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范文(17篇)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掌握改进的方向。写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和自律,能够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下面这些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题材和领域的总结写作范例。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一
五月初五,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每到这时,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已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准备了做粽子的材料,准备向我和爸爸露一手呢!
我跟着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妈妈首先拿出糯米,清洗干净。随后加入颗颗饱满的红豆,再加入盐等调味料搅拌均匀,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又把做馅的肉做好,拿出清洗好的粽叶,握成一个倒立的三角把糯米和肉装进去,手一扭一压,为粽子系上“腰带”,一个穿着绿衣裳的小人就出现在我面前。
看过一遍妈妈包粽子的过程,我就跟妈妈一起包。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充实感。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二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个大锅里慢慢煮。那会时间非常的漫长,我不时打开盖子看粽子好了没有,四、五个小时之后粽子终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哗,太香了!我差点也把粽叶一块咬下来。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三
记得那是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了姥姥家。一进姥姥家门就看见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盆,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绿绿的叶子。我好奇的问姥姥:“姥姥,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姥姥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都是包粽子的原材料呀!”“我也包!我也包!”看我那兴奋劲姥姥答应了。
只间姥姥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了两片粽叶,一叠就成了一个圆筒,往里面放上两勺米,几个枣,又来回折了几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兴致勃勃地拿了两片粽叶照猫画虎的包起来,左边折一下,右边叠一下,折来折去,终于叠成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圆筒,往里面放上了两勺米,几个枣,把剩余的叶子往圆筒上一铺便系上了草绳。哎?怎么馅露出来了?白白的江米就像淘气的小孩子不老实的探出头来,好像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我使劲把粽叶往左拽拽,江米又在右面露出来。这下可怎么办呢?我望着盆里的粽叶忽然有了主意。我又拿了几片叶子左一片,右一片的把露出来的江米包了起来。现在小小的粽子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绿棉衣,胖胖的。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四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吃粽子、品粽子了。
今天,正好举行品粽子和包粽子,我们准备了一些箬叶和糯米,准备包粽子。到了教室我先把手洗了一下,在跟着学包粽子。只见先熟练地把箬叶折成一个漏斗,然后将糯米灌进箬叶折成的漏斗,又在糯米的中间嵌了一颗蜜枣,用手将糯米丫的严严实实,接着将粽子折成四个棱角,一个粽子便在老师手上诞生了。
见此情景,老师连忙过来帮我解围。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粽绳。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粽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包的粽子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粽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粽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几经失败,终于做出了一个粽子。它什么也不像“三角形”、“圆形”等。
在一个个锅子里正散发出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香味了,这就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结果。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五
有一年的端午节令我印象深刻,约在我六、七岁的那一年。
这一年,我们打算自己包粽子。于是,妈妈在市场买了材料粽子叶和糯米。材料刚送到,我就让姥姥快泡糯米、粽叶和枣,明天好包。
第二天,端午节到了,上午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我兴奋地拿起一片粽叶,可迟迟没有动手,同时皱起了眉头,因为我不会包啊!我决定先看妈妈包几个,刚开始她包的还行,往后越来越好。我像妈妈那样包了起来,可刚倒入糯米,这些米就从底下漏了出来,不像粽子,倒像个漏斗。姥爷见米撒到桌子上了,赶忙把桌子上的米拿到洗碗池洗了洗,又放回碗中。姥爷拿走我手中的粽叶,让我看他是怎么包的。姥爷做得太快了,我只学会了我原本就知道的一步舀米。
我不得不找妈妈,可她给了我两片粽叶,我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给我两片粽叶?”说着,她也拿起两片粽叶,然后回答:“你小,一片叶子包不好会漏。”妈妈先把粽叶的一端做漏斗形,舀一些糯米。我也做成漏斗形,刚要舀米,妈妈说了声:“停!苗苗你要是把米舀进去,它们不得从漏斗里漏出来?”我知道了妈妈的意思,把勺子放下,将粽叶做成没洞的漏斗,然后继续舀米。我刚舀了一半,“停,”一个声音响起,是妈妈,她往里面放了一个枣后接着说,“好了,可以了。”米舀完后,我先看妈妈怎么包,然后学着她包。我像她那样,先把粽叶向自己的方向折,然后再向下折,包完啦!我刚拿起线,又放下,问妈妈:“我可以用红线包吗?这样好认。”
我绑完后,又做了一个粽子,全家人都说我聪明,一学就会。这次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以后再也不会为包粽子犯愁啦!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六
记得六岁那年是端午节。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我一进外婆家,就看到满地都是锅,里面装着各种食材和绿叶。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这些都是干什么用的?”奶奶笑着对我说:“今天是端午节,这些是做粽子的原料!”“我也包了!我也装!”看我激动的样子。奶奶说好。
只有奶奶从一个大盆里拿出两片粽子叶,一摞成了一个圆筒。里面放了两勺米饭和几颗枣子,然后来回折了几下,包了一个粽子。我兴高采烈地拿了两块粽子,像猫和老虎一样包起来。我把它们折叠在左边,折叠在右边,然后折叠起来。最后我把它们折叠成一个歪歪扭扭的圆筒,放两勺米饭和几颗枣子在里面,把剩下的叶子放在圆筒上,用草绳绑好。啊?为什么馅料会露出来?白糯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探出头来,仿佛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我试着把叶子往左边拽,右边出现了糯米。现在能怎么办?我看着盆子里的粽子,突然有了主意。我拿了几片叶子,左边一片,右边一片,把露出来的糯米包起来。现在的小粽子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绿色棉衣,很肥。
粽子从锅里出来,我妈指着锅里最大最胖的粽子说:“这个粽子一定是馅最多的,一时半会儿谁也不许抢我。”晚饭做好了,我妈打开最大的粽子,一层一层的剥,说:“喂?这个粽子是谁做的?为什么只有叶子没有馅?”我笑着对妈妈说:“我把这个粽子包起来了,因为它总是露在外面,所以我用粽树叶一层一层的包起来。”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七
端午节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节又是怎么样的呢?哦,原来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小作者学包粽子的过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八
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只听到外公追不及待地对正在赖床的我喊:“小懒虫,起床啦!今天下雨,也没法出去玩,正好家里还有几片棕叶,我们就来包棕子吧!”我一听可以吃到自己最要吃的棕子,便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吃过早饭,我们便开始着手包粽子。外公耐心地说:“首先我们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放入糯米,然后放入你喜欢的红豆馅,再放上一层糯米,最后……”我开始手忙脚乱地做:巻漏斗、放糯米、放馅、绑粽子。可是前面的步骤轻而易举地就做好了,但绑粽子却让我很费脑子。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是扎紧好还是扎得松一点好?一串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子,我去问外公,外公一边娴熟地包着棕子,一边回答我:“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扎得紧一些,否则煮好后的棕子松松散散的不好吃!”我按外公的方法仔细地绕着手里的棉线。果然,一个漂亮的棕子就包好了。这下我更来劲了,一口气包了十个。啊,我懂得了一个小秘诀:只要坚持,任何困难都会被踩在脚下。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那自己包的香喷喷的棕子,心里像吃了一样甜。
杭州胜蓝实验小学四年级03班:孙语湘。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九
粽子是粮食特别是谷类用植物的叶子包裹成型的一种食品,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像东南亚很多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都有这种吃法,但在其他国家不叫粽子,形状也不尽相同,只有在我国才把它叫做粽子。早在传说时代,我国的先民,通过自己辛苦的劳作,有了富余的口粮,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足,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口味,而进行烹饪上的改革,是人类生活富裕的象征。
大家所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也对也不对,公元前278年的端午节这天,一位一心为公,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楚国大臣屈原,由于得不到君王的重用与猜忌,糊涂的楚怀王听信奸佞小人怂恿,把一个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而楚怀王自己也中了秦国的奸计身陷囹圄,最后死于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勾结又在顷襄王面前陷害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的汨罗江流域。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国家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待,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进了汨罗江。
当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敬重屈原这种高风亮节的品德,怜惜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纷纷把准备过端午节的食物粽子,投进了屈原殉国之地——汨罗江,让那些鱼群吃饱了粽子,就不再吃屈原的肉体,这是百姓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当地百姓对屈原的爱戴。这习俗二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延续,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
今年的端午,已经临近,我妈问我们这些子女,粽子什么时候包,大家看着快接近八旬的老人家一致都说:“老娘包粽子太辛苦,太累了,今年的粽子就别包了。”其实,我们也无所谓吃不吃粽子,这只不过老人家的一片心意,自从我妈退休后,每年的端午,中秋她都要给我们包很多各种味道的粽子,包好煮熟后,还一家一家给送去,每当过节,她都要做很多好吃的,让我们大家去品尝或给我们送来,这习惯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从未间断过。
在我妈退休之前,每逢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是我外婆、姑婆还有我妈的一些亲朋好友,他们每家每户纷纷的给我们家送这送那,每次我家的大框里都装得满满的像粽子、清明粿之类的食品。这在当时我们国家物质条件相当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是多么富裕和幸福的一件事啊!后来我妈退休了,就不让我外婆他们给送了,因为我外婆和姑婆他们自己的子女也很多,每次要做很多,这活是非常繁琐和幸苦的,我妈就自己学着做,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着。
今年的端午节,我准备自己包粽子,一大早,我就来到菜场,菜场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的拿着袋子来买菜,有的已经买好中意的物品,装得满满的,心满意足地往家赶。有的吆喝着:“自家种的青菜,大家来看看,嫩嫩的,水灵灵的,很好吃。”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也不例外,挑挑这,看看那,称了一大块新鲜的三层肉,挑了一大捆刚摘下绿葱葱清香的箬竹叶,买了10斤左右的糯米,准备回家大干一场。
买完了包粽子所需的一切材料后,我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先称出五斤糯米用清水浸泡,再把猪肉切成5公分长、2公分宽,1公分厚的'条状形,然后用盐、酱油、酒、糖等调料搅拌均匀酱泡。我也不知道糯米需要浸泡多久,因为平时,我妈在做这些事情时,我认为是很麻烦的事,以后自己也不会去做,所以就没有很好的去观察,也没认真去学习,这次要包粽子,我也没告诉我妈。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无聊的,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我把包粽子的箬竹叶用清水洗净,就去做其他事情。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我看看这糯米被清水浸泡的圆鼓鼓的,颜色也由米白成了雪白了,估计差不多了,就把盐、酱油、白酒、等一些佐料拌匀,然后就拿起粽叶包裹起粽子来,刚开始几个形状包的不太理想,但还是把它们煮了先尝尝味道咋样,不然我这些原料会全报废的,那该多可惜啊!等煮完一尝,还可以,就是米饭稍微偏淡一点,于是,我就在糯米里加了点咸淡。接着我又继续包起粽子来,大约干了两小时,就全部做完,一数有33个。我分成三锅给它煮熟,自己先美美的吃了2个,觉得不比超市里那些卖十几块钱一个名牌的差。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用袋子装了10个粽子,步行走了40分钟,来到了我弟弟居住的南滨花园,准备在他们吃早饭前赶到,让他们分享一下我的劳动成果,品尝一下我的处女作。结果,我妈也在头天晚上包了很多各种口味的粽子,还准备给我送一些来。不过他们看了我包的粽子,品尝后,都认为还可以的。后来,我把剩下的那些全部都送给了我其他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致都认为形、色、味、香俱全,感觉不错。
过了一天,我把剩余的五斤糯米,用同样的方法也包了30个粽子。从这件包粽子的事,得出一个道理,你看看难的事情,不一定就难,只要自己认真用心的去做,就不会感觉繁琐,有时也会觉得挺快乐的,很有成就感,给人增加无穷的乐趣和信心。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
中国有传统有: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要包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中国大诗人屈原。
包粽子要准备好糯米,花生,糖枣和竹叶才能开始包。第一次包时因为没有经验,刚把糯米盛进去竹叶就破了糯米撒了一地,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包时我仔细的包着但在系绳子时绳子断了,粽子掉了下去,第二次也没成功。
第三次包时我手端着的'竹叶把最下端卷起来,卷成杯子形,再用勺子盛进些糯米,再放些花生和糖枣。最后再用剩余的竹叶一卷,绳子一系,我第三次我终于成功了。
粽子终于下炉了,过了一会儿,粽子熟了,我慢慢地将粽子解开,白白的糯米,红红的糖枣和胖胖的花生让人看着流口水,但只怪我的肚子太小吃不了那么多。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一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我也不会包,今天我就要和妈妈、奶奶他们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叶买回来,我和妈妈,奶奶把糯米准备好。妈妈就开始教我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把粽叶向中折出一个圆角,左手捏紧。最后,再用先开始撕好的粽叶条向粽子的两头各绕两匝紧。一个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别出心裁地给它做上记号。我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几个粽子,但怎么也没有妈妈包得那么美观结实。我想:虽然我这次没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会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连忙挑我包的粽子。虽然这几个粽子都被开了花,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我劳动的果实,所以我吃起来感觉特别香。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二
包粽子前要准备竹叶、江米、花生米、葡萄干、蜜枣、绳子。
开始我感觉包粽子非常简单,就是把江米放到竹叶上包起来,等到我开始包的时候就发现粽子包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把竹叶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江米放进去再放进去蜜枣或者花生,葡萄干,最后把上面的竹叶拉紧,系成三角形,拿绳子把粽子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不一会儿我就包了好几个粽子,可是我包的`形状不太好看,绳子系的也不紧,经过我反复的练习包出来的粽子形状像三角尺一般,在妈妈的帮助下绳子也系紧了,终于包出了几个胖胖的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我帮妈妈包粽子,过得非常开心!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三
端午节来了,提起过端午节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今天奶奶要教我学包粽子,吃过午饭,我便开始跟着奶奶开始学包粽子让我先拿一张煮过的'粽叶叠在一起对我说要握紧一点这样才不漏,然后再放一半糯米在糯米上面放一颗又大又红的红枣,最后在它的上面放糯米盖住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几片粽叶包起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四
“宝贝,起床啦!”随着妈妈的呼喊声,我下了楼。“今天咱中午包粽子。”妈妈说。我定睛一看,哇!桌子上有粽叶,米,还有蜜枣!我高兴极了!央求妈妈教我包粽子,妈妈爽快的答应了。
妈妈首先拿起三片粽叶,用两个大拇指向内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塞入糯米,再放进去两颗蜜枣,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合上粽叶,用绳子扎紧,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有样学样,模仿妈妈的'动作,但粽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不肯听我的话,不是米撒了出来,就是粽叶合不上,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不过幸好有妈妈帮我补救。不一会儿,粽子包完了。把它们放入锅中,大火煮两个小时,然后闷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我尝了尝,好吃极了!
通过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凡事不能纸上谈兵,要动手实践,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五
六月的一天,太阳烤着大地,粽叶都长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妈妈就说,今天包粽子。
我很开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吗,今天怎么是妈妈包呢?
糯米、粽叶、细绳都有了,咦,怎么还有个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红枣。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现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头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变成其它颜色呢,还是不要加什么东西了!“我连忙要妈妈别放红枣,告诉她姥姥说得话,妈妈就没加红枣,妈妈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样,但形状和大小有点不一样。
看着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个初夏,我感冒发高烧了,妈妈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顾我。姥姥问:“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没想就说。姥姥停顿一下说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点粽叶!“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初夏时粽叶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几条小河边,找棕叶,终于摘了一小袋粽叶。我躺在沙发上,看着姥姥那弯曲的背和一头银发,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着棕子,嘴里时不时念叨着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过来,帮我剥了皮,蘸了点糖拿给我,我咬一口,热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这不仅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爱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来帮帮忙!“妈妈把从回忆中的我拉了回来。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六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着艾蒿和昌莆,整个村子弥漫着艾叶的芳香。
我生长在水乡,从小特别喜欢看赛龙舟。水手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一阵阵敲锣打鼓声中,齐心协力地往前划,“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号子声呐喊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响起。可惜澧水河有几年没有看见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五黄”,还有用艾叶熬水洗澡等。每年这时候,我都会闻到那种熟悉的气味,奶奶说,洗过艾叶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节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节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缺少了许多情感托付,也许就没有了念想。这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还小些的时候,我就非常希望能亲手包制粽子,可那时候大人们不让,说是反给她们添乱。今年端午节学校正好放假,我便缠着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认为包粽子就是两张粽叶放上糯米放上馅,一包,再用绳子捆起来,简单至极,根本难不住我。
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粽叶两边重叠,使重叠处成为一个小漏斗状,再在粽叶里装已经泡好的糯米。而装也有讲究,先装三分之一,然后将准备好的馅料:肉、咸鸡蛋黄、大枣等等,拿两三个装进去,再用一层糯米铺在上面。我正准备用粽叶把糯米盖住的时候,糯米却像调皮的孩子似的纷纷蹦了出来,一点儿也不听我的使唤。这可怎么办呀?我急得直跺脚。幸亏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这才解了围。最后把上面的叶子叠下来,用线用力捆住。
我一心认为奶奶她们扎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那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妈妈就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又结实又漂亮的粽子从她们的手中滑出来,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羡慕又着急。我牛劲儿顿时上来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细细地看,认真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次失败,我终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粽子。
这有在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门手艺,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要包得漂亮而结实,的确不容易。世上万事也许都是这样吧!
第一次跟奶奶包粽子篇十七
奶奶说:“宝贝,你先拿2-4个苇叶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住另一个少半边,然后将苇叶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状,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枣,放满后,将‘漏斗’一边苇叶的后半部分盖到‘漏斗’的上方,等苇叶将‘漏斗’全部盖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时候,捏出一个角,再将剩余的苇叶转回来缠到一开始盖‘漏斗’时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绳子将粽子扎紧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说的做了,但是总是不成形,总是包不住,还没扎绳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难了!我不学了!”我气愤地说。
奶奶说:“不能一遇到的困难就放弃,要知难而上,把困难克服掉。来,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在奶奶的激励下,我开始一步步学,失败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个像样的来。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来越好,心里可美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都不会包粽子,哈哈,我比妈妈还强!
等我们包了一盆后,就让妈妈来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尝了一口。“妈呀!烫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着粽子呜呜的说,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妈妈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