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热门17篇)
教案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要素的安排。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质量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一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生字词卡片。
2课时。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调查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东南亚的地形特点,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影响城市和人口分布的条件和因素,目的是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介绍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南亚,教材又介绍了东南亚发达的旅游业。
教学构思:
本节教案的设计紧紧抓住这一环节。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视学生的参与,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对其中比较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给与相应的指导。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同时,教学设计将很多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解决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填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山河相间的'地形与城市分布;
2.华人华侨对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能力目标:
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学习分析一个地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华人华侨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2.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教学难点:
理解地形与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东南亚图片。
自制cai课件。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1.东南亚由哪两大部分组成?
2.东南亚是处于哪些大洲和大洋的“十字路口”?
学生回答:略。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东南亚的其他情况。
屏幕显示:课题:东南亚。
屏幕显示:东南亚地形图。
教师引导:请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中南半岛河流主要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屏幕演示:描出这几条大河。
教师提问: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流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北部山地,自北向南流。
教师提问: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中南半岛上山脉大多由北向南延伸,且地势北高南低,造成河流也南北延伸,自北向南流。
总的来讲,中南半岛上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屏幕显示:东南亚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东南亚地图,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等城市。
教师提问:这些重要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下游的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城市名称。
附近大河名称。
所在国家名称。
河内。
红河。
越南。
金边。
湄公河。
柬埔寨。
万象。
湄公河。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
缅甸。
教师补充:河流上下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讨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分正方和反方)。
讨论过程:略。
屏幕显示:华人与华侨的贡献。
教师引导:从材料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广大的华人、华侨既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学们应当努力学习,振兴我国经济,吸引更多的华人华侨回国投资。
屏幕显示: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图片(柬埔寨吴哥窟、缅甸仰光大金塔等等)。
学生展示:收集的图片。
教师小结: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我国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应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高国民收入。
小结:中南半岛上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广大的华人华侨为东南亚和我国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三、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
1.地形与河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1.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正确的观念和健康的情感。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四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五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具: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1~2课时
基础备课个性备课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同坐合作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评选最佳合作小伙伴。
3、学生充分朗读第三段,重点指导:“他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气说:‘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体会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选勤学小星星。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能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15课《不懂就要问》。课文讲谁不懂就问,他问谁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划出生词,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
2.正音:孙、诵是平舌音;涂在“胡里胡涂”中读轻声。
多音字:晃、背、呆。
3.汇报所画生词。
4.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读懂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理解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3.学生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a.内容不同。认识《》。
b.教师方法不同。
4.齐读这一段。
四、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说明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
3.孙中山学习认真吗?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4.孙中山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5.“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这句意思不变,后面把问号改成句号,应怎样改。
6.用谦恭、诚恳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
五、达标测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查字典。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不懂就问,勇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自制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步骤:(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抓住勤学好问这条主线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去感。
悟文章所说明的“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都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
2、齐读课题。
二、导学。
1、孙中山对什么不懂,为什么孙中山会不懂,是他学习不认真吗?学生仔细读课文,去找出真正的原因。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学生。孙中山背得。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3、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流利”说明什么?下文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这一点?孙中山自己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5、观察图画,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表情差异。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7、讨论练说:为了,孙中山宁可,也要站起来提问。
8、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投影:
先生不但,而且。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9、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相互谈一谈自己读出了什么感觉来?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悟道,练说。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四、总结。
孩子们,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不懂的地方,那就要像孙中山那样勇敢地提问,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弄清道理,真正学到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记生字,练字形,辅导练读。
教学步骤:(略)。
板书:
弄清道理。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看书中插图,注意图中同学们的眼神、表情,体会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的样子。
3.出示字卡,认识“呆”字。
4.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问,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里的“霎时”是什么意思?(指时间很短)“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声音,十分安静。)。
5.过渡:先生又是怎样对待孙中山的呢?
四、学习四-七自然段。
1.带着过渡语中提出的问题默读四-七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指名回答: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1)“戒尺”是干什么用的?(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2)出示字卡,认识“厉”字,“厉声”是什么意思?(指声音严肃而厉害)。
(3)小结: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吓呆了,先生也发怒了,说明在那个时候向先生提出这样的请求是要准备挨打的。但孙中山仍然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由此可见,孙中山对待学习多么认真,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宁愿挨打,也要弄清。这是多么的不简单呀!
3.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画出有关语句。
归纳:通过孙中山“会背了”、“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正因为孙中山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在课堂上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4.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过渡语:孙中山不满足于学习现状,勇敢地向先生提出请求时,使全班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呢?(害怕先生的戒尺打自己的掌心)。
2.难道孙中山就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是怎样说的?3.齐读孙中山的答话。
4.理解句子:
(1)“学问”是什么意思?(知识)。
(2)怎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3)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是为了弄清道理,求得真正有用的学问。)。
六、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联系实际,讨论。
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二、课后第二题作业,指名读题中的8个词语,再齐读,然后抄写下来。
三、课后第三题作业。
1.先默读思考。用直呼的方法熟练读出题中的两句话。
2.在熟读直呼的基础上,用汉字把句子写出来。
3.集体订正,再齐读。
四、指导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1.形声字识记:懂、诵、例。
2.对比识记:圈-园保-呆段-设厉-历。
3.在分析字形时,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各自独立的识记方法。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段”、“圈”、“懂”的结构安排。
2.突出“圈”字中的“卷”,要与“券”区别开。
懂:左右结构,右上是“艹”,右下是“重”。
六、作业:
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当堂完成。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一
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二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9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合作识字。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卡片,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读,读的对就跟读。
(2)全体同学齐读词语。
4、教师检查生字。
(1)指名读,并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齐读生字,重点强调易错的字。
5、再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的更通顺、流利,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要听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表达。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得,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a、指名读读这段话。
b、你能这段话加上标点吗?
c、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3、讨论交流: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如果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呢?”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这两段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孙中山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能将老师要求背的书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呢?(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
四、读者论坛全文,体会感情。
五、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2、你还想了解哪些伟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请搜集有关资料。
(以上作业可任选一题)。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四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六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2课时。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不懂就要问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生字词。
2. 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
1. 会读16个生字。
2. 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题。
二、 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 学习1-2段。
1. 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
2. 同座互相交流。
3. 指名回答。
4. 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 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3-4自然段。
2.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 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重点:
1. 学习3-4自然段。
2. 学会“少、讲、于、气”
学习难点:
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二. 学习3-4自然段。
过渡:面对不懂的问题,孙中山会怎么去做呢?
2. 同座交流各自学习的情况。
3. 全班讨论读懂的内容。
重点指导:孙中山为什么会这样想?
4 指导朗读孙中山的话。
5.拓展训练: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三. 朗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什么道理?
四. 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卡片。
2. 出示四个生字。
3. 生交流如何记忆字形。
4. 重点字师范写。
5. 生描写。
孙中山 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