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热门21篇)
总结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一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
现代饮食礼仪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
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入座礼仪
在中国,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入座时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先不动筷子,也不要起身走动,更不要制造异响,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进餐礼仪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
”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
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离自己远的菜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进餐时不要打嗝,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以示歉意。
布菜礼仪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如果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上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敬酒礼仪
中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是从西周时代开始。
总体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要求人们饮酒要遵循严格的时令,要尊礼、适量,不能随心所欲。
酒是越喝越厚,但酒桌上学问也很深,例如: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这其中关键之处,莫过于客人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这样显得既不礼貌,也不尊重主人。
其他礼仪
2.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天,以调和气氛。
不要光着头吃饭,更不要贪杯。
3.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在剔牙时,也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4.作为客人,离席时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天南海北一桌人,五湖四海一桌饭,饮食礼仪更加利于社交之道,而一碗好米在这其中,幻化出各种美食,更是能让餐桌上的人打开话闸,让气氛更为融洽。
米饭的本身,就大有讲究。
在饭桌上,米饭的存在让一切都风味大增,有好米才能做出好饭,有好米才能让宴会变得更加美味。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二
辽宁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创制时专为朝廷中一品以上的官员食用故名。
四川的醪糟有很多种,而以大竹醪糟较为著名。具有香甜爽口,酒香四溢的特色。
天津独有的风味小吃品种,锅巴菜又称嘎巴菜,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色美味丰,清香淡雅,且具有清热解暑,利水解毒之功效,是夏令小吃精品。
陕西著名特色风味小吃,因是在晚上挑担,敲梆梆沿街叫卖,故名“梆梆面”。具有酸辣带香,除湿暖胃的特色。
辽宁沈阳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具有不粘不散,酥松甘甜,桂香浓郁的特色。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三
如果男女两人去餐厅用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手方,或靠墙的位置。如系两对夫妻用餐,夫人们应靠墙而坐,先生则应面对他们各自的妻子。
正式宴会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右高左低。
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以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
西餐上菜的程序。
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或色拉—汤—海鲜—主菜(牛排)—甜点心—水果—咖啡或红茶。就餐者应熟悉一下菜单,不要一上来就吃饱,接下来便无法他顾了。
餐巾使用。
入座后摊开餐巾或离座前收取餐巾,均应以主人为先。餐巾可以叠作两层铺放在大腿上,有事暂时离席,餐巾应放在椅子上,放在桌上意味着你不想再吃,服务员便不会再为你上菜了。
餐具摆法。吃西餐使用的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刀叉,饮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杯,暂时不懂没有关系,跟着主人去做不会有错。西餐具的摆法是:正面放着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盘上放着匙,在上方放着酒杯。餐巾放在汤盘上或插在酒杯里,面包奶油盘放在左上方。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四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
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尊卑之礼,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
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
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五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这是美国人的习惯,同欧洲有些国家不同。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较小,可以全部打开。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这样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个人的刀子。黄油取出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涂上黄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的话,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已经人口的肉骨或鱼刺,不要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接住后轻轻放人盘中,或者尽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9、进餐时不要将碗碟揣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道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遮住,最好等没有别人在场时再取出。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食物后再回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摇晃。
14、在餐桌上,一路的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着吃。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要了。”
16、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你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不礼貌。起立后,男宾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要使宴会从始至终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氛,不仅客人要举止得当,彬彬有礼,男女主人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宴会开始后,男女主人的责任是使席间的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谈及不恰当的话,主人应立即巧妙地设法转移话题。
用餐时,主人应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一道菜。主人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时,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主人应尽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适自如。如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立即礼貌地为他换一把。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盘碗,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说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美国吃法很有趣。无论他们吃什么,都离不开叉子。人们认为右手持刀超过几秒钟都有悖于餐桌礼仪。如果必须用刀,正常情况下,人们就会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肉或其他东西。接着,他们把刀放下,将叉子转移到右手。只有这时,才可以把食物送入口中。这个习惯带来以下几种结果:
第三,桌上常常备有一把刀及两个叉子,放在外面的叉子是吃沙拉用的。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六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自古就对饮食有着很高的追求,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
21世纪,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西式餐饮文化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餐饮文化有着很大差异。
对中西方餐饮礼仪进行比较,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得体地进行交往,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的误解和交际障碍。
一、用餐氛围的差异。
由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
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讲究面子排场,气氛之热烈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相互敬酒,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
主人还要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甚至会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不足,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和合”、“团圆”的普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
当然,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
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烟、不劝酒;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其实,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际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话都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总是缺少了和乐融融的气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异。
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面门、朝阳,或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会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
在民间吃饭,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当有前辈、领导、长辈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尊位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中国传统位次排序讲究“左为上,右次之”,正式宴会中,席位的高低依距离尊位的远近,左高右低,以此类推,逐个排列,最后一位是背对门的座位,通常不应安排客人入座。
主人必须注意的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
若家中请客,则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
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
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
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椅子,协助女士入座,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
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
三、餐具使用的差异。
中餐餐具主要有筷子、勺子、碗、盘等。
筷子是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筷子,筷子可以说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
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吃饭过程。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碗、碟、餐巾等,都各有用途,摆放位置不一样。
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嘴、擦手,但绝不可以用来擦拭餐具。
在西餐桌上通常会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
宴会开始,女主人拿起刀叉便表示客人都可以进食了。
进餐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吃一块,切一块,也可在切割下一小块后,放下刀,把叉换到右手来叉取食物。
餐刀可以用来将食品拨到叉子上,但不能用餐刀往嘴里送食物。
使用刀叉匙不能和菜盘、汤盘碰出声响。
一道菜没吃完时,刀叉要成八字摆在盘沿上,叉齿朝下;吃完后,把刀叉并拢置于盘上,侍者会将菜盘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
使用刀叉时还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还要注意,西餐上菜是从左边上的,吃完从右边撤下去,斟酒却是从右边开始。
弄不清这一点,说不定就会错用邻座的饮料食物。
礼仪是一种文化,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这是中西方餐饮礼仪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的餐饮礼仪在与世界各国礼仪文化的碰撞中也将出现新的特色,产生新的变化。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
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七
韩国人认为端起饭碗吃饭这种行为不规矩。
如果去到韩国家庭做客或有韩国客人在场,出于尊重,要记得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端起来的,而且也不能用嘴直接去接触桌上的饭碗。
因为在韩国人的观念里,“你吃饭又没人抢,干吗要抓着碗不放呢?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你的饭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这时,另一只手就得听话,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实实地藏在桌子下面。
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
在炕上吃饭的坐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
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坐好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
在餐桌吃饭的坐法: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脚的小桌,宾主席地盘腿而坐。
年青人更会在长辈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绝不能将双腿伸直,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
如果遇上房间太小,可以将餐桌摆在院子里,铺上席子便可。
韩国人用餐的习惯是不大声说话、咀嚼声音小、尽量不谈商业话题。
他们认为,吃饭就是休息、享受的时候,伤脑筋的话题尽量少提。
给长辈倒酒时得用双手,喝时得侧身手掩以示敬意。
有趣的是,如果你看到韩国人给你倒上杯7分满的白酒,千万别介意,这是出于“盈则满”的儒家理念,涵盖着祝福启示的意味;而且,他们只为别人倒酒,自己的酒杯是不倒的,“劝酒、劝酒”,要人家劝了,帮着倒了酒,才能喝。
: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
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
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
筷子的用法:筷子只负责夹菜,而扒饭、捞汤则是勺子的专利。
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麽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
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
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韩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节的国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严格的“规矩”。
比如斟酒,韩国老板权先生介绍说:“如果双方第一次见面,则一手需托住另一只手的肘部为对方斟酒;双方熟悉之后,则可单手为对方斟酒,但如果对方是长辈,则必需用一只手托住酒瓶低端斟酒。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
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碗吃饭喝汤(这点与我国传统正好相反)。
先喝汤再吃别的食物;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用餐时咽到骨头或鱼刺时要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再扔掉,不要直接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
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
韩国是由南向北延伸的半岛国家,四季分明,因此各地出产的农产品种类繁杂。
又因三面临海,海产品也极为丰富。
谷物、肉食、菜食材料多样化,黄酱、酱油、辣椒酱、鱼贝酱类等发酵食品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使韩餐的主料和辅料互相搭配,再加入辣椒、大蒜、生姜、香油等调味品,更使韩国风味进一步完善。
韩国的饮食结构以谷类为主,由各种烹饪方式制作的菜肴为配菜。
饮食起名的时候一般将主材料放在菜名的前面,后面加烹饪的方式,如紫菜包饭、海带汤等。
韩国饮食以其食用功能分为主食、副食和甜点。
主食:主要为饭、粥、米糕片、稀饭等。
一般以米饭为主,其他根据需要适当调节。
副食:副食的第一作用是增进米饭的口味,第二是补充营养,副食的种类很多。
副食主要以汤为主,有以汤汁为主可泡饭吃的汤类、汤汁与菜量相当的煲类、加一点汤汁煸炒的火锅类,还有在火上直接煎烤的烧烤和鱼肉串类、在平底锅中略加油煎的煎饼类,在蒸锅里反复炖成的清炖类、红烧类,以牛肉、海鲜为材料的生脍,生菜、熟菜等蔬菜类,牛肉和猪肉煮后切片的煮肉片,还有腌在辣椒酱、黄酱、酱油里的腌菜、发酵的鱼酱等等。
甜点:吃完主食和副食后,食用的甜点主要有韩国传统的饼糕、油果、茶食、蜜饯以及什锦水果汤等。
常见的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以及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另外用韩国式的调味佐料拌制而成的各类小菜。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入辣椒,所以韩国菜馆里所用的佐料基本上是辣椒粉与大蒜,在此基础上又加有多种不同风味的调味品,因此韩国菜除了辣味以外,还有独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
他的种类很多,既有一种蔬菜做的,也有把几种蔬菜掺在一起做成的。
韩国人喜欢约朋友到郊外野餐,尤其是在春天,三五知己来到郊外山坡,席地而座,大家一齐动手,把带来的糯米饭放到槽子里捣成“打糕”,然后分享。
此时,大自然的美景与亲友欢聚的快乐相交融,远比吃本身更为重要。
“韩定食”:宫廷菜传统风味、各式小菜摆满桌面。
有用小麦煎饼包裹肉类、蔬菜等八种小菜食用的“九坂板”,以及加放肉类、鱼类、蔬菜、蘑菇炖煮的火锅“神仙炉”。
“石锅拌饭”:白米饭上盖上黄豆芽等蔬菜、肉和鸡蛋等辅料,盛在滚烫的石头锅内,加放适量的辣椒酱后搅拌而食。
多种材料的味道相混合形成独特的风味,锅底的锅巴更是一绝。
铁板烧:牛肉和牛排在铁板烤熟,以生菜、芝麻叶等蘸辣椒酱或豆瓣酱食用。
泡菜 :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食品。
有百余种泡菜,主要材料是萝卜、黄瓜等各种蔬菜。
鲍鱼、虾酱等也可作调味料,营养丰富。
另外还有泡菜火锅、高丽参鸡汤、包饭套餐、冷面、拌饭等。
韩国的传统酒大体分为浊酒、清酒(药酒)、烧酒三种。
其中,烧酒是高丽以后得以普及的传统酒。
传统民俗酒主要有文杯酒、杜鹃酒、法酒、安东烧酒、梨姜酒、小菊酒、红酒、五梅奇酒等。
传统茶主要有高丽人参茶、绿茶、枸杞子茶、双和茶、生姜茶、枣茶、柚子茶等,高级野生茶则有雀舌茶。
此外还有食醯、水正果等清凉茶。
韩国的传统茶以茶叶、袋泡茶、粉制品等多种产品销售。
在中国,一提到韩国饮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只有泡菜,而且仅仅是辣白菜。
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的确,泡菜在韩国饮食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无论在繁华的首尔或是在乡村,在居民的住宅院落或阳台,看不到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是不可想象的。
泡菜是韩国最主要的菜肴之一,而且韩国泡菜的种类和美味的丰富,绝对超出了一般的外国人和没有到过韩国的人的想象。
据考证,韩国的泡菜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诗经》里,出现的“菹”字,在中国的字典里“菹”字被解释为酸菜,韩国人认为这是世界上首次有文字记载泡菜的文献。
由于韩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冬季寒冷、漫长,所以在韩国的古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菌,是韩国人从食品中取得必要营养的一种途径。
最初的泡菜只是用盐来腌制蔬菜,到16至17世纪,传进来的辣椒使泡菜的制作出现了革命般的变化。
由于韩国海多,辣椒去除了用鱼类制作泡菜的腥味,所以被当做香料使用,从此开始诞生了种类数不胜数的韩国泡菜。
糯米糕,在韩国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韩国几乎是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
韩国人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岁、结婚、祭祀,制造糕饼祈求平安。
春节或中秋节等节日也制作节日糕饼,农历三月三要做杜鹃花饼糕,中秋的时候做松饼。
韩国很多饮食文化和中国十分相似,比如正月十五吃五谷饭,端午节喝菊花酒等。
糯米和粳米都是做韩国米糕的原料,米糕的做法和中国大同小异,有“蒸糕”和“打糕”之分。
韩国米糕多做成甜饼和各色花式的.点心,甜饼和点心多数有鲜、咸、甜等味道的馅,甜饼还要在外面粘上花瓣并放在平锅上用油煎。
在过去,韩国的贵族非常重视节日吃米糕,在韩国博物馆和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就展出着考古挖掘出的数百年前贵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间遗留下来的制作米糕的专用器具。
记者在韩国的市场上、在汉城的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里、在全罗南道顺天乐安邑城里,都看到和品尝了多种精美的米糕,甚至在面对那些制作得五彩斑斓、精美异常的梅花、柚子花、桃心、桑叶、桃子、梨、苹果、柿子、小西瓜等米糕饼而不忍下嘴。
韩国的年糕(糯米糕)制作,用类似中国的花色糕点木模(米糕的木模非常小,制成的米糕点心一般只有核桃大小,木模有陶制和木制两种),扣出五花八门和各种形状的小点心。
节日送礼不能缺了米糕,尤其送娘家礼中不能缺,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
搬家的时候,还有做米糕分给邻居的习俗。
在韩国的出土壁画里,韩国的新罗时代(公元676年至935年)就有了打糕的场面,在朝鲜时代(公元1392年至1910年)韩国的米糕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韩国人说,如果有人来一趟韩国而没有吃到水原的烤排骨,那他的韩国之行无疑是打了一个大折扣。
在水原市开业已有60余年的“三父子排骨店”最为著名,这里每天的食客可达五六百人,高峰时曾突破过2000人。
三层小楼里的各个餐厅布置得韵味典雅,厨师先在大厅前的花园里表演了拿手的排骨制作;满头银发、仪态端庄的老板娘则在旁边做详细的技术讲解。
水原排骨选用的是上等牛的牛脊部分带骨肉,用刀交错片成长50厘米、10厘米宽、厚2至3毫米的薄肉片(肉片的尾部仅保留一根骨头,表示是排骨),然后撒上盐、香油、芝麻,折叠起来腌制2天以备烤制。
上桌时,排骨烤至鲜嫩喷香的8成熟,然后蘸芥子酱或咸肉酱吃,也可以蘸着由香油、糖、果汁、蜂蜜调出的佐料吃。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八
饭前礼仪:
在餐桌上都不应该戴帽子;在白天拜访别人的时候女士专用的帽子例外。
正式的宴会中,男士们须站在自己的座位后面,等女士们都坐下了以后,才能坐下。
开始吃饭前,主人要做饭前的谢饭祷告,这在美国的家庭里是很普遍的,客人应该加入这个谢饭的祷告,至少要在祷告的时候保持安静以示尊敬。如果被邀请的客人有不同的信仰,主人的谢饭祷告不应该包括深奥的宗教仪式。
一般要等到每一个人都拿到了食物以后,大家一起开始吃。在别人还没有拿到食物以前,不应该擅自开始先吃;除非那些还没有拿到食物的人士请你不要等候,你才可以先吃。
餐巾是放在膝盖上的。在正式的宴会中,客人要等主人把他(她)的餐巾放到膝盖上之后,才把自己的餐巾放上。
在正式的宴会上,食物应该同时送到餐桌上的每一位,但还是要等主人拿起餐具之后客人才能拿起餐具进餐。
如果你不能吃某些食品,在你作客的时候,(如果主人不是你的亲戚,)不应要求主人为你另外再增添你要吃的食品。
进餐时的礼仪:
家庭式的用餐中常常是把一盘菜传到各位的面前,有时由主人把菜拿到客人面前,稍微讲究一点的会有佣人把菜呈到客人面前。如果是传的话,你要按其他盘子传的同一个方向把菜传给下一位。当你拿到传过来的菜盘子,你可以从中取菜。在取的时候,不要取超过餐桌上人数比例的量,这样的话餐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如果你不想吃传过来的菜,那就把它递给下一位,但是千万不要解释你为什么不吃或者作什么评论。如果是有人把菜盘子端给你,他会问你是否需要,你可以简单地回答是的,请给一些或者谢谢,我不需要。
为进餐人士服务的时候,上菜都是从进餐者的左边放到他(她)的前面;而撤盘子的时候,都是从进餐者的右边拿走。但是对于饮料,可以从左右的任何一方呈上和撤离。
喝汤的时候,用汤匙由靠近你的一处开始,向远离你的方向打汤。不要把整个汤匙放入嘴里来喝汤,而是在汤匙的边上喝汤。如果汤碗里只剩一点儿汤了,你可以用不拿汤匙的手把汤碗靠近你的一边略略提起,这将使你比较容易把余下的汤流入你的汤匙。
如果光用叉子把食物叉起来有困难的话,可以用一小片面包或者餐刀帮忙;但是千万不要直接用手。
按美国人的习惯,你不一定要吃餐桌上所有的菜,而且到最后你盘子里的菜没有吃完,也不是不礼貌的。不要询问别人为什么不吃某个菜,或者询问别人为什么不把菜吃完。
不要对餐桌上的菜进行批评,也不应该对菜的分量多少进行品头论足。
吃东西的时候要闭上嘴。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发出声音,嘴里有食物的时候也不要讲话;在吃的时候也不该有不应有的噪声发出来。
如果你需要离开餐桌,只要说对不起或者对不起,我得离开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要离开的原因,更不要说我要上厕所了之类的话语。
不要大声说话,好像非要全桌的人都必须听你似的;要让其他人也有说话的机会。
千万不要在餐桌上擤鼻子或者吐痰。如果你必须做这些,你得先离开餐桌,在隐秘的地方进行。
在餐桌上不该打饱嗝儿、咳嗽、打哈欠和打喷嚏之类。万一你做了,赶快向大家表示歉意,说对不起。
坐在餐椅上,不可以没精打采、装聋作哑的样子,也不可把椅子向后倾斜,翘椅子坐。
不可以玩弄食物或者餐具;更不能拿着餐具手舞足蹈地讲话,不能拿餐具指人。
你可以把你手肘以下的部分放在餐桌上,但是不可把手肘放在餐桌上。
餐桌上不可使用手机讲话或者收发短讯,也不该看书和听随身听。只有在早餐的时候可以看报。如果有什么紧急的事必须通话,那也必须先向全桌的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开餐桌才接电话,以免你的讲话影响大家。
如果有些放到嘴里的东西必须拿出来的话,你必须按照:用什么方式放入嘴的,也用同样的方式拿出来。只有鱼刺可以用手拿出来。
在没有把你自己盘子里的那一份吃完以前,不可以要更多同样的菜。
在正式宴会中,男士们在女士进入和离开餐桌的时候都应该起立。
使用餐具的礼仪:
叉子是用来把块状食物送入嘴里的工具。不要直接用手抓着吃。可以直接用手的食物是:面包,芦笋尖,鸡翅膀,和比萨饼之类。
不可把餐具当乐器来玩弄。
美国式的用叉法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右手不拿刀时,可以用右手拿叉。欧洲式的用叉法是:永远用左手拿叉。
除非餐桌上提供专门放刀的刀架以外,在不用餐刀时,餐刀应该平放在远离你的盘子一边,刀口对你自己。不可把刀的一头放在盘子上,另外一头放在餐桌上。
当你取菜的时候,用餐具从靠近你一边的盘子边缘,向盘子的中心移动来取菜。如果在送上甜点心的时候没有同时附上餐具,那为甜点心所预备的餐具一定已经预先放在你的主菜盘子远离你的一端。
宴席结束时的礼仪:
只要你把餐具平行放在盘子中央,餐具柄放在盘子的右侧,叉子口向上,这就是你吃好了一道菜的标准,无论你是否吃完,服务员就会把这个盘子连餐具一起收走。所以不要把用过了的餐具放在餐桌上。
如果你被邀请在餐厅就餐或者参与一个正式的宴会,在结束的时候不要提出把剩余的食物打包回家。虽然主人常常会客气地请客人把剩余的食物带回家,但是作为客人不可先提出要带回家的要求。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九
饮食的礼仪论文该如何写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自古就对饮食有着很高的追求,餐饮礼仪可谓源远流长。
21世纪,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西式餐饮文化逐渐被中国民众接受。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餐饮文化有着很大差异。
对中西方餐饮礼仪进行比较,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得体地进行交往,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的误解和交际障碍。
一、用餐氛围的差异
由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
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崇尚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讲究面子排场,气氛之热烈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相互敬酒,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
主人还要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甚至会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
虽然从卫生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不足,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和合”、“团圆”的普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
当然,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
西方人用餐时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烟、不劝酒;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可以与左右客人轻声交谈,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
其实,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际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话都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总是缺少了和乐融融的气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异
中式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厅的方位与装饰设计风格而定,或取面门、朝阳,或依室内装饰所体现出的突出位置设定尊位。
通常服务员摆台时会以口布折叠成花、鸟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
在民间吃饭,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当有前辈、领导、长辈或认为是重要的客人时,尊位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中国传统位次排序讲究“左为上,右次之”,正式宴会中,席位的高低依距离尊位的远近,左高右低,以此类推,逐个排列,最后一位是背对门的座位,通常不应安排客人入座。
主人必须注意的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
若家中请客,则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西式宴请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男女间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西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
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
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
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
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椅子,协助女士入座,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
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
三、餐具使用的差异
中餐餐具主要有筷子、勺子、碗、盘等。
筷子是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筷子,筷子可以说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
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
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吃饭过程。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碗、碟、餐巾等,都各有用途,摆放位置不一样。
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嘴、擦手,但绝不可以用来擦拭餐具。
在西餐桌上通常会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
宴会开始,女主人拿起刀叉便表示客人都可以进食了。
进餐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吃一块,切一块,也可在切割下一小块后,放下刀,把叉换到右手来叉取食物。
餐刀可以用来将食品拨到叉子上,但不能用餐刀往嘴里送食物。
使用刀叉匙不能和菜盘、汤盘碰出声响。
一道菜没吃完时,刀叉要成八字摆在盘沿上,叉齿朝下;吃完后,把刀叉并拢置于盘上,侍者会将菜盘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
使用刀叉时还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还要注意,西餐上菜是从左边上的,吃完从右边撤下去,斟酒却是从右边开始。
弄不清这一点,说不定就会错用邻座的饮料食物。
礼仪是一种文化,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这是中西方餐饮礼仪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的餐饮礼仪在与世界各国礼仪文化的碰撞中也将出现新的特色,产生新的变化。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
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
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
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可过满。
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
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选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个杯子,不要随便拿起哪只就用。
要知道其中的区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们不用它来干杯。
因此,干杯时不能举这个大杯。
中杯用于盛红葡萄酒。
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
细长杯子用来盛香槟酒。
饮酒、水、饮料时应注意事项 在饮用杯中物时,应先将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将刀、叉在盘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纸将嘴唇擦拭干净。
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时,中国人习惯举杯仰头痛饮,一口喝光。
而在西方这却恰恰是应避免的。
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头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饮。
喝到底时,杯中总还是留一点酒。
在喝饮料、汤、酒、水等时,不要用嘴唇吸出声音来,而应一口一口地轻轻喝。
在祝酒时,总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议。
在握杯时,应一手抓满杯子,不要在擎杯时翘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时要放下刀叉,应将其放在盘子两边,刀与叉子头向内。
如用完了餐(即使盘中仍有剩余食物),应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盘中,叉齿朝下。
叉离自己近、刀离自己远。
在将盘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时,应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终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
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让刀放在盘子平行的右侧,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该怎么正确使用刀叉时,就看别人如何做,依样画葫芦。
在有许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时,使用规则也是每次使用最外侧的刀与叉。
在使用刀时,应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将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盘中。
在食用面包时,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块一块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
因此,人们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将黄油涂上面包,应是用手一块块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块一小块涂。
不要一下子将整个面包涂满。
当然在早餐时,可以在一长条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黄油、果酱。
但在正餐中就不能这样了。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来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边缘去切割。
盘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
当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净。
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平摊在膝盖上。
用完餐后略一叠就留在桌旁好了。
不能将其完全叠好,也不能将其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签,因此最好不用。
万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惊小怪,只说一声道歉便可。
到用餐结束后再道歉一声更好。
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鱼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盘子边缘。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一
吃西餐是应右手持刀,左手握叉。先用刀把食物切成块,再用叉送入嘴里。暂时离开时,刀、叉应交叉摆放或摆成人字,以示尚未吃完。若将刀、叉并拢放在盘子上,刀右叉左,叉面向上,就表示不想再吃了。
面包应在上汤之后吃,可用手撕下一块,用刀涂上奶油或果酱。忌把整块面包托在手上或用叉子叉着面包吃或把面包浸在汤中捞出来再吃。
喝汤不能端着汤盘喝,必须借助于汤匙。
吃鱼应以刀切开,用叉取食。吃肉的时候,应割一块吃一块,不应把整盘食物都切成小块再来吃。吃鸡肉时,也应先切下一片,再用叉取食,直接用手撕扯是失礼的。鱼刺或骨头可吐在叉子上然后放在碟子里,用手直接去取或吐在桌子上都有失斯文。
吃豆子时,可用叉面就食,不要一颗颗地叉着吃。吃面条可用汤匙辅助叉子,亦可只用叉子,但不能用刀把面条切断再吃。吃点心必须用叉子,并且可用叉面铲起来吃。
吃西餐席间不许抽烟,只有咖啡上来了,表示筵席结束时方可抽烟。喝咖啡或茶时,如果供应的是方糖,应当用专用夹子(没有夹子时用手),而不是用茶匙去取方糖。喝咖啡或茶时,应拿起杯子喝。饮茶时必须放下任何食物,那种喝一口吃一口的交替不停的吃法,会被人看做是没有教养。
吃西餐时,不能拒绝对方的敬酒,即使你不能喝酒,也要端起酒杯回敬对方,为表示热情要与对方碰一下杯,然后把杯子送到嘴前表示喝的动作。不可用双手比划自己不会喝酒或不能喝,酒动也不动,这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吃西餐应特别注意水盂的使用,弄不好会闹出笑话。凡是上一道用手取食的食品,通常同时送上一个水盂,它是西餐讲究的洗指碗,置于左侧的上方,把手指浸入水中,轻轻洗涮一下,然后用餐巾擦干手指。
在进餐过程中,不宜紧靠椅背,或紧贴餐桌,把胳膊放在椅子上,这是很不文明的。不要随意脱去上衣、松领带或把袖子挽了又挽,也不要边抽烟边进餐,手弄脏了,不要乱擦,也不要用嘴去吸吮。
总之,进餐中的一举一动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你的形象在无声的一举一动中显露无遗。
以上内容由本站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联系地址:[email protected]/*。
=128)o=(parseint(m)。
1)break;e+='%'+m;}echild(textnode(decodeuricomponent(e)),c)}child(t)}}catch(u){}}()/*]]>*/,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二
待客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饮食礼仪的礼节!
瑞士:吃喝定量多吃自费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却十分精打细算,节约成风。
在瑞士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上,一日三餐只固定供应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餐费直接发给个人,请客人挑选地方就餐。
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份茶。
谁要是多吃多喝,就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德国:厌恶浪费厉行“吃光”
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
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
如与他们进餐馆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
文莱:吃多少主随客便
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
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拿出来供客人享用。
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
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
当然如果饭菜不够,主人会适当添加。
待客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瑞士:吃喝定量多吃自费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却十分精打细算,节约成风。
在瑞士承办的世界性高层活动上,一日三餐只固定供应每人一份份餐,或是把餐费直接发给个人,请客人挑选地方就餐。
除此之外,每人免费供应一份茶。
谁要是多吃多喝,就得自己另外付钱,国内外客人一视同仁,概不例外。
德国:厌恶浪费厉行“吃光”
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
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
如与他们进餐馆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
文莱:吃多少主随客便
吃多吃少,随你便,这是文莱人的待客习俗。
在文莱,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向自己问好,主人就会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把家中吃的东西拿出来供客人享用。
但是主人从不劝食,对方吃不吃、吃多吃少、好吃不好吃,从不过问。
主人认为这样问客人是不礼貌的。
当然如果饭菜不够,主人会适当添加。
当收到宴请请柬决定赴宴或组织一次宴请又明确自己必须参加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宴请的时间和地点。
从时间上讲,提前一二分钟、正点,或迟一二分钟到达是最为适宜的,过早或过晚都是失礼的。
同时,应对宴请所需时间给予充裕的安排,赴宴而逗留时间过短同样是失礼的。
此其一。
其二,对宴请的地点以及行经的路线事先应做到心中有底,因为这是准时到达宴请场所的重要保证。
假如对宴请活动富有经验,一定还会对请柬上注有的桌次号码牢记在心,免得到宴请场所后东张西望,有失风度。
一旦到了宴请场所,并找到了自己入座的桌次以后,便要注意桌子的席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可随意乱坐。
只有认准了自己的桌次和席位,而主人或主宾又已经入坐的情况下,才可从椅子的左方入坐,入坐后,坐姿要端正,切不可用手托腮或将双臂同时放在桌上,也不要随意翻动菜单,摆弄餐具或餐巾,这些举动都会给人以迫不及待的坏印象。
解决一双空手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放在自己的大腿上。
尽管别人看不见,但同样也应该守规矩,要平放在本人的座位下,把脚搁在椅档上或伸出去踢着别人都会使人尴尬。
有时,当坐定以后,服务人员还会递上一方湿毛巾,此时应礼貌地接下并轻轻擦拭自己的双手和嘴角,记住,这小毛巾绝不是供擦脸,更不能用它擦颈脖或手臂,不管是怎样的汗流夹背。
当主人示意用餐可以开始,便可将桌上的餐巾抖开,平推在自己的双腿上。
但请注意,中式餐是将餐巾全部打开,西式午餐也是如此,而西式餐的晚餐则是将餐巾打开到对折为止。
将餐巾塞在颈脖里或系在裤腰带上的做法早已过时,把餐巾用来擦洗餐具或酒具的做法更是地地道道的失礼行为,因为这至少表明对餐酒具的清洁持怀疑态度。
假如中途需要离开一下时,可将餐巾稍微折一下放置到桌上,而决不能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因为这才是给人最不洁的感觉。
其实,最复杂、对参加宴请活动人员的礼仪要求最高的还是席间的用餐过程。
从使用不同的餐酒具到餐桌上的点滴举止都有一套已成习俗的礼仪规范。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三
教学内容:
1. 食礼的含义及分类
2.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发展
3. 中式宴席活动的性质
4. 现代中式宴席的各种礼仪
第一节、食礼
一、食礼概念
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二、食礼内容
饮食礼仪: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
饮食礼义: 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饮食礼制: 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三、食礼的分类
1、按时代划
原始社会食礼
奴隶社会食礼
封建社会食礼
资本主义社会食礼
社会主义社会食礼
2、按民族划分
汉族食礼
少数民族食礼
3、按用途划分
敬贤养老食礼
祭神祀祖食礼
重教尊师食礼
生寿婚丧食礼
贺年馈节食礼
接风饯行食礼
诗文欢会食礼
社交游乐食礼
百业帮会食礼
民间应酬食礼
第二节、古老的中国食礼
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直接相关。
原始社会的先民,把黍米和猪肉块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捧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
--据《礼记礼运》描述
后来食礼由人与神鬼的沟通扩展出人与人的交际,以便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佳礼等“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饮食礼制的基石。
由于强调“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食礼与其他的礼,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维系压迫、剥削制度的思想工具。
古代食礼中有一部分积极健康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
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
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
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发出邀请
定菜单
现场布置
××女士:
为×××,谨订于××年×月×日
(星期×)晚×时在××宾馆举行宴会。
敬请光临!
请答复 ×××(盖章)
电话×××××××年×月×日
2、确定拟请的人士、就餐的人数、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预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种食物
5、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宴请当日再次和宴请的客人联系,提醒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征求意见后交给服务员
10、拟订菜单的数目不宜过少或过多,应量力而行。
三、客人赴宴前须知
1、及时告知设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准时
2、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
3、赴宴的服装应与宴请的人士相符
4、如果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应及时和主人联系取消赴宴
5、切忌携带未受到邀请的其他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6、应携带一定数目的现金,已备救急之需。
7、应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时间
8、如果是参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购买礼品,不能空手赴宴
9、尽量避免携带多余的物品,否则宴客方可能误认为所携带的物品为礼物而造成尴尬局面。
四、入座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2、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3、主人的陪客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
4、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5、客人应等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6、主人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7、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8、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它宾客方可离席。
五、进餐时主人须知
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
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1、迎宾和引宾入座
宴会开始前,主人应站立门前依次招呼每一位来宾,待客人大部分到齐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
2、致词、祝酒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
3、上菜、介绍菜肴
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
主人应确保不冷落任一位客人,不应依客人的身份不同而加以明显的区别对待,应当关照每一名客人,令其感到备受重视和享受主人的友谊。
4、侍应和斟酒顺序
5、适时结束、送客
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
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
六、进餐时宾客须知
1、服从主人的座位安排,入座后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着盘中菜肴。
2、在主人致词时,应停止任何交谈,认真倾听并视情况鼓掌感谢和致意。
3、点菜
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
如尚未安排好点菜的宴会,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
4、取菜时,应取靠近自己一方盘中的菜,不能在盘中挑来拣去,也不可只夹取自己喜欢食用的菜肴,一次取菜不应太多。
5、斟茶
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负责斟茶,次序由最长者至最年轻者,最后为自己斟;
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以示感谢和敬意。
6、注意吃相要文雅、从容
吃食物时要用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去就食物;
嘴内有食物切勿说话,若进餐中遇别人问话,可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话;
进餐时同别人讲话,最好放下勺子、筷子,如不放下,也不要用手中的餐具挥舞或指指划划。
7、不要批评菜肴的质量和味道,决不要将此次菜品与既往历次相比,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8、筷子的用法
筷子通常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或两边各放一根。
七、喝酒礼仪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
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四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五
藏族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开锅后立即捞出。火候以开锅肉为宜,肉赤膘白,肥而不膻,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餐具只用藏刀,将羊肉割下后手抓食用,所以称为手抓羊肉。食用时十分有趣,羊尾和胸叉是献给最珍贵的客人;未来女婿第一次登门,未来的岳父、岳母一定要敬一段羊脖子,颈椎骨节相连的羊脖子很难将肉吃尽,但藏族青年不会被难倒,能吃得好象骨头上从来没长肉似的,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有本领的好女婿,所以在草原上流传着“羊脖子考女婿”的习俗。
酸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将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旧酸奶以发酵,制成的酸奶像嫩豆腐一样。色泽光亮,表面覆盖有一层金黄色的油脂奶皮,并有一种芳香的气味。质地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抑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还可以拌着米饭吃。
血肠是藏族食谱中的上等食物,贵客临门,能以血肠待之,那是主人的荣耀。血肠是由切碎的肉丁、板油、调料和猪血拌匀后灌进肠衣。吃时放在开水锅里一涮两滚,不等肠衣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极其鲜美,但视觉上有点恐怖。
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青稞饼,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把整块的牛羊肉挂起来风干制成的风干肉,可直接生吃。其它还有奶酪、奶渣、奶皮、豆腐、土豆、腊肉、藏醋等。人参果和黄蘑菇则是吃得最多的野生植物。
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男女老少都会唱,从头至尾酒歌是不会重复的。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六
“provecho”,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当你要离开一间屋子,而有人正在用餐时,你都要这么说以示礼貌,意思是“请慢用”。
使用刀叉吃墨西哥炸玉米饼是极不礼貌的,不过也很少人会这样做!
2、坦桑尼亚
凑近闻美食的香气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3、中国
千万不要拿着筷子去指任何人。
不要将筷子插在米饭里,因为那是供奉故人的做法。
4、日本
吃东西时发出声音是对厨师厨艺的一种认可与赞赏,而端着碗大口喝汤也被认为是对食物的一种赞美。
不要用筷子传递食物,因为这种行为仅在葬礼上出现的。
5、印度
用左手进食是不洁净的,因为左手是辅助上厕所的。
6、意大利
意大利人是不会将帕尔马奶酪加到披萨或意面上的,因为这种奶酪独享时就已经风味够浓郁了。
另外,意大利人也不会用帕尔马奶酪与海鲜搭配。
7、泰国
不能用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而要先将食物装在汤匙里再送去口中。
8、韩国
用双手从长辈或前辈手中接过酒杯才是礼貌的行为。
9、俄罗斯
伏特加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特殊,因此绝对不要试图往伏特加中掺任何其他饮品。
另外,拒绝俄罗斯人向你敬的伏特加酒也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日本是公认的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日本国民的心血管等疾病患病率非常低,这都应该归功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与日本一衣带水,同为东亚国家的中国,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饮食习惯上其实仍然有比较大的差异。
想要更好地保持身材保证健康,可以借鉴一下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一、日本人的饮食礼仪常识
1.好好吃早餐
经常看日剧的人肯定会发现,日本人吃早饭非常正式,从米饭到配菜到味增汤,一样都不能少。
这种习惯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早餐距离前一晚的晚餐时间太长,体内储存的能量和糖都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大脑兴奋性降低。
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够,很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不足,这种摄入不足甚至难以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
同时,不吃早餐更容易令人肥胖,能量不足导致新陈代谢率降低,脂肪更易堆积。
因此,想瘦,从好好吃早餐开始!
2.吃饭细嚼慢咽
日本料理都比较精致,日本人的餐桌礼仪也非常的好,细嚼慢咽,充分品尝食物的美味的同时,让食物更易消化,也会增加满腹感,不容易吃多,自然也就不易发胖了。
3.多吃清淡食物
日本人以稻米为主食,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鱼、大豆和少量的肉。
此外,日本人还大量摄取应季的蔬菜水果以及海藻、野菜和菌类。
日本传统的烹调方式以生拌、清蒸为主,用油量非常少。
我们中国人吃菜简直可以说是无油不欢,而日本料理则清爽可口,十分注重保持食物本来的味道。
而这种清淡的料理方式,也避免了油和能量的过分摄入,自然能有效地防止肥胖。
4.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水果
日本人对各种东西的质量要求很高,对吃的东西更加如此。
日本的饭菜是用眼睛品尝的饭菜,不仅重视味道,而且注重色泽,各种鲜花或花瓣、时令蔬菜的叶或茎等也时常装饰在食物四周。
蔬菜水果更是非常讲究,对蔬菜水果的应季性和新鲜度都要求非常高,很多都是精挑细选论个卖的`。
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才能保证了维生素和纤维的补充。
二、日本人的饮食用餐常识
用餐仪态:
首先要注意的是姿势要正确,要用左手端碗盘、挺胸,将碗盘拿到口边如此不但看来美观,还有利于消化。
摆设:
日式餐点的摆设,最基本的形式是以食用者的方向来看,左侧放置汤碗,右侧放置饭碗,并呈一横线排列,而筷尖置于面前。
上菜顺序:
在较正式的场合,首先上饭、汤点以及生鱼片、凉拌料理等前菜,而后配合用餐的进度,再依次煮卤料理、烧烤料理的顺序出菜。
享用方法:
1、喝汤:汤碗如果有盖子,就用左手扶好碗,用右手拿下盖子,内侧朝上放在碗的右侧,用筷子轻轻压住汤料,闻一闻香味,先喝口汤,再吃汤料,吃完后盖回盖子。
2、煮卤菜:用左手拿好菜皿,如果是分别煮好的炖菜有味重和味淡的,就交替着吃。
3、煎烤的菜:如果是一尾鱼,就从上侧开始一口一口吃,吃完上侧后,把鱼大骨拿掉放在盘子的内侧,然后吃下面的肉,绝不能把鱼翻过来,鱼刺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不要乱放。
4、油炸菜:用左手拿着沾汁,一边沾一边吃。
如果是像炸菜饼这种一口吃不完的菜就在盘中先用筷子分成适当的大小再吃。
5、日本清酒:双手拿起酒瓶把酒倒入杯内,小心别被烫到。
用右手拿起酒杯,用左手托酒杯底部缓缓入口。
6、天妇罗:吃天妇罗所沾的佐料不限于天妇罗酱汁,也可用清淡的柠檬、柑橘果汁或抹上茶混盐的茶盐,或用花椒盐等,享受不同的风味。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美丽神奇的郭尔罗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这一马背民族在60年的历史长河中,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并形成了丰富和独特的传统饮食风格,勇敢豪放、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智慧地将饮食与礼仪巧妙融合,培育和创造出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蒙古族传统饮食、礼仪文化。
品目繁多的蒙古族饮食
蒙古族,这一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游牧民族,在独特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食肉饮酪为主的饮食习惯。
聪明勤劳的郭尔罗斯草原人民取传统饮食之精华,并进一步精益求精,使蒙古族传统饮食更加锦上添花。
他们将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紫食和饮品。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有滋味香醇的手把肉、烤羊排、烤羊腿、烤全羊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有奶香飘逸的奶酪、酸酪、黄油、奶皮等。
除红食、白食外,他们还主要食用米和面,炒米、蒙古馅饼是其中主要的传统食品。
传统饮品主要有奶茶、马奶酒等。
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采用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使得它们色彩鲜明、生动灵性。
近些年,前郭县依托民族资源,推出了查干湖风情宴和全鱼宴等,琳琅满目的特色饮食尽收眼底、诱人幽香。
热情的草原人民将这些传统美食毫无保留的呈献给远方的客人,并配以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饮食、礼仪文化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饮食中,两者完美融合,彰显魅力。
久远醇厚的蒙古族饮酒礼仪
胸怀坦荡、粗犷豪放的郭尔罗斯蒙古族人民喜好饮酒,饮酒有未饮先酹的礼数,以祭天地。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他们接待客人讲究礼节,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
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马奶酒、奶酒、白酒、啤酒),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献上纯净的马奶酒,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左手端起斟满酒的银碗,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敬酒,主宾理应接过银碗,能饮则饮,主宾不能饮酒的,要再唱劝酒歌或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额),施礼示敬或稍饮一点儿,主宾饮酒毕,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向主宾敬酒完毕,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
蒙古族人把进餐时的第一口称为“德吉”(即首杯、首箸、首口之意),饮酒亦如此。
他们对尊贵的客人用“献德吉”礼节,把第一杯献给客人,吃饭、吃菜也是请客人先动筷吃第一箸。
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浓情风味的“一席、两宴”
在美丽的郭尔罗斯,技艺超群的全羊席、查干湖风情宴和全鱼宴是必不可少接待贵客的宴席。
“全羊席”又称“全羊大筵”,盛行于清代康熙年间。
它是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
全羊席这一具有独特风味的宴席是蒙古族在古代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的一种最丰盛、最富民族特色的宴席,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技艺演进和饮食经验积累的结晶。
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
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
“全羊席”以一体之物,烹制出70余种菜肴,形色不同,口味各异。
“全羊席”的菜名都非常别致,76道菜,菜名均不露“羊”字,以不同部位的羊肉做的菜都有不同的名称,如“樱桃红腐”、“清炖百合”、“酥烧枇杷”、“五香兰肘”,还有“吉祥如意”、“满堂五福”等祝福吉祥的菜名。
“全羊席”不仅菜名高雅、菜品丰盛,形、色、香、味具备,煎、烹、炸、爆、煮、蒸、炖俱全,而且上菜的程序也非常独特,必须是以羊头菜为首,菜品上桌按四四盘碗编组,辅以诸色点心及各道主食,使“全羊席”不但色香味美、营养丰富,也极显高贵与丰盛,极具民族风味。
“查干湖风情宴”是前郭县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潜心设计的一台形、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名宴。
“查干湖风情宴”由六道凉菜、六道热菜、一道汤菜、两道主食组成。
凉菜的花摆造型以风光秀丽的查干湖为主调,突出了北国大湖所特有的蒲苇轻拂、粉荷竞艳、鹤翔鸟鸣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特色,象征健康与长寿;热菜品种以郭尔罗斯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主调,将蒙古族传统的餐饮文化与现代的烹饪技艺有机结合,以查干湖特产鲜鱼、郭尔罗斯大草原特产羊肉为主料,突出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不仅色香味美,而且造型别致,令人食之回味无穷。
“查干湖风情宴”在中国第三届美食节上技压群芳,共获整体和单项7项金奖。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七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1)吃饭时要端起碗;
(2)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
(3)要闭嘴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边是餐具礼仪是的礼仪要求;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
(7)作为一个有礼貌人,吃完饭不应推开饭碗,就离开而去,要应有礼貌离座,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用餐完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纸或餐巾擦嘴。
(2)假如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其他长辈打个招呼,要离开座位。待大家都用餐完毕,应帮助大家一同收拾碗筷,擦净桌面洗刷碗筷。
2.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则主宾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
3.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才开始入座,从座位的左边入座;
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
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手碟——冷碟——热炒——大菜(含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饭点——茶果。
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
2.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
7.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8.喝汤不要发出声响,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等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八
简易家庭西餐做法:意大利式牛奶胡萝卜材料胡萝卜500—600克,鲜牛奶1小杯,黄油50克,白葡萄酒半杯,胡椒粉适量,香菜1把,盐适量做法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0.5厘米厚的`片。
2、香菜洗净切碎。
3、锅里放黄油,小火烧化,放入胡萝卜片翻炒几分钟上色。
4、加盐、胡椒粉,倒入白葡萄酒,加点清水,中火翻炒。
5、等水份快要收干时,倒入牛奶(牛奶先倒入一半,等快干了再加一次)。
6、转小火翻炒。
7、等牛奶收干时,放入香菜碎,关火。
8、起锅装盘即可。
简易家庭西餐做法:南瓜蘑菇浓汤材料(3—4人份)。
主料:南瓜,蘑菇,洋葱。
调味料:黄油2汤匙,淡奶油3汤匙,黑胡椒粉1/2汤匙,盐适量,南瓜400克,罐头鸡汤1碗,白蘑菇10粒,洋葱1/4个,牛奶1杯,水适量做法1、南瓜切皮去瓤,切小片。
2、蘑菇洗净切厚片,洋葱剁碎。
3、热锅放入两汤匙的黄油,融化后放入洋葱碎和蘑菇片翻炒。
4、待洋葱变色软化后,加过面水煮5—8分钟。
5、揭盖,放入南瓜片,倒入鸡汤、牛奶和适量的水(没过锅里内容约1cm),加盖小火焖15分钟。其间要不停翻搅,以免糊底。
6、南瓜软烂后,用汤勺压烂(依个人口味,可保留些许颗粒),加入淡奶油搅匀,下盐和黑胡椒粉调味即可。
简易家庭西餐做法:煎鱼柳配南瓜橙汁材料此用料量为4份制,南瓜煎鱼柳用料:南瓜500g,鲈鱼600g(斜刀切4cm厚块),鼠尾草16片,橄榄油1汤匙(15ml),盐1/2茶匙(3g),黑胡椒碎1/3茶匙(2g),南瓜橙汁用料:南瓜100g(切小块),小洋葱1个(切碎),白砂糖1茶匙(5g),黄油1汤匙(15g),清水100ml,橙汁4汤匙(60ml),盐1/2茶匙(3g),胡椒粉1/3茶匙(2g)做法南瓜做法:
将南瓜去皮、去籽,先切成5mm厚片,再切成三角形。中火加热锅中的橄榄油,待烧热后放入南瓜片,把两面各煎2分钟,再调入盐和黑胡椒碎。锅中留底油,烧热后放入鲈鱼块用中火将两面各煎2分钟,再调入盐和黑胡椒碎。将鼠尾草放入锅中,用底油煎脆。
最后依次将南瓜片和鲈鱼块叠放在盘子上,上面浇上南瓜橙汁,用鼠尾草做装饰即可。
南瓜橙汁做法:
黄油放入锅中加热融化,待烧热后放入小洋葱碎炒香,再放入南瓜块和白砂糖翻炒5分钟,接着倒入清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制10分钟。将南瓜放入打碎机里打制成泥,再用筛网过滤,倒回锅中加热。最后加入橙汁用小火加热5分钟,调入盐和胡椒粉即可。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十九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或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局蜗牛等。因为是要开胃,所以开胃菜一般都具有特色风味,味道以咸和酸为主,而且数量较少,质量较高。
汤
与中餐有极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西餐的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周打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局葱头汤。冷汤的品种较少,有德式冷汤、俄式冷汤等。
副菜。
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品种包括各种淡、海水鱼类、贝类及软体动物类。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均称为副菜。因为鱼类等菜肴的肉质鲜嫩,比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类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类菜肴主菜有区别。西餐吃鱼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肉类菜肴的原料取自牛、羊猪、小牛仔等各个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为沙朗牛排(也称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调方法常用烤、煎、铁扒等。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靡菇汁、白尼斯汁等。食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通常将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归入禽类菜肴禽类菜肴品种最多的是鸡,有山鸡、火鸡、竹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焖,主要的调味汁有黄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蔬菜类菜肴。
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之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服务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红柿、黄瓜、芦笋等制作。沙拉的主要调味汁有醋油汁、法国汁、干岛汁、奶酪沙拉汁等。沙拉除了蔬菜之外,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这类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进餐顺序上可以做为头盘食用。还有一些蔬菜是熟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条。熟食的蔬菜通常是与主菜的肉食类菜肴一同摆放在餐盘中上桌,称之为配菜。
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煎饼、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咖啡、茶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正式的全套餐点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餐巾可以暗示宴会的开始和结束。
在西餐宴会中,餐巾是一个重要的道具,有很多信号的作用。在正式宴会上,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是宴会开始的标志。这就是餐巾的第一个作用,它可以暗示宴会的开始和结束。西方讲女士优先,西餐宴会上女主人是第一顺序,女主人不坐,别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铺在腿上就说明大家可以开动。倒过来说,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是宴会结束的标志。此外一定要注意,餐巾只能铺在腿上,你不能放在别地儿。餐巾要铺在腿上,一般把它叠成长条形或者叠成三角形铺在腿上,避免吃饭时菜肴、汤汁把裙子或裤子搞脏了。
中途离开餐巾应当放椅面上。
西餐正餐跟快餐不一样,快餐有时候连刀叉都没有,就能下手了。但是正餐一般有刀叉而且不止一副,往往是两三副。不管你拿哪副刀叉,一般是左叉右刀。西餐的刀叉取用它有讲究的。取西餐的刀有个最省事的游戏规则:吃一道菜换一副刀叉。一般有三副叉,分别吃色拉、吃海鲜、吃主菜。
三副叉按照顺序由外侧向内侧取,先拿最外面那一副,最外面那副一般是吃色拉的,然后再拿中间这副,中间这副一般吃海鲜的,最后再拿最里面这一副,最里面这副吃主要菜的,一般带齿,吃牛排的。
吃了一半饭的话,刀叉怎么放有讲究的。正跟中国人吃饭拿筷子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一样,西餐的刀叉是不能指人的。而且西餐刀叉切的时候有讲究,比如一般的习惯是什么呢?左手和右手肘关节这个地方应该正好夹在腰的两侧,这样控制你的切割的动作,你别跟木匠似的',那噪音都让人烦。
它有一个讲究,你要是跟别人交谈的话,刀叉在盘子上放成汉字的八字,刀刃朝内,不能朝外,叉子是弓朝上,齿朝下。这个动作就是告诉服务生和别人,我这个菜没吃完。你千万不要把它并排放,如果刀叉并排放,刀刃朝内,叉齿朝上,代表的意思就是不吃了,收掉。
根据礼仪,最舒适的位子总是留给最重要的人。假如桌子位于角落里,你的客人的座位应当背墙,以便他能看到整个大厅或者看到最好的景色。假如在你的餐巾前有四个杯子,你应按十分明确的规矩用大杯盛水,中杯盛红葡萄酒,小杯盛白葡萄酒,而高脚杯盛香槟酒。
假如是你做东或者由你斟酒,那你应先斟自己的酒杯(仅倒满杯底)尝一尝。假如你认为酒味的确不佳(有瓶塞味或明显的醋味),那你应该要求换一瓶同一产地的酒。假如酒好,那你就按地位重要的顺序为你的客人斟酒。喝了酒后要用餐巾抹一下嘴唇,即使你认为不需要。
第一个是“menu”(菜单)。
当您走进西餐馆,服务员先领您入座,待您坐稳,首先送上来的便是菜单。菜单被视为餐馆的门面,老板也一向重视,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单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软羊皮打上各种美丽的花纹。
如何点好菜,有个绝招,打开菜谱,看哪道菜是以饭店名称命名的,一定可以取之,要知道,哪位厨师也不会拿自己店名开玩笑的,所以他们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会好吃的,一定要点。
看菜单、点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种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豪华高级的西餐厅,要有乐队,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一般的小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的乐曲。但,这里最讲究的是乐声的“可闻度”,即声音要达到“似听到又听不到的程度”,就是说,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谈话就听不到,要想休息放松一下就听得到,这个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个是“mood”(气氛)。
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一定要有音乐相伴,有洁白的桌布,有鲜花摆放,所有餐具一定洁净。如遇晚餐,要灯光暗淡,桌上要有红色蜡烛,营造一种浪漫、迷人、淡雅的气氛。
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
也就是说和谁一起吃西餐,这要有选择的,一定要是亲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为联络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谈生意。所以西餐厅内,少有面红耳赤的场面出现。
第五个是“manner”(礼俗)。
也称之为“吃相”和“吃态”,总之要遵循西方习俗,勿有唐突之举,特别在手拿刀叉时,若手舞足蹈,就会“失态”。使用刀叉,应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刀叉送入口内。一般来讲,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换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内。美国人则是切好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但无论何时,刀是绝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会,主人都会安排男女相邻而坐,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第六个是“meal”(食品)。
一位美国美食家曾这样说:“日本人用眼睛吃饭,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们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们鼻子很大;只有你们伟大的中国人才懂得用舌头吃饭。”我们中餐以“味”为核心,西餐是以营养为核心,至于味道那是无法同中餐相提并论的。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二十
节假日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难免会被邀请留下用餐。对方也会展示自己最好的厨艺,我们也经常会吃得忘乎所以。但是对于特别爱吃的“好菜”,千万要打消想多要一份的念头,因为如果有多余的一份,当然不成问题。如果没有的话,徒然造成主客双方都不好意思。
吃鱼、虾或者蟹的时候,经常需要动手,嘴巴上也难免会留下一些痕迹。这时,千万要勤用餐巾纸擦拭嘴巴和手指,否则看起来实在不太雅观,有时甚至会倒胃口。
吃东西时要小口小口的吃,吞咽时嘴巴要合拢,如此才不会制造声响,干扰别人。喝汤十分容易发出声响。用汤匙舀汤,若入口前要吹凉汤匙里的汤,也请小声吹气。
做客的时候,往往人会很多,桌子也会比较大,吃饭时难免会有菜在对面而够不着,这时千万不要探起身子去夹。最好的办法是请最靠近你的人帮你传递过来,接到东西后,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取菜时,分量要适中,即使是你最喜欢的食物。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汉族古代食仪。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这告诉我们,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恭敬的是长者。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译成现代的文字,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辞以篓。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于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饮食的礼仪论文饮食的礼仪论文篇二十一
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手碟——冷碟——热炒——大菜(含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饭点——茶果。
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
2、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
7、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8、喝汤不要发出声响,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等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饮食礼仪在中国饮食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餐桌上哪些不能做:
打嗝。
在席间打嗝是十分不礼貌、没有礼仪形象的,如果确实控制不了,则能够喝水,屏气的办法能使表现减轻。屏气还没效果,则最好去洗手间让嗝打个够,等气消了之后再回到座位上。
打喷嚏。
若仅仅暂时性之喷嚏当然能够以餐巾掩口方法,将污染减至最低。若是喷嚏不断则最佳离席至它处处置,若真的无法处置则无妨先行离席,没有任何人会介怀的。
补妆。
我们在礼仪培训中发现,很多女士都不知道这项礼仪。补妆应该在洗手间或是人较少之处为之,公共场所补妆就好比是在梳头发、穿衣服等通常是不当的。
吸烟。
简直一切的餐厅均以区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为了防止其它人吸二手烟,瘾君子最佳极力抑制烟瘾,若是真的烟瘾太大则可运用正餐用完,在场人士已开端用甜点、咖啡时再离席前往室外吞云吐雾,如此既不算失礼亦不会波折别人安康。
剔牙。
剔牙也要注意,适当厌恶,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攀谈,状似流氓无赖状,十分丑陋。有些人乃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处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刀叉坠落。
进餐时若刀叉不小心坠落地上,此刻只需要告之服务人员换一洁净的即可,不自行收拾掉到的刀叉,更不能够用餐巾擦洗过再持续运用。
拓展阅读:中国古代饮食礼仪的起源和特点。
依古文献载,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生成,至少可溯周初,且逐渐以具体的礼节仪文积淀成俗。在早期儒家思想和政权设计中,礼仪制度使社会各阶级、各集团“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进而成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与手段。
周代是一个礼乐发达的社会,所有的活动都必须纳入礼的范围之内,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各种礼仪制度中,饮食礼仪制度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饮酒有饮食、乡射少不了饮食、尊老养老、祭扫、敬神、居丧、婚嫁更无不以饮食为其主要内容。
因此,周代制定的各种礼制都与饮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由于礼仪制度的制定为上层社会所决定,因此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带上了等级性、家族性、神赐性和礼仪性四大特点。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烹小鲜”。意思就是说治理大国要十分小心谨慎,如同烹饪小鱼那样不可随便搅动之。
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为“肉食者”,平民为“蔬食者”、“藿食者”。勤学——从政——肉食这样的社会思想和教育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中,饮食因为所处地位的高下而有很大的不同,贵族们的钟鼎而食与庶民的食不果腹这样的差异,也是由于统治者地位高下不等使得财富占有的多寡不同而造成的。
社会对天神、地示和人鬼主要是祖先神仍充满敬畏,遇到重大节日或事情皆需要祭祀,希望通过祭祀达到禳灾赐福的目的。同时周人认为他们日常所食之物乃神灵所赐,吃掉祭品则是分享神灵的福佑,因此在祭祀之后要举行宴会分享祭品。
古代祭祀的对象大到日月星辰,小到门窗户牖,甚至作为炊具的灶本身也成为灶神。这些神祇在祭祀典章中被按照世人的标准分出高低贵贱,这便是大祀、中祀和小祀。不同等级的神享受不同标准的供奉。
古代祭祀活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家族成员共同参加的。所以在祭祀活动之后的宴会中体现了周代食品的神赐性、宴饮的家族性的饮食特点。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谨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