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优秀15篇)
读后感是对于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深化了读者对于文化、人生等方面的认识。写读后感时,可以以个人经历或身边的事物作为例证,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下面的读后感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一
1、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2、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3、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5、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6、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7、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8、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0、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1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12、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13、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14、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5、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16、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17、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8、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19、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20、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21、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2、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23、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24、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25、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26、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27、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28、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29、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30、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1、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32、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3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3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35、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36、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37、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3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39、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40、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4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2、人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43、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44、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45、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忠告是”正文先于注解“,即经验先于思考和认识。
4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47、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48、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50、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麽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二
德国哲学家当中,叔本华是最有可读性的一位。下面是叔本华名言80条,快来看看吧!
1、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2、即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胜过那最伟大的虚空。
3、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
4、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5、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6、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8、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
9、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10、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11、我的思想虽没为我赚进一分钱,却替我节省了不少开支。
12、记忆,把无关紧要的和烦扰人的东西都清除掉了,因此令人愉快。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命运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人生不可能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
14、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15、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6、思想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世间能给予的最大幸福,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平静和安宁作为一种持恒的心境,惟有身处绝对幽静之处方可达到。
17、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18、如果你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一己的生命的话,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
19、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20、所有的满足——通常所谓的幸福,实际上往往是消极性的东西,而非积极性的。
21、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22、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23、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24、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
25、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景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
26、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27、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28、人生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29、唯一可接受的自杀方法是自行饿死。
30、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31、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实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32、因此,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这些人很容易就会获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喜爱找一个借口,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
33、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34、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35、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6、骤看,人似乎被往前面拉,实际上,却是被从后面推的。
37、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38、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39、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40、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1、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
42、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43、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44、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
45、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46、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47、奇怪得很,人们在倒楣的时候,总会清晰地回忆已经逝去快乐时光,但是在得意的时候,对恶运时光只保有一种淡漠而不完全的记忆。
48、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49、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50、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争吵。
51、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52、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53、一个人人可以产生很多对他本人极具价值的思想,但在这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思想能够具备能力经由共鸣或者反射而照样发挥出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不多的思想在写下来以后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54、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55、生活允诺我们如此之多,最终履行的诺言又是屈指可数。
56、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57、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期的往昔。
58、只要我们有机会认清古今多少伟人曾受过蠢虫的蔑视,也就晓得在乎别人怎么说便是太尊敬别人了。
59、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60、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61、我们就像是放荡的父亲生下的孽种:来到这一世上的时候已是背负着罪责;正是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偿还这一欠债,我们的存在才变得如此凄惨,死亡也才成为我们的结局。
62、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63、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
64、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65、最好的礼物通常最不被人赏识;世上的大部分人,把最坏的视为最好。
66、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67、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赏,一切美所给予的欢悦,艺术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却生活的烦恼。天才乐于孤独寂寞,一个人热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当于他在理智上贫乏和庸俗的程度。
68、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即哲学上的外行。
69、与善比较起来,恶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恶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满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虚幻,这样,在他那里,痛苦成了人生的积极因素。
70、每当人远航归来,他总有故事可说。
71、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72、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73、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7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75、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
76、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
77、我的哲学虽未替我赚进半文钱,却替我省了不少开支,心智生活的功效也是一样的。
78、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79、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80、人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三
作为一个平凡而且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平凡的人,本以为只能读一些小说或是科普杂志之类的,没想到有一天还会去看哲学思想,还发现不是全不懂。只能将此归功到我热爱哲学的心。
下边以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对叔本华思想的一点小见解、对叔本华看待个体的感受来讲。
万事开头难一点没错,最前边的两页书怕是花光了我所有的耐心才读完,到了后边感觉还阔以。读了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人确实是了不起,能达到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但还有一丝小确幸,伟人怎么了?不照样是人吗,照样有局限性。好!那就具体谈一下这俩感觉得来源。
首先,万物都有意志这样的说法把我给惊到了,敢于重新定义一个旧的概念本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其次,能建立一个自己对社会乃至万物的认识体系,无疑就是伟大的,无畏是非,所以这个人了不起。在这里我不具体引用他的那些看法,只因对错本就是相对的。
接下来讲一下为什么觉得他有局限性,其一就是他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与那个时代巨大部分的人一样,将男性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其二就是他对死亡的看法,他认为自然只注意种群的生死,而不在意个体的.生死,并告诉大家要平和的看待这件事情,以及关于人们畏惧死亡,他认为并不是因为害怕痛苦,说实在的我特别怕死,因为我特别怕痛。
虽然有些地方有不同看法,但是大体上我还是非常赞同他的思想的,像是顺其自然的处世之道、通过细节来观察一个人、活在当下(暂不管他说的死亡是虚无的我不太赞同)、历史只能部分的反映现实,故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些现象,以及我宁愿相信的命运。
细思极恐,我开始觉得我还是要多睡一下的,熬夜什么的还是很可怕的,但是叔本华告诉我睡觉和死亡其实是很像的,差别只是一个醒的过来,一个醒不过来而已。瞬间还有一种心落地的感觉。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人生来就是痛苦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跟这个人的想法很接近,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在精神上喜欢上了这个人。
最后简要谈一下他对个体的看法。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主要是唯物主义,感性理性都有,偏理性,包括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
但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不是的,我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好像是唯心主义,意识到之后,内心有一点小失落,在看到他描述一个人的死亡是,那种云淡风轻、无关紧要的态度,让我愤怒了,当然我也深刻意识到我的这种情绪也许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把一个人的生死看的很重要,社会乃至世界都是有一个、一个的生命组成的,不能说一个生命不可或缺,但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这里,每个人的诞生或是消亡都会影响世界,只是大小而已,对于死亡释怀无疑是一种好的状态,可是对于别人的死亡太释怀难免让人寒心,一个人若是知道他死后其他人都没所谓想着都觉得悲哀。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四
西美尔作为社会学家成名,但其理论底色是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古典哲学。
叔本华将幸福和痛苦的感受都打包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叔本华式生命感觉需要形而上学的修养,需要神秘主义和东方宗教悟性,还需要极强的自持。所以叔本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哲学家,越至后现代,越受冷落。
尼采是解构的先驱,也是心理学达人。在他和他的信徒那里,永恒的意义不及瞬间之欢愉。他和叔本华之间隔着一个达尔文,叔本华主张抑制,尼采主张超越。超越的本质就是进化,每一个阶段都要胜过前一个阶段,要更大、更快、更强。尼采是达尔文和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的诗性宣传家,他的语言甚至更加简洁煽动:超人。
所以在由消费和技术主导的当代,尼采火得一塌糊涂。文科类课程、讲座、书籍,不论哪个具体学科,几乎言必及尼采。尼采是一个现代性桥梁,一头连着在叔本华和黑格尔那犹存的古典整体气象,一头连着被心理学和语言学解构的后现代碎片,跨过他时,人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跨过了落后、愚昧、被动、原始,同时迈入先进、快乐、潇洒、强大。
三年前我接受了尼采的一针鸡血——“快乐的科学是什么?做自己!”典型尼采。
碎片胜过整体,鼓动胜过推敲,激情(乐观)胜过痛苦(悲观),前进胜过反思。这对于深陷危机的人很适用,正如对一百多年前德法战争中被动的德国适用,又如对一百年前落后的中国适用,那时候国内文人将尼采捧至李白的高度。
他热衷吹响号角:来呀!比强更强,比恶更恶,比新更新,比快更快呀!
做自己是否让人快乐?一味向前是否让人满足?过度发展是否带来幸福?是否存在一个更广阔、更客观,更温和、更慈悲的意义?如果存在,它在哪,如何获得?如果不存在,那么人是否会在越来越复杂的手段和结构序列中,在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被迅速乃至彻底地异化?如果一方面失去对永恒(甚至长期)的信念,失去对目标一览无余的信心,一方面又被迫着眼于每一个当下环节、每一个暂时步骤、每一个微小利益。人就不得不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下落入虚空,眼看着撕、买、斗取代思、忍、爱而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眼看着生命消耗而并不快乐。就像尼采本人最后疯了一样。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五
2、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的话,这一概念(自由)是一个消极的概念。
3、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5、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7、值得骄傲的事都是难做的事。
8、所谓学者,就是在书本里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径直深入自然之书的人,正是他们启迪了整个世界,并使人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9、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
10、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11、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12、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13、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
14、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15、虚荣与骄傲间有着下列的不同:骄傲是自己对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而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有这种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确信。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虚荣是人希望自己在间接地获得这种认识。所以自负的人常是多话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骄傲的。
17、“现在”尽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总优于过去的最高价值,因为前者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有”之对于“无”。
18、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19、在生时被立有纪念碑的人,后代都不会相信这种评价。即使有人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真正的荣誉,也多半是年老之时了,只有少数艺术家和音乐家是例外,但哲学家却很少例外。以其作品著称于世之人的肖像也证实了这点,因为肖像多半是在成名以后才画的,而我们所见到的肖像,大半是描绘着灰发的长者,尤其是以一生经历著写成书的哲学家的肖像。从理性幸福的观点着眼,这种平衡的安排的确很恰当,因为让一名凡人同时享有青春和名声实在太多了些。
20、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21、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
22、闲暇使人面对自己。
23、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4、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25、然而人们在致富上所费的心思要比提高教养的用心大出何止千百倍,“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
2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27、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28、死亡时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
29、越是内心里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被看作幸运儿。
30、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31、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2、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
33、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34、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35、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
36、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37、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38、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39、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40、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景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六
1、大多数人在智慧、道德及肉体上,都有瑕疵,结婚时原就无法基于爱情或纯粹的选择,往往是从各种外在的顾虑而决定,或在偶然的状况下结合。
2、只有知道了书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3、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4、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5、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6、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7、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8、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9、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10、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11、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2、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13、人类所能犯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4、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15、伟大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16、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7、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18、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19、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20、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21、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22、人从来就是痛苦,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3、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身价。
24、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25、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26、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27、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28、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29、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经验来生活。
30、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31、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32、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33、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3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35、疲劳象疼痛一样,它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36、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3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3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39、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40、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4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2、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43、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44、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4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46、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47、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麽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48、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49、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50、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七
1.强制的信仰只会唤起反感。
2.只要你有耐心,总有成功的机会。
3.我们身上有某种东西比头脑更聪明。
4.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5.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6.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器。
7.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8.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9.宗教就像萤火虫一样,为了发光而需要黑暗。
10.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八
原价:29.80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14.00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元。
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本书成于19,距尼采去世不足,所依从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
读者对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manaka:
当当网用户落英缓缓:
翻译做的很一般。
不过书的质量很好。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掩上书卷,让我长长叹息的是尼采这位一代巨匠竟然目光卓著如斯,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仍萦绕在耳边,现今的世界已再掀波澜。现代社会构建的经济大厦正岌岌可危,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现实的拷问。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它们是以金钱价值为基准的理性社会,以繁复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这样的制度促使人行事以金钱为标准,享受着或为享受金钱构筑的满足而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让人心有不甘,人类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这一点,是打破旧的标准,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腾飞,但是很多方面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在发展理论更多的只是抄袭,缺少新的理论来破解旧的矛盾与问题,比如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始终未获得预先的防范与事中的`干预,更多时候是在亡羊补牢。现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让我们可以缓下来审视走过的路,是改变以创造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发展观的时候了。财富少了难以幸福,但是财富多了也未必幸福,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财富多的人。所以无论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应以为民众提供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而不是追求什么gdp!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尼采传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九
最近看了叔本华的一本书!
有些地方感觉很费解,如果你要接受,总有种颠覆我们所学所接受的知识!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其实还是非常正确的!
书中有段这样解说人生!
人这一生,幸福是否定的,痛苦是肯定的!
有的时候你越是追求。幸福越离你很远!
幸福总是在你不确定的时间地点出现。
而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是可预料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幸福,其实就是在避免痛苦!
初看这些话得时候感觉很不爽!
总感觉作者对于人生太不积极!
可是你慢慢想来,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幸福确实是虚无缥缈的一种东西,每个人都无法说自己现在是否幸福。有钱的,没钱的等等!
幸福其实是一种琢磨不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反映往往是不同的。
因为尺度不同所以衡量就会有区别,尤其内心!
但痛苦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
当你身体的某一部位受伤的时候,你的全身会因此而难受,当你因为某些事郁闷时,你的心情会烦闷!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描述的,感觉得到的。在所有人身上也是同一种感官的!
因此当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时候只要减轻自己的痛苦,幸福感自然会出现,所以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避免痛苦!
有的时候,我们遵循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换个方位考虑,也许会更接近真理!
而作为我们人类,我们除了继承,我想更重要的是创新以及前进!
希望我们大家学会用另一种角度看世界。
或许世界会给你不同的他。
纵观西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有很多人物值得我去写,但是我唯独挑选了他——叔本华。至于其中的原因其实很是简单,我很喜欢他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将人生的矛盾冲突体现的淋漓精致,也十分的符合我当下的心态。
是我觉得很有感触的,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相比之下,一切阻碍、抵触或者拂逆我们意欲的事情,也就是所有让我们不快和痛苦的事情,马上和直接就被我们的异常清楚的感觉到了。正如我们不会感受到整个健康的身体,而只会觉得窄鞋子夹住脚趾头的一小处地方,同样,我们不会考虑到所有进展顺利的事情,而只会留意鸡毛蒜皮的烦恼。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是很对的。当我们生活的很愉快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生活很平静很安逸,我们从来不会把其当做是一种幸福,好像我们天生就应该获得此种的权利。当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因为忘记带把伞,而后来下雨了,导致我们被淋湿了,我们就肯定会觉得:天啊,今天我们怎么这么的倒霉!这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心情去做别的,只是会觉得自己的心里仿佛被这件事堵着。其实试想下,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只是浑身湿透了,那么回家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不就好了么?为什么要将如此的小事而影响我们整天的工作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总是将一些小事放到无限大,影响我们的心情,虽说我们都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还是继续这样做,因为我们克制不住自己。
在遭遇每一不幸或承受每一痛苦时,最有效的安慰就是看一看比我们更加不幸的其他人——者人人都可以做到。
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符合我们人生规律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承受痛苦,如果有了痛苦,人们肯定要去寻求心理的安慰。就好像自己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肯定会去看看比自己差劲的同学,告诉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下次继续努力吧。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叔本华看来就是一种的人的本能,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来自与人们的比较心理。人们总是渴望在比较中获得胜出,哪怕自己是出于落后的一方,总是期待着有比自己更加差劲的人。
时间每时每刻催逼着我们,从不让我们从容喘息;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后面步步紧随,就像挥着鞭子的狱卒——我们的生存因而平添了不少痛苦和烦恼。
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生本来已经充满了哀伤,时间又来凑个热闹,将整个人生弄得一团糟。时间是一个无情的老人,让我们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又是因为时间,有很多的事情都将因为时间的压力而不得不让我们身心具疲。就好像某一件事,我已经做得很不开心了,但是由于有时间的限定,而我不得不很痛苦的将其做完,这样的我,从内心来说是很难受的,但是我也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必须完成,因为时间不等人。
我个人在此本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是《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因为其中的很多话。
是我觉得很有感触的,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相比之下,一切阻碍、抵触或者拂逆我们意欲的事情,也就是所有让我们不快和痛苦的事情,马上和直接就被我们的异常清楚的感觉到了。正如我们不会感受到整个健康的身体,而只会觉得窄鞋子夹住脚趾头的一小处地方,同样,我们不会考虑到所有进展顺利的事情,而只会留意鸡毛蒜皮的烦恼。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是很对的。当我们生活的很愉快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生活很平静很安逸,我们从来不会把其当做是一种幸福,好像我们天生就应该获得此种的权利。当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因为忘记带把伞,而后来下雨了,导致我们被淋湿了,我们就肯定会觉得:天啊,今天我们怎么这么的倒霉!这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心情去做别的,只是会觉得自己的心里仿佛被这件事堵着。其实试想下,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只是浑身湿透了,那么回家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不就好了么?为什么叔本华读要将如此的小事而影响我们整天的工作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总是将一些小事放到无限大,影响我们的心情,虽说我们都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还是继续这样做,因为我们克制不住自己。
在遭遇每一不幸或承受每一痛苦时,最有效的安慰就是看一看比我们更加不幸的其他人——者人人都可以做到。
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符合我们人生规律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承受痛苦,如果有了痛苦,人们肯定要去寻求心理的安慰。就好像自己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肯定会去看看比自己差劲的同学,告诉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下次继续努力吧。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叔本华看来就是一种的人的本能,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来自与人们的比较心理。人们总是渴望在比较中获得胜出,哪怕自己是出于落后的一方,总是期待着有比自己更加差劲的人。
时间每时每刻催逼着我们,从不让我们从容喘息;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后面步步紧随,就像挥着鞭子的狱卒——我们的生存因而平添了不少痛苦和烦恼。
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生本来已经充满了哀伤,时间又来凑个热闹,将整个人生弄得一团糟。时间是一个无情的老人,让我们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又是因为时间,有很多的事情都将因为时间的压力而不得不让我们身心具疲。就好像某一件事,我已经做得很不开心了,但是由于有时间的限定,而我不得不很痛苦的将其做完,这样的我,从内心来说是很难受的,但是我也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必须完成,因为时间不等人。
叔本华哲学是在继承并批判康德、柏拉图,尤其是在五体投地地皈依印度哲学之后形成的。其中既渗透着对于人生痛苦的烦恼,同时也隐含着勘破人生之谜后悠然自在的达观精神,因而特别能让人警醒。尼采主要是在叔本华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反基督教、反理性主义的猛士的。尼采理论是叔本华哲学在19世纪末水到渠成的引伸。毫无疑问,没有叔本华就没有尼采。正像不能从墨汁中提炼出白矾一样,没有叔本华,尼采不可能发生出如此激烈的思想。
从叔本华开始,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由康德、黑格尔以前的认识论研究(追求理性认识何以产生的根源及其作用)转向为本体论研究(追求人类本体之奥秘及其宇宙本体之关系),由对于人类理性现象的透视转向为对于生命现象的透视。因为这种转变由叔本华开始并由尼采继其踵,从而影响了整个20世纪,所以称他们两人为生命哲学家,恰如其分。
物。意志永远无法满足,生物就永远处于痛苦之中。叔本华给人以这个定义,目的是向人类自身揭示生存之真相并使之悟透,从而恬淡寡欲地对待生活,享受勘破生命本质之后的欣悦。
仅以前没有,现在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有,因为人是原料,是需要反复琢磨的难看的石块,是永远难以成熟的东西。只有保持狄奥尼索斯情态,人类才有希望。
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建筑在他们的宇宙观上。
叔本华认为,宇宙万物乃现象,其内在的本体是意志。现象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就在于意志的活动。意志是内在的创造力,事物是其呈现形式,物质只是构成元素。叔本华说:“这种现象一旦消灭,其他现象立刻取而代之,攫取它的物质。”尼采的宇宙观集中体现在“永远轮回”说上。
尼采认为,事物(包括人)作为个体,必然有一个生成、存在和消亡的过程,但是作为种类,却永久存在。这就是说,事物之存在不过是在同一种类之内的循环。这是其一。其二,此一事物消失,其遗骸又成为其他事物生成的基质,因而,“万物分离而相合”。前者是同一物类之中的永远轮回,后者是不同物类之间的永远轮回。这两种轮回不但促使事物种类发生变化,而且也使宇宙本身发生变化。但是,事物再变化,只要其本质定性没有改变,那就还是此物。另外,事物之间的分离组合再频繁,但由于它们的变化都是宇宙本身变化的表征,所以仍呈现为原态的重复。因此,尼采说,轮回之门敞开着,变动着,但其中任何一点都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它们是变化之前的稳态,由此可以向前或向后、向左或向右,无限远地追溯其前世与前生。由上可见,尼采的“永远轮回说”与叔本华的“意志—现象说”有着最内在的统一。
尼采意识到永远轮回说有滑向叔本华怀抱的危险,极为震惊,便不断地纠弊扭偏,强烈地将狄奥尼索斯情态融入自己理论中。尼采说:“坚强你自己这个命令,以及一切创造都是坚强的这个信念,乃是狄奥尼索斯本质的主要特征”,也是永远轮回说的主要特征。其意思是:宇宙乃永远轮回的强力意志,万物皆不断消逝,但又不断生成,正是在生成中,生命体验到极大的喜悦;因而,永远轮回说恰好证明了力的丰盈和生命的不可摧毁。
也许,尼采和叔本华在生命哲学和宇宙观上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这样表述:叔本华肯定的是生的偶然性和死的必然性,尼采则既肯定了死的必然性,但同时更肯定了生的必然性;叔本华肯定的是意志的永恒性和现象的短暂性,尼采则既肯定了强力意志(狄奥尼索斯)的永恒性,也肯定了现象的永恒性;叔本华肯定的是人发现生命本身无意义,但又能在勘破谜底之后,于否定求生意志过程中获得清澄明净的快乐,尼采则肯定的是人能够从生命现象的层出不穷和不可遏止中发现生命意志的强大和顽强,从而进入昂扬的乐观主义境界。
以前很少看哲学书,主要是那些哲学咱看不懂。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贴近俺们的实际,前几个月看了他的几本书,有点感觉。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读他的《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的一点感受:
1.对待健康:叔本华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保持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替代大”。
那么看看哲学家给出的健康方法:避免一切纵欲放荡行为、烦心和剧烈的情绪动荡、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勤洗冷水澡;节制饮食等。看来跟门口乘凉的大叔大妈给出的建议一样啊,果不然贴近咱老百姓。
大叔的生活确实极有规律: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写作一直到中午,这段时间禁止任何人打扰。之后吹笛半个小时娱乐,午饭后阅读到4点,然后不管天阴下雨,铁定出门快速散步,身后跟着他的卷毛狗“小叔本华”。晚上准时去图书馆,之后去剧院或音乐会。晚上9到10点回家,躺在床上看古印度的《吠陀》几页后睡觉。当然他活了72岁,也不算很长寿。
即使哲学家们不说,我们也知道健康的重要,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所以需要时时提醒注意健康,建议爱坛也开设“健康养生”栏目,督促大家保健。
对待物质财富:物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外,对于我们真正的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它还会打扰我们悠闲自由的生活。
大叔说:“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的财富。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情毫无感知”。
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否则它会导致虚荣和奢侈。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和恐惧也与此相关。
“几乎所以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为什么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头脑里面的见解和认识,绝大部分往往是黑白颠倒和虚假荒唐的,这些见解不值得我们重视”。只要抛弃对名誉的最求,我们的生活才会宁静,就像隐居的人一样,他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对待生活:大叔认为生活是痛苦的而非幸福的。“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幸福是带有否定意义的、暂时的,而只有痛苦才是肯定的、永恒的。
".其实,想幸福很容易,“谁要是摆脱了过分的期待,除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以外,不再奢望更多,那么,他就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要避免很不幸福额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那么我什么时候是幸福的呢?大叔给出的回答是“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的这些小事情的”
人们都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我怎么倒觉得其理论实质带有乐观的色彩。只有你把自己放置于低的位置,一旦有些许上升,便能感觉到意想不到的快乐。相反,你的期望很高,结果多半是希望的幻灭,很少有超出预期的幸福感。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对叔本华的评价中说的那样,“叔本华对人的潜意识和最内在心理的洞察是许多精神分析学者所不能及的”。希望透过他的作品,能找到让大多数心灵宁静和升华的捷径。
我在读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时对他的幸福观印象最深。叔本华把幸福观分为绝对和相对两个观点,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完全认同叔本华的绝对幸福观,即幸福是虚幻的,而痛苦才是具体存在的。但也不反对,主要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相对观是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从理论上我赞同这个观点,但现在却没办法在认同的基础上去实践,换句话说,我还对他的观点存有一丝怀疑、一丝侥幸,这种认同还没到骨子里去,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沉淀,或许待自己真正读懂他的思想后我会认同,倘若这样,那便是最好的收获。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一是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即人们对他的看法,可分为荣誉、地位和名声。在这其中,人与人之间的第一项差别是大自然划分下来的,由此可推断,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更加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纯粹出自个人自己作出的判断和决心。同时,在他看来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浅显的说,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也同样囿于自己的意识。一个人只能直接伴随他的意识而生活,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大。
接着叔本华分别针对人的自身的东西与幸福的关系做了分析。首先是个性与幸福的关系,他借助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书中的观点来表述,即构成现实的客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的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
叔本华的这句:“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决定了”。这理论的虽然东西听得迷迷糊糊,不过想起来还确实是。他在说个性对幸福的影响时顺便说的这句话,让我感受挺深。他说:“人的幸福取快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拥有的财产,或者我们在他人心目中所呈现的样子”。想想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值得可怜啊!前段时间网上传出的那个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孩和那几百万专职的彩民等等,他们的幸福基础是多么的脆弱。
下面这段精彩的言论我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不过读完却从心里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除了佩服叔本华的语言天赋和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外,还是佩服。他说:“一个人的自身,亦即当这个人单独一个的时候陪伴自己的、别人对此不能予夺的内在素质,其重要性明显胜于任何他能够占有的财物和他在他人眼中呈现的样子。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接连不断的聚会、看戏、出游消遣都无法驱走那折磨人的无聊。一个善良、温和、节制的人在困境中不失其乐,但贪婪、妒忌、卑劣的人尽管坐拥有万千财富都难以心满意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质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在表述个性不可更改而是去发挥时,叔本华引用了歌德的名段:歌德说:“在你降临世上的那一天,太阳接受了行星的问候,你随即永恒地遵循着让你出世的法则茁壮成长,你就是你,你无法摆脱你自己的师贝尔和先知。时间的力量都不能打碎那既定成的、已成活的形体。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得到适合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吻合的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健康与幸福的关系我们比较好理解,去医院走走,听听那些病人的心声或者想想自己生病时的第一意识,就知道健康对幸福来说是何等重要了。用叔本华的话说:“人的健康尤其远远地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甚至一个健康的乞丐也的确比一个染病的君王幸运”。
就财富和幸福的关系上,叔本华认为:“真正称为财富的,亦即过分的丰裕盈余,对我们的幸福却帮助不大”。我也认为财富的多少与幸福的大小不成正比,有基本的财富保障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这个度内的财富才与幸福的大小关系紧密。毕竟,生存是人的第一要素。接着叔本华聊到:“所以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精神方面的熏陶和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而只有这些才可以使他们具备能力进行精神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对于人的幸福,人的自身确实较之于人所拥有的财富更为重要,但是,常人追求财富比追求精神情趣要来劲千百倍。
关于幸福观就暂到此,总结一下,幸福来自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
对事物缺乏认识,很容易滋生盲目崇拜,特别是当你所想了解的,属于哲学范畴:有如盲人瞎马,一不小心,掉进夜半深池的危险。我于尼采就是这样。
虽说学无常师,但却要把握学以致用,做到眼不见不该见的.,耳不听不该听的,口不说不该说的,心不想不该想的,如此洁身自好,才能专心致志。
所以,原想把这本《尼采生存哲学》扔掉,但转念,不如束之高阁:一是告诫自己不要盲从;二是告诫自己学以致用,果断判断,不破不立。
只是,到此,尼采那么多唠叨,有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命令你们丢开我去寻找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都排拒我时,我才回到你们中来。”
从以上几段文字来看,不正是应验了他所说的吗?难道他真乃神人。是在用阴谋还是阳谋让我们发现自己,检验自己吗?都不是。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一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母在父先亡”,那么,是母在,父先亡呢?还是母在父先,亡。其实,尼采所命令的人心中,都包含了宗教信仰和自我发现两个元素,“命令寻找自己”,便开启了人心中这两个元素的缠斗,而不管过程如何,其中的元素“自我发现”都会被另一个元素排拒绝,当然不管结果怎样,人的“自我发现”也都不会被消除;尼采代表的是“自我发现”,其实,他早已在你们心中,只是换了种说法,好像最后他就回到“你们中来了”。这只是他的心理把戏罢了。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一
原价:22.00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16.50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15.80元。
蔚蓝最低价格:16.30元。
告别天堂笛安内容简介:
上海柯艾、《最小说》最强实力作家笛安的首部长篇处女作小说隆重再版,历经五年、二十万字全新修订的残酷青春现实主义小说,属于一整代人的混乱与彷徨、疯狂与悲伤,超越《西决》的青春气息。凌驾《东霓》的残酷剧烈,尽在《告别天堂》,令人眩晕的.爱恨交织的青春,眼泪浇灌下诀别的祭文。
读者对告别天堂笛安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宋天扬、江东,
两大主角纠结的感情,。
很喜欢最后,江东回来参加聚会,。
看见天扬,依然放不下天扬,
最后那明知道是错误的,明知道是逃避责任的。
却依然对天扬发出邀约。
真的很感人,江东在现实中可能我不会喜欢,
但是在书里我真的很喜欢。
很好的一本书!
卓越网用户上善若水:
此类小说或许很容易进入我们的视线,但只有在喜欢其作者时才会进入我们的心中。只能说类似的已经不胜枚举,而心中那唤醒心灵的作者才是读者爱上此书的筹码。对于此类小说,我选择喜欢的作者的书,其他的,置于视线之外。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告别天堂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二
曾经谢望新的文学批评令我怦然心动,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面对这两巨册的《谢望新文学评论选》,我依然心情压抑不住激动。这是“陈年”的文字,却为何魅力不减?潘凯雄先生说:“这些“陈年”文字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能够给我们以思考和启迪。”或许这才是它不会过时的原因。由此可见,谢望新这些文字都是经过沉潜冷静思考后,精心构筑的厚实之作。
谢望新的文学批评,崛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涵盖了整整的一个八十年代,那正是令人神往的文学繁荣的时期,个人的青春年华恰好碰上了文学的黄金时期,于是喷发出金子般闪光的'思想与文字,也造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学批评的谢望新。这是谢望新千载一逢的幸运。或许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谢望新,但应该说谢望新也没有辜负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他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这大概就是我面对《谢望新文学评论选》时,始终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激动的缘故。
谢望新是广东的,他的批评文章着眼点的还是立足于广东,甚至文章的风格也是广东(南方)的,空灵、精巧、活泛,漾溢灵气,许多批评文章倘把它当作散文或随笔来读,也并无不可。那篇《五台山车祸与蒋子龙创作心态》,可窥一斑。这似乎是很另类的文字,跳掷的语言,匪夷所思的构思,迸射的睿智与激情的光芒,现实的荒诞与小说里夸饰的论述,真实与虚构的交织及纠缠着,却无不令人时时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是用散文写成的札记,说是文学批评其实也对,只是与那些正襟危坐的就表现出某些截然之异来,这应该算是他批评文章的一种独特的韵致,比那些亦步亦趋车杜,或者言必“主义”的习惯了居高临下态势的文字,了几分随意与洒脱,略带调侃的轻快,令人意外地邂逅到一份惊喜,因而读后往往会“击节而叹”,也就不无道理了。鄙人常常在想,难道评论就永远只能摆出一副训人的脸孔?不能凭感觉来写,写得更平等亲切好读些?知堂说过聪明的批评家,“他的批评是印象的鉴赏,不是法理的判决,是诗人的而非学者的批评。”谢望新的尝试当然不无示范的意义。然而他又并不局囿于广东,更是超出广东着眼于全国。郭小东说:“谢望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批评家中,少数把文学批评目光射向全国,和中国新时期文学走向保持着同步距离的人。”这评价很对的,谢望新倡导“走出五岭山脉”,却不仅仅止于倡导,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不但体现在他的眼光的全国性,更在他的文学批评观点的具“全国性”影响。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时期,社会上流行一种对“伤痕文学”横加指责的言论,僻处南方的谢望新立即旗帜鲜明地为之一辩,不仅为“伤痕文学”正名,更肯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这是当时较早涉及此话题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批评文章之一,显示了谢望新的敏锐及过人的胆识。此外,他所涉及的,诸如“关于敏感及“放”与“争”的思考”、“关于“干预生活”与“写真实””等等,也都是当时大家关注,创作上急于梳理和解决的敏感问题。谢望新以自己的锐气,以及独具广东(南方)特色的文学评论,完成了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界的重要建树。他是锐利的,又是温情的;理智的,同时更充满了浪漫的诗情。他总是把自己界定在二三代批评家之间的位置,说是衔接,这却正凸现了他的特殊与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衔接就自然带有前后两代的若干特点,这也就形成了他的个性;但另一方面却也不免地带上了些不尴不尬的矛盾。
无疑的,《谢望新文学评论选》收录的正是这些谢望新挥斥方遒时代的文字,风华正茂的他在文学批评中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呈现一种恢宏绚烂的光彩。今天,当批评家的谢望新与我们渐行渐远时,历史却见证了,批评家谢望新的努力与业绩,广东乃至中国的文学批评界,有理由铭记着这一位曾经辛勤劳作,并有过很丰硕收获的评论家。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三
第一篇开头不是说在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吗,今天终于读完了,可真是费劲,最后几页基本扫过去了,更多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我不喜欢一件事没做完放着,特别是如果我觉得做完没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似乎不大会在意会浪费那么一些时间成本,算是一种强迫症吧。正如之前所说,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观意识相当抗拒其中的许多观点,所以整个过程异常艰难。
买下这本书是圣诞假期回国的时候,脑子抽风觉得2020年要读一点哲学,所以买了些书,这是其中一本,因为名字相当唬人,所以就选着先开始读了。当时下定决心要读完,硬着头皮读了不少,到后面觉得不太想读下去的时候又觉得放弃有点丢人,就装模作样还是继续读下去了。时间跨度拉得有点长,再加上是第一次读,所以我不大认为我能非常系统地总结叔本华在这部著作中的中心观点,但主要来说就是他对自己处世之道的一次吹捧。我阅读的事上海人民出版社韦启昌的一本,韦先生想必熟读了不少叔本华的著作,在译者序中韦先生说《人生的智慧》“以实际生活为目的而撰写,内容相对浅显“。读完一遍,至少以我的阅读体验,这个评价相当准确,全书读完并不晦涩,相当直接,并以各种类比和例据试图证明自己的理论。
但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这本书中叔本华的论述,我不喜欢与这本书类似的所有论述,这些论述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美好却僵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组成都有标签化的行为思想模式。以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的建构,这个世界中大部分人是傻逼,无论他们世俗成就如何,因其思想深度不足,都是一群没有头脑动物似的僵尸,要么终生为基本的生活打拼,要么最终陷于无聊的泥沼。而另有一小撮高尚高贵的人,思想深邃,看穿一切,乐于独处,与世无争,无论他们最终人生有什么成就,他们才算真正活过一生。叔本华为你怎样成为后面那一小撮人提供了一些指导,却也很不客气地指明天生的气质起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恐怕会有一帮读者自认为自己思想深邃,而且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孤独,与周遭格格不入,沉醉于自己是一个高贵高尚的人。然而现实的生活并非如此啊,远比他描述的世界灵活有弹性,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中更是如此,这个世界多的是与世隔绝足不出户却毫无生产力的废人,也多的是擅于交际对社会贡献极大的伟人,他们真正的幸福与痛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却绝对比叔本华定义的标签要丰富得多。
仅就这本著作而言,其时代与条件的限制还是非常明显的,包括涉及性别名誉的一些讨论,在今天看来相当尴尬。这本书的译者在书的末尾还介绍了一段叔本华的生平,结合生平,叔本华写下这些我很抗拒的论点倒也不意外,他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终生衣食无忧,却与家庭成员不和,从小糟糕的家庭关系使他的社交能力有所缺陷,他终生未婚,也没有太多朋友,毕生都满是孤独的色彩。但他的头脑无疑是非常活跃的,也绝顶聪明,掌握7种语言,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到了哲学思考上,而我想也许他在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找一个解释,寻求一个心灵的解脱吧。他深切地体会的人生的痛苦,却对生活又抱有积极的期盼,加上物质上无需烦恼,也就形成了自己孤傲的思想天地。而这与我个人的生活体会是不相符的,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并且尽力欣赏着现实美好与丑恶的一切。而且,对这个世界再多积极一点嘛,哪有那么多自找痛苦的屁事。
先写这么多吧,上一篇没啥人读了,这还比较正常,毕竟我自己都没宣传嘛。现阶段我还是想把这个号当作自己的一个思想后花园,留下一些想法,争取以后能慢慢生长出一些不错的东西,待到自认为一些想法成熟了再选择性地向世人展示一下,抑或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也无所谓。如若有有缘人看到了想读读,哈哈,那我可真是谢谢啦!上篇提到的那个主题还在慢慢憋,其实陷于停滞,等想明白能写出来了,自然会出来的吧。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了帕慕克的访谈,又接上埃科的访谈继续看。一口气读完了,这位从理论(符号学)到小说的“炫技”大师,所谈问题并没有那么高妙,但看得出他是诚实的,而且挺快乐――帕慕克则是另一路,他有一种隐形的忧郁,这忧郁来自他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被误读与错乱。
埃科没有这个问题,无论他作为欧洲人或是意大利人,这都无庸置疑,他无须陷入身份的困扰。帕慕克则不然,他是土耳其人,地处欧亚大陆架的夹缝中,文化又是异欧洲的,而他本人又生活在此一双重世界中,身份焦虑乃是他超离不了的困境,帕慕克之小说成在此,也忧在于此。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五
尼采先生的一生如此精彩,也如此坎坷不平,遭遇过非人的待遇的他,写下了不少诗歌。他的每一诗都那么飘然生动,如同生活在他的世界之中一般,我留恋于那梦幻般的画面,尽量渗透其中的哲理。
《归乡》中的一句:“当钟声悠悠回响,我不禁悄悄思忖: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调子是多么忧伤啊,思念家乡的他,恨不得像黄河那般的速度回家。
“整块木头制成的敌意,胜过胶合起来的友谊!”短短两句,也是两行的格行,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意味深长。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有朋友的陪伴,人生离不开友谊它是构成一生的丝绸,那样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自负的`人离成功太远。所谓“不要把自己吹的太大,小针一刺就会是你爆炸。”你太傲慢,谁会愿意和你站在一快?你说这是你的性子,那我要说:“如果你不改,你的世界不为你而存在!”
尼采的一句话应了我的心声:向上攀登的人――理应受赞扬!然而他随时都在下降!远离成功的人,却真正在上升。是啊,我们多少希望受到他人的赞扬,那样我们的自尊心就得到满足,便会感到自豪与快乐。可每一次赞扬都会使我们自负的心里提高一层。
宁静的大街,我们会思绪万分。当幽光拉出了影子,我们在黑夜就不必害怕了,因为有一位和我们举止相同的伙伴陪着自己。我们要像尼采先生一样,用笔记下我们自己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