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案(模板14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保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测量性。其次,我们应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结构。接着,我们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最后,我们需要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教案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反思和反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乘法估算教案篇一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篇二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书上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及整千的口算方法及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例2图;每人6捆小棒。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听算:
6×48×59×37×59×46×89×74×8。
2、回答:
(1)6个十是多少?(2)8个百是多少?(3)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200是几个十?
12个十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
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0+20+20;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0×3。
板书:20+20+20=20×3=。
(2)导语:用加法计算我们都会了,那么20×3这样的题目怎样进行口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口算乘法。
板书:口算乘法。
2、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算理。
a、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小棒,说一说“20+20+20”、“20×3”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加法计算,就是把3堆的小棒加起来;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b、师:20×3可以读作20乘3,也可以读作3乘20。
c、提问:20×3得多少?
让学生结合自己摆的图,以小组讨论的方法说一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3个2是6捆,每捆10根,也就是60根,所以20×3=60。
(2)理解算理。
提问:不摆小棒,直接口算20×3应怎样想?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口算20×3可以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
强化20×3的算法。
板书:20×3=60。
:::
2个十×3=6个十=6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题。
先指名读出三个算式的两种读法,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试做20×4,让几个同学说思考过程,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做200×4和×3。最后引导学生得出:200是2个百,2个百乘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2000是2个千,2个千乘以3是6个千,也就是6000,所以2000×3=6000。
b、完成“做一做”的2题。
让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做。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每组图中各有300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组图。
引导学生得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300×4,读作300乘以4,还可以读作4乘300。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的计算方法,讨论300×4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300×4时,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4是12个百,也就是1200,所以300×4=1200。
板书:300×4=1200想:3个百×4=12个百=1200。
(3)反馈练习:
a、完成“做一做”的1、2题。
b、引导学生得出:口算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用一位数去乘。
三、全课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做一做”的3、4题。
五、作业。
练习一的2题。
乘法估算教案篇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法估算教案篇五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1×4。
……。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1×4,43×6,91×4等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板书:24×3)。
师:11×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1乘4等于44(学生无反对意见)。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口算的,10乘4等于40,1乘4等于4,40加上4等于44,所以,11乘4等于44。(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我是笔算的,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1等于4,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11×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呢?(手指黑板上其余的`算式)。
师:(学生跃跃欲试)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
生1:24乘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3的结果是612。
……。
计算结果是612的同学:我是想,先算2乘3得6,再算4乘3得12,所以24乘3等于612。(立刻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
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3等于300,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齐声:同意。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等于12,3乘20等于60,60加上12等于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24+24=48,48+24=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因为24×3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24×3的积。
师:你真会动脑筋,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行不行?
生:行,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4乘3那就太麻烦了。
师:你们认为呢?(学生都表示赞同)。
该生继续回答: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笔算过程)。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是想24×3=8×3×3=8×9=72。
师:真巧妙。
师: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是92?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我是想3乘4等于12,个位上写2进1,十位上2加进来的1等于3,3乘3得9,所以结果是92。
师:哦,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再与乘数3相乘,所以得92。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学生争论,但说不出道理)。
师:我们不妨请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多媒体演示小棒图(边说边演示):3个4根是几根?3个2捆(一捆是10根)?为什么共用7捆?(生:因为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捆,6捆加上进上来的1捆,所以共有7捆。)。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可以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色粉笔写)。
(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互说。)。
(1)进一步探究真理,明确算理。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计算24×3时居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黑板上还有3道题,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请你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任选2题,算一算。
教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分别讨论:
师:(指板演题)我们先看13×7,这位同学是笔算的,结果是91,有不同意见吗?(没有)。
师:1乘7应该得7,为什么几积的十位上是9?
生1:因为7乘个位上的3得21,满20,要向十位进4。
(讨论91×4的算法,重点指导十位满40要向百位进4。讨论43×6,重点指导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这些题你是口算还是笔算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笔算的)。
师:(提问笔算的同学)你们为什么用笔算而不用口算?
生:因为这些题计算时都要进位,口算容易出错。
师:(板书91×4)这道题你觉得该用什么办法算?
(学生计算后,投影学生的作业,说明算法.)。
师:(表示满意)你们非常高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口算,什么时候该用笔算,这些题用笔算的方法计算不容易错。
(2)讨论小结。
师:(指黑板上左右两边的题)这些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题计算时不进位,右边的题计算是要进位。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但觉得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生1: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教师板书)。
生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生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上来的数,然后再乘。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你们都注意了吗?
(3)分组练习。
3、发展延伸。
师:刚才大家算的被乘数都是两位数的,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四位数,现在你们能不能做?(教师在黑板上写165×5,1514×6,4567×4三道题)请同学们计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题,请同学们选两题计算。做好的同学可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组织讨论。)。
……。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4)反馈练习: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法估算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乘法估算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例三、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那么一个班怎样才可以夺得流动红旗呢?
(做好事)。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变多了。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丢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尝试讨论。
指名列式。
比较算式与复习1、2算式的异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的。
小组讨论两位数的算法。
三、交流归纳。
小组汇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组的方法。
把各组的方法与精确值相比较,选出最佳的一种,归纳算法:(板书)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四、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1、一套学生桌椅53元,学校要给四(3)班买68套,大约要花多少钱?
2、我们学校有29个班,平均每个班有63人,全校大约有多少人?
3、学校每月节约电费17元,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
4、小丽每分钟步行51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分小组完成,每组指定一个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组同学可以帮助。最后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的?
3、关于两位数的,你还有那些问题没弄明白?
练习:1、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3、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这辆公共汽车上大约有40人。
(3)我们班有68名同学。
(4)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下。
(5)小红3分钟能写85个字。
4、扩展题:一箱苹果32元,买52箱大约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算出精确值,把两个结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1、2、3。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的。
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例三、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那么一个班怎样才可以夺得流动红旗呢?
(做好事)。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变多了。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丢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尝试讨论。
指名列式。
比较算式与复习1、2算式的异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的。
小组讨论两位数的算法。
三、交流归纳。
小组汇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组的方法。
把各组的方法与精确值相比较,选出最佳的一种,归纳算法:(板书)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四、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1、一套学生桌椅53元,学校要给四(3)班买68套,大约要花多少钱?
2、我们学校有29个班,平均每个班有63人,全校大约有多少人?
3、学校每月节约电费17元,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
4、小丽每分钟步行51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分小组完成,每组指定一个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组同学可以帮助。最后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的?
3、关于两位数的,你还有那些问题没弄明白?
练习:1、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3、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这辆公共汽车上大约有40人。
(3)我们班有68名同学。
(4)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下。
(5)小红3分钟能写85个字。
4、扩展题:一箱苹果32元,买52箱大约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算出精确值,把两个结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1、2、3。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的。
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乘法估算教案篇九
《乘法估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小明北京之行的问题情境,将参观动物园、观看海豚表演、为游人组装自行车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2、加强变式与比较,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
《课标》第一学段估算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董老师拓展了例题的内容,结合生活,创编问题,特别注重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比较,如创编问题中“够”与“不够”的比较,原型例题与创编问题的比较,“参观动物园”与原型例题的比较,“观看海豚表演”与创编问题的比较,“装配一些自行车”选择算法的比较等等,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多”估“少”的策略,注重对估算策略的归纳与提升。从而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预设与生成有机统一,课堂充满活力。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教学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因此,它又是不断生成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只有备课时充分估计到课堂上将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好应对的策略,才能捕捉和把握好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本课例中,学生对于32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与不够生成了不同的见解,不断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的局限性的理解展现了学生的灵感,使整节课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
一、课标解读。
估算是指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推算。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估算作为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为了落实课标中明确提出的要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二是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页例2、第23页例1、第76页例2等)。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乘法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的要求是根据估算的结果,再推算提供的数据是否可行。
三、学生分析。
乘法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却也是学生很少自觉运用的知识。生活中有不少零零碎碎的感知,也会有一闪而过的解决方法,却形不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得不到迁移,形不成技能。
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如果能在课堂中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迁移运用,解决类似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疑就是成功的教学。
一、目标定位。
《乘法的估算》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创设带的钱够不够买门票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都只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当然,学生在这方法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二、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渗透课标中的以下理念:
(1)数学思考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在解决问题方面,引导感受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引导学生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几个处理方案。
1、主题图的处理。
主题图《买门票》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如:估算的需要、约等号的认识、估算的方法以及解决思路。在同一幅图里要落实这么多知识点,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我的处理方式是将主题图分解成几块:通过估算三年级学生数来解决估算的需要和估算的方法。根据估算的结果对相关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这块内容放在第二个层次,也就是主题图里解决。而像约等号的认识之类,这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就一带而过了。
2、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的培养、渗透。
乘法的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法,它比精确计算有时更有用。估算概念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了“可以应用的数学”、“现实的数学”。估算方法的指导进而为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这一数学知识提供了可能。在设计本课时,力图给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是这些数学知识处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咱们三年级段大约有多少学生?
二、探究新知。
1.三年级段大约有多少学生?
(1)你有哪些解决方案。
生:数、算、估……。
师:这些解决方案哪个能在我们课内解决,而且符合我们的要求了?为什么?
(节约时间,速度快。)。
(3)约等号等格式介绍。
(5)估出的480人是多了还是少了?(不确定)。
师:实际上是只有两个班的人数超过61,分别是61和62人,其他班级都是60人以下。
(应该比480少吧?)。
准确人数是459人。
2.例2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带250元钱够了吗?
(1)解读信息,够了吗?怎么解决?
(2)估算29为什么看成30?(“四舍五入”五都入了,9当然也要入了)。
(3)把你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作答。250元够买门票。
(4)240元够吗?
师:带250元是够了,如果带240元也够了吗?为什么?
生:把29看成30,已经是多估了。
(5)解决了以上的问题,那我们在生活中一般怎么带钱比较合适?
三、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21×6≈48×5≈397×3≈510×7≈673×4≈。
小结方法: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把这个因数看成整十或者整百数,然后用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计算。)。
(2)养鸭厂养了一些鸭,每月生803个鸭蛋,5个月大约生产多个鸭蛋?
实际是比800个多还是比800个少?为什么?(估算后再思考一下,会有一个更精确的结果。)。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颜色给了银杏。黄了的树叶扇呀扇呀,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它把红颜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盛装。金黄颜色呢,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颜色呢,是给果树的,听,橘子、苹果、柿子们你挤我碰,喊着人们去摘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了菊花仙子,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点头。
师:我们根据行数和每行字数估计出文章的大致字数,而很多人可以根据每分钟读的字数和时间估算出文章的字数。同样,也可以用打字的速度和时间估算。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有你多留心,就会学到并运用更多的估算方法,方便我们的生活。
四、延伸小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些什么?学了这个知识,你觉得对你以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帮助?(高效、方便)。
2.收集你在生活中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事例。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同时,在课堂中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合理,比如约等号的出现时机,我是先写出约等号,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实际人数比估出的多还是少,得出的结论是可能多也可能少。如果倒过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约等号的意义。而不是教师的直接疏灌。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 许多 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一
1、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较好。特别是2、3的口诀,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了。
2、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有关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记忆。
3、能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题又有开放题,特别是“填一填”的设计很好,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活学活用。
5、对口令的游戏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1、课堂教学很扎实这既是一个优点,但同时也是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由于太过扎实,有很多地方显得老师包得太多,放手不够,例题的呈现形式也显得过于单一,在设计时可放得更开一些。如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可以改为先用课件出示3棵幼苗,接着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让学生说说刚才的过程,并试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编出4的乘法口诀。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从扶到放,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本节课还有一个很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的语言不是很规范。如不应该说几个几,而应说成几个几相加,板书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这都是不严谨的表现,以后钻研教材应更细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师商讨,数学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
3、问题的提出应准确,严谨,不能太琐碎。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琐。如我在教学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3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的口诀之间相差多少呀?”这就显得不准确,指向不清楚,因而学生的回答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提完第一个问题,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因而接下来我改正了自己的提问:“4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得数相差多少呀?”这样一问,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说得数两个字时声音不突出,语速又较快,因而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没听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提问时应有意识的突出关键的字眼。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过后,分别请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那你认为怎么算比较简便呢?
师:你回答得真好!(这时全班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
师:生1,你觉得生2的方法怎么样?
师:你的方法也不错。有谁来说说,生2和生3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4:他们都没有去算精确值,而只是用到了估算的方法。
师:那王老师用这些钱去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呢?
生6:我认为他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他约等于了两次。
师:为什么约等于了两次就是错误的呢?他有没有完全说错?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三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沛,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2研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扮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扮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身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同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同学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师:来到了游乐场。(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局部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极速风车、旋转木马······。
1、解决游玩中数学问题。
师:他们在游乐场中又碰到问题了,继续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18×104≈2000(元)18×104≈2200(元)。
2010020110。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他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帮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使同学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自我评价和小结。评价一下自身在这节课中的表示以和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反思:本课从设计上体现“从同学动身,为同学的发展而预设”原则,课堂上充沛调动同学的自主参与和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朴实、自然,时刻体现对同学发自于内心的关心和引导,突出的表示在以下方面:
1、找准同学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我从同学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动身,让同学“试一试”,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发现所找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并没有将本节课的观念强加给同学,而是尊重每一位同学的观念,让他们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知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感受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改变自身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协助同学发展和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3、整节课中,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同学通过解决问题、讲解问题、分析问题等方法,特别是协助同学自身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探索估算战略,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和估算意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遗憾之处:
1、是在同学对玩超速风车游戏时,四年级104名同学需要准备多少钱有争议时,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18×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是钱不够;有的同学说将18×104看作20×100来估算,得出的结论却是能买到票。对此,我只是引导同学去找到正确的答案,却错过了一次进一步挖掘错误的原因,从而将知识引向深入的机会。
2、课前,我设想:在导言后告诉同学,我们秋游时,无论坐车还是玩游戏都要注意平安,对同学进行平安教育。但是课堂上忘记了。
乘法估算教案篇十四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