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五年级教案(汇总16篇)
教案编写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资源利用。编写教案要关注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桥五年级教案篇一
2、正常的强弱节奏。
3、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的节奏,并唱唱,四人小组讨论并唱一唱。
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气候条件是这样的?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别每一段落主题曲的区别,和第二声部伴奏片段等)。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讨论后完成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6、结:同学们对春天的热情和祈望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完美。
表演《春雨蒙蒙地下》。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问:(1)人们是这样来形容春雨的?
(2)还有那种天气现象呢?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问: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
“刷刷刷”是什么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模仿的下雨声“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小节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粒度的变化要求唱好二声部。
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份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在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讨论歌词词义问:
(2)第一段歌词是什么含义呢?
(3)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借景抒情)。
(4)在理解歌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和配上打击乐,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桥五年级教案篇二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一课时
1、 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 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3、一生跟着读句子――体会作者朗读的纵情。
4、一生对话说句子――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互动:(生读后)我听出了一点激动!来,你握着我这个台湾老师的手再说一次。很有点激动了!声音不一定高,关键是说出每个字的情。谁再来?真激动!“他”为会么这样激动?引导学生品读第15自然段。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为台湾回到祖国怀胞感到心潮起伏,为祖国有这么多伟人感到非常自豪,为这些伟人重新出现在礼堂感到无比激动)。师生共同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读这句话,又有什么新感受?课文最后一句话,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其它什么话也没有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全班再读这句话:女生读第一次出现的句子,男生读第二次出现的句子,全班读最后一次出现的句子。
2、走入今天: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对今天的台湾小朋友说吗?
3、今年温州农博会出现了台湾商人卖水果,你对这可喜变化有什么看法?
4、搜集爱国名言。
桥五年级教案篇三
1.教师配乐朗诵改编诗《故乡》。
2.学生谈谈从诗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
3.引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齐读课题,问: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4.配乐欣赏江南小景图片,跟随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边读边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a 读生字新词,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
清澈见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杨柳
潺潺地环绕 随风飘动
细细的流泉 柔软的柳枝
粼粼的波纹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园 清洗衣物 采摘茶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语句,读一读。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出
溪中捉鱼虾
事 桥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写这些趣事的语句,品读感受。
茶山摘茶叶
【重点感悟】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学生体会说话:流水把野花送到了远方,也把( )送到了远方。
指导朗读: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结合板书:事----趣。
3.师:文中除了这些童年时代发生的趣事,还有哪些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引导学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的呢?请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a 【重点品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师:想象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
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改编诗:
师:家乡的景色如诗如画,
生: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痴?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潺潺环绕的溪流);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垂柳婀娜的舞姿);
师: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水鸟悦耳的唱和);
师:在那段日子里,那美好的印象,
生: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b 作者的老家与我们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还那么喜欢呢?谈谈理由。指导朗读。
c 村庄的人们----勤劳、互助。从“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看出。
1.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景物和事情的描写来表达的。
读课文中相关语句。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平淡,更真实,更感人。
3.小结写法:
?通过描写美景来表达爱的情感。
?直接抒发对家乡的爱、怀念。
?通过回忆有趣的往事来表达情感。
1.范文引路(学生平时的日记):
还想和爸爸一起开心地在小河边玩打水漂的游戏。爸爸玩打水漂可是一流的高手,他捡起一片碎石片,使劲一扔,“嗖”的一下飞出去,在水中就能打出了五、六个水漂,真厉害!可我学了好久还打不出一个水漂来。爸爸说:“这就是乡下孩子的乐趣,我小时候经常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小河边玩这种游戏。”
噢,原来乡下孩子也有着我们城里孩子不同的乐趣!
2.找出文中写景、写事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练笔:每个人都有自己怀念的故地,或城市,或农村,请你也用学到的方法,选取一处美景,或一件趣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吧!
4.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展示。
8*小桥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一辈子难以忘记) 事 桥上送野花 (趣)
茶山摘茶叶
桥五年级教案篇四
1. 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母、分子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 通过层层设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课前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再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1、出示2个实例(课件)
(2) 用米尺来测量木板的长度,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许多例子都可以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我们通过计算或是测量都是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为了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而产生了新的数——也就是分数(出示)。开始,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经过很长时间后,才产生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分数的知识。同学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其实分数对于同学们来说不会太陌生,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2、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分数的意义。
二、互动探究
(一)复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 用课件展示。(3个例子)
(1)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4份。
(3)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
2. 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想一想: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只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请举例。
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能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2.思考:
这里有一堆苹果,你能拿出它的1/4 吗?你是怎样想的?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把这些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一个苹果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讨论:
把6只熊猫平均分,有几种分法?每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1)汇报分的情况。
(2)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注意叙述完整。
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怎么分的?
还可以怎样分呢?
桥五年级教案篇五
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
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 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分工协作:
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2. 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预设二:把石块先放入容器,往容器里加入水,直到水高过石块,测量水的高度,把石块捞出,再次测量水的高度,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当装的水过高时,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预设四: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看重多少,再根据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来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生独立完成。)
2. 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25粒跳珠,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体积,再算出一颗跳珠的体积。(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学会了求石块的体积,我学会了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学会了把一个物体转换成另一个物体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桥五年级教案篇六
1、知道幼儿园及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很美,是给大家欣赏的,每个人都要爱护他们。
2、能做到不采摘花朵、树叶。
教学挂图《花儿好看我不摘》。
1、感受园内春天的景色,激发幼儿爱花的情感。春天到了,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你最喜欢什么?这些花好看吗?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这些花是谁种的?为什么种这些花?小结:幼儿园的花是叔叔、阿姨种给大家看的,有了花,幼儿园就会更美丽。
3、欣赏儿歌。教师有表情地朗读。
小结:叔叔、阿姨在幼儿园、公园、大路旁种了许多美丽的.花、让人们欣赏它们、喜爱它们,小朋友也爱这些花,但我们只能看、不能摘。[附]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说我真乖。
桥五年级教案篇七
xxx年9月25日。
练习八7-10题。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口算。
2、计算并验算。
3、找出错误的地方。
学生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1、练习八第7题。
学生地理思考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
针对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
2、练习八第8题。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教师讲解,纠正错误,予以改正。
3、练习八的第九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十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你认为你学的怎么样?能给自己一个评价吗?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桥五年级教案篇八
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知识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情感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重点通过扮演《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难点通过学习让同学能掌握京剧基本的腔调。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学具节奏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师播放伴奏带。
1.从戏曲知识导入。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2)(3)。
1.“做一个……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示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播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同学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唱师生问好歌。
生扮演唱。
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听教师作简介。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同学演奏锣鼓经一组同学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同学可以轻声跟唱,
2.聆听范唱。
全体同学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6.分组编排扮演唱《我是中国人》。
聆听。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同学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同学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设境。
激趣。
(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
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和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演唱时指导同学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
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和剧中人物的品格。
桥五年级教案篇九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增强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
4、具备有事同大家商量的能力,主动发言,学会商量。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有事大家商量
教师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1、学生谈感受,道不满原委。
2、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1、课件出示教材p.28图,并附动画配音。
师:这些小干部其实很想为大家做些事情,不辜负同学的信任,但他们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们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2、讨论:怎样才能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呢?
3、交流、汇报,总结、提炼。
(1) 大家共同商量。
(2) 班委会商量决定。
(3) 人人参与商量决定。
(4) 少代会商量决定。 ……
4、课件动画介绍“少代会”概念及职责。
师:集体的事情不能一人说了算,应该人人做主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2、现场采访:(1)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你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你不爱发言的想法是什么?
3、讨论:怎样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
4、商议决定,达成共识
问:大家各有各的意愿和想法,商量时采用什么方法最后做出决定?
(1) 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2) 班委会讨论做出决定
(3) 小组长讨论决定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人人商量共同商量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
使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桥的造型、桥的历史、桥的不同建筑风格、表现桥的歌曲和绘画等,引起对桥的观察、了解和表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体验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的关联,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了解各种桥的形式美。
画一画自己见过的桥。
查阅搜集相关文字资料图片绘画作品、涂色工具、铅笔、橡皮。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桥展:教师发动全班学生收集的相关的照片报纸图片等进行展示,让学生初步了解桥的不用形状、特征和功能。引出课题“高高低低的桥”。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各式各样的桥。
欣赏古代的桥平板桥、玉带桥、吊桥、石狮桥、石拱桥等。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著名的桥吗?
学生回答。
从功能不同欣赏桥:桥双层桥、开阖桥、斜拉索桥、跨海大桥等。对桥的功能进行讨论。
教师:你知道桥有哪些功能?
学生回答。
2、探讨千姿百态的桥(功能与设计、命题画创造)。
a.构思与讨论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桥,它的形状和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研究不用桥的功能和设计意图。
b.你想怎样表现你喜欢的桥?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想画的桥,可以是桥展中见过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桥。鼓励学生画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桥,并填画周围的环境。
三、布置作业。
画一画你喜欢的桥。
学生创作在作画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刻画桥的主要特征,建议学生用简洁的线条构图,大胆作画和着色。在工具和材料的应用上最好能够有不同的选择。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展示。
作业展评作品完成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桥,把自己的构思的桥的形状、特征、功能等告诉自己的伙伴,增加对桥的进一步认识。
六、总结下课。
肯定学生的才能,能够认识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情景的作用,能从生活中发现美感。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一
1.经历调查生活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通过考察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一、导入。
1.观看课前准备的影像或图片资料。
2.这样的情况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吗?
二、确定调查方。
列举自己生活的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
2.要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该怎样做?
3.设计调查方案:指导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记录表格。
三、讨论并提出假设。
2.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课本69页)。
3.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存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物质和生物共同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素相互影响,共生共荣。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3.喜欢大胆想象。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二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投影片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谁)(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四、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xx民xx责xx
蜓xx抿xx渍xx
梢xx赞xx
哨xx攒xx
教学后记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想象课文第5-8节所描写的情景,然后用动作、语言表演出来,学生兴趣较浓,效果较好。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三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是你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你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你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
我们大家的写作情况大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见山说山,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有很多同学考完试后感到不解:老师,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是这次考试时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兴趣,加之考场的动力,所以他写出了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
我们就是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学习目标】。
1、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作文写。
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2、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导入新课】。
走进春天、迎来夏天、迈向秋天、步入寒冬。人生有许多图景也像四季的风景一样美丽,但我们的眼睛却常常熟视无睹,为什么呢?因为心灵的麻木。触动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双眼饱含感动的泪水,只有这样,心中才会有美丽的彩虹,而你的笔下才会流淌出动人的文字。
心灵的触动,诱因是外在的,但其根源在于人性的光辉;心灵的触动看上去是偶然的,其根源是常怀感激之心。心中有爱,眼中才能有泪。
一、自学感知。
21.“白血病少女掩镜飘逝”
武汉市12岁的小涓涓,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而治愈的机率只有几万分之一,可是为了这几万分之一的希望,妈妈的求助电话打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打到了台湾,但终因出现了各种并发症,20xx年12月13日,她住进了武汉协和医院。图片所展示的是20xx年4月17日,美丽可爱的小涓涓在病榻上照镜子,7小时后,她离开了人世,在离开人世之前,她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行了,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
2.“苦难天使”出生之后。
小姑娘今年19岁,名字叫宋蕊,看上去只有八、九岁,智商只在正常婴儿一两岁的水平。她出生后的第三天,被诊断为“abd”溶血症,她的'生存,全靠别人输血来维持。旁边坐着的是她的母亲:陈丽明,这是世界上最执著的母亲。19年来,面对宋蕊无数次生命垂危,面对丈夫的离去,她坚强地挺了过来。其实,宋蕊每次发病,只要稍微迟缓抢救或少喂一口水,她都会丢命。可陈丽明说:“我是母亲,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都要让她活着。”
3.“爸爸,咱们回家吧”
云云,今年17岁,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16年前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牺牲了,并且埋葬在边疆。16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中途云云又患了眼睛肿瘤,几近于失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云云瞒着妈妈,16年来偷偷积攒了178元钱,说这是去看爸爸的路费。当云云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见到父亲坟莹的时候,小姑娘云云发出了世界上最深切的呼唤:“爸爸,咱们回家吧!”
4.选自“让藏族盲童和我一样快乐。”
女青年今年29岁,是一位德国姑娘,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位盲人,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竟毕业于德国最著名的波恩大学。而她对人生的选择竟几乎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她潜心研究藏学,并且视觉障碍促使她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打字方式,而这种打字方式能够使藏族盲人轻松地进行藏文阅读。当有人问及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高原的时候,这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说:“爱心是没有国界的,友情是没有国界的,我的梦想就是让藏族的盲童和我一样拥有快乐。”
5.“生死婚礼”
23岁的“新娘”邓洋一身白色婚纱,双目紧闭,安详地躺在冰棺内,簇拥她的,是27岁的“新郎”夏军特意为她购买的999朵玫瑰,这是20xx年4月13日,在重庆市福家园小区内演绎的一个动人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夏军和邓洋恋爱三年,今年4月12日,邓洋因为肿瘤猝发而去,夏军大喊:不,她没死。我要和她马上举行婚礼!一家婚庆公司为夏军的一片真情所打动,于是操办了这场婚礼。
照片上,“新郎”半蹲在“新娘”身旁,一次又一次地抚摸着她的手,絮念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此时,礼棚里回响起了苏芮的那首深情的歌: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也许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11时40分,所有来宾依次从邓洋身边轻轻走过。“新娘”身上,撒满了鲜花。
6.“俺是妈妈”
3老妈妈名字叫陈荣,家住北京朝阳辛庄,可以说,陈荣是当今社会中最具博爱精神的妈妈。陈荣和丈夫一直靠拣垃圾为生,几年间,竟拣到7个弃儿,再加上她自己的两个孩子,一共9个。但是,陈荣没有退缩,她历经着世人无法想象的不耻与艰辛,竟然把9个娃娃全都养活了,并且成长得很好。陈荣老人说:“俺从前就是一个孤儿。如果把这些孩子送到孤儿院去,那里是阿姨,而他们在俺这里,俺,就是妈妈。”
7.骇世亲情。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8.西安有个王副教授,即将坐火车出发给远在户县的学员上辅导课。因为时间太紧没来得及买票,就请求检票的同志先放他上车,然后再补票,不料检票员硬是不答应,他只好苦苦求情并拿出工作证和随身带的一百多元钱,说以此做抵押,能不能让我先上车,等上完课回来再说,不料捡票员仍不答应,眼看时间来不及,被逼无奈的王老师只好把心一横,说了句:“为了学生,我给你们跪下,行了吧!”说着,这位55岁的副教授,果然扑通一声跪下了!那么,从西安到户县票价几何?才一块八!
1、阅读教材中“话题探讨”和“写法借鉴”中的两个片段,思考怎样写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筛选教材中信息)。
2、怎样才能抓到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
4(1)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不经常写作,或不经常细致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人的心灵往往是粗糙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就需要主动地去体味生活,努力使自己的心灵丰富、细腻起来,真切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比如,一个善于观察、体味生活的人,当他因考试失败而一蹶不振却看到一个同样的失败者向他微笑时,他就会感悟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以后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只有乐观的看待失败,失败才会转变为成功”这样的道理;当他看到一个雨天,就会联想到“生活并不总是阳光灿烂”;同样,一阵和风,一次偶然的事件,都会使他对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从而表达对生活丰富而真切的感受。
(2)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
创作者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生活,用爱来表现真、善、美,用憎来表现假、恶、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并用自己笔去表现生活,启发读者。
(3)要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
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环境,共同的经历,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而写文章大家就要善于避开人们共同的感受,抓住与众不同的感受写,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来。比如说,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有人说像夜一样,这样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可是有人说:像盲人一样黑。这是一种非常独特,非常细腻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
3、怎样才能做到提炼素材,深入思考生活呢?
提炼素材就是对我们平时所观察到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普遍,从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在反复思考、推敲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才能把握生活的“真实”,然后,在写作上才能在写作上寻找到最佳立意、恰当的表现角度以及清晰的文章思路。简单说就是要反复思考,不断深入,要抓住生活中的感动点。
共性问题:素材中的意蕴发掘不足。
例如: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大意是:“他到集市上去遇到了一个少年,坐在地上,右腿缠着绷带,绷带周围有些血迹,皮肤晒得黝黑,乱糟糟的头发上还有几棵杂草。面前放一破旧铝盆,等待着施舍。人们纷纷将自己的零钱给了少年,他也给了少年5元。后来发现少年正站着与一位中年人在墙角兴高采烈地数钱。发现这竟是一个骗局。”作者发表的议论是“我开始怀疑,怀疑这个世界。”
作者的议论过于简单。根据这个材料,从少年的角度看,小小年纪的他已成为不劳而获、骗人钱财的社会渣滓;我们愤慨万分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思考:这个少年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青春少年没能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却坐在集头上行乞骗钱,试问,中年人有没有责任?为人父母者养育孩子的责任在哪里?社会有没有责任?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到底有多少漏洞、隐患?……从这些方面提炼一下,升华一下,本文还是比较优秀的习作。
5大家阅读“写作练习”的一、四两则材料,进行提炼素材练习,并写出你从中所提炼出的观点:
3.怎样写好细节?
共性问题:缺少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只有冗长的平淡的叙述,文章缺少感人的力量。
例如:有同学的选材是自己人生路上比较重大的一件事——中考。写到查询中考分数时,他是这样写的:“中考分数查询那夜,我告诉爸爸说晚一些查吧。爸爸说不要紧。他拨了号码,我心里非常害怕。”
这段文字写查询中考分数时的紧张心理,写的不细致,不生动。请看修改后的文字:“记得那是一个静得令人可怕的夜晚,我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因为今晚就能查询中考成绩。我低着头请求爸爸说晚一些查吧。爸爸却说不要紧。他开始拨号码了,平日优美的拨号声现在显得格外刺耳,每一声都敲击着我怦怦直跳的心。”
6教材59页,写作练习第三题。选能触动心灵的事,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
在雨中,我读懂了你。
我还未见识过太平洋的浩瀚与博大,也未识过珠穆朗玛峰的崇高与庄严,但是,在雨中,我读懂了我的母亲:母爱似海,母爱似山。
记得上初中时,秋天的一个早晨,天阴沉沉的,秋风乍起,黄叶纷飞,不一会儿,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来。我打开窗户,一阵寒意袭来。我这才发现我穿的短袖衬衣已经很不适合了。气温越来越低,我使劲地抱着自己的两只胳膊抵挡寒意,但还是不住地打冷颤。“要是妈妈现在给我送件厚衣就好了”我心里默默地想。可这怎么可能呢?妈妈有病,正在家里挂吊瓶呢!“可也真是的,母亲不会托人给我捎来一件吗?”我心里有些岔岔不平了。
“丁零零......”放学时间到了,我极不情愿地走出教室。忽然,听到了妈妈那熟悉亲切的声音:“你可出来了,我在这等你好一会儿了。”她手里抱着衣包,身子向前探着,遮挡着凄冷的雨。妈妈的头发早被雨水打湿了,眼圈发黑,眼睛布满血丝,充满着怜爱。我惊异地说:“妈,你怎么来了?”“噢,我觉得天气有点凉,给你送件秋衣。”说着她把衣服给我披上,并嘱咐我要好好学习。突然,我发现母亲只穿了一件短袖衬衣......刹那间,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我的眼前模糊......“道道皱纹岁月痕,缕缕白发儿女债”,我想起了我对妈妈唠叨的厌烦,我想起了我对妈妈做饭菜的挑剔,我想起了我对妈妈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我想起了我对妈妈的种种误解和怨恨......直到今天,在雨中,我读懂了我的母亲:
母爱似海,包容我的快乐,包容我的忧伤,包容我的不满……。
母爱似山,给我安慰,给我力量,给我信心与勇气……。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四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集成办公系统软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了解wps2000软件的功能,掌握进入和退出wps2~操作环境勺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文字处理系统软件wps200;
2.启动wps2000;
3.退出wps2000。
三、教学重点:
启动和退出wps2000。
四、教学难点:
对集成办公系统软件的理解。
五、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过程()(在演示时,每操作一步,都说出声来):
1.新课引入同学们,前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画图软件绘制图形,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应用是文字处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简单实用、功能强大的集成办公系统软件wps2000。
2.讲授新课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如何启动和退出wps20印文字处理系统。wps2000是一套支持windows95/98,具有文字处理、表格应用、图像编辑、公式编辑、图形处理、样式管理、语音控制、多媒体播放、电子邮件发送等诸多功能的32位操作平台上的集成办公软件。
它和美国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是目前中国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集成办公系统,也是软件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和国外软件抗衡的产品。启动wix32(x)o的方法有三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
(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演示wps2000的三种启动方法,并让学生利用其中一种启动wp'32000)退出wps2000的方法也有三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退出wps2000。
(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演示wps2000的三种退出方法,并让学生利用其中一种退出wps2000)。
第二课调动文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插入和改写状态的切换与区别。
2、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插入和改写状态的切换与区别。
2、插入、删除文字。
三、教学重点:插入、删除文字。
四、教学难点:插入、改写状态的切换与区别。
五、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打开文本《日月潭》。
2、在“令”字前面插入“景色怡人”四个字,该怎么办?3、操作步骤:
把光标移到“令”字前面。输入“景色怡人”。
4、切换“插入”、“改写”状态的使用方法。
5、试一试:将文章中“景色怡人”几个字删除掉。
6、方法:
方法1:将光标移到指定文字的后面,按退格键删除。
方法2:将光标移到指定文字的前面,按delete键删除。
7、练一练:p9。
第三课文字复印机。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复制文本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巩固剪贴板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使用工具条中的“复制”按钮复制;
2.使用编辑菜单进行复制;
3.使用鼠标直接拖放复制。
三、教学重点:
复制文本的三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复制操作的原理及剪贴板知识。
五、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过程()(在演示时,每操作一步,都说出声来):
1.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的选定,选定了文本之后,就可以对它进行复制、删除、移动等处理。本节课我们学习文本的复制。
2.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复制一个文本。
复制文本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
第一、二种方法其实也只是一个命令的两种不同启动方式。使用工具条中的“复制”按钮。
1.选定要复制的内容;
2.单击工具条上“复制”按钮;
3.用鼠标或光标控制键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的位置;
4.单击工具条上“粘贴”按钮。
使用编辑菜单进行复制。
1.选定要复制的内容;
2.单击“编辑”,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复制”;
3.用鼠标或光标控制键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的位置;
4.单击“编辑”,在弹出菜单中单击“粘贴”按钮。
使用鼠标直接拖放复制。
1.选定要复制的内容;
2.按住ctrl键,指向选定内容;
3.用鼠标将选定内容拖至要复制的位置;
4.松开鼠标,松开ctrl键。
练习:・说一说复制有几种方法?
第四课文字的设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设置文字的字型和字间距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设置文字粗体和斜体的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如何设置文字的字型和字间距;
2.如何设置文字的粗体和斜体。
三、教学重点:
建立文本和保存文本文件。
四、教学难点:
文字的字型、字间距、粗体与斜体的设置。
五、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过程()(在演示时,每操作一步,都说出声来):
1.新课引人。
为了让一篇文章题目更突出,标题更醒目,还可以设置文字的`字型和字间距以及给文字设置粗体和斜体。
2.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给文字设置字型、字间距、粗体与斜体。
如何设置文字的字形和字间距。
1.选定要设置字型与字间距的文本;
2.单击“文字”,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字体”命令;
3.在“字型”中,单击相应字型;
4.在“字间距”中,输人数字;
5.单击“确定”按钮。
设置文字的字形和字间距并不是很常用的操作,一般都用缺省值。只有在对文本格式有特殊要求时才会使用。
如何设置文字的粗体和斜体。
方法一:利用格式栏里的粗体和斜体按钮。
方法二:利用“文字”菜单中的“字体”命令设置粗体和斜体。
设置粗体和斜体的最快捷方法是选中文本后,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
练习:
成斜体。
第五课小小印刷厂。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页面设置、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了解纸张类型、打印机型号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1.设置纸张大小与页面方向;
2.页边距的设置;
3.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
三、教学重点:
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
四、教学难点:
设置纸张大小与页面方向。
五、教具:
1.一套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设备;
2.一套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过程()(在演示时,每操作一步,都说出声来):
1.新课引入。
文章或论文写好了,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磁盘的形式进行交流。但很多人可能没有电脑,还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把文章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打印文章。
2.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进行页面设置、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
我们最常用的纸张是a4纸、16k纸,可以在“页面设置”中的“纸型类型”中选择。
设置纸张大小与页面方向。
1.单击“文件”一“页面设置”;
2.单击“纸张类型”;
3.设置纸张规格;
4.设置纸张方向;
5.单击“确定”。
页边距的设置大小对于不同的打印机可能有一定区别。要想设置合适的页边距,最好打几张试一下。
页边框的设置。
1.单击“文件”一“页面设置”;
2.单击“纸张边距”;
3.设置上、下、左、右各边距值;
4.单击“确定”。
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
・打印预览。
・打印输出。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五
2、欣赏《关东情》。
3、演唱形式的二度创作(创编说唱词表现歌曲)。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东北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喜欢东北音乐。
2、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演唱、聆听、感受、体验东北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1、演唱《东北风》,体验东北民歌的风格。
2、用说唱的形式表现歌曲。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歌片。
一、导入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每节课的开始都要进行五分钟的歌曲欣赏,那么今天的“每课一歌”我们要让大家欣赏什么歌曲呢?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哪个地区的歌曲,相信大家一听便知。”
二、感知部分:
1、欣赏:《关东情》。
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歌中都唱了什么?(东北三宝:鹿茸、人参、紫貂)(教师演示)。
2、再次欣赏,让学生随着唱一唱,体会这首歌的演唱风格。
[设计意图:体会感受东北音乐的曲调特点,了解东北三宝。]。
3、说东北、初步了解东北:
(1)说东北:
(2)视听结合初步了解东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东北有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这三省不光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还有非常美丽奇观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演示边做以简单说明)东北的风景美,东北的音乐更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乡土气息浓郁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三、新授部分:
1、听录音范唱。
范唱前提出问题:
a、你能听出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吗?用你喜欢的动作感受节拍。(两拍子)。
b、这首歌都唱了什么?请你记住2———3句歌词。
2、学生自由创编两小节的节奏,随音乐拍击。(教师放《东北风》的音乐)。
3、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拼摆,并带领学生一同随音乐拍击。
4、老师范唱。
5、学生通过对比评价老师。
6、学生尝试着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哪最不好唱?你哪里唱不好?”
7、用生生互教或听琴跟唱的形式解决难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过度语:“这首歌描绘了解放初期东北农民翻身做主,喜过新年的愉悦心情。为了表达他们的这种心情,你们说这首歌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用你们的声音和表情告诉我。”
8、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再次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部分: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东北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塑造了一批自豪、朴实、爽朗、火爆的东北人,正是东北人的这种性格特点也孕育出了具有东北风格的艺术形式,如:东北的地方戏二人转、东北的歌舞、东北的大秧歌、东北的小品等等。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个小品的片断,(播放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片断)。
1、欣赏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片断。
师:“这段小品加入了东北风格的歌舞,你感觉怎么样?(活泼、热烈、红火、泼辣等)它塑造了东北人特有的性格:粗犷豪放、泼辣热情,而且赵本山的这段演唱在演唱形式有一个特点,你们发现了吗?那就是说唱,你能学说几句吗?(火辣辣的······火辣辣的······)说唱这种演唱形式运用到东北歌曲中来更加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使这首歌更富有东北韵味和乡土气息。
2、小组学生研究创编说唱词。
3、小组学生汇报。
提示学生:说唱词加在哪好呢?
4、师生给予评价。(互评,他评,自评)。
五、结束部分:
“同学们,每个地区的音乐都有它不同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领略了东北音乐的风采,东北的音乐热烈、活泼、红火、热情,它体现了我们东北人的性格,体现了东北人的精神风貌,我们是东北人,我们爱东北音乐,我们更爱东北,我们为生长在这片黑土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为振兴我们东北做出我们的贡献。”
桥五年级教案篇十六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的方法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迁移类推和新旧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1.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尝试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讨论、争辩、操作和推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多媒体课件。同样大小的梯形纸片(至少四弓长)。剪刀。
一、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
1.教师谈话:请说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猜测:梯形面积计算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吗?
4.下面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实践。进行验证。
通过义习。梳理学过的直线型图形的而积计算公式。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
二、自主探究,寻求规律。
(一)推导面积计算公式1.谈话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
2.学生尝试探究验证。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利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时间。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学会探究的方法。
3.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转化推导的方法。
(2)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转化成己学过的平而图形的,并让其他同学质疑、评价(这里可能会出现拼一拼、割补、分一分等多种方案)。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谁能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说明你的根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5.根据推导过程和公式。让学生提出问题: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6.教师小结:(略)7.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更明确如此计算的原因。达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转化思想的内涵。
2.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计算。
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公式应用练习。
通过学生互相出题训练。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训练多样而有趣。变苦学为乐学。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1-4题。
3.灵活变换条件。联系实际进行练习。
4.拓展尝试:下图是两个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补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灵活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联系实际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的练习才是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归纳、概括解决的。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去积极地思考、讨论。另外。还应多提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