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案(专业12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结合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要求。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习题练习。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2、观看《钱市胡同》的视频。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三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四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分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认识毫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mm,2cm,5mm,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9()=1()1()-59()=1()1()-99()=1() 1()-999()=1()。
5.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六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七
上完《铅笔有多长》后,我的心里沉沉的,好像压着一块石头,蛮不是滋味,这两天来课堂中的一些片断总是在脑海中重复播放着,想着如果能重来一次,也许会做得更好:
1、抓住课堂闪光点,转换自身角色。
其实我们每堂课中总是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如果能抓住那么几个”闪光点“,即使一个也好,也许一堂课下来,教师可以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很轻松、愉快,又能给学生一次机会,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例如,在我这堂课中,我记得在我让学生观察尺子,说说发现什么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同学说:“每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当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闪光点”,让这位女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介绍,即给了她一次机会,把她已经掌握的知识教给其他小朋友,又给了自己一次“轻松”的机会。
2、给予动手的机会,亲身验证。
学生的脑中藏着多少问题我们数不清,他们总是很好奇,如果没有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总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他们没办法建立起这个概念,往往很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像认识毫米,实际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少用到它,因此学生对它可以说是很陌生的,虽然说整堂课中我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尺子找出1毫米及数一数每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从而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不过我的脑海中总记得这样一幕,如果我当时能给予学生一次动手的机会,可能效果会不一样:我记得在刚导入新课时,我问学生数学书及艺术书有1厘米厚吗?很多学生说有,有的学生不敢肯定,当时我解释得很费力,到最后学生虽然好像是接受了数学书及艺术书是没有1厘米厚的,可是更多是一种怀疑,如果当时我能让学生拿起尺子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发现数学书没有1厘米厚,那么如何表示就成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认识新的长度单位也就变成了他们迫切需要的,这样一开始他们的注意就被被深深吸引。
是啊,机会能重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机会是不可重来的,我不应在沉浸在这堂课不完美的过程中,而应努力调整自己,让自身的素质再次提高,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不让自己有“如果能重来一次”的机会。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八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量》的带头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厘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中,分米和毫米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知识板块。整节课的设计,我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扔铅笔这一现象,从情境创设入手,引起学生思考、争论,使他们自身主动地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他们通过估、量、找的方法开展数学活动,注重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反思及运用。一节课上下来,我颇有感触:
在估、量、找三步骤教学时层次清晰,而且结合教材内容把估计贯穿教学始终,从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了他们的估测能力;通过实际测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另一方面经过量不断调整学生原来的估计,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分米、1毫米长的物体,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与米两个长度单位,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米或厘米做单位测量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已经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安排学习毫米再学习分米,在引入分米时改变教材从估一估10厘米长的铅笔入手做法,创设了让学生用厘米为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认识到在实际测量中必须有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分米。这样,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来源生活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本节课,不管是通过估测、测量产生出新的长度单位,还是在生活中、身边寻找1分米和1毫米长的东西,至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在学习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直尺,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中,让他们自己发现毫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依据这一理念,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我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捏一捏,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让学生体验并感悟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我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导入部分“以疑引学”,新授部分“以探引学”,练习部分“以趣引学”,努力引导学生完成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探索、认知和应用过程。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由于在教授本节课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教师没有枯燥地讲授1毫米有多长,而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另外,我创设多种富有实效性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设计的导入部分,教师安排“动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由此激起学生探寻米、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新授部分设计“故事情境”――淘气与笑笑的争执,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此外,设计的其他部分,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体;游戏情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教师活用教材,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课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画线段,而教师将其改为剪彩带,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十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感受分米和毫米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教学中将分米和毫米分为两部分学习,其中将每个版块细小的知识点整合成大的活动,使整节课的环节设计简洁明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具有亲和力的教学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4个活动设计的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参与到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学习中,课堂中对“吸管”的运用恰到好处,发展了学生估测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改进:
1、“分米”这个概念揭示的太突兀,与前面环节联系的不够紧密,如何使“分米”揭示的更加自然,还有待进一步的设计和思考。
2、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或几分米,孩子运用1分米长的吸管发现了文具袋的长度大约是2分米,这时候可用文具袋作为估计的标准,让孩子估一估课桌的高度,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参照物作为估计标准的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最后再进行追问,如果没有吸管、文具袋、课桌这些估计的参照物,我们还可以找到哪些估计的标准呢?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上的“尺子”——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为什么还要学习分米和毫米呢?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如果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更好了,也可以在教学中将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对比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测量不同物体时,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加明确不同长度单位的不同使用功能。
虽然是首次尝试该课型,但其中的收获颇多,对课堂的整合能力和把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十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创造的使用教材,本课教材通过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准备大量长一分米的铅笔太费时,而且学生在测量的时候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孩子通过在纸条剪出一分米和两分米和测量磁卡的宽两个活动自然的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教学前许多孩子对分米和毫米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生的知识,即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认知,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使其热情高涨的进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较之教师的直间灌输教学效果要好,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的体验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中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dm和1mm有多长。
通过思考“书桌高约7()”,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导入长度单位分米。在老是和学生猜磁卡的宽是多长的争论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从而引出毫米的概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流畅自然。
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让学生猜猜衣架和筷子的长度,使学生感觉到非常亲切自然,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利用同桌估测比赛,小组比赛找一找,说一说活动以及小组之间的互评互助培养孩子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十二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容易混淆。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教材的实质,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的理解水平,在创设情境以及教学过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获取知识。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铅笔、橡皮、尺子、电话卡等实物入手,通过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以及在生活中找出1分米、1厘米长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生活,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数学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数学实践,培养数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教材为本,活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了恰当的加工。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我将教材中的量铅笔变为量橡皮,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再如,教材中练一练的第1题估一估,量一量,我让学生在学具中任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物品估一估,量一量,这样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完成的也很积极。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