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教案(优质15篇)
教案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教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灵活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一
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要领概念。
三.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六.教学程序。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归纳课堂练习探究归纳总结。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铝在氧气里燃烧。
讨论达标练习课后思考。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二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边讨论边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原理分析,探究验证,获得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由两部分活动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可操作性,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讨论展开。给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知识支撑,系统的感知和要做好一个成功实验应考虑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展开,通过对比实验的开展,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性质中的不变性。最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具体制取过程,同时给学生讲解分液漏斗在实验中的对速率调节可控性的优点。
本节课的设计我侧重于让学生对气体制取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其对实验装置和步骤的初步了解,为后面去实验室具体操作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到实验室去。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不足之处,由于是首次系统的学习,时间上面有点紧张。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上不够全面,表述上不够准确,观察和分析上不够严谨。应在下来的教学中多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进行方法上的教学。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探究式
二课时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填写下表: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特 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总结:
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五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xxxxx。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六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xxxxx。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七
初三化学。
授课人。
王平。
授课内容。
授课班级。
三.四。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
作用。
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
阅读思考,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
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
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小节。
总结要点和方法。
补充。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
略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八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而mno2不能制取氧气,但mno2对制取氧气有加速的作用。而这个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从而到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概念。至此,学生对催化剂就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接着再继续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进行讲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得以突破。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让学生通过加热kmno4制取氧气,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学生总结出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简要的说就是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会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我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题目,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我也会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在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的同时,学生也能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
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
教学重点。
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
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取氢气的.药品:
(实验)镁铁锌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zn+h2so4===znso4+h2↑。
强调反应的速度和制取氢气的药品: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属于哪种化合反应类型。这也是我们今天又要学习的另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原子团:so42-、co32-、no3-、oh-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当作一个整体。
置换反应:定义:
注意: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
二、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三、仪器装置。
见课本: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与氧气相比)。
四、收集方法: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五、检验及操作: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六、验纯:
七、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
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
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
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作业:p。
补充作业:
氢气。
氧气。
气体的药品。
[4]。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一
1、 教学目的 。
2、 重点和难点 。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
二、教学程序 。
1、新课导入: 。
2、新课讲解: 。
3、归纳总结: 。
4、反馈练习: 。
5、板书设计: 。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二
kclo3与mno2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二、加热高锰酸钾。
装置同上(固固加热型),2kmno4=k2mno4+mno2+o2↑。
三、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
装置采用固液常温型,用排水法,k2mno4+cl2=2kcl+mno2+o2↑。
扩展资料: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由离子构成。氯酸钾绝不能用以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因为会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
二氧化锰(自然界以软锰矿形式存在)。物理性状: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加热情况下溶于浓盐酸而产生氯气。
氧气(oxygen),化学式o2。化学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三
(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4)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5)验满: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5收:收集气体(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
7熄:熄灭酒精灯。
2要理解“改变”的含义,它包括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四
1.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运用分析素材、查找资料等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
在课题2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然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对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学生对物质制备的认识仅限于小学自然课、生活经验等途径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体验,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的思考。
1.感知学科价值: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化学能够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2.建立方法体系: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制备其他物质建立方法体系,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本课题属于初中化学的入门章节,学生应以此为载体,丰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加热固体、检验氧气等基本实验技能。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氧气制取。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五
1、课时分配:(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分解反应。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发生装置、收集的选择、实验步骤等。
2.媒体及教学用品的使用: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视频。
(2)氧气用途的四个生活情景的图片。
(3)药品及仪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酒精灯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火柴等。
3.设计思路:一个重要的理念,体现化学课的特点,“从生活走进化学,在从化学走向社会”,体现学科价值。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关键是催化剂概念的建立,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建立催化剂的概念,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4.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屏幕投影潜水作业、航空特技飞行等四幅与氧气有关的图片,目的在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从生活走进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而引出氧气的制法。
环节二:播放视频归纳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环节三: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什么要加二氧化锰,它起什么作用?
(2)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3)环节四: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环节五: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法应原理。
环节四:演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归纳总结用高锰酸钾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分解反应的概念。
环节五:课堂练习、总结提升。
二、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未能全部完成,只讲完催化剂的概念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原因催化剂概念的探究用时太长,课前过于注重对教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学情分析,对学生估计过高,当提出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什么要加二氧化锰,它起什么作用?学生不知从哪些方面进行猜想,也不知怎么设计实验。原因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接触得少,不知怎么猜想假设,不理解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着不着边际,与目的不相符,再加上教师对引导不到位,问题的设计台阶太大,造成学生思维障碍,因而浪费时间。课没讲完,播放的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显得与本节课的关系不太大。
三、再实施后反思。
氧水反应放出氧气。接着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前两个实验学生经过讨论都顺利设计出来,关键是第三个实验困难很大,接着我又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假设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了,生成物是什么?要想知道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是否发生反应,只要知道试管中的黑色固体能否重复使用,如能重复使用,说明二氧化锰没有和过氧化氢没有发生反应,那么该如何设计实验?学生很快说出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过氧化氢溶液,用带起火星的木条检验。其问题的设计有了梯度符合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也就个顺利,由于学生经过自己思考设计实验,真正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课堂气氛和谐,效果也很好。
从而更加深深体会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是课堂顺利时的保证,要想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运用恰当教学手段,还要对学生知识储备、实验技能、思维水平认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