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大全(14篇)
教案是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反思,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包括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点。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通过学习这些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希望大家在教学工作中能够编写出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一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2、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这些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会迷失方向?为什么?”
生答:不会,因为船上装了指南针。
2、“指南针是哪国人民发明的?”
生答:中国人。
3、“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由此导入新课。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2页第二段并回答问题。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开展“动动手”的活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根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自制活字印刷的过程,然后分组讨论研究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得出答案。
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发现错别字需整版重新雕刻,这些缺点促成了印刷术的改进,所以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活字印刷的优点:突出两个“变”字—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3、后来活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学生回答:木活字、套色印刷以及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等;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况。
学生回答: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3页第一段并回答。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回答:战国时期我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它有哪些缺点?
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回答:由铜盘和磁勺两部分组成;根据磁石指南的原理制成的;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没能广泛使用。
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回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事业;其优势是体积小,磁性大,转动灵活,便于广泛使用。
指南针的其它使用方法: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航空、探险、勘探、旅游等。南宋时,与中国在海上频繁贸易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带到近东地区,约十二世纪下半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成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并观察与思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管形火器的出现。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用途:制造鞭炮、制作武器弹药、开山修路、开采矿山等等。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军事应用中显示出来的。
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些火药武器?
学生回答:突火枪、火箭、火炮。
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
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二
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史学: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题: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
(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不断从历史中积累经验,吸收营养。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教师总结:
二、宋词: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
我们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三位词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通过宋词欣赏,来体会一下。
(三)宋词欣赏和诵读:
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生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3、学生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教师总结:
同学们欣赏完三位词人的作品之后,能体会出他们作品风格的不同吗?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
那到了元朝,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
三、元曲。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
2、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你能讲讲关汉卿和《窦娥冤》吗?
教师总结:
宋元文化绚丽多彩,宋元艺术也是异彩纷呈。
四、绘画和书法: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二)学生抢答、展示所得:
学生分别介绍书法和绘画作品。
教师总结:
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展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
教师总结:
一千多年前,大画家张择端把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通过这幅画能感受到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路走来,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
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c《资治通鉴》d《三国志》。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李清照b苏轼c关汉卿d李白。
二、识图题:
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或意图。
展示《宋元文化》课件。 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意图: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条件。
[新课教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
提出问题: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多媒体展示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图片。
由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史记》。
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 意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依据:回顾以前的知识;回忆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本课内容学习作对比,即突出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同。
二、文学:宋。
词和元曲。
——学生宋。
词赏析会。
表演朗诵词人的代表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词人抒发的感情又不同呢?
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
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意图: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班同学。有利于突破重点。
依据:有学生自主的收集资料,让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与群体合作获取的,有更深刻的经历体验。
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选择典型事例来突破重点。
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让学生自我提高能力。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艺术殿堂的欣赏。
教师及时用多媒体播放出事先准备的《清明上河图》视频,让学生做导游。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如果你就是一个小导游,你将怎么给游客介绍繁华的汴京景象。
(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几幅作品) 学生充分参与。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发挥多信息源的优势;同时通过问题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赏析作品,了解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深层次的内涵。
宋朝书法。
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宋四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鉴别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意图:在活动中让历史与现实交融,让思维与情感在无形中深入,激发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布置作业]总结拓展与升华——表格梳理 从史学,文学,艺术三个方面,来填写表格? 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表格。 意图:通过课内作业的延伸,复习提高。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1、两宋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2、宋朝书法——“宋四家”
五、设计说明与评价。
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历史上出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实现历史学习三维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之上设计的。另外,本课设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完美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四
1.基础知识。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就。
2.能力培养。
(1)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思想教育。
(1)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执着与严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努力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史学方面介绍了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文学分两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宋词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史学和文学是本课的`重点,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元曲和风俗画产生的原因,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板书和放映资料片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二)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三)学习新课。
1.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提问: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思考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资治通鉴》,多媒体显示此书)《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要求学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马光。显示司马光头像)。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五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六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4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和元曲【知识梳理】史学上的“两司马”及“史学双璧”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
《 》。
豪放派。
两宋之交 。
婉约派 。
豪放派。
元曲 。
《 》。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绘画 。
《 》。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朝 。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 ” 。
类别。
阶段。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备注。
书法。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书圣”
隋唐时期。
颜真卿、柳公权。
《颜氏家庙碑》。
《玄秘塔碑》“颜筋柳骨”
宋朝 。
“宋四家”
元朝 。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识记:(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1.(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 )。
(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 )的特性,制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 ),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3)传播:由( )人传入欧洲。
意义: 。
(4)火药是我国古代( )发明的。
(5)火药的应用:(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 )。
4、沈括可郭守敬:阅读课本74页小字,概括沈括和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三、【合作探究】。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四、【典型引导】。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五、【课堂小结】。
1、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 )。
a.战国时期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
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 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 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
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 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
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东汉末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末年 d.元朝末年。
(.二)、连线题。
沈括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 著有《梦溪笔谈》。
郭守敬 编辑《授时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七、【.教学相长】。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八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识记:(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3)传播:由()人传入欧洲。
二、【意义】。
(4)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5)火药的应用:(),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4、沈括可郭守敬:阅读课本74页小字,概括沈括和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三、【合作探究】。
1、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四、【典型引导】。
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五、【课堂小结】。
1、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b、祖冲之c、贾思勰d、毕升。
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
a、战国时期b、唐朝c、北宋d、元朝。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a、活字印刷b、雕版印刷c、刻竹简d、手抄。
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
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
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a、东汉末年b、隋朝末年c、唐朝末年d、元朝末年。
(、二)、连线题。
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著有《梦溪笔谈》。
郭守敬编辑《授时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七、【、教学相长】。
收获。
困惑。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九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理解这种绘画新风兴起的社会条件。指导学生将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家和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归类整理的能力。
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十
【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基础识记:(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做好标记)。
1.()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是:()、()。
(3)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3.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时期,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3)传播:由()人传入欧洲。
意义:。
(4)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5)火药的应用:(),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nbs〖〗p;)、()、()、()。
4、沈括可郭守敬:阅读课本74页小字,概括沈括和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三、【合作探究】。
1、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根据自己对培根这段话的理解,试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2、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四、【典型引导】。
1.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五、【课堂小结】。
1、是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
a、政治、经济、文化等。
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
c、各族人民聪明。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b.祖冲之c.贾思勰d.毕升。
2.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个“当时”是指:()。
a.战国时期b.唐朝c.北宋d.元朝。
3.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中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4.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a.活字印刷b.雕版印刷c.刻竹简d.手抄。
5.有很多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发现和实践,那么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a.化学实验中发明的b.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c.两军交战中发明的d.过节时燃放爆竹发明的。
6.与隋唐时期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c.影响且促进了欧亚世界闻名的进步d.传统科学技术开始衰落。
7.“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这是史书对我国古代一次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载。起义军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a.东汉末年b.隋朝末年c.唐朝末年d.元朝末年。
(.二)、连线题。
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著有《梦溪笔谈》。
郭守敬编辑《授时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七、【.教学相长】。
收获。
困惑。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十一
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总体而言内容比较简单明了,然而细究,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包含了很多非历史知识的运用,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涉及四大发明必然需要同学们有比较广泛的历史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此又是另一重难度。
故此,本课容量激增,又因要向45分钟要效率,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显得仓促甚至是省略。如首要的是,本课课题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当解决为什么以宋元文化为一体来讲的问题,当先用马克思的话,落后的野蛮的民族最后总是被其所征服的先进的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如此,宋代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文化才能前后衔接。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可能更有利于本课具体内容的讲述。
为了衔接各教学环节,本课选取了一些历史场景进行了导入、过渡。总体较顺利,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拓宽了本课历史维度,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跟不上。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讲完这三大发明之后,基本上只剩2-3分钟的时间了。故为本课小结,及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巨大影响时显得不够深入具体,同学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西方世界如此重视四大发明的原因。且关于宋元科技成绩达到高峰的原因,亦当探究。
虎头不可蛇尾,画龙犹须点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当不断调整内容,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使知识的传达更加富有层次性,可能效果会好些。
最后,学生们虽比较积极活跃,但课堂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及同学们是否真正深入思考了老师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仍当引起重视,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图文情境,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难点: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或意图。
展示《宋元文化》课件。学生欣赏音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意图:通过歌曲激发情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受宋词的魅力,并在情感体验上与本课内容相联,顺势导入新课。
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条件。
[新课教学]。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司马光砸缸。
提出问题:司马光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多媒体展示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图片。
由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史记》。
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意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资治通鉴》来了解编写此书的目的“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依据:回顾以前的知识;回忆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本课内容学习作对比,即突出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不同。
二、文学:宋。
词和元曲。
——学生宋。
词赏析会。
表演朗诵词人的代表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查找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人的风格?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词人抒发的感情又不同呢?
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学生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
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意图:将教材主干知识和学生课外收集的相关知识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叙说传递给全班同学。有利于突破重点。
依据:有学生自主的收集资料,让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与群体合作获取的,有更深刻的经历体验。
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选择典型事例来突破重点。
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力,让学生自我提高能力。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艺术殿堂的欣赏。
教师及时用多媒体播放出事先准备的《清明上河图》视频,让学生做导游。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如果你就是一个小导游,你将怎么给游客介绍繁华的汴京景象。
(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几幅作品)学生充分参与。画面从右端开始,依次展现了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道、店铺、酒楼,中段以“虹桥”为中心,气氛热烈达到高潮。全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发挥多信息源的优势;同时通过问题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赏析作品,了解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深层次的内涵。
宋朝书法。
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宋四家》的书法作品。
学生鉴别和欣赏,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意图:在活动中让历史与现实交融,让思维与情感在无形中深入,激发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布置作业]总结拓展与升华——表格梳理从史学,文学,艺术三个方面,来填写表格?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表格。意图:通过课内作业的延伸,复习提高。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一、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板书)。
二、文学:宋词和元曲。
1、两宋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三、艺术: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2、宋朝书法——“宋四家”
五、设计说明与评价。
本节课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渠道,而让学生学会欣赏历史上出现的文学作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合作和探究等多种方法与途经,实现历史学习三维目标,从历史的角度来赏析中国古代的文化。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之上设计的。另外,本课设计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实现课堂与课外的完美结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十三
第13课(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课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难点是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着准备雕印好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几个大字。学生准备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呢?教师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xx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学生通过示例归纳出结论:费时费工浪费性大。师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需要改革创新了,于是到北宋时,有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人是谁?(北宋平民毕升)
(二)授新课。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师:观察毕升画像,阅读小字部分,简要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学生动手体验,完成活动探究(1)师:同学们想一想,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活字印刷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由此可见,活字印刷把印刷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王贞发明了木活字,才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是,毕升的这一创举比欧洲早4xx年。师: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北宋•朱《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南宋诗人朱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
(三)总结。
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篇十四
在对《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认为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不需要高深的历史结论,他们需要的是由自己的兴趣出发,经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因此,本课的导入,我设计采用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图片,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这个故事学生非常熟悉,通过学生看图片讲故事,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的处理上,指导学生回顾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例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宋词”的学习,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经学生间的交流,对话,竞赛,让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其中,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文学修养提供了平台,不仅赏析了杰出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及其词的艺术风格,而且对宋词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和鉴赏能力。对“元杂剧”的学习,以讲述《窦娥冤》的故事为主,给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机会,加深对元杂剧的了解,感悟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
我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限于自身等方面的缺陷,对文化鉴赏的指导能力很弱,使课堂不够饱满,这督促自己今后要多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