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汇总16篇)
教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教案的控制力度要适当,不宜过分细致或过于宽泛。在教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引导和启发式问答,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教学重点:
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
学具:
水彩,油画颜料,常用笔具,纸等。
组织教学: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开始进入教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内容,美丽的星空。(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1、知识与技能:了解《格尔尼卡》的有关背景及对其的相关了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导入:
播放战争短片,让学生形容对战争的感受。
二、作品内容分析:
2、作品色彩分析:悲壮的黑白灰的色彩。
3、作品构图分析:动荡不安的构图。
4、总结。
三、推论:
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将一幅画的艺术语言如形象、色彩、等放在其人文背景下,再去认识和理解。
四、关于毕加索。
五、关于立体主义。
欣赏其他毕加索作品,讲解立体主义。
六、临摹《格尔尼卡》中的形象,或试着创作一个立体主义风格的形象。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二、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
工艺:
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
古代:石、木、瓦。
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三、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学生感受实物。
观察并发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小结: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学习生活》第二部分:《校园伙伴——人体的结构与比例》。设计本单元的目的在于立足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培养学生对校园的感受,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的热爱。本课“校园伙伴”单个人物写生,是为后面“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这一课题作美术知识技能储备。
学生能以线条的方式进行绘画表现,但在本课之前,对人物速写知识所知甚少。有1/3学生刚从乡下来到我校就读,包括县内的学生,在小学大多老师并没有给他们上过“三停五眼”。故本课决定分解成四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观察人像头部特征,感受优秀作品中线条的表现,然后临摹老师黑板头部画或者根据人物摄影图片作写生(尝试),第二课让学生了解人体不同姿态的比例,学习“活动二”的内容。
1、了解人物头像比例,进行头像绘画练习。
2、学会写生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造型能力。
3、兴趣点:观察表现性格特征各异的同伴。
4、通过人物头像写生练习,感知人物头像的脸部表情和特征,体验生命的可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重点:学习绘画的.观察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改变不正确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
一、通过摄影与绘画导入:(板书课题)(6分钟)。
1、欣赏各种人物的不同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男女老幼“不同伙伴”的特征。)。
2、欣赏学生和老师的速写人物画、艺术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绘画中,对线的艺术感受)。
二、人头比例学习(10分钟)。
放人头比例示意图像。
学生活动:
1、让一个同学上讲台,班长以此同学做模特,带领全班同学做“手量一半”(是眼睛部位)及“手量三停”操。(左手掌平盖于头顶,右手掐指量)。
2、让每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头部一半的位置。
3、另派一名同学上来画找出“三停”的位置。
(让全体学生在下面观察发现,并找对错。)。
4、请一个同学上来当模特,让全班同学观察模特和老师的“五眼”是否一样?
师生活动。
1、教师同学共同总结出绘画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型先大后小,线先长后短……)。
2老师在黑板画出一正面人物头像(师在黑板上演示绘画过程,让学生看着并与师共同说出绘画步骤。)。
三、作业练习(18分钟)。
1、学生临摹老师画的人物头部像。
2、照课本人物图片或自己及同学校卡头像绘画。
四、作品展示(3分钟)。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七年级美术教案《重复的魔力》导学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重复的魔力》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学画天安门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3、加深对我国首都北京的认识,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学画天安门三层梯形的主体结构,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对称、均衡地安排画面,并尝试添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天安门,美术画册。
2、图画纸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引入活动。
二、出示图片-天安门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结构,了解天安门这一建筑物的对称关系。
加深幼儿对首都的认识,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讲解天安门的主体结构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黄琉璃瓦顶,下层是朱红色城台,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
四、教师有重点地示范作画,突出画面布局,教幼儿由下往上画的方法。
五、欣赏ppt课件,提出绘画要求。
(1)注意绘画的步骤,表现出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特征。
(2)提醒用勾线笔。
六、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品展览师,生共同讲评。
活动反思:
因为我们班幼儿平均年龄比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们在绘画方面发展较慢,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了活动目标,但因为我对很多幼儿降低了活动目标,导致一些应该能自己独立绘画天安门的幼儿也选择了添画天安门,对这些幼儿的指导还要加强。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再对这些幼儿加强目标,提高要求,请他们独立绘画天安门。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探究学习法。
2课时。
1、风景画欣赏导入。
教师出示一幅风景画学生欣赏导入。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提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思考。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上下、左右、?—————二度空间转换到。
1、前后遮挡表现法(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清明上河图》)视域广阔。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七
1、能力目标:借助图,理解黄山奇松的奇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2、情感目标:知道黄山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信息素养目标:集图、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难点:怎样抓住“奇”来写和描述黄山奇松、奇石的。
1、导入。
(1)教师提问:“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2)师生回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2、欣赏。
(1)教师展示课件,让大家欣赏黄山的美丽图片。
(2)请学生回答: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让人们情有独钟呢?
3、教师讲解。
(1)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黄山的历史与风景景观。
(2)具体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品读诗句。
(2)让学生思考回答描写迎客松的相关诗、句。
5、实践。
(1)找一幅黄山美景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上台讲解这幅画是如何体现黄山之美的。
6、拓展。
(1)课后收集资料,分清自然美和艺术美。
(2)学习建议:是否感受到了黄山的美?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八
1、认知目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立体造型构成相关知识与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现代审美意识。
2、技能目的: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结合立体造型相关知识,创作城市立体造型。
3、情感目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4、发展目的: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将立体造型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欣赏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立体造型。
2、学习、了解、掌握立体造型基本原理与构成规律。
3、立体造型的设计制作。
三、教学难点。
1、造型的设计及造型构思,点、线、面、块的韵律组合。
2、各种立体造型制作及美感。
四、教学过程。
1、以趣激情,切入课题。
兴趣是学习美术基本动力。上课伊始。教师取出一些看似与本课无关的东西,学生很诧异,教师为大家表演变“变魔术”,这是知识的呈现。学生的兴趣也被激活。随之主题便应运而生,切入课题。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习过程;倡导在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在找一找、摆一摆、看一看、做一做各环节。
环节一:找一找。(画面)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各种立体造型,直观了解了立体造型的分类:点立体造型、线立体造型、面立体造型、块立体造型。
环节二:摆一摆。利用flash课件具体生动演示,学生可任意移动鼠标摆出所想造型,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发现同样的材料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么样的造型才美观呢?教师质疑,如果过于专业化,学生难理解,所以教师稍做提示:形状变变(大小、方圆、长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变变、造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看一看”学生释疑,很直观的获取了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韵律。
3、欣赏评述,感受造型。
这个环节是认知结构的加强,国内外不同材质城市立体造型赏析,将知识引向更高的认识。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现,找到雕塑与造型的切入点,这是造型与设计原则的直观呈现。
4、激发思维,异想天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应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的示范要不要?如何变学习被动为主动?这是我一直反复斟酌的.问题。“我为奥运添光彩,师生同擂台”环节创设了一种激烈的氛围,师生处平等地位,学生变任务为动力,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欲。
(1)教师制作。教师的“竞”,既是对有关知识综合贯通,也是直观演示,更是思维定势的突破。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作品不宜过精、过细,学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
(2)学生创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学生根据需要、自愿组成学习伙伴,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5、倾情展示,交流点评。
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应是课堂的尾声,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进入情感的高潮。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学会用欣赏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审美情趣。
6、归纳感受,情感升华。
教师简要小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九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设计艺术的多样性,掌握联想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创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生创作意识。
重点:利用不同的材料展开联想。
难点:根据不同材料特点灵活运用,创作生肖造型。
1、导入新课。
(1)通过毕加索的“牛”和花瓶添加的造型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提出本课课题:《生肖的联想》。
2、新课讲解。
(1)对十二生肖进行排序,排列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回忆十二生肖造型。请同学说一说十二生肖中你最喜欢哪个?并简要说说其造型特点。
3、图片欣赏。
(1)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并产生联想。
(2)请学生回答自己所联想到的生肖,并进行讨论。
4、教师展示。
(1)教师巧妙的用生活中的.材料、快速做出生肖的造型。
(2)简单向学生讲解制作注意事项。
5、学生展示。
(1)要求学生试着用几何形体(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联想出生肖的形象。
(2)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6、课后拓展。
任选材料和方式,巧妙联想,大胆创意,设计一件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一
本设计为没有条件进行校园环境写生的老师准备,着重于校园人物形象的写生与训练,在简单复习人体比例结构知识后,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外国人物写生技法,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性,大胆探索自己的写生技巧,描绘身边的同学形象,提倡同学们合作学习,友爱相处,并可以延伸课题,进行一次表现校园文化生活的绘画创作练习。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
2、学会观察人物的形态形象,并分析描绘。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物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1、学生对人物结构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理解,对比例,动态,重心的掌握。
2、利用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大胆的构图,有创造性的表现。
1、对铅笔速写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与大胆创新。
2、学生驾驭画面的能力,对对象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姿态,用语言描写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
2、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长为单位,目测学生的身体比例以及各种姿态的大致比例。
3、用录像及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及人体动态的要点,掌握重心及动态线特征。
二、发展阶段。
1、做人物临摹练习,也可以直接画照片,强调同学们表现的个人特色。中间也可欣赏名家人物写生作品,介绍名家画法。但提醒同学们不要模仿,要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主。
2、由同学当模特进行静止状态的人物写生练习。注意比例,重心,对象的形象特征是否把握到,尽自己所能表现出伙伴的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
同学们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通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
随时做校园生活中的速写练习,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素材。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人物进行写生练习,还可以尝试画一画运动中的人物。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二
了解用相机记录旅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学着用摄影表达旅行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摄影的手段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摄影欣赏和评述,形成摄影的基本素养。
重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难点:用相机记录旅行的内容和方法。
:启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课件。
一、导入: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的照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张照片,为什么?并分析图片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特点,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相机记录旅行的优点:
用相机记录旅行,会留丰富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可以帮助我们去回味山河美景与风土人情,汇集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可以作为进行其它类型美术创作的素材,使我们从中获得灵感。
三、演示相机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
四、取景要求:
1、构图要突出主题。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面上要作合理安排。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
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
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同一主题不同视角和风景的照片分类,并说出各自表达内容的特点。然后,将已归类分组的照片用富有变化的板式粘贴在自己个人相册和小组展板上,配上适当的图文,装饰完成。
六、作业展评:让学生相互评论和自我评论。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三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四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制作人:。
教学准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五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
2、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3、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
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服装搭配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1、学习服装搭配。
导入:咱民间有句谚语“人靠衣裳马靠鞍”,道出了服装的重要性。良好的着装形象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服装搭配”这个问题。引出正题。
2、欣赏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要求?
(2)、服装搭配的三大要素?(款式、色彩、材料)。
(3)、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怎样理解服装色彩搭配、配饰及服装走秀?
(4)、你能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服装实例吗?
3、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1)、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
(2)、怎样理解与掌握服装色彩搭配?
以上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例。
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概括生活中的服装种类与款式。
便装:牛仔装、休闲装、运动装、学生装。
正式装:职业装(制服)、礼服、民族装。
以上问题教师进行简要讲解演示。
教师重点讲解服装色彩搭配。
同类色、对比色、冷色系列、暖色系列等。
花色衣服搭配:选择花色之一搭配。
无彩色与有彩色搭配:通常都可以获得和谐效果。
无彩色搭配:干练,明快;含蓄、高雅、精致。
配饰:鞋帽、围巾、包等等,简要了解。
服装走秀:部分学生展示衣着,同学欣赏评述。
教师适当介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如哈韩、非主流等着装)。
1、依照教材后面所给的材料(课前教师复印课后材料若干备用),采用剪贴或绘制的方法,为模特搭配一身款式、色彩得体服装。
2、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搭配一身得体的服饰,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
湘教七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六
本课概述:
本课和平鸽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公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设计招贴画和平鸽的一般规则。
招贴画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层面。公益招贴是其中―种,本课以公益招贴为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关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将本单元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和平为主题,联系实事,用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并思索如何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感情,从而引入和平鸽这一标志性形象。通过欣赏描绘和平鸽的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和平题材,展示和平题材招贴画,注意图形选材和主题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构图与主题表现、形式美感的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大小、位置、色彩的处理,并尝试改变招贴画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或颜色,创造新的画面,体会构图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根据主题谈创意,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方法,收集文字图形资料,组合筛选,提炼加工,并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贴等。展示优秀简洁的招贴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大小位置、色彩处理与主题立意的关系,明确招贴画的设计要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2.技能目标:
了解公益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招贴画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形式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学生能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设计主题招贴,初步学会合理控制画面的构图及色彩等知识。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1.(cai课件)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表现和平主题的招贴画、图形移动面板。
2.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三、教学难点:
招贴画中图形大小位置的处理与主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cai:伊拉克战争场景及战争带来的.灾难)。
2.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
4.展示介绍招贴画。
5.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
讨论: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简便。(剪贴)。
活动一:尝试改变招贴画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
将剪好的图形在底版上移动,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观察:毕加索《和平鸽》、《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吕锦源的《和平运动》四幅作品,主题与形象的选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cai循环展示相关画面,配轻快的背景音乐)。
7.随堂评价:小组交流作品创意,相互评价构图的独创性、整体的视觉感受等。
8.课外链接:注意观察生活周围的街头招贴、广告牌、电视广告等,将印象最深的一幅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优秀简洁的招贴画图片等。
2.学具准备:各种颜色的色纸、牛皮纸、报纸等,胶水,剪刀。
二、教学重点:
招贴画的构思与创意。
三、教学难点:
多点切入表现主题。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设计过程:
画草图(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设计制作完成。
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课堂评价:
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评价表:
立意健康构思独特主题突出构图协调图形简洁色彩鲜明。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
4.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