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角说课稿(热门19篇)
总结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和能力的过程。写好总结还需要我们在字词和句型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一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2、充分感受数学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能判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判断,如荡秋千。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1、多媒体课件、朋友卡;
2、陀螺、风车、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课外喜欢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打算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察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继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交流、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办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充满真切的关怀鼓励,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心灵智慧、知识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朋友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赶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学生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奖励朋友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因为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因为它扇动时改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因为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朋友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知识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外延伸。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二
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xx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了风扇,电梯,汽车行驶推拉窗,抽屉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三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美,更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平移与旋转”,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比较直观、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轴对称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学习通过平移、旋转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变换图形。
“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估计的过高,学生操作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导致授课比较紧张,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出示。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与操作不符。
3、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位置发生变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简单;如果仅仅是方向发生变化,那么就用旋转的方法最简单。
4、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注重了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对变换方法的最优法强调的不够。课后还得多加强调。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四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2、充分感受数学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判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四、教学难点: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判断,如荡秋千。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朋友卡;
2、陀螺、风车、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课外喜欢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打算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察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继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交流、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办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充满真切的关怀鼓励,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心灵智慧、知识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朋友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赶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学生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奖励朋友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因为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因为它扇动时改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因为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朋友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知识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外延伸。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五
一、说教材:
旋转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有一定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对身边的各种旋转现象充满兴趣。本节活动巧妙地借助小风扇为工具,截取纸盘旋转为切入点,以分组合作、闯关的形式,让孩子在大胆的操作和探究中进行观察、比较、总结规律,在发现小纸盘旋转秘密的同时锻炼了幼儿判断、推理、验证等思维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团队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旋转的东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对活动的需要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因此,结合大班科学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纸盘旋转后,颜色、形状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2、能仔细观察、大胆推测,并积极的动手探索,求证答案。
3、体验与朋友合作参与竞赛游戏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各色的纸盘,为幼儿人手准备了一个小风扇,在拆除了风扇头的基础上,我给风扇头做了简单的设计,让幼儿在使用风扇的基础上更具有安全性。同时,为了配合我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我还制作了课件,插入了一些正在旋转的视频,让幼儿有效的进行探索。
四、说教学方法:
1、观察法:
科学活动是一个注重观察的活动。本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观察视频中旋转的纸盘颜色、形状的变化,以此来让幼儿感受、探索颜色及形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2、游戏法:
结合我园的课题研究《幼儿园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我在本节活动中采取了竞赛的游戏方式,设计了一个闯关环节,这个环节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的孩子喜欢以竞赛的模式开始的活动。通过这个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活动。
3、探索操作法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闯关活动和一个设计纸盘的活动,分别让幼儿探索纸盘在高速旋转中产生的颜色变化,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旋转中色彩的变化,让幼儿自主探究并发现旋转中颜色的神奇变化。
五、说教学流程:
1、关注兴趣点,激发幼儿兴趣:
结合季节特征,夏天小朋友们都会用到电动小风扇来解暑,孩子们也很喜欢这种工具,大多时候孩子们只是用风扇来解暑,没有想到过利用小风扇来感受色彩的变化。通过本次活动,我以改装的电动小风扇为工具带动纸盘旋转,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同时,在提供的各色纸盘中,能够帮助幼儿在玩玩转转的过程中发现不同颜色、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图案在旋转之后的所发生的变化,为闯关游戏环节做好经验准备。
2、创设游戏化情境,增强探索欲望:
以情景化、游戏化竞赛模式开展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学习特点,使整个活动充满趣味,比较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闯关游戏,相互协商、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最终完成任务,在锻炼幼儿合作能力的同时使合作既成为学习的手段,又成为学习的目的。每一次的闯关活动,都是在孩子们的猜想和实践中完成的。有人会获得成功,也有人可能会面对失败。但是教师最重要的设计意图是想帮助孩子们学习用一种科学认识周围事物的态度来观察生活,学习运用进行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尊重事实,让事实说话”的科学的态度。整个活动以竞赛为主线,共安排了四次闯关游戏,每次闯关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使难度不断加深。同时每次闯关都分为“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验证”—“交流讨论”四步骤,始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入活动,带着问题离开,以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不管在什么时期,对于孩子的.自信、好胜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成分都是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都是靠自身的心理力量来启动热情、锻炼意志、发展智力、获取知识的。有了好胜心孩子才可能步步攀高。本环节,我请幼儿在小组竞赛后,分别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意识到颜色的变化,从而引出对颜色的认识,掌握一些常见颜色间的变化,最终选取游戏的“旋转王”。
六、活动综述:
在整节教学活动中,我将使孩子们的操作探索欲望有效调动后,引导孩子们玩一玩、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操作之后我请每组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发幼儿知道纸盘旋转后,颜色、形状都可能会发生改变。能仔细观察、大胆推测,并积极的动手探索,求证答案;能够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获得的知识经验。
一节好的科学活动不仅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良好的教学氛围。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与自主探索活动中探寻旋转及色彩的变化,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根据视频提供的旋转中的纸盘,自己设计与旋转方式一致的纸盘,则是本节活动的一个亮点。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利用发散性思维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脑袋想、用双手做、用嘴巴说,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旋转与平移。
旋转与平移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动感美。旋转与平移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而新增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
旋转与平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喜欢激励性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注重与远教资源的链接,借助网络动态效果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力求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情意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美带来的快乐!
结合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悟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价值,能积极做出审美反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并懂得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在教学构想的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能为丰富课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准备把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同时感谢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我在它身上搜集素材,下载课件,并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择优,有机整合。在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我把远教资源上的画面稍加工,创设了丰富直观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触动学生的思维。引用资源网上精美别致的图案为课堂服务,把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动态化,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新思想。
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石去感悟数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中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之初,我将以游乐场情景图为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去提炼其中的数学含量——(1)看:我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味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交流感受;(2)画: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手势把看到的比划比划;(3)分:引导学生根据玩具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语言,归纳“旋转”“平移”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欣赏中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不经意间建构新知。
2、经历中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新课标理念,我将引导学生用桌面上的学习用品进行平移,并组织学生肢体游戏,如:向左走两步,向右走两步,用手做旋转动作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特点,看看物体旋转平移中运动的方向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轻松感悟平移是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旋转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学习新知。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形成了知识体系,还感受到了运动之美。
3、谈话中交流。
在学生有了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及时再现一组运动画面,让学生判定属哪种运动现象?学生积极判断,我适时肯定激励。对于火车运行的特殊现象,学生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组织讨论,反馈信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旋转与平移可同时出现在一种运动中。然后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通过判断讨论生活中实例,学生不仅将前面的知识进行了运用,还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4、操作中运用。
今天,我把奥运吉祥物福娃也请到了我这里。我特地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图片制作成“福娃迎奥运”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先猜猜是什么图案,再引导学生用鼠标平移图块,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描述操作过程,并展示拼图结果。
通过观察猜想,合作讨论,操作验证,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再在玩中提升认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
5、欣赏中体验。
我准备用多媒体展示在远教资源网上截取的相关图片集,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图案的变换中欣赏美,体验美。
学生在图案欣赏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既让学生领略到旋转与平移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
6、创新中延伸。
在学生对两种运动美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后,进而将萌发创造美的欲望。我提出建议:试试为大家创编一套旋转平移运动体操,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表心意怎么样?多媒体播放体操视频,学生可模仿可创新,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开放性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思想。
1、评价内容。
(1)在学生的情境学习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分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4)在动手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
2、评价形式。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
3、评价理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趣味性。
旋转与平移。
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多一些机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多一些挑战给孩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惊喜,多一些亮丽的色彩!谢谢大家!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七
《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赵娜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上课伊始,赵娜老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停地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课件演示了时针在钟面上的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旋转的方向和角度。然后课件展示了一组通过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同时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图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自然地过渡到图形的旋转,从而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学习中。
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学生的获取不会一蹴而就。赵娜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旋转而来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旋转的?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普通旋转图片的对比,再到一组半圆的旋转,一步步找到影响旋转图形效果的因素。
在学生经历了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后,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赵娜老师让学生通过身边最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逐步掌握旋转的技巧:顺逆时针的方向、所绕的点对旋转的影响、旋转90度怎么掌握以及怎么表述。先是旋转简单的线段,再到稍复杂一些的三角形,其间不断让学生做动作感受旋转,让学生深刻理解旋转的要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贴出旋转图充分感受旋转,突破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旋转,赵娜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一问一答,再是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仿问。这部分的设计不仅巩固了本课重点,更是凸显本课题初步研究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如何提问。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考,培养其提问能力,获取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学生经过了欣赏—模仿制作—欣赏的活动过程,肯定会萌发出创造的火花。这时赵娜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些旋转设计图,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制一个基本图形,并通过旋转基本图形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赵娜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制作方法,只要合理,赵娜老师都给予肯定;对孩子们创造出的图案,只要正确,都给以展示。这一做法使孩子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成功不等于完美,本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处赵娜老师的话语还是有点重复、拖沓,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而言之,赵娜老师的这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八
平移和旋转是课标教材新增内容,属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人教版小学教材把平移和旋转按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学段认识平移和旋转,重在掌握平移;第二学段重在掌握旋转。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变换。本课内容是学生认知系统中此类知识的初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就要注意寻找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例子作为教学切入点,以使化陌生为熟悉;虽说是此类知识的初始认知,但有一样东西是从学生开始认知世界起就一直贯穿其中的,那就是空间观念,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点初步的空间概念,对于变换的数学思想在一年级图形的拼组中也有点滴的积累,本课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割圆术)、圆柱的体积等知识都是一种数学思想上的渗透,这些因素都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隐含的思维主线。本课教材是这样编排的,一是通过例1认识平移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平移,三是通过例2认识旋转现象。考虑到平移和旋转都是图形变换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它们,我就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将认识平移和旋转放在第一环节,第二环节进行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由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建立空间概念,锻炼动手能力。
重点是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难点是判断平移距离和根据平移特征画出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水平、垂直平移后的图形。
为了达成课堂目标,突破难点,依据二年级学生认知心理,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引起生活联想,结合实际直观认识平移和旋转,在感性认识两者的变换特征基础上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模型;通过运用课件演示,获得平移动程的直观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操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想本课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课始:
初始知识无旧知可迁移,为了去除新知的陌生感,我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作为学习新知的起点,出示游乐园场景引发学生联想各类项目的运动方式,指出运动中有学问;出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指出生活中有学问。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
人们常说:听过看过会忘,做过印象深刻。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平移和旋转,切身体验两种变换特征,从而初步建立起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几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特征,引导观察平移过程中什么不变,什么变化了,以把学生从直观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把握上;再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这种特征;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运动方式移一称文具、身体等,为避免思维定势,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向去平移物体,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斜向的、前进、后退、上行、下行等。这样,学生就从课件中观察到、生活中联想到、做中体验到平移特征:沿直线移动,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化了,总结出变化两因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这个过程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过程,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建立数学概念后又回归于生活,在生活认识和生活应用中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接着从主题图中提出摩天轮场景,比较其与刚才的运动方式有何异同,模仿这种运动方式演一演,在比较、观察、实践、讨论、探究中体验并概括旋转特征:围绕中心(可以是一点,也可以是一根轴)转动,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方向、位置变了。
从数学概念上分别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后,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这两个数学模型。为了深化认识,我安排了一组动画,让学生判断运动方式,既可以巩固新知,使模型更清晰明朗,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有了以上的认知基础,转入第三个环节: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争取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和时间解放这六大解放。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放眼观察、放手操作、放开讨论,这就如同比赛前的热身,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思维上已达到一种兴奋状态。这时课件演示房子的平移过程,让学生观察房子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这里,平移方向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对平移距离,学生可能会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当作平移距离,在课件中,我用一个红点让学生的注意力有所侧重,因为形状不变,每个对应点的移动距离相等,因此找一个关键点很重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信息干扰,化整为零,把图形整体转化为一个部分点,点移动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样,在观察和讨论中,认清了平移的距离。
点与关键点的关系来画平移后的图形,化零为整,显得更有整体感。
最后,展示优秀作业,谈谈学习收获,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中既点明了两种变换的本质特征,又表明了两种变换的联系与区别,把说的数学凝固在了黑板上,不时提醒,不时温习。
平移:沿直线移动旋转:围绕中心转动。
不变形状、大小形状、大小。
变位置(方向和距离)方向、位置。
本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画一画,落实了教学目标,建设有效课堂,营建灵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结构,经历过程,获得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形成能力,这一直是我追求的教学理想。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九
今天有幸聆听了傅老师上的《图形的旋转》一课,令我受益匪浅。人教版五下《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堂课傅xx老师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用一根笔直观演示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眼力大考察、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上课伊始,傅老师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不停地旋转着的物体,精美的画面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门见山,复习引入:这节课来学习旋转。接着用一根笔直观演示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眼力大考察,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傅老师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直观演示:
1、用一根笔直观演示相反方向的旋转。通过学生眼力大考察明确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用一根笔直观演示旋转90°和180°。通过学生眼力大考察明确旋转是有角度的。
3、用一根笔的两端为中心分别直观演示旋转360°。通过学生眼力大考察明确旋转是有中心的。
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中很自然的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而且在学生不断的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取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这样的环节设计可谓一举多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体感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
本学期我校的“行知课堂”如期开幕了,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们高数组的卢老师一直都在很用心的准备,为了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她在课下就试讲了三次,每讲一次就有不同的收获,对重难点的把握、驾驭教材越来越熟练。
在她讲的《图形的旋转》一节课中,上课伊始利用“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此情境的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接着由一个钟面引入,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让学生体验了线段的旋转。
接下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过程中,卢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再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体验了整个图形的旋转,探索并发现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从而解决了三角形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是怎样的这个难点。
在教学中,卢老师多次让学生利用铅笔、三角尺等学具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中去感知、认识旋转,充分利用了直观性原则进行教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本次的“行知课堂”听课活动,我收获良多,不仅看到数学老师由直观到抽象,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更感受到了处处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图形的旋转》这一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一
最近,我们班开始流行玩斗鸡游戏,这次的斗鸡分组赛中,我可是为我们队立了大功哦!
中午集中完,姚智禹就召集了一帮子同学们去操场玩斗鸡,我也在其中。他这就开始分组了,耶!我和姚志宇徐辛硕一组,我们这队都是猛将,可我们也不能小看对方哦,他们有五个人:黄哲、袁锦皓、童亦舟、褚炜、曹溢诚。接着,大战拉开了帷幕:首先,我第一个冲向了袁锦皓,他一见我向他冲来了,慌了神,赶紧往后跳,可我跳的比他快多了,几秒间就追上了他,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用左脚的膝盖顶向袁锦皓的大屁股,袁锦皓“哎哟”一声,手一松开脚,小腿没支撑得住整个身体,立刻倒在了地上,幸亏我反应快,一闪身,避开了袁锦皓,没让他找到和我“同归于尽”的机会,我向他做了个鬼脸,便兴冲冲地跳走了,准备攻击其他的对手。
接着,我偷偷地跳到了童亦舟的背后,忽然心生一计:哼哼,看我来吓唬吓唬他。我先深吸了一口气,用一只手捂住了耳朵,一刹那,我猛地扯开嗓门儿,对着童亦舟发出了“超级无敌狮吼功”,这招还真管用,他脚一软,手一松,整个人瘫在了地上,“哈哈哈哈!”我和一旁的姚智禹乐翻了天。正当我得意忘形之时,我的背突然被人顶了一下,我烦恼回头一看,原来是捣蛋鬼曹溢诚(外号小曹操),接着他又对我的背发出了“三连击”,我的背实在受不了了,把我整个人都拽倒了,曹溢诚也不列外,被我一屁股坐成了“馅儿饼”。yes!,我一连“干”掉了三个人。再看身旁,姚智禹正在疯狂地猛击黄哲,而徐辛硕呢,正在用“疯狂龙卷风”狂顶着褚炜,最后,“敌方”全军覆没,我们队获得了胜利。
谁是斗鸡王?靠实力来解决吧!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旋转与平移。
一、教材感悟。
旋转与平移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章节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动感美。旋转与平移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而新增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旋转与平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主动,乐于表现自己,喜欢激励性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三、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新课标教学理念,特别注重与远教资源的链接,借助网络动态效果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中力求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情意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美带来的快乐!
四、设计目标。
结合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悟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平移和旋转的应用价值,能积极做出审美反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并懂得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五、教学环境与资源。
在教学构想的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选择能为丰富课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准备把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同时感谢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我在它身上搜集素材,下载课件,并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择优,有机整合。在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我把远教资源上的画面稍加工,创设了丰富直观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触动学生的思维。引用资源网上精美别致的图案为课堂服务,把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动态化,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新思想。
六、导学流程。
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石去感悟数学。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观察中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之初,我将以游乐场情景图为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去提炼其中的数学含量——(1)看:我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回味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交流感受;(2)画: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手势把看到的比划比划;(3)分:引导学生根据玩具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语言,归纳“旋转”“平移”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欣赏中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不经意间建构新知。
2、经历中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新课标理念,我将引导学生用桌面上的学习用品进行平移,并组织学生肢体游戏,如:向左走两步,向右走两步,用手做旋转动作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运动特点,看看物体旋转平移中运动的方向怎样?让学生通过活动,轻松感悟平移是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旋转是绕着一个点或轴转动。
在这一环节中,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学习新知。不仅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形成了知识体系,还感受到了运动之美。
3、谈话中交流。
在学生有了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及时再现一组运动画面,让学生判定属哪种运动现象?学生积极判断,我适时肯定激励。对于火车运行的特殊现象,学生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组织讨论,反馈信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旋转与平移可同时出现在一种运动中。然后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通过判断讨论生活中实例,学生不仅将前面的知识进行了运用,还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4、操作中运用。
今天,我把奥运吉祥物福娃也请到了我这里。我特地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图片制作成“福娃迎奥运”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先猜猜是什么图案,再引导学生用鼠标平移图块,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描述操作过程,并展示拼图结果。
通过观察猜想,合作讨论,操作验证,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再在玩中提升认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豪感。
5、欣赏中体验。
我准备用多媒体展示在远教资源网上截取的相关图片集,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图案的变换中欣赏美,体验美。
学生在图案欣赏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既让学生领略到旋转与平移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学科的有机整合。
6、创新中延伸。
在学生对两种运动美有了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后,进而将萌发创造美的欲望。我提出建议:试试为大家创编一套旋转平移运动体操,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表心意怎么样?多媒体播放体操视频,学生可模仿可创新,让学生在自编自演中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开放性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新思想。
七、反馈与评价。
1、评价内容。
(1)在学生的情境学习中,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分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4)在动手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
2、评价形式。
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
3、评价理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趣味性。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亲爱的老师们,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多一些机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多一些挑战给孩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惊喜,多一些亮丽的色彩!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三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
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三)说课堂练习。
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平角周角。
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完全重合。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一课。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改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角的学习经验,头脑中也有旋转的`概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生活中的观察,相信学生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点。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知道各种角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角的动态美。
认识平角和周角。
我使用的是引导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使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采用的教具有钟表模型、课件、芭比娃娃;学具有活动角、圆形纸片。
(一)导入。
复习学过的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老师拨动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的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小夹角是什么角,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导入课题《旋转与角》。当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学生不认识,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授。
1、平角。
(1)提问: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得出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
(2)这时提出质疑:它还是一个角吗?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它符合角的条件,是一个比钝角还大的角。
(3)追问:能说它是一条直线吗?
学生讨论平角与直线的区别。
然后告诉学生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角。
(4)接着说说平角的特征。
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平角,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着老师示范,平角的画法。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周角。
(三)练习。
1、看一看。
请学生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2、说一说。
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角的普遍存在。
3、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进一步体会五种角的大小关系。
4、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希望他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
最后是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五
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翻转和旋转图形”的内涵。
2.掌握对实际图形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感受到计算机处理图形的优势。
3.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翻转和旋转的操作使用。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以及在实际绘图中综合知识的应用。
情境导入:春天到了,笑笑带着心爱的风车到公园里玩,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穿上了绿色的新衣,可精神啦!但是有一颗小树却哭丧着脸,笑笑上前问道:“小树,小树,你怎么啦?”小树回答:“大家都有新衣服穿可是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笑笑说:“不要难过,我来帮你。”
提问:“笑笑该怎么帮它呢?”
生提出解决办法:制作绿色的叶子为小树“添衣”。
[设计意图]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1.旧知识再现:
生答:复制、粘贴。
老师给予肯定后,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口述复制、粘贴的过程。
移动树叶到合适的位置,发现问题。(透明、不透明)。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旧知识,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为小树添加树叶,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幅图。比一比,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出示)。
指名回答。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张?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像右边的小树一样好看?
(把树叶“倒个个儿”,“转一下”,“换个方向”……)。
老师肯定并指出“咱们把对叶子的这种处理称为‘翻转和旋转’”。在画图里有这个功能,大家找找它藏在哪里?(提示在菜单栏里找)。
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同学评价,老师评价)。
师再次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出示几种不同翻转效果,同桌之间讨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用使用记录本要翻一翻)。
请同学演示用记录本来翻一翻,及时指出不对的地方。
课堂放松一分钟。
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违背自然现象的问题,我让学生先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后再进行操作方法的示范。利用桌上的使用记录本这个现有资源,进行翻转和旋转的练习,从而达到准确理解“翻转”和“旋转”这两个命令的区别。
1、让学生尝试各种翻转的操作,完成作品。老师巡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学生,并给予肯定。
2、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可对整幅图进行美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同学的学习需要。
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自评、互评、师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较为开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水平翻转。
翻转。
垂直翻转。
旋转180度旋转。
270度旋转。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六
看了潘老师的《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也知道了像这类型的课应该这样上,那么我就以潘老师的这节课,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潘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上,潘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比如在数学移图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3、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整堂课中,潘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七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从数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的旋转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安排时,我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是有层次地逐渐递进的教学。
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能正确地平移图形。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能从生活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物体,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下,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为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操作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改新理念为准绳,从四个方面设计了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园玩过吗?你们都玩过或看过哪些游戏项目,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身体或手势上前边展示一下吗?生展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蚀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到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生:火车、观光梯、缆车等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风车、小飞机、飞机的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
师: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像火车、观光梯、缆车等物体的运动分为一类,这样的运动方式叫什么?
生:平移。(板书)。
师:像风车、小飞机、飞机的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叫什么?
生:旋转。(板书)。
师: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图片,平移有什么特点?旋转有什么特点?
生:平移都是沿着直直的线运动的;平移前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改变;平移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体的位置。
生:旋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旋转前后大小、形状不变。
师:平移是沿着直直的.线运动的;平移前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体的位置。
旋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旋转前后大小、形状不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出发,让学生从中找出两种不同的运动,一方面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能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
原来在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这么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桌间互相举几个例子。
生:推拉黑板,推开窗户、拉拉锁、拉抽屉、直升电梯、滑滑梯都是平移。
生:自行车的车轮、风扇的风叶、石磨、旋转门、摩天轮、旋转木马、停车场的道闸的运动是旋转。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许多平移和旋转现象。那么现在在课堂上,你能否试着表示一下平移和旋转呢?小组内先商量一下。
师:从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平移和旋转的两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又进一步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给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创造标记符号,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看哪组同学设计得最有创意,又最恰当。
师:我觉得这组同学设计得很合理,下面就请他到黑板上画出这两种符号。
生:平移用横线表示,旋转用圆圈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下面用自己创造的符号来判断一下老师在生活中收集的一些运动方式,大家有信心把他们区分开吗?(课件出示图片)(设计意图:不仅强化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感悟,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
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下面请同学们到讲台上指一指哪几座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指图讲解:平移是沿着直直的线运动的;平移前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物体的位置,这两所房子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位置,所以可以重合。
师:看来判断一个物体怎么平移,要看它的大小、形状、运动方向的方向变了没。
(设计意图:巧妙的设计学生喜欢的小房图的平移,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
课本第34页的第5、6、7题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平移与旋转,会根据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现象加以判断,并能解决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即将要结束了,课下同学们可以自制学具来移一移、转一转,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把课程延伸到课下,使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总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板书中既点明了两种变换的本质特征,又表明了两种变换的联系与区别,把说的数学凝固在了黑板上,不时温习,不时提醒。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八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28至29页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生活中图形的主要运动现象。本节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等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旋转现象。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钟表等的观察,理解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并会画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后的图形。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画线段旋转后图形的方法,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旋转的要素和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线段通过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度。
1.学情分析。
本节学习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和平移,并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四年级时结合活动体验了旋转与角的关系,对旋转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2.学法指导。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
3.教法分析。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动手操作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从魔方、钟面等旋转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再通过学生举例,接近本课与学生的距离,直入主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本环节通过实物演示、学生上台用肢体语言表示,然后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知道旋转有中心点、有方向,并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再探新知。
本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横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度的情形,使学生知道旋转还要说明角度。
3.掌握作图。
本环节分为二部分,一是通过旋转钟面上指针,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图形的旋转,并让学生明白时针转过一大格就是转过了30度;二是在方格纸上旋转线段,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很好的让学生掌握旋转作图,我事先准备了方格纸,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再配合课件演示和小组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有不同的收获。
三、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的练习1至练习3,这些题目的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技能。待学生完成后我组织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反思交流,归纳小结。
这一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谈谈他们在本节课的收获,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作一个小结,而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老师和学生的配合还不够默契。2.没有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激情,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3.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最后练习时间过短。
旋转与角说课稿篇十九
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了风扇,电梯,汽车行驶推拉窗,抽屉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