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教案(优秀19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教案范文中获得启发,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一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边讨论边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原理分析,探究验证,获得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由两部分活动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反应的原理,反应的条件,可操作性,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讨论展开。给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知识支撑,系统的感知和要做好一个成功实验应考虑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展开,通过对比实验的开展,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的性质中的不变性。最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具体制取过程,同时给学生讲解分液漏斗在实验中的对速率调节可控性的优点。
本节课的设计我侧重于让学生对气体制取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其对实验装置和步骤的初步了解,为后面去实验室具体操作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渴望能到实验室去。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不足之处,由于是首次系统的学习,时间上面有点紧张。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上不够全面,表述上不够准确,观察和分析上不够严谨。应在下来的教学中多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进行方法上的教学。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二
教师讲解实验细节:
(1) 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的作用?
(2)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
(3) 若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铁丝的情况和燃烧条件两个方面去思考
氧化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
1.共同点:都属于氧化反应,需要消耗氧气,都放热
2.不同点:
(1)剧烈氧化: 剧烈、速度快、放热多,伴随着发光、发热
(2)缓慢氧化: 不易被察觉,速度慢,放热少。
性质决定用途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广泛应用。
【阅读】课本p53—54归纳用途
【用途一】支持燃烧——助燃剂
【用途二】供给呼吸
【课堂小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1.下列有关氧气的“自述”,错误的是
a.我不易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供给呼吸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以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 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学习具体物质的方法,能够借助演示实验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关注学生实验现象的语言描述训练,能够从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视角组织教学,框架意识比较强。
本节课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偏多,个别知识点拓展过深。实验细节的强调还不够。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三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这一节教学中自始至终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虽然在探究实验室制氧气,但在探究中学习制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做铺垫。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四
初三化学。
授课人。
王平。
授课内容。
授课班级。
三.四。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
作用。
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
阅读思考,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
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
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小节。
总结要点和方法。
补充。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
略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五
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要领概念。
三.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六.教学程序。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归纳课堂练习探究归纳总结。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铝在氧气里燃烧。
讨论达标练习课后思考。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六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讨论提纲]。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加深记忆。
[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2.液态氧为_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_变化。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
[演示]。
[观察提纲]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与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记录。
观察、记录。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讨论]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征反应的原因。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并回答:
反应条件是点燃,因为2中反应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反应不能发生。
记忆。
领悟。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记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加深记忆。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讨论题]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讲述]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问]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板书]3.氧气与磷反应。
[设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讲解]产生的白烟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
[提问]怎样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言]氧气能与碳、硫、磷发生反应,能否与铁丝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来验证。
[板书]4.氧气与铁反应。
[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题纲]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讨论题]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提问]怎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回忆成分的实验。
回答:产生大量的白烟。
倾听写文字表达式、记录。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铁丝是银白色的固体,绕成了螺旋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回忆实验现象。
记忆物质色态。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讨论]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讨论]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讲解]一般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检验,请看实验。
[演示]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提问]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用带火星木条来检验氧气。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课后小结]。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气气的化学性质(会写文字表达式及对反应现象的描述)。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七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
作用。
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
阅读思考,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
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
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小节。
总结要点和方法。
补充。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
略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探究式
二课时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
结论: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填写下表: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特 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总结:
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九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xxxxx。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2.b3.c4.b5.c6.d7.b8.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催化剂,催化作用。
第1课时。
实验药品和仪器。
实验探究法。
复习提问:
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四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4、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过渡: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掌握这样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
反应速度适中等。
在实验室里通常选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1)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有过氧化氢溶液能否放出氧气?
回答:并非没有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够缓慢生成水和氧气,是由于产生氧气的量太少所致。
演示:实验2—5(2)现象:帯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思考:是不是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生成了氧气?
演示:实验2—6(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现象:又能继续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讨论:如此往复,实验可以不断地进行,说说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锰好像用不完似的。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经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再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像这样的物质我们把它称作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板书: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讲述: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例如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该反应。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10克过氧化氢溶液加2克二氧化锰哪个生成的氧气多?
板书: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二氧化锰。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
讲述:除了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之外,实验室还常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
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演示:实验2—5讲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放出氧气,同时还有氯化钾生成。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板书: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mno2。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一
现阶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就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只好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与学习,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效果相对较差,最后的成绩与教师、学生的付出并不成正比。想要对这一状况进行改善,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障碍,树立自信心。
二、制取氧气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对教材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掌握,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对初中科学科教版教材进行分析,例如,在对第二单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部分,首先就是氧气的制作方法、催化剂的应用以及分解反应;其次就是对氧气制取装置进行选择以及对高锰酸钾的使用,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应该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小学对高锰酸钾制氧进行了简单的学习,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对过氧化氢制氧加以重视,这就是学习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课题二中也简单地对氧气化学性质进行描述,由o2与c、s等元素的学习可以明确化合反应的概念,但只是简单地描述,所以学生对化合反应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进行详细的理解;如果对化合反应理解不透彻的话,那么与它相“对立”的有关制取氧气的分解反应的概念也就不好理解了。而催化剂的概念,很多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在理解上存在难点属于正常,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其加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设计,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中学阶段进行化学学习,很多知识都是基础层面的,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出击,解决问题,通过不同方式对答案进行收集,例如,网络、书籍、实验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例如,在对这一阶段的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如鱼池出现缺氧的状况,造成大量的鱼死亡,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并引出氧来乐(用于池塘增氧)的信息以及以下问题:怎样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氧来乐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其产生氧气的原理?之后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研究。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实验探究进行正确的运用,以此来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猜测,之后通过实验以及观察来验证猜想,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例如,在对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实验的效果进行猜想,之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对催化剂的原理进行认识与突破。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是解决化学学习中难点问题与重点知识的关键,它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提高掌握的效果,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对知识运用的效果进行引导,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感悟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以此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知识进行有效的解决。此外,通过科学的反思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制取氧气为例,说明教学策略与反思的重要性,并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掌握知识,也掌握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09.
余丽蓉。“制取氧气”的教学策略与反思.化学教学,20xx(03)。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浅议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忆力。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而mno2不能制取氧气,但mno2对制取氧气有加速的作用。而这个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从而到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概念。至此,学生对催化剂就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接着再继续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进行讲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得以突破。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让学生通过加热kmno4制取氧气,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学生总结出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简要的说就是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会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我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题目,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我也会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在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的同时,学生也能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
看课本第14页、记录。
加深记忆。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2.液态氧为__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_变化。
做课堂练习。
及时反馈。
什么是化学性质?
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回答: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思考、猜想。
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
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与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记录。
观察、记录。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设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征反应的原因。
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并回答:
反应条件是点燃,因为2中反应条件没有达到,所以反应不能发生。
记忆。
领悟。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
记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加深记忆。
2.氧气与硫反应。
展示硫粉。
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这种气体叫做二氧化硫,近年业我国禁止燃放鞭炮,是因为放鞭炮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思考、猜想。
观察并记录。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
讨论并回答:有。
倾听。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怎样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写出文字表达式、记录:
加强记忆。
3.氧气与磷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产生的白烟是白色的固体小颗粒。
怎样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气能与碳、硫、磷发生反应,能否与铁丝发生反应,通过实验来验证。
4.氧气与铁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怎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回忆成分的实验。
回答:产生大量的白烟。
倾听写文字表达式、记录。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倾听。
猜想。
观察、记录。
铁丝是银白色的固体,绕成了螺旋状,集气瓶底部放了少量的水,被加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回忆实验现象。
记忆物质色态。
加强记忆。
质疑,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记忆。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氧气能与碳、硫、磷、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氧气是不是活泼气体?
2.物质在空气中与纯氧气中燃烧哪个剧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如何检验一个集气瓶中是否是氧气?
一般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检验,请看实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并回答:
自由回答。
思考。
观察。
回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检验氧气的简便方法。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气气的化学性质(会写文字表达式及对反应现象的描述)。
分析、归纳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明确各知识点要达到的目标。
课后记: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起,初中化学开始具体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有何用途。而物质的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起,因此,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化学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是要求学生熟记的。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五
(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4)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5)验满: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5收:收集气体(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
7熄:熄灭酒精灯。
2要理解“改变”的含义,它包括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六
授课人。
王平。
授课内容。
授课班级。
三.四。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
作用。
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 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通过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阅读教材。
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
总结分析。
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归纳分解反应概念。
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
小节。
总结要点和方法。
补充。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
略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七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
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so42-、co32-、no3-、oh-。
教学重点。
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
教学难点。
复习提问: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
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制取氢气的.药品:
(实验)镁铁锌都跟稀硫酸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zn+h2so4===znso4+h2↑。
强调反应的速度和制取氢气的药品: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属于哪种化合反应类型。这也是我们今天又要学习的另一种化学反应类型。
原子团:so42-、co32-、no3-、oh-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当作一个整体。
置换反应:定义:
注意: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
二、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
三、仪器装置。
见课本: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与氧气相比)。
四、收集方法: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五、检验及操作:
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
六、验纯:
七、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
2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
3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
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作业:p。
补充作业:
氢气。
氧气。
气体的药品。
[4]。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八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二、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广泛的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为了达到目的,教学上花时较多,易拖堂。
氧气的制法教案篇十九
1.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氧气制取原理的探究,初步学习运用分析素材、查找资料等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知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
在课题2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然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对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学生对物质制备的认识仅限于小学自然课、生活经验等途径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体验,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的思考。
1.感知学科价值: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化学能够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2.建立方法体系: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制备其他物质建立方法体系,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本课题属于初中化学的入门章节,学生应以此为载体,丰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加热固体、检验氧气等基本实验技能。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氧气制取。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学生】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教师】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个生活中获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学生】大家一起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
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特种部队正在野外生火。要想在30s之内燃起篝火,离不开特种兵背包里的法宝——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药品实物)。原来,高锰酸钾可以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生火当然不成问题。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名字有点长,大家先认真记忆一下,也可以观察一下实验台上的试剂样品,加深一下记忆。看看谁能最先记住它们。
【学生】一分钟后,尝试默写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讲授】氧气制取。
初步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第一位学生】这要找一些合适的仪器。
【教师】对,要把装置设计好。
【第二位学生】首先得看看这个化学反应用实验室的条件真的能得到氧气才行【教师】这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的确应该首要考虑。
【第三位学生】要想办法把氧气装起来。
【教师】嗯,要想清楚细节。
【第四位学生】要写实验报告。
【教师】也就是要考虑清楚实验的步骤对吗?
【第四位学生】对。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总结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大体流程,原理——装置——操作(展示相应幻灯片),这样我们考虑问题会更有序一些。这节课,我们对主要任务就是第一步。来确定反应原理的可行性问题。
片段三: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第一位学生】把过氧化氢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不要放在水里也行吧?刚才写反应物的时候没有水。过氧化氢就能分解。
【第三位学生】不应该看,气体不容易看见。
【第四位学生】气体是气泡,能看见。
【第五位学生】也许气泡是空气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呢。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能复燃的才能保证是氧气。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一下比用眼睛看更准确。这是化学实验中的实证意识,非常重要。至于要不要放水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出示右图)下面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加了水,有的还试验了多种加水的量。木条没有复燃。
【教师】好了,实验就到这里。谁能说说你的结果和思考。
【第一位学生】我们一直没有看到木条复燃。这个办法不行,不能产生氧气。
【第二位学生】可是刚才幻灯片上不是写着吗,过氧化氢用在鱼塘里加氧,肯定能出氧气。你仔细看那瓶子里面的水,有气泡,特别小,我觉得那就是氧气。可能氧气太少了,太慢了,验不出来。
【学生】思考,有的小声说加催化剂。(这些学生可能是预习的)。
【教师】要是我们平时研究中遇到了困难,你通常用哪些解决的办法?
【第一位学生】问老师。
【第二位学生】问同学。
【第三位学生】找书。
【第四位学生】上网,把问题输进去,可快了,好多题都能找到原题,解法特别多。
【第五位学生】应该再好好想想,不要一不会就找别人。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适合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总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不应该放弃,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会解决问题比学到一些具体的知识还重要。你不是说你很擅长用网络解决问题吗,你到前面来,在大屏幕上上网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办法。其他同学可以找找课本,这可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工具书啊。刚才我好像还听到有的同学说催化剂,我想一定有人提前预习了,大家也可以找这些同学问问,看看催化剂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好了,给大家5分钟时间,好好利用你能找到的资源,看看过氧化氢到底能不能产生氧气,能不能快一点产生氧气。
【学生】自由分组探究,有两三个在讲台上利用百度查找,还有的在看书和讨论。
【教师】好了,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第一位学生】书上说了,可以加二氧化锰。
【第二位学生】还可以加硫酸铜。在这一段呢。
【第三位学生】网上的,大家看,还有生土豆、猪肝、氯化铁,红砖粉。
【教师】大家对土豆、猪肝好像很感兴趣嘛,你给大家念念这一段。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的都非常仔细。刚才课本中和网上都提到了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就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生土豆、生猪肝、红砖粉等很多种。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催化作用。大家看看这位同学用的是百度,其实还有google、yahoo等。他输入的关键词是过氧化氢、加快、分解,有这些词的网页都出来了,有几十页呢。今天我们的作业之一就是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下什么是催化剂,为什么要用“改变”反应速率,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催化剂,还有如何检验一种物质是催化剂等等。把与催化剂相关的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如果你能利用查找的资料写一份清晰地实验报告的话,你可以有资格在下星期里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有关催化剂的课外探究实验。
好了,现在,我能给大家提供的就是二氧化锰,这个黑色的粉末,每组一包,还有一小块猪肝,一包硫酸铜,你们可以再次试一试。注意,向试管里加药品时,为了防止药品溅出,应该先放固体后放液体,过氧化氢加入1/4试管即可。大家开始试试催化剂的效果吧。
【学生】分组实验,看到木条复燃时很多组欢呼起来。
【教师】再次总结一下实验结论。
【第一位学生】有氧气。
【第二位学生】硫酸铜的有点慢,猪肝泡沫太多,还是二氧化锰的效果好。
【教师】不错,有比较。注意我们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投影出来:探究实验室能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第三位学生】实验室不能直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太慢。可以加入二氧化锰当催化剂,就可以制取氧气了。
【教师】非常好。(板书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就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我们还习惯用文字表达式来说明实验原理。上节课我们学过,文字表达式中,箭头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物质之间用加号连接。箭头上方要写清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就是反应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把催化剂的物质名称写在箭头上方。就象这样。(在箭头上方写“二氧化锰”)。下面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完成整个文字表达式。
【学生】独立完成文字表达式,一个学生到黑板板书。
活动3【活动】氧气的制取。
学生研讨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吗?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究下一个反应,实验室中能不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你们的探究方案,注意借鉴我们前面的经验。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
【教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打算怎么进行探究。
【第一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高锰酸钾是固体,看气泡更不行。要重视证据,还得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才可以。要是不能产生氧气,就要上网查查有没有催化剂。
【第二位学生】我们组讨论了前面的特种部队生火。高锰酸钾不可能直接产生氧气,那样的话战士用的时候就失效了。我看见那个战士用石头来着,我们组讨论可以用一块石头磨一磨高锰酸钾粉末。
【教师】大家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大有进步啊。考虑到了实证精神,还考虑到可以上网,还有结合前面的资料。不错。不过,用石头磨恐怕也不太现实,在实验室中很难收集气体呀。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可以继续想想,有没有用上课本?老师的电脑网络大家也可以申请来用嘛。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我们把方案再明确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有的组申请用老师的电脑。老师指导其用电脑搜索到了如何给固体加热的部分,投影出来。有的小组指着这个投影内容在讨论。
【教师】谁愿意再来谈谈你们小组的设想。
【第一位学生】摩擦的作用很可能是生热,所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
【第二位学生】课本上有这个图,就是加热就可以。下面有注解,写着为。
什么要把试管口向下倾斜。
【教师】好,你能不能念念那段注解。
【学生】读注解中为什么试管向下倾斜的部分。
【教师】很好。大家看投影,这是他们组搜索到的图片,提示大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到有药品的部分,同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高锰酸钾粉末是暗紫色的,很容易溶于水,落在角落里很难清洗,会把地面桌子和抹布都染红的,所以大家取用药品时一定要小心。加热后的试管很烫,可以轻轻放在试管架上,不要摸试管底部。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分组实验。均成功。
【教师】好,现在我们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室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非常好。(板书结论)。下面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试着默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中的生成物二氧化锰就是前面我们实验中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那种黑色的催化剂。所以现在试管中的物质是黑色的。
活动4【练习】氧气的制取。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
【第二位学生】学了两个文字表达式。
【第三位学生】我们知道了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可以在野外生火。过氧化氢可以放在鱼塘里添氧气。
【第四位学生】学了催化剂,还有猪肝为什么能催化过氧化氢。
【教师】很好,我们还学到了哪些方法呢?
【第一位学生】我们学习制取物质的方法,要先考虑反应原理,再考虑操装置和实验步骤。
【第二位学生】我们还知道遇到困难要查网络,在百度里输入关键词。也可以查书。
【第三位学生】还可以问同学。
【第四位学生】学会了如何加热固体,为什么试管要向下倾斜。
【教师】非常好。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刚才我们说到了这节课的一个作业,就是用网络查找催化剂的有关知识整理起来。希望大家还记得。另外的一个作业是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这将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这两种方法设计一套装置吗?
【教师】这个问题你可以课下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觉得一套装置能解决问题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必须有两套装置才行,那就设计两套,甚至可以设计更多的装置。另外,下节课开始要测验这两个文字表达式,同学们课下要认真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