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和蛇说课稿大全(22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法。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实践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一
苏教版语文二上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一)复习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习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角色迁移、加深体验(学习4—10自然段)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习11、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二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中根据学段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据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读书兴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中对话的朗读,我着重指导。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 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
播放动画:小青蛙捉虫画面,学生复习字词,小青蛙就呱呱叫一下,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过程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比赛朗读。
表演(吸了口凉气),再模仿青蛙的口气说话,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对爬上这座高山缺乏自信,苍鹰说的话通过朗读、表演,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然后我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两个自然段。
3、接着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再通过多媒体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体会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课件再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再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4、说话训练: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分组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四、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小青蛙呱呱的叫声,出示“吸、阶、级”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吸”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坚持不懈)
爬到山顶 看到大海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三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2、体验青蛙向美好生活的感情,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受故事的有趣,体验青蛙向美好的生活的情感,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难点:能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3、指导要点:再看看、讲讲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激发幼儿大胆设想及表达。
四、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青蛙呱呱叫声音,卖泥塘了,卖泥塘,快来买我的泥塘呀!”
师:咦?是谁在说话?在说什么?
师:你觉得青蛙说的泥塘会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ppt)。
师:哦,原来是一个烂泥塘呀,这就是青蛙的家。
提问: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的心情怎样?它又打算怎样?(出示牌子“卖泥塘”模仿青蛙的吆喝声,营造故事情境)。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表达。
提问:如果你是青蛙,也给你一个烂泥塘住,你也想向青蛙一样吧泥塘卖掉吗?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那青蛙的泥塘究竟卖出去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里的青蛙是怎么做的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看了故事就知道了。
3、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至“盖了房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看上了青蛙的泥塘?它们买了吗?为什么呢?
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野鸭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对话)。
提问:蝴蝶、小兔、小鹿也跑来给青蛙出了什么主意?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至“盖了房子“进一步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你觉得青蛙的泥塘最后卖了还是没卖出去,为什么?
小结:“卖泥塘咧,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地上晒太阳,这里还有道路通向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着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5、完整欣赏一遍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附:故事。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就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去住。
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了一块牌子,写上:卖泥塘!
“卖泥塘嘞,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
一头老牛走过来。它看见了泥塘说:“嗯,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儿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就采集草籽,播散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嘞,卖泥塘!”
一只野鸭飞来了,他看了看泥塘说:“嗯,这地方是挺好,就是塘里的说太少了。”野鸭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青蛙想,要是往泥塘里引进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倒了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结成水槽,用它们把水引导自己的泥塘里。”
等泥塘里灌足水以后,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嘞,卖泥塘!“可是它的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鹿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
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了。于是她就照着它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卖泥塘嘞,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向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四
苏教版语文二上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2、体验青蛙向美好生活的感情,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的有趣,体验青蛙向美好的生活的情感,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能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青蛙呱呱叫声音,卖泥塘了,卖泥塘,快来买我的泥塘呀!”
师:咦?是谁在说话?在说什么?
师:你觉得青蛙说的泥塘会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ppt)。
师:哦,原来是一个烂泥塘呀,这就是青蛙的家。
提问: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的心情怎样?它又打算怎样?(出示牌子“卖泥塘”模仿青蛙的吆喝声,营造故事情境)。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表达。
提问:如果你是青蛙,也给你一个烂泥塘住,你也想向青蛙一样吧泥塘卖掉吗?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那青蛙的泥塘究竟卖出去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里的青蛙是怎么做的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看了故事就知道了。
3、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至“盖了房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看上了青蛙的泥塘?它们买了吗?为什么呢?
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野鸭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对话)。
提问:蝴蝶、小兔、小鹿也跑来给青蛙出了什么主意?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至“盖了房子“进一步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你觉得青蛙的泥塘最后卖了还是没卖出去,为什么?
小结:“卖泥塘咧,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地上晒太阳,这里还有道路通向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着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5、完整欣赏一遍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六
《小青蛙》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本组教材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12个。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我尽量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自主识字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很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多、新,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此外,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只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要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悟。
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拟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青蛙做的好事,培养爱护青蛙的情感。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辩清字形。
(2)认识新的部首。
(3)对本课的第一类生字认、会写、会用。
3.能力目标:能正确归范的书写本课的第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寻找方法,正确书写。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良好的气氛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课件运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将学生带进直观的教学意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也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导入时质疑:“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着画面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抓住契机:“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青蛙的表情,告诉我他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几句话就把学生引入到我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泼。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2.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示讲故事,让学生在亲切的语言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兴犹未尽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课文,紧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读书所得。
3.指导学生识字识词。
(1)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出示本课生字,引领孩子们通过试读、抽读、齐读、带读、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找朋友、送生字回家”,而且注意的紧张度也会较高。所以,我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如:字宝宝回家、猜一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学生喜欢听的语言,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让他们爱学、想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3)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并质疑,让学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发现生字的结构,认识两个新的部首。
(4)字词开花,说句子。在识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说练的机会,不要拘泥于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和谐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表达,在玩中练习说话,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
(5)至于写字,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如:因、困、点。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真,童趣的课程价值。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讲的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出了铺垫。歌曲中“跳跳,呱呱”分别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模仿小青蛙的鸣叫,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险,终于回到家时愉快、喜悦的心情。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低段学习阶段,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他们的身心特点。学习小动物的形象,模仿他们的叫声和动作,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教学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为了使儿童能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本课将遵循音乐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动、多想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
1、多种形式感受节奏始终贯穿整节课堂。运用了故事导入体验雨声强弱、陪小青蛙过荷叶桥的游戏、给原唱、个人创编视唱等多种形式享受音乐,感受歌曲整体节奏。
2、表演、创编多种音乐活动感受表现小动物找家的情感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这不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3、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堂,在地图的每个地点都设置了听、唱、演、编的音乐活动,既体现了音乐的娱乐性,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哪组表现好就把哪组的小青蛙往前过一片荷叶,在游戏比赛中自然的去提高学习积极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一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我将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
1、能正确掌握念白节奏,并能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的不同神态和心情。
2、启发学生编创新歌词,用肢体语言创设情景表现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为:
一、情景故事,激趣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学。
四、精讲点拨。
(一)过荷叶桥,节奏练习。
(二)过荷叶台,学唱歌曲。
(三)找荷花池,表演找家。
五、拓展教学,创编歌词。
六、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给予指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本课中,我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在新课教学时我运用了雨过天晴后小青蛙结伴玩耍的故事导入,一边让学生体验故事的有趣,一边带领学生初步感受节奏|××|××|×××|×××|。
2、游戏竞赛法: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本课的节奏练习与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参与荷叶桥的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不自觉的.感受节奏,享受音乐。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比谁先帮小青蛙找到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3、表演启发法:首先模仿表演着急的、高兴的小青蛙叫声,初步理解小青蛙找家的情绪变化;然后全班同学配上小青蛙蹦跳的动作表演找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小青蛙的心情,并创造性的给其他小动物编歌词表演。
4、拓展创编法:创编歌词部分,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先利用拍手的节奏学会各种动物有节奏的叫声,然后通过改变部分歌词配合动作表情充分表现歌曲,从而突破了本堂课中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教学,我发现课堂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好的理解旋律,学习节奏,并能创造性地创编歌词,提高了音乐素养,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此致
敬礼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蛙部队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特意提出要培养学生正常的身体姿势,根据小学生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喜欢做游戏,善于模仿,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集体活动,在此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体育课《青蛙部队》。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立定跳远学起来比较单调,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化、直观化“青蛙跳荷叶”间接学习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所以我又选择了游戏“青蛙捉害虫”作为补充教材。通过游戏“青蛙捉害虫”来进一步学习躲、闪、跑、跳、急停等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应变能力和速度,并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保护青蛙,保护有益的动物。
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较差,但只要是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游戏),他们就乐意去做,乐意去学,去锻炼。只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才能符合他们的年龄待征和接受能力。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与游戏方法和规则,发展跳跃、奔跑、急停的能力,提高灵敏,反应协调和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爱憎分明、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
1、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跳跃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整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下面我通过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教师检查服饰。首先引出“青蛙姐姐”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穿山洞”热身运动及做模仿操。目的是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
2、基本部分: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我运用了“青蛙跳荷叶”进行间接学习。首先请“青蛙姐姐”出来教儿歌:“小青蛙,真可爱,蹦蹦跳跳,呱呱呱”,然后提出问题“从起点到荷叶”应怎样跳?诱导学生自己想象动作,再小组讨论交流跳得远的方法,并请青蛙姐姐讲解示范。接着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跳得棒。最后由“青蛙姐姐”当裁判并颁发小红旗加以鼓励。在活动中配上欢快的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愉快的练习中已完全正确地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要领。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根据人体运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运动强度较小的立定跳远后安排了相对强度较大的游戏“青蛙捉害虫”。引导学生进行跑、跳、躲、闪、转身等适应性练习来完成任务。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然后全班分成两大青蛙家庭进行活动。每一个青蛙家庭20人,15人当害虫,5人当青蛙。青蛙呆在家里边玩耍边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当害虫的分散在稻田吃庄稼,青蛙看到后从家里跳过小河来到稻田。接着,可采用各种方式的跳法捉害虫。最后评选出害虫捉得最多的家庭。
3、结束部分:
学生与老师跳起轻松愉快、优美欢快的集体舞《找朋友》进行放松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快,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个操场,一台录音机,一面小红旗、一个青蛙道具。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九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我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4、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个道理。
1、有利因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易进入情境,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
2、不利因素: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上课”观念还没有形成。他们基本是凭着兴趣上课的。因此,可能会给本节课带来一些困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围绕这一理念,教学中我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形象思维等特点,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动作表演、想象体验等方法为主,采用评价法为辅。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一)复习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习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环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青蛙的话时,主要采用了评价修正法,及时有效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和提高的作用,通过评价来鼓舞学生的'朗读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在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读和演的兴趣。)。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分角色练读、演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他们自由地倾吐创意的想法激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幸福地体验心灵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习11、12自然段)。
这个环节同样是个难点。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朗读几遍11自然段的实践活动,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说:“”
松鼠说:“”
(设计意图:这里我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习。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教材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六)、结合生活,课外拓展。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练习,咱们写着写着,累了,怎么办?(指名说)。
(七)作业。
1、把对话部分读熟,找小伙伴演一演。
2、课后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和作业第2题体现了开放性、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有机会拓展到了课外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山简笔画成功。
水简笔画自信。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
活动设计思路:
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今天,幼儿也需要有一个温馨、和谐、环保的环境和美丽的家园。于是我在“家·我的故事·美丽的家园”主题活动中,选用了获得陈伯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的:《青蛙卖泥塘》这一故事题材,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能大胆地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2、能理解并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效果图,山脚下一块空地,一个烂泥塘,一只青蛙,一块卖泥塘的招牌)、图书若干本、板报。
2、活动前介绍过故事的主要线索,并请幼儿思考你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好不好,有谁会来买泥塘呢;为什么;青蛙的泥塘有没有卖掉,青蛙最终的新家在哪儿。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师:前几天陈老师讲过有一只青蛙住在烂泥塘里,觉得不怎么样,想把它卖掉,搬到城里去住,还请你们思考了四个问题。(幼儿回忆。)。
师:你们都进行了思考,有的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有趣的画,有的收集了相关的材料,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了讨论。接下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听听谁的想法最有趣。(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在屏幕上投射电脑制作的幻灯片:烂泥塘、青蛙等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一只青蛙。/一个水坑。)。
师:对了,一只青蛙和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幼儿看着图片窃窃私语:青蛙的家在烂泥塘里?)。
师:(见幼儿对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很感兴趣,于是改变了原来先讲述故事后提问的计划,即兴与幼儿互动)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它会高兴吗?(幼:高兴,烂泥塘里有水,它可以游泳。/不高兴.烂泥塘很脏,我们不愿意住,青蛙也不愿意住的。/烂泥塘里的水不干净,青蛙吃了会生病的,青蛙不高兴住在那里。)。
师: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幼:烂泥塘我才不要呢,我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很好,因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感到脏兮兮的,烂泥塘里水少,不太可能长荷花,青蛙不能在荷叶上自由地、欢快地跳来跳去玩,没劲!所以它要卖掉烂泥塘,搬到城里去,城里可能会有清澈的池塘,美丽的景色,青蛙该多高兴啊。
幼:我觉得青蛙不应该卖掉烂泥塘,应该想办法让烂泥塘的水多起来,可以撒一些荷花的种子、菱角种子,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青蛙就可以在荷叶上玩耍了,生活在这样的池塘里该多快乐!
幼:青蛙应该住在田野的池塘里,可以经常到城里去玩玩。如果觉得环境不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
幼:对呀!青蛙本来就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不怎样的话,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美丽起来,就像我们的幼儿园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河,多美啊!
师: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动物听到这个卖烂泥塘的消息,它们都会想来买的,但是看了后可能会不满意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住在优美的环境里。
幼:我认为蚯蚓可能会来买烂泥塘,因为它喜欢在泥巴里钻来钻去。
幼:我认为水牛会来买烂泥塘,因为水牛喜欢在泥塘里打滚,水牛滚了一身泥,虫子就不会来咬它了。还能在泥塘周围种它喜欢吃的草。
幼:我觉得野猪会来买烂泥塘,但是野猪买好烂泥塘后,它会在泥塘边盖一幢房子,因为晚上它要住在房子里的。(幼儿围绕着卖与不卖,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既有大胆的想象,又不乏合理的推理,语言也完整而优美。)。
师:如果一个烂泥塘给你住,你会怎么办?(幼儿展开讨论。)。
幼:我会把烂泥塘改造成鱼塘,在里面养鱼,那我就有鱼吃了。
幼:假如我是青蛙,我会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去住,那里有清澈的池塘,多干净,多舒服,就像我的家,把小房子卖掉换新的大房子,有花有草,有树有流水和小桥,景色很美。
幼:我会想办法改造烂泥塘,把它变成度假村,开宾馆,还要种些花,把烂泥塘打扮得漂亮些。
师:(教师见幼儿已经有了改造家园,创造美好环境的愿望)那我们也替青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来改造、美化青蛙的家园。(幼儿为青蛙提出了很多方案。)。
师:青蛙最后有没有卖掉烂泥塘?为什么?
幼:我想青蛙最后不会再卖烂泥塘了,因为经过青蛙的努力,烂泥塘已经不再是烂泥塘了。
幼:青蛙把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乌在树上唱歌,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舍不得卖它了。
幼:我想青蛙是不会卖的,因为烂泥塘的环境变美了,要是累的话,它可以躺在草地上,休息休息,还可以晒晒太阳,多舒服。
师:陈老师说的这只青蛙是在一本书里找到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听这个故事,看看和大家刚才说的一样不一样。(投影配乐讲故事。)。
三、交流讨论。
师:(归纳小结,重复幼儿优美的语言):原来青蛙卖泥塘有卖泥塘的道理,不卖也有不卖的道理。小动物不买泥塘也有它们的道理。青蛙追求幽雅的环境,向往美好的生活,它觉得住在烂泥塘里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得到了伙伴们的启发。青蛙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一个不起眼的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现在,它能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到小鸟在树上唱歌,还可以在清澈的池塘里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青蛙自豪地唱起了歌。
四、欣赏歌曲《快乐的小青蛙》(略)。
五、幼儿自由组合,看书讲故事(略)。
六、活动延伸:主题游戏“青蛙卖泥塘”(略)。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则语言活动,但活动的目标与重点并不是对语言材料的学习,而是幼儿情感的激发。由于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想象、推理和表达的机会,所以活动有效地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了青蛙想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激发了幼儿创造和保护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同时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关于动物的已有经验,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后面的故事欣赏变得水到渠成。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一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我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4、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个道理。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易进入情境,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习习惯。
2、不利因素: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上课”观念还没有形成。他们基本是凭着兴趣上课的。因此,可能会给本节课带来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围绕这一理念,教学中我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形象思维等特点,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动作表演、想象体验等方法为主,采用评价法为辅。
四、说学法。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习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习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环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青蛙的话时,主要采用了评价修正法,及时有效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和提高的作用,通过评价来鼓舞学生的朗读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角色迁移、加深体验(学习4—10自然段)。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在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读和演的兴趣。)。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分角色练读、演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他们自由地倾吐创意的想法激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幸福地体验心灵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习11、12自然段)。
这个环节同样是个难点。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朗读几遍11自然段的实践活动,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说:“ ”
松鼠说:“ ”
(设计意图:这里我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习。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教材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六)、结合生活,课外拓展。
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练习,咱们写着写着,累了,怎么办?(指名说)。
(七)作业。
1、把对话部分读熟,找小伙伴演一演。
2、课后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和作业第2题体现了开放性、使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有机会拓展到了课外既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实践性、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六、说板书。
山简笔画 成功。
水简笔画 自信。
青蛙图 失望。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图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创作”,文是课文三个部分的概括,这种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审美情趣,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二
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三
我在设计和执教《青蛙吃害虫》一课时,本着追求实效,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根本,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四)巩固练习。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为了在课的开头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抓住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思维灵活,所以就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导入,我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说:“今天老师这就有一个谜语,看谁呀能很快猜出是什么?大家可要认真听呀!”孩子们马上各个兴致勃勃,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当我把谜语刚刚说完时,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青蛙”。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对于教材中的情境图我做了一个小改动,就是为这两只小青蛙起了名字“青青”和“蛙蛙”,目的是将两只小青蛙有所区别,这样,在后面环节“提出数学问题”时,孩子们表述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对于情境图中的两条数学信息,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没有把信息直接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找一找,说一说,因为孩子们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再熟悉不过,几乎成了一个定式,如果我此时改变一下策略,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经过思考以后,我把这节课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提炼出来,通过我的表述让学生获取信息。所以我就以两只小青蛙的口气说出“青青吃的害虫的只数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6。”和“蛙蛙吃的害虫的只数是一个在10至50之间的整十数。”让学生进行猜想,孩子们都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青青吃了56只害虫。”在猜测蛙蛙吃的害虫的只数时,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准,我就用“多了”或“少了”这样的词语来提示学生,所以孩子们也顺利的猜出是30只害虫。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挑战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唤起那些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到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意识。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但这还是我的一个尝试,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还有那些好的方式方法,同样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呢?希望听到各位老师宝贵的经验,谢谢大家。
第二个环节“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方法。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当上主人后,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在提问题时,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提出的问题有的时候是不合理的,比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了“青青比蛙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出现的,尤其是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所以在教学时,我在这里没有怕浪费时间,而是用了一些时间引发学生思考,究竟应该怎样提出问题,到底是多多少还是少多少?在学生互相交流中让提出错误问题的学生明确,根据数量的大小,和比较的关系,来确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就使部分学困生得到了关注。经过引导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青青和蛙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青青比蛙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和“蛙蛙比青青少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原本的设计是让他们从中自由选择一个问题,师生一起解决,这也是为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老师给我提出的一个疑问:当学生对解决哪个问题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感觉到了,40多个孩子,意见不可能一致,为了统一意见,在这个地方也的确浪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莫不如改为在老师的引领下,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这里,很感谢这位老师的建议。
另外在教学时我还有意识地在一个同学提出问题以后,让其他学生大声把前面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复述,目的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即将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印象,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环节。本节课虽然是一节新课,但对学生来说,所学知识未必是新知,因为我们班学生基本上都有较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所以在解决第一个问题“青青和蛙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时,学生脱口而出“56+30=86”,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还把结果都一并说出来。当时我就想:学生已经会了,还有什么兴趣?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再次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将计就计,我只能顺着孩子的思路,将结果板书出来。计算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计算方法的研究才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只能用老师质疑,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办法,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一脸糊涂的样子说:“可是老师却不明白56+30为什么会等于86,你能想出好方法说服我吗?请大家先独立想好说服我的方法,然后把你的好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听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果然又来了精神,学习热情再次被激起。孩子们纷纷的把各自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在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巡视,了解到孩子们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都成了我的小老师,我也自然成了学生,不懂就问,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孩子们的第一种算法是用竖式计算,我请这位学生进行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我听出学生表达上的一个错误“5加3等于8”,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为了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并没有直接提出来,而是用请教的口气提出疑问,经过我的“不耻下问”孩子们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信心。抓住这个兴奋点,我又问:“用竖式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孩子们总结的“数位要对齐”,“横线要用直尺”,“加号要写在左下方”,“要从个位加起”,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真的很全面。
学生的第二种算法是利用计数器计算,我用期待的目光,认真的倾听,孩子讲解起来信心十足,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得以调动。当我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后,问到其他同学们是否听懂了的时候,另一个孩子举手问到:“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而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呢?”这真是个有价值的好问题,在我的预设中,如果学生不问,我也是要问问的。抓住机会,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使学生们思维火花得以碰撞。学生的第三种算法是口算的方法,“50+30=80,80+6=86”,学生很巧妙的把新知识转化成前面学过的“整十数相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第四种算法是利用小棒来计算,我还是请学生做“小老师”到实物投影前边摆边讲,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生给我当老师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提出质疑,让他们来解决,这样,我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很好。
在确认学生没有其它算法后,我先是对孩子们出色的表现予以表扬,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信心,又让学生对算法进行了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并提醒他们计算时一定要认真。
在提出问题环节,我用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环节,我用装糊涂质疑,请学生当老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还可以怎样做,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呢?很想从各位老师处得到借鉴。谢谢大家!
接下来是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对于学生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我想如果再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列式解答的话,课堂形式就显得过于单调,再加上此时时间过半,孩子们的注意力已经慢慢的开始分散了,为了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直接将机灵狗所列的算式“56—30”引入情境中,问:“大家看这个算式,能解决我们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终得出,可以解决“青青比蛙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蛙蛙比青青少吃多少只害虫?”两个问题。经常变换教学策略,孩子们新鲜,学习兴趣自然上来。
我又问孩子们:“你们会计算56 — 30吗?谁能像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把你的好办法说一说?”在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孩子们也是说出四种算法:口算的方法,50—30=20,20+6=26;竖式方法;摆小棒方法;用计数器计算。
接着我为孩子们安排了一个他们非常喜欢的课间律动,让他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给孩子一个大脑休息的时间和空间,以提高后面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这一教学环节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所以,我没有再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只给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给学生同桌互相交流的时间,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也都会说,而且说的时候有了前面要求说完整话的铺垫,这里学生说得都很好。
计算教学真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因为算法总是那么几种,重复地叙述,必然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可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谢谢大家。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在练习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56+30”和“56—30”两个算式的特点进行观察,尽而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就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并在板书中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由于前面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就用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剩时间真的很有限了,我只安排了两道练习题。
练习第一题我先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并写出计算结果,再用开火车的形式集体订正。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道再普通不过的练习题呢?我的想法是,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在这其中,我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整节课学生说的很多,在练习环节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但我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此时静下心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将各种算法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并落在笔头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由想到做的过程。
练习第二题是利用“50、20、16、86、46、10、76”七个数写出得数是66的算式,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再有这一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新鲜,趣味性强,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然就会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得到了激发,老师心目中认为的难题,就有可能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题目了。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提升,我在后面又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任意说出得数是66的算式。在后面谈收获的环节,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说的很多,有说自己学会了什么的,也有说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为了更好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后,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三种图案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卡,分层次发给孩子们来完成,目的是将趣味性融入到枯燥的计算中,作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注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的一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一节课。
恳请各位老师对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如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针对我的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您的好做法或宝贵的意建议。再一次,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谢谢!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四
一、复习导入。
1、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20课,跟着青蛙一起去卖泥塘。齐读课题。
2、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一课的字词。
第一类:采集、播撒、绿草如茵、舒服。
指名读、齐读,注意平翘舌。问:你平时什么时候感觉很舒服呀?(泡温泉、吃大餐、睡暖暖的被子……)。
第二类:一只、一头、一朵、一块、第一。
自由读,发现什么?(数量词,一在变调)教师讲授:一作数字读本身,一后面是4声变2声,一后面是1、2、3声变4声。小老师带读。搭配合适词语(一只小鸟、一头牛、一朵花、一块石头……)。
第三类:烂泥塘、觉得、城里、吆喝。
通过几个词语的连读,相机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有哪些动物来看泥塘了?他们最后买了没有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课文的3——8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反馈。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老牛为什么没有买泥塘?请大家自由去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老牛怎么说的?
1、你知道了什么?(满意……不满意……)。
2、再读这句话,读出老牛的两种看法。练习、指名、评读。
3、课文用一个词连接了满意和不满意,它是——“不过”。这个词让这段话读起来更连贯,转折很巧妙,有点像前面《刮脸》学过的:但。——再读体会关联词的用法。
四、学习第4自然段。
听了老牛的话,青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横线、波浪线勾画。
1、课件出示勾画情况,大家对照检查一下。
2、两人合作读。
3、看“青蛙怎么做”的这句话。
4、师配乐讲述,把孩子们带进童话的世界:为了改变泥塘,青蛙翻山越岭,这天遇上滂沱大雨,把他浑身淋得透湿,但他克服困难,采到了野牛草;又一天,青蛙遇上天敌,有生命危险,可他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采来了狗尾巴草……青蛙把草籽一颗颗采来并收集好,真不容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它把辛辛苦苦采集到得草籽播撒在泥塘四周,让他们去好好生长,成为一片草地。
5、读好这这一段,体会青蛙的不容易。
五、学习第6自然段。
付出了这么多的劳动,泥塘有什么变化?(指名朗读6自然段。)。
1、猜猜草长得怎么样?
2、课文用上了一个词。(词卡)——抓住“茵”这个词中的关键字,用喜欢的方法查字典。(学习方法强调:今后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像今天这样,抓住重点字查字典去理解)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好句子。
3、青蛙吆喝更自豪更卖劲了,注意感叹号读法。
六、学习第7自然段。
听了你的吆喝,小动物们都想来池塘看看,瞧,谁先来了?(野鸭)野鸭,野鸭,你买我的泥塘吗?为什么呀?看来,野鸭也不满意呀,谁来读读,读出他的不满意。
七、总结全文。
老牛嫌青蛙的烂泥塘没有草,所以他不买,勤劳的小青蛙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泥塘变得绿草如茵;野鸭又嫌泥塘的水太少,没有买泥塘,飞走了。那大家猜猜,听了野鸭的话,青蛙会怎样呢?朗读全文。
八、写字训练。
1、读字、分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2、这几个字怎么记?
3、演示“服”字的笔顺,提问:第5笔是什么?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自己对照例字写。教师巡查评讲。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五
《小青蛙》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中的第三课。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乐和谐。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晴、情、请”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文将字族文识字寓于儿歌之中,通过读文识字,能有效避免学习形声字的枯燥。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青子族中各字的音行义,既有利于读文识字,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会写“青、清、晴、情、请”5个生字。
2、通过联系课文,老师范写,学生跟写来学习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会写“青、清、晴、情、请”5个生字。教学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针对以上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对比学习法:将课文中的由共同的母体字“青”做声旁的形声字“清、晴、情、请”放到一节课来对比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对比学习法的学习方法。
出示谜面,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自读,听录音范读,跟老师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反复读课文,知道小青蛙它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这样能让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习惯。
1、出示生字“青”,引导学生观察“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便于规范学生的书写。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语。
3、范写生字,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生字。
4、练写生字。
5、激励评价。
6、同样的方法学习“清、晴、情、请”。
7、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巩固学习的知识。
通过对这四个形近字的练习,掌握这五个字的写法,以及它的运用。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一个是青,另外四个是:清、晴、情、请。我们还知道小青蛙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青(青蛙)(青色)清(清水)晴(晴天)。
情(心情)请(请问)。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六
1、教材基本介绍:
歌曲《小青蛙找家》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教材第七课《小精灵》歌曲短小,节奏简单,通过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模仿小青蛙的鸣叫,表现了小青蛙活泼可爱和憨态可拘的音乐形象,其中,以无音高说唱形式出现的每句尾的“呱”字的出现,更烘托了几分俏皮的味道。
2、学情简况:
该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枯燥的音乐知识用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运动联系起来,如能将四分音符念成走,八分音符念成跑跑,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比较连贯地念一些节奏短句。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把握我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大胆进行歌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节奏创编歌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材的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在情景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并能有表情地进行表现和二度创造。
2、教学难点:本课,我将难点分散为三个部分。
难点一:引导学生用“走”和“跑跑”整齐地朗诵青蛙跳的节奏。
难点二: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创设情景表现音乐。
难点三:启发学生通过模仿启发动物的的叫声以及行走节奏来为歌曲填词。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中,我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兴趣导入法,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我在开课部分运用了带着大家去交游。
2、情景引入法:在新课教学部分,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开始新课,将学习贯穿与游戏与故事之中,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3、启发诱导:在歌曲处理和创造部分,学生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行走节奏为歌曲填词。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聆听法,通过多次聆听来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本课分以下几部分呈现:
1、课前律动和发声练习2新课学习和难点。
3、歌曲的创造表演部分4、结束部分。
下面简单的说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律动和情境创设发声练习。
在律动中教师带着大家去交游,通过荷塘里听见青蛙的鸣叫引入发声练习。
二、故事引入课题。
本环节通过学生通过观看flash,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下青蛙找到自己的家,突破第一个难点。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通过学生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初步接触歌曲,感受音乐形象。通过教师演唱,学生熟悉歌曲,模仿小青蛙的鸣叫,通过师生接龙,逐步学会演唱歌曲,通过启发,用声音和动作处理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唱歌。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和创编歌词。
这个环节将体现本课的另外两个难点:教师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身体动作的示范,试图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用孩子们自己的身体分角色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将本课推向高潮。
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们的思维再次打开,请他们通过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和行走方式来填词唱歌,使课堂更富有生气。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七
本课围绕立定跳远为题,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自然、宽松、愉快、良好的氛围,师生建立起友好融洽的关系。
立定跳远是小学生跳跃动作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小青蛙学本领》情景的感染下,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怀着愉快、兴奋的心情掌握立定跳远的蹬摆协调用力动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高效。
其次,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如:有序的进行练习;为同伴鼓劲加油;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练习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辅导学生的集体练习,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当遇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区别对待进行纠错,提高他的学习自信心,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同乐,真正体现教学氛围的和谐,让他们享受体育成功的快乐。两个游戏阶段,孩子们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本领,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身体不但得到了锻炼,最重要的是巩固了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在捉害虫游戏中,让孩子懂得做一个勇敢、有爱心的孩子。
课后回忆,教学还是有点瑕疵:第一次小组练习后四位同学的展示动作,其中走到第三位时,学生可能情绪紧张,动作完成的不协调,出现了类似单脚起跳,结束时,我的评价不应该以全概偏,评价他们表现都优秀,潜移默化中应该给学生养成一个严谨的、技艺求精的学习态度。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八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引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要求,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策略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
第三、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3、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cai,观察第一幅活动插图内容,学生看讲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导入课文。
(三)媒体再现,体验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习1-3自然段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在理解“羡慕”一词时,让学生找近义词,并用“羡慕”一词说话。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来体会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乐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真诚的友谊。
(四)图文结合,以读促讲,角色演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学习重点段落4-5自然段时,结合活动插图二、插图三,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1、质疑:小青蛙和小蛇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2、观图说图,在文中找出青蛙妈妈的话划上“——”;读文说文,体会青蛙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个性体验。
3、紧扣关键词“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坏人、远离”,并在这些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下加上着重符号,在反复朗读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揣摩青蛙妈妈谈“蛇”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4、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说说小青蛙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为孩子担心的焦虑心情。
5、再次提问: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说呢?
先由插图导入朗读此段,对蛇妈妈和小蛇的心情整体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学法,找出蛇妈妈和小蛇的话,找出体现蛇妈妈和小蛇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朗读。用换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来比较,并理解“习俗”一词,让学生体会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教学环节要在学生认真读文,细心体会,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得出蛇妈妈和青蛙妈妈一样,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课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话:“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学生诵读时,肯定会体会到小青蛙和小蛇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愿望,学生学到这儿,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那么,在学习6-7自然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引发出一个问题:他们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这时,安排学生开一个现场讨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愿望,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界是残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多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力求自然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拓展。
1、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叙说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天敌”的资料,老师归纳总结。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学会生字,能正确读通课文。
(3)指导书写“搬”“倒”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方法学会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2.用做动作的方式理解“吆喝、采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简要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构想:
继本单元中蜘蛛开店之后,烂泥塘边一只可爱的青蛙也开始叫卖起来,还要把自己居住的不怎么样的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去住。竖起牌子,大声吆喝,青蛙是铁了心要卖泥塘,可是老牛对泥塘周围的草不满意,野鸭嫌弃水太少,小鸟、小兔、小猴等动物都提出的要求,于是青蛙不断按照客户的要求改造泥塘,当他又一次吆喝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泥塘舒适又美好,便打消了卖泥塘的念头。
一支可爱的肥嘟嘟的小青蛙从课文插图一中手扶“卖泥塘”牌子的面无表情,到插图二中手撑荷叶的眉飞色舞,情感变化如此之大源于泥塘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一幅插图是灰灰的单调的烂泥塘,后一幅图则转化为鲜花朵朵、蝴蝶翩翩的美好环境。插图巧妙地蕴涵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成为课文重要的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借助前文,引出新课。
1.同学们,读这三个招牌,你们熟悉吗?
(出示:口罩编织店围巾编织店袜子编织店)。
像这样写着字的木板就叫“招牌”,也可以简单地成为“牌子”。
提示:学习“牌”字,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字形,书空右半边。拓展积累“扑克牌、广告牌、路牌、盾牌、车牌”等。
2.这三个招牌的店主都是谁呀?
对,这就是蜘蛛先生开的三个店铺,开店的经理真是让蜘蛛先生非常难忘啊!最近森林里又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竖起一块新牌子。
出示:“卖泥塘”
(1)指名学生认读。
(2)学习“卖”字。说出它的反义词是“买”,两个字比较着识记。
3.不光竖起牌子,还传来大声的吆喝呢!
出示:“卖泥塘喽!卖泥塘!”
提示:认读“吆喝”,“喝”在词语中读轻声。生活中,你听到过“吆喝”吗?理解“吆喝”的意思,用吆喝的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4.又是竖牌子,又是大声吆喝,到底是谁要买泥塘呢?瞧,他来了。(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提示:学生认读“青蛙”。学习“蛙”字,关注部首。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采访青蛙吗?(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提炼出关键问题:为什么要卖泥塘?谁来买?卖成了吗?)。
6.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吧,让我们去读课题。(板书:青蛙卖泥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得看拼音;读通句子,遇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根据课前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找答案。
出示:坑挺愣泳应。
烂茵灌泉搬。
学生注音,并发现第一行的生字都是后鼻音,第二行的生字都是前鼻音。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读。
3.下面进入第二关:你连对了吗?
舍隹米石白十。
木皮子水买予。
学生将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进行配对,出现“舒、集、籽、破、泉、卖”6个生字。学生认读过程中教学“泉”,出示它的古文字,了解泉的起源。教学“籽”字,观察部首的变化,“米”字最后一笔变成点,课文中组成“草籽”,强调“籽”表示植物的种子。
板块三分段读文,梳理文脉。
1.生字都读对了,认准了。你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吗?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青蛙把自己的家称作烂泥塘,觉得它不怎么样。你想象一下,这个泥塘是怎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烂”在这里的意思表示泥塘里水多,特别软,相机教学“烂”字。
2.谁来买泥塘了?青蛙卖成了吗?
(1)老牛。
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
请学生用“—”画出老牛,没有买池塘的原因,用“??”画出青蛙听了,老牛的话以后,做了些什么。
(2)野鸭。
指名读课文的第六至九自然段。
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圈画,并组织语言表达。
(3)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
指名读课文的第10、11自然段。
同桌合作说一说:小动物们提了什么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提示:这里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变序读,例如: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青蛙就栽了树。
学习“缺”字,学生按部件认真分清左右两部分。说出“缺”的近义词是“少”,可以组成词语“缺少”。
比较两组词: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
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子。
第二组词加了一个“了”字,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学生认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出节奏。
3.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哪些动物来买房子,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吗?
评价要点:说准确,有顺序,讲完整。
4.比较这三个部分,你有什么发现吗?
(1)共同之处:都是动物们对泥塘提出意见,小青蛙根据建议改造泥塘。
追问:那动物们提的建议能不能交换呢?
提示:每一个动物的建议都是与自己的生活习性有关的。
(2)不同之处:老牛和野鸭的两个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后面的动物比较简略,是一个个列举的。
提示:写故事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详细写一两个例子,其余的可以归在一起略写。
5.那改造后的池塘卖掉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泥塘都改造好了,青蛙反而不想卖了呢?这个问题下节课再交流。
板块四指导写字,积累语言。
1.你能填上合适的动词吗?
牌子()竹子()树()花。
()房子()太阳()路()滚。
2.开火车读生字。先顺着开,再倒着开。
学习“倒”:给“倒”组词,知道它有两个读音,课文中读第四声。
3.指导写字:卖、搬、倒、泉。
(1)(出示:卖)关注“卖”和“买”的区别。
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横画和一个横钩的长短变化。
(2)(出示:泉)强调“白水泉”,上窄下宽。
(3)(出示:搬、倒)比较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示:左中右,要谦让。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学生写完后,及时点评反馈。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二十
《青蛙吃害虫》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这是一节数学计算课,在计算课的数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紧蜜联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和想法,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为灵活,加之孩子天性中对小动物的喜爱,因此,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遵循着这样几个设计思想:
1、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的呈现是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片段,教学中我将教材中静止的主题图改编成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图,巧妙、生动的将知识点和环保及爱护小动物的教育融汇贯穿于教学情境中,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同时有效的激发,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我改变教材中问题直接呈现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讨论、合作、获取、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
3、在加减法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数器、小棒等教学用具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本节课还存在着值得改进和思考的地方:
1、是否可以考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寻找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提出相关的计算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但是他们对于实践动手类的活动兴致比较高,比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是否可以考虑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组织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使其在动中学,在动中理解,在动中掌握。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二十一
蛇、青蛙和蜜蜂是三对天生冤家,可仇人太多是会令人讨厌的。
一天,青蛙在河边洗澡,不小心被一群蛇看见了,于是,他们从树上攻击,可一条蛇不小心又把一个蜂窝碰了下来,这一下,战争就开始了。
很久过后,蛇、青蛙和蜜蜂就这样追来打去,结果都给累死了,可那些不愿参加战争的,却活了下来,比那些参加战争的人好多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和平,绝不要挑起战争。
青蛙和蛇说课稿篇二十二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2、会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听算。
2、一句口诀两个算式。
3、3×4+35×7-55×8+53×9-9。
怎样算快?你怎样想的?
以3×4+3=?为例。3×4可以看作3个4相加,也可以看作4个3相加。再加1个4。3个4加1个4得4个4。所以3×4看作3个4好些。
主要看后面要加或要减的是1个几,前面的乘法算式就看成几个几。
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2个相关的条件。
1、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找出2个相关的已知条件。
(1)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2)3只青蛙。
问: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这2个条件都是和问题有关的。
你能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式?(求3个9相加)。
9×3=27(只)或3×9=27(只)。
2、看图,每层楼大约高3米,这座楼大约高多少米?
这道题告诉我们几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隐藏的条件)。
还必须知道大楼有几层?
怎样列式?为什么?
3、这辆汽车多少元?
3张5元的,1张10元的。正好!什么意思?(不多也不少)。
4、饼干每包5元,矿泉水每瓶2元,点心每块3元,果汁每瓶4元。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试着算一算。
完成书上18页计算,19页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