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大全(14篇)
总结是一种追溯和归纳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事项和成果放在总结的核心部分。通过参考总结范文,可以发现不同类型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结构,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一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二
在中国进行金融学学习最好的地方是如下9所大学,分为两类,南开、厦大、财大一类,山大、复旦、交大、同济、北大、清华一类。而复旦和上财相比,自然是复旦更好些。
这样列举和分类,是基于正规的金融学的意义上的两个主要方向。之所以用“正规”二字,是因为中国人对金融这个概念的传统理解,不论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都与国际上所通行的不大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发现有很多人都不甚清楚,这里有必要做一个简略的说明。
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除去少量的证券、保险等内容,主要就是货币银行学(money&banking)。这归属于货币经济学,以学术语言阐释,就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这个意义上的金融学,可以称作为宏观金融,是很典型的货币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比如研究国际汇率、外汇储备、商业银行管理等等。国际上从不把这种东西叫做金融的。大家熟知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货币研究专家,但没有人会说他是金融学大师,只说他是经济学泰斗;最优货币理论之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不是金融学家;谢丹阳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也不是金融学家。中国在这个方面最好不用说,自然是上财、复旦等学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建国家金融体系最初的一批人就是从这里培养的。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不能不说,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俗称五道口。我本科的一个同学去那里了。说实在话,这里真正的理论是学不好的,但是能接触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实务,能搞好人缘,有利于将来的仕途。
那么国际上所通行的金融是指什么呢?学术上一种的主流观点,金融学是研究随机市场条件下的跨期资产配置。这可以相对的称为微观金融。事实上“金融”二字,顾名思义,本就是资金的融通配置(筹资、投资、分资)。经济学是研究资产配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金融学也从属经济学。当然,微观金融学发展到后来已经完全超出经济学所能承载的范围,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为什么?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资产,完全不同与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失效(供给需求两线竖直平行没有交点),取而代之的是无套利原理。而且,这个市场的独特性是资产跨期、条件随机。这下就有很多事情可做了,比如利率结构、股利政策,又比如资产定价、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资产定价(assetpricing),主要是在做理论模型的建构和推演,基础和工具是以随机过程为核心的一大套随机数学及相关理论(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随机优化、随机控制等等)。还有一类,研究公司财务(corporatefinance),其基础是会计与财务理论(这是我坚持在翻译corporatefinance为中文时使用公司财务而不是公司金融的原因),除理论构建外,还大量进行相关数据支持下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涉及的数学理论虽然没有前一类那么深,但对数学功底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一点从1958年mm股利无关论的经典论文中就能看出来。当然,这两类研究还是互有交叉的,也是相互支持的。比如,在公司内部风险研究方面可能需要很多金融市场风险计量方法,还可能需要借鉴保险精算的相关方法。
前面言及的山大、复旦、交大、同济、北大、清华属于定价一类,南开、厦大,财大属于财务一派。当然这种分类绝不是说复旦北大的财务不好,南开厦大的定价很差,其实这9个学校两块都算在中国很好。当然了,在世界上能拿的出手的不多。具体来说,定价内的学校,都是数学、理工好,容易调整转型。事实上,南开、厦大的定价做的也不错,人家的数学本来就牛么。就连原本是没有数学基础的上财都在努力加强这个方面:现任院长黄明在硕士以前是学物理的,博士才转向金融,在美国都是很有声望的数理金融学家。这里要说一下中国金融数学方面的主要导师。首先是山东大学的金融数学家彭实戈院士。迄今为止,他三个主要贡献(发现一般随机最大值原理、创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建立动态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极大的促进了概率理论和数理金融学的发展,也使得他成为世界级金融数学专家。他的学弟复旦数学系的雍炯敏、原来浙大数学系、现在贵大校长陈叔平、上财应用数学系的陈启宏全是出自中国著名数学家李训经老先生门下,现在除了纯数学方面外都在从事金融数学研究。交大是叶中行,同济是姜礼尚,北大是戴民。
而财务的三所学校,都是在财务方面本来就很好的,财大和厦大的会计并列全国第一,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50%以上都是这个两个学校毕业的。财大的汤云为、张为国、厦大的葛家澍都是权威。厦大和复旦都有专门的公司财务的研究中心,财大是财务与会计研究院(隶属会计学院而不是金融学院)。而定价派在财务方面做的也是很好的,毕竟都是名校,只要工资高,自然有人愿意来。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想要转金融,有优势劣势并存。数学基础好当然是优势所在,比如学电子信号的,随机过程基本上应该是过关的,以后学习要比省心省力不少;但劣势在于没有受过金融学的专业训练,缺少长期的熏陶,金融直感不够。要知道金融经济都是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感。看不见的手是最重要的经济学直感,无套利原理是最重要的金融学直感。我想,也许在金融学的课堂上睡四年觉的学生,都比一个理工科背景通过大半年考研时间猛学硬灌金融学的学生有更多的金融学直感。前天我还在跟一个到四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的同学聊天,他说他们上司把相关需求交给软件部门的人去做,那些学软件工程出生的员工根本就做不好。为什么?决不是那些人软件编程的技术不过关,而是他们的银行业务不熟,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事情他们不甚了解,编写的程序就非常死板,开发的软件使用起来不够友好,有的甚至完全不能用。借用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直感的重要性,尽管这和学习金融学还有些不一样,但意思是相通的。
还有,要靠金融联考的话还要要问问人、取取经,怎么看书、如何做题,在时间不多的约束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现有应试资源值得细细思量。我没有考过,但是我有一个建议可供参考:经济学的部分的宏观经济学应当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如曼昆或多恩布什编写的教材,因为这些教材中的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理论是经典,把这部分内容进行货币演绎,就是货币银行学中的主要内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当然,弗里德曼的理论另当别论。至于国际金融等科目也大体类似。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三
刚刚学习完《财政与金融》,我个人见解有一些。大致学习完,和大多同学们的想法没什么不一样的,满脑子就是些理论概述,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什么是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那些形式等等一系列。积极点来说:“哦,我终于知道什么财政政策是怎么回事了。”悲观主义者会说:“这跟我们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么。”
下面有3个故事,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课程后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
故事1。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故事2。
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活跃了。
而就在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紧一松的后面,是与我们国内经济过热或是通货通货紧缩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相辅相成。也许在没有学习《财政与金融》,我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她使我们更加明智了,不仅充实了我们投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理财能力,在我们心中进退取舍之间也就有了那么一杆称。
故事3。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至于罪魁祸首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了。这一下子美国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三个更别谈像“通用”
都要申请破产保护了,其威力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咱们国家了。但是我们政府是伟大的,在此次危机种担当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经济。单单就说说我们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我想这些都得意于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发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国政府大力主张的基础建设。还有一些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困境,我们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机智勇敢。其效果我们也是看得见的,就单今年gdp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良好的经济势头也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政府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课,生动程度还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而这些知识也都是我在课堂学习得来。
以上话题也是我们大伙过去和现在比较关心的实事新闻,我个人对他们以前都很感兴趣的,但是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我理解不是很美好,现在从新感悟别有心得。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财政与金融》,我可以从经济角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种种经济行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体会。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四
六月25号和六月26号连续参加了我公司组织的两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线上营销培训,聆听了资深专家沈溪老师的精彩授课,使我受益匪浅。
沈溪老师通过课堂讲述、案例分析、图片展示、详尽细致的讲述了互联网线上金融营销和我公司网站存在的问题,所授课程案例详尽丰富、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通过培训一是使我对营销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习欲望。二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三是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通过学习学到了利用线上进行营销,利用网上现有的社交工具,如百度知道、文库、贴吧论坛和其他导航网站进行客户的收集,同时第一次接触到百度站长和站长工具等网站进行后台的数据收集更新,通过数据的搜集可以了解到客户在互联网上通过哪个渠道或是链接来到我们网站,什么时间的搜索量最大,什么地区的搜索人数最多,然后和优质的网站或平台继续合作,数据差的网站我们可以停止合作或是适量调整。梳理了我们网站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一一对应解决方案和负责人。
通过这次学习也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对于后台技术方面,可以说掌握的知识微乎其微,以后会在这方面加强,会多像希望、郭宇学习关于技术的简单知识和制作网站图片的知识,同时也会多和沈溪老师沟通学习,不懂的要及时问,及时学,积累经验和知识。同时认识到因为专业或是工作环境和任职等多方面条件,和沈溪老师存在的很大的差距,只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学习摸索,并多和相关人员多多沟通,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绩。
感谢授课的沈溪老师,同时更感谢公司平台给这个学习机会,学到的知识会学以致用,更好的回报公司。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五
在中国进行金融学学习最好的地方是如下9所大学,分为两类,南开、厦大、财大一类,山大、复旦、交大、同济、北大、清华一类。而复旦和上财相比,自然是复旦更好些。
这样列举和分类,是基于正规的金融学的意义上的两个主要方向。之所以用“正规”二字,是因为中国人对金融这个概念的传统理解,不论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都与国际上所通行的不大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我发现有很多人都不甚清楚,这里有必要做一个简略的说明。
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除去少量的证券、保险等内容,主要就是货币银行学(money&banking)。这归属于货币经济学,以学术语言阐释,就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这个意义上的金融学,可以称作为宏观金融,是很典型的货币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比如研究国际汇率、外汇储备、商业银行管理等等。国际上从不把这种东西叫做金融的。大家熟知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货币研究专家,但没有人会说他是金融学大师,只说他是经济学泰斗;最优货币理论之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不是金融学家;谢丹阳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也不是金融学家。中国在这个方面最好不用说,自然是上财、复旦等学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建国家金融体系最初的一批人就是从这里培养的。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不能不说,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俗称五道口。我本科的一个同学去那里了。说实在话,这里真正的理论是学不好的,但是能接触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实务,能搞好人缘,有利于将来的仕途。
那么国际上所通行的金融是指什么呢?学术上一种的主流观点,金融学是研究随机市场条件下的跨期资产配置。这可以相对的称为微观金融。事实上“金融”二字,顾名思义,本就是资金的融通配置(筹资、投资、分资)。经济学是研究资产配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金融学也从属经济学。当然,微观金融学发展到后来已经完全超出经济学所能承载的范围,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为什么?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资产,完全不同与商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失效(供给需求两线竖直平行没有交点),取而代之的是无套利原理。而且,这个市场的独特性是资产跨期、条件随机。这下就有很多事情可做了,比如利率结构、股利政策,又比如资产定价、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资产定价(assetpricing),主要是在做理论模型的建构和推演,基础和工具是以随机过程为核心的一大套随机数学及相关理论(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随机优化、随机控制等等)。还有一类,研究公司财务(corporatefinance),其基础是会计与财务理论(这是我坚持在翻译corporatefinance为中文时使用公司财务而不是公司金融的原因),除理论构建外,还大量进行相关数据支持下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涉及的数学理论虽然没有前一类那么深,但对数学功底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一点从1958年mm股利无关论的经典论文中就能看出来。当然,这两类研究还是互有交叉的,也是相互支持的。比如,在公司内部风险研究方面可能需要很多金融市场风险计量方法,还可能需要借鉴保险精算的相关方法。
前面言及的山大、复旦、交大、同济、北大、清华属于定价一类,南开、厦大,财大属于财务一派。当然这种分类绝不是说复旦北大的财务不好,南开厦大的定价很差,其实这9个学校两块都算在中国很好。当然了,在世界上能拿的出手的不多。具体来说,定价内的学校,都是数学、理工好,容易调整转型。事实上,南开、厦大的定价做的也不错,人家的数学本来就牛么。就连原本是没有数学基础的上财都在努力加强这个方面:现任院长黄明在硕士以前是学物理的,博士才转向金融,在美国都是很有声望的数理金融学家。这里要说一下中国金融数学方面的主要导师。首先是山东大学的金融数学家彭实戈院士。迄今为止,他三个主要贡献(发现一般随机最大值原理、创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建立动态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极大的促进了概率理论和数理金融学的发展,也使得他成为世界级金融数学专家。他的学弟复旦数学系的雍炯敏、原来浙大数学系、现在贵大校长陈叔平、上财应用数学系的陈启宏全是出自中国著名数学家李训经老先生门下,现在除了纯数学方面外都在从事金融数学研究。交大是叶中行,同济是姜礼尚,北大是戴民。
而财务的三所学校,都是在财务方面本来就很好的,财大和厦大的会计并列全国第一,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50%以上都是这个两个学校毕业的。财大的汤云为、张为国、厦大的葛家澍都是权威。厦大和复旦都有专门的公司财务的研究中心,财大是财务与会计研究院(隶属会计学院而不是金融学院)。而定价派在财务方面做的也是很好的,毕竟都是名校,只要工资高,自然有人愿意来。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想要转金融,有优势劣势并存。数学基础好当然是优势所在,比如学电子信号的,随机过程基本上应该是过关的,以后学习要比省心省力不少;但劣势在于没有受过金融学的专业训练,缺少长期的熏陶,金融直感不够。要知道金融经济都是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直感。看不见的手是最重要的经济学直感,无套利原理是最重要的金融学直感。我想,也许在金融学的课堂上睡四年觉的学生,都比一个理工科背景通过大半年考研时间猛学硬灌金融学的学生有更多的金融学直感。前天我还在跟一个到四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的同学聊天,他说他们上司把相关需求交给软件部门的人去做,那些学软件工程出生的员工根本就做不好。为什么?决不是那些人软件编程的技术不过关,而是他们的银行业务不熟,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事情他们不甚了解,编写的程序就非常死板,开发的软件使用起来不够友好,有的甚至完全不能用。借用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认识到金融直感的重要性,尽管这和学习金融学还有些不一样,但意思是相通的。
还有,要靠金融联考的话还要要问问人、取取经,怎么看书、如何做题,在时间不多的约束情况下如何优化配置现有应试资源值得细细思量。我没有考过,但是我有一个建议可供参考:经济学的部分的宏观经济学应当采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如曼昆或多恩布什编写的教材,因为这些教材中的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理论是经典,把这部分内容进行货币演绎,就是货币银行学中的主要内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当然,弗里德曼的理论另当别论。至于国际金融等科目也大体类似。
总之,在金融学的学习和考研的事情上,还是韩老先生的一句古话说的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考虑清楚,多加勤奋,自然成功。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六
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活跃了。
而就在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紧一松的后面,是与我们国内经济过热或是通货通货紧缩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相辅相成。也许在没有学习《财政与金融》,我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她使我们更加明智了,不仅充实了我们投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理财能力,在我们心中进退取舍之间也就有了那么一杆称。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七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至于罪魁祸首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了。这一下子美国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三个更别谈像“通用”
都要申请破产保护了,其威力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咱们国家了。但是我们政府是伟大的,在此次危机种担当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经济。单单就说说我们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我想这些都得意于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发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国政府大力主张的基础建设。还有一些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困境,我们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机智勇敢。其效果我们也是看得见的,就单今年gdp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良好的经济势头也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政府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课,生动程度还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而这些知识也都是我在课堂学习得来。
以上话题也是我们大伙过去和现在比较关心的实事新闻,我个人对他们以前都很感兴趣的,但是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我理解不是很美好,现在从新感悟别有心得。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财政与金融》,我可以从经济角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种.种经济行为,以及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种国际金融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真知的感受和体会。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八
践科学发展观课程,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中央决定从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一项意义深远、针对性很强的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举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解放思想的智慧破解经济发展的难题,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审计署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审计工作的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建设性作用,推进新一轮审计事业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会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审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发展的习惯做法,增强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协调发展意识、维护群众利益意识,从宏观层面去研究审计对象、重点、方法等。具体地讲,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做到四个“善于”:
一、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善于从宏观层面入手发现揭示问题。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监督,其具体工作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要实现服务于经济建设目标,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方面,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善于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注意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解决的办法等,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审计建议,给各级党委、政府当好经济参谋。
二、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善于发现蛛丝马迹、查处大案要案。“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长期坚持。一方面要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监控。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发现的经济运行中的蛛丝马迹,深挖细查,发现和查处大案要案,减少国家损失,当好经济卫士。例如,金融审计工作,要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审计,要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监督国有资产安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处理好审计数量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善于研究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有分量的审计建议。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概括地讲是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从审计过程看,是指目标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行为合法规范;从审计结果看,是指审计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事实清楚、分析透彻、处罚适当、评价客观;从审计监督作用看,是指规范了经济秩序,促进了宏观调控,推进了经济发展;从当好政府参谋来看,审计质量的优劣更取决于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引起领导重视并得到采纳。目前我们的审计成果普遍是“初加工”多、“深加工”少。当前特别是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为宏观决策服务。
四、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善于按法定程序办事,规避审计风险。审计机关作为监督部门,一方面要依法监督他人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必然接受当地党委、人大、政协、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监督,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违规者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审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一是按法定程序办事,该坚持的程序必须坚持,如提前发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证据的签字认可、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听证的告知等。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确保查出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做到廉洁从审。四是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只有通过了各个方面的监督,审计监督工作才更具有权威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是关键。审计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知识和素养,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树立高标准,追求高水平。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九
我是一名数学系学生,在学注会之前基本不知道会计是什么,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基础,不需要任何基础,需要的是你的决心。
我觉得注会的6门课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不能就说哪门难,哪门容易,特别是对个体而言。对我个人而言,最容易,花的时间较少的是会计和财管这两门,最让我头痛的恰恰是很多人口中最容易的经济法,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自己试了才知道,我下面说的也仅仅是个人的理解和一些方法,可能对像我这样的纯理科生参考意义更大些。
先说会计,很多人说难,我觉得这是最容易的一门,只要做到两个字,理解。用徐经长老师每堂课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要去背会计分录,每个分录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要理解透了,分录自然就写出来了。建议大家学完一遍会计以后,再回头把第一章这看似没用的一章仔仔细细读一读,体会下,我认为对整门课的理解是相当有意义的。会计中的计算,只要脑子里有清清楚楚的分录,那计算也就剩下计算器里的加减乘除了。
审计,第一遍学会很晕,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种感觉。建议第一遍不必把书看的太仔细,只要把整个审计的结构,流程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然后第二遍再仔仔细细的看书,一点一点去填充,饱满知识结构。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而且不容易知识前后混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把各位老师在冲刺串讲班强调的需要背诵的背下来,虽然不一定就能考到,但至少能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审计语言基础,在时间紧张的考试中尤为重要。
再说财管,这是注会课程里最理科的课了,可能是文科生的噩梦吧,呵呵。虽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但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学底子。需要清晰地思路,精准快速的计算。公式很多,如果能理解其中的数学含义应该很容易记,如果实在理解不了的话,那就去听陈华亭老师的课吧,他会告诉你一些形象的记忆方法。这门课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特别对于数学底子不太好的学员,没什么别的方法。
税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税率,要记的不多,也容易记住,难记的是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每个税种都会有,特别容易记错位。我的方法是直接放弃,多做些题,把题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叶青老师特别提的几条记一记,其他就管不了了,毕竟我一次准备6门课顾不过来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重要的那些计算,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消费税的复合计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等。我的哲学就是把算的题目都算对,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考60分就行。
最后是公司战略和经济法,这两门纯文字的很是让我头痛。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吧,主要是记忆,背诵。这方面能力强的可能会比较轻松。我自己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书,感觉这两门课看书比做题重要,我那时题目做多了,看书时间少了,结果都考的不怎么好,特别是经济法,很遗憾的少了2分。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梦想成真!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十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大数据金融学的学习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和意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将分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大数据为金融学习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传统的金融学习主要以理论为基础,对于实际操作的支持相对较少。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金融学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金融数据,从而深入分析市场走势和风险状况,为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加准确的金融模型和指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大数据在金融学习中促进了跨学科融合。传统的金融学习主要关注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研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相对有限。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学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之间产生了更多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金融市场的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这种跨学科融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大数据的应用为金融学习提供了实践机会。传统的金融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机会。然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对真实的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行虚拟交易和投资实验,从而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风险产生机制,为将来的金融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大数据金融学习锻炼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庞大的金融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和模型建立。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在金融领域中能够更敏锐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大数据金融学习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在大数据金融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海量的数据,我们需要将多种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这种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得我们在未知领域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思考和创新。
总而言之,大数据金融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收获。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跨学科学习机会,还培养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大数据金融学的知识,期待将来能够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十一
我的复习方法是,每章先听一遍课,自己把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一遍,再把《应试指南》上的题做一遍,就算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差不多到7月中旬,第一轮复习结束,说实话,除了实际工作中碰到过的一些内容,其他的理论知识没能记住多少,对审计仍然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7月中旬开始第二轮复习,我采用的方式是“看书+背诵”,或许有些学员会认为这时候开始背似乎太早了点,到考试的时候肯定会忘记,但我要说,考试真正考到背诵的其实很少,多数题目还是靠理解和灵活运用,我所说的背诵,目的不在于要一字一句记住书上的原文,而是通过背诵这样一种方式把重要的知识点连贯地串连起来,在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将标准的审计语言变得能脱口而出。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考试的时候时间还是较为紧张的,对于简答题和综合题,如果明知道答案,但无法在第一时间用标准的审计语言表达出来会是很吃亏的,而对重要知识点的背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应该说,第二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枯燥最痛苦的一个阶段,但一定要坚持,一旦有所松懈或想要放弃,复习进度就会来不及,一切都前功尽弃。8月中旬第二轮复习基本结束,这时候对于审计已经有了大致的概念,对教材的思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只是熟练度还不够,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没到位。所以,第三阶段我采用的复习方式是把以前做错的题目再拿来重做一遍。差不多到8月底9月初,网校就会陆续推出模拟卷和考前串讲,对于模拟卷,我认为不宜做太多,3套就差不多了,做多了发现也只是大同小异,考前串讲值得认真听一下,把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再在脑中过一遍,不清楚的再翻书复习一下,这个就是冲刺阶段了,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能做一些很难很偏的题,否则会大大影响备考的信心。在考前一两天,建议把审计报告等必须要牢记的知识点再仔细背诵一遍,不要再做新题了,把之前做错的题再拿来温习一遍就可以了。
财务成本管理。
总体上来说,财管的复习计划包括三轮。第一轮是5、6月的时候,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记下看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网校的课。我当时听的是徐经长老师的基础班,个人还是很崇拜徐老师的,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听过他的课都能弄懂了。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争取将书本读薄。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断断续续地大约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
第二轮是7、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温故而知新。我重新看了一遍书,看的重点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还是要重新看一遍书,查缺补漏,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再将前两轮都做错的题目再做一次,正所谓事不过三,通常第三次都能做对的。在这一阶段,我还会将一些疑点在网上提问,我觉得这个功能还是非常有用的,老师解答问题的速度很快。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都是掐着时间做的,尽量模拟考试的环境。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当然,这是在复习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的复习计划,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了。经过财管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做题很重要。有些科目要多看书,有些科目要多做题,财管属于后者。看书看明白了,不代表会做题,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题,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些理论。而且做题做多了,才会有题感。多做题不是说不断地找新题目做,而是要把做过的题目弄明白,将错题做多几次,直到做对。
第二、考试时要注意取舍。考试时间是很紧迫的,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完题目的,所以要注意取舍。试卷在编排上没有从易到难的顺序,所以在考试中遇到很费时间且没把握的题目时要跳过,先攻下简单的题目。这个经验尤其适用于计算题和综合题中。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这门科目内容较少且较简单,所以我花在这门科目上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总体来说,复习计划也是分为三轮。第一轮是7月份的时候,我将课本看了一遍,理解并记忆书上的知识点,同时,根据课件的笔记和自己的判断在课本上对重要的知识点做记录。我看完一章书后,都会做相应章节的练习,并对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做特别记录。
第二轮是8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记忆,将第一轮复习时做过记录的地方背下来,然后再将第一轮复习时碰到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这一次还是做错的再做特别记录。
第三轮是9月的时候,这一轮复习是考试前的冲刺。网校的老师会总结一些考点,我着重将这些考点再背一遍,加深记忆。另外,我还做了4、5套模拟题,主要是客观题。
经过三轮复习,就差不多上考场了。经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备考,我归纳以下两点心得。
第一、战线不必拉得太长。前面已经说过,这门科目相对较简单,所以可以在考试前两个月再开始复习。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个人认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教材编得不是太好,尤其是前面公司战略的部分,很多问题都没有说明白。所以我建议以前没有学过公司战略的考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深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比如说什么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书上讲得不是太清楚,也没有具体的应用举例,就可以参考网络上对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零基础考生注会之心得。
我是一名数学系学生,在学注会之前基本不知道会计是什么,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基础,不需要任何基础,需要的是你的决心。
我觉得注会的6门课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不能就说哪门难,哪门容易,特别是对个体而言。对我个人而言,最容易,花的时间较少的是会计和财管这两门,最让我头痛的恰恰是很多人口中最容易的经济法,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自己试了才知道,我下面说的也仅仅是个人的理解和一些方法,可能对像我这样的纯理科生参考意义更大些。
先说会计,很多人说难,我觉得这是最容易的一门,只要做到两个字,理解。用徐经长老师每堂课必说的一句话就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要去背会计分录,每个分录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只要理解透了,分录自然就写出来了。建议大家学完一遍会计以后,再回头把第一章这看似没用的一章仔仔细细读一读,体会下,我认为对整门课的理解是相当有意义的。会计中的计算,只要脑子里有清清楚楚的分录,那计算也就剩下计算器里的加减乘除了。
审计,第一遍学会很晕,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那种感觉。建议第一遍不必把书看的太仔细,只要把整个审计的结构,流程在脑海中构建出来,然后第二遍再仔仔细细的看书,一点一点去填充,饱满知识结构。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而且不容易知识前后混淆。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把各位老师在冲刺串讲班强调的需要背诵的背下来,虽然不一定就能考到,但至少能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审计语言基础,在时间紧张的考试中尤为重要。
再说财管,这是注会课程里最理科的课了,可能是文科生的噩梦吧,呵呵。虽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但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学底子。需要清晰地思路,精准快速的计算。公式很多,如果能理解其中的数学含义应该很容易记,如果实在理解不了的话,那就去听陈华亭老师的课吧,他会告诉你一些形象的记忆方法。这门课需要大量的习题练习,特别对于数学底子不太好的学员,没什么别的方法。
税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税率,要记的不多,也容易记住,难记的是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每个税种都会有,特别容易记错位。我的方法是直接放弃,多做些题,把题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叶青老师特别提的几条记一记,其他就管不了了,毕竟我一次准备6门课顾不过来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重要的那些计算,比如增值税出口退税,消费税的复合计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等。我的哲学就是把算的题目都算对,所以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能考60分就行。
最后是公司战略和经济法,这两门纯文字的很是让我头痛。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吧,主要是记忆,背诵。这方面能力强的可能会比较轻松。我自己也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书,感觉这两门课看书比做题重要,我那时题目做多了,看书时间少了,结果都考的不怎么好,特别是经济法,很遗憾的少了2分。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梦想成真!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十二
金融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总之,在金融学的学习和考研的事情上,还是韩老先生的一句古话说的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考虑清楚,多加勤奋,自然成功。
“选择中国银行,实现心中理想”。四个星期前,我带着一丝敬畏的心情进入中国银行。作为一名大二金融系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中行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并非常珍惜这次实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想在今后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会又多一份勇气和动力。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中行一些基本情况,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百年品牌,中国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创造了国内银行业的许多第一,在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中国银行多年来的信誉和业绩,得到了银行同业、国内外客户和媒体的广泛认可。在近百年岁月里,中国银行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中国银行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与广大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另外,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实习生活:每天6:40前起床。8:00之前赶到银行参加晨会,然后开始工作。中午12:00下班回家吃饭休息,下午2:30上班一直到下午5:40多下班。回到家吃过饭已是晚上7:00。吃饭、写实习日志、洗澡,然后10:00左右睡觉。几周以来,从没迟到过,更没早退,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一个人但非常有规律的生活,忙碌但感觉很愉快的生活。
在实习的时间里,起初我是在大堂做客户接待的,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岗位,接待客户也就意味着要面对客户提出的任何问题,这就要求对银行业务要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我严于律己,主动去学习各项业务。多看,多听,多说。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大多是逼着去学的。然而到这里实习,确使我的感触很大,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加之这里的银行员工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
通过自己这段时间不懈的努力,我的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从开始生疏,不自信。变为现在的大方,言谈自如。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8月7日—8月8日两天的中行素质拓展的名单上,主任为我争取到一个名额。这无疑是对我的鼓励!两天的素质拓展生活我结识到了来自中行8家支行的前辈,在这两天里我们相处的十分愉快,由于我的年龄最小,大家都十分的照顾我。这让我在异地感到了家的温暖。
这次拓展项目中有一项是溯溪,这个项目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这项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利用一种团队精神,去完成艰难的攀登,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同时又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与成就感。历时3个多小时的沿途,我们携手共同度过。这是我一辈子的记忆。我非常感谢中行给了我这个平台,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够参与到中行这个优秀的团队。从中行前辈的身上我也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这是我一辈子的收获!
为期十天的银行培训转眼即逝,这里留下了我们静静聆听前辈教导的身影,这里留下了我们最真最灿烂的笑容。暮然回首,这样欢聚一堂的机会已然不多,我们即将浩浩荡荡的奔赴工作岗位,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内心诚惶诚恐,却又满心欢喜和期待。
如果有人问我,培训期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想说,是榜样的力量。每一位为我们授课的培训讲师,他们的做人准则、工作经历和体会都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他们博学多才,他们经历丰富,他们谦逊有礼,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精神,都令人为之动容。感谢培训班的老师为我们真诚而温馨的付出,带给我们全新的精神洗礼。
如果有人问我,培训期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是实现了由菁菁校园的学生走向职业人的心态转变。在这里,我们了解了银行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况、业务模块、风险管理、公文规范、服务礼仪、薪酬管理体系,人才培养和晋升制度。通过系统的学习,学员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人生蓝图,踌躇满志。
“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合规创造价值……”,依法合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银行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金融业逐渐发展成为主要提供风险转移策略的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在市场上获取盈利机会的风险承担能力,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每一个业务环节,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现为每一个员工的习惯行为,因此,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我们应该时刻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主动预防工作中可能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注意保护自己。
培训期间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充实,上课学习,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排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新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特别是文艺汇演的排练,加深了学员们彼此的了解,我们肆意的挥洒青春的汗水,绽放最炫丽的青春。
最后,谨以下文与各位同事共勉: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十三
金融学博士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充实的过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作为一名金融学博士研究生,我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从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团队合作、学业压力以及成长感悟等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理论学习是金融学博士学习的基础。在学习中,我意识到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理论水平过硬,才能在后续的研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参加课堂教学,钻研学术论文,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我还参与了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与其他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维和研究方法。
其次,科研实践是金融学博士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金融学研究中,理论往往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因此,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与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在实践中,我不仅学会了使用各种统计工具和软件,还锻炼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与导师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中,我在科研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科研的套路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第三,团队合作是金融学博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研项目中,往往需要和导师和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协作,发展出一种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合作关系。在团队合作中,我不仅能够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还能够更好地将个人的能力和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团队合作,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也发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
第四,学业压力是金融学博士学习的常态。作为一名金融学博士研究生,我面临着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等多重任务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只有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因此,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坚持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尽管学业压力时常困扰着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最后,金融学博士学习使我获得成长和感悟。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与导师和其他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讨论,我逐渐从一个依赖于他人的学生发展成了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者。这种成长的过程给予了我很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金融学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金融学博士学习是一个充实而有挑战性的过程。通过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团队合作、学业压力以及成长感悟等方面的努力,我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荣誉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持续学习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突破。
财政与金融学习心得篇十四
11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经济金融干部专题培训”,培训期间,我根据课程安排,参加了20多个专题的学习,并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参观了三处经济建设实体教学场所,这些都对我个人在日后工作成长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涉及了多个职能领域和多学科知识,即有宏观的理论指导,也有微观的案例分析,且在日常教学中,各位授课老师还有针对性的讲解了一些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担任授课的老师均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区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此次培训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使我在从事本职工作时能游刃有余。
本次培训把教与学的互动、学员与学员的交流纳入了培训学习环节,使我能够结合本职工作与其他区市县各部门工作的同志之间相互沟通,取长补短。通过与老师及其他学员的交流和沟通,对于相同的问题,会得到不同的有益见解,这些都有助于我在今后工作中更加精益求精,积极创新。从学习互动这个层面出发,本次培训,不仅为我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个知识学习的平台,更为我打通了一个彼此有效交流、共同促进创新、共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通道。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类似于“民间借贷”、“货币流通”、“金融风险调控”、“失业保险设计”等问题,无论在课堂听讲中,还是在课后交流中,每次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更多的见解,这使我在日后工作中有了多种思考的角度,即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等部分问题,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解决部分问题,以科学发展去规划部分发展性问题。
总之,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碳,不但使我能近距离聆听各行各业专家的教诲,便为我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
为所用,去所学。大学教导的知识,几乎完全不适用实际工作,但是,大学所学的学习方法、所锻炼的的心性品质,所形成的价值体系,却是可以一以贯之、不断完善的。自今而始,学习我要做的,喜欢我所做的,提高我能做的,玩,也要玩出水平。
科比说,总有人会赢,为什么不是我?我说,总有人要升职加薪的,为什么不是我?
保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之心,再说一遍,不要闭门造车,更不要自鸣得意,不要看轻身边的人,他们,总有你所不及的地方,团队的力量永远会大于个人的水平,团队的进步会更促进个人的进步,沟通、共担、分享、共进。把所学所知转化为专业知识,不断去练。
保持学习,保持进步,保持信心。
动静相宜,行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