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教学方案(汇总21篇)
方案是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步骤或措施。一个好的方案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可行性高且具备可持续性。学习他人成功方案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自己的方案。
练习教学方案篇一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____。
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3、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
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妻异。
5、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清荣峻茂。
7、趋。
练习教学方案篇二
一、画中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图形————初文————正楷字”的过程演示汉字的变化过程,看着形象生动的“小电影”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每当优美的文字画展示在小朋友们面前时,请他们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字?有的汉字笔画较多,从幻灯片上学生不能马上联想到字形,就由具体的图画一步一步地过渡到抽象的汉字,把难点一点一点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学是难点,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灯片,“燕’’的外形用粗线勾出,使学生思维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字是根据“燕’’的形状来的;第三步出现对汉字“燕’’的分析(燕头、燕身、燕尾),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形。
二、以画促写,唤起学生认真书写的热情。
“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规范地填在图旁的田字格内吗?”“能。”学生的回答一致。由于这是一幅文字画,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非常认真,生怕影响了整个文字画的优美,写时一边写一边感受象形字的意义和造型特点。
三、以画改画,发展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师:这幅文字画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鱼有船。
生3:有高飞的小鸟,有高大的树木。
…………。
师:谁能把这些景物有顺序地排一排?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也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排。
生思考。
师: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小鸟在空中飞翔。
生2:远处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种着树,山下有石头。
生3:近处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鱼。
此项训练是让学生感受字义组合与事物之间天然联系的过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画想象画作了铺垫。
师:把这幅画改画成风景画,再涂上颜色就更美了,你们想不想自己画画?
生动笔画画,个个兴趣盎然。
四、借画说话,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先让小朋友四人小组交流,再选几位在全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表达出来。
生1:我的画上是蓝蓝的天空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蓝天下小鸟自由地飞翔,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水清鱼自见。
师:这位小朋友把“经典自助餐”里学到的知识用上来了,多好哇。
生2:我的画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树林,太阳从山后渐渐落下去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师:把学到的成语用上来了,真不简单。
生3:我的画上还有比他们更美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划着小船在碧绿的河水中荡呀、荡呀,正在欣赏两岸的风景呢。
练习教学方案篇三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练习教学方案篇四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练习教学方案篇五
(2)第二篇地方中有不少描写生动的词句,请划出来,读一读。
(3)这两篇短文的最后都说石球和石像的形成,还是“自然界未解的谜”,但是写法不一样,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3、再读短文,理解感悟:
(1)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给第二篇短文取名,并说说原因。
(3)学生交流。
五、语言实践活动。
过渡:这次口语交际是说“有趣的动物”。课前请全体同学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珍奇动物。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珍奇动物介绍会”:
(2)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一头大熊猫作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然后,咱们再学着大熊猫的样子进行讲解。
(播放录音:我叫大熊猫,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别看我的体态笨重,显得笨手笨脚,实际上我却出奇的灵活。告诉你们,我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我还能够轻而易举地爬上树。哈哈,怎么样,我厉害吧!哪位小朋友要是不服气,可以和我比一比,看谁先爬到树的最顶端。)。
(3)选择一项内容,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讲解。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颁发最佳讲解员的标志。
六、熟记名言。
1、媒体出示三句名言。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交流这三句名言的大致内容,想想这三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3)学生质疑或交流内容。
2、教师归纳:
(1)这三句都是有关“劳动”的名言。“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指名交流:哪些工作属于脑力劳动?哪些是体力劳动?
(3)朗读名言并积累。
3、积累:学生挑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名言背诵。
七、写字练习。
1、出示要写四个生字,读一读。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
3、指名交流: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带有提手旁的字。
4、教师抓住“拔”字形在方格中位置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教学方案篇六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三峡》公开课教案。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练习教学方案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45-9=3642+46=90。
17+240=25717+3=2090/5=16。
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练习教学方案篇八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难点: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评讲。
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2.评讲上节课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
1.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试验:发给每位同学右边两个图形的纸张,把纸张。
沿着虚线折叠,观察对折后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
是否完全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练习:在上图的(2)中,把a、b、c的对称点标出来.
试验:在纸上滴上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把它画出来.
2.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所以它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
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如图(1),如果沿着虚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会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若把这个图形看成是左右两部分,则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如图(2),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右边的图形会与左边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若把(2)中的'左右两个四边形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图形,那么这个整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怎么看图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选项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
2.如图,若沿虚线对折,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重合,请找出图中。
a、b、c的对称点,并说出图中有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
四、小结。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它们的对应。
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五、作业。
课本p82习题第3、4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九
p80~82。
1、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1)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5.熟记12条成语。
6.讲《水浒》故事。
7.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描红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笔画多的字的结构:如:艇,舟字旁较瘦长,左右两边要靠紧。“赢”、“豪”上中下结构竖向要紧凑。提醒学生要把这些字写得入体、美观。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词语。
(2)学生说读词语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题词语告诉学生变调的规律:两个第三声相连,前一个第三声字改读第二声;三个第三声字相连。前两个第三字都改成读第二声。
3.练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纠正读音。
4.反馈。
(1)学生说变调规律。
(2)学生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例句。
(2)给“大得很”换词,使学生明白仅凭这类词,还不足以使句子具体。
(3)引导学生明白“一眼望不到边”,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到什么程度。
(4)学生讨论:该句还可能怎么填?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要紧紧抓住句中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1)学生尝试填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自己所填的句子。
(3)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4)老师设计巩固练习。
夫子庙的灯真多啊,————————————。
小东非常聪明,——————————————。
逐题讨论,教师注意纠正。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病句。
(2)三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余学生自行修改病句。
(3)讨论板演的作业。
(4)教师归纳改这类病句的步骤:先计句子,找出用错的词语,然后选择意思较为接近的合适的词语来替换,最后读一读,看换上的词语是否恰当。
3.反馈。
(1)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策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切。()。
(2)逐题讨论巩固练习,确定正确答案。教师及时矫正。
第三课时。
1.熟记成语。
2.讲《水浒》故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座位的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
(2)选择《水浒》中一个精彩的或者说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练习有表情地讲故事。
2.审题。
(1)教师简介《水浒》,导出《水浒》故事。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步骤:先分小组讲故事,然后每级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3.练习。
(1)每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讲《水浒》故事。
(2)每组派代表在讲台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有表情。
(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评议。
(3)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三)练写毛笔字(略)。
1、分析写法。
2、练写。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二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朗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预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这是一种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学过的修改文稿的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情景,学生读题。
(2)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圣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先只看不念,看能找出那些问题。
(3)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反复读文章,找出问题,并加以修改。
(4)师生共同修改,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识?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的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三、布置作业。
四、背诵《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霍金、魅力、求索”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申诉?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说。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坛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前面同学的申诉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和、胆”。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将每一笔写在米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四
练习1的“处处留心”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记住各个省市的简称。因为这部分知识较难,所以我是想尽办法,只为帮助孩子更好地记住这些简称。
一、充分预习。
先让学生充分地做好预习,找找各省市都在中国地图的哪里,特别是看看“鸡头”“鸡脚”“鸡尾”“鸡的心脏”都分布了哪些省市?并让孩子自己对应写好简称的各个省市,读熟。
二、激发兴趣。
三、归类记忆。
四、利用板报。
上完了练习一中有关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我在黑板报上贴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写上简称歌。这样,对于简称歌的教学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以延续下去,不然,戛然而止的教学会让学生遗忘得更快。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五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理解负数的意义。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一、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六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题练习。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45-9=3642+46=90。
17+240=25717+3=2090/5=16。
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七
1、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2、初步学会缩写句子,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理解长句子的意思;能变换句子中附加成分的位置,改写句子;能修改搭配不当的句子。
3、会使用书名号,能给句子加上书名号。
第一课时。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每一大组填写一行,进行竞赛。
集体讨论。
读题,明确适当的词都是起修饰、形容作用的。
自行填写。
指名说说自己填的词,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回忆。我们本单元学的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是怎样的?
用上述句式先口头练习。
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读题,明确要求。
(1)读例句,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修改后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变?强调了什么?(地点)。
集体讨论第一句。
自己独立改写第二、三句。
集体讨论,订正。
第二句:在公园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追逐玩耍。
第三句:在千岛湖上,我们乘坐汽艇游览。
5、完成课堂作业:第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第五课中有书名号的句子,说说哪些词语上要用书名号。
自己给句子加书名号。
少年报、儿童时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宿新市徐公店这几个词要加书名号。
请你做小医生,给他们找找毛病在哪儿?并给他们治疗。
反馈。
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后面的问题。
集体讨论思考题。
(1)小院的景色是迷人的,文中第二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
(2)抬头可见的是快要成熟的葡萄。一串串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写出了多。
从鹅毛般的、纷纷扬扬、给万物披上了银装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八
课本p87页。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练习教学方案篇二十
3、在锻炼孩子们口语交际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体会“这一刻,我想对你说”,从而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留恋,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情感的能力。
4、练习多选一的习作方式,为多种作文方式的选择打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孩子的感悟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有关沈杰的诗、口语交际、写作方面的材料。
1、学习《欣赏自己》。
师:谁读过沈杰的诗歌?
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沈杰的诗,在交流时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书上的《欣赏自己》,引导学生读。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也可以试着像例文一样,用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话总结自己的感悟。
师生配乐朗读,使诗的主题升华,激发学生的共鸣。
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在交流沈杰的诗中读、感悟,反复这样,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己的自信。
读、背《欣赏自己》这首诗。
2、小组内交流: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想说的话,这也是相互之间启发的机会。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要尊重,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或适当的评价。每小组评出一名最佳代表作发言人。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一些最佳代表发言。无论这位同学的发言时针对某一位同学,老师还是大家,老师或同学都要予以反馈。例如,发言的同学对某位同学表示歉意,对方一定要有回应,使发言者的情感得到回馈。这样的互动,即使语言的互动,又是情感的互动。
师: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了,同学们一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有难舍得轻易,有表达的激情,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想表达一下,就像刚才的口语交际一样。不过,这次不是说,而是写。这次的小笔头和以往不同,有四个活动,请你任选一个。
你想送给同学和老师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吗?那就赶快动手做作罢。
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亲手制作和真情赠言。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会融入和表达自己更多的感情,这是购买的物品所不能比拟的。临别赠言的内容要健康积极,运用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情感。
同学们,母校将随着我们的毕业成为记忆中熟悉的风景,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将各奔东西,美好的童年生活渐渐远去,你们想不想抓住这次写作的机会留住美好的回忆?这次习作我们给母校、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然后老师把大家的信珍存起来,多年以后我们在聚会的时候,我们将再次分享小学生生活的欢乐和幸福。
师:写信,要先确定写信的对象,然后确定信的内容,内容没有局限,想说些什么,就说些什么,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一定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你们想出版自己的“书”吗?
选几名同学作为小编辑,分类整理全班同学的习作,把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可以起名为“多彩童年”等等,在全班、全校展览。
六一节目汇演上,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演让广大师生称赞,快毕业了,我们再庆祝一下吧。
不过这次我们不再唱歌跳舞了,我们来个诗歌朗诵。
先让学生准备诗歌散文等作品,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摘抄的,交给主持人筛选,由主持人写好串词,利用班队会时间举办歌咏联欢会。
以上活动可以任选一两种。
练习教学方案篇二十一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 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 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 师创设情境。
1、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 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 学生评议。
5、 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 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