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课教案大全(16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编写完美的教案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具体,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情特点。通过阅读教案范例,可以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置。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一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熊天真、憨厚的性格特征。
2、学习复述和表演故事。
3、了解树荫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教学挂图、幼儿学习资源等。
一、幼儿回忆对树荫的认识,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提问:夏天到了,小朋友在室外活动时喜欢在哪里?为什么?
2、教师小结:夏天,小朋友喜欢在树荫下活动,因为树荫下凉快。有一只小熊也喜欢在树荫下休息,现在,请小朋友听一听小熊和树荫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用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
(2)小熊在树荫里睡觉,被什么烫醒了?为什么?(被太阳烫醒了因为树荫跑开了,太阳照在小熊身上。)。
(3)小熊知道是谁在和它开玩笑吗?(知道,是太阳在和它开玩笑)。
(4)小熊很想把树荫留住,它做了什么事情?(小熊赵爱丽木桩和绳子,吧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2、猜一猜:树荫为什么会跑呢?
教师小结:因为太阳一直在动,所以树荫也跟着一起动了。
三、再次欣赏故事,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感受小熊的可爱和憨厚。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放录音,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2、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积极的为小熊想办法。
(1)小熊最后被太阳烫醒了,太阳真的坏吗?为什么?
(2)你能帮助小熊想个好办法,让他睡一个又香又凉快的觉?
(3)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观察树荫在不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及其他物品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记录并表达。
在今天的语言活动中讲了一个关于小熊与太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很可爱,当他想在树荫下睡午觉却不断被太阳晒到。于是,我让孩子们来给小熊想个好办法,怎么样才能让小熊睡得又甜又香,又觉得凉快呢?小朋友通过自己的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以往的经验来讲述自己的好办法。
孩子们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可以让小熊睡在滑梯下面,太阳怎么晒也晒不到;有的说到我们幼儿园后面的木头房子里睡,会睡得又香又甜,房子外面挂个牌子让小朋友不要打扰;有的说造一间西瓜房子,睡在里面很凉快,醒了肚子饿了就吃西瓜;有的说可以让小熊到森林里找一个树洞,躺在里面睡;还有的说给小熊搭个帐篷,让小熊来睡等等。听到孩子们的发言,我觉得真是不能小看他们。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也能感到幼儿的大胆的想象力。如果让我们成人来想办法,肯定会从实用的角度去思考。而我们的孩子是多么棒,他们的思维完全能打破常规,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二
1、激发幼儿做哥哥姐姐的自豪,增强其责任感。
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饰物。
1、教师准备惊喜袋,袋中可放小礼物:如卡通印章、贴纸、小饰品、手工小玩具、等。
2、旧物品。如挂历、塑料瓶、牙膏盒、剪刀、胶水、彩笔、针线、彩色毛线、绳子、乒乓球等。
3、花一束。
1、幼儿围成圆圈坐好,老师坐在圆的一点,参与幼儿的游戏。说:“小朋友们,老师和大家在这个班一起生活学习,一起游戏玩耍这么时间大家都成了分不开的好朋友,再过3个月你们就要上学去了,成为一名小学生,老师为你们骄傲,同时也真舍不得和你们分开,老师祝福你们将来在小学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快乐地成长。”
2、小朋友说:“谢谢老师。”
3、老师说:“在这个班里,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哪?”(小朋友站起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请小朋友说说听到这些祝福话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在歌声中把祝福送给你的好朋友吧!”
4、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幼儿积极参与唱歌传花的游戏,歌曲结束时,手里拿花的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走到他的面前,说出祝福的话;接到花的幼儿再开始随着歌曲传递花朵,依次做3—4次。
5、老师出示惊喜袋,引导小朋友说出还可以给小弟弟妹妹送礼物。走到每个幼儿面前,请幼儿自己从袋中摸取一个礼物,并说出它是用什么做的。
6、在大带小的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弟弟妹妹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快乐,激发幼儿做礼物送给弟弟妹妹的愿望。
7、出示各种纸盒、塑料瓶、剪刀、胶水等材料,幼儿自由组合分组,共同选择材料制作高搂、汽车,也可以折叠小动物;还可以用塑料瓶做“装饰灯”,用挂历纸做“纸手镯”,用小彩珠穿“项链”和“手链”,还可以剪贴小装饰画等。
8、老师指导幼儿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合作或独立完成,可以比着惊喜袋中的礼物制作,也可以用袋中的小饰物进行装点。
最后由幼儿亲自将礼物送到隔壁的小班去。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三
声乐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群体现状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是,班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多男生少,这给演唱时声音的统一性、和谐性带来很大困难。结合五年声乐教学及班级学生构成现状,现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来源。”演唱前,首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状态。双肩与胳膊自然松垂,呼吸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且舒展。开口演唱时,口型要自然,不能撅;下巴不要往前伸,松弛的向后下回收一点。
1.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掌握、领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在歌唱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嗨”字,让他们体会吸息,也就是让快速小腹鼓起来。其次做“吹灰”练习,从桌子的左边均匀地向右边吹,体会“气息逐渐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气息保持与支持。再者做“狗喘气”练习,寻找快速换气的感觉。
2.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歌唱基本训练的关键。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常常在歌唱时发出白声、尖声,高音上不去,低音憋着唱不出。打开喉咙、喉结不稳定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歌唱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教学生做“打哈欠”练习,目的是“打开喉咙”。首先让学生张开大嘴,不发声地缓慢吸气,在吸气时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音高的上行,学生想象喉结随着吸气一起往下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没有下沉喉结的外在力量,喉结的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完成的。
3.适当地运用共鸣,使其音色纯净、声音悦耳、和谐。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共鸣训练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共鸣训练与基音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方法可以用“落、贴、张”三歌字概括。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最简明找到胸腔共鸣的方法是“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也就是第二个纽扣处。“贴着咽壁吸着唱”,初学者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想象在这里好像有一张“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扩张鼻咽腔,共鸣音色向鼻咽腔里集中”,只要一张嘴,就在鼻咽腔里找扩张吸气的感觉。初学者可以想象,鼻咽腔像一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
二、朗诵歌词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主要以口语朗诵为基础,如明代魏良辅的《曲律》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这表明古代歌唱家对字、声的重视。同样,在西方声乐理论中,意大利的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基础。”
朗诵歌词要随着歌曲的旋律有线条的起伏。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要有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这样才能清晰、有顿挫地发音,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例如,歌曲《小杜鹃》,如下图:
歌词中有模仿小杜鹃声音的拟声词语,学生首先模仿小杜鹃的发音,发出“咕咕”声,然后根据表情记号演唱,第一个“咕”为顿音,在演唱时时值较短,快速换气,也就是发声与换气同时进行。第二个“咕”,有加重号,唱得饱满有力。最后一句的拟声词,学生先完整地朗读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速度要求,带着活泼、可爱的表情朗诵歌词。这样训练之后,在演唱中就很容易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速度,能够完美地演绎歌词。
三、运用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所以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练习法、示范法、听唱法和视唱法。
1.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运用欣赏形式让他们接触大量优美的音乐。
2.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法就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所以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在演唱过程中,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亲与孩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3.学生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范唱时可灵活采用图画、教具和手势提示辅导孩子。如《望月》,这一首思念亲人的歌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演唱中,我采用图画法教学生深情地演唱,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只要投入极大的内心和热情,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才会锦上添花,绽放其魅力。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四
幼儿学会幼儿园各种器械的玩法,幼儿开心快乐的参与幼儿园活动。
各种运动器械、城堡(玩具)。
1、向幼儿介绍各种运动器械并演示玩法。
2、向幼儿介绍城堡各部分名称和玩法,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玩一玩。
3、幼儿选择器械玩耍,教师在一旁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请幼儿说一说都完了哪些器械,感觉如何?幼儿园很有趣,鼓励幼儿坚持每天开开心心来幼儿园。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五
这个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的一个活动改编而成。冬天到了,很多孩子都冷得缩手缩脚,而腊梅的不畏严寒,正是它品质的高贵。《指南》指出:“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吹梅》活动,引导孩子们在通过欣赏腊梅,感受腊梅的美,最后用吹、点、添的方式来表现腊梅的特点和美,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1、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2、学习用吹、点、添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1、墨汁、红颜料,图画纸、彩笔,毛笔,抹布,吸管,卷轴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的作品。
3、腊梅花的课件。
4、利用散步时间观察过腊梅。
1、冬天到了,前几天我们到小花园散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谁是冬天里最勇敢的花?
2、(播放腊梅花课件)腊梅花,真勇敢,不怕冷,不怕霜,越冷越飘香。
3、看看腊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开放的腊梅花,我们来数数有几个花瓣?
4、这些花瓣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排列的?没全开的腊梅是什么样子的?
5、腊梅花开在什么地方?(贴着树枝开的)。
(说明:本环节运用观察法来让幼儿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观地对腊梅进行认识的再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过渡语:腊梅美吗?很多人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腊梅花,把腊梅画了下来。
1、(出示作品)我发现这幅腊梅画很特别,你发现了它的特别之处吗?(树枝刚劲有力、花朵鲜艳)。
2、猜猜它的树枝和花是怎么画出来的?
3、介绍作画工具:这幅漂亮的腊梅图用到了这些工具:墨汁、红颜料,图画纸、彩笔,毛笔,抹布,吸管。
4、了解吹画的方法。
(1)吹出树干、树枝:先用毛笔蘸黑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吸管对着墨汁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注意用力的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小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此环节运用吸管,避免了吹出的树干型的表现不够,使创作时孩子更好地把握树干长势的方向性。)。
(2)点画花朵: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贴着树枝,在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如果出现排队现象花朵就散了,不美观了。点画后及时擦手。
(3)用彩笔添画花心:等画面稍干的时候用彩笔添画上花心。
(说明:本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热情的目的。)。
过渡语:想拥有这样一幅美丽的腊梅图吗?让我们拉高袖子,也来试试吧!
1、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操作中发现有表现好的树枝、腊梅点画的作品,及时给幼儿欣赏。
2、建议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乐趣。
1、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作品展示到前面的大卷轴上,然后去把小手洗干净。
2、啊!真美啊!我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变成了一幅大型的腊梅图。你觉得里面的哪支腊梅很美?为什么?我们的作品放在一起,像什么?对,像走进了梅花林一样,好像还闻到了梅花淡淡的香味呢!
(说明:讲评的环节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已有穿插,在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孩子从单支的美放眼至整体的美,感受集体创作的快乐。)。
1、将幼儿的卷轴作品布置于活动室,欢迎请家长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到班里欣赏梅林。
2、欣赏古诗:《咏梅》。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六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知道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的自豪感。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一、谈话,引出主题。
1、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2、你生病的时候吃什么药?
二、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中有哪些原料。
2、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树叶、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叫做中药。
1、了解中药的服法。
2、教师演示中药的煎熬方法。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与中成药的不同。
四、品尝药茶,了解其防病功效。
1、师: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子还可以泡成药茶清热去火,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眼睛明亮,身体健康。
2、幼儿品尝药茶。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七
儿童声乐声乐训练有完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它包括:
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儿童声乐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儿也说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1)儿童声乐上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儿童声乐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3)儿童声乐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现在常用的有两种练习方法。
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该经常练习。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像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当你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就这样,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保持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换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一定要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一定要均匀,有节制。同样,如果要练慢吸快呼,那你就缓缓吸一口气后,一下子把蜡烛吹灭。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进行发声练习的方法和步骤各式各样,派别颇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
(1)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3)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另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 u六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它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
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八
1、感知亭子的基本结构,能运用线条、形体组合的方法建构表现亭子的基本特征。
2、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建构,感受与同伴共同完成作品的快乐。
经验:幼儿在游玩公园时观察过亭子,收集过不同造型亭子的照片。
物质:雪花片、亭子的图片。
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见过亭子吗?亭子有什么作用?”
1、观察图片,拓展幼儿的思维:
教师:“亭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哪几部分组成”
2、“这些亭子有什么不一样?”(重点观察顶部的不同造型)。
小结:请补充。
3、幼儿协商分工,教师给予建议:
(1)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两两合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积极参与协商分工。
(2)请个别幼儿介绍结伴分工的情况,教师给予建议。
4、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指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建构。
(2)提醒幼儿接插牢固,注意色彩搭配。
5、评价,小结活动情况:
(1)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建构作品。
教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和小伙伴一起建构的亭子?分别插了亭子的那个部分”
(2)请幼儿讲述与同伴分工合作的情况,体验合作的好处。
“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你觉得合作有什么好处?”
在区域中提供不同形态的亭子,塔楼等图片,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建构,提高表现力和建构经验。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九
1)大班孩子出现了对性别的好奇心。
2)让孩子们对性别有初步的认识。
1)让孩子对性别有初步认识。
2)使孩子们初步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能正确绘画男孩和女孩。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对性别的区别。
难点:正确人生目标的确立和绘画技能的掌握。
带有男孩和女孩的彩色图片、儿歌、彩色铅笔、图画本。
1)导入:唱儿歌、我是女生、
2)教师问男孩女孩的区别、有多少男孩和女孩,做男孩子好还是做女孩子好。
3)一起画男孩和女孩。
4)评比谁画的好。
5)总结我们都要做一个乖宝宝。
1)孩子们对本课都很感兴趣,学的都很认真。
2)孩子们都有了性别的认识,也都认识到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是个乖宝宝。
3)在教学中我应该应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我的教学活动内容。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儿童学习声乐。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或勉强能唱的歌,不能造成心理负担,否则就会有举步为艰、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的热情会荡然无存。所以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
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单一的美是不够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教会学生理解歌词及音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让他们充分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不但要教会孩子们“会唱”,还要教会声音变化时的对比,如: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风格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等。因此,注重学生歌唱时的表现力,让他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儿童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有待于更多的声乐工作者去探索、耕耘,不断地去完善声乐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学会耐心、学会发现、学会肯定,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鲜艳的花朵。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一
除此之外,音乐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学好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练习的事情,所以,孩子必须具备很好的耐心,在学习中遇见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很好的克服。
声乐学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来学声乐,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二
才艺的学习从小练起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声乐的学习有哪些教学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声乐的教学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使其受到音乐的感染更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教师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的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氛围使孩子有身临其境入情入画之感。创造音乐气氛的方法为:
1、是把音乐形象直观化。歌曲是听觉艺术但我们要求幼儿在歌曲演唱时要进入情境做到声情并茂。唱到哪里就想到了哪里看到了哪里。为了让孩子们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将歌曲内容直观化如歌曲《雪花》教师可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满天飞舞的《雪花》挂图从视觉上把孩子们带入冬天的意境中来。
2、是故事情节化。故事情节化就是用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带入歌曲所需的情绪和意境中。如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歌曲以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为导线讲述了一个孩子打破花瓶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教育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师不妨在歌曲教唱前把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再通过对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进一步处理孩子们在反复的练唱中对歌曲中人物产生敬佩和喜爱之情受到感染逐步达到教育孩子诚实可信的目的。
3、是借助电教手段创造音乐氛围。电视机、录放机、投影机、影碟、电脑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具有“音画”同步的优势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音乐气氛可用它们为歌曲配上“活的画面”使“音画”连成一片。如教唱歌曲《红蜻蜓》这首歌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晚景。教唱歌曲时要把孩子们带到这美的夜晚教师可找些有关蜻蜓的声像资料也可收集些有关夏夜小昆虫发出的音响资料如蛐蛐的叫声、蝈蝈的叫声等或借用其它歌曲中表现夜晚的音乐配合教师的范唱将收集的音响资料放给孩子们听使歌曲增添了夜晚宁静的色彩和生活情趣。丰富的伴奏音色不仅可以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还可以为歌曲的音乐形象音乐意境增辉添色使歌曲表现更完美。教师可借助电教设备如卡拉0k或影碟机为孩子们放伴奏音乐使孩子们的演唱更加投入。创造了乐境创造了音乐氛围把幼儿带入了音乐的殿堂那么如何把孩子留下来接受音乐的沐浴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三
少儿声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少儿歌唱,但是又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儿童声乐演唱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首先,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
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
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
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
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
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
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
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
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
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四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很多父母会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声乐的学习,那么儿童学习声乐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五
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音乐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儿童声乐发声方法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音乐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才可能获得音乐的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进行普及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相比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知识、音乐创编等音乐教学内容,歌曲的学习占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比例是很大的,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尤为明显。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演唱等能力。歌唱可以表达儿童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提升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有益于控制歌唱器官,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辩听力,提升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有利于促进终身爱好的养成。
儿童的歌唱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四至六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声发声,声音明亮,音色甜美、纯净无暇;七岁以后,即小学阶段开始,儿童身体逐渐发育,歌唱器官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在此期间,歌唱器官发育缓慢,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演唱歌曲的难度变化及成人歌唱的影响等等),发声位置由头声发声自然过渡为胸声发声,歌唱时可以发出较大音量,声带运动范围大,发声时声带肥厚、变短,但音色不纯净,易嘶哑。
富于光泽的,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声带本身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声音完全是从口腔的前部发出,减少了胸声发声时声带的过低疲劳、充血,进而导致声带异常肥厚现象的发生。
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息是发声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我强调学生在自然吸气时,放松站立,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手臂放松自然垂下,头部放正,勿低头或昂头,眼睛平视,吸气时肋骨向两侧扩张,横膈膜向下压沉,绝对不可以提肩膀、提锁骨,呼气时不可弯腰、大幅度晃动,不可低头、压喉咙。
进行呼吸练习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练习要反复进行,从慢吸慢呼到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练习之间要有间隔,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
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指导老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为了能够帮助儿童尽快地找到头声发声的位置状态,训练中要特别注重音质,不追求歌唱的音量,采用弱声发声进行练习。只有学生在“轻声唱”的练习下,充分地掌握了头声发声的要领之后,方可逐渐渗入对音量的要求。
儿童在唱到高声区的音时,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歌唱器官负荷加重,脖子出现青筋,面红耳赤,声音嘶哑,不仅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头声,而且极易损害儿童幼嫩的声带。因此,切勿在训练初始一味追求声音音量。
2/4 1=g
5 4 | 3 - ‖
lu - - -
当学会使用头声的“声音从头顶出”之后,可以使用wu音和o音,替代lu音。因为wu音和o音比起lu音更显圆润。但并不是要取消lu音的练习。练习各种发音时,都要以lu音为中心,在lu音练习的基础上,可进行其他练声曲的练习。
2/4 1=c
i 7 | 6 - ‖
wu wu wu –
2/4 1=c
i 7 | 6 - ‖
wu wu wu -
4/4 1=a
i 7 6 i 7 6 | 5 6 7 i - ‖
lu lulu lu lulu lu lulu lu
唐 老伯 有 一个 小农 场
4/4 1=a
i 7 6 5 4 3 2 | 1 3 5 i - ‖
lu lulu lulu lulu lu lulu lu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但呼气时不宜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这样不仅会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歌唱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要想唱好歌曲,不能只关注声音,而不注重感情,反之也不行。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儿童声乐课教案篇十六
一个爱唱歌的孩子是可爱的,但是一个爱唱歌却唱不好歌的孩子是可怜的。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想要让儿童正确的歌唱,老师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1、唱歌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
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人体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气等,唱歌是需要要身体各部分都调动起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2、声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更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需求。
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首所花时间不多,也容易。儿童能够自觉并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好听又简短的歌曲会使他在短时间就获得成功的快乐。
3、声乐在音乐表达上更直观,容易入门。
声乐曲最大特点就是——它有歌词,那歌词还朗朗上口充满童趣,能够让孩子马上就知道这个音乐讲述了什么故事要表达什么内容。而且,孩子能够很快就体会到由他自己来演绎来表现这个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
4、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自言自语一般地唱歌和编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在高兴时不自觉地哼起得意的小曲儿。可见,歌唱具有天生的亲切感。
5、童声合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性和集体归属感。
歌唱节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合唱了,一帮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站舞台上象模象样地分声部唱歌,看着特可爱特有童趣。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自身的歌唱能力又培养了集体归属感。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应该注意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1、从3岁到11岁,是童声最好听的阶段,这整个过程也是孩子自己生理发育的飞速阶段,每一年都要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调整出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比如,六七岁的孩子,应该着重训练语言咬字和乐感培养;但是孩子只要进入八岁或者八岁半,孩子的声带周围肌肉将有一次十分突然的发育高峰,此时能够非常明显分辨出男孩和女孩的'声音,那就应该马上进行保护式训练。等这第一次“变声期”平稳度过,就可以考虑加强气息和共鸣训练了。
2、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特别快,里边装的东西总显得少,好奇心、多动、没完没了的问题、疯起来不受控制,这都是正常的。饥饿的大脑“饥不择食”,有时“狼吞虎咽”。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一天记住的东西,够咱们成人死记硬背一个多礼拜的。所以教师教的几乎所有知识,他们都能够记住,只要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就会带一辈子。九岁前的孩子偏重于习惯的培养,九岁以后的孩子偏重于理论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