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少年教案范文(13篇)
教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育教学要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突出教学特色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案名字8]
木雕少年教案篇一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木雕少年教案篇二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木雕少年教案篇三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木雕少年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少年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师引导:他是哪里人(非洲)能说具体一点吗(非洲南部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边)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播放瀑布图片)。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壮观,雄伟等)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出示第2段)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第3,4段)。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课件播放木雕的图片)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精美,栩栩如生等)。
5、(出示第3,4段)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齐读)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2)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找木雕,做木雕)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展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了他的淳朴与善良。)。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指名交流)。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国际友谊。
木雕少年教案篇五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旅行时,想买一个为纪念,但却因为所以放弃购买,感到很,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我,我很。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5、小结填空。
课件出示: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四、品读言行,感悟形象
木雕少年教案篇六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雕少年教案篇七
《卖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课文在描写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时,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值得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戴老师在执教《卖木雕的少年》时,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点,立足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特别是课堂上的词语教学有特色、有实效。
形象、直观的教学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抽象思维发展还比较差的三年级孩子,词语教学中尽量追求形象,使孩子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词语。正如维果斯基说的“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在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很好地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感受词语。在教学“琳琅满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木雕的词,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图片,在视觉冲击、图片感受中,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木雕,教师适时点拨深化词语的理解。这样,形象的词语教学,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受就形象,对于这个词语的感受就丰满。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深刻的。联系学生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词语,是很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课堂上,戴老师引导学生体会“爱不释手”时,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构思奇特、栩栩如生”后,问学生:面对这样的木雕,你会怎样?从而较好地理解了“爱不释手”。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精心选词,准确用词表达作者的感情。文本中的每一个词都投射着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开。只有将“词语教学”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更鲜活、生动地理解词语,触摸到词语的温度。《卖木雕的少年》中的“遗憾”一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是个难点。教学中,戴老师就立足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说说我的左右为难?在入情入境中,学生有了深切的体会,很好地理解了“遗憾”。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在本堂课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师词语教学的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词语,使词语教学生动、形象、灵动、有效。但课堂中,若教师能更好地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课堂将更加完美。
木雕少年教案篇八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木雕少年教案篇九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1.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3.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木雕少年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还记得课文讲了“我”和黑人少年的什么事吗?(出示填空)再加上这个象墩又实在太重了。
2、一个卖木雕的少年最后却送出了木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翻开课文来一步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吧!
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去读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二、品读“遗憾”
出示第9自然段。
请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一个词语:遗憾。“遗憾”就是因某件事不能称心如愿而感到的惋惜、失望。读词。它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写谁遗憾?(少年遗憾),一次是写谁遗憾?(夫人遗憾)。
(一)、体会夫人的遗憾。
1、夫人因什么事而感到遗憾呢?
2、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到底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请谁来读,其他同学想!
(1)、哪里精美?请生说。a(构思新奇在哪儿?)人坐哪儿呢?说是坐在坐凳上,其实就好比坐在象背上,这真是构思新奇啊!再加上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简直就跟活的一样)果真精美!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词。是呀,夫人她站在少年的摊位前,看看这个,这个坐凳,瞧瞧那个,那个坐凳,再看看另外几个,哎呀,这些坐凳个个。只要是站在夫人旁边的人都看出来了,看出什么来了?(夫人非常喜欢,想买)。
评: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一点就通。
感情读得多好啊!
(3)、如此喜欢却不能带走,确实遗憾,让我们一起读出夫人的遗憾。
(二)、重点体会少年的遗憾。
那么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5-9自然段,划出少年说的话,仔细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愿意的话可以在旁边写下来。
2、交流出示少年说的三句话,引导体会少年内心的遗憾。
生:“更有礼貌”是的,更有礼貌了。请你礼貌地读读。
生:“更诚恳了”对呀,更有诚意了。那你能读得更有诚意一些吗?一起读第二句话。少年说话如此诚恳,他的心里在想什么?a(是的,非洲是个非常穷的地方,所以金钱对他来说非常地重要,卖不掉木雕,心里当然遗憾了。读遗憾句。)。
b:(非常希望夫人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师:是呀,你圆了心愿我赚了钱,多好!
c:(非常想卖掉象墩)师:是呀,非洲是个非常穷的地方,少年多想让自己的日子更好过一些啊!
可是尽管少年再诚恳,夫人就是不买,少年心里当然有些遗憾了。读遗憾句。
会想些什么呢?这和中非两国的亲密交往有关。
4、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图文资料吧!(播放课件)注意看文字。
真是一位善良的黑人少年。读第9自然段。为了不让这个中国朋友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少年又专门为夫人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大声读读第10—15自然段。
三、感悟友好(引:做好了象墩,少年就……)。
他等了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呀,少年就一直坐在这块岩石上,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暮色已至,等到别人都吃过晚饭出来散步了,他还是耐心地等着。
我说少年啊!你还是回去吧!你们又没互相约定,天知道等得到还是等不到?
(少年:我一定要……亲手……)。
何必呢?夫人连你姓会名谁都不知道?值得你这样等吗?
(生说)。
哎呀,多善良、多么可爱的一位黑人少年啊,我觉得你也非常善良。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来读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吧!
2、少年还专门为夫人做什么了?(出示:这个小……却只有拳头大小。)。
同学们,此时夫人还遗憾吗?她的心情怎样?可是夫人和少年毫不相识,她到现在还不知道少年为什么对她如此友好,白送象墩呢?请谁来代替少年读出他回答夫人的一句话?(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回答一遍吧!
3、出示“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是呀,此时夫人才深深地明白了,当初少年的那丝遗憾是因为……。
少年的耐心等候是因为……。
少年的亲手赠送更是因为……。
一句“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就像一阵微风,轻轻地拂去了夫人心中的遗憾,你说夫人感动吗?假如此刻你是其他国家的游客呢?或是非洲本地的人民呢?当你们看到了少年为夫人所做的一切,你们感动吗?又会如何夸赞这位少年?请同学们先假想自己是下列其中一种身份的人物,然后写几句话夸夸这位少年吧:生写。交流。
四、升华。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的,只要心存友善,哪怕远在天涯海角,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只要我们心存友善,不只是中非,全世界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是呀,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之上,同一片蓝天之下,又有什么理由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呢?你们说对不对?最后让我们用夫人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木雕少年教案篇十一
一、知识能力: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二、过程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资料共享。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课件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2)认读生词,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木雕少年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 ) 宾() 构( )。
洲 ( )浜() 沟( )。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
动作 。
语言 。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六、板书设计。
介绍木雕 。
木雕少年教案篇十三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宾()构()。
洲()浜()沟()。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动作。
语言。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质朴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