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通用21篇)
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有表现力,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一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
二、电气工程师应具有的责任心及工作能力。
电气工程师应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
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有关主管部门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规定等,这些比施工规范要多得多,而且涉及面广,更新快。而且近几年兴起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尚无全面的国家级规范和标准,仅有个别子系统的规范和一些地方规范,目前来看,可以把这些地方规范作为设计的参考。
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更新换代,要想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不经过一定的努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哪些是成熟的、可应用于工程中。智能建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在技术和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发展动态以充实自己,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业绩(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投资情况、投入使用后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电气工程师还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序衔接及工种配合、各种关系的协调等等。
三、电气工程师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
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或镀锌电线管取代钢管,既节约投资又可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只好报停,既麻烦又浪费。
作为电气工程师,应该认真准备并组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认真审图,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现在是市场经济,从事工程设计的单位大都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有的单位设计项目多,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中“打架”、不一致的地方多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提出、处理,影响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会因返工而影响工程进度、造价,甚至引起纠纷。审图时主要应注意几点:1)高压、通讯、有线电视进户预埋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2)户外如果有照明、闭路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探测器、公共广播等,也要预埋合适的套管,避免后期剔凿。3)动力配电、控制设计是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要求一致。4)电缆桥架、插接母线、线槽等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装,避免与风管、水管等“打架”。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6)浴室等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保护是否符合规范及验收的要求。总之,在审图时要做的细致工作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现在工程设计大多采用阻燃pvc管暗敷,许多情况下往往只注意线管、线盒的审查而忽视了一个小的细节-连接用的胶水。事实上如果胶水不合格,即使再好的材料、再严格的工艺要求也保证不了连接的质量,连接不牢,导致砼振捣时接头脱落。所以要特别注意胶水的质量,最好选用与线管同一品牌的胶水,一般都能符合要求。浇注砼时,要求每台输送泵都有电工跟班,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线盒。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
五、电气工程师在工程造价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气工程师未必人人都是造价工程师,但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工程概预算及造价控制方面的有关内容,全面熟悉施工方与业主(总包商)签定的合同条款。
要清楚对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处理方案后对投资产生的不同影响。电气工程师都要从工程的经济性出发,对电气设计中严格影响工程投资的部分仔细斟酌。
由于全国各地的安装定额均不尽相同,所以根据工程的特点必须熟悉当地执行的定额,防止重复取费。如“陕西安装定额版”中压接铜接线端子,定额内材料费已包括了接线端子的费用,不能另计主材费;室外接地母线敷设已包括了挖、填土方的费用,对户外埋地敷设的接地线就不能另计挖、填土方的费用;路灯、投光灯等的安装已考虑了高空作业因素,不能另取超高系数等等。
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中对线管、导线、电缆等主材的损耗量已经计算在主材料费用中,损耗率是定额取费时综合考虑的,一般不应做调整。
对已完成的分项工作及时报验,同时进行工程量计量以便支付工程进度款,未经报验的分项工程不能作为工程进度款申请的内容。
电气工程师应注意,报验的分项工作必须真正完成后才可计量工程量,比如灯具安装分项,内容应包括线路绝缘测试及灯具试亮工作,如果只安装完,未测试绝缘或未试灯,均不能进行计量或支付全部款额。
严格遵守现场签证的原则和程序,避免因签证引起纠纷。这就要求一定要全面熟悉施工方与业主(总包商)签定的合同内容,比如合同价内是否已包括了要办签证的项目,合同中对单价、取费的规定,是否有让利(下浮)的规定等。
六、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
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下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分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设备的机旁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且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3)特殊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检查。并留有记录。
5)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各类用电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临时安全用电组织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总之,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更多,技术更新更快,也将更加复杂,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管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二
(1)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大一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就是《工程管理概论》。《工程管理概论》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作为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势必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引导完全外行的学生认识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清楚地了解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培养其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的,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考虑,甚至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也会形成初步的思考。
(2)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由于“工程管理”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而《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工程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该课程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归纳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各相关知识,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等工程技术知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学习方法建议、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就业领域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团队教学模式。正是由于《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概括性强的特点,同时考虑到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等知识的更新,在《工程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改变了如其他专业课程中只有一位教师单独授课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由工程管理各主要研究领域的几位专任教师合上该门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概论》课程不同章节按照授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分别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授课,让更多专业教师及早介人培养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本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和教学风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团队中的各任课教师对自己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能够将涉及的专业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授给学生,同时通过对讲授知识的'合理安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后续专业课程的重复。
(4)课时安排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程管理概论》教学总学时只有16学时,时间很短,而内容较多,如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知识结构,并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总学时由以前的32学时减少到16学时,因此教学计划也应做相应的调整。根据《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导论,包括工程和管理两大内容。其中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工程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分类、工程系统结构、工程相关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工程相关企业和建筑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定义及基本职能。重点知识是工程的定义、分类和系统结构,管理的基本职能,同时了解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宜安排2个学时。
(2)工程管理概述,内容包括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管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发展趋势、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和参与主体、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建设程序。将“工程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工程管理发展放在一起,使学生对工程管理的整个发展及特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形成对比,加深认识,同时对将来的专业研究有个初步的思考,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的定义、内涵、特点,工程管理的职能和主要任务,工程管理的建设程序和生命周期,同时了解并熟悉其他内容。宜安排2个学时。
(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内容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沿革、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教学安排、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建议。在讲解这一章的内容时,尤其要注意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的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和学士授予类型做了相应的调整:专业代码改为120103;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从工程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这样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就缩小了;工程管理专业依据各学校的情况可选择授予管理学或者工学学士学位,因此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主要课程应结合新的专业目录以及学校制订的新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讲解。
同时在这一章中还应介绍工程管理“四个平台”体系结构及其构建的必要性,避免下一章各个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平台知识的孤立、零散,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学习方法建议”这一部分知识也是必需的,首先学好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注重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各方面知识的融合,同时增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遵循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宜安排2个学时。
(4)工程管理的四大支撑平台,分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具体包括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等知识;计划、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我国工程相关法律体系,如与工程相关的重要法律、重要法规和规章、规范,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等。重点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和法律平台体系结构及各自发挥的作用,即必要性。对后续会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如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只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宜安排8个学时,每个平台2个学时。
(5)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与择业导向,内容包括工程管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工程管理行业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行业择业导向。重点了解和把握工程管理相关执业资格的类别及资格认证的主要程序,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等。通过了解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和执业资质制度,有助于加强学校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人才要求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把握就业的主动性,以提高将来毕业后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宜安排2个学时。
(1)教学内容的讲解中,首先要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工程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初步树立专业思想,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建立热爱工程管理专业的感情和对工程管理行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在课程的讲解中,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尽量以科普教育的言简意赅的教育方式进行讲解,对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讲解。其次注重专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讲解。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课程以及四大平台涉及的后续专业课程,比如技术平台涉及的工程施工、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专业知识进行介绍时,一般仅限于对其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加以介绍,不涉及这些课程的具体内容,注重与这些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衔接,避免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再次就是注重四大平台结构的介绍和融合。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及技术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专业知识体系是由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构筑而成。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分别由四位专业教师讲解,分别孤立地讲解,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的零散和孤立,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这一部分知识讲解中,应同时介绍这四大平台结构、四大平台体系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大平台分别介绍完之后,根据课堂安排,进一步介绍四大平台体系的相互融合关系,使学生了解其相互联系和区别,以加强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最后是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注重对工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介绍。专业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专业引导课程,需及时将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同时提醒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方式进一步了解工程管理的现状发展,探索专业未知领域,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2)加强团队教师的交流。由于团队的专业教师中,最少的教师只负责2学时的教学,而最多的也只讲解4学时。各专业教师分别讲授各自部分内容,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平时成绩的考核不统一或不连贯,也不利于对学生的了解和熟悉,因此应加强团队教师的相互交流。可利用专业教研活动或其他方式,召开《工程管理概论》任课教师交流会,共同交流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相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管理情况和考核情况,相互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引用典型案例或身边案例教学时,应分别从不同知识角度加以分析,尽量避免知识的重复。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注意可操作性及先进性。《工程管理概论》教学中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如案例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既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实际工程项目,也可以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案例教学;既可以采用工程录像、幻灯片、图片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也可以课后对学生进行总结、辅导和答疑,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自学,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
(4)通过给学生布置以“执业规划”或“职业规划”为主题的“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尽早对专业学习进行规划。与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不同,工程管理的综合性强、专业面宽、知识结构复杂,毕业后可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同时涉及到造价师、监理师、咨询师、建造师等至少16类执业资格类型。通过让学生完成个人的“执业规划”或“职业规划”,使学生提前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并对将来的就业和执业有所思考,做到有目标,有计划,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并能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也未将来的就业、择业和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三
摘要:
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地方服务项目等项目化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实证证明,项目化培养方式不但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性提高,从而全方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素质。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
新建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系统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在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服务地方项目中选取、设计一定的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获取“知识”,获得一定的能力,从而又可以让其了解自己课堂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促进其课堂学习。同时,须依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知识为载体,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内实训、“两节一赛”为平台,实施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并强调社会问题分析能力、政策解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
一、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必要性。
1.从专业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须通过项目化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主要特点,然而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却在现实中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成熟性、公共管理环境难以模拟性、仿真性训练系统实效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项目化能力素质培养,建立一系列的按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要求展开的项目体系来完成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具有必然性。
2.从实践层面来看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表明通过项目进行培养是一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从现有的实践层面来看,通过项目进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严格按照“招标—立项—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进行活动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在院部各项目小组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而且有利于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
3.公共管理专业项目化培养的迫切性目前,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了项目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合作的平台体系、合作的项目体系、合作的运行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提供了借鉴。受此影响,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我们通过校地合作和校地服务初步建立了一些合作平台,这对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发现短期见习主要以参观为主;实习时,实习单位往往会将大量基础、重复、知识含量低的工作交给学生,学生很难在这种工作中得到真正的专业锻炼。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项目体系缺乏科学设计,项目所涵的内容不够全面,项目运行的机制缺乏。故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进行项目化培养具有迫切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途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技能型相当强的专业,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实训项目参与社会调研实践,储备了较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都说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适宜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进行项目锻炼能力,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校内竞赛—社会实践三者层层递进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打好专业基础,在校内竞赛中加强专业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专业技能。具体进行为:
1.加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贯彻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围绕全面培养学生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设置,不仅注意专业基本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公共能力的培养上,通过英语、计算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制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组织学、地方政府学的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认知公共事务的能力、公共组织协调能力、公共政策解读能力及公共行政综合能力等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至少通过一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养成。在发展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能力和人事行政管理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较多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建立管理模拟实验室,通过公共突发事件处理模拟训练、公共项目策划训练和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平台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社会活动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公共事务、社区事务实务操作能力。
2.项目化的专业技能比赛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比赛,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读书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下乡”活动,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我们结合校内各种比赛,围绕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这一目标设计出适合的项目内容,合理制订培养方案和竞赛计划,健全专业技能竞赛实施机制,建设“全开放”实训室,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使得活动和竞赛内容最大程度涵盖专业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活动和竞赛命题在反映教学内容的同时,特别注意将竞赛训练与提前组织培训相结合,集中强化培训和赛后分析评价反馈相结合,通过学生按照“招标——立项——实施——监控——评估”的流程取得申办权,给其配备较强的专业辅导老师以完成学校的比赛。通过突出专业特色,将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竞赛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项目策划、社会调研报告、公务员礼仪比赛、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模拟大赛等,“以赛促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塑造出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3.项目化的校地合作校地合作、服务地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有之义。既然地方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那么,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实施专业训练。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则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通过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把大学的专业教育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零距离结合起来,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国家统计局怀化调查大队、怀化市人社局、溆浦县人社局、沅陵县人社局、怀化市民政局、鹤城区民政局、鹤城区城市办等单位积极合作,建立起“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民调、四个平台”的校地合作模式,以项目化的形式扎实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例如,与鹤城区城市办、学院岭社区共建“雷锋之家”系列活动,既包括“雷锋书屋”、“雷锋文化大舞台”、大学生社区挂职锻炼计划、“圆梦行动”、基层党组织结对计划等志愿者服务的校地服务项目,也包括“爱晚行动”、“关爱青少年蒲公英计划”、社区创新管理项目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校地合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深入,使学生掌握政府工作程序、了解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锻炼了社区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共事务实务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校地合作项目,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检验、践行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专业所学的不足及能力需要发展的方面,从而更好促进未来的专业学习及自我提升。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实证分析。
1.实施项目化培养对综合专业素养的实证分析研究素养方面,学生通过已学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小组根据项目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学生学会了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专业研究素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例如,自2013年实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素质培养项目化以来,共获得校级以上奖项148项(2011级—2012级),其中12级2班谭同学在2014年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铜奖,12级1班李同学申报“雷锋之家”志愿者服务站获得2014湖南省德育实践项目省级立项、申报2014“走读湖南乡村文化”获得省级立项,12级2班郭同学申报2014“走读湖南乡村文化”获得省级立项,11级1班阳同学于2014年、12级1班李同学于2013年分别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省级立项,这些成绩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学生通过项目实践中,也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纷纷加强课堂学习和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28人次分别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导游证、商务英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证书。而与之对比的是,2008级—2010级获得校级以上奖项95项,但省级奖项很少,也只有几位同学考取了职业资格证。通过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能有效实现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实施项目化培养对学生成绩的实证分析(1)频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13年实施项目化培养以来,对比项目化培养实施前的08级、09级、10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和项目化培养实施后11级、12级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成绩。08级、09级、10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分别为76.5394分、76.9158分、78.0835分(三项平均77.1796分),而11级、12级学生的学习习近平均成绩分别为78.2046分、78.1202分(两项平均78.1624分),说明实施项目化培养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同时,08级、09级、10级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分别是6.8072、7.1864、6.5444,而11级、12级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分别是5.4291、4.7485,说明项目化培养实施前学生学习成绩的离散程度更大。(2)方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项目化培养实施前08、09、10级与项目化培养实施后11级、12级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由表2可知,经过计算,方差f=1.452,ff(1,1239),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0.000),故实施项目化培养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实施项目化培养十分有利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通过项目化培养的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结论。
1.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采取课堂教学、项目化的专业技能培养和项目化的合作育人平台相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项目化的专业技能培养初步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项目化的合作育人平台通过校地合作项目使学生完成书本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结合,再由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缺乏与不足,回到课堂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完善,以利于今后走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
2.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的实证表明,通过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相对于项目化培养实施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标准差明显减小;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化专业技能培养上,在校内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比以往较为显著的进步,不仅参加面增加,而且档次也提高较快(省以上奖项增多)。
3.通过实施专业能力素质项目化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力推动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达到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四
[摘要]文章探析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从中发掘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进行相应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学课程高职高专。
随着社会对需求型人才的革新,推动了高职高专的迅猛发展。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精神,高职高专必须要树立新的培养方向,将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作为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够体现与把握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才能展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特色,通过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展示时代的新需求,这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研究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实际意义。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特征。
各种课程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自然具备不同的特征,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中自然也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性。管理学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但具备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高专学校其他专业的必修或者选修课,为其他专业研究和学习提供基本技能与管理方法。该课程具备概念抽象及完整特征,建立于计划、领导、组织及控制几大职能上,其内容具有较广适用性和突出的理论特征。和其他学校学生相比较,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认为理论空洞无物,根本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理论来作指导的道理。还有很多学生希望教师所讲知识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上。
2.普遍性。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管理,这种例子在现实之中无处不在。加之如今网络通信发展极大扩展了学生的信息量,学生具备了依据各种新闻及生活实例来评论的条件,经常对各种经济管理提出各自幼稚看法,因此许多学生虽然对管理学课程感兴趣,但是又存在各种偏见。
3.艺术性。管理学虽然是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一门学科,却也具备明显的艺术性,主要是源自于管理现象自身特征。事实上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人,但是人却具备能动性,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管理方式不同必然最后结果也不相同。同样,管理环境间的差异也必然影响最终管理结果,许多初学者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各种因素必然导致学生感觉该课程原理与方法太枯燥抽象,而操作起来难以琢磨,结果又是那么难以计量,往往感觉学习起来无法下手。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要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就必须要从教学现状中探析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改革才具有实际意义。总体来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较呆板。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管理学课程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沿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法,这种方式教师是教学主角,教学方法呆板不灵活。事实上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管理学理念及思想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知名学者指出,如果仅凭讲座与管理理念,是不可能提升人们的管理技能的。加之高职学生大都厌倦理论知识,对这种教法本身就具有抵触情绪,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难度极大。
2.采用案例分析法缺乏科学性。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改革传统教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着重于师生间互动与学生自由的发挥,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选择案例上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本校实际而选择大型经典案例;某些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案例教学,将两者关系割裂开来。这两种情况都阻碍了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师生间的互动性差。在许多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典型问题,那就是师生之间缺乏基本互动和交流,整个课堂几乎就是教师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管理学课程本身综合性就较强,理论上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不能为学生提供管理机会,极大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针对管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操作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建出新的基本原则。管理学课程的构建要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原则,为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及应用型人才。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两个基本点”,一是仿真出真实教学环境,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企业家访谈、角色扮演以及网上冲浪等各种教学模式使用于教学体系中,引入社会上热点任务及新闻话题等大家关注问题作为学生思考与争论的焦点,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管理技能。二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及学习能力,通过管理学课程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管理学课程,进而养成善于质疑、敢于提问的习惯。还要将各个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引进教学活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2.依据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和其他学校有不同之处,主要是要为实践而打基础,因此,管理学课程必须要树立够用原则,以培养学生管理思维为重点;同时还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实训、讨论、学生自学以及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3.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事实上,合理的案例教学有效推动了管理学课程发展,是管理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对管理学教学进行改进就要重视案例教学。比如为学生讲述企业文化时,可以引用海尔、沃尔玛等各知名企业作为案例;在讲解竞争战略方式教学时,可以重点探析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企业间竞争。通过各种案例的探析,学生不但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管理所具备的科学性,也能全面认识管理的艺术性与复杂性。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管理思维,增强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案例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仅仅属于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教学的进程,指引学生讨论并思考,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
4.通过强有力的实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哪种课程都必须要以实训作为基础条件,只有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自然,管理学课程也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管理学课程不但要重视案例分析教学,还要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实训体验、管理游戏以及影像放映等各种方式。构建出培训公司,让大学生分组建立自己的公司,通过模拟公司来实施定位目标顾客、规划公司发展战略、实战推销、分析领导风格的优缺点等多种实训项目。事实上,学生可以多看看企业家及创业者的讲座,从而真实感受到各个企业家的风采与管理精髓。
5.将自学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学式教学法以及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以某一具体或者某一个方向作为命题导向,让学生讨论与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在探讨中构建新思路,提出新问题及新观点,还要让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及汇报学习体会,这样就能够逐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管理的思想时,就要让学生先查询各种资料,之后围绕着哪一类管理思想更为优越实施自主讨论,通过群体的讨论、团队间学习及协作学习等方式,就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分析管理思想之间的优点与局限性,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及素质,还应该讨论典范管理者的优点,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深刻了解与认识一些有效管理者,还能够学习优秀管理者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培养个人素质及能力,进而实现他们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且通过彼此之间的激烈讨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要紧密围绕着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这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因此,一定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培养原则,理论结合实际,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高职高专的管理学课程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学生朝着应用型及技能型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邵瑞银.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2]王颖.《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3).
[3]姚国荣,陆林.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统计教育,(3).
[4]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5).
[5]曾方红,兰继斌,莫降涛.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五
1.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与报告、参考文献及部分授课录象等内容在学校网站上开通,并逐步将部分课堂教学及自学的助教、助学课件上网开放,不断更新各类资源,使精品课程资源得以更充分地为社会所共享;而且网络24小时开通。
2.与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公司签约,开展合作,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的案例和实训环境,共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
3.学校共出资100万余元配套经费,用于电子商务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室的设计开发。
4.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课程负责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引进两名研究生教师。聘任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公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5名.
1.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扩充为重点,体现本课程的特色;提倡和推行直观教学,加大课程的网上开放度,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努力实现互动式网上教学和推动学生自我主动学习。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计划每年安排两名教师到公司定岗,获取双师素质。
3.教学录像的上网。计划于xxxx年度完成全部理论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录像,并上网。
5.进一步推进与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合作。将真实的案例和实训环境引入教学。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六
《酒店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目的是在学生掌握的管理原理基础上,根据饭店的情况运用管理的手段,有针对的解决相应问题。因此说《酒店管理概论》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其真正意义在于运用原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而这种种问题都存在于不同的部门。饭店众多的部门又各有特点,差别较大。因此采取的方法,应用的手段就各有不同,管理时的重点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方法,或只强调原理,或设定简单的情景,不能让学生深入参与,真正体会期中的差别。所以,引入互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解决,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完成了课上课下的互动,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手段,让工具更好的为学习服务,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互助学习可以更好的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的角色真正的从决策者转为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关键点的提问,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互助学习的范畴。
对于采取互助学习的方法,首先应该确定什么内容应该是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完成的,什么内容应该是教师主导讲解的,讲解的程度,以及互助学习后的关键知识点验收。这是互助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二)教师的准备工作。
当确定好学生互助学习内容后,教师将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下发,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具体要求,作业呈现形式,评分的关键点。
(三)互助学习中的监督。
目前笔者认为互助学习模式可分为小组学习、教师助手、高低年纪互助学习等几种模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小组学习,但是这种方法最难控制的是有学生不努力,搭便车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中间进行号相关的监督工作。
(四)总结评述。
互助式教学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可否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关键一点在于最后的总结与评述。通过小组学习后,任务完成,但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各自的优缺点及关键知识点,必须通过教师总结,将关键点进一步提炼、深化,加深同学的印象。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应突出重点,明确原理并对小组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点评,让各组的思想得到更好的碰撞,交流出新的火花。
(五)课下交流。
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学内容深化。一个任务的结束只是思考的开始。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交流,并提供与教师沟通的平台。
二、互助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互助教学的内容应有代表性。
互助教学的关键是在于互助学习任务的选择。任务应具有代表性,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够有相应的工作。如《酒店管理概率》这门课程,互助完成的内容可以是经济性酒店运营方案,期中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资金运算,人员招聘及录用,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这样便于小组进行相应的分工及组织后续的合作。在任务选择中还应将任务的要点事先进行好分解,每个工作点的评分标准不同,同时总体任务也有相应的评分标准,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及作用,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不同组合方式各自存在着利弊,通常可以按照学号随机组合,也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随机组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水平不均,这样好生差生之间差距过大,可能难以进行调和,影响相互的学习成绩及效果。如果按照第二种方式组合,往往好坏明显,小组间差距巨大,不能通过相互学习进行互补,共同进步。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优等生加中等生加差生的组合方式,这样能够共同进步,但是需要教师事前进行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过程中的监督。
为了避免有学生搭车的情况,需要对小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目前笔者采取的形式是让各个小组提供学习交流中的一手资料。如小组讨论的音频或qq交流截图,或微信交流截图等相关资料。从经验看,提供音频及截图的方式更好。
(四)组长管理制。
各小组选出组长,教师管理各个小组的组长,组长管理自己的小组成员。教师将相关任务下发给各个小组的组长,说明相应要求,明确小组任务,确定关键考核点。小组组长负责上交小组分工情况,任务的时间节点等相关一手资料。这样便于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五)学生初评教师定稿。
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方式教师的工作量将大幅度上升。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学生对于作业初评,教师最终定成绩的方法。教师要明确作业标准,评定应该是由小组组成。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作业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能够延伸。同时增加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们知道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教师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通过每次成绩的评定,即使发现学生知识点的欠缺,进行相关的沟通。
(六)交流平台的组建。
在互助学习过程中,交流的平台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学习过程及事后的沟通深化。笔者认为应该更多的利用网络既有交流工具,如qq及微信群,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注重提问的技巧,更好的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及沟通。
参考文献:
[1]缪勇,高萍.影响高校大学新生学习动力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02).
[2]邓勤.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04).
[3]倪潇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03).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七
摘要:电子商务渠道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竞争提供了新的环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的价值超出了以交易额、交易次数等指标为依据的传统客户价值的计算或判断,客户e价值越来越受到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视。包括流量、增值服务、互动等指标成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电子商务客户价值细分概述。
根据客户的价值对客户进行细分,是现代市场营销实施大客户营销、一对一营销的重要方面,也是对客户忠诚度分析的重要依据。对不同价值的客户实施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和客户服务,是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并且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对客户价值的定义主要从客户生命周期、客户盈利、客户交易量、rfm的角度来定义客户的价值。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有了更丰富的维度,传统的交易量、交易次申诉等等仍然是企业对客户价值判断的核心内容。然而,一个有价值的客户不仅仅是交易额大的客户或者购买次数多的客户等等,原有的看待客户价值的角度应该有所变化。
传统意义上客户的价值主要是客户购买企业产品的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不仅仅包括客户的给企业创造效益,而且包括客户通过鼠标点击以及键盘输入的网络价值,在下文称为e价值。客户的e价值主要体现在客户的活跃度上,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越活跃,就给企业创造越多的有形和无形的价值,客户主要通过一下集中行为创造e价值:客户点击广告、客户购买增值服务、客户网络诚信、客户留言、客户在线点击消息、客户搜索信息以及客户发布产品信息等等。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体系来描述客户的e价值,但是客户的e价值确实存在,而且被广泛的关注,是吸引提高客户e价值是电子商务企业增加提高企业影响力和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电子商务客户价值的构成。
电子商务客户价值应该是传统商务客户价值的延伸和补充,其核心仍然是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但是电子商务客户价值表现出更丰富的形式。电子商务客户价值的组成应该是客户交易价值和客户e价值的结合。
1.客户交易价值。
(1)交易量。交易量仍然是客户价值最重要的方面,交易量的多少直接体现了客户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其他所有的价值行为也综合体现在交易量上。在电子商务环境内,交易量有了更多的形式,比如数据库营销中的一段时间内的交易量,更能体现客户在当前的忠诚度。著名c2c交易平台,淘宝网也将近三十天的交易量作为宝贝排名的.重要因素。另外,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问题,即资金来往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的问题。很多企业,尤其是进行b2b交易的企业,由于交易资金数额较大,对网络安全存在一定的担忧,因此选择线上发现机会,线下完成交易的方式。那么,线上交易量就和线下交易量需要做一个区别了。
(2)交易次数。交易次数越多,表明客户的依赖性越强,客户对网站(店铺)的重要性就越大。一般来说,平均交易次数或者总的交易次数对客户价值的衡量不如近期交易次数准确,因为近期的交易次数能够更好的反应企业当前购买的状况,对未来一段时间预测的参考性也更强。
2.客户e价值。
(1)流量。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流量的统计,包含了客户的登陆、访问产品页面、停留时间、通过搜索引擎访问等外部链接、广告点击等重要的客户价值。首先,客户登陆次数越多、停留时间越长、访问产品页面越多说明,说明客户的活跃程度越高,最终形成购买的可能性也越高,这无形中给网站增加了人气,间接提高了网站知名度。其次,通过搜索引擎等外部链接访问对网站的搜索引擎排名非常重要,指向网站的链接越多,访问的流量就会越大,网站在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的排名就会越高,这对于潜在客户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企业网站很有意义。第三,广告收入是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一定转化率基础上,广告点击次数多,能给网站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增值服务。增值服务是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盈利的新增长点。增值服务的推出,能更好的为买卖双方提供更诚信、更方便的服务,比如,阿里巴巴提供的保障金、诚信通、网销宝,淘宝网的直通车、数据魔方、淘客宝等服务。多样化、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是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务的重要方面,购买各种服务的卖家能更好的推出企业产品,获得更多收益,比如淘宝直通车,能够使得卖家宝贝的展示次数迅速提升,进而提高销售量。
(3)互动性。互动性主要指在论坛或者产品留言区发表言论,或者提出相关话题的客户。这些客户常常能带动其他客户的参与讨论,带动网站的人气。
四、总结。
电子商务近十年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商务的格局。迥异的环境,层出不穷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诞生和增值服务的开发使得客户价值的计算和判断有了新的内容。企业对客户价值的研究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更新对企业价值的计算和判断。
参考文献:
[1]王海波,仲秋雁.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结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陈明亮,袁泽沛,李怀祖.客户保持动态模型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11)。
许海玲,吴潇,李晓东,阎保平.互联网推荐系统比较研究[j].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八
引言:通过学习建筑工程管理概论和土木工程概论。对工程管理专业有力初步认识,也不再是第一学期那样的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那样无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更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建筑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实施等各方面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能够在质量上达到标准。
关键字:技术、管理、经济、法律。
正文:建设工程管理是指通过一定得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决策、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系统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所以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还应该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常识,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寻找适合的工期,达到投资、进度、质量的优化组合,工程在各个阶段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最终达到保证工程有序、合理的进行。这可以总结为四个平台: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
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满足工程要求的技术性能都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指导和支持,这之中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结构(基础结构、整体结构、细部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施工等。为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满足使用者的要求: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工程结构选型、材料的利用和施工方法的要求。
管理平台:由于工程项目不断向复杂化、巨型化发展,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而作为一名工程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工程的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工程按照工程的目标:合理、高效、协调的进行下去。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使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工种、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协调统一。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九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渠道多、成本低,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不存在过高的操作门槛,这给许多传统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形成了全新的体验。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一视同仁,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带来滞后性。
参考:
[1]黄娟琴,邓小兵.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中外企业家,,(14):97.
[2]闫欣敏.关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09):310.
[3]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商场现代化,,(25):63.
[4]马青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11):201.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土木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土木工程的要素和目的:形成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功能良好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二、土木工程存在的根本原因:存在的根本原因能够抵御人为或自然的作用力。三、建造土木工程的根本条件:充分发挥所采用材料的作用。四、土木工程最终归属:“快、好、省”地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把社会所需要的工程设施建造成功,付诸使用。
土木工程活动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内容:技术方面,有勘察、测量、设计、施工、监理、开发等;管理方面,有制定政策和法规、企业经营、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物业管理等。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1社会性2综合性3实践性4技术经济和艺术统一性。
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科学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专门家,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指将科学研究所发现或传统经验所证明的规律转化成为各种生产工艺,作业方法,设备装置的总和。它解决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
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其生产某种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而服务。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于联系:区别:概念在上面。联系:科学是基础,应用科学原理可以开发技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新的现象和问题,人们对它们进行研究,就能进一步发展科学。所以,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且互相渗透,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工程是指自然科学或各种专门技术应用到生产部门去而形成的各种学科的总称。
工程师:是从事工程活动的技术家。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一
简介:改革和会计行业的与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加入wto,为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会计行业有一套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职会计的方向和。会计高职教育应根据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设定、会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设定。
一、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2年“两则”、两制“的发布,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发布并实施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先后修改和制定了《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规,加强了会计法制建设,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发布实施了46个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基本建立起了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逐步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允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建立合作所和代表处等等。这些都表明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与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为中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会计的整体水平。
二、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会计资质证书。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全国大约有1200万人;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全国目前大约有8万名注册会计师以及为数不少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也就是总会计师,全国大约有3万人左右。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万人取得相应的会计资格证书。但由于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7%,因此,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总体上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水平还比较低,会计职业道德操守也不近如人意。
解决这一,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认证各级别的会计资格。因此,从90年*开始,我国建立了完备而又严格的会计制度。而且,除了我国国内自己的各种会计资质证书外,从1993年acca(英国特许公会会计师资格认证)登陆中国大陆开始,至今我国已经批准了若干种国际会计资格认证在中国内地发展他们的注册学员、会员。
目前,我国国内的会计资质考试可以大体按照难易水平和参加人员的素质分为三个级别。第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第二是会计职称证书考试;第三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根据国家现有的规定,在我国所有要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俗称的会计证).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考试)。
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资格考试(获取中级会计师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2年的人,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两个科目的考试,才可以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中级资格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将实务(一)和(二)合二为一,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四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另外,目前,我国对已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会计工作满若干年的会计人员,采用评审制来认证其高级会计师职称。但是申报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人员均需在评审前参加《会计实务与法规》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会计实务与法规》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年,考试主要考察申报人运用财务管理和会计及其相关法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册会计师考试(cpa)。
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考试科目包括:审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务成本管理共五科。依据相关规定,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副教授、副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考试实行滚动式,从第一门单科合格成绩取得之年限算起,五年内必须考完所有科目,才可获得申请注册会计师资格。
4、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cpt)。
这是一种类似于注册会计师,但主要以税务相关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类资格考试。取得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税务相关工作规定年限者均可报名参加。
三、现有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和会计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入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尤其是会计高职教育。
1、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散乱,未能形成共识;
(2)教师队伍老、中、青三个层次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
(3)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
(5)学生重实务,轻理论的倾向比较严重等等。
2、会计高职教育将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从政策层面上升到体制层面和制度层面,这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
(1)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会计高职教育的挑战:进步,机、互联网使得会计信息取得成本降低,并参与到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中;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人员能与不同国家的企业领导和雇员打交道;新经济、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将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转变高职教育的工作思路,培养新型高职会计人才是会计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对会计高职教育的冲击:按照wto的对等规则,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学历或学位证书,鼓励在他国办学,取消政府对教育市场的垄断。我国会计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并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财政部自1993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就不断地向国际惯例靠拢,至今已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对此,我国将会加快完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预见,中国的会计事业将面临一个大发展,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会计教育水平。作为大专层次的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各方面都要有针对性,使毕业生能够迅速进入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四、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和会计高职目标。
会计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当前的挑战,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会计高职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2、会计职业资格直接表现为各种证书:会计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这是我国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套会计职业准入制度,这一准入制度为我国的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这一格局在加入wto后将被打破,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市场,与国内相互争夺。,除以上资格证书外,“洋证书”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到企业求职的“硬通货”。会计职业资格除了以证书形式表现外,还表现为各种经验,比如企业经验、行业经验,或五大国际事务所从业经验等。因此,会计职业资格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而且是变化的概念。
3、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者说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但目前国内外会计教育界和实业界,对于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认识与概括的层次上并不一致。如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changecommission)认为,会计师的知识和能力有:
(1)技能,包括沟通才能、认识和才能、人际才能等;
(2)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和经营知识、会计知识;
(3)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而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师的能力与知识包括:
(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
(2)信息技术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
(4)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
(5)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激励成员的能力、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6)一般的.工商、和经济知识。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通才加专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复合性专门人才。
即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包括: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语言沟通,计算机,经济法律以及职业道德等;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财务软件应用等;
(3)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等;
(4)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五、适应会计职业资格要求的会计高职教育。
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那么会计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要求和教材建设等就都要以目标为导向,其中教学模式的确立是关键。
1、会计高职教学模式。
(1)教学指导思想在理论上要摆脱行为主义关于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自觉以认知心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在头脑中的“意义建构”为教学目标。
(2)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综合技术应用的要求:在课程的叙述思路上要突破原来理工科课程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指导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在课程的叙述结构上,要突破原来以概念、定律、定理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双循环”结构、以核心实例贯串的结构和“教、学、做”相结合的“三明治结构”;在课程培养目标上要纠正只重知识和理论的倾向,要大大增加操作考核与项目制作考核的份量;在教材选择上,要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专业领域)的技术综合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后劲(戴士弘,.11)。因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主体,跟随教师的引导、启发,参加实训项目,不断提出和解决,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模式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满堂灌”。
(3)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经验性和理论性,如果光靠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参与,其教学方式肯定是“填鸭式”的。在高职教学模式中,知识不再由教师直接传授,而是设置一个案例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工具等,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协作和问答中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对理论性问题进行讲授说明,起到点拨、诱导和激发兴趣的作用。
2、会计高职教育课程设计。
在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必修课各专业方向统一原则、理论“够用”原则、加强技能训练原则、多专多能原则。以我院级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实践实训课、任意选修课它们占总学时比例分别为24%、26%、26%、20%、5%.其中有些课程既包括理论讲授,同时也辅之以技能训练。
3、师资要求和教材建设。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的现实是此类教师还很少,这就要求―方面从企业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任教,或者采取兼职办法聘请教师;另一方面是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
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特色,除了理论性教材的编写外,高职教材还要突出案例、技能教材的编写。会计专业案例教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案例、经济法案例。实务教材主要是会计学原理实务、审计实务。技能教材包括电算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工具软件应用等。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目前我国有特色的高职会计教材还不多,建议联合各个院校的力量,组织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六、会计高职教育的应对措施。
应该承认,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受原来计划经济的还很深。面对加人wto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会计高职教育界应尽早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会计高职教育;
3、加强产学研合作,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二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用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课程,目前《电子商务概论》课上几乎没有实验课程,只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浏览网站并进行网上购物活动,这样学生只能了解前台的一些操作,对电子商务后台处理无法接触。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仍然没有掌握在网上交易的技巧和方法。考核评价。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作为非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通识课程,如果期末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涉及到的。教师、专业、学生都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困难,也难以体现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可以采取过程性的考试形式去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任务、项目等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电子商务中实际应用能力。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三
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宏大目标,从行业战略发展看,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设备,也需要优异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队伍自身的素质涵养、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着民航业在国际地位的崛起。从必要性上看,民航的国际竞争力与民航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相一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国际化的轨迹越来越明显。民航的发展速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民航强国梦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和延伸,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综合体现。因此,民航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民航国际竞争力包含技术指标、发展指标、服务指标、人员素质指标等,这些指标都与行业职业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航业职业道德对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企业归属感,规范行业相关的制度,落实行业法律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立一套适合民航发展的行业职业道德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提高民航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行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在西方国家,民航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卡塔尔、迪拜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a380客机40多架,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就更多了,而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a380则不到10架。的数据显示,中国的a380在国内航线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航空业仍处于发展期,成长的空间比较大,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民航国际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能看到成果。民航的良性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作为指引,通过行业的职业道德指引,民航业的科技研究才能不断创新,民航业的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民航的人才才能充满活力。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的人才争夺相当激烈,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常常也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了行业从业人员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培养了从业人员把安全稳定作为行业生命线的严谨个性,培养了从业人员谦虚认真的工作作风。总而言之,行业职业道德与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民航业的长效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引领。民航高职院校注重加强与行业单位的合作。为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民航高职院校除了和国内的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外,还同国外的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如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等。通过中外航空公司的比较性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有利于为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通过国外和国内的航空服务、航空维护、航空建造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具有民航特色的行业职业道德。利用行业职业道德,不仅能培育出民航业各个岗位的优异人才,还能提升民航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可能性看,首先,通用的航空服务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
民航业在公众视野里,多以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务业呈现。全球的通用航空公司都在争抢世界的客源。在旅客的心目中,哪家航空公司可以作为自己出行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这家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而这种服务质量的要求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行业的职业道德使得行业的企业文化得到伸展,使得企业能按照自身的要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在通用的航空服务领域,依据行业的标准,企业秉持“服务周到、热情大方、善于沟通”的服务理念,尽量满足乘客的基本要求,使每一位乘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各大航空公司根据其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在服务顾客中各不相同。如加拿大、卡塔尔这些国家和香港地区,走得是家庭路线。他们创造的文化理念,让每一位乘客上了飞机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使他们身心都放松下来。而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走得是时尚、青春路线。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一色青春靓丽。她们着装时尚大方,性格温柔体贴,懂礼仪、善笑容,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从而使客人忘记旅途的疲惫。这些企业文化的展现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员工没有基本的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企业难于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现实的社会文化,难于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向社会推广,难于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行业职业道德不但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给予员工职业信仰,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这个企业的全面发展。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员工优秀的行业习惯上。在航空专机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是面带笑容,态度亲切。笑容训练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专业的空乘人员,需要口含筷子长时间练习,以达到最好的笑容尺度。尤其知名的航空公司,对笑容的要求更为苛刻。在整个过程中,员工积极配合,努力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攻坚克难,任劳任怨。这些正是行业职业道德精神的内在体现,充分发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民航高职按照企业的要求,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的学生送往企业的一线,再由航空公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通用航空服务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掌握各项岗位技能、岗位礼仪,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人才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民航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指引。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航空公司迎来了发展潮。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加强,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指引。航空公司从国外购买各种型号的客机,对客机的维护、管理以及整个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的建构等,都贯穿着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道德不像销售能产生即时的经济效应,它产生的效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起作用。如航空公司的地服部门,长期从事着旅客的接送和行李搬抬任务,工作单调而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常年两班倒,尤其是春运期间,他们为了广大的乘客能顺利坐上飞机回家过年,只能默默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南航实习生的访谈中,有一位学生谈到:“作为不能回家的孩子,真的很心酸。但是当看到乘客们坐上飞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内心还是很感动。航空公司为不能回家的员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联谊活动,减轻大家思乡之苦,这些都让员工感觉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这次访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民航企业,还是航空公司的员工,都遵从行业职业道德精神指引,从人性的原则出发,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服务。这种价值体系不仅能促进航空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还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了从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变。
3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
的向往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民航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汇聚。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的向往是推动民航业人才输送纽带的关键。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为民航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一个契合点。
3.1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显性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后现代化工业时代里,我国的民航业取得惊人的成就。民航总局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7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5%和5.3%。通用航空飞行59.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5.6%,基础建设投资780亿元。民航资源网曾公布一个数据,20春运期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420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0%。在航空业高度发展的黄金时间,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民航业的发展为行业类院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在我国,行业类高校只有五所,分别是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随着近几年航空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类院校已经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服务于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一线蓝领工人,出现了员工招工难、流动性大、专业背景欠缺、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与民航业本身所特有的行业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行业对员工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出现新员工因为承受不了行业压力而大量的离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作为行业类院校,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解决此类难题的良方。民航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毋庸置疑,民航业是一种把安全当生命的事业。在航空公司里工作,认真细致已成为行业人的基本共识,从业人员任何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空难发生。在航班将要起飞前,机务维修人员要对飞机零部件进行反复检查;机内服务人员要对机舱内是否存在危险品,各种飞机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进行反复检验;机场安检人员要对乘客的行李进行反复检阅,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航班能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而做的准备。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和保障人员,经常要加班加点,晚上上夜班,常年出现三班倒的现象。航班延误的时候,还要忍受旅客的责备和谩骂,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而民航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价值观,把民航业的行业特点和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化教育中,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体会到行业的要求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需求。这方面正体现着民航行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是培育具有奉献意识和创新性的企业从业人员,这也正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奉献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上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也是人的一生对社会、他人和自身需求的满足。奉献他人、奉献社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职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职业本身就是为协调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它的本质是从属于社会而不是从属于个人的。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扩大到平时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以达到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道德是促使这些职业内涵提高的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实用人才。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把职业道德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性和道德人格性结合起来,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大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这一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定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学生的就业期望是民航高职院校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隐性要求。
据20、的数据显示,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薪酬待遇相对比较高。因此,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期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倾向于有自我发展空间和物质报酬稳定的岗位,但是不能太辛苦。在职业理想方面,同学们存在思想困惑和错误认识。尤其是从事航空公司地面保障服务的同学,他们不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价值,对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困惑。在职业态度方面,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比较缺失。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还掺杂了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民航高职职业道德的普及是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修正,培植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不少高职学生对个人发展持现实的态度,他们关注眼前,对以后的职业责任很少考虑。通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同学们在择业观上不但要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而且对劳动付出也要有所思考;在敬业精神方面,注重奉献意识,不以功利目的为主。在工作岗位上,加强实干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纠正了民航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就业率。民航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注意学生在实习、就业时就业期望的转变。因此,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从职业习惯、职业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教育实效等方面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行业的适应、抗压和奉献能力,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从可能性看,首先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是培养职业习惯的理论基础。民航高职院校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整个行业的要求下,学校管理采取着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以安全稳定教育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培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行业职业道德的植入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有益于学生对工作性质的全面了解。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推行,加强学生责任感、危机感和社会感,使他们能提前适应这种行业压力的存在,有助于降低企业岗位流动性,为企业高效运行节约成本。行业职业道德本应是民航高职教育范畴之一,由于这种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认识,将行业的职业道德引入到学习的专业课中去,发挥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意义。鉴于高职院校对这种职业道德教育隐性力量的不重视,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行业职业道德引入民航高职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推动行业职业道德完善和推广,才能创造更好的高职教育,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如在飞机维修工程学院,任课老师都一直强调细致、严谨、认真、坚持等价值观,在维修飞机的时候,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因为维修员工的一点小错误都有可能造成空难的发生,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维修员工无论是维修大型发动机,还是在修补螺丝,都必须做到细心和严谨,还要反复检查。其次,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是渗透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门径。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行业职业道德对民航高职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行业职业道德反映该行业整体的发展需求及对员工的素质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只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指定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企业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益,并取得长效稳定的发展。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为民航高职教育树立了教育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人文素养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展现出来。民航高职教育要培养哪些类型、具备哪些能力的大学生?以同等类型的职业院校比较,民航高职的教育方向、教育特点在哪里?以同等类型的职业院校比较,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发现,依据行业的特点,民航高职教育不仅要向其他高校一样,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等,还需要培养学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沉着冷静的个性特点等行业攸关的性格能力特征。毋庸置疑,民航高职教育的理念应与行业职业发展的理念一致。行业职业发展与行业职业道德息息相关,在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行业职业道德是行业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民航高职教育应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教育理论体系,完善职业道德的理论不足,加大民航高职教育与行业职业道德的融合。通过行业职业道德体系的价值输入,提升民航高职教育的意义。民航高职教育是依托行业标准之下为民航业服务的高等教育事业。民航高职依据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了与民航运行的相关理论、礼仪和实训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从所学的课程中大致掌握航空公司、机场等行业的基本要求以及进入这些行业应符合的各种条件。这些行业对企业员工所提的有关身体、理论和能力的要求,正是行业职业道德的职业要求。因而,我们在民航高职中引入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能提高民航职业教育的导向性,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使学生在进入该行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四
电子商务是一门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多学科知识内容交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都需要不断地的调整、更新。针对课时少、内容多、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特点,电子商务概论从教学内容上应合理整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电商的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通过艾瑞网等网站了解电子商务的新进展、新方向,最终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协作、动手操作等学习过程很好地实现应用电子商务的目的。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五
【论文摘要】在早期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习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互动教学的场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仅围绕《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浅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在早期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习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互动教学的场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仅围绕《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浅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因为学科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激励、情景模拟等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总结的四阶段教学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围绕《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浅谈几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设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首先学生要喜爱上课,只有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把课堂教学当作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参与和思考。第一步,描述一个问题的情景,制造悬念;第二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第三步,提问,利用点名系统的抽签形式,让学生列出不同的意见;第四步,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给出正确答案。如在讲“c2c”时,我结合这门课在机房实践性的特点,设计富于趣味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自我努力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我首先告诉学生一个关于c2c的案例,假设一个问题“如果是你的话怎么办?”;然后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去思考这个问题;其次,利用点名系统让同学们参与到提问中,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再次,让同学们去讨论、分析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赋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给学生创造了独立处理问题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精神。最后,教师给予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
二、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理论知识,他们会感到亲切、易懂、自然。课堂教学的过程,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c2c“的软件操作时,从学生喜欢的现实生活中的“c2c”网站的例子着手,使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c2c”网站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的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思维活动的质和量。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传统教学观念总是担心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地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只有引导启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归纳、去领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搜索引擎的运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在学生对搜索引擎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后,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搜索引擎怎么运用,而是让学生们先利用网络找出自己心目中的搜索引擎,然后让他们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搜索引擎找出一个成语的含义。为了巩固学生们对搜索引擎运用知识的掌握,把学生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教师出的练习题。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愉快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成人对事物的一次连续注意时间为30分钟左右,在一节课里,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那是不容易做到的。正因如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能充分发挥人的视听结合优势,给学生以动感。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如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学习。在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较好。如在讲“什么是电子商务”时,可以利用网上的截图,视频,把本身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知识。
五、构建宽松的学习月境,促使学生自觉学习。
学生们的大脑正处于发育阶段,好胜心强,喜欢表扬,如果能为他们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愉快地投人学习。课堂教学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思想开放,实现融洽配合。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尊重、信任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学生自觉参与信心。
总之,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实训环节,他所涉及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的探索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我国教育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也是新旧思想交替时期,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旧的教育思想,增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意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相结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做出新成绩。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六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统筹有力、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产教结合要求教育与产业保持密切联系,教育发展规划要体现产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要反映产业的内容,教育的培养规格要反映产业的员工标准,教育的供给要满足产业的需求,教育界和产业界始终要保持良性互动。民航业的职业道德反映了民航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产业经济对劳动力的内在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也是产教结合的另一种表述。产教结合使得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从而使教育成果符合市场化的需求。而行业职业道德是产业需求和产业标准对人才培养的浓缩性要求。行业职业道德植入到民航高职教育之中,正是产教结合的内涵体现。通过民航职业道德思想的植入,厘清行业发展的现状,凸显行业发展需求,为民航高职教育提供了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这种模式也符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规划发展教育方针。
1.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
在20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和实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理念对物质匮乏、生活处于贫困线的中国人来讲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事实上,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高等院校结合为具有培养人才主导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人才培养模块上,教育只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而忽略人才的系统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无疑是与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所在国家的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正在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向中等发达的工业国家转变。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实现人们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终身发展、为了本地区更高水平的小康和现代化而存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按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和结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系统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两个发展纲要看,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已经从单纯注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民航高职院校是以民航业为背景的一所高职院校,是培育具有行业技能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通过民航高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仅仅具备一定的动手应用能力,而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创新能力,是很难胜任民航业的专业岗位。民航业拥有多种类型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的特性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的岗位都强调员工工作认真细致及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单纯只具有岗位的技能性,是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而员工的这些生活品性,都能从行业职业道德中培养出来。因此,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既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可能性上看,工学结合、校企对接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平台。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工学结合、学分认证为基础,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以行业标准为基础,按照市场化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高职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以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航业职业道德是关于民航业员工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的总和,是指人们在民航业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民航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因此,民航业职业道德可以反映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民航业职业道德渗透性教育,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把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民航业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对接,把企业的具体管理规范引入到课堂中,使同学能深刻感受到以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能更快融入企业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育模式,即2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1年在民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现实的平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行业职业道德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行业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七
基于非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了解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应用专业领域,因此在授课时应把握以下授课原则:。
2.1授课内容:将电子商务内容进行整合,按9个项目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电子商务认知、互联网的使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应用、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实践、电子商务物流、中小企业网站策划与建设、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的内容侧重点可稍微改动。
2.2教学方法:在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在讲述知识时结合实际的案例,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兴趣、意识和理念,在学习电子商务案例中掌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所以在学习中充分利用目前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专业网站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软件,给学生们展示电子商务各模块的功能,充分了解整个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八
根据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主要是根据社会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来进行岗位分析,通过岗位分析找到专业人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需要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实施方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实施方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制定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施模块化能力培养方案,达到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和网络客户服务核心能力两大模块的培养上。根据两大核心能力的不同要求,我们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实验实训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并通过安排绝大部分的学生进行行业实习,来达到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掌握这两个方面核心能力的目的`。
核心能力课程设置改革与实施。
保障体系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路出发,我们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两大培养目标: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培养以及客户服务核心能力培养。为了达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将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分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及商务技能实训模块、综中实训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等五个部分。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对基本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开设的,而选修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拓展专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而开设的。
专业师资队伍保障体系。
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是学校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了解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与就业特点。
积极引进兄弟院校的优秀教师、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并适当提高报酬,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实验实训保障体系。
电子商务是具有高度商业实践性和专业的综合性,其教学除了需要加强课内实验教学以外,还要加强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已经走出校门,进入到企业。但是真正达到企业岗位能力与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实验实训,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还需要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十九
摘要:从国内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我们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市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来保障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核心能力和网络客户服务核心能力的培养,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面对电子商务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的蓬勃发展,社会急需大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据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580余万人,电子商务学科及其人才培养越来越迫切。,我省的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层次学生,到,我省有43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层次学生,一个新兴学科及其相关的人才培养热潮已然兴起。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体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针对湖南省长沙市130家企业进行了一次“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要求”的调查,回收问卷65份,有效问卷58份。调查分析结果如下: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样本点主要集中在it企业和商贸企业(分别占53.4%和19.0%),由于这些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与电子商务联系较为紧密,同时也兼顾了其他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企业,因此能够基本反映社会对电子商务的主要需求特征。
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学历方面要求不高,要求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37.9%,大专包括高职的占44.8%,中专的占17.2%。所以,就学历对就业前景的影响这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本科院校相比不存在优劣之分,这也说明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是可行的。其次,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于技术与商务并重(72.4%),在能力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喜欢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60.3%),但在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上,更侧重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29.3%比19.0%)。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社会岗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偏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注意社会知识的认知以及市场意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的培养。但就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来讲,不宜培养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人员。所以,电子商务的知识能力的整合主要针对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策划、市场分析、客户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二十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让初学者了解电子商务基本框架及初步应用,认识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哪些领域的知识以及未来商务的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社会信息交流的热点,各高校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纷纷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一些没有条件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也将《电子商务概论》作为一门专门课程,在市场营销、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中开设。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大多旨在培养既具备技术能力又拥有商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从笔者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学习《电子商务概论》,必须了解《电子商务概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及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任何形式的商务运作、管理或信息交换,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电子方式和商务活动。企业以商务活动为核心,通过现代化电子工具实现商务活动,因此,电子商务有“三分电子,七分商务”之说。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要以商务为主,电子技术为辅。然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尴尬:商务讲得过多,会与其他课程重复;侧重于电子技术,学生则难以消化和掌握。因此,《电子商务概论》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把握好本门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2、内容多,难度大。
电子商务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在一、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并没有完全搭建起来。而电子商务概论虽然是入学课程,却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学、市场营销、物流、网站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课程覆盖范围广,而且各个单元章节之间彼此独立,前后关联性不是太大。学生们在学习时一下子要接触大量的概念,往往觉得电子商务概论太抽象,摸不着门道,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电子商务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现有的电子商务教育中,在理论上阐述电子商务的实施与运作的较多,而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模拟和实际操作则较少。为更加逼真地模拟电子贸易协定、电子商务往来,体会电子商务的特点,分析新的方式下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提供一个网络环境下,由贸易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构成的多边贸易网操作平台,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必然,其目的是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模拟环境下实际操作,深刻理解电子商务。
4、教材内容滞后。
电子商务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电子商务教学与电子商务实践处于同步发展阶段,很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都处于探索之中。教材内容经过漫长的编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已经出现了滞后性,不能及时介绍学科最新、最有价值的成果,特别是书中某些网站的实例运用部分经常因为过时而出现无法打开或已完全改版的现象,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相关教学理论的支持。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它与信息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使得该课程既有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又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征。教师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把握《电子商务概论》的课程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电子商务概论》的理论教学应以教师为中心,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如在电子商务概述中,要对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的异同、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进行详细讲解,由此分析学好本门课程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方法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1)案例教学法。
贯穿于《电子商务概论》学习的始终,各个章节都需要使用此方法。如在介绍电子商务概述时采用dell公司的电子商务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电子”和“商务”的关系;在edi商务教学中采用“edi在商检中的应用”案例,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edi,并对edi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把“易购365”作为重点案例向学生传授,该案例讲述了传统企业如何走向电子商务企业,对于新接触电子商务的学生来说,既通俗易懂又有重点。笔者还收集了《中国青年报》中的“师生联合打造校园送礼网——我们赚的是人之间难分难舍的情谊”案例向学生介绍,该案例激发了学生创业的热情,有学生还提出了“能否在经济落后地区也采用易购365的模式和送礼网的模式进行创业”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2)任务驱动法。为了能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实现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以在《电子商务概论》上课之初就给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书,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公司的名称、产品信息、b2b或b2c等形式、与物流公司的联系以及售后服务等,详细地进行叙述和说明,并把此项任务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指标之一。此外,在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针对核心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实践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的实践教学由于学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应该采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我院购买了一套模拟电子商务软件,在每一章理论课后,教师都会安排相应的辅助上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试验,以商场管理员、物流、企业的身份进入系统,了解电子商务各个模块的功能,尤其是对后台数据库的操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考核法。
(1)演示法。电子商务模拟试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为了让学生更快了解和掌握模拟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能对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可先采取演示法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详尽和重复演示,再安排学生操作,多次训练后,再给学生分组、交换角色进行操作,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在实践教学后期,可采用教师少讲、学生多做、巡回辅导、随时纠错、提高技能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随时记录。
(2)考核法。电子商务模拟试验软件一般都配套设置了相应的作业和考试,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并以此了解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弥补的知识。
3、网络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仅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必须辅之以互联网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信息加工的思维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1)利用互联网资源,要求学生对b2b、b2c网站以及知名网站多看、多对比、多参与。多看网上书店与网络购物网站,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申请博客空间;多对比知名网站的网站特色,对比传统方式与网络方式的差异,对比企业调研、采购、销售、促销、反馈、招聘等在网上实现的形式;多参与有益话题在网上论坛的讨论,参与网上拍卖——在多看多对比多参与中体会互联网对传统商务和现代生活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开通网上银行或支付宝等支付工具,进行小额购物,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卖家与物流的优劣,为自己创业打下基础。
(2)鼓励学生尝试在淘宝网中免费开设店铺。学生在开店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包括如何采购合适的商品和组织货源、店面装修、网站的推广、后台的管理等,当学生一一解决问题时,也就掌握了真实电子商务的交易操作流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简单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选择网店平台、产品选择、照片上传、店面设计等网上开店基本知识,提供一系列成功案例,并给予学生一系列参考书籍,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查阅相关书籍自行解决的能力。
(3)借助搜索引擎让学生查找商务信息,提高学生对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更好地收集消费者反馈意见”、“电子商务赢利模式有哪些”、“电子商务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寻找工作”等题目,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符合要求的相关信息,撰写分析材料。
参考文献。
2、王瑞梅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论文篇二十一
论文摘要:“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让学生去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应掌握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采煤工程实践,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
论文关键词:采煤概论;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感性认识。
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即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如何以少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优秀的合格品,使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后,能够全面理解采煤知识理论,也即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不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并且“采煤概论”的课时又少于“采煤学”课时的条件下,运用采煤基本理论解释、解决煤矿生产中日常出现的实际问题。
1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1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感性认识的方法及课程教学大纲应改变的地方。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总是经历了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采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采煤学”这门专业课之前,已让他们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首先在大一学期末进行认识实习,即到各煤矿区进行参观,熟悉煤矿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使用用途,对煤矿工业广场的布置及其地面工业广场与煤矿井下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在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先到矿业工程学院实验与教学中心的采煤模型室进行参观,听教师讲解。生产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煤矿生产工艺过程,各种煤矿设备、设施的使用目的及运行情况,全面了解煤矿各种安全保障规章制度及措施。这时学生不只局限于地面参观,往往再下到煤矿井下,熟悉地下各种巷道的.名称及开掘每种巷道的目的。学生往往深入到采煤一线一采煤工作面,观看采煤生产全过程。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学习专业课“采煤学”。在学习“采煤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上实验课,即到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上采煤模型课。教师借助形象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采煤学”中的一些较抽象、较难懂的采煤原理。非采煤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对采煤的认识、生产实习,没有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如果要让非采煤专业的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就必须加强他们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感性认识的充分程度,是非煤专业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课的前提。
采煤专业学生在进行认识或生产学习时,首先要乘火车或汽车到煤矿现场,花一周左右时间吃、住在煤矿。下井参观时,学生在井下巷道需走几公里才能看到井下一些生产设施布置情况,及煤矿工作面产煤的现场情况。若要看巷道布置,则需在井下走更长时间。因此,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让非煤专业学生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实验室,应成为首选。
采煤模型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或人们预先设定的,设计出来的采矿工程现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图1可见到地面工业广场与地下采煤的空间关系,及地下采煤工作面与各种巷道的空间关系。图2可见地面下各种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每种巷道的作用。
学生参观了采煤模型室,提高了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弥补了非煤专业学生没有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缺陷。在上“采煤概论”之前,应组织学生多次参观采煤模型室。
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学”,一般是72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一般是32学时或24学时,最少是l6学时。“采煤学”上模犁课是6学时,而“采煤概论”模型课是4学时。以往“采煤概沦”的4学时采煤模型课都安排在课程中间e,这样安排的不足之处,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煤慨论”之前对采煤缺少感性认识,即使上了采煤模型课,学生也没有巩固、回顾所学知识的时间,便又要继续学习有关煤矿的知识、理论。因此若要提高“采煤概沦”的教学质量,应改变课程教学大纲,让“采煤概论”模型课时多于采煤学模型课时。在上“采煤概论”课之前,为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感性认识,应由教师组织学生多次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对照采煤模型给学生讲解有关煤矿方面的知识。为加强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学生应用每天课后的闲暇时间参观采煤模型室。
使下井参观也不易见到的许多理论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放光盘。光盘的制作内容都是用摄像机拍摄的,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煤矿生产的全部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正加大实验教学投资,筹建虚拟实验室。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可见到煤矿的虚拟影像,可将煤矿所有的生产内容都通过虚拟影像表现出来,更有立体感、逼真感。以上都是通过动态画面给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采煤模型则通过静态立体形式反映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思考、探究的空间。
1.2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及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
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采煤概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学习“采煤概论”,这是提高“采煤概论”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矿业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采煤模型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热情。
人类采煤发展史,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史。人类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无疑都伴随着采煤的发展。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任何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的科技领域,都与采矿、稀有金属有关,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黄金、珠宝更与采矿相连。学好采煤方法,对了解其他采矿方法都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煤的发现、采掘及生产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学好“采煤概论”,达到触类旁通,学好各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或多或少地与煤矿有关,因此学习“采煤概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校更好地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很有益处。
学好“采煤概论”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找工作都打下了知识基础。人的一生,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都不会局限于某一行业,如果以后在煤炭行业工作,懂得了煤矿的专业知识,工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从当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想改学采煤专业,或在本科毕业后要考采煤专业的研究生,在目前学好“采煤概论”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大有脾益。
教师不但应有过硬的采煤专业理论,还应掌握完善的科学讲授“采煤概论”的知识体系。在“采煤概论”比“采煤学”的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应力争用最精简的语言,将枯燥的采煤概论,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讲授给学生,集中讲几个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采煤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每节“采煤概论”课时,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采煤方面的知识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谈谈采矿科技的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科技难题,已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使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更加喜爱,有条件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让学生将学到的煤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煤矿科技实践中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深化。
2结束语。
教师应加强科研工作,促进实践教学工作,通过科研工作,可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学业务、积极进行教改、增加敬业精神,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改变原有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采煤概论”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