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教案(优质20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教案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教案范文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具有很高的指导性。
语文教材教案篇一
复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2、揣摩写作方法,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三、自学指导一。
自主学习,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展示。
1、小组选出播音员,出示小组讨论出的`答案。
2、教师评出优秀小组。并对每组的优秀者、较差者做出表扬及批评。
五、自学指导二。
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3、组内交流自学内容,达到知识共享。
六、大展示。
1、小组在小黑板上展示各组讨论的答案。
2、教师评价。
3、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重要段落,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七、当堂展示本节课的收获。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八、教师总结。
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教材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参赛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第二课时(简案)。
一、简要复习全文,听写部分新词,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寻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部分,深入探究其妙处,小练笔实践:请学生或老师做模特,生口述后写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三、结合《故乡》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作品内涵、了解鲁迅。
四、简介鲁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其作品,观看其影视作品。
语文教材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教学重点:
1.随诗句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
(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
(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3)教师示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4)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
(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用自己的话说说挂图里描绘的景象。
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女生读。
(4)男生读。
(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试背。
(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5)男女生背诵比赛。
(6)齐背。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通过对前后景物的不同描写,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在清新恬淡的景色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语文教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借助儿歌,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
2、通读儿歌,会读指定的词语。
3、朗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
4、借助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儿歌,学会6个生字,认读7个字。
2、通读儿歌,会读指定的词语。
3、朗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
4、借助田字格里的范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花开放。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几月开什么花?第八课的小儿歌全都告诉我们了。
2、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写课题。(板书:8。十二月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是否做到了正确。
3、默读这首小儿歌,把12种花的名字用曲线画下来。
4、就是这12种花,你们画全了吗?没画全的补上。我们一起再来喊一喊她们的名字。
水仙迎春花桃花杜鹃石榴茉莉荷花桂花串红菊花兰花梅花。
5、这里还有几个词语,能读好吗?
正月欣赏长势旺吐芬芳满池塘红艳艳。
(1)自己试着读读。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音是什么?组一组词语。
6、词语我们读好了。再读儿歌,这次不仅要做到正确,还要做到流利。
(1)自读。
(2)指读。每名同学读四个月份。
7、我们读完儿歌了。儿歌的题目是十二月花,可我怎么只看到了2到10月,剩下的三个月到哪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
三、细读理解。
(一)我们知道了十二月花的名字,那他们长什么样,想知道吗?仔细地读读课文。想象她们的样子。
(二)正月来到了,什么花开放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水仙很香;水仙的气味很香。(板书:气味)大家都来读读,让我闻到到水仙的香气。
2、儿歌中还写了哪些花的气味?读出来。出示课件。谁想来通过读让我们闻到他们的香气。
3、想看看他们的样子吗?
(三)二月悄悄来到了,你看到什么花开了?读出来。
1、指名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从迎春花的颜色让我们感到她很美。(板书:美)。
2、儿歌中还写了哪些花的颜色?读出来。(出示课件)。
3、这些花可真美!想看一看她们吗?
4、谁想美美地读一读。
5、石榴花红得像火一样。你能照这样(“红似火”)说几个颜色的词语吗?
6、串红红艳艳。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三)还有4种花在等着我们呢,他们都有些着急了。
1、出示课件:四月杜鹃长势旺,七月荷花满池塘,十月菊花正开放,冬月兰花共欣赏。
2、看一看图片,你们觉得他们长得怎么样?
3、这些花都写出了他们长得怎么样。
(三)再读儿歌。想象他们的样子。
(四)试着填一填。
()的()花。
过渡:儿歌学完了。我们来认识儿歌里藏着的生字朋友。
四、识字书写。
(一)认真的拼拼生字表和认读字表。
(二)学习“粉、旺、吐、芬、桂、兰”
1、念一念。
2、记一记,组一组词语。
3、说说你记得的字。
4、怎样写好他们?试着把它们分成两类。
5、观察这组字:粉、旺、桂、吐。
(1)你发现了什么?(粉和桂左右高度基本一致;旺和吐左低右高)。
(2)师板书“粉”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桂”。
(3)师板书“旺”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吐”。
6、观察“芬、兰”
(1)上窄下宽。
(2)师板书“芬”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兰”。
7、展示学生的字,评一评。
8、结合评价,再观察范字,把写得不好的字再写一个。
五、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2、写生字,一个三遍。
3、读读本。
六、总结:
花很美丽,其实,在老师心里你们最美。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希望你们像花一样美丽,绽放。
语文教材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影子变来变去的原因。
3、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影子变来变去的原因。
2、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好习惯。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2小组,这组的火车开得可真快呀,你们同样很棒)。
(2)齐读生字卡片:相信其他小朋友也同样做得到,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孩子们越来越棒了,如果我跟你增加一点难度,你们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走着走着,嘿,我的影子变成了《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指名读:每句两人,再齐读这两句)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多生字的句子都可以读得这么好,那课文你们也一定能读得很精彩!
二、学习新课。
1提自读要求:翻书28页!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这个小作者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开始吧!
2、自读完,完成填空:孩子们都读得很认真,那谁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出示句子)“我”在路灯下发现了______,我和影子朋友一起玩,“我”发现了影子会。影子真有趣啊,到底有多有趣呢?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看一看!
3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孩子请立起书来,一起读第一段,找一找我和影子在什么游戏!一天晚上,起!
(2)、我和影子在玩什么游戏呢?汇报: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来当你的影子好吗?我们来试试,你读我跟着你做。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那你再读一读这有趣的游戏。呵呵,多有趣啊,我挥挥手,他也跟着我挥挥手,就像另一个我一样。谁再来读,读的更有趣味。你像调皮的影子一样可爱!还有谁想和我做游戏?(指名三人读)我们一起来玩:一起读: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影子还和我玩什么游戏呢?指名读: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蹦蹦跳跳是什么样子?你来学一学!瞧,你的动作多可爱呀,能不能把这种可爱加到你读书的语气中去呢?你再来试一试!还有谁想和我这个大影子做游戏?指名: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一起读这两个有趣的游戏: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那影子还会跟着我们做什么呢?我,它也。指名:生看来影子的模仿能力可真强!贴字条: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一起读::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提醒坐正)。
4、学习第二段:影子的本事可不止这些,影子会变短变长,多奇妙啊我们来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那一句在写这幅图,赶快在第二段里找一找(指名读)你读得很有趣,尤其是嘿这个语气读得特别有味道,还有谁想来读(走着走着,嘿,我的影子变成了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我听出来你特别惊奇,影子会变这么小!我也想来读一读行吗?范读出示第二幅图,影子又变成了什么样?指导读:走着走着,啊,他怎么又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所以小男孩说:真有趣啊!
5、学习第三段真有趣啊,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他还会玩什么花招呢?
男生读:第四段你们能回答丁丁的问题吗?看来你们也是爱思考的孩子!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风儿吹动红旗、树叶变黄飘落,花儿五颜六色?愿你们多多去看,多多去想。细心观察,做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不但充满乐趣,而且呀,说不定你还会成为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呢!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孩子跟着唱(地厚天高)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星星眨着眼,月儿画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时光在飞逝,生命知多少风儿卷起朵朵浪花,太阳开口笑哦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啊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怪的问题你全明了就如歌里所唱: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美好的事情你都明了!
语文教材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语文教材教案篇七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六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单元需要学习25个部首:第二单元学习6个部首,第一篇看图识字,从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引入。后面分三部分,学宝盖(宀)头、穴字头、广字头、厂字头还有门字框和户字头这6个部首,都是和建筑有关的部首。第七单元学9个部首,学和身体各部位有关的一些名称,和人体有关的9个部首,通过这9个部首来识字。第十二单元又安排了10个部首的学习,先学的是山、土、石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冬冬对话:山上有什么?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关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么?有金属矿藏、宝石,引出了金、玉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么?有鱼、有贝,就引出了带鱼字旁、贝字旁和贝字底的生字;最后是和厨房有关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厨房中的这个排序,选择了相关的部首进行识字,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识字有兴趣,并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认字475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书上的77页金钥匙有认字方法小结。方法就是看字形来认字,比如是山字就是象形字;看拼音来认字;也可以去问别人,还有看上下文来猜,还有读字读半边,比如说青等一些字;还有查字典。可以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以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了。一年级渗透性的学习了字理识字,但它一直不是作为知识点来讲授的,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思考。在一年级识字量的积累上,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初步认识,有体会。三个集中识字单元都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一个认识,而汉字的形声字,用声旁来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十单元和第十四单元就出现了这类的设计。比如说67页那个小话筒,“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就开始渗透汉字声旁的特点。另外第十四单元93页有一个“比一比,读一读”,就是进行比较,深一步了,让学生想一想字意有什么变化。这一册集中识字是从表意的特点来进行,到下册的时候再来讲声旁。在教学中希望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认字目标应当靠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能当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更不等于能熟练掌握,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来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至少需要半年的努力,教学时也应把它当一个过程来看待,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同时都能掌握,难点越分散学生学起来越容易,积极性也越高。第三,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但它不能成为识字教学的支柱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形声字、形旁、部首等概念,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它们,适度的渗透字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让他们悟出汉字的特点,可是过分的重视字理分析使学生失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效率,即使是那些学生明白了字理的字,也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一年级上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册是稍做面上的渗透,本册争取让孩子在认识上产生飞跃。但是教材也没有涉及声旁表音的情况,许多部首学了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原意,查字典也并不要求学生要读懂正文,总之文字知识要掌握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不宜要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在分析字形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来学习分析字形)编上一句话等等,这是一种记忆术,老师不必用所谓正规的字理知识去纠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这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老师本人要说的就必须是符合文字学的知识了。
3.学习查字典。从第二单元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是以金匙钥的形式出现的,第13页认识字典,第三单元19页学习查字典,第四单元27页学习查找难检字,这三个单元连续出现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但并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第七单元的时候开始限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查字典速度,基本上要求一分半钟查到。学习部首查字法,如果由老师来讲那将包括很多的内容,特别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所以我们的设计希望能利用画面,引导学生来读画,读画中的文字,有的学生就开始说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既然要查字典肯定有一些问题需要前期解决,这个孩子就说提手(扌)旁、门字框、单人旁都是部首,用部首来查,那咱们找一找部首的目录,找一找检字表,看一看正文。可以像图画表现的一样,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字典自主来学习,根据画中的提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发现,去学习,遇到障碍可以小组交流,其他的同学可以帮助,老师也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指点。这样就需要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查字典的欲望,学生想学查字典了,就引出这个活动。像19页学习查字典,是用丁丁冬冬交流的形式说你是怎么查字典的?他说我的方法是数、查、记,数部首的笔划,查部首的目录,记住检字表的页码,查到后到检字表上就要数另一部分的笔划,再查检字表,从检字表上找到正文的页码这样才能找到,底下查一查、试一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按照文字表述尝试做一做。这时候如果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的语言是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比老师去说更好。难检字在“勇敢”单元,学查难检字设计这个金匙钥有三个目的:学习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熟悉没学过的常用部首,学查难检字表。字的部首,一般是以上到下、左到右、内到外的顺序来确定的,如果在这几个位置都找不到,就可以去查难检字表了。教学生学习查难检字表之前,应该先熟悉部首目录,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看,对照目录去想例字,再由学生出例字练习,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上中下都可以,然后学生会找部首在哪个位置,学生可能找不到,这时候就引出问题:这样的.字怎么办?那就去查难检字表。凡是做部首的字都不在难检字表里,比如鲜血的血,身体的身,因此熟悉部首目录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练习是不可能使学生熟悉所有常用部首的,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一边查一边认识生的部首。凡是没学过的部首可以暂且可以称它为什么旁,由学生自己给它命名,尽量让学生自己活动,不要求非常的精确、准确,让他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去学习,去找出学习的办法来。
部首查字法应该用来独立认识生字。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爱查、会查、自觉查,把查字典当作最可靠的认字方法来对待,把使用工具书当作最重要的阅读习惯之一来培养。由于学生识字量小,读正文是有困难的,学习查字典刚开始只要求他会查,能找到字,读准字音就行了。初学的时候不宜要求速度,日后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步加快速度。到第七单元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速度的问题:丁丁冬冬就有一个提示,我用八分钟查了五个字,你怎么样啊?到了十五单元就要组织查字典的比赛,比一比谁查的快。要让学生在学查字典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来说,查字典的困难,第一个就是确定部首,还有翻页找页挺麻烦,但有些孩子很聪明,他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有的孩子把部首的页码记住,到时候就翻那一页,有的孩子在某页码夹纸条,有的孩子把字典用彩笔涂了,到时候一翻,这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老师要发现这些小创造,要及时让孩子.总结经验,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怎么能查的快,引导学生先找出耽误时间的环节在哪儿,再想办法,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以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教参上也提了几点建议,第一个记住部首的目录,检字表和难检字表的页码。第二掌握确定部首的方法适时地使用难检字表。第三要记住同一部首同一笔划的字是按照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的,比如说月旁,六划的字有32个,要找脏字,第一笔是点,点在32个字中靠后排,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最好,如果学生没有找到这个规律,老师也可引导他适当注意一下。查字典是一项技能,技能要靠练,不能靠讲,所以让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在实践中提高速度,他就会产生兴趣。
语文教材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2、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3、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教学重点:
共同探讨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人物的优秀品质,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自立、自信、自强的青少年。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是啊,从我们迈入初中的大门,著名的作家赵丽宏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那老师想知道你们都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呢?(生作答)嗯,同学们读过的好书真不少,也看出来我们的学生都是些热爱文学的人。那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推荐一本被誉为“男孩子必读”的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一起跟随主人公去漂流,去感受主人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目标定向。
1、交流故事中人物,了解故事内容。
2、探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3、学习优秀品质,做自立、自信、自强少年。
三、预习检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名著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如何读这本名著的?
2、请小组合作,交流读书心得,谈谈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总结(板书)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应该在自己感兴趣或能打动自己、能产生共鸣的地方做标签,把它记录下来。
五、个性展示。
我们都知道小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生活。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一些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学以致用,那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去感受名著中的人物,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
1、那下面请大家在老师给出的三个精彩情节中,选取你喜欢的一个,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文章,谈谈你对名著中人物的理解。
六、悟生活整合提升。
语文教材教案篇九
《粽子》一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更可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
在要学生自己来介绍端午节习俗由来之前,要利用第六节,让学生充分朗读。一方面是因为本节集中了文章中的大部分生字,是集中识字很好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练习说话做好铺垫。
二、过程。
学习课文2——5节。
1、人们用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粽子大家都吃过吧。课文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来写粽子的。轻声读一读2——5节,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2、接龙读2——5节。
3、同桌两人再读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
4、交流。
(1)形状。
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读句)。
那到底是什么形状?出示实物。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
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2)颜色。
出示: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读句)。
学习生字“糯”。自由读,用小圆点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出示填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齐读第三节。
(3)味道。
学生尝粽子。交流味道。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读句)。
是呀,粽子味道甜美,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这就是——出示词语惹人喜爱。
学习生字“惹”。你能用“既……又……”来说一句话吗?
三、反思。
第二——四节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故虽课前请学生已经做了预习,但课上仍要给予他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力求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此时教师的点评也应主要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既……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关联词,在这并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只是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引语,来让学生了解“既……又……”的一般用法;在读中,让学生知道“既……又……”的前后内容改变位置,意思不变。
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几何的概念,孩子或许会不明白什么叫“顶角、棱、平面”。这一环节的设计只是让学生能直观地知道他们的位置。这样来动手指一指,学生应该饶有兴趣。这既是对粽子形状独特的再次感知,也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闻箬叶、尝粽子等,但最后都要回到读上,实则是要通过小活动来促进朗读,让学生读得有趣味。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太空生活的有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
1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二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三学习生字。太空生活趣事多优质课教案。
出示生字。将生字连同词语一起出现。(课件)先呈现带拼音的词语,然后将拼音去掉,再将不是生字的字去掉,留下生字,让学生认读。
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点播生字课件)。
二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四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五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把每部分写得瘦、长一些;有些字左窄右宽(杯、件、住、须),有些字是左右大致相等(能、飘)。
(2)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
让学生在观察老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
六实践活动。
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资料袋:太空吃饭讲究多。
太空餐桌是特别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要夹准、夹住,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生活环境的污染。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这样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板书设计:32太空生活趣事多。
失重。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镜泊湖的奇观以及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弄清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及其有关的传说。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
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消灾弭祸:消除灾祸。弭同“弥”,止息的意思。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能够承受。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耸峙:高高的直立。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六)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七)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后给予解答。(可先让其他同学给予解答,然后老师再给予补充纠正。)。
3.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中的传说故事。
4.说说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
(八)作业。
1.朗读课文。
2.复习词语:
消灾弭祸天廷忌妒索取争执炽热阻塞绮丽别墅点缀。
一望无际缤纷耸峙奇幻俯视黝黑美不胜收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2、3、4段。
(二)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处景点的具体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点的特征进行静态和动态描写的。
(三)体会文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1段课文,并说说第1段所写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说出这段话的段式待点是什么?
(总——分段式。先总说镜泊湖景色的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然后再具体展开说明它怎样“自然朴实”,又怎样“绮丽多变”。)。
3.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是“自然朴实”的?读出有关语句。
4.课文是怎样写镜泊湖“绮丽多变”的?读出有关语句。
6.仿照这段话,自己组织语言说一段话。(要求运用:“……除了……没有…………只有……然而……”这些词语。)。
小结:课文第2段,作者是从整体上向我们描述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即: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7.齐读第2段。
(三)学习第3段课文。
1.学生自学第3段课文。边读边思考:
(1)吊水楼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3)“千军万马”、“声闻数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在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时,吊水楼瀑布结冰吗?为什么?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
(在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课文第3段,作者重点介绍了镜泊湖的景点: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景象。由于瀑布流水处在剧烈的运动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也从不结冰,这是动态的描写,与第2段的静态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
3.齐读课文第3段。
(四)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
(1)地下森林为什么要说“所谓地下森林”?
(2)为什么能在这里长起郁郁葱葱的森林?
(3)什么叫“俯视”?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时感觉怎样?
(4)为什么地下森林的树木会“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2.自学后,分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阳光照射,镜泊湖这里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3.指名读第4段课文。
(五)朗读课文。
(六)镜泊湖的景色有静有动,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七)总结(略)。
(八)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空。
(1)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山岩,()的湖水,()的花树,()林海。
(2)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着,一到陡崖,突然下(),顿时()万斛珍珠,()起千朵银花,水雾(),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二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本诗通过对“我”奇思妙想的描写表达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胆畅想未来,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学科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写作方法分析篇章中突出的写作方法。
1、运用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写法,说明时代不同。
2、词语优美,想象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写作方法在段落中的体现诗歌的第3、4节针对第2节中父母儿时所爱,说“我”的所爱,进行对比,感到时代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
易考点。
1、朝多音字、乘与潜字的正音。
2、默写课文。
3、进行词语搭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兴趣。
2.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且种子已萌发。
重点环节的步骤。
采用的教学方法。
或手段1、比较爸爸妈妈与我的做法体会时代的变化。
2、想象,以读代讲。
3、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本课学生掌握的阅读或写作方法比较阅读体会重点语句。
仿写点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
a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b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读课文,回答,能够把课文度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个爱奇思妙想的孩子,胆子大的孩子)。
板书:奇思妙想。
二、精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大?
1)读一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认真读一读自己画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的意思。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3)引导学生将3、4两节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加以比较。
2.引导学生重点体会3、4小节,体会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进行比较?在体会中学习重点句子。
2)引导学生用换位思维的方式去感悟。
读出自己的体会。
指名有感情朗读,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3)有感情齐读3、4节。提问: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学的种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会“梦想成真”,引导学生可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
引读:小作者种下的科学种子已经萌发了,快去读读。
自由读5、6小节。
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1、说一说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共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练习把每一节的内容连起来进行背诵。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先背诵下来。
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3、选做:或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或自由发表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粒科学的种子,只要我们敢想、敢做,那粒种子就会萌发。快去学习科学知识吧,让我们心中的科学之种萌发后能够茁壮成长!
板书设计敢于奇思妙想。
——梦想成真。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
教学媒体:
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自主学习第四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2、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
3、概括学法:初读想象画面。
4、“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激发感情。
(1)放影片。
(2)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读,找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好好地品读体会,并作好笔注。
6、汇报:把你觉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朗读的体会。
7、概括学法:品读体会感情。
8、表演读。
9、小结学法: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找—品)。
三、运用学法,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据学法分组合作学习。
(1)分小组自读第五段。
(2)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汇报。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顾。
4、结合课文分组合作探究。
(1)找:哪些语句表现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
(2)品:反复读,体味这些语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反复品读。
6、小结: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所以课文结尾说()。
7、比赛读。
8、配乐读。
9、积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下这一段。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情感升华,课堂延伸。
提供网址,丰富课外知识。
六、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些什么作业?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2、展示激趣: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相关的图片资料,启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看看这本“书”是怎样介绍的!(板题)。
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五
一、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六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三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7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集中识字单元需要学习25个部首:第二单元学习6个部首,第一篇看图识字,从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建筑引入。后面分三部分,学宝盖(宀)头、穴字头、广字头、厂字头还有门字框和户字头这6个部首,都是和建筑有关的部首。第七单元学9个部首,学和身体各部位有关的一些名称,和人体有关的9个部首,通过这9个部首来识字。第十二单元又安排了10个部首的学习,先学的是山、土、石这些偏旁的生字,由丁丁、冬冬对话:山上有什么?有岩石有土,引出和山石土有关的一些生字;地上有什么?有金属矿藏、宝石,引出了金、玉这些偏旁的生字;水中有什么?有鱼、有贝,就引出了带鱼字旁、贝字旁和贝字底的生字;最后是和厨房有关的皿字底、刀字旁、立刀旁等等。按照山上、地下、水中、厨房中的这个排序,选择了相关的部首进行识字,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识字有兴趣,并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2.认字475个,学习偏旁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书上的77页金钥匙有认字方法小结。方法就是看字形来认字,比如是山字就是象形字;看拼音来认字;也可以去问别人,还有看上下文来猜,还有读字读半边,比如说青等一些字;还有查字典。可以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以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了。一年级渗透性的学习了字理识字,但它一直不是作为知识点来讲授的,只要求学生接触,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去思考。在一年级识字量的积累上,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初步认识,有体会。三个集中识字单元都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表意功能有一个认识,而汉字的形声字,用声旁来表音的特点也开始在本册渗透,第十单元和第十四单元就出现了这类的设计。比如说67页那个小话筒,“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就开始渗透汉字声旁的特点。另外第十四单元93页有一个“比一比,读一读”,就是进行比较,深一步了,让学生想一想字意有什么变化。这一册集中识字是从表意的特点来进行,到下册的时候再来讲声旁。在教学中希望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的实践。认字目标应当靠学生的实践来完成,而不能当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知道了,懂了并不等于会了,更不等于能熟练掌握,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来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第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至少需要半年的努力,教学时也应把它当一个过程来看待,不要企图一蹴而就,也不要奢望所有的孩子同时都能掌握,难点越分散学生学起来越容易,积极性也越高。第三,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但它不能成为识字教学的'支柱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形声字、形旁、部首等概念,但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它们,适度的渗透字理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让他们悟出汉字的特点,可是过分的重视字理分析使学生失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效率,即使是那些学生明白了字理的字,也需要循序渐进的教学。一年级上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下册是稍做面上的渗透,本册争取让孩子在认识上产生飞跃。但是教材也没有涉及声旁表音的情况,许多部首学了也不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原意,查字典也并不要求学生要读懂正文,总之文字知识要掌握精当、好懂、有用的原则,不宜要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生在分析字形的时候,(因为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来学习分析字形)编上一句话等等,这是一种记忆术,老师不必用所谓正规的字理知识去纠正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会这个字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老师本人要说的就必须是符合文字学的知识了。
本文章共6页,当前在第1页12345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的关键词语读出感情,注意人物语气。
3、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4、能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智慧过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从阿凡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2、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描红本、一个钱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阿凡提的图片)板书:阿凡提生书空。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除了阿凡提,还出现了哪些人物?(交流)。
板书:穷人巴依卡子。
2、初读课文,穷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板书:可怜)。
3、可怜的穷人和巴依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出示填空。
巴依说穷人吃了他,他要穷人()。于是穷人就请阿凡提帮忙。阿凡提用()付了饭钱,治服了巴依。
4、那么这个故事中的饭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饭钱到底是指什么钱?指名回答。(板书:吃饭的香味)。
5、巴依不但逼穷人付吃香味的`饭钱,而且还要去告穷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巴依?交流(板书:可恶)。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课文1-4节,理解重点词语。
师:面对这样的巴依,穷人是怎么做的呢?(请阿凡提帮忙),那么,他是如何请阿凡提帮忙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小节。
(1)开火车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了。
(2)指名读一读穷人的话。理解“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阿凡提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来读?指名朗读。
(5)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热心助人)。
2、学习5-9节,体会阿凡提结账的过程。
(1)引读第五节。
(2)指名读卡子的话。
(3)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指导朗读。
(4)在阿凡提和穷人到来之前,巴依和卡子正在高兴地交谈,你想想,他们有可能在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说说看。(出示图片)指名交流。
(6)轻声地读句子,圈出动词。做动作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7)指导朗读。(板书:听钱的声音)。
(8)指名读阿凡提的话。
(9)想象说话:阿凡提想:xx。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
四、情境表演,体会阿凡提智斗巴依。
1、生表演5-9节。
2、理解词语:大摇大摆。
3、采访表演者(板书:智慧过人)。
4、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就这样,阿凡提是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可怜的穷人,对付了可恶的巴依和卡子。板书:(帮助对付)。
5、齐读句子: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七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一)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课件: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五、板书设计。
匆匆。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相关资料:
朱自清,现代作家和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18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1923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出示汉乐府民歌的《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三)小练笔:写读后感受。
表达我的小计划。
本次书面表达是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自己策划的能力,初步学会写计划。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八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这学期担任八年级4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及要求:
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读;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本册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成单元,编排在3、6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的文言文(包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在本册教材六个单元中都有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1、5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2、4、6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安排2次,每次选入4首古典诗词,共8首。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能力的目标:
(一)、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1型、字义。
(二)、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心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1、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三峡》(全部教完)《短文二篇》(侧重预习工作)29月3日—9月9日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及作者巧妙的布局和区科组长教研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六单元的张弛有度的行文结构。
3、感知祖国山川之课外古诗文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9月10日—9月16日《短文二篇》(教学要点1、2)。
1、积累重点文言实《消息二则》(教学要点3、4、5)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精炼的语言。
3、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4、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悍的写作特点。
5、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能够区别新闻特写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点;与消息的异同。
3、了解通讯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
4、学会进行新闻采访,学会写作新闻。
5、掌握“讲述”技巧,在讲述中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任务二:新闻采访区教研。
任务三:新闻写作口语交际:讲述《藤野先生》。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9月30日上课第一次月考3法。
3、感悟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0月1日—10月7日。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回忆录的写作方法。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710月8日—10月14日厚仁德、坚韧顽强的美德。
4、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5、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简洁的语言风格。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品味课文反衬手法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10月15日—10月21日《美丽的颜色》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4妇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精神,磨炼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学习写作传记的方法,学习任务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5、搜集整理有关“信”的信息材料,了解与体会“信”的内涵和意义,做诚实守信之人。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琉璃、有感情地背诵全文并默写。
2、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10月22日—10月28日《唐诗五首》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句语言、意境和写法,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有序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父爱的伟大。
语文教材教案篇十九
谈话: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大地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你从影视和阅读的书籍中,接触过哪些英雄人物?说出他们的名字(雨来、嘎子、王二小),今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个群体,这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的生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
出示本课的四字词语:
英勇奋战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
大举进犯叽里呱啦坠入深涧纷纷滚落。
分别找男女生来读词语,说说在读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让孩子知道把词语进行分类并读出不同的感情,这也是积累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三、学文。
1、读课题,看老师突出了什么?“壮士”何为壮士?(强壮的男人;英勇无畏的人,及时的给与肯定,表扬鼓励)。
2、文中的“五壮士”是谁?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指名说:本文写了五壮士的事?
3、这篇课文较长,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老师仿照《夜莺的歌声》那样做了小标题。
(罗列小标题,指名读)。
4、在这五部分中,哪些部分写了英勇作战?)学生说教师根据地点的转移坐标注。
迅速默读(2——5)小节。
5、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五位展示的表现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从班长的神态、副班长的心情、宋学义的动作、两个小战士的表情,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下这一部分,指名读。)。
过渡:此时引诱敌人上山,掩护任务已经完成,但他们却走上了一条绝路?什么是绝路?
6、从哪里看出是一条绝路?指名说(无路可走了,死路三面都是“悬崖峭壁”一词中看出)面对这样的一条路,面对这样的选择,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班长表现的义无反顾,从哪个词中看出来?(斩钉截铁)出示字条:随文理解斩钉截铁。指导读这一部分“班长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声‘走’!”
战士们的表现怎样?(抓住热血沸腾)来体会。
指导读这一部分,读出坚定、从容。
7、过渡:是啊,为了群众,为了主力,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义无反顾的走上了这条绝路。当他们走上狼牙山顶峰,他们发现了什么?形式越来越严峻,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负伤弹尽)但他们仍要和敌人做最后的一搏。
出示:班长马宝玉抢先一步,夺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纷纷滚落山谷。”
是啊,此时他们的新仇旧恨浮现眼前,有哪些仇恨?指名说(“731”部队拿中国人当实验品,“三光”“南京大屠杀”)。
指导朗读,读出仇恨气愤。
小结:孩子们,我们一路跟随五位战士从上山到绝路到顶峰,他们奋勇作战的壮行(板书)让我们肃然起敬。
8、弹尽粮绝,面对这样的悬崖峭壁,他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临行前他们胆怯了吗?退缩了吗?我们先来听一段电影资料的录音。(放录音)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我们放声来读这一部分(6-9小节)。在这样的悬崖峭壁上他们没有投降,选择了壮烈牺牲。
出示:课文插图。
观察他们的表情理解“屹立”“眺望”的意思。从而体会他们跳崖时的从容。
指导读文。(齐读、指名读)。
链接:日本武士向五壮士鞠躬的材料。
小结:板书正是因为有了上山、绝路、顶峰与敌人奋勇作战的壮行,英勇跳崖的壮烈,他们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壮士”
四、总结:
狼牙上五壮士这个故事被千古传扬,清明又至,没到想到这个故事,我们依旧心潮澎湃,在这里把一副对联送给他们。(出示对联)齐读。
语文教材教案篇二十
晏子使楚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