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汇总13篇)
编写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要体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案范文中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一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如x)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概括地说,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设、列、解、验、答”五个步骤,审题可在草稿纸上进行.其中关键是“列”,即列出符合题意的方程.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要想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一定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二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2.43%x·2—2.43%x×2×20%=48.6。
2.43%x·2.80%=48.6。
解方程,得x=1250。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三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 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 3× 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四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4.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5.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化归思想和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归纳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五
2.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二次根式性质和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1)二次根的意义;。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启发式、讲练结合.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有意义.
例3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六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
(二)多边形的概念。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多边形的对角线、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等。
教师边画图边说明。
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
(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
1、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实践,自己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3、观察、寻找规律。
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
3、猜想。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4、验证。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5、小结归纳。
(四)课堂练习。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正多边形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巩固练习。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一般的四边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解法。
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
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
(n-2)·180°。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不一定,如矩形。
不一定,如菱形。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学生利用三角形、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知识的迁移,获得多边形的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有助于帮助理解概念。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寻找多种方法求得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利用在课件中设置触发器的方法,可以灵活的演示学生的分割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现。
通过类比、归纳,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体现数学认识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掌握:。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角相等,但边也并不。
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在引课时出示了多幅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的图片,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有限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利用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技能,增强空间观念及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恰当的使用课件扩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课件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探索讨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加大了练习量,有助于学生知识可巩固和提高。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成功的利用四种方法探索出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和地位:
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突破这一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辅助:网络教室、多媒体辅助网络教学课件、bbs电子公告栏、学习资源库。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这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八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九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
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
y=。
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
课本p119练习.。
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十
目
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初步掌握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
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十一
我不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繁荣,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主阅读和感悟。听了很多的公开课,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表演的成分太多,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几乎没有了学生阅读的环节,还开脱地说“同学们课下已经充分的预习了”或者走过场似的让学生读个一两分钟就开始集体讨论。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课成了优质课的时候,我就真的觉得我们的学生会不会在我们的一手导演下变成浮躁和虚伪的一群呢?(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将别人写在书本上的现成的感受拿来表演。)我觉得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学会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任何花样繁多的学习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会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汽笛,享受审美乐趣。)。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十二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
1个十,1个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p691-6自己完成。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课后评析:
鲁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十三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