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优秀14篇)
编写教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一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重点: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难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
六: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那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14岁的你们有没有过“爱情”的困惑?
有谁和父母探讨过这个问题?
他们是怎么解答的?
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小女孩向她的父亲提出同样的困惑,这位父亲不敷衍不回避,给他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这封信中寻找爱情的真谛。
。
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封《给女儿的信》。
1.从童话里男人和女人50年生活的变化中寻找爱情的影子。
三次美和力量:
(1)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
(2)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爱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相反,更加浓烈,这就叫做忠诚。
(3)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也许上帝最初认为,爱情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随着死亡,爱情最终会消失。但是没有想到,在这对男女身上,爱情的力量跨越了死亡,成为彼此心头的记忆。
2.面对这样一种力量,上帝的态度怎样?
恼火——更加恼火——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说明,连上帝也放弃了对爱情的封杀,于是,人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
1.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这正好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在心中追念。
2.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作者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呢?这揭示了怎样的爱情内涵?(分小组交流讨论)
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自己萌生了一种让上帝也无法理解的感情——相濡以沫的爱情,这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此时,这只是一种两情相悦的相互吸引,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爱情。50年间,彼此的忠诚、扶持、依靠维系了他们的感情。即使是生命的流逝也不能毁灭他们的爱情,因为心灵的追念使他们的爱情在岁月的长河中得到永恒。
可以说,忠诚和追念是对爱情的检验。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3.拓展延伸。
(1)纪伯伦的一首诗:
you were born to be together,and together you shall be forevermore.
you shall be together when the wings of death scatter your days.
ay,you shall be together even in your silent memory.
你们为了在一起而出生,你们也将永远在一起。
即使死亡之翼驱散了你们生存的时间,也无法将你们分离。
啊,即使在那无声的记忆深处,你们也将在一起。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中说,爱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渴慕和追求。
汉乐府中说,爱情是“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不离不弃,至死相守。
李清照说,爱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柳永说,爱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黯然神伤。
就连以豪放文风著称的苏轼也不得不说,爱情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生命印记。
4.爱情的力量伟大,不仅能够穿越生死,连上帝面对它也束手无策。在这个童话里,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最终无可奈何又若有所思地离去,这说明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
但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拥有这种强大无比的力量吗?
在信的末尾,父亲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为什么只有人才能够爱?什么才是人的方式?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小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真正的爱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是一种终生相守的承诺。拥有爱需要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定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慎重、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快乐和幸福。
1.案例分析。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
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叹息
青春是爱情的季节吗?
在错的时间里,不论是遇见对的人还是错的人,都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因为爱不仅仅是吸引、忠诚,它还伴随着责任。责任也并不仅仅是一句承诺那样简单。它需要能力。
所以,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那就让我们学会用平静坦然的态度对待异性朋友,让我们在青春的旅途中珍藏这份粉红色的记忆,在学业有成的明天收获一份成熟的人生之果。
诚然,能够和挚爱的人携手走过漫漫岁月,一起搀扶着看天边的斜阳,是一种莫大的浪漫;但人生中还有很多的浪漫值得我们去追求,正如现在,能够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坦诚地和同学们探讨这一话题,我觉得就是一种浪漫,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们也会借助这样一个童话和你们的孩子交流爱的智慧,这不也是一种浪漫吗?青春谁能无梦?但青春路上还有太多的梦等待着我们去追逐。让我们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也记住这位伟大的父亲——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愿你能像他所说的那样,做一个明智的人,珍藏爱,收获爱,愿幸福的阳光永远地照耀着你们!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忠诚
爱情 责任 不可思议的美
追念 (心头的记忆) 和力量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三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一课时。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借助工具书查学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有关爱情的故事,大家听了可能不少,有关爱情的诗同学可能也会背诵,但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不知道,至于什么是爱情的真谛,大家更是一无所知。今天我们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侄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瓦西里·亚利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
作品有:《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里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至4自然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对此的态度。
第5至24自然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25自然段:告诉女儿如何对待爱情。
三、问题探究。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3、文中的“我”对爱情的态度如何?
5、复述第7至24自然段中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题的理解。
五、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在不是爱情的季节,这使得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并写成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四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繁衍()刹那间()麦穗()忐忑()一坏()伫立()。
(3)解释词语: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_______》《学生的精神世界》《_______》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以上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ai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五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一课时。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六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者却只是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针对这篇自读课文,设计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其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学生:爱情就是从一而衷。
学生:爱情就是生死相许,永不厌弃。
(有的学生开始偷偷的笑)。
老师:看来咱们同学对爱情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学完了今天的课文,或许你会有新的领悟。(板书课题)。
(这一过程设计了三读课文,分别是:浏览感知,精读探究,研读赏析)。
1,浏览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2,精读探究。(学生再次细读课文,让其自己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写作特色,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本文是以书信的形式行文的。这样可以斟酌字句,
言更周密,感情更深刻。
学生:本文是以插叙的方法,讲了一个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爱情,突出了主旨的。
学生: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总结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前后照应。
(学生回答过程中往往并不全面,再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
学生:我认为以故事的形式解释爱情,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利于理解。
学生:还有,这样可以使文章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学生;我认为首尾照应可以是文章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
3,研读赏析。(引导学生有重点的研读划出并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了段落或是自己认为的名言警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我喜欢“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这句话,因为他把人类美好的爱情置于了上帝之上,这是对爱情由衷的赞美。
学生:老师我特别喜欢第21自然段,因为他描写的虽然很悲凉,但却显示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课堂教学情况多变,在欣赏学生的见解时,有人突然质疑,虽然打乱了原有的秩序但却显示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借此反馈给其他同学,这样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有理智,会思考,才会得到幸福。
学生:我认为人只有理智的对待爱情,负起应负的责任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理智与责任。
老师;是啊,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还有同学有不懂的地方吗,咱们可以拿出来共同商量。
…………。
[这一环节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三、课堂拓展,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智慧有理智的,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种族生命力的纽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对爱人忠诚,使其的到幸福的责任。那我们青少年能否尝试爱情呢?(问题一出有同学又开始窃笑)。
一分钟后,突然后面一位同学大胆的举起了手。)。
学生:老师,我认为早恋无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处在心理发育的快速时期,迫切的需要外界尤其来自异性的肯定。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正常反映,所以没有什么可害羞的,更不值得大人们劳师动众的进行侦察。我最反感的就是妈妈偷翻我的日记。
(学生的回答大胆而叛逆,顿时班里炸开了锅。此时我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于是,适时的将课堂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几分钟后……)。
学生:老师我也有同感,我妈也天天象监视特务一样的监视我,虽然我一点情况也没有。
(顿时,底下有许多同学小声讨论应和。但同时另一位同学挺身而出。)。
学生:我认为早恋对我们有害,很多同学因为早恋,过分的注重打扮,而荒废了学业。早恋就是个青苹果,又涩又酸。要不然,大人们也不会那么胆战心惊的,恐怕我们尝到。
学生:我认为早恋无可厚非,它并非一定对我们有害。只看我们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动力,两人互相激励,它就会使人成功,我们还可以把它升华成友情,或是将它储藏,以便在适合的时候把它变成最甘醇的美酒。
…………。
四、积累运用与反馈。
老师:说的太好了,咱们同学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观点更是独特。既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么深刻,那么就让我们每人写一到两句关于自己的爱情的宣言,将它记载在我们班级的语录中,和同学们一同学习借鉴。
(学生按顺序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宣言,语句有长有短,字体有大有小,横七竖八,颜色各异,形成了一期生动的黑板报。)。
教后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学生特别敏感的话题,所以在师生合作之前得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本课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端正了态度,获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学生也从一开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语文“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作为一个一线教育者我因此为语文而感动,为新教改而欢呼!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八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附板书1)。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
——欧阳修 。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
汉乐府·上邪 。
上邪 。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
山无棱 。
江水为竭 。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七)、拓展活动 。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附:
板书1、
真正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板书2、
爱情,它高于上帝 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借助工具书查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关爱情的故事,大家听了可能不少,有关爱情的诗同学可能也会背诵,但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不知道,至于什么是爱情的真谛,大家更是一无所知。今天我们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侄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瓦西里・亚利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
作品有:《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里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至4自然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对此的态度。
第5至24自然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25自然段:告诉女儿如何对待爱情。
三、问题探究。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3、文中的“我”对爱情的态度如何?
5、复述第7至24自然段中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题的理解。
五、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在不是爱情的季节,这使得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并写成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十
1、自读课文,理解父亲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及运用童话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2、研读课文,初步了解爱情的真谛。
3、审视自身情感,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走好青春第一步。
学习重点。
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紧扣文本,品味文章具体语段,体会用故事阐述道理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语段。
学习过程。
一、语文基础。
1、了解作者。
2、给加粗的字注音。
蕴藏()渗透()纽带()繁衍()刹那间()。
麦穗()忐忑()一g()伫立()怒不可遏()。
3.根据词义写词语。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像,也不能理解。()。
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包含,蓄积。()。
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二、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三、深入探究。
2、品读童话,上帝从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各持何态度?
四、课堂检测:
1、《致女儿的信》作者是____________国教育家__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蕴藏()渗透()纽带()繁衍()刹那间()。
麦穗()忐忑()一g()伫立()怒不可遏()。
3.根据词义写词语。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像,也不能理解。()。
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包含,蓄积。()。
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五、布置作业。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2、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过,这个问题我倒不怕,因为我会给他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请学生阅读预习提示。
(屏显)“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板书“诗意的故事”、“爱情的真谛”
二、初读故事,涵泳诗意语言。
1、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中故事的情节。
2、解读“诗意”的含义。
课件:诗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结构。
3、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7~23段,从中感受诗意。
(1)第一幅画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
(2)第二幅画面:继续通过品析语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通过与第一幅画面的对比,感受美的结构。
(课件)补充《关雎》,理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诗化结构。
(3)学生齐读第三幅画面,共同感受诗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责任”、“付出”、“关怀”、“牵挂”、“宽容”……。
四、主题拓展。
课件补充:《写在学生日记上的信》。
五、结语。
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
六、布置作业。
模仿的写法,也用一则“诗意的故事”,帮老师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他“分享”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
诗意的故事:美的意境情感结构。
爱情的真谛:爱慕忠诚心灵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十二
《致女儿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自己14岁的女儿的一封谈论爱情问题的信。信中将爱情的圣洁、神圣准确而全面地表露在字里行间,将青春期孩子平日里“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的私秘很自然地摆在公众的面前。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当她心中刚刚有了朦胧的爱情的感觉的时候,她会渴望对爱情有更多的了解,然而对于她来说更多的往往是茫然和惶恐。对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是很难用教条式的语言向其讲述什么是爱情的,而面对女儿的问题不可回避,不能敷衍。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的方式,用自己少年时代祖母所讲述的一个与爱情有关的充满诗意的故事,如话家常,引导女儿去思考,从而昭示了爱情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让女儿知道: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父亲年轻时也遇到过,从而让女儿没有怪异、惊慌、羞涩的感觉。爱情如歌,爱情的纯洁美好,爱情的心理及生理意义等问题在信中也就自然地得到解说。
以智慧的头脑、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讨论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去学习和借鉴的。
二、结构
本文选取爱情内涵中 “美和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以人的“情”与“性”的关系为线索,采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有利于青少年接受的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常用的叙事模式,将这三个方面与爱情人生中的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相对应,将一个复杂而深奥的命题――“爱情”的内涵形象地展示出来,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爱情的主旨和真谛也逐渐显现: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虽然饱含人生哲理,但从作者童年时代的往事说起,用故事说理,娓娓道来, 深入浅出,语言朴素、简洁、自然、流畅,读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三、延伸
1.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乌克兰(苏联)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后来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享年不满52岁,他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面向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所有孩子们。他把自己的思想、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当中。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把心灵献给儿童》《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39岁时,他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摘自中国教育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文/黄易青)
2.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让你避免许多姑娘所犯的错误,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甚至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邪恶、狡猾和卑鄙的行为。你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严肃、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如果他没有学会真正的爱,他仍然是一个野人。一个受过教育的野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野人要危险一百倍。
有些青年人的感情是昙花一现的,他们不能真挚地、坚定地、长久地爱一个人。他们道德情操中的这种严重缺点,正是德育和美育工作中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美,说得确切些,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如果一个人没有严格的要求,那么他会很快地迷醉于外表美,随后又大失所望。要认识到真正的美,不仅需要有正确的道德审美观,而且要有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体贴和责任感。真正的爱情,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3.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戈洛瓦诺夫)
他用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爱情问题是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说得很对。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执教35年,这使他有机会细心观察自己的学生在其个性形成的最活跃阶段的许多情况。他不是凭从外部观察所得的印象,而是作为一个经常过问这类事情的人,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全面地研究了儿童怎样发育成长为少年、青年的过程,怎样进入成人期,怎样结婚,怎样建立新的家庭关系,最后,他们怎样生儿育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学校。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即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里也有孩子。他每天观察他们,同妻子安娜·伊万诺芙娜一道抚育他们成长。这种情况也为他思考“这个难以给予教育、且常被教师忽略的人的心灵深处这一隐秘地方”,提供了不少材料。
爱的欲望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在各民族的语言里,恐怕只有“母亲”这个词可以同它相提并论。爱的真正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识中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自己,而恰是在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爱情是人类关系创造的花冠。随着这种关系的建立,眼前出现许多美好事物,但主要是新的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对爱情的看法是正确的。他们认为,“爱情属于人的高级感情。年轻一代德育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和建立这种感情”。他呼吁自己的同事们要细心观察这种感情,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并要竭尽全力用人的这种最高尚美德填满年轻人的心田。
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未来公民懂得这一切。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他们怎样劳动(虽然他们在年满18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加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摘自《爱情的教育》一书的序言,世敏、寒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卢梭论爱情教育
一到人觉得他需要一个伴侣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心了。他同别人的种种关系,他心中的一切爱,都将随着他同这个伴侣的关系同时发生。他这第一个欲念很快就会使其他的欲念骚动起来。
这个本能的发展倾向是难以确定的。这种性别的人为另一种性别的人所吸引,这是天性的冲动。选择、偏好和个人的爱,完全是由人的知识、偏见和习惯产生的;要使我们懂得爱,那是需要经过很多时间和具备很多知识的。只有在经过判断之后,我们才有所爱;只有在经过比较之后,我们才有所选择。这些判断的形成虽然是无意识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不真实的。真正的爱,不管你怎样说,都始终是受到人的尊重的,因为尽管爱的魅力能使我们陷入歧途,尽管它不把那些丑恶的性质从感受到爱的心中完全排除,而且,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丑恶的性质,但它始终是受到尊重的,没有这种尊重,我们就不能达到感受爱的境地。我们认为是违反理性的选择,正是来源于理性的。我们之所以说爱是盲目的,那是因为它的眼睛比我们的眼睛好,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关系。在没有任何道德观和审美观的男人看来,所有的妇女都同样是很好的,他所遇到的头一个女人在他看来总是最可爱的。爱不仅不是由自然产生的,而且它还限制着自然的欲念的发展;正是由于它,除了被爱的对象以外,这种性别的人对另一种性别的人才满不在乎。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文章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歌颂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
2、可以提前观看关于爱情的经典影片,如《泰坦尼克号》《魂断蓝桥》《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几幅画面。
1、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和杰克浮在冰面上,罗丝看着杰克一点点地沉下去,慢慢地松开拉着他的手,无力地呼唤着“……”。
2、《简爱》的最后,罗切斯特被火烧伤,带有伤残,坐在椅子上拄着拐杖,在心中不断地呼唤着简的名字,这时,简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简握住罗切斯特的手。
杰克为了让罗丝获救,放弃了生的机会,自己慢慢沉入海底,罗丝眼睁睁看着他沉没,而没有办法营救;简在罗切斯特穷困潦倒,陷入人生的困境最需要她时,返回他的身边;大学校园内一对热恋的情侣,相爱的人走进结婚的殿堂,三口之家的温馨,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与默契……这是什么?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说起爱情,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但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这位父亲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给女儿的信》。
二、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请同学说说听了课文后的感受。
3、苏霍姆林斯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的?(童话)。
4、字词积累。
繁衍忐忑无与伦比怒不可遏麦穗。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四、品读探究。
方案一:
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提示: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找出文中关键语句。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或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头的记忆(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方案二:
学生阅读童话部分,思考并填下表。
教师明确:
1、上帝三次看到美的比较: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2、“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从人类的眼神中看到了“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彼此之间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才能使爱人之间生死相依,永不背离,相濡以沫,永不厌倦;也只有经过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产生超越死亡的“追念”,而只有拥有了忠诚与心灵的追念,才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把他们看成爱情的三位一体。
3、对上帝的态度的理解: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颤抖惊异”到“恼火”,但最终“深深地沉思着走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人“成了地球上的上帝”。
4、对文章的结尾的理解:仅仅能繁殖后代的爱,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超过了生理的需要,要包含着“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这是人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上帝没有创造出人类的爱情,说明上帝只是把人类看作了普通的动物,但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并战胜了上帝,说明人只要有高尚美好的爱情存在,就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五、拓展延伸。
1、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那么名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呢?教师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
爱像只小提琴,音乐可以偶尔停息,但琴弦却始终存在。
爱是毫不吝啬的付出。
――列夫托尔斯泰。
爱突破了时间的威力,使未来和过去永远结合。
――穆勒。
能使所爱的人快乐,这是世间最大的幸福,错过这样的幸福是荒唐的。
――罗曼罗兰。
唯有借着爱,人生才获得给予和继续进步。
――屠格涅夫。
2、听《最浪漫的事》,然后结束本课。
最浪漫的事。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听听音乐聊聊愿望/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结束语: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自己和自己心灵的秘密对话,写出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启示。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篇十四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理解作者针对孩子的特点回答关于爱情问题的巧妙手法。
(三)学习运用书信形式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苏霍姆林斯基并未直接谈爱情,而是用祖母讲述的童话故事,巧妙表达对爱情这个问题的解答。请同学复述童话。
(学生复述,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评,注意学生对关键细节的描述及关键词语的使用。眼神——“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人类的爱情。青年时代:爱情使他们充满青春的活力,更加美丽,更有力量。老年时代:孤独的男人坐在山坡上,心中思念亡妻,爱情天长地久,生前死后,永远不变。)。
3.从祖母讲的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情有哪些特点?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适当引导。)。
(学生汇总研讨结果:爱情是最美好、最圣洁的一种感情;人类纯真的爱情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爱情使人忠贞不渝;爱情使人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述中概括归纳,要注意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
4.作者对女儿提出爱情这个问题有些什么看法呢?
(1)忐忑不安——理解。
(2)内心的愿望:告诉女儿要学会明智的生活。’。
5.引导学生谈自己读这封信的感受。
(对爱情的认识;运用童话的作用。)。
1.如何理解“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这指明了只有在爱情问题上处理得明智、恰当,你才能取得幸福。如果对爱情采取轻率、任性的态度,缺乏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审美观念,那就可能产生悲剧,就会不幸和与痛苦。)。
2.细读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谈谈对作者所说的“成为真正的人”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导其用简单语句概括。)。
(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行为,愿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3.作者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与女儿交流爱情这个话题的?
(高屋建瓴而又平等谦和,童话)。
爱情是一个恒久的哲理,而爱情本身是最深奥、最抽象、最复杂的,如何把这样一个问题向只有14岁的女儿解释清楚,作者可谓是煞费苦心。信中并没有正面回答女儿,而是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祖母讲述的童话,用童话来阐明道理,引导女儿自己去思考。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每位同学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怎样正确地去对待爱情。
第二课时。
1.本文之所以能将对爱情的理解阐述得如此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和本文书信体的形式不无关系。文章既向女儿传递了什么是爱情,又讲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语言流畅,文章娓娓道来,见字如面。
2.阅读《马克思致燕妮》一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强烈感情。
(1)请学生阅读后讨论,马克思是怎样表述自己对妻子的爱的。
(直抒胸臆,发自肺腑,感情强烈,细腻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的思念)。
(2)爱情又给马克思怎样的感悟?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各抒己见。学生在爱情问题上可能存在错误认识、糊涂观念,教师应予以正确引导,肯定、赞扬积极健康的观点。)。
《给女儿的信》一文以书信形式巧妙回答了14岁的女儿提出的爱情是什么的问题,用童话作答,亲切地引导女儿思考爱情的真谛。文章语言精辟,发人深思。
尝试写一封信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要求阐述对一件事的看法,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