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7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阅读名家作品可以学习其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总结句式和词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拥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综观学生的阅读实践,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我们便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词语还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学生往往在阅读文本时对某个词不能读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对篇章的阅读障碍,更无从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就得从品词、品句、品读入手。
品读之品从三口,谓之品读,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有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让课堂的情感在大门扣开后,随着读,漾起涟漪,泛起微波。《林海》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他是这样描述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上至岭顶下至山脚,都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换词品味、省词品味、换位品味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中,进入到大兴安岭的岭中去。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的浓浓之情。首先运用换词比较读下面句话: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
初看起来大不一样可换成不大一样,两句话意思没多大差别。但是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了这两句话蕴含的情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老舍在用词上的独到之处。大不一样在哪里?话锋一转,引出下文,接着进行了省词比较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出示的句子与原句不同,学生在比较读中品味到两个句子都是在描摹大兴安岭的形态多,作者在高的,矮的,长的,短的中间加了一个点字,说明大兴安岭的岭虽高也有限,虽低也有度,尽管姿态各异,但都悬殊不大,因此给人温柔的感觉,而在横的,顺的中间加个着字,形成了动态感。接着用可是,话锋一转,从所见过渡到所感,一是与秦岭对比,进一步感到其温柔,二是通过对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叹,流露出对新社会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最后进行词序换位比较读:
多少条岭啊,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弛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换位读中体会到句子也是在写岭的特点,但是写得比较含蓄。火车疾弛几个钟头,沿途擦过车窗的岭多得看不过来,何况山势仍在蔓延,看不完可见其多,看不厌不仅因为岭千姿百态,更与岭的线条柔美,令人赏心悦目有关,后句的表达虽然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意不如原句显豁,情味也淡了许多。前句将多少条岭啊提到句首,突出了岭的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
课堂的情感就像小河水,让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教师外力的推动,有时是美读体察,有时是思辩比较,有时是投石激浪,从而引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涟漪,一旦荡漾,就再也平静不下来。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气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
研读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谐共振。肖绍国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对照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巴金的泪的情感线索,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在教学救护车夫这一环节,肖老师在半跪和清清楚楚两个点上重锤敲击,铺陈舒展,一气呵成。试看肖老师对半跪的咀嚼:让学生说鲁迅先生的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里,学生集中到半跪,老师先让学生半跪一下,让孩子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用画外音描述,请学生闭上眼睛驰骋想象,让画面动起来。再到课文中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就这样跪了许久?三个孩子从三个角度找到了理由,给学生一种震撼,因为就这样在凄风冷雨中半跪着的可是大文豪,当时的名流鲁迅呀!最后提升到: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创造性地说:跪出了同情、跪出了亲切)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爱。这一细节的敲打,酣畅淋漓,跃然课堂,如汩汩甘泉直沁学生的心田。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我与学生也感受到了课堂情感的冲击,产生了心灵的共振。我们循着春光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这一个句子,探询冰心眼里的春光是怎样的浪漫,怎样的饱满?学生首先发现: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缝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这是花的浪漫!还有谁也是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再去读文寻找,于是一个个集现实与浪漫为一体的句子都被学生找出来了: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春光里有儿童也有海棠,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文中的这一小节:对,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他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抓住这里的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进行层层激荡。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快乐自己,快乐别人,接着联系上下文读读怎样才能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从花来看是管理得好,开得旺。那么,儿童呢?我们呢?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吧!这样,循着课文的思路,摸着了作者的心路,学生的肺腑之言也喷涌而出。
别林斯基说过一段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好的文章是作者优美的言辞、丰富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凝聚成的,能历经岁月而传诵不衰。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因为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悟把握。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不乏理性的分析和知识的渗透,恰恰缺少激情的诵读。所谓诵读,首先应是有感情地朗读,再是进行背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感情地背诵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渴望诵读而又不具备诵读能力的一族。学生朗读课文难,有感情朗读课文更难,而诵读课文则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教师指导诵读,首先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褒义的课文内容确定有感情朗读;中性的课文内容不一定安排有感情朗读,贬义的内容一般不进行有感情朗读。其次要展开诵读的过程: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一味的通过读是没有感情的,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诵读,更要体现学生的个性色彩,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指导诵读时,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起来!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二
小学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出色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而个性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安排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具有最大范围的针对性,同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特质的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最终师生的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个性化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其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很难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个性,就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动物相处的故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小学生在听完故事后,感觉老师也是可以亲近的人,也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学生们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思维会分外活跃,会积极主动地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进而引出课题。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一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孩子有可能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教师就要充分挖掘这些孩子的潜力,使其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性格还是爱好,抑或是特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针对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增强其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落叶》这篇课文,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声色、图画、视频的统一融合,把一幅深秋落叶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对于一些具有阅读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在课堂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带领大家去领略秋天的生机。此外,教师也可以把学生们带到深秋的郊外,让学生们置身于秋色中,用心体会秋的风韵。学生们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也受到其他同伴的感染,无形中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离不开“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这四种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而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也可以浸润学生的性格,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带来很多的益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单单地把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教学参考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积极采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质进行区别评价,对其能力进行纵向的考核。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见解,首先了解一下在学生眼中的春雨的颜色,学生的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但是,只要是经春雨浸润的景色所具备的色彩,都算是春雨的色彩。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见解时就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成果,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解读教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使个性化教学成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模式。教师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利于其今后的成长。
[1]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xx,(5).
[2]叶培祥.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9(1):92—99.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其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其中的核心重点部分,但是其中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了当前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有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期望能够借此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口语是民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表达自身意愿以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有效方法。口语同时也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口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平台,借此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比如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都是有老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回事了学生的感受。比如在进行小学课文神笔马良的过程中,由于该课文属于故事课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感受语文的乐趣。但是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导致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味,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身在一旁进行辅助,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
要想有效培养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出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比如说可以通过开展游戏以及课堂讨论等方法来有效加强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2]。比如说在进行我不能失信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情境,让小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然后进行互动式交流,将自身的想法以及问题表达出来。借此不仅能够有效拉近小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借此鼓励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采用批评性语言对待小学生,应当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交流的乐趣,激发出他们对于口语训练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通过结合每一位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比如说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以及语音基础比较差的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训练;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当多鼓励他们与他人记性交流,树立起小学生的自信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施教的方法如对于语音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就鼓励他们上台回答问题,之后让其他人对其记性评价,借此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鼓励其他小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对于自卑的小学生,要让其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给予表扬和正面的评价,借此有效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3]。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实践锻炼,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养老院和福利院之中参加志愿者活动,除了风险爱心之外还能够有效锻炼其口语交流能力。
在进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工作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出小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小学生学会斟酌自身的说话方式是否符合情境以及沟通对象,对于他人传递的想法也需要掌握中心思想。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总体文学基础偏弱,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倾听能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有助于其正确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和诗词进行朗诵,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锻炼了其口语交际能力。
教科书的编写是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教科书之中任何一部分的安排和编写都能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有利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字词默写、考试分数十分重视,却不在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科书之中的每一个单元之中都至少有一个口语交际能力的不同角度引导活动,但是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将之忽视了,认为这部分属于课外活动,对于考试毫无帮助,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生无法有效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按照教科书之中的大纲要求,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有序指导,借此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流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王晓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36):66.
[2]梁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122.
[3]严诗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473.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在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因此,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卧薪尝胆》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五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知识,其中的习作教学无疑是重点、难点,所以纵观当前的习作教学情况并不容乐观,且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等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但不利于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而且也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自身的习作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整体语文成绩,而且也将提高自身的语言基础,以及文学素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习作教学也更显得必要和迫切。虽然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习作教学必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
(一)习作教学的方式过于形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想要写好作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基础即可。从而也导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都是以“填鸭式”为主。主要体现为给学生讲一些常用且适用的好句子,并严格要求他们背诵下来,以至于多数学生都误认为习作就是抄书,背书。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将逐渐磨灭。总而言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习作的形式,最终也将违背习作课开展的初衷。
(二)忽视了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虽然语文是门语言学科,习作也是以文字为主,但是它和数学一样,在教学中也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才能获得较为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但研究调查发现,65%的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都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写景”技巧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类似“小鸟在鸣叫,蜜蜂在飞舞”的句子处处可见,虽然语句逻辑,结构上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将会有所下降。
(一)丰富习作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习作教学模式比较形式化,且单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习作教学成效也难以获得。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习作教学中,一定促使习作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主要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以《翠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对翠鸟的句子描述:“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类似的描述手法,去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能够深入学习课文知识,自身的习作能力也将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颐和园》这篇课文为例,首先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展示颐和园的景致,然后在电脑界面显示相关的问题,比如:“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实是锻炼自身思维意识的一个过程,而以后再进行相关内容写作的时候,他们也将更清晰地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阐述。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利于营造出良好的习作教学氛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除了教学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以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题目的设定要具有想象空间。以“未来的科学家是怎样的”这一写作主题进行教学,就可以趁机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而鼓励学生试想“我是未来的科学家……”,“我将来要发明一种超能书包……”。其次是题材的选择空间要具有开放性。考虑到有的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是很强,为此,教师在题材的选定上应该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范围,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比如: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教师以“奥运会”为选题,再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素材写文章,可以是讲述体坛明星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感悟;或者是体育赛场上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等等。总而言之,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的开阔,他们动笔写作的欲望也会变得强烈,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头脑中已经储存在大量的素材,所以即便是在最短的习作时间内,也能够写出十分优秀的作文。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和阅读教学有着同样的地位和作用。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始得到了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其中也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并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总体而言,在习作教学的深入影响下,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仅得到了较为快速的提升,而且也促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改革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6]王丽,张俊豪.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03.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六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3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七
习文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汉字学生才能够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阅读和写作教学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大有助益。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汉字,难以掌握汉字的读写要领,导致语文识字教学进度缓慢,教学质量普遍较低,严重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实施。本文将论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认识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自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束之下,他们难免会不知所措,思想极易发散,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再加上以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只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汉字学生才能独立阅读文章,并逐步发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同时,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字时还应讲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衍生和发展史,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源于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大脑思维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此情况下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和做游戏,以往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教师很少组织此类活动,如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益智类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热爱唱歌的学生在班级内演唱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填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的最快,最准确;可以将课本中的汉字做成卡片,与学生一起玩抽卡游戏,抽到哪个卡片就要念出卡片上汉字的读音;还可以和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先由教师抛砖引玉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词,如喜欢―欢乐―乐意―意思―思想―想法,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组词,或者是组词不当,那么将为大家表演节目。上述这些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常见,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汉字积累总结。
汉字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仅凭借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下经常练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字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应立即记录下来,主动的咨询教师或者,养成不动就问的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快速的提高。教师选择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彩绘本,里面有大量的拼音和插图,学生可以从拼音中学会汉字的读音,从图画中了解汉字的含义,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越看越爱看,不用教师督促就能够自觉的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中外名著,里面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先讲解晦涩难懂的字,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三)利用生活资源识字。
我国的汉字形神兼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乐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添加比划,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汉字。以日字为例,左边加一竖是旧,下面加一横是旦,里面加一竖是田。学生在改写字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奇有趣,不仅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扩充了汉语词汇量,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再比如学习“美、恨、漠、暖、忱、真、贫、假、冷、富、饥、索、饱”这些字时,可以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贫对富,冷对暖,爱对恨,美对丑。真诚对虚假,饥寒对温饱,冷漠对热忱,索取对奉献。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天堂。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汉字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从而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使其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八
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就语文教学来说,必须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基础和思想教育的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千课一面、千人一法的教学方法,应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课堂结构改革,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下面就培养学生想象力谈几点看法。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挥,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来说,自由就是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表现自我的机会,安全就是对于儿童的奇思妙想不做批评和挑剔,使其毫无顾忌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学生们展开想象、各抒已见的过程中,不能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孩子积极发言的引导者和欣赏者,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会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学生在完全理解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再进一步体会感情,让学生会上课本,教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辅之以有感情的语言描绘,还可以配上一些画面,学生边静听边发挥想象,让现实与回忆的画面清晰地反映在脑海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就与读者、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
在教学情景课文时,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学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又能培养想象力。例如《五彩池》课文,可以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出五彩池的.样子,并给五彩池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五彩池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艺术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还有一些故事性作品,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故事的结局给读者留有不少可供想象有空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种种结局,让学生们续写故事,成为学生发挥才能、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作者情动而辞发,每一篇作品,无不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人格特点和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想象的平台。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对之作出不同的理解。也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展开想象,至于其感觉是否准确、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质和敏感,需要通过观察,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可以说,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活动。学生如果知之甚少,知之不多、不广、不深、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很难插翅飞翔。所以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据,才能充满活力,飞到更高的水平。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苦心“经营”、巧妙设计,只有设计恰当、合理、科学,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使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知识得到牢固掌握,能力达到扎实训练,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九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与不够重视相反,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所以比较活泼好动,充满童趣和好奇心,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xx(1):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xx(23):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20xx(12):163.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
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来看,男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比女生更好些。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优秀人数,男生都更占优势。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上,男生大胆外向,好动,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也很高。提问回答问题时,女生胆怯内向,害羞且不善于表达,说明平时缺乏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在课堂上下,女生都比男生自卑内敛。这与学校所处地区的民族宗教观念以及与女孩子所处的家庭地位和家庭教育观念无不相关。措施: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多提供给女生更多的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与她们沟通交流,多传授一些“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信息和知识,鼓励她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喜恶和真实的想法。女生身心胆小乖巧,应少施与体罚,多了解她们,走近她们,鼓励她们,帮助她们。
1.生字词汇量积累不够。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的学习方法仍然保留固有的模式,“死记硬背”,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或者是灵活运用。
2.对知识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在学习上依赖性和懒惰性非常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3.没有自觉性,不愿意写作业,对学习和作业完全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今后的教学应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4.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差完全是老师教学能力不行。作为教师,本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养成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并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广大农牧区的汉语文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汉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有着国家对农牧区教育教学的支持和重视,相信只要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摸索出富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既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又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在这片田野上收获希望。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一
我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艺术造诣,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要对作者的艺术手法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与学习古人的先进的情感认知能力,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还很欠缺,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没有完全的定型,这时候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采用的情感认知培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感扩展,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小学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应爱国精神的课文,在此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予以适当的扩展、引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深切爱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意识及爱国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的。虽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打基础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行适当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中,积极创造意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学习过程中字、词、句的延伸意义的理解与掌握,为后续的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培养目标的改革创新等,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任何存在于社会大环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会的前进步伐,就需要不断的革新与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样。正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种种的弊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在语文教材中的实例的选择时,应该选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的事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对于基础的字、词、义、音的掌握,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反复抄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正确的引导,采用各种高效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培养能容,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探索所学知识,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另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所学的新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领悟,这对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语。
小学阶段是各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针对其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学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的正确引导,对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和倡导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然而,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拘泥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教材特点及阅读状况,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并提出若干建议,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人”。
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谓“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展现出来,这就必须要强调和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有自己独特的欣赏、鉴赏能力和水平。
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在这一篇文章中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个部分,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部分也不一样,有的觉得原野部分写的好,有的觉得小河部分写的好,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觉得天空部分写的好,对于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学生当然更乐意阅读,也更愿意倾注感情的去朗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经常能在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一句课堂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尊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阅读材料。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在兴趣中增进课文的理解”的双重效果。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式有朗读、辩论、表演、讨论等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选择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自己在室外大声朗读、有的喜欢在室内安静的阅读,有的喜欢将阅读材料当作剧本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有的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俗话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确的”,在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就应该鼓励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确立教师的主导性。
四年级语文教材特点的分析《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框”,因此,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丧失,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的启蒙者,教师需要时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导作用。另外,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毕竟还小,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不免在阅读中会产生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交流,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学生荒诞的想法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在《卧薪尝胆》一课中,有的学生就体会不到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品质,甚至觉得越王勾践过于愚蠢,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责学生的这种想法,而是要从“勾践不忘报仇,不忘兵败的耻辱”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勾践的坚强不屈。
三、
营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个性化阅读的开展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诗人舒婷曾说过:“诗歌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的阅读、专心致志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方式将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阅读出来,可以不限次数的反复阅读,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住现代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课件,生动形象的将文本内容演绎出来,让学生通过“看”的过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之后,可以再让学生通过组队的方式将文本内容“表演”出来,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更能调动学生想要继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参与,赋予其主体地位,但同时也要继续保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阅读活动变成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就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第三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第六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路径探讨。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三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杨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杨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杨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有丰富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
通过看多媒体画面,很多复杂的感情在画面里都能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不用教师很费力地去解释。教师当好学生的倾听者就好了,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犹如课文描写的一样去触摸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见了春天的模样,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样记了下来。走进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样,让学生谈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去看课文,看课文里描写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读后是否和笔下的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盲童女孩,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见,但依然热爱生活,乐观地生活。而完好无损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热爱生活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这种情景教学法很容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会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内心装满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教师,才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上学生喜欢的课,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喜欢这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还有和朋友有约我们要遵守约定等等之类的文章都是教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仅仅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慢慢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和家访时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在学习上尽可能主动地去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脱离群体的学生,没有玩伴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融入群体,让他们变得自信一些。树立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这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助于我们帮助内心有困扰的学生摆脱困扰,还可以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大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的成员犹如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没有争吵,只有微笑。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学生是最爱学习的学生。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以后,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
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也不会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课文内容,着重点化学生的情感,运用作者笔下优美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学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质,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四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环节得到顺利的展开。教师此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任务,并把这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说明。同时要求学生们把需要用到的相关学习工具准备好,为合作学习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开展过程。
1.教师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整体计划。
在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把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和计划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课堂需要阅读的文章是《草原》,那么教师应把以下教学目标列出:
(1)要求学生们对可以自主的认读“地毯、渲染、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这些生词。
(2)要求学生们认真的朗读课文,体会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现出的美丽风光。
(3)文章中主要讲了什么,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
(4)进行回顾和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教师把教学目标列明之后,此时可以把所有的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代表。让每一个小组自由展开讨论,要求他们根据之前列出的教学任务逐个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组成员独立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圈出自己认为比较难的部分。接着,组长把各个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大家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阅学习字典寻找生字的正确读法,我帮忙把生字的拼音记下,你解决文章中的这个问题,我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通过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通过合作提高了解答问题的速度。组长把大家讨论出的最终答案记录下来,在进行整理。等待每个小组都讨论完毕后,结束讨论。此时,教师要按照列出的教学任务展开讲课,首先是先认读生字。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抽取一位作为代表(各个小组在讨论部分已经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对生字进行念读,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其次,在从每一位小组成员中,还是抽取一名代表来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代表朗读的同学都会出于为本组争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组代表都朗读完毕后,由全班同学一起评选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然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教师继续做好引导,完成第三个教学任务。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在本次阅读文章中,主要讲了些什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用哪个词语来描述草原最合适?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然后进行描述。依然由每组的成员代表(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分配好任务)来进行回答,a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绘了大草原,草原上无边无际,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b组成员的回答是草原一望无际,找不到边,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充满了乐趣。c组的回答是草原辽阔,景色宜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在每一位小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确了一部分,最适合形容草原的词语是一碧千里,因为这个此可以很生动的描写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在本次文章中,不仅仅讲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还讲到了草原上的人,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努力发挥想象力,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是,引导大家完成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询问学生在本次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大胆发言。a组通过谈论后结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国壮丽景色,拥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独特,他们热情,善良。b组讨论结果是:草原又大又美丽,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爱,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c组讨论结果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美丽的景色。教师根据学生们回答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课堂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三、合作学习开展后学生们的情感升华。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都深刻的明白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把每一个人小小的力量汇集起来后,就会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大家应该要相亲相爱,学会分担,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学习成绩。结束语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成果理想,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今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力推广并且使用。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汉语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意义,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难以长久记忆、发音不标准、缺乏学习兴趣等多重问题,而相关的解决办法也仍然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拼音;潜在问题;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识字认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夯实自身的汉语拼音基础,扎实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等,则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多重问题与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深入探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初步踏入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汉语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深远的关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如下。
(一)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
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例如,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快速记住教师所教授的读法,跟着教师拼读汉语拼音,但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仅仅是在读“望天书”。也即是说,他们仅仅是口中跟着教师读,但脑袋中并没有记下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因此,他们只能够短暂地记住汉语拼音的读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便很有可能忘记了汉语拼音的读法,更不可能记住写法。这是汉语拼音教学活动潜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
中国地域宽广,各个省市都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使用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但小学生却极其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例如,许多小学生会将“b”读成了“p”,或者将“p”与“q”混淆。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都容易犯错。这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潜在问题。
(三)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
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较强,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快速产生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小学生十分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窗外有一个人经过或者有一个鸟飞过,都会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这就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初步踏入小学的小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难题。
针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以及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等问题,必须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而从小学汉语拼音实践教学活动来看,主要可从游戏教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天生爱玩爱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坐在学习课桌前面安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与汉语拼音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愉快。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性格出发,把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所热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如此,以刺激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动机与动力,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熟识程度和记忆刚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教材也越来越系统化。如果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只有现代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价值。而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针对小学生潜在问题,将各类视频有机整合,并展示给学生,便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地教学。最后,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始终而且永远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对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只有选对了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更为多彩和丰富,才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初步踏入课堂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得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精彩,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重问题。针对这些潜在的教学问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并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策略才能够解决当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的潜在问题,并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居磊.让拼音教学课堂“动”起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激趣策略[j].读与写,20xx(9).[2]张红艳.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六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握笔方式等写字姿势以及写字习惯。同时,教师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给学生做好榜样。对握笔方式等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及纠正。
2.指导训练学生的写字技能。
教师应当重视书写过程中书写笔画的教学,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笔画训练。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先对撇、捺、点、横等基本笔画进行演示,重视对学生的文字结构的教育。
3.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时的最佳动力。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可以采用作业评选、最佳坐姿等方式奖励学生,促进学生的练字热情。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写字时的进步进行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保证充足写字时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字。课堂上,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课后,教师布置写字练习,并对学生交上来的写字作业要及时进行检查,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对其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采用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重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写字兴趣,保证学生写字水平能够提高,以达到写字教学的教学成果。
为读而狂为情而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十七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用总分结构,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有关恐龙的很多知识。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课学习时加以重点关注;课文的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可以用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对于恐龙形态和种类的介绍,反复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文中还有不少用词非常准确,“望而生畏”等几处关键词也是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的很好凭借;而对于“恐龙”这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学生大多充满好奇,非常感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安排训练查找资料,引导交流。这些语文因素的开发利用,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这一篇说明文的教学效果更加丰厚扎实。鉴于第一课时的要求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重点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义,渗透解词方法。
3、初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初步激发阅读兴趣。
4、学习概括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大意,渗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脉,认识本课总分总的结构。
对于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学内容,酌情在第二课时落实。
二、立足课时目标,扎实推进语文训练。
1、以难字为抓手,授以新法。
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比较容易辨识和记忆的生字,是能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的。但是,仅停留于此,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进入三年级以后,教师依然要重视生字词的教学,只是“教”要针对疑难点、未知点、关键点,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教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写兴趣和识写能力。
2、扣住段落差异,引导概括。
《恐龙》第一节,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恐龙生活的时代、自然环境和活动范围,课文不长,但却是概括的难点。在教学时,笔者提示学生这样的段落,可以用“提炼关键词”这个方法来概括大意。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还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约两亿年前”这个短语下画线,并提醒学生这个短语介绍“时间”,准确讲是“恐龙生活的时代”,然后请学生照这样的方式分别从下面的文句中提炼出“自然环境”和“生活范围”,然后进一步提示学生抓住这些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用一句话说说。这样,根据课文段落特点,不断巩固学生已有的能力,同时传授给他们新的方法并加以不断练习,使之每堂课都有些微的吸取和巩固,从而逐渐培养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从段落到篇章,不断递进。
“概括”,是把课文读“薄”。这个把课文读“薄”的功夫是需要层层递进地训练的。从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逻辑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内容的概述,教师充分利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在全文六个自然段逐一梳理后,教师点拨学生关注“哪些段落写了恐龙某一方面的特点”,以此为指引,带领学生明白课文首尾是总的概括性的介绍,中间几段是从不同方面对恐龙进行具体的介绍。这个环节旨在渗透分段和引领认识文章的布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板书中各自然段的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反复练习之后,学生对于“提炼关键词”,然后“抓住关键词”概括这个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巩固。此时,用同样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拓展激趣适度,以学定教。
鉴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标指出的年段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过犹不及”,适度才合理科学和有效。
如“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笔者在引出课题后,先是引导学生说说对恐龙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提出还想知道的有关恐龙知识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导入”环节就花了较长时间,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节奏。而所补充的内容———“恐龙名字的由来”的确是学生所不知道的,学生了解过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的补充介绍简洁易懂,立足学情和发展,是比较合理的。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取决于文本的差异、学情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关注以上几点,用好教材,准确定位,扎实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