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专业16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总结时应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将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进行组织,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新颖的观点和见解,让我们的总结更有新意。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一
2009上半年,交通局国防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管武装为重点,结合单位实际,透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成立了党组书记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系统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健全了各职各类人员抓国防教育的职责,完善了定期组织学习、开展活动、联席会议和检查督促等项制度。大力宣传《国防教育法》,使《国防教育法》深入民心。
二是国防教育目标管理措施具体到位。把国防教育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国防教育实施意见,跟踪督办、跟踪问效,并且把考核纳入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资料。系统各单位在安排职工政治教育活动时,把国防教育列为其中一项重点资料,统盘思考,确保了国防教育落在实处。
三是国防教育的方式不断改善和创新。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五个结合”,即把国防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全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拥军优属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同业务工作相结合;国防教育同经济建设相结合。到达了国防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提高,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
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好处,以及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定期选取一批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在电教室集中时间播放,加大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虽然,我们在开展国防教育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在《国防教育法》宣传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宣传的手段相比较较落后,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这些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克服和改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宣传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为契机,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要资料的国防教育活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上级国防教育办公室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扎扎实实抓好国防教育,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二
摘要:在创业经济的带动下,大学生创业蔚然兴起。创业经济对大学生的创业观念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大致形成了“追随模式”、“开拓模式”和“开辟模式”三种模式,未来还将向“创业社区模式”发展。
1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进一步做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具体部署,掀起了我国创新创业的新浪潮。一批有代表性的创业企业、创新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的促进下更激发了创业经济的兴起。有统计显示,全国新增企业约498.3万户,日均新增约1.49万户,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0家企业诞生,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1]创业经济不仅使得民众投入实体经济热情高涨,更催生一大批“创业服务业态”快速成长,专业的“创客经济”服务业态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及运营。以前由政府“上阵”提供的创业服务逐渐转变为由市场提供。在创业经济的带动下,大学生创业蔚然兴起,并探索出一些创业模式。
1.1创业经济对大学生的创业观念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创业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下,具有敏锐时代感的和高度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业大潮当中。创业经济引导大学生将知识和创意投入到服务业、创意产业中,开创小微企业,形成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企业组织。成功的案例、新技术的革命、互联网的变革都使得大学生选择在新兴产业中创业。大学生们没有创业资金可以获得专项创业贷款、可以寻找风投;没有团队可以通过校内外创业产业园帮忙组建;没有创业经验可以找校内外相关服务机构。创业经济引导、帮助大学生们只要有企图心、有创意、有可行性,就可以创业。大学生们正以史无前例的'开放情怀拥抱创业,投入创业。
在全社会创业经济兴起之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更是及时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予以支持。从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启动实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到省里的大学生创业连盟的组建,再到各高校创业园区、创业学院的设立及创业课程的开设、创业竞赛的组织等,形成了包括资金、税收及其他政策鼓励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支持平台。尽管这些平台的支持实效还有待提高,但未来会深入的惠及更多的有志创业的大学生。
创业模式就是创业者通过对创业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实现自身的创业理想与权益的合理搭配的范式。无论创业项目所属的行业、具体的创办形式、内容如何,从大学生运用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劳动要素投入的情况及创业者对资源的整合情况看,大学生创业大致形成了以下三种模式:一是“追随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通常会选择资金投入小、技术含量少、已有成型商业模式的服务行业进行创业。大学生通常会选择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创业活动的创业组织模式,如开网店或微店,相对来说简单易行,风险低,运营好的话回报也是较令人满意的。这种商业模式普遍存在,属于生存型创业,对资源投入的要求不高,成功率较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提供周到细致的创业扶持服务。二是“开拓模式”,一些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的大学生通常会借助社会创业平台,筹集资金、寻求帮助、进行公司化运作。尽管风险较大,但前景较好。例如: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或其他智力成果的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比较容易获得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得到资金支持;大学生利用个人的智慧、创造力、技能和天份获取发展动力,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创业组织模式,集中于广告、艺术、设计、动漫、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行业。这种商业模式一般应用较多,属于开拓型创业,创业者的学历较高、掌握一定的智力资本,有能力整合一定的资源,成功率不高,需要创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企业生存。三是“开辟模式”,极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本或核心技术,在较好的平台和起点上开始创业,这种创业模式对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业务素质等要求较高,项目既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很强的创新性又具有革命性、无法预计的高收益。这种创意模式没有可借鉴的业务发展路径,凭借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资金、技术、人才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智力因素和管理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给予高层次的信息对接与服务。
作者:钱威单位:哈尔滨学院。
参考文献。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发展[n].山西日报(太原),-1-9.
[2]光明日报调研组.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六大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n].-7-31.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高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选择正确保健方法和途径,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国家教委也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各高等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传授体育知识、技能、锻炼方法,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现在的身体锻炼和将来的健康维护服务。
1.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关注了。“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人人树立新的健康观念和拥有健康知识。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健康,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教育工作者锲而不舍地宣传,还要靠整个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
大学对国家的贡献早已超出仅仅输送专业人才的作用,大学生增进自身的健康不仅仅是对个人和家庭负责,也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整体发展负责。大学里有着知识密集的群体,大学生年轻、文化程度高、思维活跃、接受和运用各种信息能力强。他们的思想、言行、生活方式、道德行为对社会起着“承前启后”、“示范表率”的作用,对社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体育工作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对探求人人享有健康、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2.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健康意识的根本措施。学校是青少年汇聚的场所。因此,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应抓住这个有利且短暂的时机。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要让大学生对缺乏健康知识产生危机感;要给大学生创造健康教育的条件,结合社会常见的健康问题,揭示各种疾病病源的本质,让他们认识到拥有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选择正确的保健方法和途径;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健康行为和正确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建立符合健康要求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树立健康教育为主的体育教育意识。健康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都是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与高校体育教育是分离开的,健康教育只偏重于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高校体育教育又过于偏重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情感的培养。这样势必造成二者分离、脱节的现象。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全的状态。”具体地说:一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新的健康理念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一场革命性变化,破除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倾向,树立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观。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是以科学为指导,遵循生物学规律,指导、传授相应的运动方法、自我健康诊断,检查、监督、评价和疾病防治等多种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全身心健康状态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模式。它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之上,结合运动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2.突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特点。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明确了五方面内容:一是发展身体的目标,二是认知和发展能力的目标,三是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的目标,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五是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能力的目标。新大纲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体育教育不仅要使学生体格健壮、精力充沛,使他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那些心理承受力较弱和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更要密切跟踪。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注意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近期表现和异常思想行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3.培养学生终生健康意识。高校体育既是学校体育的终点,又是终身体育的起点。现代人存在健康危机,现代人需要体育。卢元镇教授在《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机械化、电气化文明造成的生物结构和机能的退化;高营养、低消耗代谢造成体内物质积累;快节奏、大压力生活会造成的心理障碍与疾患;高危险生活、高密度拥挤造成意外事故;大面积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等,将造成“文明疾病”、“都市疾病”广泛蔓延和爆发。
今天,提高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现实任务和责任已经严酷地摆在我们面前,摆在众多与健康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学科面前。健康教育是面向受教育者终生的教育活动,锻炼正是这种活动的具体体现。健康既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经常锻炼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因此,要使健康延续到每个人终生,必须培养终生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仕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10):144~145.
[2]李风华.健康教育应当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j].河北交通科技,2006,(3):75~78.
[3]奚大勇.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意识[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3):75~76.
[4]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3):1~6.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从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对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则是劳动者全面素质的基础,坚持终身科学地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质,增强劳动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能预防多种常见病和职业病。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终身体育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思想,并渗透到国家、社会、经济、和家庭生活的每个角落。
二、终身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学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地,学生们有许多的体育爱好,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网球。培养高校学生从事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的宗旨。由于学生对某一项目的特殊爱好,就会促使其不断地关注和参与某些项目的活动,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坚持锻炼身体。
体育运动是现代人们余暇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在学校中体育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时候,就会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与同伴默契配合和对手顽强拼搏,从中得到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能在实践中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跑步可以锻炼人的耐力,使人有条不紊,勇往直前;健身操能锻炼人的气质,悠然自得;打球能锻炼人的灵敏素质,使人机智灵活,豁达合群。
多年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不但掌握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的理论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其进入社会后保持健康的身体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持下基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有目的把教学重点从竞技体育转向以健身、娱乐、保健体育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对体育的爱好。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还应有针对性,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还要根据学生集体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有所选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终身体育”,也就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同志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还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转变体育教育理念。
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首先,应在学校的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其次,要转变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把“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真正转变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上来。再次,要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非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体系,而是继承和发扬其中的合理内容,使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在高校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首先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爱好在鼓励和支持,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改变高校过去以技术教学为主,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也带有一定强制性等弱点。由于教学指导思想较为僵化,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有逆反心理,对体育课出现消极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满足,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再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自觉与自愿地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高等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目的和功能,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快感,并且得到满足。同时还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国家、对民族和对自己都有很大的益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综合国力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为使大学生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终身体育的好处。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坚实基础,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大学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接点,因而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寿伟涛.学校体育当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函授通讯,,(2)。
[3]郝玉业.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0。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五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从而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人类的社会活动有着各式各样的形式,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其价值和底蕴相互包容、相互影响,既涵盖了伦理和追求,也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引导。高质量的管理是两方面的,即实体和程序,只有当两者都达到正义时才能促进良好的管理。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管理的作用尤为突出。高校养成教育的环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高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实践。想要让大学生明确界限,就需要通过对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管理又细分为制度管理和行为管理。其不仅仅能够对大学生行为进行塑造,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素养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环节离不开高校对学生的管理。
高校的学生工作应当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管理层面和思想层面。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再教育和管理,而这些行为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大学生作为培养的重点,自然不可放松,因此学生的管理问题和思想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不可以从中剥离。这一点,几乎被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在一定的领域上得到共鸣。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将两者之间关系维持在一个平衡且稳定的状态。在对学生管理的同时往往出现思想教育上的脱节,两边互相踢皮球,从事思想教育的一方不愿意将责任大包大揽,反之从事行政管理的一方也有同样的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在体制上出现了漏洞。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育理论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而本质所强调的则是过程性。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学习思考能力以及优良的品格。因为结果源自过程,缺乏高质量的过程必然无法达到好的成果预期,因此想要实现教学目的首先要注重教育过程。但我国当下在大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
2.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全国范围内高校的不断扩招,在线大学生的数量也与年俱增,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也逐渐暴露,学校在扩招的同时没有及时考虑自身的教学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放松对学生的管控。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内的教育资源缺口庞大,因此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员也纷纷挤进了教育队伍,拉低了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拖慢了教育理念进步的步伐,使得学生的管理工作也仅仅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推进。因此,在看待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时,矛头的一方应当被指向教育人员素质的问题上。
2.2教育目的与时代结合不够。
大学生在面对思政教育时往往将其和现实进行比对,由于现实和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等,导致教育效果明显低于预期。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宣传正能量的信息,因此在当下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将现实和理论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再单一注重结果如何,而是应当在教育过程让大学生享受其中、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2.3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协同不够。
人的培养需要一套完善的体系,教育是培养的手段,其过程丰富多彩,是多方面联动协同的结晶。教育主体单一所产生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被大众所重视,但长久以来并未得到良好的改观。尽管新理念在不断输入,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说教形式,学生、老师各自为营,使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三者缺乏有效的串联和沟通,脱节情况时有发生,而学校和教育部门之间的隔阂也导致养成教育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的推广并深入进行。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指路明灯,高校的教辅人员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和教师队伍建设齐头并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就包括高尚的师德,而大学作为德与才兼顾培养的一线,师德的作用就得到凸显,因此单一的知识教育并不能满足道德的需求,需要二者相辅相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所以高校营造的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有利于进行道德品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师必先学会为人,作为教师,站在教师的岗位上就应当以教师的准则要求自己的言行,不仅成为同行业更要成为其他行业值得学习的标榜。话说回来,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师道德行为准则能够促进教师行业的发展。
2.5完善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形成规范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模板就需要对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归纳整合。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文明规范的日常行为养成,需要树立一些可供学习的模板以供参考从而使良好的道德修养得到养成,例如制定完整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设计合理的行为模板等。每届新生在入学之后都会获得学校下发的一系列规范守则就是高校中可供学习的科学模板,其中所包括的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由内而外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思想道德和言语行为上的双重规范。在如此大范围的学习氛围之下,纵使有极少部分品行不端的同学,也能够在大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得到教育,从根本上对不良行为、不端正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从集体层面上通过塑造道德形象楷模,引发集体共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一句话来概括,高职院校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时期所面临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借鉴亚洲邻国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上的先进经验,从加快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完善网络服务模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创业;日韩高校;教育模式。
一、引言。
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正逐渐走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始,标志着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资本驱动,而更多表现为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信息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将会替代传统的资本、能源、产品的竞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就业格局,这是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现代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为悠久,模式相对成熟。但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社会环境、经济形态,还是思维方式、生活习俗都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高校的某些成功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不一定能在我国推广开来。而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更多的文化共性,以亚洲邻国,如日本、韩国等国高校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经验来分析借鉴,更适合我国当前国情和市场环境。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概念,区别于传统就业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要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强调让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在于注重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面对社会挑战的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政策上,日本高校设立了创业援助部门,作为扶植学生创业的专门指导机构,同时还设立了创业后援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风险投资。日本高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优秀毕业生组建援助团体或募集基金,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扶植有机结合起来。韩国将高校创业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高紧密联系,作为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政府鼓励大学生在传统学科创新领域深入钻研。在“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中,就有30%的资金是投向入到传统学科领域的。为了促进韩国产业的平衡发展,政府还提出回乡务农创业扶持政策,对于自愿返乡进行新型农业产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奖励。
2、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我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系统性、逻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高校对于如何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缺乏研究。日本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创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创业实践训练类课程,如让学生亲自参与的互动实践型课程,或者是有助于开展商务活动、进行商务沟通和拓展商务渠道的课程;三是创业实务讲座,聘请创业成功者为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和技巧。日本最成功的是层层深入的实践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低年级学生参观企业、工厂,举办讲座方面的创业启蒙教育;对较高年级的学生,则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与项目研发、参加创业比赛的创业参与教育;而对更高层次的学生,则安排到创业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教育。韩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注重课程体系的多样化,以创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全面覆盖培养目标所需技能来安排课程。创业教育以1:2的学时比例来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注重培养创业实践技能。很多韩国高校还特别注重多方位补充传统教育模式,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创业专项培训班,邀请优秀创业先锋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授课。
3、引进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日本高校为了确保创业教育顺利发展,精心打造了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团队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校内师资中超过50%是专门从事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教师,37%是理工科背景的老师,其中拥有创业经验的超过40%。校外师资包括企业经营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律师、职业经理人以及杰出校友。校内师资讲授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校外师资实践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主要参与针对学生创业的专业知识讲座,制定创业计划,研讨创业经验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创业第一线。韩国高校创业理论课程主要由在校教师讲授,任课教师一半以上有多年在企业或研究部门工作的经验,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在企业帮助下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学习,经企业承认后才能在学校授课。会邀请国内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并且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作为校外师资担任创业教学推动工作,以多样化的师资保障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4、注重培养创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创业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宝贵品质,参与创业实践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得到全方位的优化。日本高校非常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各高校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区域经济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创业机会。日本高校还在众多日本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推进创业计划比赛改革,改变创业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使之脱离纸笔,现于实践。韩国高校的创业实践主要以实践基地为主,设有创业实践支援中心、创业孵化产业园等机构,学生创业者可以得到包含各项创业辅助的便捷服务。很多学生既在创业实践基地中通过具体工作得到了锻炼,又可以积累创业启动资金,可以为毕业后的`创业提供经济基础和经验支持。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建议。
通过分析日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高校应该形成集合基础教育、孵化培养、精英培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连贯性、递进式、金字塔式的方式全方位、分层次的设置课程。首先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普及基础知识。面向有创业潜质和意向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针对企业创办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难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技巧,注意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或地区优势。面向已经开始创业实践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高端课程,引导他们在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力、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通过上述课程体系,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分析日韩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有以下几点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一是鼓励高校教师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实践。我国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很多都是两课教师或者是行政人员,这使得授课教师缺乏对创业深刻的认识。因此,高校教师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创业的过程,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授课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二是引入国际师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师资水平;三是采取区域高校创业教育合作培养机制,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各高校共设课程、共享教学、共用设备、交换老师、互认学分等,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完善网络服务模式。
网络经济和大数据发展给先进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教育从课堂走入生活。开设创业教育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校还可以成立创业公众号,及时发布创业信息,让学生可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实时获取创业资讯。完善和发展网络服务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创业真正深入学生生活。
4、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后,要让学生明白创业不是只需要一个想法,而是要实际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那需要创业者具备驱动他们勇往直前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作为创业的根源,有着正直诚信的人格魅力和面对挑战能坚韧执著的品质。创业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各类综合性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而战略规划、团队组建、沟通协调、决策力和执行力等也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在今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高校应该在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教育之外,着重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资历合理创业,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创业风险的坚韧意志,提倡个性发展,敢于尝试多种创业实践。
四、结语。
新理念往往昭示着新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必将带来教育模式的大变革。在现有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差,这极大的阻碍着经济的变革发展,高校不能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保障,所以我国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模式,适当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3]华静雨.美日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湖南:创新与创业教育,,5(3)。
[4]武超英.浅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j].河南: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5]黄邦道.城乡统筹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七
尊敬的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浏览这份求职信,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灵渴望得到您的了解、支持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xxx,毕业于xx高校xx系xx专业。
在4年的学习期间,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努力地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础、专科操作,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现已很熟练的懂得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组装和维护,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安全的管理、企业网站的开发,同时也尽可能的了解专业外的知识,以使自己充实,视野拓展。
我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纪现象。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院、社团的活动。在班上作为班干部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配合其它班委开展活动。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热爱班集体,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激情又使我积极、热情、务实地投入到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假期中,我认真参加了社会实践,多次在校外参加各种兼职(网络管理、办公室助理/文员、销售),家教、志愿者工作等不断地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使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体会颇深,无论是在业务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完成学业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恪守“有所作为是人生的境界”的人生信条,积极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参与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我出生于一个农家庭,艰苦的生活磨练我更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所以自幼养成勤俭节约,勤奋刻苦,谦虚谨慎,认真务实的生活态度,并懂得感恩生活。
现已高校毕业,但是高校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昨天,已经过去;今天,需要您给我机会;明天,我自信将会更好。盼望您的答复能圆我心中的梦,您的任何形式的答复我都视为关怀!
如蒙贵公司录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将以兢兢业业的精神扎根贵公司,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贵公司的知遇之恩,不辜负贵公司对我的期望和厚待。
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20xx年xx月xx日。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八
1.声音游戏展开策略。即模拟活动中即将运用到的生活化材料的声响。如中班打击乐活动《熊出没》,教师运用厚的塑料盆以及簸箕与钢丝球摩擦分别表现熊二走路时的“咚咚咚”以及光头强电锯砍树时的长音“哧———”,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熊二走路及光头强砍树时的声响,让幼儿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扮演的氛围中,通过声音的模仿感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体验与感受,为生活化材料的乐器演奏做好铺垫。
2.肢体游戏展开策略。即通过简单的身体律动感受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如大班打击乐活动《竹竿舞》,活动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手部律动“开、合,开、合,开、开、合、开”来体会跳竹竿舞的节奏以及敲打竹竿的基本动作及节奏。运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这样的方法简单明了,并且愉悦的氛围贯穿活动始终,幼儿充分感受到竹竿舞的热情。
3.情境氛围展开策略。即简单的故事及语言的引导。如小班活动《有趣的舞会》中,教师简单地创设蜜蜂与小兔子举行舞会的故事情景,并在情境中用声音模仿蜜蜂的“嗡嗡声”及小兔跳舞时的“叮叮声”为运用塑料袋及玻璃瓶进行打击乐演奏创设良好氛围。又如中班活动《植物保卫战》中,教师通过创设种子发芽的情景并模仿“西瓜”投手和“豌豆”投手的投弹动作及投弹时的轻与重,为用不同的方式让圆凳发出轻与重的声响开了个好头。
它分为两个部分,即预设的图谱及活动中随机添加的图谱。徐卓娅说:“图谱,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因此,运用生活化打击乐材料进行打击乐教学的图谱的制作就更为灵活并且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如在大班活动《大中国》中,教师预设了一份节奏图谱,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自由发挥及探索,不断地找来了教室里他们觉得适合的(教师预设之外)可以运用到活动中的生活化材料。这时候,教师为了更形象地分配角色,随机在图谱中简洁形象的画出幼儿手中的不同材料,并根据幼儿的经验做出标识进行角色分配,有效地指导幼儿探索及创造性的演奏,推进活动的继续进行。
分为“探索”与“创作”两方面。《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传统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已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而生活化材料更具探索及创作的意义,幼儿能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与创新生活化材料的演奏方法及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效。“探索”即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同种生活化材料不同声响。如中班活动《植物保卫战》中,教师利用幼儿园里幼儿的塑料圆凳给予幼儿探索及尝试的空间,思考“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弹时会发出怎样不同的音效,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不同的方法使圆凳发出不同的音响,与“豌豆”及“西瓜”投手投弹的音响相匹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通过敲击、刮奏等不同的方式使圆凳发出不同的声响,形象地表现“豌豆”与“西瓜”投弹的声音。我们的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幼儿获得美好的音乐感受与体验,并根据活动的需要,把趣味游戏展开策略、形象图谱推进策略、探索创作延伸策略以及指挥策略互相交织,穿插在一起综合使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几种教学策略是我们的教师在生活化材料打击乐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积极经验,我们鼓励广大的教师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出更多积极经验。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九
尊敬的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浏览这份求职信,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灵渴望得到您的了解、支持与协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xxx,毕业于xx高校xx系xx专业。
在4年的学习期间,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的重要性,所以我努力地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础、专科操作,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现已很熟练的懂得了一些相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组装和维护,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安全的管理、企业网站的开发,同时也尽可能的了解专业外的知识,以使自己充实,视野拓展。
我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纪现象。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院、社团的活动。在班上作为班干部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配合其它班委展开活动。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热爱班集体,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激情又使我积极、热情、务实地投入到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假期中,我认真参加了社会实践,多次在校外参加各种兼职(网络管理、办公室助理/文员、销售),家教、志愿者工作等持续地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使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即使时间很短,但体会颇深,无论是在业务水平,还是社交水平,都有一定的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完成学业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持续地增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恪守“有所作为是人生的境界”的人生信条,积极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参与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我出生于一个农*家庭,艰苦的生活磨练我更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所以自幼养成勤俭节约,勤奋刻苦,谦虚谨慎,认真务实的生活态度,并懂得感恩生活。
现已高校毕业,但是高校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昨天,已经过去;今天,需要您给我机会;明天,我自信将会更好。盼望您的答复能圆我心中的梦,您的任何形式的答复我都视为关怀!
如蒙贵公司录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将以兢兢业业的精神扎根贵公司,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贵公司的知遇之恩,不辜负贵公司对我的期望和厚待。
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道德规范是具体的,每一种道德规范只是针对一类行为所做出的规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整个信息活动中信息加工者、传递者、使用者相互之间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而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信息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包括了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等内容。
1.网络使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新的冲击。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并非都是可取的,有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像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性开放等,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面对这些腐朽思想时难以鉴别和判断,无法做出取舍,有的学生甚至全盘接受,这些腐朽思想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另外,各种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宣扬色情、暴力、邪教等内容的网络垃圾也乘机在网上兴风作浪,它们对党和政府进行攻击,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丑化,对现实社会进行对抗,这些都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容易使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任务极为紧迫,我们应该利用社会主导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网络信息良莠并存,而大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力还不成熟,正处在逐渐养成的重要阶段,有一些大学生自我免疫力不强,网络上多元化的信息他们难以鉴别,很容易受到影响,在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导致网上行为的道德失范,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没有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约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会变得迟钝,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容易慢慢消解,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3.网络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个人素质人格等都产生了影响。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的交流具有匿名性,虚拟的人和现实的人,网络中的虚拟人人格可以无限制性,现实生活中的人人格具有约束性,使大学生往往处于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个体身上,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人具有两种人格的情况,大学生涉世未深,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极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形成人格发展错位,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会,迷恋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甚至网恋,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愿与人交流,对家庭成员间、同学间、朋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感情联系淡薄,长此以往,导致大学生与人交往技能缺乏,情商逐渐降低,个人的责任意识淡化。
1.从大学生本身来讲,大学生要自律。
(1)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和网络道德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网络道德的学习,像一些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的学习,将外在的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主动转化为自身的网络道德信念和追求。大学生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分清善恶、懂得美丑,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在内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线。
(2)不断反思、修正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做自我剖析,严格地分析自己,在实践中常思己过,不断反思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对比科学的网络道德要求,不断改正自己,从而改造和完善自我,达到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
(3)培养良好的自觉性。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网络行为主体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要从最基本的网络行为做起,不管任何事情,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更不能肆意妄为。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做到在别人看不见时一样不做坏事,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2、从高等学校方面来讲,要充分发挥学校在道德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高校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出发,把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结合起来,要有理论的传授与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等;也要对具体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剖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和意志;也要有对具体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剖析与评价。对网上的不道德行为给予曝光,宣扬优秀网络道德典范。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满足大学生需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社会的差距,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课,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预防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性格孤僻等,对于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咨询工作,帮助这些学生心理调适,做好治疗工作,使他们能够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校园文化以集体活动的方式使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并能很好地适应整个社会,校园文化的这些教育优势能够抑制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给予学生较完整的道德观念,从而能正确地选择网络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缩短上网的时间,以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净化网络环境,对网上各种不良信息进行过滤,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加快网络新闻的规范化进程。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网络形势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如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自觉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密切关注信息网络的新动态,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利用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高校要提高网络思想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加快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开展。
(5)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除了公共社会道德的约束外,高校应当制定出具体明确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指导大学生学习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已经形成制度化的道德规范,对不良的网络行为不仅要进行伦理劝诫,还要和相关的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对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进行考核,并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的行为。
3、从社会方面来讲,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
(1)加快网络立法。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得法律在规范网络行为中尤为重要,要建立健全网络立法,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对于网络管理的一些漏洞加以修补,网络信息的发布要规范化,健全网络信息的审查和监管机制,制定相关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加强对网络法律的宣传,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运用法律手段来杜绝网络犯罪。
(2)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舆论对形成人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传扬好人好事、德行善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惩恶扬善、扶正驱邪,对于失范行为进行谴责、鞭挞,人人自律,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3)净化网络环境。对于各种网络信息犯罪和不道德行为,除了法律手段以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在技术上,研制、开发新的网络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隔离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和反动言论等不良信息,远离网络垃圾文化。对于各大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尤其是网络电影、游戏网站要加大监管力度,国家要组建专门机构,加强其道德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从而保证整个监管体系的完善。对学校周边地区的网络环境进行重点清理,坚决取缔“黑网吧”、“黄网吧”及“地下网吧”,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心理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等手段,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加强网络的科学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思想道德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
[1]熊梅,梅英.教育与网络道德问题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6).
[2]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3]吴秋红,廖岸催.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学报,2005,(6).
[4]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一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首先,真诚地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xx高校xxx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
经过在高校里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对一系列力学深入了解,初步形成了力学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掌握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英语通过国家4级。高校生活的锻炼使我更加沉着和冷静。在暑假的实习中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我对土木行业有了更深的把握,进而使自己不断拓宽了知识面。我已基本熟练操作autocad和office系列软件,当然还有更多的实践经验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提升自己。
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正激越豪情、满怀斗志准备迎接。我坚定地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付出总会有回报!
高校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选修了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领导科学、写作等课程;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阅读了大量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多次获得奖学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深地懂得实践的重要性,我担任过宣传委员、实践部干事等。暑假期间,我积极地参加了各类实习活动,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的努力让您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年11月12日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繁忙的公务中浏览这份求职信,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灵渴望得到您的了解、支持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xxx,毕业于xx高校xx系xx专业。
在4年的学习期间,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努力地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础、专科操作,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现已很熟练的懂得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组装和维护,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安全的管理、企业网站的开发,同时也尽可能的了解专业外的知识,以使自己充实,视野拓展。
我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纪现象。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院、社团的活动。在班上作为班干部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配合其它班委开展活动。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热爱班集体,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激情又使我积极、热情、务实地投入到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假期中,我认真参加了社会实践,多次在校外参加各种兼职(网络管理、办公室助理/文员、销售),家教、志愿者工作等不断地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使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体会颇深,无论是在业务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完成学业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恪守“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的人生信条,积极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参与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磨练我更懂得付出才有收获。所以自幼养成勤俭节约,勤奋刻苦,谦虚谨慎,认真务实的生活态度,并懂得感恩生活。
现已高校毕业,但是高校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昨天,已经过去;今天,需要您给我机会;明天,我自信将会更好。盼望您的答复能圆我心中的梦,您的任何形式的答复我都视为关怀!
如蒙贵公司录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将以兢兢业业的精神扎根贵公司,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贵公司的知遇之恩,不辜负贵公司对我的期望和厚待。
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20**年10月16日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三
尊敬的领导:
我非常诚挚的递上我的个人求职自荐信,希望在贵公司体现我人生的第一笔价值。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4年多的专业学习和高校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4年中我持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校期间获得xx年度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4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持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20xx办公软件,能熟练使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实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水平培养也必不可少。4年多来,为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实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水准的提升,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实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合水平,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水平,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四
(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重庆南岸400065)。
摘要: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在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诚信缺失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大学生。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首先要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表现,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诚信是德育之本,诚信是合作之本,不仅是现代社会渴求的道德品质,也是孕育其他道德的基础,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是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对诚信的认识。
(一)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为人处世之本,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也是人类孕育其它道德品质的基础。那么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讲信誉。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诚信是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的道德规范。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早在多年前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也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诚信是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党的十六大在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进行阐述的时候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论断,再次强调了在公共社会里诚信的重要性。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大学生诚信守则》分别从政治信仰、学习科研、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创业等几方面加以分述。此外,诚信是成功创业的根本,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必要保障,能够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诚信缺失日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正在缺失的资源。由于拜金主义的流行,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素质的参差不齐,法治建设中的不足,也导致了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出现。经济交往中的不诚信,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给善良的人们心中留下了阴影。其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问题更是让人尤为担心。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
1.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是诚信作答,而是采用种种作弊手段。
2.期末成绩不如实告知家长。学校要求学生写好寄往家长的信封学生随意乱写家庭地址和家长姓名,并蒙骗家长说学校没发成绩单。
3.以生病或其他理由无故旷课。
4.以学校交费为由,骗取家庭钱物;捏造事实,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5.违纪犯错时,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等等。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规范的教育也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有的父母亲等长辈的空头支票、信口开河的不兑现的许诺、在子女面前宣扬社会上的消极面等等,均会给子女留下深深的印记。又如,有的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随意给学生许下承诺,结果最后又没能实现。家长、老师这些作为将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呢?留下的只是家长、老师说话都不算数,欺骗子女、学生的印象。这样,久而久之,子女、学生说话做事也会随随便便,形成表里不一的坏习惯。
2.商品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的问题也十分猖獗。商场中一部分人不讲职业道德,购物中的短斤缺两,以假充真;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尔虞我诈,欠债不还;政府机关的某些办事机构及干部的假政绩等,大学生并不是单纯的生活在学校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这些社会上的种种诚信缺失的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在起着影响。
3.文化市场上的污染也在无时不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电视、电影里虚拟夸张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的虚假商品广告,一路畅行无阻的盗版音像软盘和书籍等等。
大学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诚信品质将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正是这样,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一个问题,怎样加大力度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是当务之急。怎样着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诚信教育首先要从学生自身需要开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高校德育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自觉能动地掌握人类社会道德规范、道德情感、价值观,激发学生自我需求的独立性,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以及面对道德问题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
(二)要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而学校则是人们接受再教育的场所,为此,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而家长也要经常向学校了解其子女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这样才能让家长、老师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及时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在家里,家长绝不能以哄骗表示自己对儿女的宠爱,更不能失信于孩子。另外,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对孩子施以正面教育。在学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要从教师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做错事,老师可批评学生。同样,老师做错了事,也应该接受学生的监督。老师有错,当学生指出来时,应该谦逊地说:“对不起,我一定加以改进。”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敢指出自己的缺点而火冒三丈。相反,老师要为学生辨明是非,主持公道,敢于发表对处理事情的看法而高兴。这样,潜移默化,学生就会以老师为榜样,逐渐形成伸张正义,大胆认错,敢于改错的忠诚老实的好品德。学校要及时矫正个别不讲“诚信”的行为,对知错改错的同学要及时肯定并做好防止重犯的工作。另外,师长的一言一行要规范,在学生面前要讲真话,处理每件事尽量符合实情,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讲“诚信”的表率。家长和老师还要在学生接受电视、电影等媒体影响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时刻都生长在一个讲“诚信”的环境中。
(三)建构校园文化,树立文明的校风,创设学生诚信道德体验的情境。
所谓道德体验是指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从而产生主观性的感觉、情感和意识的过程。只有通过道德体验,才能形成完整的道德认识,才能实现知、情、意、行的整合。只有丰富的道德体验,才能建构丰富的德育文化,而丰富的德育文化又为新的道德体验创设情境。大学生每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在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强化“诚信”要求。总之,学校内要创建一种浑厚的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校园的环境要净化,宣传栏、广告牌、标语、名人名言等德育环境布置要有特色,让环境起到育人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开展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讨论、辩论会,从中让每个大学生都接受到形形色色的“诚信”教育。
(四)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高度的相关性。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的作用,通过对全校新生心理普查,分析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心理原因;开展经常性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关注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文化建构,使教育工作更科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出现这些欺诈行为是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的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相信,随着我国颁布实施整顿和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这样,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一定能从源头上根治这些不“诚”也不“信”的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
总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引导他们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诚信是其他思想教育的基石,大学生将诚信作为立人之本,化作自觉行动,必将使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功效。一个诚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将成为诚信的公民,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玉萍,一份特别的教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建翔.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
[3]张承芳.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五
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网络道德是适应调节当今网络社会里作为“网民”的人类个体之人际关系,规范其网上行为,以维持网络社会的良序运行之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文化条件和行为规范。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道德伦理问题,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的出现,网络道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网络社会交往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数字化等特点,使得人类有了逾越现实社会规范和松弛禁忌压力的机会空间,“自我”有了更多伸缩自如地表达意见的空间,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诸多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出现了网络道德缺失的新问题。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得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任何社会道德包括网络道德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要求和意志的价值凝结物,总是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指令而存在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要求只有转化为公民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成为公民个体置身于网络虚拟世界时所具有的特殊道德素质和道德应付能力,网络道德才能发挥其调控或规范的功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必须首先从根本上弄清其根源。当代社会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较为复杂,涉及网络自身、网络行为主体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致使网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目前,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而大学生又是这一群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普遍偏重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他们为网上所传递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自由交往的形式所吸引,充分地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对于网络对自身素质发展的影响、网络道德规范的真空、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思考,对在网络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难以把握。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一般都处于学校以及家庭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社会规范对其行为也有着明确的约束。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由于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在网络中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和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行为的出现。网络创设的虚拟自由的时空是实体社会的延伸,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它不但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物理空间的种种规限,在时空上延展了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因此,教育视野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物理意义上的班级、学校,教育时间也不再受限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这种教育对象活动时空的拓展,使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因素增加,也使教育成效面临着不确定性。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知识的迅速可得性使得通过控制知识来确立权威的传统不复存在,以往凭借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也在无形中消解。这样,学校和教师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日渐弱化,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现实日益呈现出滞后的一面。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网络法规,对网民的行为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现有的法律、法规还难以对众多的网络违规行为进行比较全面的约束。因此,当前依然要将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尤其是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制定出更加细致与更具操作性的相应法规,以防止和打击相应的网络违规行为。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论高校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论文篇十六
儿童是家长的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必须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开展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措施。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学前教育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考虑到幼儿天性好玩好动,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同时合理安排课程,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态。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可以根据感知来展开学习。所以,不管是开展品德行为、思想意识教育,还是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儿具备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先关、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和儿歌,此类音乐作品不仅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并且很多都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2]。音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音乐作品的内容,极大程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数鸭子》儿歌,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一个个欢乐的画面浮现在幼儿眼前,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通过儿歌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愉悦了心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感受,体验到美的感觉,从而可以对一些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进行辨别,学会认知事物。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对于儿童音乐作品来讲,必须具备健康活动、积极向上等特点。利用音乐开展激励情感的教育,通常都会比直接说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幼儿可以联想到动画内容,从而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不由自主的模仿动画中羊儿们的团结和勇敢、友爱与合作等精神,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以促使幼儿展开相应的身体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日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情感的平衡,进而实现情绪的表达,丰富幼儿的心理世界;且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知并提高集体荣誉感[3]。
(三)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生活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展开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说《好妈妈》儿歌,唱出了幼儿如何表达最妈妈的尊敬和爱意,一些被溺爱的幼儿在学习此歌曲之后,都会模仿歌曲的内容作出尊敬和爱护妈妈的一些行为,通过此种行为,可以看出幼儿学会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关心关爱家人。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为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一)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4]。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从而致使幼儿教育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避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提升对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泼性,使幼儿能够在兴趣中进行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乐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且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们参与学校音乐节目的制作,或是为幼儿们拍摄一些校园足迹、儿时风采等主体的音乐纪录片,让幼儿们能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拥有更为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不能较多的开展数学或者文字课程,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课程。所以,还需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特点进行考虑,合理穿插音乐教学,比如说上午幼儿精神饱满,在一节课程感觉有所疲劳之后,可以安排一节音乐课程,以此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不仅可以环节幼儿的精神疲劳,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肢体锻炼。比如,将音乐课程安排成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生动活动以及能够直接表达幼儿生活和感情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延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将音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能够让幼儿突破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舞蹈、乐器、唱歌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和训练,满足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但是,因为我国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学前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与教育部门携手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特性,从而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觉,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