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读后感(专业18篇)
读后感有助于梳理和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科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和观点。下面是一些读者的真实感受和深入思考,通过读后感来分享和传递阅读的力量。
韩寒读后感篇一
坎坷,让生活更精彩更丰富,当你更多的阅读韩寒的作品,会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读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这本书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
韩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说,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个性,从小报读诗书,重文轻理,高中挂科。
在我读《三重门》的时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个留着长发桀骜不驯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了。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
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
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
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
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
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然而这神童是那个年代悲剧的代表,对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反感,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在自己的骨子里鄙视中国教育,却只在骨子里,而肉体却在“无比光明伟大”的中国社会的领导下成长。
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我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资格判定甲的文章是优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
只能说我喜欢甲的文章不喜欢乙的文章,或者说,甲的文章和教学大纲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点远。
建议以后的评分取消优良中差,“优”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远”,“合格”则是“参考大纲”,“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与书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虚荣,什么都想批判,这些并不是那个中学生时代独有的性格,却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至少我认为我的现况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书的剧情被中考给“腰斩”了。
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调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后就多是韩寒的冷幽默了,而后半段在对人性的抨击方面更耐人寻味。
这和金庸的小说有些相似。
《连城诀》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风霁月。
《连城诀》后“江湖”,污烟瘴气、沆瀣沉浊。
而小说中的初中与高中的生活的区别,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经历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
学业,生活,恋爱处处不得意。
但转念一想,当今又有几人能在三重门中活得潇潇洒洒呢?每个人都梦想着自己总能无忧无虑得活在这世上,但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
要活在这世上,就不能无忧无虑;相对的,想要无忧无虑,就只有做一个得道高僧,或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
否则,你的生活必须在坎坎坷坷中度过。
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人的烦恼。
特别是这个时代。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时刻刻都在三重门中迂回、周旋。
无疑的,林雨翔的经历激起了各时代人的共鸣。
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吧。
你适应了,不过多一个教育的牺牲品;你尝试去改变,却难于上青天。
很庆幸我经历了那些炼狱依旧有着一个清醒的'头脑。
我现在只是一个初三学生,不是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但却依旧要去改变——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奈吧。
读完《三重门》后,我感受更多的是郁闷与惆怅,而不是刚开始重读时的愉快。
作者把一个消极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丢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无限地延伸。
这是一个消极的包袱,但韩寒本人又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火。
那桀骜不驯的个性,沉着老调的笔锋和打碎枷锁换得自由的辉煌人生为我指明了方向。
《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10余年,我才有机会读到它。
一直以来,习惯了读厚厚的教科书,读经典的名著,以至于忽略了现代的小说,以及对现代作家知之甚少。
韩寒,是《三重门》的作者,我在读这部小说时,与《韩寒h档案》结合起来阅读,让我更加了解了当时韩寒写作的状态——年仅17岁的他在课堂上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在这之前,他的《杯中窥人》已经获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还有一些着作发表在《少年文艺》上。
当然,对于韩寒,更令我忍俊不禁的是,他这位高才生,能够因八门功课亮起红灯而留级。
其实看了《韩寒h档案》后发现,他的那种桀骜不驯,叛逆的性格与《三重门》中的主人公林雨翔如出一辙。
林雨翔,在现实生活中可算是一个反面教材。
他的懦弱,自负,故作才华,在文中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在林雨翔与他暗恋的对象susan将要走进三重门时,会面临分开的事实。
于是,susan为了林雨翔,甘愿放弃了进入是重点的机会。
但林雨翔却在他父母的“努力”下进入了市重点,市南三中。
但是令人可气的是林雨翔在市南三中变得更加虚伪。
在别人面前总是故作聪明,为了文学社长的位置,笼络人心,其实取得这个位置,主要是在自负的钱荣面前炫耀。
他们俩的虚伪,自负可以相提并论。
最后,林雨翔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着“落魄”的生活。
说实话,令人心寒啊!
我认为文中主人公林雨翔的种种状态与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本来从小有很好文学基础的他,在进入了文学社后渐渐失去了对文学学习的兴趣。
在升高中时,原来没有实力的他,通过父母的百般《努力》,终于以体育特长生的资格进入了市重点,难道这不能折射出现实的黑暗吗?现在的中国,贪贿赂的事情比比皆是,也许现在的社会也是由钱和权做主的吧。
是金子总会发光,那是对于韩寒这类极少数的人。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平台给你去发展,那么你的才华将会慢慢湮灭。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事实就是要敢于做一个俗人,才能够让生活更舒服。
然而,韩寒他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坦的,他在写作是曾几度处于风口浪尖,他追求的是精彩,而不是舒服的人生。
要不然,他也不会让赛车闯入他的人生吧。
坎坷,让生活更精彩更丰富,当你更多的阅读韩寒的作品,会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读完《三重门》,突然发现: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主人公基本也没干什么事,也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着。
但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或许有人会觉得作者写的是流水帐,不过精彩,但写的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现实。
他从字里行间渗透生活的实质,让读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
正因为他写得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欢这本小说。
其次,与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为作者的丰富学识所折服。
作者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有许多东西,左一下《变形记》,右一下《孙子兵法》,再对《史记》侃侃而谈…诸如此类,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另外,小说中作者创作的几首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
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诗,就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
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这从小说的后半部分也有充分的体现。
作者在"处心积虑"地制造黑色幽默的同时,也不忘好好秀秀自己的英文,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真了不起。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自己的英语可全赖新版牛津英语的功劳,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鉴借鉴!
至于作者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满,不知为什么,我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到。
可能是因为我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吧。
对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像作者一样,即使功课七科亮红灯,也能有作为的人并不多,所以像我一样的普通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学。
这毕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所谓的规矩啊。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地去作一个学生,尽自己的本分去读书,将来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的来说,《三重门》是一本不错的书!
韩寒读后感篇二
教师虽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到了月光底下就没戏了!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嘛。
瘦如铅丝的是扔铅球的,矮如板凳的是跳高的,肥如南瓜的是长跑的,脸比豆腐还要白的说是练了三年室外体育的,人小得像粒感冒通的说是篮球队的中锋,眼镜片厚得像南极冰层的说是跳远的——怕他到时连沙坑也找不到。
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强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坚强男人的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zg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用来探人隐私了!
那两个人的心硕大,谈了半天都没有谈完,可见爱情的副产品是废话。—罗天诚。
上帝给人一张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但嘴唇肯定是用来接吻的。-罗天诚。
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韩寒读后感篇三
1、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2、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3、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4、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5、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6、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7、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马德保是大俗,但他们都是快乐的人,可你却半俗不雅,内心应该十分痛苦。
8、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9、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10、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韩寒读后感篇四
韩寒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刚一问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中学生中更是捧客如云。读了这部小说之后,我为韩寒丰富的学识与超时代的文学素养深深折服。但我认为,同他那精彩万分,无懈可击的杂文《杯中窥人》,《穿着棉袄洗澡》相比,《三重门》实在是大为逊色。
韩寒的知识就应是丰富的,所以他的小说随手拈来就有很多东西。只是,一涉及到社会场面的描述,多少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很典型的就是在小饭馆里看朋友打架的那一情节。用了大段的文字来描述双方如何互丢“生煎”,写得索然无味且毫无真实感。或许是到最后他自我也写得无趣,于是赶紧把笔锋一转,让主人公逃离现场——呵,什么都解决了。韩寒在《三重门》的序中提到,他是用了知识来代替生活阅历的不足。但我认为,阅历方面的东西是永远无法替代的。所以,稍加留心就能够发现,在韩寒的小说中凡涉及到现实社会的情节,多是零星几笔,不敢多作停留。
韩寒的书中充满了智慧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引人深思。可惜这种风格没能坚持到最后,当小说过半后,写到林雨翔进入市南三中起,也许是作者的智慧已经用尽了,也许是这段故事与他当时的处境太相近了,以致他无法如上帝般远距离地看着书中的人生。没有了距离,太贴近的故事似乎使韩寒写的时候施展不开,雄心勃勃地拉出的几个人物,如和主人公同为体育生的几个同学,都无力再深入写下去了——隆重的出场,却无力的退出。
韩寒的小说中还有相当重的模仿痕迹,尚未构成自我的风格。感觉上,韩寒似乎是边看着《围城》边琢磨着如何下笔的——韩寒写林雨翔,说他的获奖作文是从旅游手册中翻过来的,说他评论着那首卧梅诗时候的尴尬,说他想争夺文学社社长时的处心积虑……一点情面也不给,把主人公一点一点地剥了皮,揭出他内心的软弱,无能和虚伪来——明明白白的钱氏风格。即使是小说的主人公林雨翔也都充满了方鸿渐的影子,没有了自我独特的形象。更糟的是,到了最后,韩寒最后不忍心再对小说的主人公刻薄下去了,竟让女主人公susan爱上了他,结尾的那几个电话,真是坏了他的风格。即使是差的小说,里面有一个人物形象鲜明一些,也会让这部小说的地位有所提高,最典型的就是那部描述着“轻舞飞扬”的小说。
韩寒读后感篇五
1)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马德保是大俗,但他们都是快乐的人,可你却半俗不雅,内心应该十分痛苦。
2)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3)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4)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5)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6)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7)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8)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9)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10)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11)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
12)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
13)女性的美色和字迹成反比,人长得越漂亮,字迹越难看。
14)女人的智慧与爱情是相对的,爱情多了智慧就少了。
15)人到失恋,往往脑海里贮存的往事会自动跳出来让他过目一遍,加深悲伤。心静之时,回想一遍也没什么,只觉人世沧桑往事如烟;心痛之时,往事如烟,直拖着你一口一口吞苦水。每逢失恋情思亲,不是思活着的亲人,而是思死去的亲人,所以便有轻世之举。
16)这世上,别人永远不会真正疼爱你,自己疼爱自己才是真的。
17)有句话说“爱情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话其实不对,爱情没这威力,爱情只是促使女人去买最好的化妆品,仅此而已。
18)学者相信,一切纯美爱情的结束是在床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若能又在床上开始的话,也算是一种善始善终的首尾呼应。
19)其实女人第一眼喜欢的是才,男人有才,她吹牛才会有本钱,然后呢,要发展,等到两个人亲热得男人叫她叫‘宝贝'了,她就把‘宝'字留着,而那个‘贝'呢,送给你的‘才',她就爱‘财'了。
20)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失足妇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失足妇女厉害多了。失足妇女赚钱,是因为失足妇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21)时下男女之爱莫过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然后没关系。
22)朋友到用时方恨少,而且用时不能直截了当得像骑上求爱,必须委婉一通,扯谈半天,最后主题要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最好能像快熟的饺子,隐隐快露出水面又沉下去。
23)在学校里,一个接过吻的男生的身价会大增,而被吻的女生则身价大跌。
24)男人挑女友绝不会像买菜那么随便,恨世上没有人汇集了西施的面容,梦露的身材,林激因的气质,雅典娜的智慧——不对,雅典娜的智慧是要不得的,哪个女孩子有了这种智慧,男人耍的一切花格都没用了。
25)史上大多才女都丑。因为上帝“从不偏袒”,据说给你此就不给你彼,所以女人有了身材就没了文才,有了文才就没了身材。
26)自恋者莫过两种,一种人奇美,别人她都看不上;一种人奇丑,别人都看不上她。这两种都只好与自己恋爱。
27)中国人的底子里有窥探的成分,在本土由于这方面人才大多,显露不出才华,一出国兴许就唯他独尊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国人一跑到外国回来就成了间谍。也难怪中国有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改为探人隐私了。
28)踩着中国人的脚,不能说“对不起”,要说“sorry”,被害者才会原谅你,可见外文比中文值钱。你说一个sony可抵上十声“对不起”,与人民币兑美元英镑的汇率相符,足以证明语言与经济的亲密关系;而踩上外国人的脚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的脚趾和他们的财气一样粗壮,断然没有一脚踩伤的后患,说不准自己的脚底还隐隐生痛呢。
29)美女就像好的风景,听人说罢觉得不过尔尔,亲眼看了才欣然觉得果然漂亮,可见在爱情上眼睛不是最会骗人的,耳朵才是。
30)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31)骂人时最痛苦不过于别人用你的话来回骂你,分量也会猛增许多。
32)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33)一个人在粪坑边上站久了也会染上粪臭,把这个原理延伸下去,一个人在书堆里呆久了当然也会染上书香。
34)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内容简介】。
林雨翔生活在上海的一个小镇,镇里唯一的中学是个重理轻文的学校,这让理科弱文科强的林雨翔生活得很压抑。虽然已是初三面临毕业升学,但林雨翔生活得很没有目标。后来班上的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个写打工文学出身的青年老师马德保。两人似乎很有默契,很快打成一片,在马德保的帮助下,林雨翔顺利进入梦寐已久的文学社。
在一次文学社组织的活动中,林雨翔认识了喜欢故作深沉的罗天诚。两人和语文科代表沈溪儿一起游玩,意外邂逅了美丽可人的susan。四个人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林罗二人不由都对susan动了心。过了不久,罗天诚写了封情书给susan,却遭到了以学业为重的susan的不屑。罗天诚转而与一个低年级女生进行了一段短暂的恋情。林雨翔得知susan拒绝罗天诚后暗自窃喜,更令他高兴的是他的作文得了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
在补习班上,林雨翔认识了富家子弟梁梓君。梁梓君给林雨翔分析爱情,指导林雨翔追susan,林雨翔将其奉为情圣,一一照做,susan却始终和他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林雨翔在一次跟随梁梓君和老k外吃饭时和一些地痞发生了冲突。学校得知后,梁梓君被迫转到浦东私立学校。
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安排学生去南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前去南京的晚上,林雨翔遇到了susan和沈溪儿,三人一起吃饭。林雨翔喝酒喝得有些醉,想趁着醉意给susan表白却始终没有勇气。在去南京的车上,林雨翔幸运地和susan坐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程。中考前夕,susan将自己的复习资料给林雨翔,叮嘱他认真复习。中考前夜,susan打电话问林雨翔有把握考取什么学校,林雨翔表示自己能考上县重点。林雨翔考上了县重点,却又凭借母亲的关系以体育特长生身份顺利进了市重点。这时他却得知,成绩优异的susan竟然没考上市重点,只能屈居县重点。
开学前林雨翔进入市南三中,开始了体训生的生活,结识了豪爽的余雄和宋世平。高中后,林雨翔生活颓废异常,总是愤世嫉俗,看不惯身边许多人,与室友钱荣出现了激烈的冲突。钱荣当上了学校电视台的副台长和男主持,林雨翔也机缘巧合当上了文学社的社长,这却并没有让他感到快乐,两人几乎闹到势不两立的境地。正当林雨翔生活不如意时,又收到了罗天诚和沈溪儿的信,告知他susan正在和同班的一个男生谈恋爱。林雨翔万念俱灰,一个人在外闲逛了一整夜。林雨翔逃夜的事不久就被钱荣告发了,将要面临处分。
这时susan有种不祥的预感,原来,她让罗天诚和沈溪儿帮着欺骗林雨翔说自己在谈恋爱,想让林雨翔振作精神认真学习。她有些担心,打电话询问林雨翔近况,得知林雨翔逃夜,既难过又气愤。她告诉了林雨翔自己因为他而放弃了进市南三中的机会,她说完真相愤恨地挂掉了电话。林雨翔心如死灰,茫然不知所措。
韩寒读后感篇六
1、踩着中国人的脚,不能说‘对不起’,要说‘sorry’,被害者才会原谅你,可见外文比中文值钱。你说一个sorry可以抵十声‘对不起’,与人名币兑美元英镑的汇率相符,足以正面语言与经济的亲密关系;而踩上外国人的脚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的脚趾和他们的财气一样粗壮,断然没有一脚踩伤后的后患,说不准自己的脚底还隐隐生痛呢。
2、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克林顿的绯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3、追一个女孩子好比一个不善射的人放箭,一般来说第一箭会脱靶。等到脱靶有了经验,才会慢慢有点感觉,他放一歪箭就放弃了,只怪靶子没放正。
4、不幸坏马吃回头草这类事情和精神恋爱一样,讲究双方面的意愿;坏马欲吃,草兴许还不愿意呢。
5、如果其他人盛赞一个男人的钟爱者,那男人会为她自豪,等到进一步发展了,才会因她自卑。
6、全国一等奖,就是全国中学生里的第一名,夺得全国的第一,除了安道尔梵帝冈这种千人小国里的人觉得无所谓外,其它国家的人是没有理由不兴奋的。尤其是zg这种人多得吓死人的国度,勇摘全国冠军的喜悦够一辈子慢慢享用的了。
7、一个男人在男人面前越是小气,在女人面前就大方的不可思议。
8、适当地撒一些谎是十分必要的。
9、中国有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给为探人隐私了。
10、交往不交心却是种痛苦。
11、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zg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12、占着茅坑不拉屎时可恶的,其实,最可恨的却是拉完了屎还要占着茅坑。
13、美女越年轻追求者就越多。
14、历来博学之人,大多奇丑。
15、爱情的副产品就是废话。
16、有人说我无知,那些没有文化只有文凭的庸人。
17、越笨的女孩子越惹人爱。
18、有精神的人死后,精神不死;同种道理,有钱人死后,钱不死。
19、自恋者莫过于两种,一种人奇美,别人她都看不上;一种人奇丑,别人都看不上她。这两种都只好自己与自己恋爱。
20、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是人才。
21、骂人时最痛苦不过于别人用你的话来回骂你,分量也会猛增许多。
22、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及知人知心不知面的痛苦。
23、还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25、我这辈子说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本来就是要摊开来睡的——然而这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又太多的规矩。
26、坚强男人的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28、一个人的左脚的袜子是臭的,那么右脚的袜子便没有理由不臭。
29、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30、一个人在粪坑边战久了也会染上粪臭,把这个原理延伸下去,一个人在书堆里呆久了当然也会染上书香。
31、家庭就像一座山,双方都要拼命往上爬,而山顶只容一个人站住脚。说家像山,更重要的是一山难容二虎,一旦二虎相向,必须要恶斗以分轩轾。
32、美女就像好的风景,听人说只觉得不过尔尔,亲眼看了才欣然觉得果然漂亮,可见在爱情上眼睛不是最会骗人的,耳朵才是。
33、一个爱吃苹果的人,没有规定非要让他也喜欢吃苹果树。
34、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35、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厨房像是女厕所,男人是从不入内的。
36、通常男人用学术之外的比如拳脚来解决争端,所以说,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大多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
37、林母自从迷恋上麻将后,俨如一只猫头鹰,白天看不见回家的路,待到深夜才可以明眼识途。
38、中国人的底子里有窥探的成分,在本土由于这方面人才太多,显露不出才华,一出国兴许就惟他独尊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国人一跑到外国回来就成了间谍。
39、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
40、灵感仿佛是公共汽车,用不着它时只见路上一辆接一辆,等到真想乘了,守候半天连影子都不见。
41、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诗最痛苦的人。
42、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43、看来名气就仿佛后脑勺的头发,本人是看不见的,旁人却一目了然。
44、男人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45、往往人是为宽容而宽容,为兼听而兼听。
46、失恋的人的伤心大多不是因为恋人的离开,而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处境的同情和怜悯。
47、上帝给人一张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但嘴唇肯定是用来接吻的。-罗天诚。
48、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49、朋友相聚最快乐就是饭前,最尴尬事在饭后结账,各付各的未免太损感情,但往往就这么憋着等愿付账的救世主出现。
50、做了梦却回忆不起来的确是一种遗憾,正好比文章发表了收不到稿费。
51、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
53、教师虽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到了月光底下就没戏了!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嘛。
54、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55、美女以脸对人,丑女以背对人。
56、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用来探人隐私了!
58、我成为现象,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59、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
60、男人挑女友绝不会像买菜那么随便,恨世上没有人汇集了西施的面容,梦露的身材,林徽因的气质,雅典娜的智慧。
61、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强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62、一个紧张的人说话时的体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
63、那头发耀眼无比,恩那个亮彻人的心扉,让女的看了都会自卑得要去削发,男的看了恨自己的手没有地方贪官的魔掌那么长,只能用眼神去爱抚。
64、瘦如铅丝的是扔铅球的,矮如板凳的是跳高的,肥如南瓜的是长跑的,脸比豆腐还要白的说是练了三年室外体育的,人小得像粒感冒通的说是篮球队的中锋,眼镜片厚得像南极冰层的说是跳远的——怕他到时连沙坑也找不到。
65、那两个人的心硕大,谈了半天都没有谈完,可见爱情的副产品是废话。—罗天诚。
66、其实,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到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变成‘不禁女色’。
67、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68、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69、‘想’这个东西是加二十分蛮力也无济于事的,不想时自己会自动跳出来,要想时却杳无音讯。
70、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71、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72、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页没有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73、莫大的满足背后必是莫大的空虚。
74、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韩寒读后感篇七
人生第一次只用一天读完一本小说,只因它深深吸引着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沉重感远远大于几天前看《金陵十三钗》后的感觉。我很难去解释为什么,也许这么解释比较合理——《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已经过去,而且作为男性,我无法体会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的恐慌与无措;但《1988》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你见或不见,它都在那里。这个世界并不像新闻联播里那么美好,虽然我们极力暗示自己世界很美好,但是睁眼看到的却是那么多的丑陋。韩寒只是把这种世态浓缩成一本小说,以这本小说寄托他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我们的世界到底怎么啦?这是我的理解。
虽然我很喜欢韩寒,但是我算不上韩寒的铁杆粉丝,就像看到随书附赠的海报我的第一反应是“弃之可惜,挂之傻x”一样。这本小说跟他的博客一样,都是韩寒思想的载体。作为这个时代里青年一代的声音,韩寒只是说出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只是语言更犀利而已。但也正是这点,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或欣赏或拥戴的支持者韩寒!
回到《1988》,其实看完之后我想表达很多,苦于自己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语言如此苍白,但又特别想表达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博文——摘录《1988》中或幽默或讽刺或震撼或感慨的段落,与各位喜欢《1988》的朋友共勉。
韩寒读后感篇八
真正认识韩寒,是从读他的《青春》开始的。以前听说过韩寒,也知道郭敬明,曾以为,韩寒和郭敬明一样,喜欢写唯美的文字,表现细腻的情感。但从别人的评论的中,我才知道,韩寒是这样一个人热血青年啊!闲来读书,突然想看看这位很具有影响力的80后作家笔下的文字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我读了这本《青春》。
有人说,韩寒的《三重门》很辣,他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青春》让我更好地了解了韩寒。他以幽默的笔调,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谦卑的口吻,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由衷地佩服他独到的见解和睿智的思想。
《青春》的第一篇就是名为《青春》的文章。青春本是美好的,但韩寒笔下的青春竟显得苍白。如果人都把青春“浪费”在为衣食住行而奔波上,青春如何辉煌?为什么有的人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有的人却被生活逼迫到非要用跳楼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呢?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物价飞涨,似乎比高铁提速还快。油价在涨,房价在涨,甚至连过路费都在涨。韩寒在又一片文章中以辛辣的笔调展现了物价飞涨的现实,最后又以幽默的笔调写到:只有登记结婚的价格降了。读了他的文章,我不禁感叹到生活的艰难。
越往下读,越能感受到社会的倾斜与黑暗,我心头甚至莫名地涌起一股热血:这样的现实,竟然与我是如此的贴近!
筑路公司与zf间的猫腻,公路限速的不合理,官员处理事故的荒唐……一桩桩事件,无一不锋芒直指社会。韩寒的文字化作利刃,划破这本来就不平静的社会,展露出社会真实的,狰狞的面目。
我震撼,我迷惘,我彷徨,喊了千遍万遍的青春难道就是这样苍白吗?理想在现实面前竟然是这么的渺小。望着渐行渐远的'理想,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青春就这样流逝,伴随着我们一次一次走上错路。原来:理想从来不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抱怨,但毕竟无法改变。所以,理想还是要有的,奋斗还是要继续的,青春依然是美好的。
感谢韩寒,给了我一个思考自己青春的机会,也给了我一个从另一面认识现实的机会。我喜欢这尖锐而引人深思的文字,喜欢这个潇洒的80后作家。但我还是要说:青春,只要还在我手里,我就要进进抓住,尽管我知道这社会是怎样地倾斜,这现实是多么地冷酷。
毕竟,我是不甘平凡的。
韩寒读后感篇九
1、漂亮的女孩撒娇,总得不到满足,因为别人想多看一会她撒娇的样子。不漂亮的女孩儿撒娇,男人多会马上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2、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
3、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4、原来也有一种女人是候鸟,无论和如何都沿着一种静谧的轨迹安宁的飞翔。
5、我这辈子说过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根本不用叠,本来就是摊开来睡的,但这句话第一个被人反驳掉,懂么,这是规矩,人类之所一悲哀,就是有太多规矩。
6、搓麻将搓得都驼了背,乃是真正的蹉跎意义的体现。
7、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蹉跎岁月嘛,总离不开一个“蹉”字,“文革”下乡时搓麻绳,后来混上镇长了搓麻将,搓麻将搓得都驼了背,乃是真正的蹉跎意义的体现。
8、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
9、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马德保是大俗,但他们都是快乐的人,可你却半俗不雅,内心应该十分痛苦。
10、所谓的正书,乃是过了七月份就没用的书,所谓闲书,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书。
11、那两个人的心硕大,谈了半天都没有谈完,可见爱情的副产品是废话。
12、名言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他的手未必照他的意愿,天知道他掌握命运的那只手被谁掌握着。
13、上帝给人一张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但嘴唇肯定是用来接吻的。
14、其实这世上要淡泊名利的人就两种,一种名气小得想要出也出不了,一种名气大得不想出还在出;前者无所谓了,后者无所求了,都“淡泊”掉名利。倘若一个人出名正出得半红不紫,那他是断不会淡泊的。
15、自负这种性格就仿佛一根长了一截的筷子,虽然看上去很有高人一等与众不同感,但苦于和其他筷子配不起来,最终只能被磨得和其他筷子一样高,否则就会惨遭摒弃。
16、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17、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18、街上美女很少,因为这年头,每天上一次床的美女比每天上一次街的美女多。举凡女孩子,略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站着;很有姿色,都在大酒店里睡着;极有姿色,都在大酒店经理怀里躺着。
19、自恋者莫过两种,一种人奇美,别人她都看不上;一种人奇丑,别人都看不上她。这两种都只好与自己恋爱。
20、全国一等奖,就是全国中学生里的第一名,夺得全国的第一,除了安道尔梵帝冈这种千人小国里的人觉得无所谓外,其它国家的人是没有理由不兴奋的。尤其是中国这种人多得吓死人的国度,勇摘全国冠军的喜悦够一辈子慢慢享用的了。
21、我这辈子说得最让人无从反驳的话就是被子不用叠――本来就是要摊开睡的――然而这也是第一个被人反驳掉的。懂么,这就是规矩。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规矩。
22、卧梅幽闻花,枝伤夜狠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
23、生活就这样平淡的过去,我们也会偶尔激起梦想火花,失败也击败不了它。
24、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25、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26、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27、“我俩单独一起吃饭”。两个人怎么可能“单独”呢?但是因为上帝当初造人的时候是造了两个头、两套四肢的,因为怕人太聪明,所以劈开了。所以,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半,也就是变成了一个人,也就可以“单独一起吃饭了”。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充其量是半个人。
28、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29、想当今的中国的教育真是厉害:不仅读死书,死读书,还有读书死。难怪中国为失恋而自杀的人这几年来少了一大帮,原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已经在中考和高考这两个门槛里死得差不多了。
30、收费,是因为给对方带来了快乐。而教师给别人带来了痛苦,却一样收费,这就是家教的作用。
31、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32、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的是最痛苦的人。
33、追一个女孩子好比一个不善射箭的人放箭,一般来说第一箭都会脱靶,等到脱靶有了经验,才会慢慢有点感觉,可惜他放一歪箭后就放弃了,只怪靶子没放正。不过,这一箭也歪的离谱,竟中了另外一块靶。
34、如果你拒绝了我,我也只好接受现实,我也只得放手,因为那已是爱的尽头。
35、到你得了病就知道这世上人情冷暖了。
36、权力高于你尽全力捍卫的权利。
37、现在的考试好比中国的足球,往往当事人还没发愁旁人却替他们忧心忡忡惶蘧不已。该努力的没努力,不该努力的却拼了命的努力。
38、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39、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40、我现在这个年纪看真的觉得没什么,也实在没办法做到把思想“回到那个年代”哇。
41、我很难概括自己的个性。我对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欢的.做事而已。我不愿随大流,我是写不出那种“啊,我们光荣的大桥”一类的东西的。
42、数理化语文英语全很好,音乐体育计算机都零分,连开机都不会,我还是一个优等生。但如果我音乐体育计算机好得让人发指,葡萄牙语说得跟母语似的,但是数学英语和化学全不及格,我也是个差生。
44、这是一种真正的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到让外人看着就仿佛是在谋划着干大事。
45、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
46、那两个人的心硕大,谈了半天都没有谈完,可见爱情的副产品是废话。―罗天诚。
47、周庄的大门口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公车,可见我国政府对提高官员的艺术修养是十分注重的。
48、xx大学,星光璀璨,走近一看,破破烂烂,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精神错乱。
49、教师虽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到了月光底下就没戏了!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嘛。
50、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
韩寒读后感篇十
1、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
2、紧张就探头探脑的要冒出来。
3、认输不会死,但死也不认输。
4、怀才不遇就好比怀孕,时间一长终会被发现。
5、小镇沸腾得差点蒸发掉。
6、我有预感,我将沿着铁轨流浪。
7、说我是现象,明摆着不把我当人。
8、此味只因地狱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9、全国有名的迫害学生的源头。
10、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
11、怀才不遇好比怀孕,时间一长终会被发现!
12、思想品德不及格,总比没思想好。
13、天下文人是一家,你抄我来我抄他。
14、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15、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
16、那一觉仿佛已睡破红尘,睡得豁然开朗。
17、我的未来会布满阳光我会得到需要的一切想要的一切。
18、卧梅又闻花,卧枝绘中天。鱼吻卧石水,卧石答春绿。
19、瘦高的他,站着让人担心会散架,天生一块写散文的料。
20、上帝给人一张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但嘴唇肯定是用来接吻的。
21、美好的一天,上帝不会就这样给你,需要自己去创造。
22、女人的智慧与爱情是相对的,爱情多了智慧就少了。
23、屁乃体内之毒气,岂有不放之理,放屁者欢天喜地,吃屁者垂头丧气。
24、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25、语文课立马像闪电战时波兰的城市,守也守不住,一个礼拜只剩下四节。
26、坚强男人的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27、因为家教这么伟大,吸引得许多渺小的人都来参加到这个行列,所以泥砂俱下,好坏叵测。
28、时下男女之爱莫过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然后没关系。
29、骂人时最痛苦不过于别人用你的话来回骂你,分量也会猛增许多。
30、最不好玩的游戏就是:轮到你上场时,规则却改变了,人生经常如此。
31、感谢黑夜的来临,我知道今天无论有多失败,全新的明天仍然等待着我去证明自己。
32、坚强男人的失恋的悲伤,仿佛欧美发达国家的尖端产品——只内销而不出口。
33、和女性争辩是不明智的。无论这个女性是不是明智。
34、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35、我们永远没有资格说放弃,因为这是属于我们的年华,应该开出耀眼的繁花。
36、教师虽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到了月光底下就没戏了!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嘛。
37、susan的面是拿到国际上树立民族自信的,其他的面则是民族内部矛盾的体现。
38、没想到你已“越过道德的边境”,与她“走过爱的禁区,享受幸福的错觉,误解了快乐的意义。”
39、教师虽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但到了月光底下就没戏了!生存环境决定一切嘛。
40、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
41、所谓看破红尘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红尘看成了破烂。
42、名气就仿佛后脑勺的头发,本人是看不见的,旁人却一目了然。
43、不要停留在过去,不要去回忆从前,时间会咬人,你不走,会满身伤痕。
44、考虑到国情,我觉得(大学)一次招生后门开十个人够了,至于如何决定这十个人,公开抽签得了。
45、他到学校的第一天,校领导都与他亲切会面。足以见得学校的饥渴程度。
46、懂事只是指一种克制,不让自己的本性露出来,本性终究是本性,过久了就会自己露出来。
47、名字里有罕用字也是人的一大优势,逢人家不懂,便有了谆谆教诲的机会。
48、其实一个人到了生死攸关极度紧张之刻,勉励只能增加其压力。
49、聪慧的女孩子犯起傻来比愚昧的女孩子聪慧起来可爱多了。
51、游周庄要游出韵味,就必须把自己扔到历史里。那里的布局杂而有章乱而有序。
52、什么都想批判——“想”而已,把不满放在肚子里,仅供五脏之间的交流。
53、语文,“秘诀”有二:一是不看语文书;二是不看作文书。
54、自从林母迷恋上麻将后,俨然一只猫头鹰,白天不见回家的路,待到深夜才可以明眼识途。
55、他把哀愁放在肚子里,等胃酸把那些大悲化小,小悲化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韩寒读后感篇十一
真正开始深入的认识韩寒还是高一的时候,记得那时每逢周末自己便跑去图书馆借韩寒的书看。印象很深的是那时看得是《三重门》,看着林雨翔的才华与独傲,看着susan的美丽与知体,心中总幻想着有一天我也在小河边遇见这样一个女孩。
那时还小,并没有太多对于中国式教育体制的思考,只觉得雨翔受够了老师们的欺负,总觉得他是该反抗了,可是并没有。后来想想,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林雨翔改变不了什么。可是却是当时应试教育闯下的果,一个偏才就这样被埋没。像极了韩寒。
但韩寒并没有被埋没。他敢说敢做,用身体力行证明着小人物也可以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看着一路走来的韩寒,发现他正在一路长大。从一初的所谓的冷眼看世界,到现在责任的社会青年,不难看出,韩寒真的长大了。
《青春》,或正是他长大的一个代表吧。书中记录了韩寒一年多在博客上写的杂文,那是一直走路的辛苦和对现实丑恶面淋漓尽致的批判。书中写了许多对于当时时事的感想与看法。首篇“青春”便是当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谁说韩寒冷眼,这是一种对于社会莫大的关心与责任。有时候,这个世界就这样:你想说,有人不让你说,你说多了,有人却说你是假的。
“这些年轻人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应该在心中的热血,它却涂在了地上。”
从开始单纯的关注学校、教育,到现在的社会,韩寒一路走着,一直在路上。青春,多么美好可爱的人生阶段,只凭听也能让人平添几分遐想,可是,有些人却把它浪费在了成长的路上。韩寒以青春命名或许也是纪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时代吧。毕竟当年的韩少慢慢的变为了韩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个做了父亲的人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个人轻狂的青春或许也该有个结束了,让自己成长的脚步歇一歇,有些累了。
“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和歌词里经常看见一句话,那就是让心去流浪,当然身体还在城市里交房贷。”
现实与理想总是隔着许多让人踌躇的东西,青春的我们经常做着现实不了却又不舍得放弃的梦。梦里的自己是孤傲寂寞的,至少心灵上总不愿让别人参与。那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梦,梦很美就像青春。渐渐的现实越来越的逼近,把自己的梦映衬的那么廉价,甚至一文不值,那时的我们是否还会如当初般执拗的追寻自己的梦呢?有时候,现实的残酷不是让你一无所有,而是让你直接死在了想拥有的路上。
“这里你没有末路,你从不孤独。”其实青春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孤独,就算我们不可一世的不愿靠近这个世界,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同路人,他们陪我们哭,陪我们笑,陪我们写着自己内心的文字,陪我们叛逆的做着肤浅的挣扎,陪我们自以为的反抗着这个世界---,这就是青春,有着很多很多的同路人走在一同长大的路上。
韩寒走了过来,他以自己的实际探着未知的路,他说,“我从来就不觉得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他执着的叛逆着,做老师眼中不可一世的孩子,任凭唾沫乱飞也从未曾改变韩寒心中坚定的决心,这样的韩寒才是真正的韩寒,才是我们眼中熟悉韩寒。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利益与金钱覆盖的现实里,有多少人的华年就是浪费在这两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废物上的,又有多少人慨叹着自己曾经的梦早已渐渐远去。现在的我们正活在青春这个人生最美的过程上,谁也不想就这样把自己埋没,只是我们并没有寻一个合适而又合时的作为将自己的年华填满,到底怎样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至少我还尚未有答案。
青春,美好多彩的年纪。而这个年纪里却有着老少皆没有的落寞与无奈。“人生就是在不同的时候竖起不同的手指而已。”韩寒如是说。
(这篇文章是我在看完韩寒的最新博文《青春》后有所感触而写的,可能文章本身与韩寒的那篇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的话,可能就是风格有一些模仿吧。)。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家庭条件不错,自己也挺会混,现在被家里安排在外地工作,目前还属于是临时工的性质,一个月就几百块钱的工资。他对我们说过一段时间就会调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上班并且当上正式工,那样一个月就有几千块的工资了。我们都替他高兴。
还有一个也是跟我一起长大的哥们,现在毕业了在家乡小城市的一个建筑公司上班,女朋友是他大学时的同学,长得很漂亮,现在在他家里住着,也和他在一个地方上班。我们都问他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他算了算说今年是寡妇年肯定不行,明年是他女朋友的本命年不行,后年是他自己的本命年也不行,最早也就2019年了,也有可能是迟一些到2019年。我们都替他高兴。
我还有一些同学,他们都高我一届,现在要毕业了,平常就经常在校内上发一些和各自男、女朋友的亲密照片来大秀恩爱羡煞旁人。最近听说他们的考研成绩都挺理想,而且基本上都可以和自己的男、女朋友到一个城市里继续上学,摆脱了大学时期苦苦的异地恋,这些人被我们视为模范夫妻。我们都替他们高兴。
我身边的就是这样的一群单纯的人,他们是如此的相信着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包括我在内——相信现在身边的人就是最终能陪着自己走到最后的那个,他们相信着当变成了正式工后能过的更好,他们相信着2019或者2019年能结婚,他们相信着考上了研究生、能生活在一个城市就能幸福稳固的慢慢走下去了。我没有去问他们是否真的相信这些他们一直相信的东西,亦或是他们觉得如果去选择相信这些的话,会比较幸福。
当然,我身边还有一些人,他们没有男、女朋友,没有工作,没有考上研,没有考上公务员,但他们同样相信着当所有的“没有”变成了“有”之后,美丽新世界。
这就是我和我周围的一群人们,我们都还很年轻,不过是二十一二三四岁的年纪,但是这个世界的种种资讯种种现象通过网络也好其他也罢的途径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在这个节骨眼上涌进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成熟——或者至少让我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我们开始经常的陶侃自己已经老了,我们开始顺其自然的只看着自己三步远的未来,不是因为看不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就像鸵鸟一样。
其实我们都还是活在一个自以为的世界中,以为可以“盖一座城堡,不被打扰,一直到老”,一厢情愿而已。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真的像是活在鲁迅口中的那间“铁屋子”里一样,只是很少有人能站出来大喊几声把我们“叫醒”,因为我们的这个社会首先会谴责的就是这些把别人“叫醒”的人。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习俗,就像当王安石从褒禅山那个山洞中出来之时,也是首先“咎其欲出者”,紧接着才“余亦悔其随之”。
是的,我们的周围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断的给我们讲述着社会上的这些那些,我想我应该称他们为“dreambreaker”。那么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还真有点讨厌韩寒。
想到了很早以前就听到过的一句话——我是一只在玻璃瓶中的苍蝇,面前一片光明,出路却是没有的。我想说到底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一只活在玻璃瓶中的苍蝇,面前是一片光明的,只是至于出路到底有没有还不知道。于是我们都要不停的向上飞,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相信困住我们的这个玻璃瓶是一个瓶口向上并且形状规则的容器的。而至于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却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我们就这样努力地,不倦的向着上面那个我们想象中的瓶口飞去,渴望着飞出这个瓶子,去体验瓶外的美食,而这美食,说来只是大便而已。因为我们是苍蝇,这是我们的天性。
韩寒读后感篇十二
今晚一节上公共管理,老师是用英语讲,这导致我怀疑他是在利用我们练英语口语,关键还是他讲的很低声被同学的讲话声完全覆没,他还讲的津津有味,这导致我觉得他不是想课讲给我们听。
幸好我带了一本闲书,就是这本我想拿出来讲讲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于是我完完全全的看了一节课。当然这本书已经不止看过一次了,而且是上课,也不好通篇看,以免太集中精神了发生意外情况,如点名之类的,所以只能随便翻着看。
一句话说就是我太喜欢娜娜了。韩寒把娜娜写成了一个现实中人的夸张体,主要是说女人吧。娜娜是失足妇女,但韩寒却写出了所有女人。书中所有的女人与娜娜形成了一种对比,形成了对娜娜的褒扬,并附带着一种同情。但这个不是我想说的,虽然韩寒是拿娜娜批判了整个社会,但我却只想谈谈娜娜,即使不拿她和别人比。
我想从娜娜的一句话说起“我可以做他的人,不管是什么名分,都可以。你懂么,这才是真正的爱,做另外一个人的人。”哈哈,是不是很讽刺。我突然觉得她好纯,脏的是我们。什么是爱情,应经不再单纯,谁都已经不会像娜娜这般对待爱情了吧,已经掺杂了太多杂质。有的人考虑车、房,有些人是没有,但他们至少在乎面子、出身、地域……婚姻为什么是坟墓,是人心脏了。小说中的"我"很喜欢娜娜的,他为什么没有接受娜娜,就是因为人心脏了。是的,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我想在这个社会下,真正的爱已经不会存在于光明正大了,小三,只是一个顺理成章。
还想谈谈,娜娜对他们的孩子,虽然我没亲身体验过,但我会和娜娜一样的。那么多的堕胎,我表示很不理解,那就是杀人,还是杀的自己的亲人。我也记不清楚了,不细谈了,娜娜的责任感、对自己未来老公的态度、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娜娜就是比我们纯洁。想想这个社会才他妈觉得恶心。娜娜的结局还是很悲惨很催泪的,就是这个社会负了他。
世俗、传统……已经慢慢毒化了人心。
一个人一直在谈,但那个人没有在听!
韩寒读后感篇十三
这些年轻人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就应在心中的热血,它却涂在了地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韩寒作品读后感:
我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
——韩寒
真正开始深入的认识韩寒还是高一的时候,记得那时每逢周末自己便跑去图书馆借韩寒的书看。
印象很深的是那时看得是《三重门》,看着林雨翔的才华与独傲,看着susan的美丽与知体,心中总幻想着有一天我也在小河边遇见这样一个女孩。
那时还小,并没有太多对于中国式教育体制的思考,只觉得雨翔受够了老师们的欺负,总觉得他是该反抗了,但是并没有。
之后想想,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林雨翔改变不了什么。
但是却是当时应试教育闯下的果,一个偏才就这样被埋没。
像极了韩寒。
但韩寒并没有被埋没。
他敢说敢做,用身体力行证明着小人物也能够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看着一路走来的韩寒,发现他正在一路长大。
从一初的所谓的冷眼看世界,到此刻职责的社会青年,不难看出,韩寒真的长大了。
《青春》,或正是他长大的一个代表吧。
书中记录了韩寒一年多在博客上写的杂文,那是一向走路的辛苦和对现实丑恶面淋漓尽致的批判。
书中写了许多对于当时时事的感想与看法。
首篇“青春”便是当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谁说韩寒冷眼,这是一种对于社会莫大的关心与职责。
有时候,这个世界就这样:你想说,有人不让你说,你说多了,有人却说你是假的。
“这些年轻人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就应在心中的热血,它却涂在了地上。”
从开始单纯的关注学校、教育,到此刻的社会,韩寒一路走着,一向在路上。
青春,多么完美可爱的人生阶段,只凭听也能让人平添几分遐想,但是,有些人却把它浪费在了成长的路上。
韩寒以青春命名或许也是纪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时代吧。
毕竟当年的韩少慢慢的变为了韩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个做了父亲的人了。
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个人轻狂的青春或许也该有个结束了,让自己成长的'脚步歇一歇,有些累了。
“因此我们在文学作品和歌词里经常看见一句话,那就是让心去流浪,当然身体还在城市里交房贷。”
现实与理想总是隔着许多让人踌躇的东西,青春的我们经常做着现实不了却又不舍得放下的梦。
梦里的自己是孤傲寂寞的,至少心灵上总不愿让别人参与。
那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梦,梦很美就像青春。
渐渐的现实越来越的逼近,把自己的梦映衬的那么廉价,甚至一文不值,那时的我们是否还会如当初般执拗的追寻自己的梦呢?有时候,现实的残酷不是让你一无所有,而是让你直接死在了想拥有的路上。
“那里你没有末路,你从不孤独。
其实青春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孤独,就算我们不可一世的不愿靠近这个世界,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同路人,他们陪我们哭,陪我们笑,陪我们写着自己内心的文字,陪我们叛逆的做着肤浅的挣扎,陪我们自以为的反抗着这个世界---,这就是青春,有着很多很多的同路人走在一同长大的路上。
韩寒走了过来,他以自己的实际探着未知的路,他说,“我从来就不觉得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
他执着叛逆着,做老师眼中不可一世的孩子,任凭唾沫乱飞也从未曾改变韩寒心中坚定的决心,这样的韩寒才是真正的韩寒,才是我们眼中熟悉韩寒。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利益与金钱覆盖的现实里,有多少人的华年就是浪费在这两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废物上的,又有多少人慨叹着自己以前的梦早已渐渐远去。
此刻的我们正活在青春这个人生最美的过程上,谁也不想就这样把自己埋没,只是我们并没有寻一个适宜而又合时的作为将自己的年华填满,到底怎样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至少我还尚未有答案。
青春,完美多彩的年纪。
而这个年纪里却有着老少皆没有的落寞与无奈。
“人生就是在不一样的时候竖起不一样的手指而已。”韩寒如是说。
一座城池
很多事情荒诞可笑,但是,其实生活就是上演着这些荒诞可笑的事,只是被放大了,才觉得好笑,然而这就是每天真实发生着的,我们看着的经历着的。
《一座城池》很贴近生活,医疗,教育,工作,现代爱情观,看热闹等。
都是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的,只是 换个角度换个语气叙述,但是一样的讽刺和黑色幽默。
其中,看热闹是最为嘲讽的。
一场一盆水就能解决的“火灾”,居然引来了群众的围观,偏要看消防队的表演,充分而夸张地体现出现代人爱看热闹的心理。
整本书都在写社会。
使我们发出的笑声,也就是这个社会,笑这个社会的荒唐。
事实上,我们生活的社会也很荒诞,只是我们对社会上各种丑恶的现象都习以为常了,对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了。
光荣日
几乎所有看过《光荣日》的人,都会将它贴上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标签。
就连作者本人韩寒也称之为——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韩寒把这个社会的没落,官场的腐b,娱乐圈的黑暗,都包含在这没有故事的故事里。
一篇没有思想中心而只有情节的小说不是好小说。
而一篇没有情节只有深刻思想中心的小说却未必不是好小说。
而《光荣日》就是这么一部荒诞而现实的小说。
1988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讲一个年轻男子驾着1988车子出门远行,路上遇到了怀孕的j女娜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讲诉了许多想鲜为人知的j女经历……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孙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来。
不过,她没有找到孙老板,却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了问题,结果娜娜失踪了。
1988载着朋友的骨灰盒归来,又载着娜娜留下的向世界发出“疑”问的新生儿行走。
小说叙述是非常严肃的,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诅咒的却是无序和无奈的生活、谩骂的是强势的虚伪。
我总是看不懂真正的韩寒。
他的嘲讽、幽默、叛逆……
也许随着时间的消逝,阅历的增长。
终有一日,我将看懂韩寒、明白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
第一本读完韩寒的作品,就是这本杂文集《青春》。
这部杂文集字数不多,几天就看完了,还是抽出空闲时刻看的。
但是,这本《青春》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好书印象。
我看过一些励志书、武侠书,第一次想读韩寒的书是听同事提起的,他是韩寒迷,他很喜爱帮韩寒说话,并向我推荐他的书,并说,如果我想看,能够把他家里的书,韩寒所着的《毒》借给我看。
然而我并未向他借。
我手机里下载了一本《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看了一个开头就不看了。
超拽的女生网名
之后,我看了韩寒的青春,觉得还挺不错的,就把它看完了。
它是一本挺奇特的书,为我的人生展向新的视角。
一个80后的青年偶像作家,虽然没有余秋雨柏杨鲁迅古龙金庸那样的深刻思维,积淀的也不够,但是居然有这等才气,这等见解,不愧是大作家韩寒。
他利用他的年少,他狂妄,他敢于用热血编织对社会虚伪阴暗的揭穿的文字,他了不起,他为了中国,为了使中国更进一步,他提起了他的笔,他的文章令我们反思社会,他的文章让我们轻轻一笑。
没错,我们中国人活了下来,很不容易。
没错,物价在涨,工资却未提高。
我们青年人所有理想是有一套房子,好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立足之地。
一套房子几乎抹灭了我们的梦想。
父母从小时候开始,就教育我们,要我们读好书。
能够读好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高学历,好找工作,为了高薪,为了房子,为了讨老婆。
至于我们读其他的书,如课外书,那么会遭来他们极力的反对,他们感兴趣的,只是课本罢了,那是赚钱工具,那是发财之路,“书中自有黄金屋”被曲解。
当我们走上这个社会的时候,一切又都变了。
社会很显然变得不那么好混,尽管我们早已知道了社会是阴暗的。
但是这等于是,“少年不知愁味道,为添新词强说愁”,社会阴暗只是我们的写小说质量需要。
于是我们又舍弃自我(其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就已舍弃了),为了融入单位的团体中,我们被迫摆出笑容,被迫摆出他们想要看的姿态。
这时候,一群人为了持续住原来的自我,他们在心底高喊着“我要持续原来的我,我要活出原来的自己。”
我们已经麻木。
身体已不是我们的了,而是这个社会腐b的尸体。
我们的身体只是感觉麻木,没有属于自己的感官、感知。
梦想,只是幼时写作的题材(有些人压根就是拿其开玩笑。)
奋斗奋斗,只是为了生存的一套房子,房子到了,老婆来了,于是又要钻石,买了钻石,生了子女,又开始为子女着急,生活如此多娇啊!
没错,澳大利亚的zf(这个字母你懂的)像是厕所一样,他们的开一个赛车会,老百姓害怕撞死小动物什么的,禁止开了。
在中国,别说撞死小动物了,撞死个人都没有关联。
学生作文,我认为不就应废除,就应多把打分理由写上去。
现代诗的事情,我认为不会是散文拆开来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再别康桥我也觉得恶心毙了,但是我看过一些杂志的诗,细细读来,还是不错的,没有错,就是回车的技术,回车的技术虽然看似很简单的样貌,但是什么时候回车,能体现主旨更好一些等等相关技术是很有讲究的,虽然我认为诗人不太牛b,小说家散文家那可比诗人强几倍了。
至于中国人的“面子”,我很个性,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看重面子,死要面子,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一错再错。
有一次,正因爸爸做的是非法生意,我担忧他会不会被抓住,他居然说要不是他是我老爸,早就几个巴掌劈过来,然后说出了一大堆为了逃避**的辛酸往事,我被他数落的莫名其妙,人,就这么伤不起?我就只说了一句“会不会被他们抓住”,他就套出这么多话来,我想解释都有口莫辩了。
韩寒老师的文章在向读者传递真实之后,能够在向生命传递真实的社会现象之后,更把传递热情和期望作为自身的职责和道德底线。
韩寒读后感篇十四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无论如何的去追索,年轻只如云影掠过。
我本是一个不太那么喜欢阅读的姑娘,由于组织了此次活动的原因,最近阅读了这本不算那么太厚的韩寒的《青春》,给了我些许触动。
"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特别喜欢这种精辟简短且富有内涵的句子,没有谁能一辈子陪我们走完人生这条路,你会在这条路上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只是与你擦肩而过;有些人会陪你走一程,过了这段交集就分道扬镳;有些人本以为是同路,走了很久才发现目的地不同,于是散去;还有些人想陪你久一点,可是他们力不从心。
我们会沮丧,会失落,但我们不能停。最后可能会有一个人与我们相遇,然后并肩同行,但是也不知道谁先一步,剩下的那个可能要独自走完剩下的路程。有时候哪怕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也并不觉得孤独,因为当你回头时会发现总有人在你身后默默支持着你。
《青春》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的一些所见所感,更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与反思,他为了使祖国更加强盛,挥笔记录下大多社会虚伪阴暗的事例。
我喜欢这位作家的书不仅仅是因为他写的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佳句,更是因为他的敢怒敢言。他的文字干净,温文,不卑不亢,却时而带点幽默的讽刺,让我总是不经用他与鲁迅相比较。
在这本书中,有时会有一种"想说的话被说了出来"的感觉。大多数人都能看到社会的现状,可却表达不出他那么幽默诙谐却富有深意的文字。他的文字多了一分内敛,少了一些浮躁;他的思想多了一份深度,少了一些感慨与惋惜,他对社会现象的剖析令我由衷的折服。我特别记得他写的乞讨者,通过一种对比的手法,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社会现象。
他的文字总是那么的随心所欲,他大多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起读者的共鸣,有他对热点新闻的独到见解,有他的一些赛车事迹,通过写不同的时间给乞讨者1块钱得到不同的眼神回馈,深刻的描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他的创作思路与其他人总是有些不大相同,他不仅仅是一位生活的践行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情感表达者。
我对韩寒倒也算不上喜欢,但是却很崇拜。他的作品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即使是这些朴实的语言也能让你为之触动,他不会因为任何事动摇他的观念,他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阐述的,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来,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敢于批评,敢于说真话的人,所以我特别喜欢他的作品,通过他的小说可以跟随他一起去体验社会美好的。而丑陋的各种形态,在他的笔下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
他在最后写到:"做一个好好学习的女孩子,先学会生存,再学会更好地生存,最后学会不违心地生存",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也是我这一生都该不断努力达到的目标。
韩寒读后感篇十五
韩寒的《青春》,虽是新书,多是旧文。无奈,依然心甘情愿的很喜欢,就当是免费读他博文的小小代价吧!
书名为《青春》,内容实在青春不起来,难道我们的青春注定残酷?开篇即为韩寒写他朋友的,感觉如同写的是自己。苦逼的青春,活的一点都不潇洒。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谁在乎过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逝,回忆起来只有残渣余孽。人如同蜗牛,生下来,就背上了重重的壳,开始壳里放着课本,后来壳里放着工作,再后来,老婆、孩子、房子都装进了壳里,真够痛苦的。
末尾一篇,是写韩寒母校的。就算母校是一个恶毒的后妈,在镀上岁月的金光后,也会找到妈的温暖的。记得某次回初中母校,虽然是物是人非,依然情绪满怀。竟然怀念起那个收了我黄书,罚我写检查的叫刘冰的老师来,怀念起那个拿着板凳腿把手打肿的小野来,怀念起那个长得好看有小孩的英语老师来,真贱。老师打你骂你,总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为了你好。多年后,发现这个理由竟然是定律,哎!
读韩寒的文章,有个不好的习惯,老想拿支笔画来画去。看到所谓的警句就画下来,以示强调。关灯合书,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忘的总是比记的快。好像在那里看到过,说我们是一个健忘的名族。说的很有道理,不是故意要忘记,而是真的忘记了。就像韩寒在这本《青春》一样,里面的文章在博客上看过了,有的还保存下来了。但再看,感觉还是挺新的。
青春,有过多少懦弱,就有过多少疯狂。
韩寒读后感篇十六
《1988》,215页,刚刚读罢,就像我微博上讲的一样,结局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有点感伤。这本小说,我是在公交车上读完的,没有读太懂,不知道韩寒想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所以我决定,几天后重读,我相信,我能读懂他的。。。
读本小说的心理状态描述:因为幽默所以发笑;之后,因为唯美所以感动;再之后,因为悲情所以感伤。娜娜,丁丁哥哥,刘茵茵,孟孟,你们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如此悲情,这压得我有点喘息不过来~~如果有人问,这本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谁?不是女主角娜娜,而是刘茵茵,就是那个如花似玉、会唱歌跳舞、穿着蓝裙子的可爱姑娘,你不仅迷倒了男猪脚,也迷倒了我,你虽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却永远活在了男主角的心中,也活在了我的心中。
想起高中时,读韩寒的《三重门》,那个坐在游船上、一头长乌发、周庄的姑娘,那样的江南美人,至今仍刻画在我的脑海中,虽然我已记不清她的名字。。
几天后再读《1988》,我相信,这次我能真正读懂韩寒,读后感之后再续。
韩寒读后感篇十七
《他的国》是韩寒的让我记忆和触动最深的小说之一。
先从泥巴说起。
泥巴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姑娘:喜欢你,只需要一个理由;就想坐在你的摩托车后座,给你37度的体温;发动机坏了,没钱,她给你出钱修;想你了,给你写信;在二楼阳台痴痴地等着你骑着“皇后号”过来,帅气的发动气缸,一声轰鸣,她就蹦蹦跳跳的出来了;你高兴时她陪在身边,你不高兴时她离去;她还盼着你带她走,随便去哪儿,只要在你身边。
而这一切,只需要你把头盔先给她,她就是你的女人,一辈子的女人。
左小龙到底珍惜了吗?他对泥巴的感觉就好像是需要时拿出来使使,不需要时扔一边的工具一样。
左小龙喜欢两个人,一个泥巴,一个黄莹。
黄莹日夜思念,泥巴自动出现。
黄莹最终泡汤了,跟了厂长路金波;泥巴搬了家,但还是希望左小龙去找她。
难道又是一个爱情悲剧?
当然不是写爱情的,要不然就不是《他的国》了,大可以叫《他的女人》、《他的爱情》、《他的泥巴》等等。
本书要表达的其实是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以及韩寒一贯的主题:官场讽刺。
小说对印刷厂的揭幕典礼和合唱比赛进行了大幅渲染,书记和镇长极尽形式主义,一套套废话、谎话、胡话、梦话脱口而出,无需思考。
领导和厂长路金波互送了同一件礼物,最后书记给了个自圆其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份礼物,同一种期盼”多么悦耳!后来的合唱比赛就更精彩了,黄花戏“刘大虎抗拆记”,妇联选送合唱《我们要结扎》,“唱出了广大妇女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的思想解放和力求上进的迫切愿望”,最后的亭林镇大合唱《亭林颂》将比赛的气氛推到最高潮。
当之无愧地,压轴戏《亭林颂》夺得第一,黄花戏和《我们要结扎》分获二三等,黄莹的演唱曲目不属于一二三名,所以主持人另设了一个奖项,叫“路金波最喜欢奖”,颁给了黄莹。
后来小镇靠变异生物出了名,请来了《走进科学》栏目组,经过一顿胡思乱想,最后瞎掰出了是村民老王和他媳妇儿的粪便混合后的农家肥作怪,接着镇长书记好酒好肉招待一番,节目送至上级,此事便不了了之。
因为变异生物,亭林镇发了迹,家家都开餐馆,专门供应体型庞大的青蛙和龙虾,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书记好不欢喜,和下属们在湖里尽情戏水,结果青光一闪,一届领导阶层被电鱼的黑商给电死了。
村民也没落个好下场,凡是吃了变异生物的都瞎了眼睛。
任何看似安定的.环境下都潜伏着一头猛兽。
中国力求的和谐局面,同样隐藏着危险。
可终究只是“他的国”,我们的国相比复杂多了。
韩寒在《他的国》中说了真话,还有多少个韩寒在我们的国说真话?真性情是什么?良知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性情就是用“草泥马”精神说出你的真心话,良知就是坚决不去“舔屁沟”。
僵化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说真话能力是呈负增长的。
从小学学写作文说的第一句谎话开始,到后来写情书,写论文,我们已经没有几句真话可言了。
年轻人的魅力所在,是其说真话的本领。
还得有人站出来,说点真话。
引用书中的一副对联作为结尾:生是中国的小屁民,死是中国的小精灵。
我在书的扉页上看到韩寒的篇首引,他说:“我几欲把主人公变得很悲惨,有无数个地方都可以结尾,可以让他一无所有,失去生命,但是到最后,我没有这样做。
如同书的情节一样,就算你在大雾里开着摩托车找死,总有光芒将你引导到清澈的地方。
字里行间,我似乎读懂他要告诉我们纵然人生之中不幸再多,却仍会有余后的生机。
主人公左小龙在书中如此忐忑,除了狂奔的皇后号摩托车与心中一腔的梦想,左小龙似乎患得患失地失去所有他本该有的。
随着情节发展,后来,一开始对自己死心塌地的泥巴因为生计无奈地离开自己,自己心中的向往黄莹也远去他乡,亭林镇也不再那么温暖,大帅依旧守着自己的园子。
而左小龙在经历了生死徘徊的一幕后,终于放弃了一开始想要带着演唱团进军音乐界的梦想,也不再怀恋冲出318国道的梦想。
正在主人公左小龙万念俱灰的时候,韩寒妙笔回春般地用两封信件与皇后号摩托车的失而复得的引领下将主人公引入下一个希望旅程。
在书的最后,左小龙与变异的萤火虫一起飞驰,在大雾连天的318国道里飞奔,在他下定决心要找回泥巴,帮萤火虫找回龙猫时,韩寒用一句话结束并令全书本已陷入绝望的局面突然回转,反而闪现此全书任何一章节都要闪光之处。
韩寒安排给左小龙的最后一句台词是:“你能发光,你应该飞到我的前面。”画龙点睛地为全书画上句点。
韩寒揭露了我们的迷惘,更多的则是激励,只是,我们谁看到了?就像我的偶像雪小禅曾经说过的一样:“我曾想过放弃,想过遗忘,却从未想过离去。
因为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向前;遗忘是为了减缓所有的无奈;而离去却意味着放弃一整片天空!”
梦想,会有无数次的断点,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会刻骨铭心地记录下我们曾跌倒过多少次。
但,只有这样拾起残留的坚持继续脚下的路,海阔天空,一路是蓝,才会彼岸花开。
以上就是我读完《他的国》后,对韩寒想要在《他的国》表现出的东西的理解。
不论之前韩寒给我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他的国》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对我们的时代有所反思的韩寒形象。
《他的国》男主人公左小龙近似加缪笔下的“局外人”。
他默默关注着他所居住的亭林镇日益被现代文明侵蚀、糟蹋,人性沦丧,但与“局外人”略微不同的是,他曾试图改变局面,尽管徒然,但他依然在努力着,在他看来,希望始终在前方。
小说中,爱情只是一条副线,主线仍是亭林镇经济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
因为招商引资,外来廉价劳动力愈来愈多,本地人生存受到压力,但由于外来人口激增,又促动本地消费,本地人依靠房租、饭馆等第三产业获得不菲收入。
由于目光短浅,乡镇领导对工业污染、房产商圈地等事情置若罔闻,变本加厉地扶助奸商,损害民众利益。
韩寒运用想像力,采取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营造了一个变异的亭林镇,充满怪诞风格。
比较机巧的是,除了左小龙,还有盲人刘必芒。
刘必芒眼盲心亮,是全镇惟一与左小龙能够畅谈亭林镇时事并做出冷静分析的人。
刘必芒不愿意宰杀变异动物,导致餐馆倒闭,这也象征着理想主义者在现世的落败。
遗憾的是,刘必芒这一人物形象目前不够丰满,很多语言非常概念化、说教化,显然,这需要韩寒进一步再塑造。
在书中,韩寒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对官僚主义、“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计划生育、拆迁、教育 、现代派诗歌、“走进科学”等一系列热点问题,毫不留情地进行后现代式的反讽、嘲弄,包括他的同行、青春文学 写手郭敬明以及他自身都无一例外地成为笔端讽刺的对象。
《他的国》里,文化全盘崩溃,大家成了无根的人,成了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人。
韩寒读后感篇十八
1)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徐志摩是大雅,马德保是大俗,但他们都是快乐的人,可你却半俗不雅,内心应该十分痛苦。
2)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3)这世上最可畏的男人是自称不近女色的,他们只是未遇理想中的女色罢了,一旦遇上,凭着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不近女色”马上会变成“不禁女色”,所以,历史学科无须再追究汉字是不是仓额所创,总之,汉字定是男人造的,而且是风流男人造的。
4)情诗的最高境界就是爱意要仿佛河里的游鱼,捉摸不定,若隐若现;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如同克林顿的诽闻一样层出不穷。最后给人的感觉是看了等于没看但没看却不等于看了。
5)林父还童心大发,一句话道破了男人的心声,说“抓住时机,主动出台,煮完生米,就是胜利”。
6)文学这东西好比一个美女,往往人第一眼看见就顿生崇敬向往。搞文学工作的好比是这个美女的老公,既已到手、不必再苦苦追求,甚至可以摧残。雨翔没进文学社时常听人说文学多么高尚,进了文学杜渐渐明白,“搞文学”里的“搞”作瞎搞、乱弄解释,更恰当一点可以说是“编文学”或是“槁文学”。
7)这种地方,电视台像在选美,谁漂亮谁上;广播台像在选鬼,怎么丑的人都有。
8)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9)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飞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动被甩。
10)语文书里作者文章的主题立意仿佛保守男女的爱情,隐隐约约觉得有那么一点,却又深藏着不露;学生要探明主题辛苦得像挖掘古文物,先要去掉厚厚的泥,再拂掉层层的灰,古文物出土后还要加以保护,碰上大一点的更要粉刷修补,累不堪言。
11)那药和人在一起久了,也沾染了人的习气,粒粒圆滑无比。
12)赌场出疯子,情场出傻子。
13)女性的美色和字迹成反比,人长得越漂亮,字迹越难看。
14)女人的智慧与爱情是相对的,爱情多了智慧就少了。
15)人到失恋,往往脑海里贮存的往事会自动跳出来让他过目一遍,加深悲伤。心静之时,回想一遍也没什么,只觉人世沧桑往事如烟;心痛之时,往事如烟,直拖着你一口一口吞苦水。每逢失恋情思亲,不是思活着的亲人,而是思死去的亲人,所以便有轻世之举。
16)这世上,别人永远不会真正疼爱你,自己疼爱自己才是真的。
17)有句话说“爱情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话其实不对,爱情没这威力,爱情只是促使女人去买最好的化妆品,仅此而已。
18)学者相信,一切纯美爱情的结束是在床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若能又在床上开始的话,也算是一种善始善终的首尾呼应。
19)其实女人第一眼喜欢的是才,男人有才,她吹牛才会有本钱,然后呢,要发展,等到两个人亲热得男人叫她叫‘宝贝'了,她就把‘宝'字留着,而那个‘贝'呢,送给你的‘才',她就爱‘财'了。
20)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歌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歌女厉害多了。歌女赚钱,是因为歌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21)时下男女之爱莫过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然后没关系。
22)朋友到用时方恨少,而且用时不能直截了当得像骑上求爱,必须委婉一通,扯谈半天,最后主题要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最好能像快熟的饺子,隐隐快露出水面又沉下去。
23)在学校里,一个接过吻的男生的身价会大增,而被吻的女生则身价大跌。
24)男人挑女友绝不会像买菜那么随便,恨世上没有人汇集了西施的面容,梦露的身材,林激因的气质,雅典娜的智慧——不对,雅典娜的智慧是要不得的,哪个女孩子有了这种智慧,男人耍的一切花格都没用了。
25)史上大多才女都丑。因为上帝“从不偏袒”,据说给你此就不给你彼,所以女人有了身材就没了文才,有了文才就没了身材。
26)自恋者莫过两种,一种人奇美,别人她都看不上;一种人奇丑,别人都看不上她。这两种都只好与自己恋爱。
27)中国人的底子里有窥探的成分,在本土由于这方面人才大多,显露不出才华,一出国兴许就唯他独尊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中国人一跑到外国回来就成了间谍。也难怪中国有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时,雪亮的眼睛用来发现敌人;和平年代,就改为探人隐私了。
28)踩着中国人的脚,不能说“对不起”,要说“sorry”,被害者才会原谅你,可见外文比中文值钱。你说一个sony可抵上十声“对不起”,与人民币兑美元英镑的汇率相符,足以证明语言与经济的亲密关系;而踩上外国人的脚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的脚趾和他们的财气一样粗壮,断然没有一脚踩伤的后患,说不准自己的脚底还隐隐生痛呢。
29)美女就像好的风景,听人说罢觉得不过尔尔,亲眼看了才欣然觉得果然漂亮,可见在爱情上眼睛不是最会骗人的,耳朵才是。
30)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因为漂亮女孩子撒娇时男的会忍不住要多看一会儿,再在心里表决是否值得;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娇,则像我国文人学成的西方作家写作手法,总有走样的感觉;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31)骂人时最痛苦不过于别人用你的话来回骂你,分量也会猛增许多。
32)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33)一个人在粪坑边上站久了也会染上粪臭,把这个原理延伸下去,一个人在书堆里呆久了当然也会染上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