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模板16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教案编写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大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一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学习内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认读生字卡。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4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3.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重点字师范写。
5.生描写。
4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二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三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勇于提问。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四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五
1、认识本课22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培养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生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调查法。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孙中山的故事,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你们的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解或不知道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一个人物,他就是有这不懂就问这样一个学习习惯。我们一起到书上了解一下吧。
二、新授。
自学。
1、自读识字。说说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样解决。
不会的字可问周围的人,查字表中的拼音,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查字典。
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字。
2、识字反馈:把自己新认识的字读给周围的伙伴听,并做一次小老师考考别人。
识字。
读卡片:要求如果遇到自己不熟的字要诚实大胆地举起手向老师示意。这样把学生熟悉的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可以只在黑板上贴出不熟的生字,再重点进行巩固练习。
交流。
1、自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名话?
诵读。
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读文方法汇报读文。
评价。
1、巩固字音,理解字义,认读10个生字并扩词。
3、学写生字:为了把字写漂亮,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应注意哪些地方?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并比一比找出不足,不断改进。
第二课时。
一.新授。
交流。
再次感知课文,明确学习目的。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读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2、教材为什么要选这样一篇课文让我们来学习呢?
写字。
交流学习较难的生字。
1、认读学过的及没有学过的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谁能教会大家如何写这几个较难的生字。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把字写漂亮。
练习。
照样了说一说背诵地背诵()地背诵。
()地听()地说地()。
口头练习说一说,看谁说最合适,大家来评一评。
1、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你遇到过哪些问题不懂,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因为你好问,你得到了哪些益处(损失)。
教学反思:。
作者邮箱:dakeliuhaiq@。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六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不懂就问”不单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它反映了学习者的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热情。孙中山长大后能够开创辛亥革命的伟大事业,与这种态度、这种精神、这种热情有密切的联系。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着力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也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考虑的。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问”的好处。
教材安排了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9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初读课文后,老师可以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问题。善于问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只要爱问、敢问,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渐培养学生善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必有问必答,最好留给学生自己讨论,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老师只在紧要处点拨。
为了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还可以做这样几件事:1、教学生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加强对“好问、敢问“的评价。
本课生字的教学,可以借助课后生字条,让学生自学、小组内互学,最后老师检查。
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学生独立分析字型的基础上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培养“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一课开始,要形成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拓展习题:
一、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声不响一()不()一()不()。
二、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__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地背诵____________地听。
____________地读书_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思()鸭()刚()利()。
备()鸦()钢()梨()。
相关资料: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年在香港学医时,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后虽发动了讨袁、护法等运动以反对军阀统治,但都遭失败。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1924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_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举办的初级学校。规模一般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戒尺:旧时私塾的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板尺。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老师让大家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谁来介绍?
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试读课文,自学课后字条里的字,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内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读词语比赛。(看谁能读正确,声音响亮。)。
(1)小组比赛。
(2)男女生比赛。
(3)小老师领读。
4、认读字卡。(看谁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进行组词,形近字比较。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十几个生字朋友。老师相信大家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三、熟读感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欢的符号标下来。
4、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
(1)结合看图,小组讨论。
(2)班内汇报。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至5自然段,体会当时的紧张的气氛。
(1)试读。(2)指名读。(3)学生评价朗读。
6、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讨论哪些字难记,怎么记。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
4、学生练习书写。
5、全班展示、评议。
六、总结,布置作业。
1、谈收获。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七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2、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8个字;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3、学习短语“一……不……”,理解他的意思,读好它。
让学生在问中享受不懂就问的好处和快乐。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互相提问
1、好词我会读: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一字不错
2、积累“一……不……”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
一()不()一()不()
一()不()一()不()
我选一个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4、我把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5、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6、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一、故事启动
1、老师讲孙文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3、简介孙中山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积累运用
“摇头晃脑”说明他们读得很认真。
“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照“一字不错”也写几个“一(?)不(?)”的词。
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言不发一尘不染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文不值
选一个词造句
3、积累短语
认真地背诵()地背诵
主动地问()地问
()地听()地听
()地说()地说
()地读书()地读书
()地()()地()
四、小组研读
1、课文中跟“好习惯”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能这两句话加上标点吗?
(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用“一……就……”练习说话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么做的?用直线在书上画出来。
(出示)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3、回答: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4、讨论:你从课文中还能发现孙中山在学习上有什么好习惯?
你认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格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课后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
板书设计:不懂就问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八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九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相关内容。
预设: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做: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预设:戒尺,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7、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
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
9、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读书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本文是略读课文,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
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
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
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回答问题。
1、阅读成果,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
预设: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买了一串红辣椒。
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
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不懂就要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2课时。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一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学习内容: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
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认读生字卡。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他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4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1.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四个生字。
3.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重点字师范写。
5.生描写。
孙中山勤学好问。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9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合作识字。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卡片,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读,读的对就跟读。
(2)全体同学齐读词语。
4、教师检查生字。
(1)指名读,并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齐读生字,重点强调易错的字。
5、再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的更通顺、流利,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听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表达。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得,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a、指名读读这段话。
b、你能这段话加上标点吗?
c、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3、讨论交流: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如果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呢?”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这两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孙中山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能将老师要求背的书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呢?(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
四、读者论坛全文,体会感情。
五、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2、你还想了解哪些伟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请搜集有关资料。
(以上作业可任选一题)。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三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四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懂就要问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许多学识渊博,德行高深的学者、名人,也正是用这样的古训不断地进取和端正自己的求学道路,才对世人有了卓越的贡献。
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学了很多课文,有《花的学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孙中山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壮着胆子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伟人尚且如此,作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儿童更是责无旁贷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事情我们要虚心地向他人求教,无论他人的身份如何,总能教给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跟妈妈去散步,看到小区里种绿化的爷爷正在给树刷白水。我好奇地跑过去问:“爷爷,这白色的东西是什么?”爷爷说:“孩子,这是水中加入生石灰调成的石灰水。”于是,我又追问:“为什么要给大树刷石灰水呢?”爷爷耐心地说:“石灰有一定的杀菌、杀虫作用。树干上涂上雪白的石灰水,土壤里的害虫便不敢沿着树干爬到树上来捣蛋。”我终于明白了树干刷白的原因,连声说了几声“谢谢爷爷。”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生字词。
2. 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
1. 会读16个生字。
2. 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题。
二、 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 学习1-2段。
1. 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 同座互相交流。
3. 指名回答。
4. 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 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3-4自然段。
2.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 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重点:
1. 学习3-4自然段。
2. 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 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2. 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 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4 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 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 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卡片。
2. 出示四个生字。
3. 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 重点字师范写。
5. 生描写。
孙中山 勤学好问。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六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简介孙中山,让学生对孙中山有初步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学生。孙中山背得。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2、指明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3、“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4、观察图画,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表情差异。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6、讨论练说:为了,孙中山宁可,也要站起来提问。
7、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小组合作,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笔。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四、总结:
五、板书:
弄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