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大全(15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或进行报告,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工作情况。开展团队的内部审核和评审,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正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话题的报告,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类型报告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安排。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襄阳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财政领域趋势性变化,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为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财力保障,财政运行稳中有进,预算执行总体良好。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非税收入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79.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512.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
六县(市)及襄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税收收入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非税收入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42.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9.5%。
市区(市本级、襄城区、樊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税收收入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非税收入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17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6%。
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67.25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7亿元,为预算的99.3%;转移性收入148.55亿元,为预算的101.2%。
税收收入完成67.4亿元,为预算的95.9%。其中:增值税9.7亿元,为预算的100.6%,主要是“营改增”试点稳步推进,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长高于预期。同时,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在天籁、英菲尼迪、楼兰等乘用车整体拉动下提供税收稳定增长;营业税13.5亿元,为预算的101.3%,主要是来自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营业税好于预期;企业所得税5.1亿元,为预算的80.8%,主要是受企业效益下滑的影响,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低于预期;个人所得税1.4亿元,为预算的105.3%,主要是上半年证券市场行情较好,限售股减持相对增加;城建税6.8亿元,为预算的101.1%,主要是消费税在卷烟税收政策调整和风神公司汽车产能提升的拉动下,实现稳定增长,拉动附征的城建税收超预期;其他税收30.9亿元,为预算的96.7%。
非税收入完成51.3亿元,为预算的104.3%。主要是规范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将原来在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以及按政策将地方教育费附加、残疾人保障金、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等11项基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相应增加收入。
转移性收入完成情况:
转移性收入148.55亿元,为预算的101.2%。
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为267.2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3亿元,为预算的100%;转移性支出129.9亿元,为预算的100.7%。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是:
(1)农林水支出2.7亿元。主要用于启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南渠、大吕沟润城景观工程;支持畜牧业重大疫病监测及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防汛抗旱工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粮食过百亿斤成果等。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高龄补贴、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退役安置、社会福利等专项经费;落实促进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等。
(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6亿元。主要用于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心医院东津院区建设;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资金;保障急救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管等经费;落实食品药品、专业检测装备购置经费及监督管理经费;对符合独生子女政策的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等。
(4)教育支出13.5亿元。主要用于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纲要提出的重点改革发展项目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安排实训平台建设资金、学科建设项目资金以及襄阳技师学院整体迁建资金;支持湖北文理学院创办综合性大学;提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免学费和普通高中资助费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教师培训、教育科研,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等。
(5)科学技术支出3.2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华为华中区云计算中心、科技馆建设;建立科技金融基金;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隆中人才计划;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落实专利、精品名品奖励资金;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项目、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文化精品创作;落实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建设资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保障竞技体育训练及参赛经费、落实运动员后备队伍建设经费;促进传媒和旅游产业发展等。
(7)节能环保支出2.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实施城镇污水污泥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安排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处置政府补贴经费;支持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推进空气质量检测站建设工作等。
(8)交通运输支出5.7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汉十高铁建设、刘集机场改扩建、316和207国道改扩建等工程;落实石油价格改革对林业、渔业、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道路客运等补贴和公路养护等。
(9)公共安全支出5.6亿元。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的正常运转和办案等经费支出,落实公安装备购置、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手段提升、电子警察建设维护以及开展户籍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等。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二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区财政系统围绕“把握‘新常态’、收官‘十二五’”主题,以新《预算法》为导向,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履行财政职能,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全力发挥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的作用,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继续实现收支平衡。
2015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1348万元,为预算的100.2%,比上年增长9.2%,税比为9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06973万元(国税完成314236万元,地税完成79273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9%;非税收入完成104375万元,为预算的102.9%,比上年增长12.1%。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091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4.2%,比上年增长17.6%。其中:民生支出为714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3.5%。
2015年区本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974万元,为预算的98%,比上年增长21.7%。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5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34510万元,剔除转移支付加上动用上年结转及上级追加调整后的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18577万元。执行结果,区本级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889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5.7%,比上年增长15.7%。从支出科目分: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772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9.6%,比上年增长32.9%。主要由于工商质监等部门管理体制调整,2015年起经费纳入区级预算,支出7847万元,另新增地税局置换办公用房相关资金3804万元。
国防支出85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97.1%。主要由于2015年拨付人防建设经费较上年减少26892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377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8.5%,比上年增长2.2%。
教育支出3969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8.5%,比上年下降5.7%。主要由于对东山实验小学和甪直高中的基建补助2014年在区本级列支,2015年改为指标下达至乡镇。
科学技术支出650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6.3%,比上年增长219.6%。主要由于2015年区级加快了对科技和人才经费的拨付进度。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07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1.9%,比上年增长10.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48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4.7%,比上年增长99.5%。主要由于2015年区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调整支出渠道,由土地基金调整为预算内安排,增加支出14625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899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5.2%,比上年增长3.1%。
节能环保支出3601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6.6%,比上年增长79.5%。主要由于2015年拨付太湖水污染治理经费20463万元,较上年增加10881万元,另拨付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4409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1027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6.9%,比上年下降65.4%。主要由于2014年拨付园博园变更注册资金20000万元,2015年无此项支出。
农林水支出2925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4.3%,比上年增长36.3%。主要由于2015年防洪保安资金6174万元由专户转入预算内拨付。
交通运输支出2213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5.4%。主要由于2015年在预算内支付省道以上交通工程款及bt回购款16000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61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2.5%,比上年增长10.2%。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781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3.4%,比上年增长158.5%。主要由于2014年全国土地审计整改时,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付渠道进行了调整。
金融支出41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7.4%,比上年下降59.4%。主要由于2014年拨付区金控公司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2015年无此项支出。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462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450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1.8%,比上年增长9.3%。
住房保障支出1004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7.9%,比上年增长62.5%。主要由于2015年区级单位调增了公积金缴费基数。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14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5.4%,比上年增长3.4%。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82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2.1%。主要由于2015年拨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增加824万元。
其他支出15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5%。
2.区本级财力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2015年区本级可支配财力为456233万元(含上级转移支付未下达分配至乡镇金额),当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58896万元,归还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本金10000万元,增设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000万元,结余为65337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59681万元,净结余5656万元。
度假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81万元,为预算的113.7%,比上年增长15.4%,可支配财力为24827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2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9.1%,收支平衡。
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353万元,为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长13%,可支配财力为311443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44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3.7%,收支平衡。
城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830万元,为预算的92%,比上年下降1.5%,可支配财力为47400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40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4.7%,收支平衡。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三
各位代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73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上划收入47118万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50271万元,增长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6135万元,增长8.4%;基金收入4136万元,增长54.6%。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62199万元,增长2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8897万元,增长15.7%;基金支出13302万元,增长336.4%,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2004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64962万元,增长8.1%。其中:上划收入32138万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32824万元,增长8.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0663万元,增长8.2%;基金收入2161万元,增长8.7%。市本级财政总支出112960万元,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0364万元,增长12.7%;基金支出2596万元,增长20.3%。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112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89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8000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15.5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13个国债项目和81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931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四
10。
月
25。
日在区十六届。
人大常委会第。
44。
次会议上。
河西区财政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6。
1
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西区。
2016。
年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
977904。
万元,同比增长。
15%。
月份完成区级财政收入。
691455。
万元,完成预算的。
70.7%。
同比增长。
20.02%。
2
月份财政收入运行特点。
“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各月财政收入增幅均保持在。
20%。
以上。
二是税收收入保持稳定。
1
至
9
月份,税收收入。
564316。
万元,同比增长。
19.21%。
税收收入占区级财政收入的。
81.61%,。
财政收入结构健康可持续。
三是我区房地产业在。
但
土地契税截至目前入库。
6500。
万元,较去年减少。
89801。
万元。
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西区财政支出预算为。
864774。
万元。
1
至
9
月份,完成财政支出。
532965。
万元,完成预算的。
62%。
同比增长。
21.14%。
其中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
106889。
万元,完成预算的。
85.88%。
同比增长。
22.27%。
虽然今年。
1
至
9
15%。
以上的奋斗目标,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1
紧盯大项目,以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扩大财政增收基础。积极开展综合性服务,全面掌握大项目建设和经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措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为财政增收。
2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强区内固有税源监督与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将收入指标分解细化到人,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收入任务。
3
加强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全面掌握企业经营变化情况,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分行业分企业进行纳税情况比对分析,对税负过轻财务税收指标不匹配和纳税异常的企业进行重点筛查。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做好个体工商户楼宇经济大型卖场二手房交易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税收征管,挖掘税源潜力。
4
加大稽查力度,提高稽查质量。实施稽查科学选案,开展对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增加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稽查工作制度,建立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稽查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增强稽查的打击震慑力度,防止偷漏税行为。
5
密切关注“营改增”社会舆情,加强“营改增”试点情况跟踪分析,着重分析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重点企业试点运行情况。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五
一、推进绩效财政建设,科学理财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创新财政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按照“突出科学发展导向、集中财力办大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建立了有利于公共财政支持主体功能区建设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快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推行市直行政单位收支脱钩管理模式,规范单位定额分类和支出定额体系,强化单位收入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供给水平均等化;规范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预算审批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市级国库集中支付17.6亿元,占比达86.4%。全面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强化对交通建设、城建拆迁等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加强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强化工程投资源头控制,通过调查询价、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计价依据和严格审核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98个,涉及报审金额15.4亿元,核减金额1.4亿元,核减率9.1%。积极开展综合和专项检查,组织对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进一步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意识。健全公有资产使用、评估、处置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公有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的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民生建设等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支持农村新七件实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财政支出预算的安排和适度负债需统筹兼顾。综合分析明年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影响财政收支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20xx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为突出。
建议20xx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收入计划。
20xx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建议为467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1200万元,增长15.1%。其中,消费税和增值税193500万元,增加33300万元,增长20.8%;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2500万元,增加12949万元,增长21.7%;地方固定工商税和其他财政收入113700万元,增加11351万元,增长11.1%;基金预算收入87300万元,增加3600万元,增长4.3%。
20xx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建议为190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4815万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171400万元,增长17%;非税收入18800万元,下降0.5%。按种类划分:
1、增值税(25%部分)47500万元,增加8284万元,增长21.1%。
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40%部分)29000万元,增加5180万元,增长21.7%。
3、地方固定工商税89000万元,增加14751万元,增长19.9%。
4、耕地占用税、契税5900万元,减少3299万元,下降35.9%,其中耕地占用税900万元,契税5000万元。
5、专项收入6880万元,增加650万元,增长10.4%。
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本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1192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5.9%。
(二)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290万元,增加4151万元,增长10.3%。
2、国防支出1020万元,增加37万元,增长3.8%。
3、公共安全支出20400万元,增加1941万元,增长10.5%。
4、教育支出64770万元,增加7912万元,增长13.9%。
5、科技支出5360万元,增加617万元,增长13.0%。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70万元,减少751万元,下降27.6%,剔除上年广电双入户工程一次性支出931万元,实际际增长10.1%。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70万元,增加1658万元,增长11.3%。
8、医疗卫生支出11300万元,增加1194万元,增长11.8%。
9、环境保护支出3070万元,增加361万元,增长13.3%。
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00万元,增加68万元,增长0.8%。
11、农林水事务支出20750万元,增加4100万元,增长24.6%。
12、交通运输支出210万元,增加21万元,增长11.1%。
13、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425万元,增加573万元,增长11.8%。
14、其他支出3565万元,增加536万元,增长17.7%。其中总预备费500万元。
15、基金预算支出8697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000万元,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2094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72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5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0878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800万元,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1400万元,农业发展和育林基金支出502万元,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支出250万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80万元,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400万元。
各位代表,20xx年,财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减收增支压力,实现全年财政预算目标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政工作,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圆满完成年各项财政预算任务、建设幸福美好新通州而努力奋斗!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6。
年
一、
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
42755。
万元,占年度预算的。
68.9%。
比上年同期(下称“同比”)增长。
40.8%。
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
21077。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
62.4%。
同比增长。
30.6%。
;地方财政收入。
21678。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
76.6%。
同比增长。
52.5%。
(地方财政收入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一)。
月份,全县财政总支出。
24382。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
53.7%。
同比增长。
21.8%。
(具体支出情况见附表二)。
18。
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超过序时进度。
26。
个百分点。
2005。
年度税款缓征、罚没收入入库不均衡、稽查查补入库额大等因素增加了财政总收入。
800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000。
万元。二是财政支出趋向合理。有限的财力基本保证了公共服务与安全支出,在。
4361。
万元增支中,支农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五项分别增加了。
910。
万元、
536。
万元、
222。
万元、
280。
万元、
230。
万元,同时加大了对旅游的扶持力度,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二、
月预算外收支执行情况。
月份,全县预算外收入。
22581。
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6693。
万元,基金收入。
221。
万元,土地整理指标费收入。
982。
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
14602。
万元,其他收入。
83。
万元。
月份,全县预算外资金支出。
1397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外资金支出。
4274。
万元,专项预算外资金支出。
8565。
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
8276。
万元),其他支出。
32。
万元,财政调剂支出。
1101。
万元。
三、
月财政主要工作。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721。
万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补贴。
4819。
万元,同比增长。
39.3%。
202。
万元。
一是规范预算管理。按照“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把握轻重缓急,编制了。
2006。
12。
名国有股权董事、监事,收回企业改制净资产。
170。
万元。
对全县。
2005。
2003。
年以来全县再就业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开展三资企业财政登记证网上年检工作。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注重了财政拨款和财务核算的有效衔接,突出了对报账会计的技能培训,加大了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3900。
9000。
万元专项资金难以到位;三是公共财政框架下,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项目日益增多,刚性越来越强。其次,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不快,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工业投资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少,加上医化和工艺品两大支柱产业税源呈萎缩态势,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下半年收入增幅必将回落。尽管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将有一定幅度的超收,但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还有一定的难度。下半年全县财政工作着重要围绕五个重点,进一步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兴工业、强旅游、重‘三农’”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财税政策上优先支持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高新企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多元化、阶梯型的财源结构格局。认真落实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该减免的减免,该优惠的优惠,为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实惠。
进一步加强税收计划和税收分析工作,增强税收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为组织收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把握好税收入库进度,尽可能实现均衡入库。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坚持财与税、收与支、税与费并举,探索研究在企业总体税负不变情况下保持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办法与措施。继续细化营业税行业管理,强化地税小税种管理,逐步提高地方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扩大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力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在纳税以后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以财政性票据换版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夯实财政性票据管理基础。
继续重视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密切注意省市资金补助的动向,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工作,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缓解我县财政收支矛盾。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加大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通过调整存量,用好增量,在优先保障职工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社会保障等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前提下,财力进一步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两个社会建设倾斜。进一步压缩和控制一般性开支,以保证重点支出。加强县乡两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稳步推进债务化解,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新的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配合工作,一方面,在做好增资测算的基础上,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需要;另一方面,切实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实现收支脱钩。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一轮乡财政管理体制。做好推行部门预算的调研工作。
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财政改革事项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以提高日常监管工作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基础工作为保障,积极推进和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监督,突出非税收入监管,对全县收费单位的收费、上解情况进行抽查。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积极推进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总结再就业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经验,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面,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工业技改贴息专项资金、房改办住房基金、中央特大防汛资金等专项资金检查,追踪问效,关注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会计监督,组织开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开展委派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继续做好工程结算审查和重点工程的财务检查。四是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和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县下半年的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要全面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支预算尤其是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但我们坚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不负全县人民的重托,以对党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尽心尽责,收好税、理好财,为完成年度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七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同意订立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本合同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期限为年(其中试用期自年月日止,期限为个月)。
2、无固定期限。本合同自年月日至合同中约定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自年月日至工作(任务)完成时即行终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1、乙方同意甲方根据生产(工作)任务的需要,安排在部门(地点:)承担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双方可另签订岗位协议)。
2、因工作需要并与乙方协商后,甲方可变更乙方工作岗位。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甲方实行工作制,每日工作时间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小时,因生产(工作)需要加班加点的,按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补休。
2、乙方在合同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休息、休假的权利,甲方应保证乙方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四、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1、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保障乙方的安全和健康。
2、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乙方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对乙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甲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合同期内应定期对乙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危害乙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甲方提出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五、劳动报酬。
1、甲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政策以货币形式每月日支付乙方工资元。
2、非因乙方原因造成甲方停工、停产、歇业、未超一个月的,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乙方工资;超过一个月,未安排乙方工作的,甲方应按不低于当地失业保险标准支付乙方停工生活费。
3、乙方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等假期期间,甲方按国家政策规定或约定的标准,支付乙方工资。
六、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1、甲方依照国家规定为乙方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个人缴纳部分,甲方可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2、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八、劳动合同的终止、解除、续订和变更。
1、甲乙双方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至五十条的规定。
2、本合同依法订立后,不因用人单位变更名称、合并、分立、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承办人等事项变更而解除。
九、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本合同未约定事项,按国家规定执行。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约定事项违背国家规定或涂改、或未经合法授权代签无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
法定代表人(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八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江北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鉴于报告拟就时市对区以及区对镇(涉农街道)财政结算尚未完成,报告中关于可用资金与结余的表述为预测数。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目标任务,加快财政职能发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绩效,加快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向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加快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夯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在全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年预算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
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846637万元,如期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年度预算的103.4%,比上年增长12.0%,净增收90905万元。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30429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4%,比上年增长17.8%,净增收4599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233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8%,比上年增长9.0%,净增收44914万元。当年全区出口货物“免抵退”增值税实际发生244283万元。
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照现行市对区财政体制计算,2015年全区地方财政当年可用资金为388189万元。其中:市、区共享收入区级分成251351万元,区级固定收入分成76099万元,专项收入分成6638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8918万元,中央税净返还13178万元,当年居委会补助1511万元,教育费附加补助1610万元,义务教育初中段下放体制补助6027万元,定额补助478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补助16308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10808万元,体制上解26171万元,专项上解16698万元。加上11项转列基金结余转入30583万元,调入彩票公益金结转资金超过当年收入30%部分445万元,上级专项补助76063万元,上年滚存结余94147万元,合计收入589427万元。
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523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4.5%,比上年增长25.1%,净增支101268万元。其中,涉农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31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2.6%,净增支5972万元。加上教育债券支出10000万元,合计支出515236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结余74191万元,其中:镇财政结余6985万元(其中专款结余3437万元,净结余3548万元),涉农街道净结余11000万元,本级结余56206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补助结余7190万元,专款结余1331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7708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705万元,净结余12272万元)。
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服务经费5678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4.0%。其中,信访专项资金50万元、“十三五”规划专项经费60万元、市结算补助资金51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22万元未下达,乡镇专款结余45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2612万元。
(二)国防经费49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三)公共安全经费2795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8%。其中,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216万元。
(四)教育经费6570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2%。其中,上级专项补助84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919万元。
(五)科学技术经费1816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4%。其中,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22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82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86万元。
(六)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645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7.1%。其中,上级专项补助42万元未下达,乡镇专款结余162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710万元。
(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4291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7%。其中,社区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43万元未下达,乡镇专款结余76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512万元。
(八)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经费3410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7%。其中,基层计生工作经费补助12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94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593万元。
(九)节能环保经费688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7.7%。其中,上级专项补助509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457万元。
(十)城乡社区事务经费3668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1.1%。其中,乡镇专款结余14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3581万元。
(十一)农林水事务经费341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0%。其中,上级专项补助1892万元未下达,乡镇专款结余140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2203万元。
(十二)交通运输经费5336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3%。其中,农村道路养护资金167万元、上级专项补助124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1187万元。
(十三)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经费2704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0.0%。其中,乡镇专款结余3000万元,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20万元。
(十四)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经费213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3.3%。其中,上级专项补助3736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535万元。
(十五)金融监管经费115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3%。其中,上级专项补助163万元未下达,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31万元。
(十六)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3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十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经费397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十八)住房保障支出2589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9%。其中,国库集中收付单位结余30万元。
(十九)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09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二十)其他支出2932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
2015年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42491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3.6%,同比减少36.9%,净减收248345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基金收入22969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4602万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793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779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81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1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199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42169万元,上年结余135400万元,合计收入602486万元。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九
根据江北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经江北区人事局核准,江北区教育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数量。
共招聘48名,初中语文2名,初中英语1名,初中数学2名,初中体育1名,初中社会2名,初中美术1名,初中科学3名,初中音乐1名,初中计算机1名,科研1名(需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小学语文10名,小学数学7名,小学英语2名,小学音乐5名,小学体育5名,小学科学1名,小学计算机2名,小学美术1名。
二、招聘条件及范围。
(一)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热爱教育事业,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二)招聘范围: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或符合第6条)。
1、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3、宁波市生源师范类浙师大、宁大、杭师大毕业生;
5、江北区生源专业对口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
6、在江北区内学校任教半年以上的-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学科骨干的不受毕业届数的限制,但必须在40周岁以下)。
三、招聘原则及办法。
(一)招聘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用原则。
(二)区教育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三)区教育局组织对应聘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
考核分两个环节,先进行笔试(满分100分),再进行面试(满分100分)。笔试结束后,根据笔试的成绩(成绩低于60分自行淘汰),按招聘岗位数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面试结束后,根据笔试、面试两项总成绩,笔试成绩按40%计入总成绩,面试成绩按60%计入总成绩。按招聘岗位数从高分到低分(每个岗位备份1人)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名单,体检标准及办法参照教师资格认定。
考虑体育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先进行体育基本技能测试(不记总分),合格者再参加笔试和面试,程序参照上述环节。
(四)体检合格人员由教育局组织考核,考核参照《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细则》进行,考核结束后,在考核合格者中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拟录用人员名单在江北区教育网和宁波经贸人才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的办理录用相关手续。
(五)因应聘人员体检、考核不合格,造成名额空缺不再替补。
(六)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人数不足1∶3的招聘岗位,则由区教育局报区人事局,确定是否继续招聘、减少招聘岗位数或取消招聘。
四、报名办法及要求。
(一)报名时间:201月9日―10日(上午8∶30―11:00,下午1:30---4:30)。
(二)报名地点:江北区教育局人事科204室报名(江北大吉巷22号,白沙公园对面)为简化报名流程,请预先填报好《江北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登记表》(见附件),并将近期免冠正面一寸照片1张粘贴在报名登记表上。
五、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如有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应聘或录用资格。
(二)在划定是否为本区域生源时,以入学时户口所在地为准。
(三)应聘人员体检、考核不合格,公示有异议并经核实的',不予录用。
(四)未取得毕业证书或本科生未取得学位证书的应聘人员,不予录用。
(五)被录用人员须与应聘单位签订一年期聘用合同,合同期满经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不再继续聘用。
(六)《江北区教育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登记表》,经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准考证,届时可在江北教育网上下载。考试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详见江北区教育网。
(七)本简章由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江北区教育局:87668723宫老师。
附件1:报名材料清单: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户口本原件或户籍证明(要求能证明生源地)及复印件;
(3)学生成绩单复印并要求盖有学校公章。
(4)荣誉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自荐材料一份;
(6)一寸免冠彩照2张;
(7)其他能证明符合报名条件的原件及复印件或相关证明材料。
经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名单、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等具体事宜将在江北教育网上公布,请报考人员及时关注。应聘者的所有资料恕不奉还。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白色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白色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xx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贪腐。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二、农村白色污染分析。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农村白色污染原因分析:。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坚持少用和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
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xx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人人树立以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校园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翼城二中建设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
四、调查总结。
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课题:通过对白色污染的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调查地点:南通市郭里园新村。
调查时间:。
也许同学们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去菜市场买菜、多多少少都会用3到4个塑料袋;去快餐店,用塑料餐盒装快餐,打开包装盒,里面用大块泡沫塑料包裹着东西;去杂货店买牙膏、牙刷、钢笔都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塑料袋价格便宜、轻巧、实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时,也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一、调查研究:。
1、在我家门口,有2个垃圾箱,我统计了一下,上下总共扔大大小小的塑料袋57个,中午扔了49个。这个是2个垃圾箱的塑料袋个数啊!想想看,全国多少个垃圾箱,一天扔多少垃圾袋,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也走访了一家快餐店,了解到,他们一天卖出快餐约500份,每份约用塑料餐盒,也就是说每天要用1000个餐盒。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塑料饭盒,各种塑料、农用地膜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会造成视觉危害,不仅破坏环境,还影响市容。
2、“白色污染”会使臭氧层变薄。因为,太阳照射塑料后,会使大量毒物排入大气层,从而合臭氧层变薄。
四、行动整治“白色污染”
随着工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塑料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为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虽然,各城的环卫工人们都在与“白色污染”作斗争,但是光靠他们是不够的,还得靠我们自己。
五、建议:。
1、不乱扔垃圾。
2、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份钱。
3、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同学们,我们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一
各位代表:
2012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执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确保了财政收支平衡。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3、财政总收入完成15056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基金收入与上级各项补助收入之和)。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22945万元,同比增长21%;。
2、上解支出完成1530万元;
3、财政总支出完成15056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三)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年县本级基金收入完成13163万元,完成预算的220.8%;
2、上级补助基金收入12926万元。
3、全年基金总支出完成2608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二、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围绕“三大工程、五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财政支撑引导作用,努力挖掘增收潜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稳妥推进财政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组织收入、对上争取双轮驱动,财政收支再攀新高。
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帮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税务采取科技治税等手段,确保了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3088万元和2919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4%和28.2%。为弥补自身财力不足,实施对上争取奖励办法,增强了全县各部门争取资金的主动性,全年争取上级补助收入63661万元,比去年增加18581万元,增幅41.2%,有力支撑了全县经济发展。
(二)财政引导支撑作用越加凸显,重点项目建设得到保障。
加强与市民营企业担保中心合作,为10户企业协调财政担保贷款3500万元;积极与省开发银行沟通联系,协调5000万元政策性贷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冠强led、天地药业、大昌肉鸡等项目顺利推进;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为企业争取财政贴息、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资金2852万元,助推企业提档升级。
(三)财政公共属性获得充分发挥,民生支出全面落实。
以年初承诺的“10件实事”为投入重点,统筹调度,科学安排,全年投入民生方面的资金占总支出的24.14%。一是投入4000万元建设鸡讷路支线、拓宽森林公园旅游专线32公里。二是安排财政担保基金2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妇女提供贴息贷款1133万元。三是投入170万元启动高龄老人补贴工作。四是投入756万元新建会发镇幼儿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五是投入660万元新建120急救指挥中心;统筹安排资金,启动中医院移址新建工程。六是公职人员人均月工资上调280元。七是一次性投入匹配资金375万元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八是争取资金4000万元配建经济适用房120套、廉租房80套,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困难家庭住房1809栋。九是投资450万元解决15个屯的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十是安排资金290万元提高乡村两级经费标准。
(四)各项机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更加科学。
一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撤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用于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实有资金账户。二是建立财政投融资中心,配备了专职人员,共评审项目11个,审减率达到16.4%,节约财政资金403万元。三是完善财政同步监督机制,对财政资金从预算、执行到使用结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全过程监督。四是政府采购得到新加强,通过规模和集中采购,节约资金219万元,节约率16%。五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使其逐步进入了规范化轨道,启动了公务卡制度改革,实现了公务消费公开透明。
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缺少税源型项目,规模纳税企业较少;二是争取资金单兵作战,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大;三是财政刚性支出过快,项目资金投入较为分散;四是个别单位财经纪律意识淡薄,执行财务制度随意性较大。
2013年财政工作将按照县十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要求,以“三大工程、五大战略”为主线,构建“对上争取、科学投入、融资保障”三项机制,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改革步伐,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建设现代中等城市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财政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实现50413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实现34162万元,分别增长17%。
(一)突出抓好财源建设,加快形成财政增长的内动力。
重点扶持开发区建设,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用,跟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政府承诺的招商政策,按照企业缴纳的税费额度,以奖励方式补偿企业建设;跟踪国家财政政策,为企业争取贷款贴息、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扶持资金;包装硅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优势项目,力争纳入省市财源项目库,争取上级财政扶持。
(二)积极发挥财政支撑作用,推动“新战略”加快实施。
按照“三大工程”和“五大战略”要求,努力发挥财政职能,集中优势财力,捆绑同类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顺利实施。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推进道路、“三供两治”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投入,围绕硅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三大产业,特别是肉鸡养殖、食用菌园区、水稻园区等进行重点投入;三是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围绕县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重点安排资金。
(三)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保障各项建设资金需求。
一是完善对上争取机制。科学确定指标,对达标的给予重奖,对未达标的进行严罚,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合力对上争取资金的良好态势。二是建立科学投入机制。改变以往的现金直投方式,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放贷、周转扶持等方式,鼓励产业和项目发展,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三是建立融资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重点加强与省市财政担保公司合作,探索建立担保分公司,为我县提供规模贷款;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沟通协调,做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平台,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贷款;鼓励县内商业银行放低对地方放贷门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加快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工作科学规范运转。
把改革作为发展动力,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要效率,推进财政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运行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资评审机制,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严格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增加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财政收支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廉洁使用。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二
各位代表:
2003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克服各种减收增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
2003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4,244万元,为年预算的109.6%,增长31.2%。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完成3,323万元,为年预算的114%,增长39.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41万元,为年预算的100.4%,增长21.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80万元,为年预算的322%,增长222%。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26,453万元,其中本级支出完成22,504万元,为年预算的112.7%,增长17.2%。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结果为: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省、市各项结算补助及上解支出,当年预算超收超支、收支平衡。
纵观过去的一年,全县财政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方面减收因素不断出现。一是“非典”时期,国家出台了减免部分税费政策,使工商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受到影响;二是受自然灾害和政策性减税的影响,农业税减收1,400万元;三是落实再就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减少财政收入280万元。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一是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全部兑现了拖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93年至95年18个月套改工资,恢复了工资福利部分,落实正常的晋级工资,增加支出3,000万元。二是年度内退伍兵安置和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加大了财政负担;三是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增加对乡镇转移支付补助216万元;四是防治“非典”增加支出200万元。为克服各种困难,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消化了各种减收因素给财政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县主要领导带领财政部门积极跑省进市,千方百计地争取省市财政在资金上的支持,全年累计比去年多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有力地缓解了财政资金紧张的状况;财政支出体现了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发放职工工资以及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点支出。
2003年,全县财政在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和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预算执行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是来之不易的。这是县委加强对财税工作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通力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财税部门认真落实财税政策、改进和加强财税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增收、竭尽全力确保平衡的结果。
(一)强化财税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不断加强与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力度落实税收任务,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财税征管手段,保证税收征管有序进行,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的收支管理,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统筹工作力度,有效缓解财政资金紧张状况。在全县各条战线及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总收入完成14,244万元,比同期增加3,387万元,增长31.2%,超额完成当年预算任务。
(二)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四个确保目标。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全面落实工资政策,提高工资水平。年初以来,我们坚持集中财力保工资的原则,及时足额发放了职工工资,没有出现拖欠工资现象。全面兑现工资政策,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均工资从2002年年末的780元,增长到2003年年末的990元,平均增长210元,增长了27%。并首次兑现了年末一次性奖金,职工工资水平在全市位居第二位。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扭转多年来工资发放不及时的局面。同时对上划到县的乡镇教师工资、卫生院及防疫人员工资、乡镇公安干警工资做到了和县直单位同步发放;二是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3年全县养老保险费收入2,847万元,收缴率达到100%,养老金支出2,32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三是确保下岗职工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保证财政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确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低保费支出394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确保重点支出。
继续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压缩行政经费,削减弹性支出。净化财政供养范围,清理出不应由财政继续供养的人员530人,每年为财政节约资金341万元。在确保工资性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前提下,对民政抚恤、教育、市政、环卫、交通、支农、政法部门等项资金优先解决。其中市政建设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优化了投资环境;安排政法部门经费1,490万元,保障了社会安定;安排通乡公路匹配资金640万元,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努力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零基预算,减少不合理经费支出。在保证各部门正常经费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的定额,结合财政承受能力,对各部门经费指标重新进行核定;二是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纳入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已达到148户。通过实际运行,各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不合理开支明显减少;三是切实抓好部门预算试点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部门预算试点单位,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规范预算编制;四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加大《政府采购法》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努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增强乡镇财政实力。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规范了县乡财政收支范围,有效缓解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六是积极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继续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增加对乡镇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五)加强财源建设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省政府加快县级财源建设发展的有利契机,把财源建设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经济战略调整的重点,结合县乡地域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确立以工业财源为骨干,农业财源为基础,第三产业等新兴财源体系为重点,用好用足省市关于财源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财源建设步伐,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
一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规范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促进预算内外资金的有机结合,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加强会计管理,规范财务基础工作。深入开展《会计法》执法专项检查,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重点检查了25户,对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三是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加大监督处罚力度,规范资金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
各位代表,2003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从总体看是好的,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县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大,但与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收支矛盾依然相当突出。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地方财政可用财力所占比重偏低。三是虽然行政单位机构改革成效明显,但财政供养人员有增无减,财政负担难以减轻。四是县乡两级财政债务依存度过高,偿债压力不断加重,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五是财政收入缺乏持续增长的后劲,难以保证长期增长的势头。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预算(草案)。
200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国家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对全县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我们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为财政形势根本好转继续努力。
2004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发挥优势、用足外力、打造精品、全民创业、追赶富县、立标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县政府的工作布署,严格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持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证工资性支出和重点支出的需要;深化财政改革,整顿财经秩序,不断推进依法理财。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1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4%。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省市对我县各项结算补助及专项上解,当年可用财力22,086万元。根据以收定支的原则,全县财政支出安排22,086万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安排是收支平衡的。
三、积极开拓,艰苦奋斗,确保圆满完成2004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确保全县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按着县委的要求和本次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2004年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努力增收节支,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一方面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密切与税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落实人代会确定的收入任务。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和我县经济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加强对收入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与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分析和预测,全面掌握重点税源的动态,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坚持依法治税。严禁越权减免、违规减免、先征后返、异地交税等方式偷逃税款,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四是加强农业税和非税收入的征管,规范征管手段,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大力压缩弹性支出。继续坚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的原则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的优良传统,切实贯彻“两个务必”要求,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减少弹性支出。使财政支出控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确保当年预算的收支平衡。
(二)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发展。
2004年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和省政府加快县乡财源建设的有利契机,用好用足各项财政政策,建立有前途、有活力的后续财源体系,促进财政收入总量增加,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采取多元化的扶持方式,对确实可行的企业或项目,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担保、政府委托出资人参股注资或政府无偿投入以及奖励招商引资中介人等多种方式予以扶持;二是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通过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为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四是加大对通乡公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五是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教育、文化等项事业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一是继续做好工资保障工作,确保县乡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保证“两个确保”和“低保”所需资金。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覆盖面,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所有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对就业市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的支持,全面落实支持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三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四是坚持“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五是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农业、教育、卫生、政法等项重点支出的适度增长,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创新财政管理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三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加快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步伐。四是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逐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规模,规范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支出。五是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财政监督机构和制度建设,形成内部监督与对外监督相结合,检查处理与追踪问效相结合,贯穿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工作机制。二是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升财政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和能力,切实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落到实处。三是强化财政执法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和会计管理力度。继续开展对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完成2004年预算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改革,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三
(20xx年8月6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20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常委会主任王长镜、副主任杨开明同志的带领下,对全市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听取了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1.收入目标计划完成较好。从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3765万元,占预算454900万元的53.59%,同比增长19.01%。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119万元,占预算400000万元的54.03%,同比增长20.29%.
2.收入质量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68.22%。主体税收呈上升趋势。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26.29%,营业税同比增长70.38%,企业所得税收同比增长4.18%,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4.32%。
3.支出保持正常水平。1—6月,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083万元,占预算407100万元的59.96%,同比增长7.93%。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三公”经费得到较好控制。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640万元,同比下降28%。。
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下降。1—6月,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21万元,占预算40000万元的3.05%,同比下降92.63%,减收原因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支出8706万元,占预算40000万元的21.7%。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比较正常。1—6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4210万元,占预算91078万元的70.5%,同比增长9.71%;支出40895万元,占预算76135万元的53.71%,同比增长16.02%。
6.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主要在下半年执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后劲仍然不足,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收支平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仍然很重;财税改革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对此,市政府及财税部门要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大税源培植的力度。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措施,采取得力措施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培植骨干税源,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上争取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的'力度,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为财政收入提供更加稳定的税源。
2.进一步加大财税征管的力度。要根据发展形势和产业调整情况,掌握税源变动趋势,强化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要依法征收,强化征管,加强稽查,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大协税的力度,调动部门乡镇协税的积极性。要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减少一次性收入,增加财政的可用财力。
3.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要严格预算支出,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没有预算不得支出,严控超预算支出。要确保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预算等重点支出。要勤俭节约,严控机关运转经费、“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大财政监管和审计的力度,及时查处和纠正违反财政纪律和规定的行为。
4.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改革的力度。要深入贯彻和实施《预算法》,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预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预算的法制化管理。要深化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投资评估等改革。要加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政府债务资金的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要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要加强对中央、省财税改革信息的掌握政策研究,做好财政基础工作,积极应对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四、关于预算调整草案的初步审查意见。
1.预算调整草案调增上级补助收入30500万元。主要来源是中央、省、2015年上半年增加的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同时调整一般公用预算支出30500万元。其收支方案符合《预算法》和省财政厅相关文件规定,预算工作委员会表示同意。建议本次会议审查批准。
2.省财政厅核定转贷我市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为49500万元,其调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方案,符合《预算法》和省财政厅相关文件的规定,预算工作委员会表示同意建议本次会议审查批准。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四
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县人大、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以支出审计为主,关注地方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情况,促进政府收支逐步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为构建完整的预算体系服务,力求在强化财政监督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二、省定项目9项。
1、全部政府性资金与财政风险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审计调查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收入及支出结构,评价收支结构的变动趋势,分析影响收入结构变动的内在因素,促进经济结构完善;在掌握政府负债规模和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政府负债风险对财政运行的影响,防范财政风险。
2、20*年度乡镇财政审计。
通过审计,探索乡镇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方法,以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重点,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预算管理要求,促进乡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来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防范乡镇财政风险,实现乡镇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3、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状况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反映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揭示资产基础管理、经营运作、收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改革,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为建设节约型政府、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4、社保五项基金同步审计及企业年金制度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对五项基金的审计,促进社保部门更好地*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实现应收尽收;规范内部管理,严禁挤占挪用,防止欺诈骗保,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确保社会保障功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通过对企业年金制度专项审计调查,掌握我县企业年金制度的总体情况,揭示企业年金在制度设定、执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完善的审计建议,特别是在企业年金社会化运营后政府部门加强基金监管和监督的对策。
5、粮食安全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粮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落实到位情况及我县粮食安全的现状,综合评价粮食安全工作绩效,揭露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建议,确保我省的粮食安全。
6、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预算外收支情况审计调查。
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要求,通过调查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本级及下属事业单位20*年和20*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掌握我县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预算外收入的总量、构成、支出结构,综合评价执法情况,提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建议,促进管好用好预算外资金。
7、政府外债专项审计调查。
通过调查全省政府外债统一归口管理后的运行、管理情况,摸清我县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借款形成的债务规模总量、组成结构,发现并分析政府外债在运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优化投向、规范使用、改进管理和控制风险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8、全省新增政府主导性项目实施情况审计调查。
通过对我县在20*年底至20**年5月底立项、开工的全省新增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的调查,了解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以及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等情况;掌握工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有关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9、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审计。
通过对至20*年度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揭示资金管理、使用及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促进规范管理。
三、县定项目2项。
1、县城投公司2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县城投公司贷款已列入县财政担保体系,本项目与县财政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同步进行,并同步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通过审计,了解公司20*年度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摸清与政府负债及财政风险有关的国有城建投融资机构在投融资运作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促进公司进一步规范投融资行为和加强财务管理,预防和控制债务风险和财政风险。
2、新农村合作医疗财务收支审计。
为县新农医相关文件确定审计项目。通过审计,了解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经费收支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组织部委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1项。
1、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镇、*乡、*坦镇、*街道、*镇等单位的5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是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乡镇债务化解情况等。
2、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对信访局、团县委、县城投公司、建设局、行政中心、人劳局等6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是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重大经济事项领导决策情况。
五、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审计5项:
明招大楼工程办公楼财务决算审计;县清泉工程审价和财务决算审计;拆迁安置房--新丰花苑建设现场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自审项目1项;政府投资建设审价结果复审项目1项。
同时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年1号文件《*县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规定,组织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若干项。
通过审计,了解和揭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的规范运作,防止国家建设资金流失。
县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篇十五
各位代表: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实现了市委、市人大提出的再升位目标,财政支出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在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98747万元,执行中,市财政局汇总区县人大批准预算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91318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672万元,占预算的117.91%,比上年增加17522万元,同比增长27.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全省第七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098万元,占预算的99.10%;非税收入完成34574万元,占预算的196.94%。全市上划两税收入完成9094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13万元,增长20.73%。
在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64000万元。区县人大批准预算后,市财政局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79170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几项变动:一是省给予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国债项目等专项拨款及结算补助等增加134673万元;二是各级动用超收相应增加安排支出16354万元;三是从预算外调入资金2354万元。以上几项共需调增支出预算153381万元,全市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332551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1584万元,占变动预算的93.70%,比上年增加64176万元,增长25.94%。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的初步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672万元,加上上划两税返还收入2788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066万元,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1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695万元,调入资金2354万元,上年结余6063万元,收入总计为333657万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311584万元,上解省支出1789万元,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年继续安排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20967万元后,2005年当年结余4019万元用于消化历年赤字,全市累计赤字683万元。
2005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24543万元,上年结余4513万元,省补助基金收入2154万元,基金收入总计为31210万元。减去当年基金支出23935万元后,结余7275万元,将按规定转入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
2005年,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46134万元,比上年减少1391万元,下降2.93%。全市预算外资金支出39933万元,比上年增加998万元,增长2.56%。当年末全市预算外资金结余3883万元。
以上数据均按年终快报初步汇总,待决算草案编制完后,数据还可能有变化,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下面着重报告2005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6830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72万元,占预算的120.48%,同比增长28.56%。其中,税收性收入完成28183万元,占预算的101.85%;非税收入完成16189万元,占预算的176.74%。市级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增值税完成5268万元,占预算的78.39%;营业税完成9255万元,占预算的105.21%;企业所得税完成2938万元,占预算的95.54%;个人所得税完成1883万元,占预算的110.18%;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4129万元,占预算的110.99%;罚没收入完成1093万元,占预算的136.63%;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6513万元,占预算的83.07%。
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39830万元。2006年1月,市财政局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变动为88181万元,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省专项拨款补助、结算补助及区、市、县、自治县上解等增加39436万元;二是动用超收相应增加安排支出7542万元;三是从预算外调入资金1373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0468万元,占变动预算的91.25%,同比增长28.19%。各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完成3212万元,占预算的49.3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完成729万元,占预算的60.30%;科技三项费用完成818万元,占预算的100%;农业支出完成1701万元,占预算的99.42%;教育支出完成4448万元,占预算的98.93%;科学支出完成689万元,占预算的100%;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888万元,占预算的99.4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23533万元,占预算的94.32%;行政管理费完成8991万元,占预算的100%;公检法支出完成11598万元,占预算的99.66%。总体来说,全年市级支出预算执行较好。
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的初步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72万元,加上上划两税返还收入2788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066万元,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1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695万元,区县上解收入2319万元,调入资金1373万元,上年结余4798万元,收入总计为270430万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80468万元,全市上解省支出1789万元,补助区县支出180026万元,以及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7713万元,市级财政当年结余308万元,市级累计结余434万元。
2005年市级基金收入完成5040万元,上年结余764万元,省补助基金收入373万元,基金收入总计为6177万元。减去当年基金支出4002万元后,结余2175万元,将按规定转入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
2005年,由于将区县车辆通行费收入等纳入市级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当年市级预算外资金收入16980万元,比上年增加4016万元,增长30.98%。市级预算外资金支出12082万元,比上年增加4069万元,增长50.78%。当年市级预算外资金收支相抵,结余2449万元。
以上数据均按年终快报初步汇总,待决算草案编制完后,数据还可能有变化,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关于过去五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05年的财政工作。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积极服务某跨越式发展全局,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跃上新台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全省各市州的排位由的第九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七位,五年内上升了两位。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77亿元,五年年均递增16?10%。二是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初步建立了我市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决定》要求,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财政改革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财政支出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五年来,全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良好机遇,争取国债资金6.07亿元,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促进了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优先保障工资发放,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和工资直发等改革措施,彻底解决了拖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问题;加大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3.87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3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8.66亿元,确保了6.3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2万户低保对象和9.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法定支出也按要求予以了支持,促进了全市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财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依法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五是积极发挥市带县功能,促进区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县分税制财政体制,打破了企业的级次界限,调动了区县增收的积极性;争取、落实了对三个民族区县的财税优惠政策,调整了对民族区县的财政体制,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积极落实区县转移支付资金,五年来,共落实区县转移支付资金20.82亿元。同时,市财政还通过加强资金调度,支持区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迅猛增长的五年,是财政改革全面推进的五年,是财政保障水平大为提高的五年,是财政监管不断强化的五年。
2005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财政系统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理财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新贡献。
(一)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确保了财政收入预算的完成和再升位目标的实现。
2005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钢材、水泥、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对以基础产业为骨干的我市经济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给全市财政增收带来很大困难。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调控中把握好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持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再升位目标要求,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再升位目标的实现。一是继续落实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将财政收入任务纳入市委对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激励机制,调动了各区县和征收部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确保了全市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强了收入督导,确保再升位目标的实现。为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再升位目标的实现,针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们及时组织四个督导组,深入区县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收入进度,指导帮助区县提高认识,查找问题,增添措施,促进增收,为实现全市财政收入再升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财政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针对全市财政收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多次组织财税部门研究协调,及时解决了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全市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确保了税收性收入稳定增长。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严格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了征管手段,初步实现了税收网络化管理,对服务行业营业税实行了有奖发票管理办法,加强了税收稽查,堵塞了收入漏洞,为全市财政收入再升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五是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有关政策,加强了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非税收入的征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促进了收入的及时入库;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加快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其它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进度,对闲置资产进行了公开拍卖;加强了国有土地经营收益的收缴入库工作,保证了各类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确保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和落实。
一是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共争取国债资金1.45亿元、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各类补助资金2.59亿元,引导和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刺激内需、拉动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市共争取和安排技改财政贴息和项目补助资金956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促进我市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和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市企业出口创汇和发展壮大。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发挥担保公司担保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按照市委关于建设“中国第一山”的要求,积极筹集财政性资金8787万元,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的有关交通建设和环境改造项目。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财政支农工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预算安排上,全市各级政府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对农业的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共投入各种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资金4500多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市级专门安排粮食生产专项经费350万元,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和科技示范工程。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向上争取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3900多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全市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村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争取和安排农村医疗卫生专项经费,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和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028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落实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的财政保障措施,继续开展“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70万元,用于民族区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同时还积极帮助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两基”攻坚工作,争取和安排专项资金1350万元,保障了马边彝族自治县顺利通过“两基”验收。认真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财税政策。认真执行有关停征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少数民族区县农牧业税全部停征的政策,并落实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800多万元,既维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将粮食直补资金1840多万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增加了农民收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集财政性资金6400多万元,用于解决各种政府工程欠款和历史遗留的农民拆迁补偿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争取和安排劳务开发培训经费270万元,培训农民工22万人次。开始着手研究失地无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正在开展有关准备工作。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2005年,各级财政部门把维护社会稳定,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当年全市实际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574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855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5062万元,拨付职工安置和稳定支出7774万元,保证了全市7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万名失业人员、7.38万名城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上争取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2125万元,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市级安排再就业资金553万元,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代缴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担保发放小额贷款600多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发挥市带县功能,支持区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积极向上反映我市区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多渠道落实转移支付资金5.88亿元,保障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对民族区县和贫困县经济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为三个少数民族区县和财政困难县井研县、五通桥区落实和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30亿元,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困难区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对困难区县的资金调度,为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另外,各级财政部门还切实把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继续实行工资直接支付,充分保障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精神,千方百计安排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交通建设项目,改善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确保了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三)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全面深化财政改革。
2005年,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各项财政改革。一是全面推进了县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省委关于建立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05年起,对县级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等政法部门的经费实行财政保障,为政法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有效打击各种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初步实现了政法部门满意、党委政府满意和人民群众满意。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部门预算管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部门的公用经费系数进行了调整,以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完善了项目编制程序,统一了项目支出类别和标准,细化了项目具体支出,使项目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三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重点对区县实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开展督促检查,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全年全市实现直接支付17.13亿元,授权支付13.66亿元。四是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5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1%,节约资金254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85%。五是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体制改革,加大了办公用房调配力度,推行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试点工作。
(四)切实加强了财政监管,财经秩序开始好转。
开展了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对国债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查出的各种问题按规定进行了纠正。同时,加强了财政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财经秩序得到整顿。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管理有所弱化的现象,市级开展了对二级单位的财务大检查,检查出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隐匿截留财政收入等违纪违规行为金额达795万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处和纠正。按照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加大了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5年超额完成了当年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任务。加强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建立了财政性基建项目评审专家库,实行三级审核,评审质量得到提高。2005年,完成评审项目263个,评审金额6.05亿元,审减金额0.67亿元,审减率11%。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川信乐办、某信托的关闭清算和某大厦的资产处置工作,既保证了国有资产不被侵占和流失,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从总体上看,尽管去年我市财政收入实现了再升位目标,财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强,财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财政支出特别是维护稳定支出压力巨大。近年来,由于我市企业破产转制、经营城市拆迁安置,各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重,各级财政用于稳定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三是财政负债仍然沉重,财政风险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和释放。四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的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五是财经秩序仍未根本好转,一些部门和单位逃避财政监管,转移收支,私设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并多次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财政工作中认真研究,并不断加以解决。
三、关于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省政府《关于编制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和2006年全市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市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关于我市财政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指示,按照“五个统筹”和中央关于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加强收入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完善收入激励机制,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势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为民理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保证财政资金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从严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我市2006年经济增长目标,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的初步安排是: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拟安排为106600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增长12%。加上预计省对我市的税收返还收入、省各项补助收入,减去应上解省的支出,全市2006年可用财力为21007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10070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增长9.50%。全市算总帐,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以上全市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代编的,待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之后,我们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下面着重报告2006年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财政收入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的'总要求,2006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为40620万元,同口径比预算基数增加4353万元,增长12%。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增值税6006万元,增长14.02%;
――营业税10600万元,增长14.54%;
――企业所得税3410万元,增长16.06%;
――个人所得税2150万元,增长14.17%;
――城市维护建设税4710万元,增长14.06%;
――行政性收费收入5612万元,同口径增长1.65%。
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620万元,加上省补助全市收入、区县上解收入,减去全市上解省支出、补助区县支出后,2006年市级可用财力为46936万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和市级的实际情况,2006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为46936万元,比2005年支出预算基数42820万元增加4116万元,增长9.61%。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一般预算支出安排的主要项目是:
――科技三项费用470万元,增长17.50%;
――农业支出1893万元,增长11.03%;
――林业支出428万元,增长10.88%;
――水利和气象支出700万元,增长11.11%;
――文体广播事业费2531万元,增长10.81%;
――教育支出4936万元,增长10.18%;
――医疗卫生支出2514万元,增长10.02%;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910万元,增长10.44%;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10万元,增长10.50%;
――行政管理费6780万元,增长10.06%;
――公检法司支出9563万元,增长10.64%;
――总预备费500万元。
2006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为8683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8683万元。
以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同时,将市法院、市计委、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粮食局等五个部门2006年的部门预算草案提请审议,为加强和完善市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四、关于2006年的财政工作。
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推进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年。在未来五年中,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为各部门经费保障工作服务,为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紧紧围绕市委的各项重大决策开展财政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未来五年工作重点,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优化支出结构,为市委的重大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要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和财政系统的执行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做到政令畅通。
未来五年,我市财政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好收入征管,确保全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保障重点支出,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财政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监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财政经济环境。
2006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各级财政部门要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改革创新,服务全局,不断提高财政系统理财能力,为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促进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发展、促增收,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协助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支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合理使用好技改贴息资金、项目补助资金、工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用于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完善国有土地经营收支计划,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实现政府对土地收益的统一安排使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集经营城市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切实推进城镇化进程。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加快我市公路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改善我市交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积极支持建设“中国第一山”工作,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服务农村的力度,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今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和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区县和困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搞好对区县的资金调度,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级经济实力。
在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使经济增长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确保财政收入保持相应的增长势头。要继续对财政收入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各区县和市级征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各级税务部门要不断完善征管措施,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确保税收性收入的快速增长。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收支两条线的有关政策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研究非税收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非税收入的持续增长。认真组织实施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国有土地经营预算,加大国有资产的经营力度和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国有土地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调结构、保重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不断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优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财政资金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按照法定增长要求安排好支出预算。要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认真研究和制定实行“一费制”收费后造成教育经费不足的配套保障措施,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不断提高对教育的保障水平。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安排好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求,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丰富我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快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重点增加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防治和妇幼保健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健康安全的投入,不断提高我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抓好峨眉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合作医疗机制。要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将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要继续安排好社会稳定资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要继续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多渠道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加大“两金”征缴力度,增加预算安排,搞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三是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抓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及失业人员救济金的发放工作,安排好涉及社会稳定的各项资金,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不断提高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解决好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要探索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关心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好各级政府工程欠款造成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抓难点、求实效,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抓难点,求实效,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建立增收节支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区县的积极性,促进市县共同发展。二是要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针对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重支出、轻管理的问题,加强对支出的追踪问效,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6年在教育和政法部门的项目支出上尝试进行绩效评价考核,2006年在市级部门全面推行,以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三是要完善部门预算,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办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逐步将各部门的预算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简化支付流程,扩大支付范围。五是要深化县级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研究区县建立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政法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同时督促政法部门依法行政。六是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支管理,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管工作,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
(四)抓监管、重查处,全面整顿财经秩序。
要针对当前财务和国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切实加强财政国资监管,彻底改变“重支出、轻监管”的状况,认真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整顿我市的财经秩序。要立足收入抓监管,开展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继续抓好财政收入入库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混级混库、私设小金库和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行为;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改革,从今年起将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门票收入全面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要立足支出抓监管,加强对财政大额资金使用的管理,搞好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推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加强对社保资金、国债资金、农业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挤占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抓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重点加强对二级单位的财务检查,进一步扩大财务检查范围,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各类腐败行为的发生;继续加大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力度,基本完成市级到期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工作;搞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努力使财政性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不断提高投资评审质量和效率。要立足改革抓监管,不断提高财政改革的执行力,对各单位、各部门执行财政改革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类不执行财政改革政策、逃避财政监管的行为。围绕国资工作抓监管,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重视财政性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努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政府举债的监管和控制,严格执行政府举债审批制度,从严控制新增负债,对历史性政府负债要认真研究,落实还款来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消化,有效化解财政风险。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主动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财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增强财政的民主决策水平。同时,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加强对查处问题的整改,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内部审计,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内部检查,防患于未然。
各位代表,实现今后五年财政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财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财政工作中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阳光”理财,提高理财水平,为建立透明、廉洁和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