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软件说课稿(汇总14篇)
8.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最后,我们要对总结进行仔细的审阅和修改,保证文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灵感和思路。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一
确定后将此艺术字再复制一份,并改变复制品的颜色(如蓝色)备用。
第三步,用“选择性粘贴”,将剪切板中的艺术字粘贴成【图片(png格式)】。用鼠标选中这个图片,在“绘图工具条”上点一下“设置透明色”按钮,当鼠标变成一支“魔笔”的时候,点一下白色的心形图案部分。再将其环绕方式也设置成“嵌入型”以外的方式。
第四步,右击蓝色的复制品,在右键菜单中将“叠放次序”设置为“置于底层”,然后拖动这个蓝色的复制品并细细调节,使之与红色的原版重合,原来白色的心形部分就被蓝色的复制品的相关部分代替了!最后再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特别注意,要组合图形和艺术字,必须将“环绕方式”改成“嵌入型”之外的方式,否则是不可以组合的。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二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介绍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布置练习题,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说教学过程。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三
我最喜欢的是海狮、海豹、护士鲨、鳐鱼。海豹有长长的小胡须,肚子有白色加黑色的小斑点,背部既光滑又黑亮。海豹拍打着栏杆,还使劲向上跳,想把东西叼下来。游人拿着钓竿想多逗它一下,结果每次都不到一分钟,诱饵就被海狮叼走了。护士鲨真懒,工作人员碰它,它他才周游一圈,就又回“家”睡大觉去了。听导游说,鳐鱼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尾巴和背部还能发出220伏的电。海狮表演了投篮、顶皮球等精彩节目。
回来后,我对爸爸说:“好好看啊,你没去真可惜!”爸爸说:“没什么嘛。”
来源:m.01/。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四
我最喜欢的是海狮、海豹、护士鲨、鳐鱼。海豹有长长的小胡须,肚子有白色加黑色的小斑点,背部既光滑又黑亮。海豹拍打着栏杆,还使劲向上跳,想把东西叼下来。游人拿着钓竿想多逗它一下,结果每次都不到一分钟,诱饵就被海狮叼走了。护士鲨真懒,工作人员碰它,它他才周游一圈,就又回“家”睡大觉去了。听导游说,鳐鱼是一个高度近视眼,尾巴和背部还能发出220伏的电。海狮表演了投篮、顶皮球等精彩节目。
回来后,我对爸爸说:“好好看啊,你没去真可惜!”爸爸说:“没什么嘛。”
指导老师:姚芳。
(投稿:xszw于20xx-5-2418:10:26编审:)。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五
知识与技能: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操作要领,学会设置艺术字的格式,学会用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提高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艺术字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帮助、关爱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修改艺术字。
难点: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
三、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
四、学法。
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精美的艺术字,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同学们喜不喜欢艺术字呢?想不想一起来学习艺术字?通过问题引出课题。
(二)任务驱动。
1、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找一找怎么插入艺术字,遇到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教师进行点播。
教师活动:
现在哪组同学想汇报并演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呢?你是如何插入艺术字的?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演示并说明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讲解时,及时弥补不足及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让掌握较快的同学到前面做小老师,即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同学插入的艺术字,你和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在让学生汇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汇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总结修饰方法通过艺术字工具栏进行修改,并板书——艺术字工具栏。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更能理解新知的学习。)。
3、动手实践大比拼。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活动要求,打开桌面的“拓展练习”文件夹,打开其中的一个习题,给古诗修改错别字,添加古诗标题,并调整大小,位置等修饰。完成后,小组内成员要互相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比(课件出示评价表),小组内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小组间评比。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活动要求,让后小组评比选出最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比拼,让学生对今天说学知识的巩固并有提升的空间,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成功完成活动的成功喜悦。)。
4、教师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并鼓励学生在我们身边的就像教室里有许多地方是可以用艺术字来设计的,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好好的观察、思考,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班级美化贡献一份力量。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六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第二环节: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
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2、教师引读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五环节: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讨论:克隆人有什么利与弊?你赞同还是反对?
3、学习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话要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我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总结,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七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介绍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布置练习题,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说教学过程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八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馆”是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它是基于学生对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窗口的组成,一些简单操作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灵活运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照顾全体,我利用,采用讲演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激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给“海底世界”着色和“给福娃穿衣服”教学任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环境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操练任务、并设计扩展性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去创造发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五、学法的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媒体选择:计算机、wind。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九
《神奇的石头》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赠礼”中课题一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他们的质朴、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则围绕着石头的自然美,对于石头的想象、石头的传说和对石头的创作等进行展开。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石头上的添画创作。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赏心悦析身边平凡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神奇、质朴、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不同的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再创造,使平凡的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学用具:一些小石头,水粉颜料等。
二、说学情。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等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路、河流、大山中的石头随处可见。而小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漂亮奇怪的石头形象亦是他们的玩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神奇的石头画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作品。所以,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看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照片,照片中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学生进行想象没有多大的困难。初尝想象乐趣的学生这时一定会对着自己的石头进行联想,进行讨论,进行探究,课的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术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忌讳学生作业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解决好想象的问题后,就要解决好如何绘画的问题。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思考创作,从构图、涂色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本课中要做到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观察、体验、探究、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则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被激发。
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学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课的开始以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导入,歌声委婉悠长极富感染力,点题和导入一箭双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石头是神奇的,到底多神奇?”我这样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播放出神奇的石头图片使得这个悬念瞬息即破。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播放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问: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生: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的预设是:学生能注意到这句话,因为对石头本来就充满着好奇,本来就是自己喜爱的物品,会唱歌的石头则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由好奇进而想象。接下来的教学就变得顺理成章,荧屏出示五张图片,用以说明神奇的石头会唱歌。
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座落在澳大利亚的`艾尔斯石,纯天然的,高出地面348米,长3000米,因为它的大而闻名于世。
利智复活岛石像:特大的石头,奇怪的人物,是神秘的石头。
古埃及金字塔:石头建筑,规模宏大、数量之多被世人惊叹为奇迹。
海南三亚鹿回头:我省本土雕塑家林毓豪的雕塑作品。具有海南特色,黎族风情传说色彩的雕刻。
海南南天一柱:座落在我国三亚著名的天涯海角,一块最南端的名石。
石头,自然界中最为普通的东西,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散发出神奇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体验神奇的石头。
2、探究学习,了解石头。
荧屏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比较、观察、合作、探究,说说喜欢那一块?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石一木都有美,一山一水都有情。”“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
(1)了解石头,初选石头(板书)。
图片欣赏的优点是选材容易,可以选取很多典型的例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艺术实践必须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亲身体验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环节。了解石头就是从玩石头和鉴赏石头开始的。
师:老师带了很多石头,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认为比较好看?
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从带有玩耍性质的辨别中开始接触石头,并加以自己的理由,这也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
(2)观察石头,展开想象。(板书)。
生:葡萄、蘑菇……。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师: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让石头更加形象?
生:画、雕刻……。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石头,使它们更加形象化。
看到石头,我们展开了想象,这是创作的源泉。
(3)教师引导,学生创作。
引导学生以手里的石头为基础,展开想象,然后创作。
3、训练技能、拓展延伸。
1)欣赏、讨论、探究(板书)。
教师提供一组图片,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进行欣赏、讨论、探究。
2)作业。
利用手上的石头想象创作一副神奇的石头画。
3)评价——个性展现。
(1)教师将学生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输入电脑。
(2)展示。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
(3)教师小结。
(4)延伸——知识拓展。
关于石头的话题有许多,它的瑰伟、它的坚定、它无言的奉献,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体悟,生活是美好的,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高山需要千千万万的一枚枚石头,才能巍巍壮丽。同学们,假如你是一颗小石头,你想做怎样的石头呢?课后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下节课交流。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课题二《藏在石头里的画》”
五、说板书设计。
选石头。
外形色彩。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十
教材、学习者分析:
“艺术字标题”是《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这一册教材的中心内客是word的使用。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调整。学好本课能为后面用word制作电脑小报打下扎实的基拙。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如:文字的输入和编辑。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景所吸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激发他们,但应该注意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对开放式学习还有陌生感,需个别指导。
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索等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思考讨论-探究质疑~自主创新”的活动。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本课课件、学生用文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招聘信息)《大河报》报社现面向社会招聘一批“艺术字设计师”,年龄不限,学历程度不限,要求精通艺术字的设计。年薪12万,有意者请与报社联系。
同学们,这么诱人的条件,你想去试一试吗?
教学过程。
你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字,请看电脑屏幕。(课件展示)。
这些字体漂亮吗?你想成为艺术字设计大师吗?你想去试一试应聘这份工作吗?下面请尽情展示你的才艺吧,闯过下面三关,会实现你的梦想。
(一)第一关模仿秀。
要求:
1、把下面的艺术字“雏鹰起飞”通过自学模仿做出来。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工具—书本,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来协助闯关。第一关的闯关开始了。在学生们基本完成任务时,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和说明。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然后我对如何插入艺术字进行简单的提示。)。
(制作艺术字的方法)。
1、单击菜单栏的“插入”-“图片”-“艺术字”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如下图:
2选择艺术字式样。
3、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4、输入“雏鹰起飞”
5、单击选择“字体”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提醒学生注意单击艺术字时,出现一个工具栏,要仔细研究工具栏,下一关有用。对于台下的其他学生则请小组内互相看看自己的小伙伴是否完成了任务。)。
(二)第二关变换秀。
闯关要求:
1、要求字体改为“隶书”;字号为“72”;式样改为“艺术字库”里第三行第四个。字符间距改为“很松”
2、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互相探讨,比一比哪一小组最先完成.
(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工具栏的探索和研究,能快速方便的修改艺术字,更深一步的加工艺术字)作品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协作完成。然后我指名学生到前面演示,并给与评价。最后我再详细讲评。
(三)第三关应用秀。
闯关要求:把作文标题改为艺术字,内容文字改为:华文新魏;小四号,蓝色。
给学生提供一篇学生作文,要学生根据闯关要求,单独制作完成。标题的艺术字可以自由发挥。
(这一关,我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由发挥想象,制作出自己满意的艺术字标题。而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作用。)。
(四)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
挑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老师学生互相补充完整。
课件演示显示艺本课的小结内容:
一、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1、插入——图片——艺术字。
2、选择艺术字式样。
3、单击确定。
5、编辑文字。
6、单击确定。
二、调整艺术字运用艺术字的工具栏,对艺术字进行相应调整。
(六)作业课本第27页“思考与练习”。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十一
(一)说学生。
计算机在小学生心目中就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总是揭不穿,摸不透的东西,有一很强的好奇心,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计算机学好,有一点不懂举手就问,直到弄懂为止,有很强的求知欲,具有时代节奏感。但是也有一小部同学对计算机(微机)课没有清醒的认识,总觉得除了语文、数学,其它的都是杂课,无所谓,可上可不上,可学可不学随心所欲。
综上所述,小学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生没有统一的学习兴趣;(2)、同学们对计算机认识还不够。
(二)说目标。
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掌握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图形的制作、着色。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生学习画图软件时,按照教师操作的方法来学习会比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通过老师使用共创多媒体这个软件来学习画图软件,能更方便地记住操作步骤。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先讲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再边讲边操作,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附件”菜单选项,这样相对小学生来说是较抽象,可以在讲述完操作步骤之后,再联系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上阶梯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步骤。
打开“画图”软件之后,屏幕上会出现画图软件的窗户式界面,相对初学者来说要快速掌握窗口的组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我特举了墙上的窗户一例,通过常见的窗户来让学生快速掌握、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这样教是抓住小学生形象具体的理解特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3、认识工具箱。
在教学认识国图软件中的工具箱时,先展示一幅常见工具的画,让学生说出各个工具的作用,说完之后,再回到教学中来认识画图工具箱,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保障。
4、认识调色板。
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一盒水彩笔,先让学生认识各种颜色的画笔,再拿出装水彩画的盒子,这个就是颜色盒,认识完之后,回到教学中学习调色板。
(五)说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学信息的载体的多样化,很多中小学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或网络教室,并建设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心,这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形象,教学活动更加和谐。另外,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时制作好课件或选用一些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共创多媒体就是属于网络辅助教学软件。
(六)板书设计。
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文件——退出。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十二
实施新课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领域面临一个重要的理念――“有效教学”。本课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设计,评价方式的运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重视学生发展,关注课堂效益,实践“有效教学”。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画笔》这一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内容。本单元是在学习完“画图”程序后,安排学生学习“金山画王”程序。“金山画王”作为一款专为儿童设计的画图程序,在易用性、趣味性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安排在“画图”之后,其目的是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尝试中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电脑画画。而本课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到金山画王的奇特之处,并初步使用金山画王,基本掌握画笔工具的操作使用,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绘画习惯,如细腻得使用画笔,及时撤销和保存等,能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画图比较感兴趣的。个别学生已经对“金山画王”这个程序有所了解。金山画王的易用性和趣味性必然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另外三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思维较发散,创新意识较强,但整体布局设计的意识不强,由此一来,如何较好地让学生创作,并能举一反三,合理得创作出美观有意义的作品,成了难题。学生已经能较熟练的在画图工具里进行简单的绘画,但他们的绘画技巧和鼠标细腻调控能力还不够,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也很大,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难易程度不易把握,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打开退出“金山画王”以及“撤销”、保存作品等基本操作。
(2)认识“金山画王”的基本操作界面。
(3)了解金山画王画笔的种类,初步使用各类画笔。
(4)能按需要选择合适的画笔并选择颜色、调整形状和粗细进行绘画。
(5)能初步使用仙女袋工具美化作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尝试,了解金山画王画笔的不同特点。
(2)通过观察分析,能较合理的设计画面布局。
(3)通过范例引导、自主探索、师生讲解提示,能举一反三,创作出合理美观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金山画王的基本操作(打开、退出、界面认识、画笔的使用)。
教学难点:
1、能按需要选择合适的画笔形状和粗细进行金山画王的作品创作。
2、能合理设计画面布局,创作出较美观的作品。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在学生机上安装好“金山画王”软件;相关图片和课件。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讲授法+演示法。
3、分层教学法。
4、自主探究学习法。
5、观察学习法。
教法阐述学法指导。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教法阐述: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讲解+演示法,等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环节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4分钟)。
环节二:初步认识金山画王(8分钟)。
环节三:我的奇幻小屋(20分钟)。
环节四:作品展示、保存、课堂小结(8分钟)。
比一比:谁的小屋创建得又快又漂亮s。
欣赏金山画王作品,说说作品特点。
1、教师讲解金山画王的进入、退出操作和基本界面的认识。
2、绘制“七彩阳光”(任务一)【合理选择画笔种类、颜色、
粗细、涂鸦和直线选项绘图】。
1、小屋设计(任务二)。
绘画绿色草原(分层任务)。
2、魔法小院(任务三)【仙女袋工具】。
金山画王作品。
金山画王界面。
线条形状、粗细、颜色不同。
绘制“七彩阳光”
点
小屋的设计。
魔法小院。
画面内容合理,生动有意义。
有效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任务环节,维持学生的求学激情。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3、提取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
4、设计恰当的引导语言,激励学生全程参与。
5、关注学生差异,分层任务,使学生全体得到发展。
6、有效巡视,反馈典型。
7、适当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有效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任务环节,维持学生的求学激情。
“魔法小院”
精彩压轴,再次激发兴趣。
欣赏精彩图片。
愉快情境,引发兴趣。
“七彩阳光”
简单漂亮,维持兴趣。
“小屋的设计”
深入探索,稍显枯燥。
有效教学。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自主探索学习法:“七彩阳光”和“魔法小院”(仙女袋工具)环节。
观察学习法:(范例引导)“七彩阳光”、“小屋设计”和“魔法小院”环节。
分层教学法:“七彩阳光”环节“画点”任务,“小屋设计”环节“绿色草原”任务。
有效教学。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欣赏金山画王作品:精彩作品欣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提取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
重复巩固。
范例引导,“小老师”或老师提示“仙女袋工具”
欣赏金山画王作品:精彩作品欣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难点:
1、能按需要选择合适的画笔形状和粗细。
2、能合理设计画面布局,
有效教学。
4、设计恰当的引导语言,激励学生全程参与。
引导语言,以求授课时顺畅、自然,不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们成功画出了七彩阳光,那你知道它会照亮哪片美丽的地方呢?”
“同学们真厉害,你神秘的小屋出现了,表扬下自己。……那你能让你的小屋变成魔幻小屋吗”
环节2和环节3过渡:
环节3和环节4过渡:
有效教学。
5、关注学生差异,分层任务使学生全体得到发展。
“小屋的设计”环节,对于第一次使用金山画王学生而言,书本的范例作品难度很大,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要求很高。为此,这个环节降低难度,设计了分层任务,让已完成“小屋设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小屋旁边的草坪进行选择绘画。自主尝试后,展示优秀作品和反馈问题作品,获知技巧后再修改完成。主要提示画笔的大面积绘画和细致绘画结合的技巧。
有效教学。
6、有效巡视,反馈典型。
教师的巡视不仅是辅导个别学生,还需要关注典型问题作品或是优秀作品,及时地展示反馈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该知识点,还可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更是对展示学生的表扬和肯定。本课中“小屋的设计”“魔法小院”的任务环节设计个别作品的反馈,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
有效教学。
7、适当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甚至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本课中采取学生对作品的自评和其他学生的互评,教师引导或激励肯定学生。
教学反思。
1、正确分析学情,结合实际把握任务关键点和难点有效突破。
2、带着要求自由创作。
3、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必须精心设计。
4、最后作品评价不够到位。
教学反思。
1、正确分析学情,结合实际把握任务关键点和难点有效突破。
画笔粗细、画面布局、细腻作画等重难点没有突破。
2、带着要求自由创作。
速度、布局、内容合理上要求不明确。
改进后。
4、最后作品评价不够到位。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十三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也是对他们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设计了《神奇的玻璃》这一活动内容,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大世界的奥秘。
《神奇的玻璃》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大班下学期主题二《科学放大镜》里的一个活动内容。单单从活动内容的题目来看,“神奇”二字就能一下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可见这一活动内容一定是一个让幼儿积极探索,乐趣无穷的活动。本活动内容,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的科学现象入手,使幼儿通过故事,在发现、探索等活动中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科学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的需要,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凸透镜人手一块。哈哈镜一块。
2、《神奇的玻璃》课件或挂图、故事磁带、音乐《郊游》、幼儿用书。
(一)教法:
1、提问法,在学习故事时我设计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2、探索操作法,在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时,让幼儿自己摸一摸看一看,进行操作尝试,自己探索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二)、学法。
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是:
1、交流讨论法,对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让幼儿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活动过程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兔子的勇敢机智——边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听音乐《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这时候出示课件,然后教师问:夷?前面草地上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是什么呀?(玻璃)。
(三)师:这块玻璃怎么会在这呢?幼儿讨论。
(四)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呀?请大家说一说。
(五)师:草地上这块玻璃会是一块怎样的玻璃呢?
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玻璃的神奇,而且这些问题的设计能让幼儿充分、大胆的去想象,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发现玻璃的神奇之处。
(一)师:小兔也看见了这块玻璃,他有什么惊奇发现呢,一起来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在第一次欣赏故事时,我没有让幼儿完整欣赏,而是让幼儿先来欣赏故事的前半部分,为故事的结果留有悬念,让幼儿自己去猜想故事的后半部分内容,为故事后半部分的学习作铺垫,这样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这一理念。
1、听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小兔在草地捡到了一块玻璃,他有什么惊奇发现?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三)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让幼儿猜想小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而不是直接把故事结果呈现给他们。
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大灰狼想抢过那块神奇的玻璃,小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付大灰狼,猜猜看小兔想了个什么办法呢?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三、“小兔子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后半部分,感受小兔子的勇敢机智。
听后提问:
小兔子是用什么办法把大灰狼吓跑的?说明小兔子怎么样?幼儿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进一步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四、边看挂图,再来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
五、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让幼儿拿出自己的凸透镜,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师:我们也来像小兔子一样,用这块玻璃把物体变大试一试。(启发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来发现凸透镜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
(二)让幼儿广泛想象,这块神奇的玻璃还可以做什么?
师:小朋友,这块神奇的玻璃,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谁有好想法?(让幼儿讨论回答)。
(三)师:你在生活中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结束活动:《照哈哈镜》,让幼儿感受凸透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师:老师用这块神奇的玻璃做了一面镜子,我们一起去照一照,玩一玩。
本活动设计的特色是:用一连串的疑问,环环相扣,充分让幼儿大胆设想、想象。既通过故事学到了知识,又不受故事得约束,大胆提出提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了幼儿的发散性创造思维的能力。
神奇的软件说课稿篇十四
《神奇的石头》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赠礼”中课题一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他们的质朴、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则围绕着石头的自然美,对于石头的想象、石头的传说和对石头的创作等进行展开。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石头上的添画创作。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赏心悦析身边平凡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神奇、质朴、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不同的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再创造,使平凡的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学用具:一些小石头,水粉颜料等。
二、说学情。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等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路、河流、大山中的石头随处可见。而小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漂亮奇怪的石头形象亦是他们的玩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神奇的石头画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作品。所以,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看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照片,照片中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学生进行想象没有多大的困难。初尝想象乐趣的学生这时一定会对着自己的石头进行联想,进行讨论,进行探究,课的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术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忌讳学生作业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解决好想象的问题后,就要解决好如何绘画的问题。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思考创作,从构图、涂色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本课中要做到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观察、体验、探究、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则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被激发。
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学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课的开始以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导入,歌声委婉悠长极富感染力,点题和导入一箭双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石头是神奇的,到底多神奇?”我这样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播放出神奇的石头图片使得这个悬念瞬息即破。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播放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问: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生: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的预设是:学生能注意到这句话,因为对石头本来就充满着好奇,本来就是自己喜爱的物品,会唱歌的石头则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由好奇进而想象。接下来的教学就变得顺理成章,荧屏出示五张图片,用以说明神奇的石头会唱歌。
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座落在澳大利亚的艾尔斯石,纯天然的,高出地面348米,长3000米,因为它的大而闻名于世。
利智复活岛石像:特大的石头,奇怪的人物,是神秘的石头。
古埃及金字塔:石头建筑,规模宏大、数量之多被世人惊叹为奇迹。
海南三亚鹿回头:我省本土雕塑家林毓豪的雕塑作品。具有海南特色,黎族风情传说色彩的雕刻。
海南南天一柱:座落在我国三亚著名的天涯海角,一块最南端的名石。
石头,自然界中最为普通的东西,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散发出神奇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体验神奇的石头。
2、探究学习,了解石头。
荧屏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比较、观察、合作、探究,说说喜欢那一块?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石一木都有美,一山一水都有情。”“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
(1)了解石头,初选石头(板书)。
图片欣赏的优点是选材容易,可以选取很多典型的例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艺术实践必须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亲身体验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环节。了解石头就是从玩石头和鉴赏石头开始的。
师:老师带了很多石头,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认为比较好看?
学生选石头。
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从带有玩耍性质的辨别中开始接触石头,并加以自己的理由,这也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
(2)观察石头,展开想象。(板书)。
生:葡萄、蘑菇……。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师: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让石头更加形象?
生:画、雕刻……。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石头,使它们更加形象化。
看到石头,我们展开了想象,这是创作的源泉。
(3)教师引导,学生创作。
引导学生以手里的石头为基础,展开想象,然后创作。
3、训练技能、拓展延伸。
1)欣赏、讨论、探究(板书)。
教师提供一组图片,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进行欣赏、讨论、探究。
2)作业。
利用手上的石头想象创作一副神奇的石头画。
3)评价——个性展现。
(1)教师将学生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输入电脑。
(2)展示。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
(3)教师小结。
(4)延伸——知识拓展。
关于石头的话题有许多,它的瑰伟、它的坚定、它无言的奉献,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体悟,生活是美好的,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高山需要千千万万的一枚枚石头,才能巍巍壮丽。同学们,假如你是一颗小石头,你想做怎样的石头呢?课后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下节课交流。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课题二《藏在石头里的画》”
五、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