉体乃至生命的代价,也知道人们在讥笑他,但他仍然不顾廉耻得意洋洋地靠这笔财产过上了阔人的生活,又娶了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在高潮处逆转--真相大白:假珠宝实为真珠宝,规矩正派的夫人实为娼妇、骗子,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两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尺水兴波,构思布局十分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涩之中有幽默。结尾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言简意赅,前后照应,余味无穷。
两篇小说的人物描写也别具一格。作者善于在顺理成章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地把人物置于强烈的矛盾反差之中,让人物性格得到充分表现。两位夫人都年青漂亮,却都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又偏偏都和象征金钱财富的项链珠宝紧紧联在一起。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安排。要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女人可以作\'玩物\',她们的年轻美貌就是\'资本\'。而贫穷和财富又是检验灵魂品质的试金石。路瓦栽夫人\'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生活\'的人,却\'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家境\'寒伧\';她\'美丽动人,却\'什么也没有\'\'不能够讲究打扮\',也无跻身上流社会的缘分;机会来了,又没有行头;买了衣服,借了项链,参加了舞会,偏偏又把项链丢失了;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好不容易跳出了苦坑,项链却是假的,十年辛苦付之东流。在愿望和现实、原因和结果如此强烈的矛盾对立中,作者总是把她放在命运的痛苦中去煎熬,使她的灵魂得到净化,路瓦栽夫人被折磨得完全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但是,她的品质却是诚实的,行为是清白的。她常怀\'梦想\',但只是嗟怨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已;她参加舞会是部长对路瓦栽的邀请,衣服项链,都\'取之有道\';舞会上,她尽情欢乐,并无非分之举;尤其是她冒着极大的风险赔偿了项链;甚至用十年的辛勤劳动来清偿债务,值得称道。穷人想幸福,女人爱漂亮,本是人之常情,关键是采取什么手段达到目的。路瓦栽夫人以非常的勇气和实实在在的行动顶住了命运的作弄,始终没有用自身?quot;资本\'作交易,没有做丧失人格的事,表现出极大的诚实。而朗丹夫人则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却男盗女娼。如果说,结婚前的朗丹夫人\'穷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的话,那末,婚后的她却耐不了贫穷,抵不住引诱,\'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而且\'很快引起爱打扮的需要\',并且\'渐渐养成一种习惯\',爱假珠宝,\'直到临死前几天还不断地买进来,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要带一样新东西回来\',利用自己的\'资本\',靠出卖灵肉去追求享乐和财富,完全堕落成一个娼妇。有趣的是,作者采用叙述人和作品中的人物朗丹所见所知同样多的叙事角度,把朗丹夫人不可告人的行径用平实的笔调掩藏在迷人的外表和行为之中,一旦真相大白,朗丹\'傻了\'\'昏了\',读者也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这种写法最适合刻画骗子、流氓的性格特征,最耐人寻味,令人叫绝,我们在《俊友》中也曾见过。两位夫人判若云泥,而两位先生也有天壤之别。他们的身分、地位都一样,也都爱妻子,甚至性格都和妻子相同。路瓦栽在生活的旋涡之中,无怨无怒,始终用诚实的行动来挽救厄运,表现了他的高贵品质。朗丹则是个无耻之徒。作者故意把朗丹还原成一无所有的自然人,又把他置于万贯金钱之前来让他作表演:妻子死了以后,他\'饿得很厉害,而且又没一个子儿\',但他的手上却有一串值一万八千法郎的钻石项链,在赤贫和暴富、道德和金钱、诚实和虚伪、纯洁和耻辱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一番痛苦的心灵挣扎,他也抵不住金钱的引诱,人格崩溃了。从此,彻底堕落成一个资产阶级的寄生虫。朗丹夫妇一个以假乱真,一个当众出丑,他们堕落的根本原因是\'爱幕虚荣,追求享受\',他们既是资产阶级享乐思想的受害者,又是它的体现者。
莫泊桑惯于用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且不说《项链》对路瓦栽夫人舞会前后的描写,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单说《珠宝》中对朗丹的一系列形神毕肖、寓庄于谐的细节描写,就简直妙不可言。仅举一例,以飨读者。当朗丹明确了自己有了十九万六千法郎的时候,\'到了街上,他看见旺多姆纪念柱,恨不得跟爬滑杆似地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只要自己一纵身,就可以和高耸入云的皇帝雕像玩玩\'跳田鸡\'的游戏。\'了了几笔就活画出一个暴发户飘飘然陶醉在发财梦中可笑又可鄙的丑相。语言朴实自然,语调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把朗丹刻画得维妙维肖。
如果说《项链》是一曲咏叹小人物人生命运的悲歌,它肯定了路瓦栽夫妇在那个金钱万恶的社会里贫贱不移的优秀品质,引人向善,具有悲剧美;那末《珠宝》则是一幅批判无耻灵魂的讽刺画,它揭露了腐朽的享乐思想对朗丹夫妇的的毒害,嘲讽了他们道德的堕落,教人警醒,具有喜剧美。莫泊桑巧妙地将自己的批判意识和情感倾向不动声色地寓于客观冷静的叙述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布局之中,达到了自然和精巧的统一,具有撼人心魄、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令人由衷赞叹!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六
1.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培养。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七
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分析小说的情节,初看人物思想和品质。
3、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玛蒂尔德评价形象。
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德育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德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学生已在英语课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又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三、说学法。
品读法——仿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复述《失街亭》的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
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
1、仿写:
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要求突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a、如果没有那份请柬。
b、“啊!假的”
2、结合课后题对玛蒂尔德定位,并要求从原文找出依据,同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3、形象对比分析:将玛蒂尔德与简爱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追求德不合理性。
4、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德的肯定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a、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b、多面人周朴园。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八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
《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可以设计以文本的精巧的构思布局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如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再品味“欧•亨利”的笔法和空白艺术的奥妙。进而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关系,那么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就会顺利成章了。
二、解读文本,沐浴文化阳光。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项链》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比如在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时,可以佛来思节夫人为例设题,“为什么路瓦栽夫人看望佛来思节妇人会如此痛苦?”“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妇人为什么不告诉路瓦栽夫人拿的是假项链?她为什么要装假项链?”等,从大方向把握社会文化气候的因素。
3.在重点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小说第一部分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舞会部分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这五部分作为解决的教学策略。八班的宋健和刘永两位同学还根据课本的部分情节,自导自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剧,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生活版的路瓦栽夫妇,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中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都十分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此可以把心理描写的分类和方法做一下归类和对比,从优秀作家笔下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片断中,我们可以获得对这一表现手法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宝贵的艺术启迪。我把心理描写归纳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两种,前者分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几种方法,后者有神态暗示、动作暗示、语言暗示、环境烘托几种方法。把本文和《陈奂生上城》、高尔基的《母亲》、契诃夫的《凡卡》、鲁迅的《药》的有关片断做拓展和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小说惯用的心理描写手法的差异,可以感受把握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这应该成为我们打开小说进而一切文学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应该让思维飞扬,张开想象的翅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本课续写心理描写片断练习,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习作的一有效途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九
《项链》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保留的名篇,但是,以往的解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附着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评判,难免失之偏颇,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老师已经对这一文章的传统解读提出了异议,我也在拙作《灰姑娘之梦》里谈到这一点,在此不必赘述。
今天在我们高二(三)班,我上了一堂课,感觉还不错,在此贴上实录。
时间:2005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盐外高二(三)班。
教师:夏琨。
教学过程 :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大多都很清楚)。
(教师板书“根源”)。
学生:由于虚荣,不切实际。
学生:就是跟现实相差太远的目标。
学生:虚就是假的,荣就是光荣,所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
教师:哦,原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啊。那么,大家有梦想吗?
学生:有。
教师:虚荣跟梦想有区别吗?
学生:梦想是切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教师:还没有实现之前,你就知道它能实现吗?
学生笑,没有回答。
教师: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位充满了梦想的女孩子:灰姑娘。
(学生若有所悟,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讲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梗概?
(一位学生起来为大家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灰姑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著名童话,灰姑娘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了,已经成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可能都藏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吧?是吗?(有些女生笑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灰姑娘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她的家庭——。
学生:母亲去世,继母虐待。
(教师板书)。
教师:此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学生:王子的舞会。
(教师板书)。
教师:但是,她能参加吗?
学生:不能,没有衣服,马车。
(教师板书)。
教师:这时候,帮助她的是——。
学生:仙女。
(教师板书)。
教师:在舞会上——。
学生:大获成功,王子爱上她了。
(教师板书)。
教师:对,王子爱上她是很重要的,也是故事的本质所在。
学生笑。
教师:舞会结束之后,灰姑娘——。
学生:丢了水晶鞋。
(教师板书)。
教师:水晶鞋丢失之后,王子——。
学生:寻找灰姑娘。
教师:当然,最后找到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笑。
学生:不幸福。
教师:对,至少她自己不觉得幸福。和灰姑娘一样,玛蒂尔德也有一个机会,只是这个舞会主办者是教育部。在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而玛蒂尔德得到的是部长的注意(学生笑)灰姑娘在舞会结束的时候丢失了水晶鞋,而玛蒂尔德丢失的则是项链。灰姑娘丢的鞋成为王子寻找她的线索,最后促成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教师:那么咱们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
学生:灰姑娘。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笑):那么让咱们先忘掉灰姑娘和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
学生大笑。
教师:一个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学生大笑)。
(学生笑)。
学生:不能。
教师: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学生有些诧异。
教师朗读了自己的文章《灰姑娘之梦》的片断: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是不能失败的,失败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理论家跳出来,说你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说你的不切实际应该叫虚伪梦想叫虚荣,玛蒂尔德就是一个榜样。其实女人的那点小梦想跟男人的相比实在太可怜太庸俗了,但是,这个奇怪的社会,能对男人的众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大加赞赏,却对女人可怜的一点点梦想嗤之以鼻。
(有女生脱口而出:就是!很多孩子笑了)。
教师:因此,我以为,因为玛蒂尔德希望拥有美貌、高雅和爱情等幸福就认为她是“虚荣”是不恰当的。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一时想不起来。
教师:一个地位低贱的箍桶匠,靠着趁革命时期倒买倒卖行贿受贿搞投机生意而迅速起家,赚取了大量金钱,有了钱以后,也拥有了社会地位,这个人就是葛朗台。
学生若有所思。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教师板书:于连,《红与黑》)。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学生:时代的悲剧。
教师:很好!玛蒂尔德的悲剧实质上是等级社会的悲剧。每个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地位,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仿佛每个人都拥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和可能,那么,机会就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了。
(学生翻书查找)。
教师:对,这其实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也许我们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觉得这个解释好像太不“高深“了,但是,我倒是觉得,莫泊桑在这篇文章里其实就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经常提的一句话。
学生插嘴:细节决定成败。
(其他学生笑)。
教师:是啊,其实这个观点现在是很时髦的。呵呵。
学生:有。
教师:请大家看书找出来。
学生:买项链来赔的时候,老板说只卖盒子没卖项链。
(学生大笑)。
教师:还有呢?
学生:借项链时候对方的随意,还项链的时候没有打开盒子,装项链的方式很随便。
教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他高妙的文笔,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离奇,但是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并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
学生:因为她爱面子。
教师:只是爱面子?
学生:因为她守信。
教师: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有借有还,完璧归赵都是做人应该信守的承诺,而此时她丢失了借朋友的项链,为了守信,她必须完好无损地归还,这实际上也是她保持自己尊严的一个体现。而更能表现她的尊严的是另外一个情节:
学生:付出十年的辛劳。
教师:对。对十年前的玛蒂尔德来说,美丽动人和青春是她最大的追求。但是,为了还债,她毅然显出了英雄气概,不惜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连她的朋友都认不出她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的莫泊桑介绍,莫泊桑总是喜欢刻划下层人民的特点,并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发掘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项链》里面的玛蒂尔德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在承受生活艰难的时候,她能坚强地面对,战胜困难,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从小说中获得的另外一个启示吧。
(下课铃响起,下课)。
白银溪流评: 。
我认为学生听了这节课后定会有所悟,特别是“虚荣”这个字眼已经牢牢地固化在学生的脑海中的时候,摩西的课对学生一定会有所启发。
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成了所谓课改奴隶(原谅我不当的措辞),一上课就是学生为主体,大家展开热裂讨论,学生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个性。腻啊,同志们。我们不可想象鲁迅等大师们站在讲坛上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说的对,恩,你说的也对,xx同学的看法很有创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个性十足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东方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用自己的方式教学,就象用自己的方式爱一个人。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当对学生千依百顺的小男人好男人充斥耳目的时候,我更欣赏摩西这样的“大男子主义者”,我个性十足,我风度翩翩,我刚猛无俦,学生因我而爱思索,因我而爱语文,因我而爱文化!
东方雪评:
摩西的课已经形成既定的风格,这个说法比较好听,但是我还想说定型后的悲哀,希望摩西不要生气。
一如以前,摩西的菜篮子里总是有几样新鲜的蔬菜,看起来色彩夺目,其实也就是青菜、番茄之类。灰姑娘、哈姆雷特、葛朗台、也许还会有小王子、简·爱、苔丝、冉阿让等等。我想说的是,用作对比教学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典性,自然而然的带上批评家的东西,平民化和现实性多多少少的被忽略了。当然,这也足够唬弄学生一阵子了,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且从教学内容需要的程度已经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这样的比较还略显粗糙。同时,学生因比较而生成的基本上不是富有个性印记的东西,基本与教师预设雷同。
那么,我们必须要问摩西和我们自己:我们要追求到底是什么?
精彩!
近似天马行空的课堂设计:和,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男人和女人,灰姑娘和韦小宝,太棒了!这样的大胆而且基本合情合理的联想,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也基本否定了造成玛蒂尔德的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性格悲剧,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张了本。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摩西脑袋确实是菜篮,不过是菜篮子工程,无所不有呀,所以才能如此纵横驰骋,信手拈来。
精彩!!
老师是灌篮高手,是煽情能人,是杰出导演。有着深邃的思想+雄辩的口才+横溢的才华,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充满羡慕和景仰,面对这样的课堂充满激动和期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遗憾:
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呢?
既然主要要讨论小说的主题,为什么不把社会悲剧论进行到底?后面加上了为什么要加上“细节决定成败”论呢?准备把课堂继续拓展延伸?但你下面又是话锋一转(追求跳跃性思维?)讨论起小说的结构艺术。
春姑娘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
2、培养科学精神。
1、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三、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学小品。
准确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如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四、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内容是。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一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导入。
二.课本剧表演(熟悉情节,为人物分析作铺垫)。
三.分析鉴赏人物性格。
(一)抑。
2.造成玛蒂尔德性格大转变的是哪个情节?
请大家齐读第三和第四段。(读完后)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4.“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
5.性格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二)扬。
7.那么主人公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除了虚芝心外,还有没有表现出别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有无值得我们称颂的?)请同学们看课文p207——209。
(勤劳坚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等)。
(三)合。
虚荣心有时也是一种自尊心,上进心。
四.教师小结人物形象:
五.拓展与创造。
用诗词或对联给人物画像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一种写法。
我这里有一描写人物的词,我们读读,能看出它写的是谁吗?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下面我们也试着用诗词或对联的形式来描述一下我们理解的本文的主人公玛蒂尔德。
我们先看下以下内容,培养一下灵感。同学们下来过后认真斟酌,精确用词,把你理解的玛蒂尔德描述出来。
出示幻灯:
1.江城子?极乐公园逢佛来思节夫人。
2.对联。
项链本乃锁链。
虚荣不是光荣 。
3.《夜会惊艳》。
山外青山楼外楼,夜会歌舞几时休?
虚荣熏得人陶醉,只为一夜逞风流。
4.《破阵子》。
醉里裙脚飞舞,梦回黯然神伤。一整夜欢歌如沸,却换来十年沧桑。虚荣断人肠。
手做针线飞快,面如泥土焦黄。了却夫妻心中事,赢得诚信人称扬。尽管白发长!
5.《渔家傲》。
6.《水调歌头?富贵几时有》。
富贵几时有?梦里问苍天。舞会就在眼前,我怎生露面?不愿成天忧虑,只欲灿烂一曲,荣登上层难。新衣加项链,人人争相看。 回家急,项链失,夜无眠。不应有恨,只怪当初梦太圆。人有艰难曲折,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周全。尝尽虚荣苦,从容终余年。
7.对联:
天生丽质幻想高雅生活一夜风流不慎丢掉假项链。
意外横祸落得满身债务十年辛苦最终找回真人格。
8. 一夜风光十年辛酸都是虚荣惹的祸。
三万法郎半生浮沉赢得世人共叹赏。
玛蒂尔德咏叹调。
天生丽质出寒门,叫人如何不生嗔?
一朝嫁与小书记,可怜珠玉委沙尘。
日思夜想长嗟悼,何时能把龙门跳。
忽闻部长施请帖,顿觉周身祥云绕。
添得新衣借项链,春风满面赴舞筵。
绝色艳光惊四座,满堂珠翠皆黯然。
豪华舞会令人醉,摇曳生姿知为谁?
依依不舍别欢场,惆怅破马独自归。
整顿衣裳失项链,霎时天塌地也陷。
买得新物赔旧友,东挪西借签债券。
造化弄人也成人,减却红颜损却春。
女儿终知关生计,素面朝天夙夜勤。
十年风雨同船渡,锱铢积累债已清。
塞纳河水深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
极乐公园逢旧友,始知失链鸿毛轻。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六. 结束语。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终于走向成熟。她的遭遇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与其遥望云端,渴望生活在别处,不如擦亮眼睛,看清脚下的路。将虚荣心化做前进的动力,去开创美好的前途!祝愿同学们雄鹰展翅,鹏程万里!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二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2、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三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位(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上课)。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板书:学不可以已)。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1):比喻。
师:很好。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回答。
生(2):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学生举手)同学。
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学生举手)同学。
生(4):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请同学背诵第二自然段。
生(5):“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师: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同学回答。
生(6):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师: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同学。
生(7):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同学。
生(8):分总关系。
生:(部分)学习。
师:对。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生:(集体)比喻。
师:用哪几个比喻?同学。
生(9):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板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三段,“积土成山”,开始。
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师: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0):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分三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板书: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
师: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同学。
生(11):比喻。
师: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
生(11):对比关系。
师:对。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同学,你说说。
生(12):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很好。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学生动笔写,5分钟)。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谁说?(学生举手)同学。
生(13):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师:比喻贴切吗?(学生答:“贴切。”)同学,你怎样写的。
生(14):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
师:很好。同学,你说一个。
生(15):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师:好。同学。
生(16):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师:他从反面设喻,也很好。同学。
生(17):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师: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是否贴切。同学,说说你的意见。
生(18):不贴切。“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主要是说无明确的飞行方向,与“没有知识”无相似之处。
师:若将本体改动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请你改一下。
生(19):将“知识”改为“志向”。
师:对。改为“志向”“目标”“理想”等,就是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须符合合理、生动、新颖的要求。
师:再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学生写,6分钟)。
师:我看同学们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几个小组交流一下,写得好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下。(6人一组,交流7分钟)。
师: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请组长推荐一下(第二组组长举手说:同学),请同学读读。
生(20):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师:好。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还有好的吗?(第五组组长站起来说:同学请同学读一下。
生(21):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五
学习目标:。
掌握重要的实词、特殊句式。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学习重点、难点:。
实词、虚词积累;理解、运用“非攻”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简介:
墨子,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出身低微,注重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学术上,创建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三、析题:
非:非难、责怪。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创作;掌握本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点。
2、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3、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排比对偶句;连珠句;丰富的语气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少小孤苦,由兄嫂扶养长大。二十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即他24岁时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贞元十八年(802)即34岁时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即他35岁时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即他38岁时新皇帝继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即他50岁时,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即他52岁时,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即他53岁时,唐穆宗继位,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在文学上的最大功绩是提倡和领导了“古文运动”。
【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字词、文言知识点、内容】(见课本)。
【论证方法】。
1.下定义、作结论。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3.引用论证。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这在现在的学术论文中也是最常见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语言特色】。
1.排比对偶句。
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2.连珠句。
连珠,又称顶真、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联,“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丰富的语气表达。
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韩愈名和字的来历】。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取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取名为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取个什么名呢?”郑氏说:“你大哥名会,二哥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考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便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一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担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一阵沉思: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七
阅读荒煤的《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回答文后题目。
元月29日上午9时20分,我来到冰心老人的门前。正要敲门,却看到上面贴着4个字“遵医谢客”。我不禁犹豫起来,又缩回了手。后来又想,既然已经来了,进去看老人一眼就走吧,终于敲开门。冰心老人的女婿陈恕同志接待了我。我走进客厅,一边脱外衣,一边说:“她要躺着就别动了,我看一眼就走。”
没想到,陈恕带我到老人书房里去,冰心大姐已经端坐在那宽大的、好像摆满了盛开的水仙花大桌子面前了,正在给她的宠爱的大白猫咪喂吃的哩,她和我握手时笑道:“我真没想到你今天来!”
我仔细地看看大姐,放下心来,她脸色很好,谈话间经常笑容满面,随时说出一些幽默的语言,使人感到她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真不像进入93岁的老人。
我把一个印有《荒煤文艺生涯60周岁》印记的一个红色塑料包和一本我纪念周恩来的文集——《永恒的纪念》送给她。大姐抚摸一下那鲜红的塑料包,高兴地笑道:“这么红!”我又打开《永恒的纪念》这本书,指着目录告诉大姐,这里都是我回忆周恩来的文章,您就看去年新写的两篇——《你是怎么想的》与《我在狱中听到周恩来的心声》就可以了。大姐顿时就问:“这是为什么?”我说怕她看多了太累。大姐说,关于总理,应该多写写,许多事情,年轻人不知道。她接着就提到她给我编的那本《周恩来与艺术家们》写的序言。我顿时清楚地回忆起老人那句话:“……总理是中国亘古以来付予的‘爱’最多而且接受的‘爱’也最多的一个人物。”
我终于和冰心大姐告别了,一个多小时的欢聚,却给我带来许多难以平静的心情。我不能忘却,冰心老人在短短的一瞬间提到周恩来不能抑制的两次抽泣,我也时时翻翻她那三本书中许多真诚、乐观、温情、秀丽的文字,我也不禁常常面对大姐离别时赠我的一张名片发出思考。
这是一张鲜丽粉红色的名片,在右角有谢冰心三个字,下面直写着1992.10.5。中间是一个一寸见方的烫金的寿字。这是去年她92岁诞辰时朋友印赠给她的,总共只印了92张,供大姐赠送给她比较亲近的朋友们;上面还有号码:我得到的这一张是86号。我当时就感到庆幸,我还不是最后得到这个名片的人——后来又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个可笑的念头:这也许预示着我这个小弟弟至少还可写到86岁。而这张名片的背面却印了冰心老人的手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我反复读着这句话,我才觉得有一点领悟:冰心大姐之所以“从来不觉老”,就是因为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那永远耕耘不息的文学园地,爱朋友以至一代又一代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因而她也有了一切:祖国和人民的信赖、尊敬,永远有待开拓的文学事业对她不尽的期待,朋友和孩子们对她的热爱和敬爱!
1.文中写冰心老人提到周总理不能抑止的两次哭泣,反映了什么?
2.“我也不禁搂住大姐的肩头,感到了一阵泪光闪耀在眼前……”的含义是什么?
4.冰心老人还想再写两篇文章,表现了老人怎样的精神?
5.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品质?
6.“我才觉得有一点领悟”作者领悟了什么?
7.你读过冰心的哪些文章,给你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1.反映了冰心老人对周总理那种真挚的感情。
2.和冰心老人情感产生共鸣,深情缅怀总理。
3.总理把爱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人民无限爱戴他。
4.从不觉老,永不停笔,热爱永远耕耘不息的文学园地。
5.排比。真诚、谦虚、热爱事业。
6.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7.略。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八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
6.芳菲菲其弥章()。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今义:水势大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固时俗之工巧兮。
今义:技艺巧妙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偭规矩而改错。
今义:改正错误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________________。
5.自前世而固然。
今义:前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
6.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________________。
7.长余佩之陆离。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修
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鸷鸟之不群兮()。
2.驰椒丘且焉止息()。
3.步余马于兰皋兮()。
4.屈心而抑志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回朕车以复路兮()。
7.忽反顾以游目兮()。
8.驰椒丘且焉止息()。
9.哀民生之多艰()。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固前圣之所厚()。
14.长余佩之陆离()。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謇朝谇而夕替。()。
答案:
离骚。
一、1.“错”通“措”;2.“邑”通“悒”;3.“圜”通“圆”;4.“反”通“返”;5.“离”通“罹”;6.“章”通“彰”。
二、1.荒唐,没有准则;2.善于取巧;3.改变措施;4.走投无路;5.古来;6.高耸的样子;7.修长的样子。
三、整理/高高的/长/修建。
四、1.群,名词做动词,合群。2.椒,名词做动词,长着椒树。3.步,名词使动用法,使……步行。4.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委屈;抑,使……压抑。5.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6.回,动词使动用法,使……掉转。7.游,动词使动用法,使……游。8.驰,动词使动用法,使……疾驰。9.哀,形容词为动用法,为……哀伤。10.善,形容词做动词,崇尚,爱好。11.直,形容词做名词,正道。12.高,形容词做动词,加高。13.厚,形容词做动词,推崇。14.长,形容词做动词,加长。
五、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2.定语后置句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3.被动句清晨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九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译文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