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汇总21篇)
读书是一种修行,而读后感则是提炼这种修行中所获得的心得和感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来写好一篇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精选读后感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启示。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一
2、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的话,这一概念(自由)是一个消极的概念。
3、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5、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7、值得骄傲的事都是难做的事。
8、所谓学者,就是在书本里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径直深入自然之书的人,正是他们启迪了整个世界,并使人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9、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
10、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11、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12、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13、遗忘比绝望更强有力。
14、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15、虚荣与骄傲间有着下列的不同:骄傲是自己对自身在某特殊反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而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有这种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有此确信。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虚荣是人希望自己在间接地获得这种认识。所以自负的人常是多话的,不然就是沉默而骄傲的。
17、“现在”尽管是如何的稀松平常,也总优于过去的最高价值,因为前者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有”之对于“无”。
18、嫉妒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有时候,甚至彻底把它推倒;于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区别便消失了。
19、在生时被立有纪念碑的人,后代都不会相信这种评价。即使有人侥幸在生前看到了自己真正的荣誉,也多半是年老之时了,只有少数艺术家和音乐家是例外,但哲学家却很少例外。以其作品著称于世之人的肖像也证实了这点,因为肖像多半是在成名以后才画的,而我们所见到的肖像,大半是描绘着灰发的长者,尤其是以一生经历著写成书的哲学家的肖像。从理性幸福的观点着眼,这种平衡的安排的确很恰当,因为让一名凡人同时享有青春和名声实在太多了些。
20、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21、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
22、闲暇使人面对自己。
23、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4、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
25、然而人们在致富上所费的心思要比提高教养的用心大出何止千百倍,“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
2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27、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28、死亡时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
29、越是内心里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被看作幸运儿。
30、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31、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2、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
33、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34、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35、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
36、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37、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38、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39、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40、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景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二
1.强制的信仰只会唤起反感。
2.只要你有耐心,总有成功的机会。
3.我们身上有某种东西比头脑更聪明。
4.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5.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6.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器。
7.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8.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9.宗教就像萤火虫一样,为了发光而需要黑暗。
10.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三
西美尔作为社会学家成名,但其理论底色是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古典哲学。
叔本华将幸福和痛苦的感受都打包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叔本华式生命感觉需要形而上学的修养,需要神秘主义和东方宗教悟性,还需要极强的自持。所以叔本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哲学家,越至后现代,越受冷落。
尼采是解构的先驱,也是心理学达人。在他和他的信徒那里,永恒的意义不及瞬间之欢愉。他和叔本华之间隔着一个达尔文,叔本华主张抑制,尼采主张超越。超越的本质就是进化,每一个阶段都要胜过前一个阶段,要更大、更快、更强。尼采是达尔文和古希腊奥林匹克精神的诗性宣传家,他的语言甚至更加简洁煽动:超人。
所以在由消费和技术主导的当代,尼采火得一塌糊涂。文科类课程、讲座、书籍,不论哪个具体学科,几乎言必及尼采。尼采是一个现代性桥梁,一头连着在叔本华和黑格尔那犹存的古典整体气象,一头连着被心理学和语言学解构的后现代碎片,跨过他时,人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跨过了落后、愚昧、被动、原始,同时迈入先进、快乐、潇洒、强大。
三年前我接受了尼采的一针鸡血——“快乐的科学是什么?做自己!”典型尼采。
碎片胜过整体,鼓动胜过推敲,激情(乐观)胜过痛苦(悲观),前进胜过反思。这对于深陷危机的人很适用,正如对一百多年前德法战争中被动的德国适用,又如对一百年前落后的中国适用,那时候国内文人将尼采捧至李白的高度。
他热衷吹响号角:来呀!比强更强,比恶更恶,比新更新,比快更快呀!
做自己是否让人快乐?一味向前是否让人满足?过度发展是否带来幸福?是否存在一个更广阔、更客观,更温和、更慈悲的意义?如果存在,它在哪,如何获得?如果不存在,那么人是否会在越来越复杂的手段和结构序列中,在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被迅速乃至彻底地异化?如果一方面失去对永恒(甚至长期)的信念,失去对目标一览无余的信心,一方面又被迫着眼于每一个当下环节、每一个暂时步骤、每一个微小利益。人就不得不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下落入虚空,眼看着撕、买、斗取代思、忍、爱而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眼看着生命消耗而并不快乐。就像尼采本人最后疯了一样。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四
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floris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肺炎恶化去世。
1.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2.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3.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4.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5.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7.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8.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9.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10.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1.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12.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13.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1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15.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16.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17.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18.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19.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20.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21.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22.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五
德国哲学家当中,叔本华是最有可读性的一位。下面是叔本华名言80条,快来看看吧!
1、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2、即便是最渺小的存在,也胜过那最伟大的虚空。
3、因此,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
4、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5、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6、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8、理性也应该称为预言,因为,理性向我们展示未来。
9、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
10、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11、我的思想虽没为我赚进一分钱,却替我节省了不少开支。
12、记忆,把无关紧要的和烦扰人的东西都清除掉了,因此令人愉快。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命运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人生不可能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
14、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15、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6、思想的平静,灵魂深处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世间能给予的最大幸福,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平静和安宁作为一种持恒的心境,惟有身处绝对幽静之处方可达到。
17、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18、如果你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一己的生命的话,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
19、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20、所有的满足——通常所谓的幸福,实际上往往是消极性的东西,而非积极性的。
21、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22、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23、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24、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象。
25、换言之,幸福与满足,就痛苦定归于消灭之情景而言,常常含有欲望圆满的意义在内。
26、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
27、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28、人生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29、唯一可接受的自杀方法是自行饿死。
30、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
31、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实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32、因此,一般来说,在男人当中,愚蠢无知的人会受到欢迎,而在女人当中,相貌丑陋的女人能够让人喜爱。这些人很容易就会获得心地很好的美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喜爱找一个借口,以欺骗自己和欺骗他人。
33、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34、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35、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6、骤看,人似乎被往前面拉,实际上,却是被从后面推的。
37、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38、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39、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40、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1、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
42、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43、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44、但是,“现在”往往一转眼即成过去。“未来”又茫然不可知。所以,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来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
45、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46、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
47、奇怪得很,人们在倒楣的时候,总会清晰地回忆已经逝去快乐时光,但是在得意的时候,对恶运时光只保有一种淡漠而不完全的记忆。
48、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49、阴郁而充满忧虑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乐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光明一面的人却常常不能如愿。
50、在这世界上生存,具备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合乎我们争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和损失,后者则为我们免除了人事纷争和争吵。
51、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52、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53、一个人人可以产生很多对他本人极具价值的思想,但在这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思想能够具备能力经由共鸣或者反射而照样发挥出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不多的思想在写下来以后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54、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55、生活允诺我们如此之多,最终履行的诺言又是屈指可数。
56、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57、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期的往昔。
58、只要我们有机会认清古今多少伟人曾受过蠢虫的蔑视,也就晓得在乎别人怎么说便是太尊敬别人了。
59、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60、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寥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61、我们就像是放荡的父亲生下的孽种:来到这一世上的时候已是背负着罪责;正是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偿还这一欠债,我们的存在才变得如此凄惨,死亡也才成为我们的结局。
62、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63、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
64、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65、最好的礼物通常最不被人赏识;世上的大部分人,把最坏的视为最好。
66、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67、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赏,一切美所给予的欢悦,艺术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却生活的烦恼。天才乐于孤独寂寞,一个人热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当于他在理智上贫乏和庸俗的程度。
68、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即哲学上的外行。
69、与善比较起来,恶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恶的存在可以使人永不满足,使人看到幸福的虚幻,这样,在他那里,痛苦成了人生的积极因素。
70、每当人远航归来,他总有故事可说。
71、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72、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73、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7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75、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
76、一件重大而焦虑的忧虑刚从胸中移去,另一苦恼立刻接替了它的位置,全部痛苦的原料早已准备在那儿。
77、我的哲学虽未替我赚进半文钱,却替我省了不少开支,心智生活的功效也是一样的。
78、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79、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
80、人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六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七
1.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2.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4.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5.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6.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
7.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8.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9.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0.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八
1、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2、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3、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5、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6、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7、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8、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9、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0、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11、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12、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13、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14、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5、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16、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17、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8、伟大的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19、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20、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21、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2、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23、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24、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25、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26、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27、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28、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29、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30、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31、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32、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33、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34、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35、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36、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37、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3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39、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40、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4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2、人在一生当中的前四十年,写的是本文,在往后的三十年,则不断地在本文中加添注释。
43、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44、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45、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忠告是”正文先于注解“,即经验先于思考和认识。
46、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47、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48、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4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50、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麽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九
这一册是主题特别多,一共11篇,涉及教育,天才论,美学,心理学,命运和性爱等十个主题,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被他写到了,先说缺点,叔本华主观性极强,他的学说缺乏数据支撑,全部是我认为,或者是荷马,格拉斯,歌德认为,用文学作品里的只言片语去论证他的思想,怕是只此一家了。
叔本华把人的生存定义为由性爱和进食组成,人的一切意欲围绕着它们,人类所有的斗争也来自于此,普通人受制于自己的意欲,如果意欲小意识力也不大,过得也可以很幸福,反之就会很痛苦。
由于人的精神力会疲惫,而意欲不会,即便是天才人物也需要不断同自身的意欲抗争,且屡屡败北。人生两大困境,穷人无休止的劳苦而困顿,富足的人则面临无聊。
叔本华是无神论者,他相信命运,认为性格是天生的,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对于美,他认为只有摆脱了意欲的控制,运用不带目的的纯粹智力去认识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大自然的基本和原始的形态。
人喜欢尽快结束工作,迎来结局,但是对于人生的大结局,却希望越晚越好。他们并不知道,受孕已是罪过,出生就是惩罚,生活就是劳作,死亡则是归宿。
对于美德的定义,他反驳了过往的柏拉图等人,对于吝啬,他觉得不是坏事,所有快感都是否定和幻想,唯有痛苦是肯定和实在的,所以舍弃享受,躲避痛苦更实惠一点。
对于性爱,他觉得实际的快感并不如大脑给我们的信息来的多,事实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大脑一直在欺骗我们,告诉我们性爱很快活。叔本华还提出一个理论,男人可以同一百个女人交往,这是本能,而女人一个周期也只能生育一次,所以她们不贞就不合适了,这个观点现在就不合时宜了,会被女权打死。
书里提出过一个问题,两个荒野长大的孩子,当他们第一次相遇会发生什么?我想了很久,不知道答案。如果是我,可能会躲起来,也可以会作死去认识下,应该不会想去打死他。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
1.强制的信仰只会唤起反感。
2.只要你有耐心,总有成功的机会。《论自然界中的意志》。
3.我们身上有某种东西比头脑更聪明。
4.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5.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6.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器。
7.无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8.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9.宗教就像萤火虫一样,为了发光而需要黑暗。
10.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一
1、大多数人在智慧、道德及肉体上,都有瑕疵,结婚时原就无法基于爱情或纯粹的选择,往往是从各种外在的顾虑而决定,或在偶然的状况下结合。
2、只有知道了书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3、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4、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5、只要条件许可,机会成熟,人人都是想作恶的。
6、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7、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8、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9、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10、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11、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12、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13、人类所能犯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4、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15、伟大心灵,在这个世界更喜欢独白,自己与自己说话。
16、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7、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18、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19、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
20、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得只是人的感觉。
21、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22、人从来就是痛苦,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3、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身价。
24、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25、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26、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27、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28、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29、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经验来生活。
30、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31、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32、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33、当一个人绝对粗鲁时,就好像他脱光了衣服赤裸裸地站在我们面前。
3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35、疲劳象疼痛一样,它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36、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意欢愉。
3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3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39、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40、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41、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42、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
43、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44、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45、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46、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47、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麽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48、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49、人生其实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不停地来回摆动,不是无聊,就是痛苦。
50、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二
作为一个平凡而且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平凡的人,本以为只能读一些小说或是科普杂志之类的,没想到有一天还会去看哲学思想,还发现不是全不懂。只能将此归功到我热爱哲学的心。
下边以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对叔本华思想的一点小见解、对叔本华看待个体的感受来讲。
万事开头难一点没错,最前边的两页书怕是花光了我所有的耐心才读完,到了后边感觉还阔以。读了书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些人确实是了不起,能达到一般人达不到的高度,但还有一丝小确幸,伟人怎么了?不照样是人吗,照样有局限性。好!那就具体谈一下这俩感觉得来源。
首先,万物都有意志这样的说法把我给惊到了,敢于重新定义一个旧的概念本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其次,能建立一个自己对社会乃至万物的认识体系,无疑就是伟大的,无畏是非,所以这个人了不起。在这里我不具体引用他的那些看法,只因对错本就是相对的。
接下来讲一下为什么觉得他有局限性,其一就是他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与那个时代巨大部分的人一样,将男性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其二就是他对死亡的看法,他认为自然只注意种群的生死,而不在意个体的.生死,并告诉大家要平和的看待这件事情,以及关于人们畏惧死亡,他认为并不是因为害怕痛苦,说实在的我特别怕死,因为我特别怕痛。
虽然有些地方有不同看法,但是大体上我还是非常赞同他的思想的,像是顺其自然的处世之道、通过细节来观察一个人、活在当下(暂不管他说的死亡是虚无的我不太赞同)、历史只能部分的反映现实,故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些现象,以及我宁愿相信的命运。
细思极恐,我开始觉得我还是要多睡一下的,熬夜什么的还是很可怕的,但是叔本华告诉我睡觉和死亡其实是很像的,差别只是一个醒的过来,一个醒不过来而已。瞬间还有一种心落地的感觉。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人生来就是痛苦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跟这个人的想法很接近,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我在精神上喜欢上了这个人。
最后简要谈一下他对个体的看法。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主要是唯物主义,感性理性都有,偏理性,包括别人对我的评价也是这样。
但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不是的,我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好像是唯心主义,意识到之后,内心有一点小失落,在看到他描述一个人的死亡是,那种云淡风轻、无关紧要的态度,让我愤怒了,当然我也深刻意识到我的这种情绪也许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把一个人的生死看的很重要,社会乃至世界都是有一个、一个的生命组成的,不能说一个生命不可或缺,但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这里,每个人的诞生或是消亡都会影响世界,只是大小而已,对于死亡释怀无疑是一种好的状态,可是对于别人的死亡太释怀难免让人寒心,一个人若是知道他死后其他人都没所谓想着都觉得悲哀。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三
原价:29.80元。
当当网最低价格:14.00元。
卓越网最低价格:元。
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内容简介: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了独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本书成于19,距尼采去世不足,所依从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
读者对尼采传(法)丹尼尔哈列维的最新评论,评价,读后感:
当当网用户manaka:
当当网用户落英缓缓:
翻译做的很一般。
不过书的质量很好。
当当网用户玛莉梦菲:
掩上书卷,让我长长叹息的是尼采这位一代巨匠竟然目光卓著如斯,重估一切价值的呼喊仍萦绕在耳边,现今的世界已再掀波澜。现代社会构建的经济大厦正岌岌可危,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现实的拷问。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它们是以金钱价值为基准的理性社会,以繁复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个人,这样的制度促使人行事以金钱为标准,享受着或为享受金钱构筑的满足而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真的只能是这样吗?让人心有不甘,人类社会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这一点,是打破旧的标准,重估一切价值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腾飞,但是很多方面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我们在发展理论更多的只是抄袭,缺少新的理论来破解旧的矛盾与问题,比如说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始终未获得预先的防范与事中的`干预,更多时候是在亡羊补牢。现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让我们可以缓下来审视走过的路,是改变以创造财富为主要目的的发展观的时候了。财富少了难以幸福,但是财富多了也未必幸福,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那些财富多的人。所以无论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应以为民众提供幸福的生活为宗旨,而不是追求什么gdp!
这篇文章希望能解决尼采传写得好不好,读者读后感怎么样,网上哪里有卖,最低价格是多少钱,网上免费阅读地址,值不值得买等问题。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四
读完了帕慕克的访谈,又接上埃科的访谈继续看。一口气读完了,这位从理论(符号学)到小说的“炫技”大师,所谈问题并没有那么高妙,但看得出他是诚实的,而且挺快乐――帕慕克则是另一路,他有一种隐形的忧郁,这忧郁来自他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被误读与错乱。
埃科没有这个问题,无论他作为欧洲人或是意大利人,这都无庸置疑,他无须陷入身份的困扰。帕慕克则不然,他是土耳其人,地处欧亚大陆架的夹缝中,文化又是异欧洲的,而他本人又生活在此一双重世界中,身份焦虑乃是他超离不了的困境,帕慕克之小说成在此,也忧在于此。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五
作为100多页的通识读本作者,剑桥大学学者迈克尔·坦纳从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任务,即通过梳理文本的方式,为通识型的读者塑造了尼采作为一位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甚至是文学家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坦纳着重从尼采的生活、社交、精神状态与作品的映照中厘清他的思考方式,思想流变与自身内含的矛盾性。坦纳试图追本溯源,避免使用19世纪末至整个20世纪以来各路人士给尼采贴上的"标签",而是从文本的内容及风格中把握尼采的特质。
然而,令读者感到遗憾的是,坦纳似乎又未能完成通识读本的任务,即介绍尼采的哲学;或者说,未能清晰且有条理地介绍尼采哲学的核心内涵。诚然,作者的方式并非不可理解,毕竟他一再强调尼采箴言式的作品本身即区别于其他德国哲学家的思路明晰连贯的专著,坦纳作为尼采的研究者的主观感受便是"事实上,只有在尼采的热情中,我们才能找到一种连贯性。"这使得本书更接近于文本导读,而非通识概论。
尼采出生于1844年,11年之后达尔文便出版了《物种起源》。《悲剧的诞生》这部早起最重要的作品发表之际,正是德意志帝国建立之时。尼采关心的是人类的文明还是德意志文明的存续?他关心的德意志文明或文化究竟是什么?尼采时代的德国文化危机又是什么?进化论这一颠覆性的思想是否应该成为考量尼采时代背景的因素之一?坦纳几乎只字未提。
然而,尼采的三大核心概念的至少两个——"超人(ubermensch)"与"权力意志",都与雅利安人作为高贵文明的代表阶层,创造价值并领导社会的传统德国种族主义思想密不可分,对敏感的读者而言,尼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简直是高度契合,坦纳却将其思想"疯狂"的一面完全置之一旁,将尼采描绘得甚至有些悲天悯人。
尼采的"永恒轮回"概念也是任何研究者绕不过去的,坦纳本人的疑惑简直跃然纸上:他自己也怀疑尼采到底是不是真的清楚"永恒轮回"到底在说什么,所以坦纳面对这一棘手任务采用了更加迂回的方式来解释,甚至大段引用了米兰·昆德拉和叶芝,但效果不甚理想。最迷惑的是,坦纳试图说明"永恒轮回"时又用上了"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这样的话语却不加以清晰的释义,导致整段论述带着莫名其妙的浓重的宗教意味,恐怕完全违背了尼采的本意,不管其本意究竟为何。
总之,虽然本书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阐述了尼采的其它重要观点,如"生命(力)","悲剧",反基督教道德,对康德的批评等等,但最大的缺陷还是未能将"超人"、"权力意志"及"永恒轮回"三大核心要义置于一个更加完整的框架中进行相互的关联。坦纳也将尼采的矛盾性限定于概念上的模糊,或者是与叔本华及瓦格纳思想的交互与决裂,却完全回避讨论尼采思想那些最具政治性、最具争议的部分。然而,提及尼采对20世纪的诸多影响力,谁又能否认,最受其影响的,或者最能彰显其思想的,恐怕就是最具灾难性的雅利安的文明征服史吧。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六
对事物缺乏认识,很容易滋生盲目崇拜,特别是当你所想了解的,属于哲学范畴:有如盲人瞎马,一不小心,掉进夜半深池的危险。我于尼采就是这样。
虽说学无常师,但却要把握学以致用,做到眼不见不该见的.,耳不听不该听的,口不说不该说的,心不想不该想的,如此洁身自好,才能专心致志。
所以,原想把这本《尼采生存哲学》扔掉,但转念,不如束之高阁:一是告诫自己不要盲从;二是告诫自己学以致用,果断判断,不破不立。
只是,到此,尼采那么多唠叨,有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命令你们丢开我去寻找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都排拒我时,我才回到你们中来。”
从以上几段文字来看,不正是应验了他所说的吗?难道他真乃神人。是在用阴谋还是阳谋让我们发现自己,检验自己吗?都不是。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一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母在父先亡”,那么,是母在,父先亡呢?还是母在父先,亡。其实,尼采所命令的人心中,都包含了宗教信仰和自我发现两个元素,“命令寻找自己”,便开启了人心中这两个元素的缠斗,而不管过程如何,其中的元素“自我发现”都会被另一个元素排拒绝,当然不管结果怎样,人的“自我发现”也都不会被消除;尼采代表的是“自我发现”,其实,他早已在你们心中,只是换了种说法,好像最后他就回到“你们中来了”。这只是他的心理把戏罢了。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七
很多世界级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在《巴黎评论》中提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魔山》。我始终没读。当年嫌它委实太长了,啃不动。于是就读了他较短的一部《威尼斯之死》,感觉颇好,但忘了写什么了,只记得写得很内心,也很迷茫和惆怅。
为文学人物赋予一个形而上的意义,这是德国作家的长项,这或许与德意志人的思维优势有关,于是一个被限定的人物在语义繁复的扩张中升华为一象征符号,由此又负载了更多的涉及人类性的哲学意蕴。
未来小说的前景其实不在花拳绣腿的形式化的表演中,而在承担起文学化的哲学使命,而这又恰恰是理论哲学难以企及的视域,因文学的感性构成,必然拓展并僭越理性的疆域,触摸到一个个理性概念所无法定义的模糊地带。只有文学才能在此一地带安营扎寨,因为理性永远无法穷尽乃至界定丰饶的感性世界。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八
第一篇开头不是说在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吗,今天终于读完了,可真是费劲,最后几页基本扫过去了,更多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我不喜欢一件事没做完放着,特别是如果我觉得做完没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似乎不大会在意会浪费那么一些时间成本,算是一种强迫症吧。正如之前所说,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观意识相当抗拒其中的许多观点,所以整个过程异常艰难。
买下这本书是圣诞假期回国的时候,脑子抽风觉得2020年要读一点哲学,所以买了些书,这是其中一本,因为名字相当唬人,所以就选着先开始读了。当时下定决心要读完,硬着头皮读了不少,到后面觉得不太想读下去的时候又觉得放弃有点丢人,就装模作样还是继续读下去了。时间跨度拉得有点长,再加上是第一次读,所以我不大认为我能非常系统地总结叔本华在这部著作中的中心观点,但主要来说就是他对自己处世之道的一次吹捧。我阅读的事上海人民出版社韦启昌的一本,韦先生想必熟读了不少叔本华的著作,在译者序中韦先生说《人生的智慧》“以实际生活为目的而撰写,内容相对浅显“。读完一遍,至少以我的阅读体验,这个评价相当准确,全书读完并不晦涩,相当直接,并以各种类比和例据试图证明自己的理论。
但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这本书中叔本华的论述,我不喜欢与这本书类似的所有论述,这些论述为读者建构了一个美好却僵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组成都有标签化的行为思想模式。以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的建构,这个世界中大部分人是傻逼,无论他们世俗成就如何,因其思想深度不足,都是一群没有头脑动物似的僵尸,要么终生为基本的生活打拼,要么最终陷于无聊的泥沼。而另有一小撮高尚高贵的人,思想深邃,看穿一切,乐于独处,与世无争,无论他们最终人生有什么成就,他们才算真正活过一生。叔本华为你怎样成为后面那一小撮人提供了一些指导,却也很不客气地指明天生的气质起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恐怕会有一帮读者自认为自己思想深邃,而且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孤独,与周遭格格不入,沉醉于自己是一个高贵高尚的人。然而现实的生活并非如此啊,远比他描述的世界灵活有弹性,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中更是如此,这个世界多的是与世隔绝足不出户却毫无生产力的废人,也多的是擅于交际对社会贡献极大的伟人,他们真正的幸福与痛苦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却绝对比叔本华定义的标签要丰富得多。
仅就这本著作而言,其时代与条件的限制还是非常明显的,包括涉及性别名誉的一些讨论,在今天看来相当尴尬。这本书的译者在书的末尾还介绍了一段叔本华的生平,结合生平,叔本华写下这些我很抗拒的论点倒也不意外,他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终生衣食无忧,却与家庭成员不和,从小糟糕的家庭关系使他的社交能力有所缺陷,他终生未婚,也没有太多朋友,毕生都满是孤独的色彩。但他的头脑无疑是非常活跃的,也绝顶聪明,掌握7种语言,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到了哲学思考上,而我想也许他在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找一个解释,寻求一个心灵的解脱吧。他深切地体会的人生的痛苦,却对生活又抱有积极的期盼,加上物质上无需烦恼,也就形成了自己孤傲的思想天地。而这与我个人的生活体会是不相符的,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并且尽力欣赏着现实美好与丑恶的一切。而且,对这个世界再多积极一点嘛,哪有那么多自找痛苦的屁事。
先写这么多吧,上一篇没啥人读了,这还比较正常,毕竟我自己都没宣传嘛。现阶段我还是想把这个号当作自己的一个思想后花园,留下一些想法,争取以后能慢慢生长出一些不错的东西,待到自认为一些想法成熟了再选择性地向世人展示一下,抑或根本就等不到那一天,也无所谓。如若有有缘人看到了想读读,哈哈,那我可真是谢谢啦!上篇提到的那个主题还在慢慢憋,其实陷于停滞,等想明白能写出来了,自然会出来的吧。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十九
疯狂而偏执的我,在那个时刻,或许尼采的思想就像一把利剑,这把剑我拿在手里,借助着这把激情,砍伤了那颗柔软的心,曾经想毁掉一切,包括自己。善与美,恶与丑,道德的自由,什么叫爱,欺骗时的诚实瞬间……一段一段的文字,说服我的恶性,恶性却又在挣脱,一遍一遍,这就是我读完《尼采生存哲学》之后的初次感受。
几年了,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柜里,我没有触碰,源于我和尼采一样,尝试过理智上的病碍甚至发烧以后的半昏迷状态。
触碰,我在想,人与人,人与世界思想、心灵、肉体都是靠触碰才会有感受,爱、厌、痴、醉无一不是。或许经过这次病痛,我的灵魂得到了暂时的平静,我养的身体的各个细胞在欢喜鼓舞,于是我才借助尼采的这句话:……在知识方面的任何征服、任何进步,乃是勇气、自制和自净的结果。我并不拒斥观念,我只是在面对它们时,戴上我的手套而已。既然十年的工作学习让我回到了起点,那为何不谈谈尼采笔下的——————工作的无聊。
工作在现代文明国家,几乎所有人都相似,对其中大部分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手段而非目的,因此他们对于工作不太作选择,只要它能够付给丰厚的酬劳就可以。但是仍有极少数的人,他们宁可死也不愿去做没有兴趣的工作—————挑剔的人不容易满足他们不断的寻找其中含有许多乐趣的难事和麻烦事。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也有一种果敢的怠惰精神,即使会因此对他们造成穷困、不名誉过、对身体和生命有危险,也不在乎。
尼采之后道出无聊,一种是大多数人觉得工作流水的无聊,而另外一种无聊,却是通往快乐之途的前导,那是令他们工作获致成功的无聊,是心灵上一种不愉快的“平静”。
尼采显然是赞许第二种的,他说过,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就是高岗上的空气,能使人精神换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之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如果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怎么能让这位19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用剑砍断宗教对人类的束缚,为争取自由的道德的人们输送氧气。
我是谁,我不是尼采笔下的灵魂禁锢者,在十年的工作中,我无聊的一遍一遍的要悟出法律道出的真理,我确信有真理,哪怕我愚钝到只要认知法律文字便可以阐述一切。事实证明,地球上所有的事物只是在不断的创造,极少数无聊的人,我愿意为你们舔脚趾头,如果嫌恶心,那你就把我当做第一种人吧,我也甘心。
也许,尼采道出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区别是正确的。亚洲人他们能够做到沉潜稳重,即使他们的麻醉剂也作用很缓慢而需要相当的耐心,和作用突然而令人不愉快的欧洲人的烈酒大不相同。
尼采喝酒吗,如果在梦中遇见你,我一定要喝醉,哪怕你说亚洲人要稳重,我也会要和你这种无聊的人辩驳,偶尔我也是可以像你一样无聊的。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二十
自从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卡米耶德兰穆以一个果敢的手势打破了巴士底狱,自从那个像男孩般瘦弱的律师罗伯斯比尔让国王和教皇在他的法令飓风前颤抖,自从矮个子少尉波拿巴拿破仑凭一把宝剑任意修改欧洲疆界,眼望星空,历史冲过新世纪门槛。
正当十八世纪的伟人们都在弥留之时,毁灭也对那些刚刚跨进十九世纪门槛的诗人、精神斗士、解放心灵者举起了屠刀,从未有过如此不屈的鲜血浸渍神的圣坛。
这个偷听并打破诸神谎言的预言家,善妒的诸神没有杀死他,却使他处于无穷无尽的混沌梦境中,他的唇依然能开启,他衰弱的身体还能感受日耳曼民族的土地,他的目光还能无神地飞掠出窗外,却再也不能从抽动的嘴角冒出波浪般沉重而激情的思想。
英雄的风景中没有天空,宏大的演出中没有观众,只有众人的缄默在寂静中颤抖。
宽阔的前额刻满了沉思的皱纹,深深的眼眶下闪烁着鹰的敏锐,皮肤紧绷的脸上凝聚着超人的意志,残暴的罗马勇士般的髭须悲壮地盖住严肃的'下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博兰登堡上手握缰绳、持着锋利权杖的女神。
这个受尽折磨的人充满感激地用他伟大的颂歌感谢磨难,因为它使生活于他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更新,一种发现,充满意义。所有认识来自痛苦,病痛永远使我们追问根源,而快乐倾向于迟钝、无知的满足,在痛苦的面前,心灵的土壤被开垦了,有了耕种的空间。
他陶醉于短暂的健康之中,他觉得健康应当是世界的意义,生活的目的,大地的尺度,一切价值的标准,现在他以高涨的激情,热烈的颂歌,生命的色彩高高挥舞着权力意志的旗帜,语言带着原始的力量从他话语的每个毛孔中流淌出来。
叔本华与尼采读后感篇二十一
“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现如今不读尼采,并不是我们读不懂尼采,而是逃避或者借以浑身匮乏而停止思考。
尼采置身于世纪末的浪潮中,清醒的认识到自我。哲学家的信仰,是自我,自由,我们说这多少有些不负责任。他放逐自己,想去寻找一个说的通的答案,完成所有的困惑。甚至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兴高采烈的存在于天地之间。
此书的目的,也许给你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了解一种理论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人生信仰,然后有目标的铿锵往前走。"哲学或者作为个性缺陷的补救,或者作为个性丰满的庆祝,总之是发于个性又体现了个性的。"。
哲学教会我们的,是诚实的面对自己,形成一套自己的做事风格,用于自己的哲学根基上。真实的表达,自由的生长。所以我们说,天才,是能够创造出行业哲学的。认知的科学不能和人文化为一体。科学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相反会将人带向另一个方向。
成为热爱生命的人,爱自由和新鲜土地上的空气。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要懂得取舍热爱自己的生活,真挚的流淌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矫揉造作,费尽心机的博一点儿噱头和喝彩。出卖了自己的言行,不忠诚于自我。
热爱生命,独立思考,真诚对待自我和事物。这种真诚甚至不惜拿自我当做研究对象,对人生的尺度加以衡量。考察和结论。一如,不攀龙附凤,妖言惑众,利用自己的名声和思辨来巧取豪夺本属于大家的自由。真诚意味着你会强大,会百毒不侵,会勇敢。因而可以不必逃离原始的懦弱的自我,而得到另外一种人生。
生命力旺盛的表现,敢于勇敢的说不,敢于并乐于思辨。不迷信权威权力。从世俗的成功学中找到满足即为衰老的标志。悲观主义也是生命力衰退的表现,将承受苦难换一个角度去看,不逃避甚至乐在其中。便是乐观生活当中抵抗现实懒惰,恐惧于改变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