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由读后感(专业20篇)
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反思的产物,它既体现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写读后感时,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要过多夸大或贬低书中的内容。提供这些读后感范文,是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书籍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一
这是尹建莉出的第三本书,她的第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喻户晓的一本精品之作,我刚刚有了孩子的时候,很幸运的看到了这本书,收获了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她的书很另类:语言平实,朴素,简单,但坚定而温和,没有高大上的各种理念,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全部来来自于她带孩子和多年教育工作的亲身体会和经历,读起来非常真实,诚恳,可操作性很强。
不夸张的说,我看过的育儿书也不少,唯有她的书会是反复读,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的。
这是一本比较长,比较零散的书。尹建莉老师历年来收到了数十万封的家长来信,讲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甚至于家庭纠纷和个人成长痛苦中的种种困惑和疑虑,尹老师挑了100封左右具有代表性的信来给予回复,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细细的读了每一封信和回答,其中的困惑有的我也有,有的我没有,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话语,仿佛映照出我自己的内心,种种焦虑和困惑。而尹老师的每次解答,有的犀利直接,有的温和,但每一封信都流露出她的真诚善良的内心,不虚伪,不站在制高点,而是像一个朋友,坐在你旁边,温和的看着你的眼睛听你静静倾诉,然后用语言和眼神抚慰你,一点点熨平内心的波澜和皱褶,这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自己都觉得在阅读的这几天中,我也变得平和,宽容起来,不那么尖锐刻薄了。
她不止是提供了基础理论:尊重,爱,自由,不管孩子就是最好的管等,还给出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和途径,因为其实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把这些道理吃透,融入到生活中,其实真的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而具体到每个日常细节,落实到每天的生活琐碎中的时候,功力就立刻见分晓了:
对照着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点,从而更好的理解那些朴素但却不见得教育理念。
根据来信的问题细分:分为几大部分:
1.划清与孩子的界限。
2.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情。
3.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4.吃喝拉撒睡不用“精细化管理”
5.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6.家庭是学习的第一站。
7.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等。
8.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9.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孩子。
每个部分都值得细细品读,如果遇到和信中类似的情况,那么更是捡到宝了,可以去好好看看学习下了。
摘录一些喜欢的,其实整本书我都很喜欢,朴素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处处皆是:
1.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为难。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里的体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2.生命一直是流动的,一直是变化的,思想也是一样。思想的成熟就像是吃馒头一样,当我迟到第四个感觉很撑的时候,绝不能说前面三个没什么用,任何一个阶段的思考和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最高的价值不在于哪一种思想完全正确,而是我们作为某个社会或家庭的角色,一直在用心的寻找着更美好的方案,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3.没有一种深刻的相处可以凭技巧完成,对某一局部关系的修复会暂时带来另一局部关系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恒定和长久。所有关系的轴心-你自己-如果不改变,围绕着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会改变。(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4.我说这个事想让你放下批判,既不在意婆婆事什么样的人,也不在意婆婆嘴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一定都是正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有一个关系,共同爱着一个男人,但是你们是分属于2个家庭的2个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搅合在一起,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到自己的是,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好的。(坚定的把婆婆打发走)。
最后引用她自己的话作为结束:
对于孩子心灵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它是无边界的,涉及父母的做人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程度。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进化成更好的人。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二
《给孩子自由》,书的作者小巫。小巫是学教育学的、在海外工作生活过,老公是新西兰人,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给了她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更为开阔的视野吧!
这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之后推出的新作,重点在于探讨1岁至4岁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作者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以及咨询案例,详细解读儿童秩序感、道德感、情绪发展、大脑发育及学习过程等话题,在如何培养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
1、首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爱。这一点我太认同了,真的,只有建立起首要幸福感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界所动,现在我们整天说调整心态,却不知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自然就能得到自信和安全。
2、孩子发脾气的处理方法。我们要有智慧去理解和分析孩子真正发脾气的原因,并且给予足够的尊重,孩子自己就能把气给消了。
3、中伤比暴力还要厉害。这常常是我们中国父母最不注意的细节,我们常常这样:“你看哥哥,多乖!”;“你真笨!”,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灵感受。
1、成功者最最需要的,是一个永远理解、支持、鼓励他的妈妈。
2、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3、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要准备好了,愿意接受独立时,才行。
4、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依次建立两个幸福感/快乐源泉:“首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首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完全确证,这个幸福感的完全建立,是在3岁左右。次要幸福感,指的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搭积木、过家家、拉小提琴、玩篮球等等。
首要幸福感牢固的孩子/成人,内心的快乐不会受到日常生活高低起伏的左右。遇到波折、挫败时,不会丧失自信心,不会一蹶不振。
首要幸福感不牢固的孩子/成人,次要幸福感也很难健全。他们内心的快乐,过度依赖于外在的“成就”。如果顺利,就特别高兴。如果不顺,就特别感到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
5、“不必要的帮助就是对儿童的压制。”
6、当孩子探索世界时,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成年人过多的干涉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往往那些上学后不专注的孩子、有所谓“多动症”的孩子,追溯其成长史,都有家长干涉过多、限制过多的痕迹。
7、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抑制儿童的活动,等于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
8、应该把“听话”这两个字从词汇中永远地去除掉,因为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只能表露你的无能。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话?仅仅因为你是大人?你要跟他讲道理,而不是用“听话”这样软弱无力的词语来约束他。
9、当必须对孩子说“不可以”的时候,我建议妈妈们不要站着、居高临下地勒令孩子,而是蹲下身来,搂住孩子,亲吻他,温柔地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因为、、、、、、”
10、行动的自由,导致思维的自由,最终导致行为的自由自主。
11、让孩子玩儿是主要的,衣服和手脏不脏是次要的。
12、父母在幼小的孩子的心目中,是完美无缺的,是要拼命效仿的榜样。他们像小海绵一样,吸收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13、过早受到家长压力的儿童存在弊端,更加理智的做法是等待孩子自己想学习的时候再教,那样会更加容易。
14、这些超级宝宝们没有得到正常儿童所需要的经历:一个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童年。这样的缺失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成长。
15、无论事态如何严重,父母如何生气,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平和冷静,最有效的批评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妈妈爱你,但是妈妈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任何斥责,对于孩子都是一种语言暴力,其损伤性绝不亚于伸出巴掌扇孩子耳光。
16、没有强烈的爱心和牺牲精神的父母很难说有带孩子的真正权利。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系列一,在宝贝一岁左右时,我读了这本书。那时对于一个新手妈妈来说,帮助太大了。在好妈妈一里面,学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平常和宝贝的学习和生活中。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孩子阅读的文章,我至今记忆犹深,正是那本书,让我在宝贝一岁时,开启了亲子阅读之路,也让宝贝更早的步入了自主阅读中。
可以说,我是尹老师的粉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两本书我都看过。所以,在看到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时,有一种特别急迫的心理想去阅读,在这也感谢喆妈公益阅读的成全。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多,除了育儿方面的,还有一些家长自身出的问题,尹老师都有做出解答,其中有一篇是:一位妈妈做了小三,可是对孩子还是真爱。这篇婚外情的文章,看来信时,我还在猜尹老师会怎么回答呢。没想到尹老师的回答让我心服口服,说的每一句都很在理,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爱情市场像商品市场一样,货品有好有差,质量有优有劣,既可能遇到忠厚之人,也可能遇到骗子;无论你在婚外情里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只关乎你们之间感情的问题,不关乎你个人的道德问题,你不必以和那个人关系的失败来让自己罪上加罪。这一封信,用了四页,这其中明确的分析了孩子和妈妈之间的爱是不可被剥夺的。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可操性强的家教书,里面的每个问题,可能都在我们身边遇到过,值得家长一读。读此书,自己育儿里困惑不自然的解开,捧于手中,如获至宝。
自由的含义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四
整本书我都很喜欢,朴素但充满智慧的`语言处处皆是:
1、没有一种深刻的相处可以凭技巧完成,对某一局部关系的修复会暂时带来另一局部关系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恒定和长久。所有关系的轴心—你自己—如果不改变,围绕着你的一切人和事都不会改变。(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2、我说这个事想让你放下批判,既不在意婆婆事什么样的人,也不在意婆婆嘴里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一定都是正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你们有一个关系,共同爱着一个男人,但是你们是分属于2个家庭的2个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搅合在一起,如果双方都喜欢对方介入到自己的是,彼此协助,这是最理想的,如果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各过各的日子是好的。(坚定的把婆婆打发走)。
最后引用她自己的话作为结束:
对于孩子心灵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它是无边界的,涉及父母的做人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程度。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进化成更好的人。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五
再次读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感觉她的作品,更像是和你面对面的交流,用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和你谈论如何教育孩子,很少用高深、生硬的理论去说服你,很少空洞的说教,即使引用,也是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的引入与交流内容相关联的,来增加趣味性。
这本《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是作者在出版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并公布了邮箱后,把收到的近二十万封邮件中重点回复的信件整理形成的,可见作者是多么尊重来信的读者。
细读每一封回信,感觉这些恰好是我们内心的很多困惑,有很多也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和走入的误区,对我们今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和遇到困惑有清晰思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的很多平常话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经典,让我真正感觉到她对教育的平常心。她的所有成果都来自于自己对女儿圆圆教育的整个过程,试想,这种爱能不是最真实的吗?而有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却大多来自于对别的孩子的试验,甚至每出一本书,都带有一种功利思想,更多的是关注书的发行量,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学说、理论站得住脚。
正如作者说的: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家长必须意识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长。我相信,自己读这本书的过程,一定是自己成长的过程,用一种真实的爱去爱孩子,一定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用爱自己孩子的方式爱学校的所有孩子,一定会让这所学校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爱孩子,首先要有一种境界。
正如作者所说:
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
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
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
促进孩子独立。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六
人都说,生娃容易养娃难!一句感慨道出父母艰辛的责任。培育一个孩子的确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采用什么样的育儿理念,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呢?有时我也摸不着头脑,好像失去了方向。
不过,最近阅读一本育儿书《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让我受益匪浅。明白自己担当妈妈这一角色有多重要。除了教孩子吃饭说话走路,开始懂事的时候教她懂礼貌,养成好的习惯等等。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说孩子模仿的对象;妈妈的道德修养,品格,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等方面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孩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母亲充满智慧的养育。善意引导,正确教育,深度启发,文明共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示范用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让人理解明白什么是言传身教。
突然是不是觉得责任重大,更加鸭梨山大不知道怎么养育孩子了呢?那建议你也读读《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虽然我现在不敢说我是一个好妈妈,但读过这本书后,最起码我明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了明确的方向为成为好妈妈这一角色而不断努力。不再迷茫,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再郁闷不知道怎么做,因为这本书是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一本问答集,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个具典型性,通俗易懂,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我相信,我都将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问题其实很普遍发生的,但我们有时就是不懂得怎样去处理事情结果会更好,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很好的育儿宝典,里面还有很多妈妈们关心的话题,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不要训练大小便,宝宝爱玩手机、不愿意刷牙……等等的话题案例详细的分析,我会好好吃透这本书。
真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妈妈是伙伴,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所以从现在起,就一起努力学习当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孩子的知心好老师,让宝宝做我的贴心小棉袄!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七
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比亲手抚育两个孩子更有成就感的了,当他们在我面前,活蹦乱跳时,在我怀里撒娇时,我的每一份付出,我都心甘情愿。
参加活动有幸中的了一本好书《自由的孩子最自觉》,收到后如饥似渴的在短时间里看完了这本书,心中感慨颇多,在这长长的育儿路上给我时不时的敲响了警钟。
俺家有两个娃娃,大宝已经在幼儿园上学了,他那小小的世界不再只有爸爸妈妈了,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多的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愿意啥事都按爸爸妈妈的要求来了,这就是孩子长大了。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很关键,自从有了孩子,我和老公从来没有吵闹过,更别说动手打架了。为了儿子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努力的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矛盾,杜绝在儿子幼小的心理留有阴影。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父母要懂得如何与孩子更好的相处。父母应该在孩子的世界里看一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的影响最大。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八
这次收到的试读书是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本书以家长和尹老师之间的信件往来为主要内容,信件里探讨的都是多数家长普遍关心或者存在困惑的问题,读来感觉很有指导意义。
自觉作为妈妈,没有任何鄙陋的习惯,能够为孩子提供正面的教养,比如:主动全面地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和成长规律、不急迫地催促、能耐心地陪伴、不做无意义的挑逗……但是,就像很多人认识到的一样:孩子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的性情和处事风格直接影响孩子幼年时期性格的养成。
我的性格偏静,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平静缓和地陪伴和引导,缺少活跃开放的互动和社交探索;而且有时候过于细致的性情,会表现在口头表达中,就像书中第1章第2篇所提到的“慢点”“小心点”。这些话,在孩子下楼梯、下坡时奔跑等时候,我通常会说出口。起初觉得是必要的提醒,现在想来,开始怀疑这些话语是否使用过于频繁,是否也会如书中所说“是糟糕的口头禅”。
所以,还是回到前一篇博文提到的一种情况:家庭中的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来,不同的成员根据自身的长处在不同的方面承担主要工作。父亲参与(甚至是祖父参与等等)对孩子成长的好处已经被很多实践证明。
所以说,差异是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的现象,每个孩子带着不同的基因来到世间,在不同的父母亲人的陪伴养育中获得了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我们能做的和必须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健康地认识世界和人生。
书中有一段话值得珍藏,同时它不仅仅限于母亲,任何一个参与亲子成长的成员都如此。
“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有涵养地成长。”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九
很幸运得到了尹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的翻看了一下,很实用的一本书,从98个经典的家庭案例入手,涵盖了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问题。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经常会犯一些不利于宝宝成长的错误!通过尹老师的书,我认识到自己犯的很多错误,我要努力改正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逗孩子玩其实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经常听见别人对小孩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把你的东西给我吃点吧,走,跟姨姨去买糖去吃看了尹老师的书才知道这是一种恶习,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别人的不信任!我看完这篇文章立马和老公分享了,我俩达成一致,从自身做起不逗孩子(包括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做个恶人,不允许别人都孩子!给宝宝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快乐的长大!
尹老师在书中说的哺乳和带宝宝的问题,正好坚定了我哺乳和亲自带宝宝的信心。宝宝现在快15个月了,从宝宝半岁起,我妈妈就说等宝宝14个月左右刚好是秋天,是适合断奶的季节,让我把奶断了,让婆婆帮忙看孩子,让我继续上班,我一直都没有同意。
前几天回家,亲戚朋友都劝我让我给宝宝断奶,说天冷了,把宝宝放在家里好!还催着赶紧要二胎什么的。说实话要二胎不是很着急,断奶我有点动摇了。后来看了尹老师的建议,我决定让宝宝吃到两岁,并且我要坚持自己带宝宝!
很喜欢尹老师的两段话,以此作为本次读后感的结语吧!
爱孩子,从哺乳开始。未来很远,我们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很近,用拥抱和乳汁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
虽然让婆婆看孩子看似是一个大便宜,但这样的便宜不能捡!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
故事讲述了非洲王子阿曼即将成为阿曼斯村的酋长时,突然遭到奴隶贩子的袭击,被卖到了美国。他先被卖到一户人家做下奴隶,十五年后又转卖给一个皮匠。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屈辱的岁月。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一直努力获得自由。
在他的顽强努力下,他遇到了一些好运气。在皮匠家里,他学到了最好的手艺,为他的自由赢利了条件。他把所有的钱用来赎回自由。他老了,但他终于成了自由人!这一刻,让人为他感到高兴,为自由的`含义感到震憾。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阿曼真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善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无论生活多么残酷、命运多么不公平,他总是那么积极、乐观。
而我自己呢?哪怕只是一次考试分不高,或者一件很小的不顺心的事,我都会倍感挫折,拿爸爸当“出气筒”,比较之下,真令人惭愧。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一
扫烟囱的小男孩汤姆从小就受师傅葛林的严厉管教。有一次,他和师傅去一个大户人家扫烟囱,可是汤姆不小心闯了大祸,吓得他到处跑,最后在仙女的引导下,跳进了水里,并且变成了水孩子。起初,汤姆还是像以前那么顽皮,在水里,他经常和各种动物捣蛋,后来在仙女的的帮助下,小汤姆渐渐长大了,也成熟了。最后仙女派他去帮助师傅葛林摆脱困境。一开始,小汤姆很不愿意去,因为他怕师傅在次把自己变成扫烟囱的小男孩。可是,仙女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后,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善良、可爱的水孩子。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二
这是原雅轩的一部电影。原雅轩并不著名,我也并不知道他。但是,我知道他的《念书的孩子》,这个非常感人的电影。
主人公名叫开开,是一个留守儿童。他与爷爷互相照顾,活得很快乐。开开捡来的流浪狗“小胆儿”,是非常通人性的,也是我们这些人买不来的。
开开家没有电脑,也没有游戏机,连电视都没法看。放学后唯一的快乐,就是告诉爸爸“复习了,预习了”后听到爸爸的夸奖。
开开的爸爸给开开和爷爷买了煤气,使要跺脚取暖的家庭暖意四溢。可是溢的太多,让爷爷煤气中毒。开开哭的死去活来,还是林医生把爷爷从阎王爷那里拽了回来。开开感动的泪水四射,给林医生磕头表谢。
但是,人免不了一死,爷爷最后还是走了……。
开开开始一个人在家生活,自己起床,自己做饭,自己上学……陪伴他的只有“小胆儿”。我一边看,一边擤鼻涕。
爸爸还是不忍心,想把他接到城里去。开开当然愿意,但还是有点舍不得大家。
但他爸爸还是把他拽上了车。车走了,“小胆儿”在后面追。渐渐地,变得模糊起来……。
是啊,留守儿童都那么认真的学,咱再偷懒,可就说不过去了。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三
故事讲述了非洲王子阿曼即将成为阿曼斯村的酋长时,突然遭到奴隶贩子的袭击,被卖到了美国。他先被卖到一户人家做下奴隶,十五年后又转卖给一个皮匠。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辛、屈辱的岁月。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他一直努力获得自由。
在他的顽强努力下,他遇到了一些好运气。在皮匠家里,他学到了最好的手艺,为他的自由赢利了条件。他把所有的钱用来赎回自由。他老了,但他终于成了自由人!这一刻,让人为他感到高兴,为自由的含义感到震憾。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阿曼真是一个的人,一个善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无论生活多么残酷、命运多么不公平,他总是那么积极、。
而我自己呢?哪怕只是一次考试分不高,()或者一件很小的不顺心的事,我都会倍感挫折,拿爸爸当“出气筒”,比较之下,真令人惭愧。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四
曾经的我们,就像这吵闹村里的孩子一样,有那使我们欢呼雀跃的事情;有那使我们觉得很无聊的事情;有那和伙伴们一起感到庆幸,感到愉悦的事情;还有那伴随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吵闹村有七个孩子,我们却有47个,吵闹村的孩子们过的生活,是我们现在没有拥有的。他们大胆、勇敢,他们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脑袋里永远有着你意想不到的主意。今天烤甜点、明天去油东西。唱着欢快的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这些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他们独立、自由,任何事情打声招呼就行了。他们动手能力强,会自己照顾自己,而我们却不行。
我们的动手能力很弱,自己绝不会碰油漆,也不会去想着自己烤甜点,独立性虽说有,但绝对不会自己跑出去待一个晚上,也不会和朋友们去玩探险一类的游戏。这使我感到很悲哀。
说句实在的,我很向往吵闹村。那里有欢歌笑语,那里有最纯真的一切,那里有的,是我们都缺少的七美德:诚信、希望、慈善、正义、勇敢、节制和宽容。这些,我们身上都可以呈现,但是,谁又敢保证,这七美德一定会出现在我身上呢?吵闹村的孩子做到了,从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这七种美德。这就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五
我在儿童网站上看过有的家长说池莉(来吧,孩子)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我迫不及待的在网上搜集,对于孩子该怎样教育我们都想上这一课,当我仔细的把“来吧,孩子”读完,我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教育是从孩子还没来到世上就应该做好准备的。而我忽略了两年的时间,把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池莉说“他对育儿有三条原则。”第一条:让孩子尽情玩耍和相处。第二条:跟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他在最喜欢最开放的状态中接受大自然。第三条:一个古老的方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当我读完这三条,我知道我们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工作太忙。我也想领着孩子出去玩,让他接受大自然,感受一下这个世界。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农村,有时候休假就得回家看望老人,我也想领着孩子出去见识见识,多拍一些照片给孩子留下纪念。孩子不断成长,我们没有抓住机会把他一段段的成长经历留下将来很遗憾。从这一刻开始,我要不断地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穿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出去享受大自然的好季节,要让孩子感受外面的世界。
阅读,儿子也喜欢,只是他喜欢我给他读,我很想让他自己用手指着我和他一起读,不过儿子只用手读一个故事就不指了,让我读他听着,我不知道这样他能认识上面的字吗?不过,我知道,每次给他买的故事书,。每晚给他读,他都背下来了。可我希望他不但能背下来还能读那就更孩了。在幼儿园里老师都让用小手指着读,我也发现很神奇,幼儿园里的书孩子都能读下来。我知道还是指着读最有效。我们休假少,平常孩子休假都是老人看着,老人看就让他玩,孩子又不愿意和老人一起读.我没有让孩子养成用手指读的习惯,从这一刻开始,我要纠正我的错误。池莉说:“书籍为主的家,成为我和孩子最适宜的小窝。这个小窝是我们的江山,书籍是我们的伴侣和玩具,在这里我们其乐融融!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六
一个清静的午后,我看了一篇文章,感触颇深,题目是《会飞的孩子》。
更让我们值得学习的是,族人孩子的独立,他们是自己做饭吃,自己做作业,傍晚在“飞”过去,枕着江涛入梦,还有,他们的朴素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见有人有危险,毫不犹豫地将其拯救。族人孩子的勇敢,独立,更是衬托出了城市孩子的娇生惯养。
城市孩子不会乐于助人,不会勇敢面对危险,相反,他们喜欢遇到危险就向父母求救。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七
读了《水孩子》这本书后,我觉得水孩子很勇敢。他从一个水孩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走过了很多的地方,但是他毫不畏惧,他坚信自己讲战胜任何困难,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他,一步一步勇敢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也要像水孩子一样,不怕危险,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八
水孩子是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水孩子汤姆他刚开始是个连水都没见过的扫烟囱的小孩,经常给有钱人家扫烟囱。有次被一个仙人追赶到海边,把他变成了水孩子。
可以在海底生活,汤姆在海底的生活的非常开心非常快乐,让汤姆在海底受教育,交到好朋友,从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讲文明有用的人。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十九
十一假期回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圈养在一起的鸡鸭,门没关严实,鸭子兴致勃勃地鱼贯而出,而鸡则对此毫不在意。
鸡的表现,我并不感新奇,因为我很早就知道,关久的鸡,你打开篱笆门,它们会有好一阵子都不敢往外踱步。而鸭子身上,似乎有一种用不完的激情在,不停地伸缩弯曲而修长的脖子,一前一后,“嘎嘎嘎”叫个不停,貌似总要探索新的地盘,那篱笆外的世界。
回家也把一本叫《论自由》的小册子看完了,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穆勒。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一句《马哲》教科书中的话: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论自由是向真理接近的方法论。
人类对自身有多不满,就意味着人类所掌握的真理有多残缺。同时,人类没有出现比现实更糟糕的情况,意味着人类某种程度上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或快或慢,有时甚至曲曲折折。
真理可能是碎片化存在,而人类则通过海量的探索,将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并通过传播、共享。这就有了主流与边缘(异端)的分界,自由意味着让主流之外的边缘(异端)存在。这可以算作是一种宽容,但其实际上是对真理的维护。穆勒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
异端可能是一种谬误,可能是一种邪说,也可能是尚未被人们感知的真理的一部分。不管怎样,它要么刺激着现有的主流真理使其尽量不被教条化、概念化,它要么将在未来补充现有主流真理身上藏有的缺陷。
人类对自身的前途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很多时候又似乎一无所知。如果70亿的人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真理就会收缩;如果这是70亿充满个性、首创精神的鲜活的人,真理才会扩张。人类才有可能迈向终极目的地,如果有的话。
思想上的自由,放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态度与行动,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它的原则是,如果不伤害到他人,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遭受处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囚禁人们自由的监狱,如果被正当使用,实际上也是维护自由的设施。
这就引出了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教育。如果一种教育体系,它的存在是为了统治官僚机制输送人才,它就是一种反自由的,其结果是,最聪明的人被聚集在一起去控制其余人的自由。
比如科举制度,哪怕我承认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但它的结果必然造成官僚体系之外的,其余国民在自由领域探索活动的萎缩,如此,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个性,不会再有首创精神,真理因此教条化,社会停滞。如果没有英国的坚船利炮,今天的中国或许与过去两千年的中国没什么差别,当然好与不好,大家自己会有想法。
这本书写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英国土地上,如今的中国人读起来,或有许多共鸣。听我乱说,不如自己去看,很短,才10万余字。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篇二十
-学习的动力要来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边玩边学。
-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来自孩子的内心深处,不来自外在的标签。
当女儿自己考入外校,其他孩子都是名车接送,名牌衣服…女儿每天自己背着书包挤公交车。但是她没有自卑,她快乐而骄傲。
-女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困难,父母始终是旁观者,帮助者。
msn(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