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美术教案(专业18篇)
编制教案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同学科的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名称:
《喂小鸡》。
目标:
鼓励幼儿用点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景。通过点的游戏,使幼儿能根据绘画的需要,有意识地控制笔。
准备:
黑色水笔、黑板、紫米。
过程:
1、老师将紫米撒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讨论:“看看这是什么?”(请幼儿摸一摸米,感觉紫米一点点、一粒粒的。让幼儿将自己的看法大胆的说出来。)。
2、讲故事:《喂小鸡》小鸡喜欢在长满小花、小草地上玩了,它最喜欢和妈妈在草地上捉小虫、吃米了……(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小草、小花、小虫、大米、小米的画法。)。
3、鼓励幼儿大胆绘画,老师指导有意识地控制笔,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4、幼儿作品欣赏,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喂小鸡吃了什么?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二
教学名称:
《蜡笔舞会》。
目标:
初步培养幼儿敢于放笔大胆画的能力及画出较长的线,感受绘画的乐趣。
准备:
口琴、彩色油画棒、白纸。(已经感受过线条的变化)。
过程:
1、故事导入:
小蜡笔要学跳舞,快来看一看都什么颜色的小蜡笔来学习了。(红色、绿色、兰色、黄色……)。
2、小蜡笔是怎么跳舞的,你们猜一猜?(随意做动作)。
跳舞需要什么伴奏?(音乐)。
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教小蜡笔跳舞?(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我来给你们伴奏,请小朋友拉着你喜欢的小蜡笔的手,随着音乐开始跳舞吧。”幼儿随着老师吹口琴的速度在空中划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画出线的长短、曲线。)。
4、老师:“你们跳的真好看,小蜡笔学会跳舞了。我把小蜡笔跳舞的样子画下来了。”(老师示范线条的画法)。
5、请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在纸上画出线的长短、曲线。(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6、幼儿作品欣赏,并请幼儿讲述画的内容,让全体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三
2、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材料,运用画、剪、折、编、贴等多种方法布置画面。
二、活动材料与准备。
材料:卡纸、各色彩纸、皱纸、火柴、彩色水笔、白胶等。
2、在大班美术角中,幼儿已有火柴粘贴、编纸、剪纸等活动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创作,讨论分工。
1、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五人,各选一绿化景点,不重复。
2、各组幼儿按自己的特长进行讨论、分工,确定画、剪、折、贴任务。
(二)过程中引导。
1、启发绘画幼儿考虑留出绿化、美化的地点场所。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制作。
3、启发幼儿选择多种合作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工作,提高合作技能。
(1)做得快的小朋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帮助做得慢的朋友。
(2)制作能力强的幼儿可选多项制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选择粘贴或其它辅助工作。
(3)粘贴与制作互相交叉。
(4)不断注意同伴的活动,调整自己的创作内容。
4、引导幼儿互相启发,大胆想象,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色。
(1)注意同伴的创作内容,努力做到不雷同。
(2)不断拓展绿化内容。
(3)注意整体布局的美化。
(三)整理。
1、将三幅画面组合成统一的景观。
2、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四)欣赏、评价。
欣赏共同制作的作品,体会人人参与的乐趣。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沥糊画的方法来简单构图。
2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色彩美。
3促进手指与手腕的协调配合,促进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洗干净小蛋糕盒的泡沫底座若干。
2袋状彩色浆糊(红、黄、蓝、绿)每组4-6袋,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利用变魔术引出蛋糕,让幼儿观察其外形颜色。
2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让幼儿感受色彩美。
二、老师示范做蛋糕,幼儿欣赏。
1示范用浆糊袋的方法。
教师:用左手轻轻拿住浆糊袋,把袋角有小口一端朝前。
2老师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轻捏挤浆糊袋,让浆糊从袋角的小口中较均匀。
的挤出,一边挤一边移手,就可画出线条来。
3让幼儿欣赏老师作品,并互相讲一讲。
三、幼儿创作,老师指导。
1重点提醒幼儿悬腕操作,注意挤浆糊的方法。
2要求保持作品清洁。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形成完整优美构图,帮助能力弱。
的幼儿形成简单构图。
四、集体评价。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展示自己作品。
2分享蛋糕。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五
2、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材料,运用画、剪、折、编、贴等多种方法布置画面。 。
二、活动材料与准备 。
材料:卡纸、各色彩纸、皱纸、火柴、彩色水笔、白胶等。 。
准备:1、通过幼儿园远足活动,参观景点,引导幼儿热爱我们的家乡。 。
2、在大班美术角中,幼儿已有火柴粘贴、编纸、剪纸等活动经验。 。
三、活动过程 。
(一)引导创作,讨论分工 。
1、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五人,各选一绿化景点,不重复。 。
2、各组幼儿按自己的特长进行讨论、分工,确定画、剪、折、贴任务。 。
(二)过程中引导 。
1、启发绘画幼儿考虑留出绿化、美化的地点场所。 。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制作。 。
3、启发幼儿选择多种合作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工作,提高合作技能。 。
(1)做得快的小朋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帮助做得慢的朋友。 。
(2)制作能力强的幼儿可选多项制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选择粘贴或其它辅助工作。 。
(3)粘贴与制作互相交叉。 。
(4)不断注意同伴的活动,调整自己的创作内容。 。
4、引导幼儿互相启发,大胆想象,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色。 。
(1)注意同伴的创作内容,努力做到不雷同。
(2)不断拓展绿化内容。 。
(3)注意整体布局的美化。 。
(三)整理 。
1、将三幅画面组合成统一的景观。 。
2、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
(四)欣赏、评价 。
欣赏共同制作的作品,体会人人参与的乐趣。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六
1、学习分工合作,体会共同参加绿化家乡的乐趣,美术教案-创造性美术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材料,运用画、剪、折、编、贴等多种方法布置画面。
二、活动材料与准备。
材料:卡纸、各色彩纸、皱纸、火柴、彩色水笔、白胶等。
准备:1、通过幼儿园远足活动,参观景点,引导幼儿热爱我们的家乡。
2、在大班美术角中,幼儿已有火柴粘贴、编纸、剪纸等活动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创作,讨论分工。
1、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五人,各选一绿化景点,不重复,幼儿教案《美术教案-创造性美术活动》。
2、各组幼儿按自己的特长进行讨论、分工,确定画、剪、折、贴任务。
(二)过程中引导。
1、启发绘画幼儿考虑留出绿化、美化的地点场所。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制作。
3、启发幼儿选择多种合作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工作,提高合作技能。
(1)做得快的小朋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帮助做得慢的朋友。
(2)制作能力强的幼儿可选多项制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可选择粘贴或其它辅助工作。
(3)粘贴与制作互相交叉。
(4)不断注意同伴的活动,调整自己的创作内容。
4、引导幼儿互相启发,大胆想象,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色。
(1)注意同伴的创作内容,努力做到不雷同。
(2)不断拓展绿化内容。
(3)注意整体布局的美化。
(三)整理。
1、将三幅画面组合成统一的景观。
2、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整洁。
(四)欣赏、评价。
欣赏共同制作的作品,体会人人参与的乐趣。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七
初步培养幼儿敢于放笔大胆画的能力及画出较长的线,感受绘画的乐趣。
口琴、彩色油画棒、白纸。(已经感受过线条的变化)。
1、故事导入:
小蜡笔要学跳舞,快来看一看都什么颜色的小蜡笔来学习了。(红色、绿色、兰色、黄色……)。
2、小蜡笔是怎么跳舞的,你们猜一猜?(随意做动作)。
跳舞需要什么伴奏?(音乐)。
小朋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教小蜡笔跳舞?(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我来给你们伴奏,请小朋友拉着你喜欢的小蜡笔的手,随着音乐开始跳舞吧。”幼儿随着老师吹口琴的速度在空中划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画出线的长短、曲线。)。
4、老师:“你们跳的真好看,小蜡笔学会跳舞了。我把小蜡笔跳舞的样子画下来了。”(老师示范线条的画法)。
5、请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节奏在纸上画出线的长短、曲线。(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
6、幼儿作品欣赏,并请幼儿讲述画的内容,让全体幼儿感受绘画的乐趣。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八
1、单元及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创造性思维》,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阐述求知欲读书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谈创造性思维》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文章聚焦创造性思维,谈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文章先用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2、教学设想与教学目标。
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富于思辨色彩。教学本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第三,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品味文中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最后,激发创造的火花,展开创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默写汲取、孜孜不倦、根深蒂固、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等词并说出这些词的意思。
2、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3、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4、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5、学习设问修辞并能结合例子说出其作用。
6、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准确找出本文的论点。
2、浏览课文,善于寻找问题答案,口述文章主要内容。
3、说出本文的论证方式,辨析论证方法,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富有创新的精神。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由于家庭条件所制,无条件查阅除课本、教辅以外更多的资料,致使知识面较窄,思维较为狭隘;而议论文学习又比较枯燥,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授本课时,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法,化枯燥为生动,化呆板为灵动,还课堂以活力,尽量使议论文教学多一些生机,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投入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并在教学中创设研究情景,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尝试独立创作,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地位。我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与他们一起朗读,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师生互动,形成一种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的教学我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是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中心论点,理清全文论证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论述的核心;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创造的火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运用事实论证的好处;品味文中的设问句,了解、掌握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并学会运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情景导入。
头脑转转转。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道题。
1(月)+2(月)=1季度?8小时+16小时=1天?
还可以举例。如3天+4天=1周等。
回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可以说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预习检测。
同学们自主完成预习题,完成起二人互查,师生共检查。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包括需要积累的词语、引发思考的警句、文章的关键词、设问句等。
2、提问:本文主要沦述什么问题?(学生明确: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提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学生筛选关键语句,明确: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精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论述的中心(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
1.客观事物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步不前。’然后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论证,说理更全面,更透彻。
3.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有: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4.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5.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沦,拥有刨造力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要素。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教师点拨:理清论证思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来说异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段、第9段的过渡作用、末段的总结作用。
(四)组织课堂竞赛,激发创造火花,展示创新魅力。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另设计时员一名,监督员一名。
游戏规则如下:(1)小组自备一串钥匙,传递钥匙,从第一个成员手中传给第十个成员,
(2)钥匙必须经过每个人的手,不得落地;
(3)以历时最短者为优胜组。
2.各组讨论交流,确定最佳办法,并自行演示。
3.比赛正式开始。
4.宣布比赛结果。
5.监督员总结:
游戏方法如下:
(1)第一组:十个人站成一排,第一位成员把钥匙抛到第二位成员手中,第二位成员以相同办法传递到第三位,依次类推。历时最长。
(2)第二组:十个人站成一圈,伸出右手,第一位成员左手拿钥匙,用其中一枚划过十个人的手心,最后放入第十个成员手中。历时较短。
(3)第三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右边成员伸出左手,两两交差,形成斜坡,第一位成员左手抛掷钥匙,钥匙顺着斜坡滑落到第十位同学的手中。历时比第二组短。
(4)第四组:十个人站成两排,左边成员伸出右手食指,右边成员伸出左手食指,依次排列组成一个垂直面,第一位成员将钥匙顺着垂直面作自由落体运动,第十位成员扬手接住。历时最短。
监督员建议:把第二组和第四组的方法结合起来,十根手指组成一个立面,第十位成员用其中一枚钥匙快速划过即可。
6.教师总结:
同学们,创新带给我们的快乐洋溢在每个同学脸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只要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九
自古文学欣赏有两个著名的方法,大家应当知道,其一是知人论世,其二是以意逆志,长恨歌教案。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战国)孟子人情不远,以己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东汉)赵歧尤其是对于像《长恨歌》这样有真实历史背景为底版的文学作品,这两种文学欣赏的方法就更加重要。央视百家讲坛蒙曼老师专门以《长恨歌》为专题,讲解了唐玄宗的一生,我们借其中与诗歌相关的部分播放给大家,以增加我们“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知识背景。
一、第一部分阅读第一部分,带着以下问题看蒙曼说唐之《父纳子妻》:。
1、杨贵妃为玄宗所识、所宠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句子描写了杨氏之美?对比李白《清平调》,说明这两种对美人的写法有何特点?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代喻(表情美代人美),对比。李白: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教案《长恨歌教案》。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二、第二部分阅读第二部分,带着以下问题看蒙曼说唐之《马嵬之变》:。
1、其历史背景是什么?哪些语句透露出来?怎么理解以文学手法写史?
3、李隆基对杨贵妃宠爱吗?(找出文中句子)为什么一代君主对自己爱妃之死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4、对比李商隐:马嵬二首(其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翻译:徒然传闻九州之外,在天尽头还有九州;来世的相守虚幻难料,今生的相聚已到尽头。只听得巡夜的禁军,一声声敲着凄切的刁斗,再也听不到朱雀门外的卫士,黎明时分鸡鸣报晓筹。想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还嘲笑一年一聚的织女牵牛;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宠妃竟被逼一命休?还不如那平民百姓卢家子,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三、第三部分。
1、依据思念的`地点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2、指出描写思念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四、第四部分。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
摘要: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性是无法取代的,因此,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是无法离开创造的。
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性表现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无法替代的,工艺美术在发展中,在构思和信息方面都是具有很大的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一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同学们,说到荷花,大家想到的名句有哪些?“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她清新可爱的一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她妩媚多姿的一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高洁脱俗的一面。荷,她有淡雅恬静的脸庞,亭亭玉立的身姿,碧绿优雅的罗裙,淡淡醉人的清香。池塘中,她独自宁静;夜幕下,她细细聆听。晕染一池灵秀,撩起万般情思。而在现当代能将荷塘的美写到极致的恐怕非朱自清先生莫属了。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作为学者,他潜心治学,谨严求实,想走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作为民主战士,他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上下求索,但也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苦闷彷徨。作为诗人,他常常流露出一种“游丝”般的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作为散文家,他善于通过典雅清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赏析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明确目标。
本文有“白话美术文”的美誉,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你认为哪几段写的最美?(4-6)这节课咱们就重点品味其中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的美。
三、品读语言。
(一)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读这两段,请大家用心感受这幅荷香月色图(配乐朗读)。
(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1、朱自清先生用了218个字描绘荷塘,但有人为了精炼,把这段文字精简到69个字,变成这个样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白花,有的开着,有的还没开。风吹过,叶子和花有一点抖动,有时还传来些荷香。叶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见。”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哪个好?下面我就把咱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方面对比分析,讨论一下,朱自清先生文笔高明在哪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分组分任务)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弥望、袅娜、羞涩。
明确:(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4)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缓缓流淌,“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这一段作者集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比喻,才多侧面展现了月下荷塘的宁谧、素雅之美。花叶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脉脉,此时的作者还依然颇不宁静么?就让我们带着微笑,饱含感情地齐读这一段吧。
(朦胧淡雅)月光是无形的,作者怎么描绘它呢?(叶子和花,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树影,斑驳交织的光影)你欣赏的是哪一处描写呢,找出来谈谈你的理由,注意这几个词语:泻、浮、洗、画。
明确:一个“泻”字,我们眼前,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流在荷塘,流在心上。流在荷塘,平添秀色;流入我心,清净无尘。
一个“浮”字,写出荷塘之上,薄雾轻扬而上,又漂浮不定。无色胜似有色,无形更显绰约。朦胧之中,花更柔美,叶更飘渺。
一个洗字,却用牛乳,洁白无瑕,细腻如丝。比之水洗,更多些许柔和温润。
三、课堂练习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来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四、名家评论课堂总结。
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能够徜徉于文字中的人是丰富而优雅的儒者,能够沉浸于美中的人是诗意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智者!
五、布置作业。
1、分别用博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两个句子。
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一招要领――多读。
日常教学中,我会因声音不美而羞于读,会因急于完成教学目标而懒于读。而这次比赛几乎每堂课都有朗朗书声,每一次听台上师生读书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交谈。此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贾会彬老师教《小狗包弟》时,有一个很精彩的环节,即学生和老师交替读第一段品味语言,尤其是教师的范背,感情把握到位,惨烈而温情的气氛在他的诵读声中被成功营造。徐群老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声音浑厚,范读原文和一次范背《最后一次演讲》震撼人心,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创设的月下荷塘优雅宁谧的意境让全场众多老师陶醉。读书声与讨论声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一批主角――学生。
课堂,要的是老师一个人的精彩还是学生的热情?答案不言而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荷塘月色》一课在内容上我无法突破时,我想到的是教学策略的调整。用一个问题统领一段内容,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能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参赛课中这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三名开封赵红颜老师执教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力,其精彩几乎盖过老师,师生表现相得益彰,非常动人。日常教学若能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最佳状态,激励发散式思维,往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和谐。
一点注意――点评方式多样化。
从古至今,我最佩服的老师是孔子,因为孔子最懂因材施教,最擅长精准评价。所以,我特意留心了此次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大凡遇到千篇一律说“不错”“很好”“请坐”,或者不置可否的点评,学生的反应会很冷淡,以至于课堂气氛陷入尴尬。而有些点评就让人感觉很温暖。比如欣赏性点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少年情怀总是诗”“你的积累很丰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比如补充式点评,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博学多才,有亲和力,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交流表达,让师生的互动成就课堂的精彩。
两个误区。
通过参赛,我个人认为少数参赛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也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多媒体运用的误区。过多的图片、音乐对课堂的充斥,会大大冲淡了语言的文学味道。
第二,合作探究的误区。少数教师只是为了迎合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领会其实质。比如,学生讨论时,教师缺场或蜻蜓点水地参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呈现随意性。《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解释说:“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师的主导下,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中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异质性小组即小组成员应该具有差异性,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要相互依赖,教师充当监控者和学习资源的角色,强调个体责任,自我评价,变化合作学习时间”。
个人一直认为,优质课不应该是“作秀课”,它应该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何为美?美学上的解释就两个字――和谐。师为主导,生为主体,自然流畅,和谐融洽,我想这该是课堂的本真状态吧。
以上只是个人一孔之见,期待和诸位老师商榷。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二
1、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2、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在动作表演方面的能力。
磁带《七彩蛋宝宝》。
1、热身运动,带幼儿进场春天来了,有很多的小动物都要来看看美丽的春天,来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场)。
2、学习韵律活动。
(1)春天真美,还有一只小动物也想来看看春天,你们猜是谁呢?(教师出示鸡蛋壳)它现在还藏在鸡蛋壳里呢?猜出来了吗?(小鸡)。
(2)小鸡在蛋壳里它会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
(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提问:小鸡你在蛋壳里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用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一遍。
(3)小鸡用尖尖的小嘴巴啄啄啄,把蛋壳啄破了,小鸡钻了出来,看到那么美的春天小鸡心里觉得怎么样?(很高兴)它又会干什么呢?(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来,让鸡妈妈问问你刚才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三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引发出的审美情感,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呢?结合教育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看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素材越多,创作也就越有基础。科学的方法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忆也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在平面的纸上。有时幼儿会画出一些违反规律、违反生活真实的图形,但这不要紧,因为,这是儿童眼中的事物。幼儿观察生活,记忆图形,分析比较,表现在纸上的过程,组成了对人类思维来说至关重要的程序—空间转换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单一的临摹所不能完成的,因而应多让幼儿接触观察美丽的大自然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造素材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喜欢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都有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但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传统的教育成人干预过多,幼儿想象力受到严重的束缚。
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切不可作“像”与“不像”,应该鼓励肯定为主,避免盲目否定。教师应多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只是看作品效果,应敏感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呵护幼儿创作的种子萌芽成长。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如果一个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他想表现的东西因为技能太差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作热情和信心会受到挫伤。因此,对幼儿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传统僵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教学方法,尽量少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若必须用范例,所用的范画(或范例)既要能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又要能启迪想象力。在教给幼儿技能技巧的过程中,让幼儿有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表现手法,在构思上要多鼓励那些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对于一些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作的快意,从而提高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新意识,创造能力。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四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因此幼儿对京剧充满了神秘感。同时我们也发现上学期《娃娃时装乐》的京剧表演中我班幼儿已能出神入化地表演,孩子们已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后他们经常问老师:“那个人的脸上为什么要画成那个样子?”“为什么他们穿的衣服都不一样?”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只要看到京剧表演他们就会很投入的去看,有的小朋友还会进行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情况就利用常识活动、随机教育引导幼儿认识了生、旦、净、丑及他们各自的特点,还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并挖掘社区资源,请爱好京剧的当地人士走进课堂为幼儿表演。
通过耳濡目染,幼儿对京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经常在班级区角露一手,且思维很活跃,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他们在使用游戏材料时,能将有关特征在自己头脑中进行转换、重组、演绎出适合游戏情景的替代物特征。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京剧,我们设计了“京剧小戏迷”这一创造性游戏。
1、通过幼儿自主的艺术游戏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2、在幼儿塑造、感受美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4、激发幼儿热爱国粹京剧的情感。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材料:各种适合做京剧服饰的材料如:各类纸张、颜料、胶水、双面胶、剪刀、毛线、珠子、油画棒等。
2、电视机、有关京剧的vcd片。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有一定的京剧氛围。
1、激发情趣,进入情景。
教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京剧的音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
2、集体商议,确定主题。
教师:你们喜欢京剧吗?喜欢京剧里的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旦、丑;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各种脸谱;有的说喜欢京剧里的服饰。
3、幼儿自主选择,体验京剧的乐趣。
在京剧声中,幼儿有的在制作脸谱、有的制作装饰水袖及头饰、有的京剧欣赏、有的在穿着各种自制的京剧服饰在表演、有的还在商议。
活动室的一角,几个孩子自成一组,用颜料及油画棒在纸、布、扇子等不同材料上画各种不同形态的脸谱,还把画的脸谱粘贴到瓶上、纸管上,有的送到了京剧表演的小朋友那里,说是要请他们表演变脸呢;四五个小朋友正在模仿vcd中小丑的表演,演得还真象那么回事;好几个小朋友在水袖上又是画又是粘,又在印染;一组孩子们正穿着不同角色的京剧服饰在尽情的表演,嘴里还在哼着调子,真有点京剧的唱腔。
幼儿对话:
“这个花旦穿的衣服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件好吗?”“看看它的式样。”
“这个小丑的帽子怎么带的?”“问问老师吧。”“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吧!”
4、师生互动,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京剧服饰展览会:在幼儿做好的各种角色的服装后,他们会感到做了这么多漂亮的京剧服装别人看不到太可惜了!经过小朋友的讨论“京剧服装展览会”就产生了。
艺术长廊:小朋友们在各种物品上画了脸谱,他们把脸谱放在一起,越看越象“艺术长廊”,于是一个新的活动主题产生了。
京剧小剧场:有些小朋友在京剧表演中,他想扮演某部戏中的某个角色,另一个小朋友想为他们伴奏,还有一些孩子想观看他们表演,这样新的主题“京剧小剧场”又产生了......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内涵则体现了艺术性为游戏的特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为游戏的灵魂。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以“京剧”为主线完成了“设想京剧的各种服饰——利用废旧品制作——京剧表演”一系列活动环节,充分体验到动手做、游戏乐的愉悦。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断地感知、尝试、操作,在幼儿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活动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真正成为了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成为孩子们的合作伙伴。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五
1、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下面我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小兔子,我们也来捉迷藏,看看谁会像小兔一样,变成一朵花一动也不动,不让妈妈发现的!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六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游戏、歌唱。
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七
1、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自主合作的乐趣。
2、理解掌握迷宫的特点,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迷宫。
3、通过操作培养了孩子建构,空间创造能力。
1、已了解迷宫的构成,有了设计迷宫图和桌面迷宫的经验。
2、小椅子、鞋盒、小旗子、迷宫图、起点终点图片。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讨论说出迷宫特点。
2、幼儿自由分组设计迷宫,教师提出要求(合作设计、迷惑人的.道路要多、速度要快)。
3、幼儿互相走迷宫,检查迷宫是否只有一条通道,走起来是否有难度要求(走迷宫时从起点到终点走通道,保护好迷宫)。
4、幼儿讨论,你在走迷宫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5、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重新修改自己的迷宫,让它变得更难。
6、“迷宫争霸赛”每个迷宫的终点放一种颜色的小旗子,哪个幼儿最先拿到两面小旗子为胜利者。
创造性美术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2.掌握“长”“者”“诚”“盖”“信”“安”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虚怀若谷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言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镜子,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谏太宗十思疏》,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二、解题。
1.课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与上疏、奏书、奏章相同,属于议论文,是文体的一种。
2.作者与作品: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巨鹿曲阳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时,擢为谏议大夫,常如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自其手,时称良史。
3.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你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年号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停顿处。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研习第一自然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段,教师与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串讲,强调重点字词:
3、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找学生翻译,并检查重点实、虚词的掌握情况。
4、分析回答问题:
(1)本段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明确: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3)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答: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臣闻”的口气开头,不卑中亢,令人警醒;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依据板书尝试背诵。
五、研习第二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本段,教师与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串讲,强调重点字词:
3、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找学生翻译,并检查掌握情况。
4、分析回答问题: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了对哪两种不同心态的分析论证?
(3)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总结历史)。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发出警告)。
借对古人的论述,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4)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5、积累成语:居安思危垂拱而治择善而从载舟覆舟。
六、课文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一二段,在夯实文言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懂的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那么,魏征到底给唐太宗进谏了哪“十思”呢,我们下节课来揭开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