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课总结(通用22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追溯自己的过去,记录下学习和成长的点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内容。6.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一
声乐社团是今年组建的,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社团共有学生27人。在每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训练。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声乐社团团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在本学期训练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在训练中一般采用视唱法,分声部先后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地作了艺术处理。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在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思维,提高演唱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在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经努力、合作,社团的训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果效,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声乐社团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社团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唱歌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表演队伍!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二
声乐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群体现状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是,班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多男生少,这给演唱时声音的统一性、和谐性带来很大困难。结合五年声乐教学及班级学生构成现状,现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来源。”演唱前,首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状态。双肩与胳膊自然松垂,呼吸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且舒展。开口演唱时,口型要自然,不能撅;下巴不要往前伸,松弛的向后下回收一点。
1.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掌握、领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在歌唱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嗨”字,让他们体会吸息,也就是让快速小腹鼓起来。其次做“吹灰”练习,从桌子的左边均匀地向右边吹,体会“气息逐渐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气息保持与支持。再者做“狗喘气”练习,寻找快速换气的感觉。
2.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歌唱基本训练的关键。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常常在歌唱时发出白声、尖声,高音上不去,低音憋着唱不出。打开喉咙、喉结不稳定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歌唱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教学生做“打哈欠”练习,目的是“打开喉咙”。首先让学生张开大嘴,不发声地缓慢吸气,在吸气时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音高的上行,学生想象喉结随着吸气一起往下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没有下沉喉结的外在力量,喉结的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完成的。
3.适当地运用共鸣,使其音色纯净、声音悦耳、和谐。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共鸣训练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共鸣训练与基音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方法可以用“落、贴、张”三歌字概括。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最简明找到胸腔共鸣的方法是“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也就是第二个纽扣处。“贴着咽壁吸着唱”,初学者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想象在这里好像有一张“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扩张鼻咽腔,共鸣音色向鼻咽腔里集中”,只要一张嘴,就在鼻咽腔里找扩张吸气的感觉。初学者可以想象,鼻咽腔像一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
二、朗诵歌词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主要以口语朗诵为基础,如明代魏良辅的《曲律》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这表明古代歌唱家对字、声的重视。同样,在西方声乐理论中,意大利的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基础。”
朗诵歌词要随着歌曲的旋律有线条的起伏。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要有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这样才能清晰、有顿挫地发音,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例如,歌曲《小杜鹃》,如下图:
歌词中有模仿小杜鹃声音的拟声词语,学生首先模仿小杜鹃的发音,发出“咕咕”声,然后根据表情记号演唱,第一个“咕”为顿音,在演唱时时值较短,快速换气,也就是发声与换气同时进行。第二个“咕”,有加重号,唱得饱满有力。最后一句的拟声词,学生先完整地朗读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速度要求,带着活泼、可爱的表情朗诵歌词。这样训练之后,在演唱中就很容易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速度,能够完美地演绎歌词。
三、运用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所以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练习法、示范法、听唱法和视唱法。
1.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运用欣赏形式让他们接触大量优美的音乐。
2.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法就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所以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在演唱过程中,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亲与孩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3.学生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范唱时可灵活采用图画、教具和手势提示辅导孩子。如《望月》,这一首思念亲人的歌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演唱中,我采用图画法教学生深情地演唱,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只要投入极大的内心和热情,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才会锦上添花,绽放其魅力。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三
根据本校乡村少年宫工作的要求,开设了电声乐队(含电吉他、电贝司、架子鼓)兴趣小组,由两名教师授课,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实践,现就电声乐器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教学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学。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固定在每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关于教学的教材,因为没有组织统一购买,因为正规的吉他教程大多适合学员自学或者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学,所以我们的教材都由教师自己备课,编写出自己认为比较适合我们学生基本情况的教材。
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主要是四、五年级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器乐课,平时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的审美是大有裨益的。吉他的音域较宽,指法复杂,而且左右手要能谐调配合,才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它不像其它简单的乐器,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不容易上手。吉他的学习周期相对较长,整体技巧难度大于竖笛等乐器。架子鼓也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乐器,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时间练习,现在只能掌握一些最为简单的左右手指法的技巧,尚不能演奏完整的乐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比较、互相交流,构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习氛围。训练时学生能全身心的融进音乐中,使整个身心都受到熏陶,是一种难得的美感享受,也是一种凝聚力的完美体现。学习过程培养了队员们的`自信、自律、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1、学生音乐基础差,练习时间不足:
有些学生没有经过一些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音乐基础差,所以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再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音乐素养和乐理方面的学习和培养,从而弥补学生音乐基础差的问题。还有学生平时的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去认真系统练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吉他学习,其实每天学习累了的时候,练习一会既调整了学习状态,也练习了一门技能,何乐而不为呢?主要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在学生和家长的观念上。
2、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须加强:
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各个方面的配备,比如电脑投影多媒体等设施,以及购置部分光盘音像资料、贝司、架子鼓、吉他学习教程书籍等供教师辅助教学和学生参考。
3、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要多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学习,多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的去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美育、进行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主动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作为重点。
通过总结和反思,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更踏实、认真,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习一门技艺有所收获,而且也能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并为以后人生道路增添光彩。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四
在李成平老师对我们教师声乐的培训中,我颇有心得,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学习体会。学习声乐懂得在唱歌中声乐技术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培训期间我懂得了声音的艺术、正确的唱歌的姿势、歌曲乐器的三要素和歌唱的呼吸等等。
我深深的体会到声乐艺术很要时间来打磨。它不但要有兴趣、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还要求你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甚至具备内敛和张扬的性格。我越发觉得,声乐就像是登山,登得越高越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巨大而持久的耐心。但到具体连声时或唱歌时,总会出现一些气息不知如何用,喉咙不知道如何打开,歌唱不自然等现象。对我这个初次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困难,但我一直在稳稳地迈着每一个脚步,并且依然享受着整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其中一定和李老师出色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在没有接触声乐这门课之前,我所认识到的音乐差不多只有通俗的流行歌曲,对民族和美声唱法都根本上没有关注过,心理上也比较排斥。现在,接触声乐基础这门艺术课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尽管只是了解了一些声乐方面很基本的知识,但我对声乐,对歌唱的艺术方面的认识已从心底发生了变化。当那些热情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流动在我耳边的时候,总觉得音乐是是另一种语言,一种让人足以感受生活的美好,一种让人体味革命年代的艰辛与滂湃的热情,一种感动于青春的飞扬,一种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而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从大一开始学习视唱练耳,到练习气息发音,老师也要求我们学习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上课的时候老师强调我们用气息唱歌,注意发音的位置,注意气息的畅通,因此我们对发声的练习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有待于更大程度上的加强。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声乐学习方面要注意歌唱的姿势,歌唱时的呼吸,发声练习,咬字吐字,歌唱的情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第二,唱歌中的呼吸,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使胸部自然有宽阔的感觉,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第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练习时应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还要注意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第四,要注意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第五,还要注意歌唱时情感的投入。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故事,在唱歌之前应对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掌握作曲家的情感,和歌词的内涵,歌唱时将自己的声乐和肢体语言相结合,展现自己的情感。
080201004408经济果诗萌。
有幸听了邹老师一个学期的声乐课,感觉受益匪浅。让我这个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渐渐对音乐入迷了。
我们还学习了民族舞--藏族舞,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这使我对藏族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资料上的调查与研究:
藏族舞蹈热巴以铃鼓舞为主,是一种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带有综合表演性质的舞蹈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往往在达到最高潮时嘎然而止。弦子舞——藏族称“谐”。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西藏自治区昌都一带。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每个不同的曲调都配以不同的舞蹈。歌词内容也很丰富。勒谢——藏族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勒谢歌具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藏族舞让我们感受到丰收喜悦之情,藏民们憨厚热情的气度,让我们在舞蹈中和他们一同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祝福。
通过这学期得声乐课学习,我受益匪浅,对声乐也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怎样运用所学来演唱歌曲,我最大的收获还是看见了感受到了学习一门艺术,要对这门艺术充满热情,有坚持不懈的韧劲,在这基础上再对它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究。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五
1、发展幼儿的躲闪跑能力。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产生一定的兴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沙包若干。场地布置。
1、复习民间游戏“丢手绢”,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中引出活动材料。
2、引出沙包,介绍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重点,幼儿俩俩合作,各站一头,其中一人向对方扔沙包,被扔者应尽量避免被扔到沙包,没砸到者就拿起沙包反扔过去,若被沙包砸中者,就为输者,游戏重新开始。
集中,讲解游戏中的不足点,游戏再进行一遍。
难度加深,三人一组,两头个站一人,中间站一被扔者,沙包在谁的手里,中间人脸就看谁,若中间人被沙包扔中,两人交换,游戏重新开始。
集中讲解,再次练习。
3、游戏:“踢沙包”
沙包宝宝和我们做游戏感觉都累了,让我们一起把沙包宝宝送回家吧,用脚踢沙包回家。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完成了基本教具沙包的准备工作,即弥补了园内玩具不足的现状,又在某种程度上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些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园交流。
活动一开始,材料的投放工作(在安全有序的条件下)也让孩子参与,,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到活动结束的“打扫战场”也都有孩子参与其中,他们愿意干而且快乐着。
教育工作也是一份良心工作,与能力有多高关系不很大,只要你愿意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六
在3-5岁期间进行声乐训练的话,会比6岁后开始学习音乐的孩子在音高和音乐情绪把握上要显见成熟得多。这个事实已经在某些音乐教育专业人士长达几年的课题研究中得到验证。下面一起来看看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训练办法吧!
首先,声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更符合孩子心理和生理需求。相对器乐曲而言,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首歌远比学习一首器乐曲所花时间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儿童能够自觉并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好听又简短的歌曲会使他在短时间就获得成功的快乐。
其次,声乐比器乐在音乐表达上更直观。声乐曲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有别于器乐曲的一点就是——它有歌词,那歌词还朗朗上口充满童趣,能够让孩子马上就知道这个音乐讲述了什么故事要表达什么内容。而且,孩子能够很快就体会到由他自己来演绎来表现这个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器乐曲却是没有歌词的相对抽象的,孩子必须从老师一遍遍的描述和比喻中获得间接的感受和体验。
而且,器乐学习肯定比声乐学习要枯燥得多辛苦得多。不论学习什么乐器,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最少练习半小时以上,(这是5岁以下儿童练琴的最低时间限度了,其实就乐器而言,最好每天都练2小时,如果是打算以此为专业,则至少每天练5小时。)再加上乐器初学阶段都有非常多的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费力,孩子往往很难具备这样的耐力与兴趣。而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自言自语一般地唱歌和编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在高兴时不自觉地哼起得意的小曲儿。可见,歌唱确实比器乐学习更具有天生的亲切感。
另外,童声合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性和集体归属感。歌唱节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合唱了,一帮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站舞台上象模象样地分声部唱歌,看着特可爱特有童趣。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自身的歌唱能力又使得他对他人声音和整个合唱队的声音有了认识,学习自觉地在声音和声部中进退,以达到整个团队整齐美好地歌唱。这是具备基本歌唱能力的孩子都能做到的.,但学乐器的孩子就必须在长时间的学习训练之后才能参加器乐队的排练了。
科学的发声方法,需要人体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气等,每天都把它理顺了,调匀了,练足了,无形中促进气血的循环,腰腹部肌肉的收缩,腔体、管道的共鸣等等。总之,唱歌是需要要身体各部分都调动起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对器乐曲而言,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首歌远比学习一首器乐曲所花时间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儿童能够自觉并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好听又简短的歌曲会使他在短时间就获得成功的快乐。
声乐曲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有别于器乐曲的一点就是——它有歌词,那歌词还朗朗上口充满童趣,能够让孩子马上就知道这个音乐讲述了什么故事要表达什么内容。而且,孩子能够很快就体会到由他自己来演绎来表现这个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器乐曲却是没有歌词的相对抽象的,孩子必须从老师一遍遍的描述和比喻中获得间接的感受和体验。
不论学习什么乐器,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最少练习半小时以上,(这是5岁以下儿童练琴的最低时间限度了,其实就乐器而言,最好每天都练2小时,如果是打算以此为专业,则至少每天练5小时。)再加上乐器初学阶段都有非常多的基本功练习,枯燥而费力,孩子往往很难具备这样的耐力与兴趣。而唱歌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经有过自言自语一般地唱歌和编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在高兴时不自觉地哼起得意的小曲儿。可见,歌唱确实比器乐学习更具有天生的亲切感。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七
儿童声乐声乐训练有完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它包括:
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儿童声乐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儿也说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1)儿童声乐上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儿童声乐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
(3)儿童声乐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现在常用的有两种练习方法。
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该经常练习。具体作法是: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想像一位久别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地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叫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中,气息缓缓呼出。这时横膈膜有力地起着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缓缓将气吸入,略停顿后再缓缓呼出。可以这样体会:当你收到一束你喜爱的鲜花,你高兴地在闻花的芳香,这时你会发觉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样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送气。送气时想到吹蜡烛,将燃着的烛光吹倒,但不吹灭,就这样,保持烛光不升起来也不灭掉,保持时间长一点,然后再换气。要达到这个要求,吸气一定要闻花时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一定要均匀,有节制。同样,如果要练慢吸快呼,那你就缓缓吸一口气后,一下子把蜡烛吹灭。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进行发声练习的方法和步骤各式各样,派别颇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
(1)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
(3)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
另外,发声练习时应选择适当的母音。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在a e i o u u六个母音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这就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发音最自然、动听的母音开始练习,这样,就较容易调整母音着力部位和协调音波在共鸣器中的作用。练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后,逐步调整,带动其它母音,发声练习的进展就会快得多。
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八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知道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的自豪感。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一、谈话,引出主题。
1、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2、你生病的时候吃什么药?
二、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中有哪些原料。
2、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树叶、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叫做中药。
1、了解中药的服法。
2、教师演示中药的煎熬方法。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与中成药的不同。
四、品尝药茶,了解其防病功效。
1、师: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子还可以泡成药茶清热去火,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眼睛明亮,身体健康。
2、幼儿品尝药茶。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九
1、感知亭子的基本结构,能运用线条、形体组合的方法建构表现亭子的基本特征。
2、初步尝试与同伴共同建构,感受与同伴共同完成作品的快乐。
经验:幼儿在游玩公园时观察过亭子,收集过不同造型亭子的照片。
物质:雪花片、亭子的图片。
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见过亭子吗?亭子有什么作用?”
1、观察图片,拓展幼儿的思维:
教师:“亭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哪几部分组成”
2、“这些亭子有什么不一样?”(重点观察顶部的不同造型)。
小结:请补充。
3、幼儿协商分工,教师给予建议:
(1)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两两合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积极参与协商分工。
(2)请个别幼儿介绍结伴分工的情况,教师给予建议。
4、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指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建构。
(2)提醒幼儿接插牢固,注意色彩搭配。
5、评价,小结活动情况:
(1)展示作品,师幼共同欣赏建构作品。
教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和小伙伴一起建构的亭子?分别插了亭子的那个部分”
(2)请幼儿讲述与同伴分工合作的情况,体验合作的好处。
“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你觉得合作有什么好处?”
在区域中提供不同形态的亭子,塔楼等图片,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建构,提高表现力和建构经验。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
1.巩固表现不同人物的技能。
2.体验想像未来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幼儿画纸人手一张,油画棒,勾线笔。
一、联想谈话。
2.欣赏各种职业人物的照片。
(1)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服装及他们周围的环境,说说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职业特征。重点讲解职业特征较突出的。如:医生、解放军等。
二、讨论要点。
师:未来的你发型是什么样的?会穿什么样的服装?有什么标志?会怎么做事?
(请幼儿讨论)。
三、幼儿绘画。
1.突出未来的"我"的主体形象。
2.大胆选用多种色彩表现合适的背景,涂色均匀。
3.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独特表现。
四、相互交流、欣赏和鼓励。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请幼儿猜猜:"同伴长大后在做什么?"。
2.互相肯定和鼓励,从中获得喜悦。
结束:小朋友都把自己长大的样子画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只有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由于课本中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因此,我在教学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九种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2、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如:小组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与同桌说一说,邀请好朋友来说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3、注重在交际中评价。
把评价的过程也列入口语交际活动,让被评价学生与提出看法的同学开成新的交际互动。这一点,我认为在口语交际课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尽量利用各种契机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应对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如,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如邀请好朋友上台这一环节,两位学生都说明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但是彼此没有交流,没有形成交际。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有一次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小组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这样学生应该不会自言自语了。此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交际时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作评价,如小组代表汇报时,第一个代表,说完了还说了一句谢谢,这本来是一个闪光点,应及时提出表扬。这样,后面的同学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交流时就能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了。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一
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音乐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是儿童声乐发声方法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在音乐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才可能获得音乐的体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正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是进行普及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相比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知识、音乐创编等音乐教学内容,歌曲的学习占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比例是很大的,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尤为明显。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演唱等能力。歌唱可以表达儿童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提升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有益于控制歌唱器官,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辩听力,提升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有利于促进终身爱好的养成。
儿童的歌唱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四至六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声发声,声音明亮,音色甜美、纯净无暇;七岁以后,即小学阶段开始,儿童身体逐渐发育,歌唱器官在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发育高峰。在此期间,歌唱器官发育缓慢,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演唱歌曲的难度变化及成人歌唱的影响等等),发声位置由头声发声自然过渡为胸声发声,歌唱时可以发出较大音量,声带运动范围大,发声时声带肥厚、变短,但音色不纯净,易嘶哑。
富于光泽的,即使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声带本身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声音完全是从口腔的前部发出,减少了胸声发声时声带的过低疲劳、充血,进而导致声带异常肥厚现象的发生。
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息是发声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我强调学生在自然吸气时,放松站立,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之间,手臂放松自然垂下,头部放正,勿低头或昂头,眼睛平视,吸气时肋骨向两侧扩张,横膈膜向下压沉,绝对不可以提肩膀、提锁骨,呼气时不可弯腰、大幅度晃动,不可低头、压喉咙。
进行呼吸练习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练习要反复进行,从慢吸慢呼到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练习之间要有间隔,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
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指导老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为了能够帮助儿童尽快地找到头声发声的位置状态,训练中要特别注重音质,不追求歌唱的音量,采用弱声发声进行练习。只有学生在“轻声唱”的练习下,充分地掌握了头声发声的要领之后,方可逐渐渗入对音量的要求。
儿童在唱到高声区的音时,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这样会导致歌唱器官负荷加重,脖子出现青筋,面红耳赤,声音嘶哑,不仅不能获得优美动听的头声,而且极易损害儿童幼嫩的声带。因此,切勿在训练初始一味追求声音音量。
2/4 1=g
5 4 | 3 - ‖
lu - - -
当学会使用头声的“声音从头顶出”之后,可以使用wu音和o音,替代lu音。因为wu音和o音比起lu音更显圆润。但并不是要取消lu音的练习。练习各种发音时,都要以lu音为中心,在lu音练习的基础上,可进行其他练声曲的练习。
2/4 1=c
i 7 | 6 - ‖
wu wu wu –
2/4 1=c
i 7 | 6 - ‖
wu wu wu -
4/4 1=a
i 7 6 i 7 6 | 5 6 7 i - ‖
lu lulu lu lulu lu lulu lu
唐 老伯 有 一个 小农 场
4/4 1=a
i 7 6 5 4 3 2 | 1 3 5 i - ‖
lu lulu lulu lulu lu lulu lu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但呼气时不宜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这样不仅会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歌唱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要想唱好歌曲,不能只关注声音,而不注重感情,反之也不行。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二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儿童学习声乐。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可用刺激性的语言,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学习唱歌失去自信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或勉强能唱的歌,不能造成心理负担,否则就会有举步为艰、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的热情会荡然无存。所以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
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方法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单一的美是不够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教会学生理解歌词及音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让他们充分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不但要教会孩子们“会唱”,还要教会声音变化时的对比,如: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风格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等。因此,注重学生歌唱时的表现力,让他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儿童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有待于更多的声乐工作者去探索、耕耘,不断地去完善声乐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学会耐心、学会发现、学会肯定,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鲜艳的花朵。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三
又经过一个期的紧张工作,在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时间找到属于我们的规律,我们声乐队的各项工作已经基本走上正轨!在此我们要感谢自动控制系声乐队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在工作上支持我们的院领导和系上领导,我们看到近期的工作也在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并且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也是和我们声乐队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更加和帮助我们的老师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此为所有支持和关心我们声乐队建设的领导和同学表示感谢。
文艺部作为团总支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肩负着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的重任。本着服务同学成才成长的宗旨,结合我系自身的特色和同学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富于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活动,成为教育系与广大同学之间进行艺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同学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舞台。
(一)为了办好我们自己的声乐队,我们定期开会来总结我们的成绩和不足的地方,以便为以后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二)为了把我们自己的乐队办的有特色,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和学习不同的表演方式,以便达到我们需求的好的表演效果。
(三)在有了以上基础的'条件下,我们时刻准备着把我们成果展示给学校领导以及同学们,争取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一)(工作之中细节没有把握好,以致于走了许多弯路,我们下次会努力改正,以求最好。
(二)在排练有些节目上我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相信我们下一次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努力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三)我们的节目在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慢慢的磨合,所以有些地方可能做的不太好,我们下次会做的更好。
(一)加强我们声乐队的基本功的练习,以求在以后的表演中表现的更加完美。
(二)积极和我系的声乐老师的联系,在他们的空闲之时请他们过来给我们中肯的意见,并充分吸取他们的经验来提升我们的能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受众也是学生,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将将“以学生为本”摆在首位。开展成功的活动,开展有成效的活动,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就必须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指导,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真正为我们的同学办活动,活动才有意义;让我们的同学真正学到东西,活动才有意义;让同学满意了,我们的活动才有意义。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四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很多父母会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声乐的学习,那么儿童学习声乐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五
少儿声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少儿歌唱,但是又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儿童声乐演唱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首先,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
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
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
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
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
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
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
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
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
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六
许多歌者认为发声练习就是开开嗓子,就像运动员赛前活动筋骨一样,其实,发声练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嗓子,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练声曲进行技巧训练。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声乐入门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1 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1.2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2.1 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2 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1 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4.2 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 6 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七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那么大家知道儿童怎么学习声乐呢?有什么技巧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儿童声乐教学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针对儿童的生理特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这一年龄段的童声特点:声音脆亮、稚嫩、可爱,没有共鸣,音高上不去,没有气息支持,白声,唱歌很随意,存在“挤”、“卡”、“压”、“撑”等很多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就一定会得到美妙的童声。嗓音条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两个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而且,声音甜美、干净,高童区声音统一,有气息支持,极富表现力。许多歌者认为发声练习就是开开嗓子,就像运动员赛前活动筋骨一样,其实,发声练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开嗓子,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练声曲进行技巧训练。
(1)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2)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八
才艺的学习从小练起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那么对于儿童来说声乐的学习有哪些教学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声乐的教学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使其受到音乐的感染更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教师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的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氛围使孩子有身临其境入情入画之感。创造音乐气氛的方法为:
1、是把音乐形象直观化。歌曲是听觉艺术但我们要求幼儿在歌曲演唱时要进入情境做到声情并茂。唱到哪里就想到了哪里看到了哪里。为了让孩子们做到这一点教师可将歌曲内容直观化如歌曲《雪花》教师可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满天飞舞的《雪花》挂图从视觉上把孩子们带入冬天的意境中来。
2、是故事情节化。故事情节化就是用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带入歌曲所需的情绪和意境中。如歌曲《好孩子要诚实》歌曲以一只可爱的小花猫为导线讲述了一个孩子打破花瓶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教育幼儿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师不妨在歌曲教唱前把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再通过对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进一步处理孩子们在反复的练唱中对歌曲中人物产生敬佩和喜爱之情受到感染逐步达到教育孩子诚实可信的目的。
3、是借助电教手段创造音乐氛围。电视机、录放机、投影机、影碟、电脑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具有“音画”同步的优势它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音乐气氛可用它们为歌曲配上“活的画面”使“音画”连成一片。如教唱歌曲《红蜻蜓》这首歌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晚景。教唱歌曲时要把孩子们带到这美的夜晚教师可找些有关蜻蜓的声像资料也可收集些有关夏夜小昆虫发出的音响资料如蛐蛐的叫声、蝈蝈的叫声等或借用其它歌曲中表现夜晚的音乐配合教师的范唱将收集的音响资料放给孩子们听使歌曲增添了夜晚宁静的色彩和生活情趣。丰富的伴奏音色不仅可以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还可以为歌曲的音乐形象音乐意境增辉添色使歌曲表现更完美。教师可借助电教设备如卡拉0k或影碟机为孩子们放伴奏音乐使孩子们的演唱更加投入。创造了乐境创造了音乐氛围把幼儿带入了音乐的殿堂那么如何把孩子留下来接受音乐的沐浴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十九
练声又叫练嗓子,是歌唱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在我国戏曲界,称之为喊嗓或吊嗓。经过一定时间的练声,可提高歌唱的技能和技巧。在歌唱前活动一下嗓音,练练声,好比体育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前活动一下腰腿,避免运动过猛扭伤筋骨、肌肉一样。嗓音非常娇嫩,儿童的嗓音更加细嫩,一下子就过猛地歌唱,不利嗓音的保护。因此在歌唱前,有目的地练练声,是非常必要的。
要训练孩子的嗓音,发展他的歌喉,扩展他的音域,使他的声音优美动听,发声自如、圆润,气息深沉流畅,吐字清晰,就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技巧训练。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通过练声曲,有的放矢地来进行训练。因此练声曲都比较短,旋律也较简单,而且针对性强,便于将精力(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训练的技巧上,所以通过练声曲来练声,是歌唱技巧训练的一种有效而必要的手段,也可以说是歌唱的综合性练习。
2.怎样练声。
根据先易后难的自然学习法则,练声可采用发声最自然的中声区为基础,逐步向上、然后向下做半音模进法移调进行训练。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要在音域范围上作不同的处理:3~4岁可在c调的“1”到“6”范围内练习,4~5岁可在c调的“1”到“7”范围内练习,5~6岁可在c调的“1”到“严范围内练习,7~9岁可在c调的“1”到“3”范围内练习。在各自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逐步向上和向下做扩展音域练习。
练声时要用较慢的速度和中等音量,发声的位置要上下统一,气息要均匀,保持高音部位的发声位置。在练声时,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长要认真地听孩子练唱。
行练声。结合所演唱歌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练声曲练唱,是大多数声乐教师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二十
除此之外,音乐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学好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练习的事情,所以,孩子必须具备很好的耐心,在学习中遇见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很好的克服。
声乐学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炼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来学声乐,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二十一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儿童声乐的入门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站立姿势。不仅是为了台风好,还关系到发声的质量,呼吸的顺畅。所以要求学生保持标准正确的姿态:男生两脚自然分开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脚向前跨小半步,保持头顶天花板的感觉,挺胸、收腹。人体重心在前脚,身体前倾,肩膀放松不能耸肩。
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松,脸部呈微笑状,两嘴角微微上翘,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发自内心甜美的笑容。
1无声练习。左右牙关凹下,表面形成两个“酒窝”,嘴巴上下打开扩张,舌尖抵在下齿垠内侧,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隆起,使舌体形成直沟。学生可照镜子反复练习,每次练3分钟。
2单元音a、o、e、u、i运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顺序说出来,从高、中、低童连贯不留痕迹地反复练习5分钟,说i时声音是从牙关发出来的。在做这个练习时,要保持嘴角上扬,呈微笑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
单元音、复合元音的练习 a、o在打开咽喉腔时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口形稍有变化,用a、o音练习能巩固正确的发声位置,而且声音很明亮、悦耳、结实,还能有效克服儿童的奶声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练习,很容易打开通道获得高音,主动用上气息。此外,lu在发声时可以避免孩子们用声带喊叫的'现象,练习时也很容易获得头声和高位置。对于初学者,我不主张用“咪”和“吗”来训练,很容易造成“咧”和“横”着唱。哼鸣练习也可以较轻松地打开通道获得高音(头声),轻声、假唱、哼鸣三大发声辅助练习缺一不可。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儿童的肺活量小,相对于成年人呼吸浅得多,所以平常儿童的心跳、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由于呼吸短促,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特别是唱较长童时更加困难。故此,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深呼吸练习法。小嘴自然张开和鼻腔同时慢慢地将气从上往下吸进肺的底部、腰围处,腰围有涨满感,呼气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读s音把气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复练习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逐步解决呼吸问题。
吹纸片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撕一个稍长一点的纸条,一厘米宽即可,用手捏着上方,放在嘴前约一公分的距离,可逐步把距离拉长。用吸好的气吹纸条的下方,从纸片振动的频率辨别气息是否均匀、集中、有力,从而使孩子们感觉呼吸时腹部的对抗作用。这一练习既锻炼了腹部的力量,又对增强气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咬字吐字练习:
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形成歌唱语言的规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对歌词进行咬字吐字处理,这样才能把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咬的要准确,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在表现抒情类歌曲时,一般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要非常清楚,这就要求熟练咬字吐字技术。
节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加强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
跳音的练习使声音变得灵巧、跳跃,赋于华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轻轻弹跳,呼吸保持住。附点音符的练习使孩子的声音有动感,欢快跳跃,适合演唱多种风格的曲目。
儿童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由此看来,对歌曲进行恰当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机灵的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内容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地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提示我们在演唱时要掌握住机灵、活泼、富有弹跳性的艺术风格。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唱、语言的解说、引导、肢体语言的示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围中。
选用不同的声音位置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训练四年级下册五单元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音、声音位置靠前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演唱的声音非常甜美亲切,能更完美的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再比如在训练《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我要求孩子的声音位置稍靠后一点,带着深情、委婉的情感来演唱,既不失去可爱的童声音乐,又使声音极富表现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童声训练一定要从高位置开始,“竖”要求孩子们在打开咽喉腔体时处于打哈欠状态,嘴唇自然放松,用单元童o进行练习;“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气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软腭,空扩口腔等。总之,儿童声乐教学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觉。
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把所学的声乐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歌唱艺术中去。经过我系统训练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准、节奏准确,音乐感觉较好,口形正确,喉头稳定,舌位正确,换气及真假声转换自然不留痕迹,初步掌握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演唱完整、紧凑、较感人,能较好表现歌曲的内涵与情感;演唱姿势正确,朴实大方,能较好与伴奏相结合。有部分孩子可以达到业余歌唱考级七级以上。
儿童声乐课总结篇二十二
今天来讲讲儿童学声乐的的那些事,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就快快收藏起来吧。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孩子们常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声带很稚嫩,如果在没有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去唱歌,会导致声带受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期歌唱器官特征:四至六岁学习声乐的孩子,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此时如果家长急于求成、用声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今后的歌唱生涯,最好能自然发展。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欣赏音乐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出一定的乐感,同时,也可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容,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及表现力。
儿童期从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这个阶段的孩子,能独立学习声乐技巧,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对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这样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很多家长都说过:我的孩子唱歌跑调,节奏不在点儿上,像他这样的,能唱歌吗?其实儿童在初级阶段唱歌时,就存在着音准及节奏不稳的现象,起因很多,如:歌曲速度较快或较慢、节奏较复杂、音域太高或太低、对歌曲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音准和节奏。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准和节奏,因此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一同抓起,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唱歌跑调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歌唱气息支持不够、歌唱位置不够、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等,通过不断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
儿童理解事物能力较差,没有概念性,但模仿能力较强,一味的模仿教师的范唱,必然会模仿出成人唱歌时的声音,模仿音色宽的容易压喉,失去童声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挤、压喉头,都会形成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儿童对身体上的歌唱器官大多没有感觉,如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管、以及唇、齿、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例:歌唱呼吸练习、放松喉部练习,咬字吐字练习、歌唱时面部自然放松练习以及歌唱时的表现能力练习等,分别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同时也能记住和保持住歌唱的正确状态,并在大脑中确定正确的信息记忆,在歌唱时可以有效地使歌唱器官协调配合,保留住儿童自然、明亮、甜美的音色,在高、低声区上达到声音统一、位置统一的目的。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又达到了学习声乐的目的。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如:《有这么一位好朋友》歌中“有这么一位好朋友,啦啦啦啦啦……”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须要用“心”念字,在这个基础上演唱快速歌曲,就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如在《大海的故事》这首歌曲中:曲调慢而有序,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