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的撰写过程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分析,提炼出精华部分。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所学知识或工作经历。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和借鉴。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和财政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于实际,我参加了一场金融财政讲座。在此次讲座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启示,认识到了金融和财政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在讲座中,演讲者重点介绍了金融和财政的定义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金融是一门研究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学科,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内容。财政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管理,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调控。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提升。通过了解金融和财政的定义,我意识到它们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它们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次,演讲者重点强调了金融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金融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而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通过调整这些政策工具,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讲座中的实例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政策的重要性,以及政策的灵活性如何影响经济的运行。同时,演讲者还强调了政策的时机和控制的重要性,这使得我认识到政策的正确执行需要准确的判断和精准的操作。
第三,讲座中还介绍了金融和财政对经济的影响途径。金融的作用主要通过资金供给和风险管理来影响经济。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和投资活动,资金能够流动到各个经济部门,推动经济增长。同时,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手段,促进了经济的稳定。而财政则主要通过税收收入和财政支出来影响经济。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可以改变收入分配和经济活动的行为,进而对经济进行调控。通过财政支出政策,政府可以调控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和结构,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金融和财政对经济的具体影响途径,以及它们在经济中如何发挥作用。
第四,在讲座中,我们还了解到了金融和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首先,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其次,财政政策的失衡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财政危机和经济不平衡。此外,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执行还面临着政府能力不足、监管缺失以及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后,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和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也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在讲座的总结部分,演讲者强调了金融和财政的综合应用对经济的重要性。金融和财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政府应当综合运用金融和财政的工具,制定出对经济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政策的协调性,确保金融和财政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通过这次讲座,我意识到了金融和财政综合应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运行不稳定的时候,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尤为重要。
通过参加这场金融财政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金融和财政对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途径和问题。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金融和财政,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将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金融和财政素养,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财政和金融是我们经常接触和探讨的话题。财政是指政府通过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国家经济运行,而金融则是指经济活动中的货币和资金的流动。财政和金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我个人的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本文将从个人经历出发,分别探讨财政和金融的作用,并对其心得体会做出总结。
首先,财政对我个人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意识到财政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决定着我个人的财富积累和消费能力。当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我个人会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势头,工作机会的增加,收入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我的生活水平。而当财政政策保持稳定或者偏向紧缩时,我个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我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我认识到财政对我个人生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金融体系在我个人的生活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金融机构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包括储蓄、投资、贷款等等,为个人提供了实现财富增值和消费的渠道。通过银行的储蓄账户,我可以安全地存放自己的积蓄,并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同时,金融机构也为我提供了便利的支付途径,使得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消费,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此外,金融机构还为我提供了投资渠道,使我可以参与各种金融市场活动,实现财富的增值。因此,我意识到金融可以帮助我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和管理,对于我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财政和金融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财政和金融的角度来看,我意识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和资金流动的重要性,以及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应该关注并理解财政和金融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并学会合理管理个人财富,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
同时,我也认识到财政和金融行业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行业的复杂性和高度竞争性使得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和应对相关的风险和机会。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持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投资决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财政和金融领域的变化和挑战。
总之,财政和金融对于我个人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对财政和金融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我意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对于个人财富增长和管理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关注和学习有关财政和金融的知识,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和提高生活品质。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三
十月份,我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进入了一家财务公司,开始接触更多的财政金融知识。相较于平常在学校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单一知识点,工作实践中的财政金融更加具体真实,对我来说更为有意义。在实践中,我学到了不少金融方面的知识,并且收获了不少经验感悟。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分享我对财政金融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财政金融是国家财政和金融行业的结合,是财政与金融系统间的重要联系。财政金融不仅涵盖着从财政管理提供服务到金融市场运作的整个过程,也贯穿了国家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同时,财政金融也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发展、优化投资和增加资金流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繁荣。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财政金融有多种常见的工具和技能。化整为零之后,这些技能和工具不但可以助力我们更好地完成财经工作,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及实际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掌握市场分析工具,对投资和风险分析有更高的认识;了解法律和金融产品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评估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工具和技能是财政金融行业成功的关键。
第三段:内部和外部的实践机会。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实习、工作中,实践是提高我们财政金融认识的最佳方式。在实践中,我发现各种实践经验对我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学校组织的课外读书活动、公司内部培训会、参加业内聚会等等都是很好的机会,它们各自都让我接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或经验。在公司的实习过程中,除了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处理事务,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做事技巧。
第四段: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建议。
在财政金融行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了更好地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独立思考,并始终将自己置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此外,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不断调整职业计划,适应行业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五段:总结。
在财政金融行业中,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了解行业中的概念和实践,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接触更多的实践机会,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并且适应不断的环境变化。这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财经职员,也能为个人实现更高的职业目标。同时,我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在财政金融行业的长期发展中,才能获得成功。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四
在大学期间,我修习了一门财政金融课程,这是一门关于财政和金融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了解了财政和金融的概念和原理,还深刻认识到财政金融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到了财政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财政是指政府对公共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金融是指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和管理。财政和金融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基础。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我领悟到财政金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金融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例如,在财政方面,政府通过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来调节社会资源分配,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而在金融方面,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投资服务,支持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需求。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我了解到财政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财政金融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通过调控税收和支出,影响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资源配置。金融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和货币政策效果。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财政金融课程培养了我的财经意识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案例和实践操作,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政金融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在课程中学会了如何制定预算、调整税收政策、评估项目投资等。这些都培养了我对财经问题的敏感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财政金融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和实用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了解了财政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认识到了财政金融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也深刻体会到财政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影响,培养了我的财经意识和分析能力。这门课程不仅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对培养我做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金融财政的讲座,该讲座专门邀请到了业内的知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金融财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听讲座,我对金融财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财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金融财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福祉。通过讲座,我了解到金融财政不仅负责宏观经济调控和资源配置,还要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金融财政的有效运作可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其次,讲座中强调了金融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方面的重要性。金融财政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讲座中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金融财政还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金融支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发展。
第三,讲座中提到了金融财政的创新和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财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讲座中,专家们介绍了一些新的金融财政工具和政策,例如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这些创新和改革可以促进金融财政的效率和灵活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第四,讲座中对于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金融风险是金融财政面临的一大挑战,讲座中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金融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了解了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危害和可能的后果后,我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金融财政应该加强监管和控制,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最后,参加这次金融财政讲座是一次极有益的学习和交流经历。通过参加讲座,我不仅了解了金融财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还明确了金融财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还学到了一些金融财政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政策措施,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参加讲座还让我与一些业内专家和同行建立了联系,为我今后深入研究金融财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资源。
综上所述,金融财政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通过讲座,我深入了解到了金融财政的重要性和作用,了解到了金融财政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和投资环境的影响,了解到了金融财政创新和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明确了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危害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同时,参加讲座也让我与一些业内专家和同行建立了联系,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铺就了道路。这次讲座是我金融财政学习的重要一课,对我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六
财政和金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们的运作和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财政和金融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愿将自己的体会分享出来,并与大家探讨。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紧密联系。财政是国家财政机关通过调节预算收支和使用国家财产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而金融则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来推动经济发展。财政和金融的紧密联系使得它们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财政政策的制定影响着金融机构的运作,而金融机构的发展也为财政提供了有效的运作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财政和金融必须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稳定对经济的重要性。财政和金融的稳定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财政稳定意味着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能够为经济提供良好的财政环境。金融稳定意味着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良性发展。稳定的财政和金融环境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财政和金融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第三,我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公平和包容的重要性。财政和金融的公平意味着在财政分配和金融服务中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要公平对待,避免财富不均和金融歧视现象的出现。公平的财政和金融制度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财政和金融也要具备包容性,为各个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只有在公平和包容的财政和金融环境下,社会才能实现共同繁荣,人民才能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我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和金融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财政和金融创新既包括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也包括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财政和金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我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要求的重要性。财政和金融涉及到巨额资金和重大决策,需要专业人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财政和金融工作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诚信和道德要求,确保财政和金融机构的公正和透明。只有具备专业素养和道德要求,财政和金融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财政和金融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财政和金融的紧密联系,以及稳定、公平、创新和道德要求对财政和金融的重要性。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财政和金融必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七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减排、改善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xx年12月11日签订的《巴黎协定》被视为全球第一个气候框架协议,随着中国到20xx年碳减排的新承诺,中国已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碳排放,我国的碳减排市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利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适当施以行政手段,配合强制减排政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节能减排的深化。
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税收对策。
要完整和准确地判断一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既需要考虑客观物质层面各种因素的变化,也需要考虑主观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因素,如能耗强度和碳强度指标考核体系、低碳产业政策、低碳科技政策、碳税、碳交易等一系列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安排和举措。
运用财政政策有效激励企业,引导全社会提高对低碳的认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与资金投入时有必要做出倾斜,加大对低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在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还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除采取上述方式外,还要采取产业投资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搭建投融资平台、信用担保、保费补贴、发现引进项目和人才奖励等新形式,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整合各领域节能减排资金,加强统筹安排,提高使用效率,促进资金投入与节能减排需求相匹配。
四是对大力兴建环保设施的企业实施补贴奖励政策;五是实施生态税改革;六是实施能源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工农业生产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能源开采和利用等行业的企业用电和取暖,采取生态税率优惠政策;七是对大力推广环保的企业,免除部分税收或享受折扣优惠。当然,财税、价格政策机制也可以抑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正外部性,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所以,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制约高碳经济、高碳产业的发展,比如通过限制性税收政策、开征环境税并辅以适当的政府行政手段、完善高能耗行业的差别定价和差别税收制度等。
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必须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科技研发型项目上,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之前的生产制造型的项目,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助于提高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型项目。要尽可能降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观念转变,鼓励外商投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有必要强调的是,各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切实加大绿色项目推介力度,提高对外招商竞争力,实施精准化招商、积极推动股权招商、大力开展绿色主题招商等。
成立中央绿色发展基金,给予适度规模。可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引导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共同组建中央绿色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制办法,即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基金投资的主要范围是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要求的大中型、中长期、战略型绿色项目。作为具有可持续性示范效应的绿色项目,基金投资的模式可以是股权投资,也可以通过债权投资担保的方式进行。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除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以外,还应该注重发挥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作用。目前,从国际上看,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已开始影响全球。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产业结构问题、技术利用问题,更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
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支持绿色债券发行,设立绿色银行。商业银行要明确绿色信贷涉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及其重点项目和客户,明确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区域发展任务等,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优化信贷结构。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要鼓励商业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包括加快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步伐;还要设立绿色银行,通过低息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以及优先贷款等方式,解决商业信贷在低碳经济基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位问题。要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按照国际标准和中国银监会相应规则的要求把控信贷资产的投放,努力打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绿色银行。
拓展证券期货类碳金融创新体系。其一,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排放权金融服务、绿色融资服务和个人低碳消费金融服务等领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鼓励其在预期投资收益中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通过开发环保益民的“绿色管家”服务,立足于服务大型环境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使用和调拨的集中管理以方便环保客户,从而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碳金融方面推出购碳代理、碳资产质押授信、核证碳减排量履约保函等产品,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商业银行以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缓解节能服务公司有效担保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其二,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基于绿色金融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排污权抵押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节能减排融资等新兴产品,不断满足节能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企业等对融资租赁服务的需求;提供节能减排设备服务商、制造商融资模式,提供包括债券承销、融资租赁、引入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并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证券公司可以考虑推出碳证券相关业务,主要包括碳债券和碳资产证券化等,加快开发碳质押、碳期货、掉期交易等创新型碳金融业务,推广担保型ccer远期合约;要积极探索适合新兴产业和企业特点的私募债和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要构建完善的绿色股票指数,有效降低绿色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
其三,推广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等相关顾问咨询业务,包括评估单个减排项目预期产生碳减排信用的可能性和数量,评估相关债券发行的潜在市场,为碳信用买家和卖家进行风险分析和交易决策提供便利;也要筛选相关行业有融资需求且环保意识较高的客户,为其设计绿色投资银行业务综合性解决方案。
其四,保险公司也可以推出与碳排放有关的碳保险市场产品,为低碳企业及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各方搭建资金筹集和风险规避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利用保险形式刺激各行业实现低碳减排,例如低碳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另一方面,可对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由于价格波动、信用危机和交易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担保,例如森林碳保险、碳排放权信用保险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引导保险机构提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保险产品。
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投融资平台,发展小微金融公司。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统筹考虑环境与碳排放的税种税率等,降低碳排放量;要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发展股权交易所,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还要尽快提升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促进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交易、能源交易、知识产权、排放权、农村产权等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大与“新三板”市场对接的力度。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低碳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低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低碳企业发行低碳债券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总之,构建完善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金融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切实调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并最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和碳金融交易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八
摘要:通过对其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发现,珲春国际合作区目前仍处在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时期,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有完善的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背景概述。
珲春市位于中国图们江一带,处在进入日本海的咽喉部位。自国务院颁发长吉图战略路线后,珲春市政府将珲春市设立成为了一座窗口化城市,不断与韩日俄朝等过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合作建设,为珲春市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带动了整个延边地区的发展。
(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现状。
据统计,20xx年年底,合作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31.5%;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互市贸易区实现俄边民入区15万人次,对俄旅游贸易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中俄边境市长合作会议、国际现代物流论坛和东北亚旅游论坛,区域合作主导地位显著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7%。
(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内容。
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对于一部分产业中的项目进口设备采取政策范围之内的免征关税政策;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鼓励类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对此类产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减少15个百分点;凡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享有两免三减半政策的各类企业,均可继续享有直至到达期限为止;由国家的政府支持,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税收采取一些列转移支持制度,从而达到地方税收减免的政策;对于外商的投资引进,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对外商投资引进的企业采取历史欠税减免原则,加速此类企业的发展;根据对产业拉动作用的大小,以及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所作出贡献的不同,奖励20万以内、30万以内以及100万以内不等。
1、对新入驻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大中小型企业实行的税收返还政策以及税收减免政策,令示范区内的各类新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在基本数量上扩大了示范区的整体产业规模。
2、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对优秀个体也实行了许多财政奖励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示范区所有大中小型企业内的员工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体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3、俄罗斯等国际友人的增多,在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进行走动时,简单的衣、食、住、行上的花销均可用本国的货币进行交易,极大便利了他们的行程以及消费途径,也为示范区的整体经济收益有一定提高作用。
4、金融政策上货币使用的调整,卢布等货币可以广泛流通,为示范区的旅游行业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货币流通更加便利的关系,在自身旅游条件优厚的前提下,国内外的旅游人员逐年增多,大大促进了示范区内旅游行业的发展脚步。
首先,在珲春市政府投资政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投资项目过于分散,盲目性较高。前来投资的企业更注重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前景,示范区应抓住重点,实施更加优厚的财政政策,从更多财政政策方面落实优惠政策的实施。
其次,在税收政策方面,尚未完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在下发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仍令示范区内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制约性。
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尚处于建设初期阶段,因此示范区的整体金融组织体系还未完善,存在许多局限性和欠缺之处。金融机构的增多,致使示范区内不良资产也随之增多,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示范区的临时应对政策出现了问题,采取向财政转移的手段缓解这种不良资产所带来的压力。这种临时应对政策的出台,虽快速解决了当前不良资产所带来的严重金融问题,但助长了这种资产的增长,长此以往,会对珲春市政府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完善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政府投资政策。
在示范区的各大生产园区中,应加大力度扶持传统产业的成产链条,给予充足的资金令示范区内的传统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稳固示范区大型传统产业链条的雄厚底蕴,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在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极为重要,关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对急需更换生产设备等产业给予一定的帮助,令该企业渡过难关。
(二)促进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和突出性,对于示范区内贫困企业以及示范区周边贫困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应加大力度,不能将税收政策一概而论,多鼓励,少税收甚至无税收,这样才能带动贫困企业及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转移支付制度。
对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珲春市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对示范区内转移支付制度的推进,对示范区内不和谐的公共水平进行考核和提高,在服务水平方面,不断进行培训和交流,力求规范服务行业水平,从而提升示范区整体服务水平。
本文对于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进行了优势与弊端两者的探讨,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令珲春市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珲春市的招商引资迎来了许多机遇。并在珲春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把珲春市逐渐进行了性质上的转变,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窗口化国际化城市。从根本意义上说,珲春国际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的实施,为发展东北三省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表率,促进了民族和谐和稳定,弘扬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文化,也对我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民良,杭正芳.以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兴边富民进程[z].西北大学,20xx.
[2]张文龙.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xx.
[3]周密.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环境影响评价浅议[z].世界地理研究,1995.
[4]于思待.论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xx(13).
[5]邓明湘.浅议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j].四川金融,1992(10)。
[6]许东俊.西部大开发中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xx.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九
农业在我国已经存在多年,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多种优秀的农业技术,也使传统农业改造中的农产品商品率得到了提升,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其绩效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些许问题,甚至存在着风险,此类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减少农民收入、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下降等,其风险主要有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制度政策风险等。为了能够降低风险,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但依然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制度分析。
在我国建国期间,为了能够使工业化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并减少外来压力的影响,使工业化体系能够更早的投入使用中,从而确定了相关制度,具体如下:国家具有参与农业剩余分配的权利,但此种权利的行使需要在财政制度的规范下进行,除此之外也完善了金融制度,在此制度的应用过程中充分动员农民将剩余的储蓄和经济资源投入到国家发展中,如在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方面,形式为将金融财政化与实行农产品低价限制为主,此举并不会真正威胁到农民的权益,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即可以得到很多农民的支持。当然这只是我国刚刚开始起步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当时最为适合的方式,在此种制度的应用下,我国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但却也在资源积累方面造成了困扰。
为了能够改善以往制度中暴露的问题,我国对此制度进行了改革与优化,并在“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下实现了财政金融服务体制、结构、功能以及农产品价格的管控工作,至此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渐走入了正轨,但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当时我国的经济、财政金融发展方面依然未得到平衡,往往更加倾向于工業建设和城市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进入了21世纪,社会理念和金融发展理念均随时代发展而发生了变化,我国政府纷纷转变以往的模式,不断向金融机构以财政还款的方式实施融资,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但却忽略了财政金融服务调控农产品商业率的绩效风险方面。
2、理论基础。
财政金融在农业发展中具体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定位究竟如何其实至今并未得到统一,如有些人认为合理的农业投入可以帮助农民识别风险,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风险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想要干预市场而出现的托词,主要是因为政府想要全权掌握农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当然在此方面还有其他的想法,如部分人认为政府的参与、支持或许可以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但若干预程度过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政金融、绩效风险等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也会对商品流通形式产生限制影响,由此也就会降低商品率。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若无法很好的完成金融改革,势必会在农业发展中成为阻碍,也会使得人均收入大幅度降低,在此种情况下人们若要提升经济收益,则需要组建金融中介体,这样人们才能够真正参与到农业发展中。鉴于农业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往往是“看天吃饭”,这也使得此方面经济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也导致了很多家庭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为了更好的改善此种问题,今后应持续做好财政金融的服务工作。
3、模型构建。
农产品商业率方面往往会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从而导致绩效提高过程中让容易出现问题,甚至会侵蚀农民的农业经营增值,在此种情况下则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并开发有效工具投入使用中。我国在此方面也已经有了相关应对政策,如农业生产函数,在此函数的应用中需要将实际的数据应用其中,这就需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只有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才能够保证最后的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数据收集完成后将其引入控制变量i和p,建立实证模型。
1、变量选择、数据说明以及研究方法。
本文将针对我国20xx年间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作为y变量,将与之相对应的商品率视作r,并确立相应的变量,之后在农业公司、金融服务以及绩效风险方面进行综合比对,对各个变量的数据进行确认,并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2、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将含截距项、趋势项融入其中,并针对多个指标进行检验,如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支出方面,或是农保险方面,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确定其是否具为非平稳变量。在确定此方面后,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一级差分值的确定极为重要,对该值进行分析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数据序列规律,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入其中,之后利用模型来计算,即可以得到相应结果。
3、ohansen协整检验。
此检验方式与上述检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所不同,如其相应的变量在一般情况下均是单整平稳状态,只有在此种状态下才可以应用协整检验方式,其属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需要利用協整方程的优势来开展工作,然而此方式的应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正式计算之前需要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确认、解决,否则在一阶差分值方面的结果往往会具有较大的失误。在此方式中会拥有5个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对其分析后可以确定在一段时间内的农产品商业率情况究竟如何。
4、格兰杰因果检验。
此检验方式往往应用在协整检验方式之后,换言之其需要有一定的前期数据作为基础,该检验模式主要是为了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滞后期现象的存在会对此方面有着影响,因此需要对滞后期进行分级,如滞后1期、2期、3期、4期等,一般来讲最佳的时机是1期,但到达4期后,财政支出的增加会显得微不足道,难以对最终的数据结果产生作用。我国在此方面也积极做出了调整,如针对农业补贴方面采取了人头补贴制度。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以知道,财政金融的出现与应用确实具有相应作用,如增加农产品商业率,控制其中存在的风险等,而财政服务也有很好的影响作用,可以减少农业贷款带给农民的不良影响,而农业保险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起码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今后政府应改变管理理念,将传统农业改革建设重视起来,并分为多个阶段,如前期、中期和后期,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财政金融服务模式,将政府干预的力度降低,充分给予农业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农产品商品率绩效风险与财政金融服务控制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农产品产业率方面的提升与优化,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农产品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此方面发展,为了能够改善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针对此方面的绩效风险与财政金融服务控制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且小有成就,但在实际发展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1]皮竟,魏萍,葛昭宇,蒋信一,蒲昌权.九龙坡区农产品商品率及优质率指标实现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14(28).
[2]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绩效及风险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8(04).
[3]向宏.基于风险控制的金融集团绩效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02).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十
金融和财政是经济学领域的两大学科,也是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两大经济杠杆,二者相对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交叉。财政融投资以金融和财政相互联系交叉的边缘地带作为研究对象,是介于金融和财政之间的一种边缘学科。财政融投资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和深入研究,则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思路。
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忭质的金融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是“中介”t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笔者认为,在我国建立财政融投资体系,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条件;是衔接协调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新秩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总之,实施财政融投资改革,可收一石数鸟之功效,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对策。
改革需要配套运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改革如何配套运行,则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看,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是设计配套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宏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欲优丨k配置资源提高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地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有效的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工程,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目标,则是对价格、财政、金融配套改革方案自身是否科学的严峻考验。
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要深化价格改革。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相关性理论,系统内具有重要基础意义“子系统”的不同行为选择,必然会引发系统内其它“子系统”的不同行为。也就是说,不同的价格改革战略选择及其运行,必然会引发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经济杠杆(主要指财政投资和金融投资)采取相应的不同改革措施与之配套运行。否则,必然导致系统运行出现结构性紊乱,各项改革措施互不配套,运行功能互相抵消。目前,我们面临着两种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的战略选择:第一种选择,是采取“放开价格、一步到位、敢冒风险,奋力闯关”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第二种选择,是采取“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稳进战略。
我们假定“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并以此假定作为前提条件重点分析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投资、金融(信贷)投资配套改革的相关联系和特征。
经过“一步到位”的“奋力闯关”,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在短期完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的价格体系已经从价格结构畸型和比价、差价很不合理转变为建立了合理的价格结构和比价、差价关系;标志着我国的价格结构已经不是人为意志的产物,而是反映了价值和供求关系,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已经从行政定价体制转换为市场定价体制。
在上述假定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联系特征是:市场定价体制中的价格是放开的,价格反映供求状况。短线产业的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必然减少,以利益导向为动力机制的生产者增加生产,供给必然增加。长线产业正好相反,产品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使生产者减少生产,消费者增加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要生产短线产品,这不仅对它有利,首先是对全社会有利。这样,一个企业的局部利益通过市场和全社会利益联结起来,结果是长线压短,短线拉长,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假定的条件下,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需求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不存在重大矛盾,价值规律可以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型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在短期完成,金融(主要指银行信贷投资系统)改革的战略思路就明朗化了。除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关行使货币政策调控职能外,其它专业银行都应该实行企业化改革,把专业银行真正办成国际通常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家对专业银行必不可少的政策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在法律和法规之中。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己在短期完成,能源、原材料、农业、交通等产业同样能获得资金平均利润率,各产业、企业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专业银行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根据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企业之间合理配置信贷投资结构,并通过信贷投资的合理配置引导国民经济其它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的基础上,中央银行才有可能运用“三大法宝”,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通过放松银根和紧缩银根的措施,影响企业化专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和利润水平,并通过专业银行信贷量的多寡和信贷利率的高低,在宏观上间接调控国民经济,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由于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已在短期完成,己经没有因价格因素导致利润偏低而难以发展的所谓重点产业,因此,也就不需要财政承担所谓的重点建设投资。只有在这种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财政退出物质生产领域,用银行信贷投资代替财政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职能才是顺理成章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价格改革激进战略可以短期完成的条件下,“小财政、大银行”、“财政管吃饭,银行管建设”的观点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公共消费财政论”才有立足的基础。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上述一步到位的价格改革激进战略不适合中国的囯情,在实践中无法实际操作。价格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大体上是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的,试图在短期内奋力“闯价格关”,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比价复归和其它社会弊病。没有一、二十年的努力,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难以取得最后成功。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那么,在两种价格模式转换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所决定的价格结构现状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必然存在重大矛盾。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也就是说,采取稳进战略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必然产生矛盾。
众所周知.在价格结构不合理和僵化的行政定价体制情况下,价值规律很难通过价格及其运动发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价值规律甚至会通过扭曲的价格信号发生“逆向调节”作用。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的是“稳步推进”的策略,因此,通过稳进战略实现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采取“调放结合”的改革策略,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过程内,国家仍然要把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控制在行政定价体制内调整,而把另一部分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放”到市场中去,由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定价。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必须实行市场定价和行政定价相结合的双重混合定价体制。由于国家控制一部分价格而放开另一部分价格,因此,我国的价格体系结构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扭曲状态,社会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比价、差价难以匀衡合理。所以,在这个时间过程内,因价格结构不合理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存在。价格改革可以在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稳步推进,而现存扭曲的产业结构却不能等到一、二十年价格结构合理后再进行调整,价格改革可以稳步缓慢推进,而调整扭曲的产业结构却是当务之急,具有很强的紧迫性。这就是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内,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则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是一种二元价格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过程内,我们必须把我囯的价格结构划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由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增多;由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的结构是相对不合理的,其量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减少。为了在继续深化研究这个课题时更加简明地表述二元价格结构及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市场定价体制形成的那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元价格结构;将行政定价体制形成的另一部分价格结构称之为p元价格结构。与《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国民经济一般加工产业(以下简称为cx产业),与p元价格结构相对应的大体上是能源、原材料、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以下简称为e产业)。价格改革稳进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
由于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决定了双重定价体制;双重定价体制决定了二元价格结构;二元价格结构决定了我国的价格结构仍然是相对不合理;不合理的价格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成依赖价值规律实现倍贷投资的合理配置。
在无法改变二元价格结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试图把信贷投资的管理机构全部改革成为企业性质,完全依据市场导向机制,统一按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银行信贷准则发放信贷投资,信贷投资势必流向已经是长线的《产业,而因价格因素利润率偏低但社会急需的卩产业则难以得到信贷投资的支持。国家行政型的产业政策很难抑制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这种利益导向的信贷投资流向趋势。二元价格结构已经成为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拦路虎。虽然说,专lk银行企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采取的是“稳步推进,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战略,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必然演化成为二元价格结构句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因此说,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以“稳步推进、调放结合”为基本思路的价格改革和以“专业银行企业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是不协调、不配套的,其恶果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下降。
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改革,而且也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改革。为了解决二元价格结构与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矛盾,必须要冲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从一个新的并且是合理的思维角度,重新认识价格、财政和金融的配套改革。
财政投资和金融(信贷)投资都是国家能够直接或间接掌握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与企业和私人的微观投资有明显区别)。根据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性的程序,国家是通过两大机构(财政和银行)、采取两种方式(财政拨款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运用两种政策(财政投资政策和银行投资政策)向产业、企业投放经济建设资金,并通过这种二维结构的宏观投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调控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
经过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企业体制、价格体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的经济改革都有了重大突破(虽然都没有完全实现改革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价值规律和?市场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另一方面,二元价格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又要求暂缓推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这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t两难问题。
在我ra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重要时期,欲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比配置资源,建立政策性的信贷投资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在金融范畴内(或者仅仅在财政范畴内)审视规划这项改革措施,在理论认识上是有缺陷的,在改革实践中是要犯错误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从超越财政、金融传统分工方式的高度,从衔接协调财政改革和金融改革的角度,重新认识政策性信贷投资这项改革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简要地说,财政融投资就是具有财政性质的金融投资,是政策性(财政性)的信贷投资,它既具有财政投资的某些性质,也具有金融投资的某些性质,7洁介于财政投资和银行金融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国家投资方式.财政融投资改革既属于财政体制改革的范畴,也属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范畴。财政融投资体系的建立,娃衔接、协调价格、时政、金融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解决二元价格结构勹产彳丨:结构调幣这对丫质.继续推进t业银行企业丨匕改革的前提条件;是转变财政职能作用的里要措施;是逐步实施价格改革稳进战略,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变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十一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经济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特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严峻,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手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和健全金融支持体系等建议。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平衡,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开发新能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可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有以下三个特性:第一,经济性。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以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治理环境问题。第二,创新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对能源利用技术等的革新,提高生产效能,从而实现绿色发展。第三,可持续性。低碳经济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既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保障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降低资源能耗、治理环境污染又保障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履行大国责任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实严峻。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强调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但是,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依然很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虽快但贡献率仍有待进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我国是以煤炭为能源结构主体的国家,且需求量巨大,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降低其污染物排放的技术难度较大。同时,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等资源的利用和推广需要循序渐进,资金、技术、管理等配置很难一步到位。能源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讲,需要实现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突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长期钻研,我国在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方面尚欠缺长期的投入机制。
环境税收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环境税制,对能源消耗所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缺乏补偿机制。现有的资源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虽然针对资源利用进行了一定的税收调节,但并未突出其补偿能源消耗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功能,且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其环保节能的作用较弱,利用税收手段进行有效调节的目的难以实现。相较而言,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收体系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利用税收收入补偿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利用税收调节和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利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进行生产。
财政支持投入不足且手段单一。一方面,通过我国公开的政府预算可以看到,财政支出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金额较少,所占比例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据测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缺口较大。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单一。在目前我国采取的政策手段中,占最大比例的是财政支出和财政补贴手段,而其他财政税收形式利用的较少,如间接税收优惠、专项基金等手段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国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最多的国家,且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缺乏交易系统等建设,我国长期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上一直都处于低端位置。20xx年,我国全面启动碳交易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起步较晚,且相关的金融体系建设较为落后,对碳金融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交易平台尚不成熟,交易价格不合理。这不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技术革新、发展低碳经济。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上的碳金融衍生品较为缺乏,金融体系发育不足,不利于多元化的投资。
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持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的贷款等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绿色金融理念。金融机构需要建立间接融资等多方位的体系支持低碳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并加大支持力度,依靠金融创新服务于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追踪管理,从而保障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管理。
针对上文分析出的问题,本文对财政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
建立和健全环境税收体系。在资源税改革和环保税推出的背景下,要加紧落实环境税收体系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税收成本的手段促进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突出环境税种的环保节能的功能。同时,税收收入作为负外部性成本的补偿,应成立专项基金,用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生态恢复的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丰富支持手段。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政府预算中用于资源和环境治理的比例,并整合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配套措施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同时,要丰富利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优化补贴等支持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对于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税收政策优惠,以便于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提高生产质量和绿色研发。
完善碳交易市场,开发碳金融衍生品。一方面,我国需完善碳交易市场,在排放权交易中加强金融创新,并积极拓展绿色中间业务,开展风险投资基金等。另一方面,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开发各类碳金融衍生品,如碳基金、碳期权、碳期货、碳信托基金等,丰富投资渠道,并完善相关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推动市场发育。此外,对于低碳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强政策支持,设立绿色通道,促进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绿色生产。
建立绿色金融理念,健全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机构应树立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建立银行绿色信贷、间接融资、信用担保融资、风险投资机制等支持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完善环境评级标准和风险评估机制等,从而发挥金融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贷款等资金的追踪管理和监督,并通过融资政策引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从而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税费缴纳、就业等多种问题的中坚力量,并从根本上提升工业的生产总值。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开始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外来企业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使得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只有构建完善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推动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中小企業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灵活的反应,并也作为最有活力[1]、波动频率较大的重要部分。针对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现状,例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都在进行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水平也都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促进中小企业进行发展,是帮助我国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举措。
(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其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类型,虽然其生产的产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也并不会对员工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其就业方式极为灵活,为农民以及相关无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有效缓解了我国所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也可是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是维持我国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
(三)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便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资金充足率较低、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等特点,这便使得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综合水平发展的主要部分。各类企业并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也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转型、拓展,对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调整。
(一)内部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少,导致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无法在市场中树立形象、自身品牌[2]。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无法抵抗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基本处于创业阶段,其整体素质差距较大,使得管理工作开展的较为艰难,基本是采用个人管理、家族式管理模式。以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建立初期,由于家族的凝聚力,使得其可顺利经营。但在后期生产运营过程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便开始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并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在部分中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对其健康、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二)融资困难。
从贷款制度方面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金融机构制定的贷款制度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在目前我国实施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条块分割模式,但政府部门中会存在职能重叠、机构设置重复等问题,这也导致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规范性服务,也没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专门设置融资服务机构。从商业银行的贷款方面来看,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途径较为困难。针对目前我国对金融体制的优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开始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向发展,由于商业银行过于注重自身的利益,并不愿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外,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其内部的财务制度也会出现不健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偿还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愿意付出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自商业银行的贷款理论开放之后,银行并没有将自身的自主定价权利合理应用,金融定价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中小企业承担的贷款利率较高,并不要达到高额利率、高担保的需求。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政策扶持是一项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但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融资担保制度、信息网络制度、科技技术力量的整体水平并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并么诶有设置类似美国sba结构的管理部门,使得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构建完善的投资引导资金。
在我国,中央政策是引导地方政府响应、跟随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应鼓励出台政策,并对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起到完善投资引导资金的目的,最终形成中央-地方政府模式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扶持体系。其中要注意的是,在中央引导资金与地方引导之间的关系是以股权的方式存在的,并不是一般的行政上下级关系。也可以将其看作为,由中央政府为主导的资金,对地方政府资金具备知情权、质疑权、决策权等,但不能对其直接命令,要让引导资金确保其独立自主的存在形式。
第一,政府应不断提升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惠及中小企业。第二,政府应将创新投资引导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并确保具备保本、循环利用的效果。政府的引导资金通过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退出形式获得可观的利益汇报,从原则上来说,可以进行第二轮的引导,并将资金转向下一波中小企业的引导中。第三,要将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由政府出资的引导资金,可以将其以4倍进行放大,并对其他社会中的各项资本产生吸引,便会出现二次的放大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市场手段优势充分发挥,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美解决。
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方面来说,由于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创业引导资金发展进程较快且较为成熟,因此便可以将其引导模式、运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范围推广。这种运行模式中主要包括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
(二)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贷款扶持政策。
1.转向贷款扶持政策构建设计方案。
在对专项贷款机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根据四方主体作为主要设计框架。其中主要包括:第一,要将财政资金进行整合,从而确保转向贷款资金不会出现分散以及碎片化的现象发生。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使用的转向资金,要加强对其使用、效益等情况的掌握程度,并对专项资金客观存在的重要性、规模性、合理性进行科学评价、管理,才能确保专项资金被赫尔利利用,达到集中财力做大事的目标。第二,要将政策性国有银行作为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枢纽,要将审查、监管、资金使用等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中主要包含对各种政策性专项贷款的规划制定、政策性国有银行对商业银行提出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另外,对于封校较高的项目来说,要将中小企业的信用[3]、资质等各方面发展情况了解清除。第三,要将商业银行当做主要承办对象。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具备专业较强的風险评估作用,并可以对各方信息进行充分采集与加工。商业银行的主要作用便是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使其信息系统、业务操作流程尽量规范,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加快融资速度。
2.操作专项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将普通的专项贷款举例,例如在其中的升级贷款中,第一,要确保同一申请人只能对升级贷款申请一次。如果申请人的偿付能力、信誉、经营状况都较好,便可以向政策性银行再次对该贷款进行申请。第二,应制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如果中小企业提供可以足值低压的物品进行担保,便可以对其贷款额度进行重新设置。第三,申请人在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要求过程中,可在月底对政策性银行申请利息补贴。
(三)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应将政策性担保作为基础,其也是对我国财政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有效补充。针对目前我国信用担保市场运行现状来看,要想实施政策性担保,便要将组织能力、机构属性、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业务水平、运行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共同提升,才能加强政策的整合力度,确保政策性担保可以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良好的帮助。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水平低下、融资难等。但相信政府在对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可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信贷能力较差等多种制约发展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2]陈成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xx.
[3]陈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政策[j].品牌,20xx(9):44.
[4]吕芳芳.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xx.
[5]周峰.湖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xx.
财政与金融心得体会篇十三
财政金融管理中广泛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所谓现代管理技术是指在管理中应用各种现代数学方法、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的统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金融活动的覆盖面越来越宽,从而使财政金融管理的各种资料、情报、报告和数据等信息量急剧增加,而且瞬息万变。数据结构及处理日益繁杂,管理人员靠传统的手段是无法应付的。现代化管理的及时性和严密性要求实现财政金融管理的电脑化。在财政金融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尤其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就可以使各种经济、财务、税务、信贷、现金票据等方面的信息流的记录、收集与整理,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使固定信息长期使用。
决策所需要的国民经济信息、科技、社会动态、资金动态等单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主观臆断是绝不允许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财政金融管理的重大得失和成败。现代财政金融决策要求进行大量而又精确的计算,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在定量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进行科学决策。现代化管理的准确性和经济性要求采用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这样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与有效。
时效性是现代财政金融管理的客观要求。计算机可以大大缩短数据的收集和编制周期,提高效率,并且能随时掌握财政金融经济活动的变化动态,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事前控制或及时调整,掌握财政金融管理主动权。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各种数据,效率可以比人工操作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数据处理是指用电子计算机对财政金融业务信息进行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收集、转换、分组、组织、计算、存贮、检索等项处理工作。
将所要求的计划项目(预算项目、信贷项目等)按照既定的程序送人计算机,计算机按照要求编制出计划。电子计算机不仅可以编制短期计划,也可以搞长期计划,进行远景预测。
电子计算机编制的报表,具有数字准确、字迹清晰、表面整洁、速度快和便于存档等优点。
按照编制的记帐、结算程序将凭证、数据输人计算机内,计算机则按规则要求记帐、结算。具有速度快、准确和省时等优点。能够减轻业务人员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财政金融管理中电子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以及系统内的联网,使电脑储蓄、电脑取款、异地存款等业务不断开展,方便了经济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
财政、税务、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利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自身的人事档案、工资财务、物资设备、住房和图书资料等。
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应用是管理手段的一场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让计算机在财政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努力。首先,要有与计算机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方法。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财政金融系统必须逐步实现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工作程序化。其次,要有准确及时的原始数据。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要使原始数据及时准确化,使数据管理办法规格化、科学化、使数据往来及报表文件规范化。再次,要有一支计算机管理的专业伍。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主要包括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录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硬件与软件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最后,要做好系统开发工作。就是要设计一组能保证实现系统总目标的子系统,确定它们的具体目标、任务及相互之间关系,明确各子系统共享的数据资源,选择和配备用于财政金融管理的电子计算机系统。
总之,电子计算机在财政金融管理中的应用是总趋势,但又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应当从基础做起,从财政金融自身的改革做起,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财政金融管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