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范文(14篇)
总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总结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要过分啰嗦,言之有物即可。深入研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你会发现写作的乐趣和技巧。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一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被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人格高尚,忧国忧民,他的约1500首诗被流传了下来。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区别开来,李白和杜甫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
《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念义是: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撒落,使万物受到滋养。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的灯火还在一闪一闪的。第二天清早,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锦官城。
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次暑假去四川游玩,我们还经过了杜甫草堂呢。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三
唐代诗人杜甫中年时期在成都一间草堂内定居,生活虽然很清苦,但十分悠闲宁静。
初春的一天,入夜山中万籁俱寂,杜甫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猛然间,他听见一阵阵“哗啦啦”的声音,他连忙从床上爬起,发现天下雨了,他便打开窗户欣赏美景。
只见雨水“嘀嗒”地自天而降,花草树木们贪婪地吸着雨水,“这情景真美!一定是雨小姐知道了春姑娘的心思,让大地吸收营养,帮助树木茁壮成长吧!”杜甫高兴地说,对啊!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了起来。春雨伴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杜甫此时也陶醉在这美丽的春雨之夜中。
这时,杜甫的目光又转向了那野外小路上,田野里的石径小路跟云一样,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上偶尔能看见一只灯火辉煌的船。可不久,杜甫的目光还是移到了花的身上,由于春雨的无私奉献,路边那刚开放不久、娇嫩的鲜花有点沾湿,显得沉重;不光是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小草、树木,也都被装点的生机勃勃。美景把杜甫看得眼花缭乱,不过他又回过来,决定明儿一早再观赏美景吧!
第二天一早,杜甫整整衣服,走出门外,呼吸新鲜空气,只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江上的鸭子也快乐嬉戏春夜喜雨改写作文600字春夜喜雨改写作文600字。他又进了城,真的,那些种花的地方,花朵开得沉甸甸的,整个锦官城会变成花的海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四
我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我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公园;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区旅游;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对这句话的体会,在刚上学前,我还只是个每天把鼻涕往衣服上抹的小女孩,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是画报,从此,我爱上了看书,阅读量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喜欢的一本书《睡蟒蛇边的雪兔》。
在昆明圆通山动物中,工作人员为了节省饲料,用价格低廉,繁殖速度飞快的雪兔来喂饱一条珍贵的黑尾蟒,先后有二十多只雪兔全都成了大蟒蛇的“一道菜,无一幸免。但是,当一只叫”大耳兔“的母兔被扔进蛇舍时,发生了让我,让作者震惊的事。它开始和别的'兔子没什么两样,惊慌失措,胡乱逃窜,整天寝食难安,缩子角落里瑟瑟发抖,但以后的日子,它就显得与众不同了,母性的力量和生存下去的坚定意志,使它鼓起勇气,两次主动攻击了大蟒蛇。最后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这条珍贵的大蟒蛇和保全动物园的声誉,毕竟拿活生生的雪兔来喂一条蟒蛇,从道德上讲也不太妥当。终于大耳朵雪兔回家了。
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一个道理:“当你身不由己地陷入绝境,绝望只是束手待毙,鼓起勇气与命运抗争,才是获得转机,闯开一条生存之路。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五
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就悄然来临。
到了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
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诗1000多首,大半是五言诗,其中大半又是五律,这首《春夜喜雨》便是五律中的名篇,历朝历代唐诗选本均录此诗。且多有名家评点,如仇兆鳌、浦起龙、张谦宜、钱谦益、沈德潜、萧涤非、傅庚生等人。而诗本浅显,本不用再费周章,写什么随感,只近日重读此诗,颇有心得,便妄自菲薄,献一小文。
此诗既名“春夜喜雨”,可知是春季,重点则是“雨”和“喜”,这两个特点在诗中是如何展示,是读此诗一大关窍所在。
诗中首联,作者就告知读者这雨是在春季发生,点明题意。颔联则是描写春雨的形态和神态,颈联写雨景,尾联写雨后之春色。每一联如初春之花,渐次绽放,却又层层递进,或直白,或听觉、或目视、或想象,句句含“雨”,联联带“雨”,构思之精妙,运笔之神奇,是大家手笔,又能细致观物,写出特点,更见用笔不凡。
那么这诗中“喜”从而来,吴小如分析作品和赏析文章,认为需通训诂、明典故、察背景、考身世,查此诗背景为杜甫在成都所作,四川为粮田重地,又恰逢春季乃耕种之季,首联中“知时节”、“当春”为一喜;颔联用拟人手法,“潜”、“细”均表示雨来时轻、静,“写得脉脉绵绵”,说明不是暴雨,不伤物,为二喜;颈联中“云俱黑”、“火独明”,是作者所看到的场景,说明雨非常密集,而“春雨贵如油”,密而持久,对农作物有利,此三喜。尾联说雨后花次第绽放,香满“锦官城”,带来满城春色,则是四喜。
很多唐诗只能看整体,不能肢解,一旦逐句解释,这诗便不成了诗,诗意、诗趣也全无。又有很多诗只有佳句警句,全篇思想、用语并无多少可取之处。这首诗可说整体好,浑然天成;句句好,形象生动;字字好,描摹细致。既有整体美感,却又见雕琢之细,无一句不扣雨,无一联不带喜。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表现,则需细加分析,一一点出。
整篇而言,杜甫诗的句法、字法、声律,是唐诗中集大成之作,他就像武林高手用剑,看似剑招平常,却招招致命。从字面看,初看平淡,如话家常,语言简朴,无难解之处,仔细琢磨,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耐人回味,咀嚼再三,便唇齿含香,最能见杜甫用字之妙,用力之深,乃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人造自然”。清赵翼在《瓯北诗话》评价杜甫“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这首诗便是如此。
首联为诗歌承启转合中的承,这首诗开句就点名题意,说明雨在春季而落,用拟人手法,把雨比拟成一个通晓事理的人,知道选什么时节,什么时间下雨,而用句浅明易懂,没有艰深之意。
再看颔联。唐初五言律诗由于艺术手法还不甚高超,颔联、颈联往往只做修饰之用,对诗意并无增加,在老杜手中却非如此。这首诗中,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作者听到的雨,从人的.感官而言,总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作者在室内听到屋外雨声潺潺,发现这雨不大不急,于是用“潜”、“细”两字,用字之“体贴入微”可见一斑。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三四传出春雨之神”,可谓评论恰当。
第三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作者走门门外看到的情景,是他的视觉观察。因为听到雨声,所以出门观望,从听到见,对“喜雨”的描述更进一步,作者的喜悦也更深一层。颈联前者是“俱黑”,后者是“独明”,前半句是全景,后半句是独点,可全不掩点,反而形成强烈对比,让雨的形象更为鲜明。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则是作者的想。从听到看,从看到想,符合一个人的思维,使得这雨有了人的感情,正是这诗又一美妙之处。尾联中,作者想象着第二日雨后花香锦官城的场景,明写花,却实写雨,一个“湿”字就体现出雨后花朵独有特征,一个“重”字也显示雨水持续时间之久,也见“喜”字。到此,承启转合,环环相扣,而诗歌一收,就此结尾,让人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作诗重句法,一句不恰,全篇皆弱;一句不炼,全篇皆涣。按唐诗各选本,“红”均做花解,那么后半句何需“花”字;“红湿”指雨水落到花上,显湿漉漉、沉甸甸之感,“花重”同样是这般意思,明谭元春《唐诗归》评价:“‘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可这前后句却有重叠之嫌,似有不妥,让人费解。同样,通读全诗,无一处有重叠,均自从一体,到尾联,却出现“红”和“花”,便有突兀之感,许是老杜用词不精,还是后人注释有误,不解。
后记:常遇到这种情况,凡提到到杜甫,总要往他脸上贴金,说他忧国忧民,连写景状物诗也要带上“人民性”,即使名家也不能例外,我不敢苟同。尤其这篇五言律诗《春夜喜雨》被说成是老杜为劳动人民喜得春雨而写的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更显面目可憎。
那日,偶翻《春夜喜雨》,看到注解颇有意思,激发了我对此诗的兴趣,有了点想法,于是就想写点感受,可又怕想法浅陋,而研究杜甫的名家不知凡几。于是重新翻阅寝室里近10本唐诗选本,和一些杜甫研究名家的作品,却发现一奇特现象,好几个选本《春夜喜雨》都无注释,仿佛这诗浅显易懂,连垂髫小儿都能解,一些注释评析也极简单,让我无从阅读、无迹可寻,甚至是做了无用功。心里不免感慨,写篇自己满意的文章真难。但终究研究杜甫者甚多,我的见解本因人注释而起,终究不能脱前人之藩篱。
在此附录写此文所翻书籍:
葛兆光:《唐诗选注》。
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中编第一册。
朱东润:《杜甫叙论》。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
艾治平:《古典诗词艺术探幽》。
艾志平:《艾志平解读名诗》。
霍松林:《唐诗精选》。
霍松林:《唐宋名篇品鉴》。
王士菁:《唐诗类选》。
马茂元:《马茂元说唐诗》。
傅庚生:《杜诗析疑》。
叶嘉莹:《好诗共欣赏》。
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
施蛰存:《唐诗百话》。
钱钟书:《谈艺录》。
顾随:《顾随诗词讲记》。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七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所诵的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春雨适时而降。
刮风下雨,本来是一种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和知觉。诗人在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人们盼雨的心情,“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是春雨,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出雨之来得可喜可贵。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其感奋自然,诗人当时喜兴的情态仿佛就在眼前。
这里诗人对喜雨的赞美,既没有抽象的议论,也没有采用什么比喻,而是真挚感情的自然爆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是神来之笔,不但写出了雨的形态,而且传达出了雨的神态。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绵绵细雨伴着和煦的春风飘洒大地,悄然无声地滋润着泥土、禾苗、花木。“潜”、“细”二字,十分精确、形象,传出了春雨悄悄而来、轻轻而动的神态。将一个特定的自然景物描绘到入化之境。无怪乎清人沈德潜称道这两句诗“传出春雨之神”。
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在屋内听春雨飘洒声之所感,那么“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则是诗人推门远望雨夜景色之再现。雨声沙沙,喜而思见。推门向外一望:细雨绵绵,乌云笼罩,天下一片漆黑,分不清山,看不出路,只有远处闪耀着一点红光,是江上渔船的灯火。这迷人的春郊夜雨之景,使人在广漠的幽暗中感受着一种甜美的静寂。这里作者细致地写出雨夜之景,正是以这种气象寓托对喜雨的兴致心情。
夜色越阴暗,才越能觉出绵绵细雨不断之势,盼喜雨的心情就更加称意。诗人在这幅春郊夜雨的画面上,于一大片的黑色之中,点上一点“渔火”的光亮,使得“黑”“明”映衬,醒目鲜明,从而更增强画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景象,也是诗人喜兴心情的。进一步表达。诗人推想这雨今夜一半时是不会停的,经过一夜的滋润,到明天拂晓时,雨过天晴,锦官城满城含着雨水的百花,会更加鲜艳夺目,一片生机。从这层春意盎然的想象中,足见诗人对好雨的喜悦难尽心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意味。“红”、“湿”、“重”三字,极其形象、准确地表达了雨后花朵的特征。故而明人谭元春说:“红湿字已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
这首诗全篇按时间的顺序,依照景物的变化,顺应着主观的感受,点染出“春夜喜雨”的景色与气氛。
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而“喜”字却一字不露,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
春夜喜雨,单是就题目来看,就能让人感到有疑惑,为什么是在春夜,而不是在一个春早呢?常人来看,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在寂静的夜里写雨的,因为夜雨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写出它的状态和颜色。可作者单是在题目上就不同反响,与别的诗不同。诗写得生动有趣,前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能看出这场“好雨”下得不简单,被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可见作者写这首诗时是多么地别出心裁。诗题明确地写一个“喜”字而诗里却没有一个“喜”字,其实,诗中虽然没有一个“喜”,但当你读完整首诗后,却能发现诗中充满了喜悦。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资料,潜心品读、吟诵、想象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好雨”这一文眼,诵读感悟,品读文本,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古今对比,感受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乃、随、潜、润、细”这五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教师方面:录音带课件。
学生方面:搜集杜甫的资料以及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
二、初读古诗,自学字词。
1、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标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要明确字的偏旁,结构,组词。
3、这些字,你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记住它?
4、出示表格,检查自学情况,并交流自己有趣的`识记方法。
5、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谁能把字宝宝安全送回家,谁能?谁想试一试。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后,可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培养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在识字中同桌合作,趣味识记,既培养了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6、谁认为自己还能比他读得更好?比赛读、挑战读,引导学生读准确,读出诗的节奏美、音韵美。
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在反诵的诵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对诗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当春乃发生:竟然。
b、野径云俱黑:田野间的小路,这里指整个田野。
c、随风潜入夜: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d、晓看红湿处:指鲜艳湿润的花枝。
2、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围绕一个“喜”字,写景中处处流露出欣喜的心情。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中也饱含着作者喜悦之情: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
b、前四句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雨写活了:春雨,她是那么懂事,有心,及时地静悄悄地滋润着万物。
c、三句和四句、五句和六句对仗工整。三、四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雨轻柔润物的特点;五、六两句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
d、最后两句写出了第二天清晨春雨之后诗人看到的美景:锦官城内到处是花团锦簇,鲜红欲滴。
参考答案:
1、a。
2、“潜”字用得好,因为它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的特点。(3分)。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字词意思的.能力。a项中“乃”的意思是“就是刚才”。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精妙字词的能力。赏析字词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才行。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最后两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十一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播放歌曲《三月的小雨》。师:“随着这优美的旋律,激起我们对春雨的无比渴望。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确实珍贵,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诗人杜甫有多喜爱这春雨。”
(一)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朗读:感受律诗韵律美。
1.老师范读:让学生注意重读、停顿、语气、语调。
2.老师领读。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学生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5.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6.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老师打拍子,指导学生进行吟唱。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三)合作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安排学习任务一组探究:抓“题眼”
二组探究:观背景,析内容。
三组探究:品关键,抓“诗眼”
四组探究:诗的意象意境。
五组探究:诗的修辞手法。
六组探究:诗的艺术特色。
七组探究:诗的题材风格。
各组将知识汇总,推选一名组员汇报。
一组探究:抓“题眼”
1.读诗题,抓题眼“喜”
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4.自读古诗,解题眼。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春,当时诗人正在四川成都避安史之乱。此前,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建了几间草堂,安顿下来。这时,安史之乱已经六年,既将接近尾声。
正好的诗,都具有多义性。它的深层意蕴往往胜于它的字面意思。这两句的确当之无愧。我们每逢听到或看到有人将其用于教育时便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这两句诗单从字面上讲,写得也十分出色。诗人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春雨其特点是柔细,如雾如丝,悄悄潜入,不事声张,润物悦人,岂不欢喜?喜盈其间,而不言喜,是谓含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是诗人看到的雨中夜景。雨中的夜景可谓无数,关键在选择。选择什么意象,这得看诗人的本领。在漆黑的夜间,杜甫看到的是田野中小路上空弥漫的阴云,看到的是江中船只上闪烁的灯火。一“黑”一“明”,两种景象;一“俱”一“独”,两种境界。“俱黑”写云气之重,“独明”写船只之少。为什么“云俱黑”?因为是夜间下雨;为什么“火独明”?因为下雨,其他船只不再夜间出航。这两句偏重于写夜。写夜色中的田野,写夜色中的小路,写夜色中的乌云,写夜色中的江水,写夜色中的船只,写船只上的灯火。如果我们将思绪稍一拓展,就会想到船上的人,就会想到他们是在运行?是在捕鱼?是在夜游?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想象。诗中虽然只写了看到的景象,但读者们仍然能凭借想象去补充诗中的意境。
而得。一个“湿”字,一个“重”字,分量不轻。无“湿”而花不“重”,花“重”而因其“湿”。
三组探究:品关键,抓“诗眼”
“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四组探究:意象意境。
在夜游?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想象。诗中虽然只写了看到的景象,但读者们仍然能凭借想象去补充诗中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联想,写的是雨后的晓景。在这里,晓景即是实景,又是虚景。诗中下字为“看”,诗中景象却是因想而得。一个“湿”字,一个“重”字,分量不轻。无“湿”而花不“重”,花“重”而因其“湿”。
“拟人化”手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六组探究:艺术特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七组探究:题材风格。
寓情于景:诗歌通过写春雨,意在盛赞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喜爱赞扬之情贯穿诗中。
总结板书。
首联——盼雨。
颔联——听雨。
颈联——看雨。
尾联——想雨。
反复朗读,背诵默写全诗。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十二
品读杜甫的《春夜喜雨》,仿佛觉得作者推窗看雨,随口吟出,不做任何雕琢,那么自然,那么悠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开篇一个“好”字,照应了标题的“喜”字,把作者喜雨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为什么如此喜雨,因为这是春旱当头的雨,是干渴的禾苗“嗷嗷待哺”的雨,是贵如油的雨。而春雨仿佛有灵性,知道应时而落,滋润万物。此时作者正在成都市郊的花溪与农夫一样地耕种着,怎能不惊喜这及时雨的到来呢,当然会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呼“好雨!”诗句自然流畅,随口而出,我们仿佛觉得像一位农夫在雨中高喊:“好雨啊,太及时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说首联是作者开宗直接写好雨,那么这颔联就是从侧面进一步写好雨,这侧面就是作者的感受。“风在雨前头。”虽然作者用了一个“潜”字仿佛春雨是夜里悄悄而来,但作者是事先感受到的,因为有风来袭,于是作者无法入睡,激动地等待,直到春雨簌簌落落地下起来。雨来了,那如酥的春雨用它那温存的手抚摸着万物,万物都在无声地享受着,感激着。此联虽没着一字写“喜”,但处处在写“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有雨的夜晚,云厚天黑,白天推窗就能见到的小路也难见踪影,但江边渔船上的灯火在亮着,在这漆黑的夜晚是那样的显眼,那样的耀眼。“黑”与“明”相互映衬,更增加了强烈的美感。这美感不仅是见得到的,也是想得到的,因为春雨带来了耕耘的希望,怎能不让作者“喜”出望外呢。
让我们顺着作者的喜雨的诗情把此诗用现代语言吟唱出来:
多么美好的春雨呀!在急需她的春日到来了。她伴着和煦的春风走来,她在夜深人静中悄然走来。云厚天黑的夜晚,平日的小路都看不到了,但江边渔船的灯火还在闪耀着,多么迷人的雨夜啊!春雨滋润万物。明天早晨,请到城里去看吧,那重重叠叠,姹紫嫣红的百花,将让锦官城更加漂亮!
纵观杜甫全诗,作者不着一句华丽的辞藻,几乎近似于白话和口语,却把春雨之夜和喜雨之情表现得这么淋漓这么畅快。作者是位用词严谨的诗人,自诩“语不惊人誓不休”。由此说来在作者眼里,所谓的“惊人之笔”就是最自然最恰当的表达而已。这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十三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我喜欢杜甫的春夜喜雨篇十四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我从同学们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人人争着举手背自学的古诗,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检查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我重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语感。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反思二:
今天上了一节古诗歌,一节课下来,收获很多,因为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太多的东西,从前一直对于古诗课是很茫然的,如何让孩子们在诗的意境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呢?今天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我处处引导孩子们在我的思路上走,没有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自由。我认为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如果重新来上,我想我应该是另外一种设计,从整体的把握,再到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今天孩子们上这节课,他们读的非常好,很有韵味,只是在我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不是很积极,分析原因他们不敢回答,很怕自己说错,可能就是他们是真的没懂,后来表现的还算好。激励的作用就是会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我还会一直给孩子们自信,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勇敢的自己。
不管失败也好,成功也好,教学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更远。
反思三:
这节课我的主要设计思想是:第一环节是通过一个示例作品《春夜喜雨》的演示文稿引入新课,并通过剖析这个作品将本节课所要讲的知识点全部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巧妙地将同学们带入一个教与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留下的一定的空间,提供了合适的工具。另外在这部分中还通过示例作品和另一作品的比较,来促进同学们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规范同学们的设计思想;第二环节是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作业的过程,要同学们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来完成作业的设计和制作。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第三部分是上传学生的作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评价、组间评价来产生本节课的优秀作品和还需继续努力的作品,使同学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也使同学们明白了设计中所表现出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的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的:
2、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未能因势利导,使得环节间的过渡有点强制性,不是很顺滑,结构不是很紧凑。
3、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虽然能动“动”起来,但思维却未真正“活”起来。
4、教学平台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原来是想通过小组学生的互相评比产生本组最佳作品,然后上传作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按教师意愿执行,主要是学生在做完作业后不能立即、全部上传作业,只上传小组代表作品,使学生不能全员参与进来。教后我对教学平台进行了更新,使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均可上传作品,教师任意选择作品供学生评价,这样做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
反思四:
区里的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都有定量的任务,如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才可以继续培训下去,否则就会取消骨干教师的资格。其中一项就是每学期在学校要讲示范课。我是今天第三节课讲,我选的课是长春版小语第四册《春夜喜雨(节选)》。因为学校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所以开学以来我一直在尝试,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从今天的课来看,效果不错,让我体验到了一点尝试的快乐。
一、重视预习,事半功倍。
我的学生已经是小学二年级了,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在上学期还学习了查字典的两种方法,我觉得应该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了。我不仅布置预习的内容,更重视预习的方法,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反馈预习的问题。反映在今天这节课上,让我的课堂浪费现象少之又少,我可以从学生预习遇到的难点入手,真正做到先学后教,直奔重点。就拿识字这一环节,我一改以前的逐字学习,而是从学生提出的比较难认的字开始,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去解决其他重要的问题。因为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解决起来也是兴趣盎然,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效果格外好(这也是听课老师和领导认同的)。
二、读出层次,循序渐进。
训练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范读,要学生听清字音,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领读,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学生试读,圈画生字,是扫除障碍,为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打基础;指导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是让学生读出是的韵律;在了解诗意后的品读是要指导学生读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这样循序渐进的读文方式使得学生每一步的读文都有明确的目标,不至于盲目练习,索然无味。
三、总结方法,内化能力。
我始终觉得一个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不要把目光仅仅落在本节课或者本学期,而是要考虑到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方法的总结,让他们能举一反三,即使离开老师也有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在这节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在预习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1、查字典;2、借助书中拼音;3、问家长;4、打电话问老师或者同学;5、可以上网去查。)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一般情况下是怎样的?(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很多时候是二、三划分的,但要注意语断气连;重音一般落在第三个字上,但也有特殊。)怎样才能更快地背诵古诗?(1、熟读成诵;2、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3、想象诗句画面的方法;4、结合每句诗的重点字背诵;5、先记住每一行诗的第一个字。)我觉得这些方法都是他们一生受用的,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很多解决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选择最有效的最喜欢的办法解决问题。
四,角色定位,科学准确。
前几天我写的一篇论文的题目是《师生角色科学定位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那里我就已经阐述了角色定位的重要性,这也是教师更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在这节课中,我真正的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我把能还给学生的时间都还给他们,相信他们,锻炼他们,鼓励他们,学生真正成了学习阵地上的先锋,他们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探讨,受益颇多。他们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学到了新的知识,体验到的快乐是不一样的,是更加深刻的。
记得一句话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我的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比如个性读的展示时间少,了解诗意时间不够充分,有时说话语速快等,这些都是我以后会努力克服的'。虽然准备一节公开课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其中的滋味也是五味俱全,但是我喜欢这种经历!它使我拥有了不一样的快乐——尝试的快乐!
反思五:
《春夜喜雨》是读读背背的内容,但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增进对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了解,我把它单独作为一课时来上。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应当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当然,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的激趣,从同学们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人人争着举手背自学的古诗。有《从军行》《无题》《虞美人》《塞上曲》《塞下曲》《塞外曲》……说实话,有些我都背不上,所以,我也被他们感染着,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当然,这与他们平时对古诗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当有同学背到杜甫的诗时,我板书《春夜喜雨》。学生适机补充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通过介绍,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上的地位。这样的开课,完全是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而且对文言文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新课标特别强调新教材的人文性,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应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我结合学生前面补充的资料,出示了杜甫《三吏》中的一首《石壕吏》,让学生通过读、感悟、交流来理解它。
这节课上得我高兴,生快乐,课堂气氛是那么高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那么强烈,下课时,还有学生主动向我借了《三吏》《三别》去抄、去背,我很感动。课堂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塑造人的课堂,我们应在快乐的饿氛围中,引领学生自觉地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