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数学教案(汇总15篇)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渗透和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深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练习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练习数学教案篇二
通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做一些相关的判断等练习。
一、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看书,了解本单元主要分几个内容:
2、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画,用虚线,标出直角标记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填空: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锐角。
三角形按边考虑,有两种特殊情况: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考虑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别举老师的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该块三角板,比一比,使学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一种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个角的度数也是不变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等边三角形。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所以要说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就没必要再强调了。)。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先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可提问学生:是不是三个角都要量?为什么?)。
老师注意巡视画高是否规范。
补充:这题是用给定的底画高,如果我给定的是顶点,你会画高吗?
老师画题,学生画高。说说怎么想的。
注意最后一个角,要让学生说说理由,或者也可请学生画出不同的结果。
小结:有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180d;。
(2)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360d;继续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交流的时候可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选一般的四边形。
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d;。
注意:第二个三角形可能会有学生说成锐角三角形,可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更适合它。
5、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种规格的小棒,分别摆一摆。老师加强巡视和指导。
摆完后问:如果用一红两绿的小棒来摆等腰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再看书上小棒的数据,说说哪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为什么?
问题一,可让学生说说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二。可让学生算一算,分别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组里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8、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
教学反思:(略)。
练习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练习数学教案篇四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练习数学教案篇五
: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情境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数学教案篇六
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1.口算: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7.1996年和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练习数学教案篇七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熟练地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求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做课本第62页练习九第二题。
学生直接填在课本上,校对后提问:
(2)如果去掉“50以内”的限制,我们在填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生:应写上省略号,因为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谁能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2、求最小公倍数。
求28合35,25、30和100的最小公倍数要求学生用短除法计算,指名板演。
反馈校对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师应注意对学生中初小的典型错例的反馈、分析)。
3、做课本第62页练习九第4题。
(1)学生独立做在课本上。
(2)反馈,讨论:第(1)小题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对的,求最小公倍数时,用质数或合数做除数都可以,但必须是这几个数的公约数才行;第(2)小题计算错了,因为第一次用公约数2去除后,三个数还有公约数2,必须当三个数的公约数都找尽后,才能用任意两个数的.公约数去除。所以,正确的结果应是240。
(3)教师可选取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例补充、调整为改错练习。
教学过程。
备注。
1、求下面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1735和752和7822、66和44。
40、10和205、2和11。
学生练习后校对,并进一步讨论归纳:
(1)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乘积是最小公倍数。
(2)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如果大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最小公倍数;如果三个数两两互质,那么它们连乘的积就是最小公倍数。
我们在求最小公倍数时,首先应认真审题,然后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2、完成课本第63页第5、6两题第1、2两竖行。
求15、20、30、25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2、师:如果求五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能行吗?六个数呢?
3、请你说说怎样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最大公约数或者求最小公倍数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中各数的关系,然后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正确、迅速地求出结果。
练习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数的序数意义和填未知加数。
2.让学生根据图意能写出四式,并能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1.教学第1题。
2.教学第2题。
此题是一道看图写算式的练习,其性质和要求与第3题“用数学”是不同的,练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教学第4题。
第4题是填未知加数,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填写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经历填未知加数的过程。练习时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括号里填未知数(如根据数的组成填未知加数、想减法计算填未知加数等),一方面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第6题。
此题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提前孕伏。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也可以制作动画图片),明确每次加2并逐次写出得数的条件和要求,然后逐个填出加2的得数。第一排学生练习起来不会有什么很困难,重点是第二排,特别是加到9以后再加2,多数学生会感到困惑。这里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说出得数“11”,重点是让学生感到10以内的加法不够用了,由此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心里准备。
5.教学最后一题思考题。
练习时教师可适当说时题意,让学生明确解决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独立填写。
学生在书上做完练习十六的其它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复习,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原先学过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练习十五第11~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笔算减法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笔算加法,还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今天就对这些内容来进行练习。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第12题。
三、连续两问应用练习
1、解答练习十五第13题。
(2)要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多少个?怎样列式?
(3)为什么要用红皮球的个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有多少个?
3、解答练习十五第15题。
4、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先要根据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笔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16题。
教学随笔: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20×50025×100210×432×30。
3×10×46040×80040×。
13×300×7060×900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125×64=125×8×8。
第9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70×8=560。
八、课后小结: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小黑板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三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完成p3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小记:v。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四
通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做一些相关的判断等练习。
一、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看书,了解本单元主要分几个内容:
2、画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画,用虚线,标出直角标记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填空: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锐角。
三角形按边考虑,有两种特殊情况: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板书: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同时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考虑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别举老师的教师用和学生用的该块三角板,比一比,使学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
还有一种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个角的度数也是不变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随学生回答板书:等边三角形。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所以要说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只能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就没必要再强调了。)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这点,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计算。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三:
1、先判断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说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可提问学生:是不是三个角都要量?为什么?)
老师注意巡视画高是否规范。
补充:这题是用给定的底画高,如果我给定的是顶点,你会画高吗?
老师画题,学生画高。说说怎么想的。
注意最后一个角,要让学生说说理由,或者也可请学生画出不同的结果。
小结:有钝角的就是钝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3、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180d;。
(2)拼成图形的内角和是360d;继续合作,请不同拼法的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分别算一算。交流的时候可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选一般的四边形。
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d;
4、下面是3块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别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们原来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注意:第二个三角形可能会有学生说成锐角三角形,可引导学生认识,“等边三角形”更适合它。
5、你会用下面的9根小棒,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三种规格的小棒,分别摆一摆。老师加强巡视和指导。
摆完后问:如果用一红两绿的小棒来摆等腰三角形,行吗?为什么?
再看书上小棒的数据,说说哪种情况是不可以的。为什么?
问题一,可让学生说说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问题二。可让学生算一算,分别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组里说说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8、思考题: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三、介绍“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并算算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度?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
教学反思:(略)
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五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2、第2题,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加强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
3、第3题,分一分。
有一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数是几?
有一个数,既是奇数优势合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二、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1、(1)我是比3大的奇数。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
(2)我是一个偶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乘积是18。
(3)猜数游戏:一行6、7人到前面,给大家看出谜底,象上面一样,让下面同学给出谜面,这几个人可以抢答,直到给出的谜面足以确定这个数且有人猜到这个数为止。
这里的练习课学生完成的比较好,在3、4题学生一点难度都没有,但在1、2题上学生还是有点费力气,尤其是第二题,这里有好几个答案,对他们进行方法法的指导,学生终于可以顺利的找到全部的答案。
三、运用知识模型
1、第13页第5题。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明确实际上就是找90的因数。
2、第6题。中间的数其实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因此它们的和必然是3的倍数。
四、总结,阅读。
阅读《你知道吗?》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