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日出的教案(专业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时有所帮助。通过参考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加强你的教案编写能力,提高你的教学水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一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小黑板。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指导观察课文彩图: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3、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5、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5、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6、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好天气——详。
伟大的奇观有薄云——略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次详。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二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名作,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组课文第一篇文章。它记叙的是巴金在旅法途中在船上多次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的追求。文章语言平实晓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范本。
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向我们提出了教学的总目标。从整合的角度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显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作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人文性”与“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文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海上日出》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此文编在新教材第九册第一组课文的开篇,也是作为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的开篇之作,明显是基于以下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务,培养对周围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海上日出》写的是日出的壮美;《夕照》描写的是落日的优美;《望天门山》展示的是长江的雄美;《题西林壁》阐明的是生活的哲理美。这样的编排正是由表及里,由浅如深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在本组课文的导读中提出“注意在观察景物上、表达的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海上日出》安排在本册课文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一方面注意到于中年级的衔接,另一方面由结合高年级学习的特点,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生分析。
对教材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较差,尤其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班级舆论缺少对美的追求。《海上日出》语言平实晓畅,读懂并不难,但是让我班学生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课文中,也许较为困难。因此,我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大胆的取舍,有些要求要强化,有些要求要淡化。
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训练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训练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3学会观察事务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4对生活的热情,留心身边的事物。
重点:训练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难点:对生活的热情,留心身边的事物。(这个目标不是学习一两篇课文就能学习得到的,它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我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计划用一课时讲授这一课。
(一)导入。
(这段话平淡无奇,实际上内涵丰富。我们班有部分同学课外阅读量比较大,对巴金也不算陌生。我就从这一点切入,既鼓励了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
(二)自主读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拿笔圈划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不懂的词句。
教师巡堂,对部分不会圈点的学生进行指导,收集反馈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三)检查评价。
教师挑出几本批注做得好的语文书本,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指出批注为什么做得好,给学生一个榜样。
(有要求,就必须有检查,有检查,就必须有评价。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一个强化。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习惯。)。
(四)朗读训练。
经过前面的朗读,现在进行检查。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小学四五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六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班学生普遍对读书兴趣不高,懒于开口,读书总是喜欢拖。根据学生实际,我运用比赛法来读,先调动起读书的积极性。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不会停顿的长句,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五)词汇积累——课堂练习。
让学生堂上抄写生字词。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读书停下来,换上书写,让学生不感觉到累,一石三鸟)。
(六)阅读练习。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哪些段落分别写日出之前、日出之时、日出之后的景象?
2课文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的两中日出景像,请你找出来。
3哪段写得最详细?圈划出有关句子。
4尝试把写得好的段落背下来。
(这些问题,都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比传统的教师详细的分析,要好得多。学生也许分析得不够教师详细,但不管对或错,都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教师巡堂,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一方面,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小组,给学生一个榜样,另一方面,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进行了解,帮助,做到以学定教。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其实,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当然,这种效果不是说一两堂课就能达到,它需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训练。)。
(七)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的分析。
重点检查第二、三问题。
(小学阶段非常注重背诵,它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每一篇凡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都自己先背下来,给学生一个榜样。平且,我非常注重表扬一些背诵做得好的学生,同时,也教会他们背诵的方法。)。
(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大好机会。)。
(九)总结全文。
我们今天跟巴老先生看了一趟海上日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胸怀。让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我们也会发现美,感受美!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未发达,对于这种情感的认同,不是单纯的说教可以代替,它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
板书设计: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海上日出晴朗时日出之时小半边脸红亮光跳。
日出之后夺目的亮光。
有云时透出重围染成光亮。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三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挂图、投影片。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四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课件。
1、课文的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
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提问:看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事件:看日出;地点:海上,从题目可以看出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天边出现红霞。
图3: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指名交流,指导理解。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4、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5、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课后扩展: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霞光范围纵横一刹那镶嵌。
2.走进作者:巴金,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代表作: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刹车)()(荷花)()(重要)。
刹荷重。
()(一刹那)()(负荷)()(重围)。
4.解释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
镶:()。
奇观:()。
果然:()。
二、合作探究。
1.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本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共()自然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地点。
环境事件。
“常常”说明()。
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讨论交流回答:
三、课后练习。
(一)朗读读第二、三段:
1.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2.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4.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二)朗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这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范文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
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六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读准多音字“荷”,理解“重荷”和“镶金边”的意思,会写“镶”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3、了解课文按必须顺序写景的方法。
4、感受日出过程的颜色美、光亮奇和太阳上升的艰难,体会日出之奇和作者观赏日出的欣喜之情。
1、了解课文按必须顺序写景的方法。
2、感受日出过程的颜色美、光亮奇和太阳上升的艰难,体会日出之奇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智慧课堂平板、希沃白板5课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见过日出吗?生发言…。
海上日出的景观,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我的感受?
是啊,多美的日出呀。有一位老爷爷和我们一样异常喜欢日出,你们猜猜他是谁?
(2)出示图片:作者图片—巴金。
我们以往学过他的一篇课文,你还记得吗?《繁星》。
在海上航行的日子里文中作者不仅仅经常在船舱里欣赏半明半昧的星,还常常观赏美丽的日出,让我们跟随巴金先生的脚步一齐去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吧!
(3)出示课题:16、海上日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渎课文。
下头我们走进课文,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读提示。
好,听清楚要求了吗?(3分钟自读)。
2、检测字词。
(1)课文读通顺了吗,你能把这些词语读准确吗?先自由朗读然后请生范读、小教师带读。
(2)学习多音字:荷。
文中藏了一个多音字,请你自学微课。微课学完了我要出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准备好理解挑战了吗?同学们表现得可真棒!
(3)学习词语:镶金边。
镶是什么意思?我给大家带来两幅图片,谁能结合图片说一说镶的含义?镶就是把东西嵌进去或在外围加边。
教师给大家带来一朵云,谁能上来给这朵云的镶一道边?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镶的含义。
3、指导书写。
那在写“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谁来说一说要注意什么?(镶放大)师范写生练习书写,展示点评。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描述了哪几种天气下海上日出的景色?找到对应的段落。(天气晴朗时2-3,多云4,天边有黑云5)。
四、共学探究、品读课文。
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太阳的颜色、亮光变化。
天空颜色变化。是啊,天空有蓝,有红,颜色真美呀!你真会读课文,
你还读出了什么变化?光亮的变化。你真会发现。
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既然天空颜色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这一句的时候,语速应当是有变化的。请你读一读。
天边的色彩和亮光转瞬即变,谁能再美美地读一读?
如果此刻我们都在海上,我们会不会眼睛紧紧地盯着天边的那抹红霞呢?让我们齐声来读一读。
作者就是抓住颜色和亮光的变化为我们展现了太阳即将喷薄而出的画面。
巴金先生不转眼的望着天边,他在期待什么?——日出。
2、品读第三自然段。
(1)找出颜色、亮光变化的词。
太阳在跃出海面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太阳颜色变化的词语,波浪线画出太阳亮光变化词语。读一读,说一说。
红是真红红的十分可爱深红(一个简单的红色作者就写出了红的变化、红的层次,可见巴金先生的观察多么细致。)。
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太阳瞬间就发出万丈光芒,转眼间的景致完全不一样,正如作者说——展示句子,齐读,读出变化速度之快)。
随着太阳跃出海面,除了颜色、亮光在变化,还有什么也在变化吗?
(从太阳露出小半边脸,到努力上升,最终跳出海面你能体会到太阳的什么在变化?——位置的变化)。
巴金先生从太阳的颜色、亮光和位置变化入手,一下就把日出时景象的变化写活了!教师带来了日出时太阳处于不一样位置的图片,请你将它放到对应的位置。
(2)重点学习太阳负着重荷上升。
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爬山的人,尽管吃力,但它却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看来你已经学会利用关键词来理解课文了。怎样读才能读出太阳上升过程的不易?试着读一读。
如果此刻你也在海上,看到太阳肩负重荷好不容易跃出了海面,你会是什么样的心境?是啊,此刻作者的心境和我们是一样的,让我们带着自我的感受一齐读一读吧。(齐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日出时的景象如同定格动画一般浮此刻眼前。
看,我们也来欣赏一下海上日出的美景吧。(播放日出视频)巴金先生描述得多么传神呀!男生和女生合作,一齐来读这一段,为海上日出做出礼赞吧!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黑色部分。(背景音乐)。
3、总结课文。
海上日出之奇就是奇在日出变化之美,奇在它有越出海面的力量,难怪巴金先生欣赏完日出后不禁感叹道: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齐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结束语:本节课我们感受到晴朗天气下海上日出的神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感受多云天气里的日出之奇!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观看作业里发送的日出视频,再次感受日出之奇。
2、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去看看日出,结合自我的体会,说说课文描述日出的精彩之处。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七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结构很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为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表达热爱祖国之情。
课文的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地方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就与前面描写天空颜色形成对比,让人很快想像到景色,这是太阳升起的序曲。
到最终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简单的几行文字,却使日出的过程呈一种动态的效果。抓住重点句太阳像负着什么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理解其中负着什么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冲破跳出这几个词,让学生体会过程是艰辛的。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最初日出费力到后来的跳出海面这个过程,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过程。第4、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太阳躲进云里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象,观察仔细具体,其中蕴含了科学道理。第6自然段以一个反问句结尾,加强语气,表现这就是伟大的奇观,总结全文。
教法建议:
抓住重点词、句讲解、读评、讨论相结合。特别是第3自然段中几个重点描写日出过程的动词,在讲解时配合指导朗读慢慢儿一纵一纵读得语速慢,显得吃力而到冲破完全跳出就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第4、5自然段结合科学道理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理解。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附:板书设计: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八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九
1、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感悟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一纵一纵”的理解。
一、导入。
知识竞赛的形式交流资料。教师当主持人,给学生出题,学生进行判断,举牌示意。
谈话导入:
通过刚才的知识竞赛,我想同学们对于巴金老先生有了很多的了解。他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讲读。
1、检查读书情况,看是否读通顺。同位互相检查,每人读三个自然段,如果发现错误,读完之后给他指出来。
2、读毕统计优良人数,并请得良的同学再来读,大家用手势进行鼓励。
不同:日出前日出时有云时。
相同:云海水太阳。
引导学生质疑,“既然是写日出,为什么总要写海水和云的变化?”
4、认真默读课文,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划出三者之间有联系的句子,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师范读“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
(2)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一纵一纵的感觉?”
(3)感受到万事万物交相辉映,才使得大自然更加绚丽无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好能背诵下来。
三、看录象,谈感受。
1、看录象,可以边看边跟着读。
2、互相交流一下感受。
打出投影: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啊!我想对()说:“()。
四、感悟语言、积累文字。
日出的奇异景观古往今来的确被很多文人所称颂,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段描写日出的文字,请你先浏览一遍,再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进行认真地阅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朗读、背诵。
2、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用图画再现出来。
3、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描写日出的文字进行抄写。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小黑板。
两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指导观察课文彩图: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3、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5、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5、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6、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好天气——详。
伟大的奇观有薄云——略热爱大自然。
有黑云——次详。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一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课件
1、课文的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
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提问:看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事件:看日出;地点:海上,从题目可以看出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天边出现红霞
图3: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指名交流,指导理解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4、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5、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 分组讨论,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扩展,结束全文
1、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课后扩展: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
板书设计
7 海上日出
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人物、事情
日出之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
伟大的奇观日出之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深红的圆东西
日出之后——云中情景:灿烂的亮光、镶金边
结尾——伟大奇观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二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海上日出的录像、图片。
一 导入
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那么,今天我们就伴着优美的乐曲,把你想象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来。
二 读课文,听音乐,想象作画(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勾勒出来。(放音乐)
2.边画边悟,然后用一两句话描绘所画出的图画。
3.互相评画,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1)一纵一纵:缓慢的状态。(“一纵一纵”读得语速要慢。)
(2)冲破:速度快。(“冲破”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3)一刹那:时间极短。(“一刹那”要加重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段描写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么特点。(颜色、光线变化多、快。)
5.看录像,加深对“海上日出”景象的印象。
6.有感情地读课文,修改自己的图画,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
三 读课文,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相互说说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描写了“云薄”“云厚”两种情况。)
2.再读课文,找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云薄”和“云厚”。
云薄:阳光透过云缝射到水面上。
云厚:黑云,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染:云朵的薄厚颜色不同,阳光透过时形成的颜色就不同,像染料染过一样。
3.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吗?
(说明作者对海上日出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四 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句型?(反问句。)
2.对“奇观”的理解: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3.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之情。)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或感叹句,指名读。几种表达方法哪种好,为什么?(反问句更好,加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1.在课的设计上教师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读”中,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一般都有看日出的体验,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感悟。
1.看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光芒 光亮 亮光 光彩
(1)一刹那间,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它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2)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别) 转眼间—(一刹那)
范围—(界限) 奇观—(奇景)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4.请分析下列句子在写法上的特点,并按要求做题。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哪!
你觉得哪句好呢?说出理由。
一 作者资料库——巴金
巴金(1904~20xx),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长篇小说和数量可观的短篇小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有《巴金全集》行世。
二 如何进行观察写景物
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那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作者在这里观察得很仔细,并且联想丰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很快就能联想到当时的情景,这就是最引人入胜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细心观察,还要发散思维,充分想象,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景物写逼真,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三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夕照》。
2.夕照。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夕阳西下整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日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悟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过夕照的景象吗?交流。
2、小结: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诗如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描写夕照美景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容易出错误的读音。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5.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估计学生可能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作者说是"如诗的夕照"?
夕阳为什么会是调皮的?为什么把它比作石榴?"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概和激动?等等。简单问题随时解决,如果是教学的重点问题留在后面教学中解决。)。
三、细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解决学生疑问。
1.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请学生自由朗读,可以把最喜欢的夕照的景象多读几遍,等一会儿把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请学生朗读最喜欢的景象,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展开想象。在听完以后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由于作者是按照夕阳落下去的经过来描写景象的,所以在引导学生交流中,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考虑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交流,以便让学生有顺序地想象夕照景象。
当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调皮,"当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像熟透了的石榴,"当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慨和激动;"其他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交流想像到的景象时相机解决。
3、你们想像的夕照景象多美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夕照的录像片断)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夕照的美景,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品读,升发情感。
1、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和想象,听得出大家庭已经读懂了课文,并且都有很喜欢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次请小组合作选择各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齐读、分自然段读等),把你们眼里的夕照美丽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交流汇报,大家评议。(各小组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配乐。)。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交流。
5、学生交流所写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时的生字掌握得怎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2、请掌握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致函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照都有比了什么,画出来并小组时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次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些句吧。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背诵课文。
1、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相评议。
3、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4、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请学生配音解说。
四、讨论。
1、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时交流一下。
2、小组汇报、交流。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一、自主学习。
1.注音:
霞光范围纵横一刹那镶嵌。
2.走进作者:巴金,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代表作: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刹车)()(荷花)()(重要)。
刹荷重。
()(一刹那)()(负荷)()(重围)。
4.解释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
镶:()。
奇观:()。
果然:()。
二、合作探究。
1.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本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共()自然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地点。
环境事件。
“常常”说明()。
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讨论交流回答:
三、课后练习。
(一)朗读读第二、三段:
1.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2.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4.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二)朗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这也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五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__________。
本文作者巴金,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海上的日出的教案篇十六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二、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三、听录音后,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了解戏剧艺术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
a、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