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教案(精选18篇)
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鲁迅祝福教案篇一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学习目标3。
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1、学生通过复述课文培养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创新设计p14自主学习篇。
背景资料(见创新设计p16右中)。
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第一、二课时(预习)。
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点拨:(1)封建礼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
(2)害死祥林嫂的帮凶:四婶、柳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
(3)敏感、有良知,但软弱,退缩,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我”
(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方式?
点拨:倒叙。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情节内容记叙顺序。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倒叙。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6、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
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
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
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
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
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哪些人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元凶”?据此体会许寿裳先生的名言:“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点拨: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鲁四老爷在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皱了第二次眉,他对一个在自己家无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厌,说明他恪守礼教之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林嫂二进鲁镇时,这次,他暗暗告诫四婶,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这又恰恰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林嫂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赏鉴”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
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人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忙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地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可见,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
3、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如有,请用文中四个最精练的动词概括并简要说明。
明确:反抗过。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范伯群先生说:“大致是由逃、撞、捐、问这四个层次构成的。”祥林嫂从山里逃出来,到鲁镇做工,她是在上有严厉的婆婆,外有封建孝道和封建妇道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她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维护人的尊严的抗争;改嫁时“出格”的吵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刷污秽,让自己享有人的权利;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我”灵魂的有无,则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这一切都表明祥林嫂曾抗争过。
甲:祥林嫂的逃、撞、捐、问,反映了她命运发展的基本历程。这一切,都表明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对封建礼教也曾进行过坚韧的反抗。这反抗闪烁着反封建礼教、反封建迷信的亮色。
乙:小说确实刻画了祥林嫂的反抗性格,但这种反抗并不是为了摆脱她灵魂上的迷信的枷锁,也不能说明闪着反封建的亮色,而是封建礼教“规范”下的产物。祥林嫂的出逃是为了躲避被卖的厄运,抗婚是不愿做“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捐门槛是祥林嫂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表现,但实质上不仅使她深陷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终又成了灵魂再一次被愚弄摧残的证明。至于临死前祥林嫂在“照例相信鬼”的鲁镇,大胆地发出对灵魂有无的疑惑,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是她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应。因此说,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5、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1.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1)读下面三段选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明确: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初到鲁镇是“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除表现她的忠厚老实之外,还说明她备受婆婆虐待,但毕竟年轻。再到鲁镇,仍“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而诉说不出的表现。最后,“我”在河边遇到她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明确:小说中曾经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如初来时顺着的眼;到再来时没有原来精神,且带些泪痕;捐门槛后“分外有神”;四婶一声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乞讨时“间或一轮”;问“我”时“瞪着眼”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最能传神,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心灵的秘密。大师通过对祥林嫂几次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欣赏语言特色,品读相关文段。分角色朗读。(参阅创新设计p16左上)。
*沉郁的语言特色。
*个性化人物语言。
*雅俗共赏的白话文学语言。
请大家概括小说的主题。
确规明确:《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质。同时还有促人警醒,呼唤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
1、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左右。
2、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祥林嫂小传。
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旁人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年左右。
第三、四课时(展示)。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分组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你这节课心情怎样?
你有哪些收获?
鲁迅祝福教案篇二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三要素。
2)掌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认识《祝福》的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及教师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认识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罪恶,并体会到思想对行为的。
巨大决定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3)认识到“集体无意识”的可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概念:小说是通过典型的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人物。
二、鉴赏“祥林嫂”:
1、生自读课文。
2、分小组概括“祥林嫂的那些事儿”(板书:情节梳理)。
新婚不久成寡妇。
被卖改嫁进深山。
夫死子亡回鲁镇。
做工被逐成乞丐。
除夕祝福声中死。
问:你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何看法?
生1:老师,她命不好。没得说了,那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给她碰上了。
还是愿意听她再说一次阿毛的故事。
生4:我觉得她还有点不够坚强。(全班愕然)。
问:同学们都觉得祥林嫂很悲惨,有的人同情她,也有的同学很勇敢地说不可怜她。那么鲁镇的人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持什么看法呢?(引导学生找出鲁四老爷、柳妈、我等人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
明确:鲁镇的人们觉得祥林嫂是不祥之人,死有余辜。
3、分小组讨论“祥林嫂的爱与怕”(板书:人物分析)。
明确:
爱:爱劳动,爱儿子,爱生活(普通而平凡的愿望)。
怕:不让参与祝福——生而不能作一个平等的奴仆。
死后锯为两半——死而不能作一个完整的鬼魂。
结论:进不得,退不得,进退不得;生亦难,死亦难,生死两难。
4、抽丝剥茧式追问“祥林嫂之死”(板书:写作目的)。
文中说,祥林嫂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祥林嫂为什么穷?——被炒鱿鱼(插入:临死前肖像描写)。
为什么被炒鱿鱼——干活越来越不灵活。
为什么干活越来越不灵活——捐门槛后仍无祝福权利(插入第二次肖像描写)。
为什么捐门槛——嫁了两次。
为什么嫁两次——婆家卖她赚钱。
婆家为什么卖她——她丈夫已死(插入第一次到鲁镇的肖像描写)。
原因分析:
丈夫已死——必须从一而终(节)。
婆家卖她——出嫁从夫,父叫子忘子不得不亡(孝)。
明确:贞节、孝道,这就是封建礼教。死后灵魂锯为两半,这是封建迷信思想。真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双重压迫下,祥林嫂的精神崩溃了,迎接她的只有死路一条。
问:刚才有同学说,祥林嫂不够坚强,她有没有向命运抗争呢?
同学很快找出论据:有,而且抗争过很多次。
抗争改嫁,出逃到鲁镇。
出逃被捉,婚礼撞破头。
渴求平等,攒钱捐门槛。
同学都笑了:会!
穿越时空:假如祥林嫂活在21世纪,也是刚死了丈夫,你想她的生活会怎样?
有味呢。
问:同学们,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有!
问:同学们会不会认为她不吉祥不吉利,排斥她,因为她再婚了?
生(笑):这有什么。现在我们社会再婚的多了去了。
问:为什么同学们不会歧视祥林嫂呢?
生:因为我们思想不同了!没有封建礼教思想了嘛。
明确:时代不同,祥林嫂的生活就不同。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性格悲剧,而是社会悲剧,换了谁,在那个时代,都必死无疑。说白了,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杀死了。
在对比中,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到思想对行为的决定作用!所以希望同学们在高中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悲悯情怀:
在上一节课,李海霞同学勇敢地提出了她认为祥林嫂悲惨,但是她不同情祥林嫂的看法。但是,希望赏析到这里的时候,我希望她能改变一下看法。没错,从感性上来说,当祥林嫂反反复复说阿毛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麻木,直至厌烦。幸好我们是人,除了感性,还有理性,我们知道,这不是祥林嫂的错,所以如果祥林嫂再说一遍阿毛的故事的时候,虽然我们内心很排斥,我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再听一次!就如那个用微笑挽救跳崖之人的老人,一个微笑足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冷笑也足以杀死一个人。
补充故事: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悲天悯人的人!
我希望同学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5、拓展:集体无意识。
问:祥林嫂被杀不是最可怕的(生都惊讶了),可怕的是她被杀而不自知。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捐门槛不得而哭。
问:有人说,柳妈很坏,因为她吓祥林嫂,她坏吗?
明确:好心办坏事!可怕的是杀人而不知。
这就叫集体无意识!杀人的人(鲁四老爷、柳妈、我及鲁镇的人)杀人而不自知,被杀的人(祥林嫂)被杀而不自觉!这才是真正可悲而可怕的地方!
所以身体的痛苦容易解决,思想的麻木难以根除!这也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努力改造国民思想。
三、其他人物赏析。
鲁四老爷: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柳妈:封建思想的毒害着。
我:线索人物,新旧思想结合。
四、明明全文都讲祥林嫂,为什么题目却叫“祝福”?
明确:更具反讽意味。
五、方法归纳:
1.梳理情节。
2.分析人物(正面、侧面)。
3.探讨主题(人物、结尾)。
教学后记:
刚开始,学生都觉得这篇小说难懂,闷,没意思。但是经过我的问题设计,发现学生逐渐融进去了,而且慢慢地也理解了小说的写作意图并且真的能够走进祥林嫂的内心了,到最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都觉得鲁迅先生写得真好!连那个开头认为祥林嫂很唠叨很烦的同学都主动跑过来找我说:“老师,我现在不会觉得她烦了,这,真的不是她的错。”我觉得很欣慰。
鲁迅祝福教案篇三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2课时。
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二、总结与引申。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三、作业布置。
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四、板书设计。
情节特点:倒叙。
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
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4、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总结与引申。
1、封建压迫的体现(四权)。
2、对比电影和小说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区别。
三、作业布置。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四、板书设计。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鲁迅祝福教案篇四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课文: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投影——鲁迅)。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二、人物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健壮耐劳。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被迫改嫁、强烈反抗。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明确: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
鲁迅祝福教案篇五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结局:祝福之夜惨死。
开端:逃避初到鲁镇。
发展:被逼卖到贺家。
高潮:再寡再到鲁镇。
尾声:鲁镇正在祝福。
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二)了解祥林嫂的一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祥林嫂已经死了,假如现在大家都是大侦探福尔摩斯,我们要来调查侦破这起案件,那么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不是应该详细了解死者啊?好的,下面我们就看到文本,从“我”的叙述当中找出祥林嫂每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老师首先进行示范:看到第二大部分第二自然段,看到揭示时间和年龄的词语。二十六七岁,明确两个信息,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2)快速浏览。(扫描式阅读,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
由老师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阅读文本,查找关键信息,探寻出祥林嫂"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以及祥林嫂所经历的事件。
明确: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被婆婆抓回去,改嫁。(为什么会撞破头?老师补充封建礼教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二十八九:得到消息,改嫁,年底生小孩,孩子叫阿毛。这个时候的人生相对平稳。
三十、三十一岁: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先是丈夫患了风寒而死,然后是自己的孩子被狼给叼走了。估计两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不到半年的时间。然后重新回到鲁镇做短工。(礼教思想)。
三十二三岁:在鲁镇做工。经常说起孩子被狼叼走的情景。捐门槛。祭祖事件。(迷信思想)。
三十七八岁:最后来到鲁镇,死于鲁镇的大街上。
本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本篇文章的整个故事情节,然后对祥林嫂的几个人生阶段进行了概括,从我们的概括中知道了祥林嫂有三次到了鲁镇。那么每一次祥林嫂到鲁镇是什么样子呢?作者是怎样对的外貌进行描绘的呢?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在进行探讨。
布置作业:画出李祥林嫂三次到鲁镇时对其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从这些句子当中你读出了祥林嫂的哪些信息。
鲁迅祝福教案篇六
1.到今年,鲁迅先生已经去世80年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地传播着、阅读着。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表现出一个伟人的博爱与悲悯情怀。
2.今天,我们读小说《祝福》,就能读出这种浓烈的情怀来。
3.小说篇幅较长,将近一万字。课前组织同学们做了认真预习,要求同学们标记段落序号、通读整篇小说、做点个性批注,并完成自学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效果。
4.大家通读并初步研究了这篇小说,那么小说的基本情节是怎样的呢,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一位学生说完后,老师予以明确)。
同学们看看,从情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倒叙!此外,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还有个特点,即前有序幕,(和同学一起讲)后有尾声。
小说讲述了祥林嫂一十三年的悲惨遭遇:她从一个二十六七岁的青年妇女,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街头乞丐,而且只四十来岁,就悲惨死去,在寒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
其人生变化之大,之惨,让人震惊,令人悲伤。
5.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的那样: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小说中也有这样一些表述: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似乎鲁镇一切照旧。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变”与“不变”来阅读和探究小说,进而了解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旨。
6.先来看小说是如何写“变化”的。
小说围绕祥林嫂写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等下参与分享。【板书:变】。
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
这一次次变化实际上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毁灭、一步步被这个社会吞噬的过程,作者以极其沉重的笔墨向我们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一下“鲁镇从未改变的东西”。(3分钟)。
【板书:不变】。
师生讨论中……[如果需要封建礼教方面的“补充资料”,点击“超级链接”]。
1924年,即中华民国13年。然而,民主和科学的光芒却没有照进鲁镇,更没有改变鲁镇。这里一切照旧,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力量强大。正是这些“不变”的东西,像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死死扼住了祥林嫂命运的喉咙,把她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8.解读到这里,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应该非常清楚了,同学们能不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师生讨论中……。
【老师明确】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被旧社会所吞噬的苦命人。
9.作为革命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的鲁迅先生,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展示出了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苦命运,深刻地揭露出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正如许寿堂先生说的: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这样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痛苦。
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就是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点“超级链接”)。
鲁迅先生在满清生活长达30年,对封建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于是向往革命,为革命鼓与呼,1911年终于迎来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但现实却令他很失望,甚至绝望,有“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中”的大寂寞。但他没有放弃,面对浓黑的夜,他荷戟独彷徨,上下而求索。
鲁迅通过小说,揭露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弊端,为的就是“引起疗救的注意”,启发人们去改造中国、改良人性,以期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10.事实上,鲁迅先生所揭示的一些病苦至今也没有完全疗救好。今天的社会,依然需要鲁迅先生的批判,需要“德先生”的民主,和“赛先生”的科学,以及美好的人性。如此,社会才能和谐,人生才能美好。真诚地祝福各位。下课,同学们再见!
鲁迅祝福教案篇七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三、本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社会环境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结全文。
教学要点:小说结构特点和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我们中国,曾经出现过无数的伟大人物,其中包括鲁迅。(投影——鲁迅)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已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已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鲁迅的又一篇杰出小说《祝福》,这篇小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或多种话剧。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呢,请看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明确:最简洁可用四个动词来概括:“问—抓—撞—捐”。但是电影《祝福》却把“逃”放在开头,请大家比较小说把“问”放在开头有什么区别?(“问”: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渲染气氛。“逃”:增加视觉效果,如果把“问”放在电影里,难免沉闷。)
讨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模样周正——“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二次婚姻——百分之百的包办、不折不扣的欺骗、地地道道的买卖、野蛮粗暴的强迫,是浸透了劳动妇女血和泪的封建婚姻。
明确:是一血淋淋的惨剧、乱七八糟的闹剧、反抗失败的悲剧。
失去了丈夫、孩子、劳动力、理智、红色、笑容、信任、镇上人的同情,她的精神一步步崩溃。
失魂落魄、沦为乞丐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真实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祥林嫂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
从鲁四老爷家赶出来之后,祥林嫂陷入了彻底的困境,显然是无法再活下去了。这是,她体力虽已不支,但脑子还是能思考的。面对死亡,面对死后酷刑的恐惧,她回首一生悲苦的经历,终于不能接受这“有罪”的宣判了。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为怀的吗?为什么对自己是那样不公,那样的残忍无情呢?她从自己切身的痛苦经历中,引申出对鬼神世界的“疑惑”了。
鲁迅祝福教案篇八
: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和无法摆脱的礼教枷锁。
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残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的。
1、导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所说的话。
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师:还有吗?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丧夫][——被认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丧子——失去亲情的依靠。
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没有人关心她??
(1)第一次丧夫来鲁镇:勤劳工资被婆婆拿去,被抓回去强迫改嫁,
(2)第二次丧夫:勤劳养育儿子儿子死了,被赶出屋。
(3)失独后来鲁镇:捐门槛,精神救赎被视为不洁,不准祭祀,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4)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无言抗议更加孤独4.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祥林嫂身边的人——鲁四老爷、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妈、卫婆子。
(1)封建礼教:失节者大、从一而终思想,使其处处受到鄙视;
(2)封建迷信:摧残她的精神(死后被锯开来);
(3)封建家长制:婆婆领走工钱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来收房,没有了去处;
(4)封建地主阶级:经济上盘剥、精神上毒害。
明确:封建礼教、神权迷信使得祥林嫂尊严被践踏、被愚弄最终摧毁她的精神和肉体。
5.总结: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榨迫害的人,又是一个一直努力抗争命运的人,她善良、朴实、淳厚,想用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作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没有反抗封建礼教呢?
明确:祥林嫂的反抗,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礼教本身。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这更能揭露封建礼教道德极端虚伪、极极端残酷的本质。
鲁迅祝福教案篇九
(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开端祥林嫂来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专题品析,合作鉴赏。
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这一角度,可以把视点集中于"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上。
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15分钟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
1、人物姓名鉴赏。
祥林嫂:
(1)、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鲁四老爷:
(1)、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
(2)、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
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
柳妈:
(1)、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
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贺老六:
(1)、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
(2)、贺,有庆贺、庆祝之意。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
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卫家山人。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
(2)、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
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
2、爆竹声声话祝福--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威迫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画眼睛的艺术--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眼睛是心之窗。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威迫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
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中国人世代奉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中不断生成新发现与新见解。)。
1、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焦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
2、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
(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佯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详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掏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于。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然而……。”四叔说。
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只有四嫂,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佯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若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贸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后来怎么样呢?”四婢还问。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
“后来呢?”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凄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姑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向,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一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不知是对祥林嫂的问题太意外还是短短五年间祥林嫂的变化令他不忍面对,鲁大少吞吞吐吐地说完,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往四叔的家中。
说——说不清?!祥林嫂心头猛地一紧,钉着鲁大少的眼光倏然暗淡下来,跌落在自己的鞋尖上。
这鲁大少是鲁大爷儿子,祥林嫂先前见过的。这五年,她的心思全在阿毛身上,倒不怎么觉得鲁镇少了位少爷。只是偶尔柳妈来四叔家做帮手时,听说个一二。
“上城,上城,上什么鬼城喽……这世道呀。”柳妈吃力地挤按着豆腐浆愤愤地说,不时抬眼瞟一下祥林嫂。祥林嫂张口想搭理一下,终究不知道柳妈为什么愤愤,只好尴尬地抽搐一下嘴角算是回应。
“鲁大少的辨子被人剪了……这世道呀。”见祥林嫂不知所云,柳妈诡秘而有点生气地说,“现在只好……去东洋了。”
“东洋有狼吗?”祥林嫂关切的问到。
柳妈莫名其妙,好一会才醒悟过来,“有或许没有,这我说不清楚。”
这一回鲁大少该是见过世面回来了,有没有魂灵不料竟也“说不清楚”,祥林嫂颇觉意外而失望。
走了?回家了?提到回家,祥林嫂这才回过神来:我也该走了。她仍然用竹竿撑着,缓慢而僵硬地旋过身来,双脚在雪地上挪移出一个不深不浅圆圈,然后踉跄着朝镇西头的土地庙走去。空气中飘过几缕牲醴和香烟的气息,鲁镇正在“祝福”了,远远近近,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说不清就说不清吧,反正除了阿毛,我谁也不见!祥林嫂一路踉跄,这样断断续续地想着,不由得攥紧了竹篮。
“这是阿毛认得的……”祥林嫂在阿毛遭了狼以后,再次来到鲁镇时带着这个小圆篮,有一回柳妈无意间问起这篮子,祥林嫂感激地回到,“我可怜的阿毛呀……手上还紧紧的捏着这只小篮呢。”
后来,祥林嫂去土地庙捐了门槛,四叔祝福上香时,还是教她走开。祥林嫂从此遭鬼召了魂一般,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四婶见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便打发她回卫老婆子那里去。临走时祥林嫂也没忘了带上这只圆篮。
至于破碗——那是四婶派柳妈送祥林嫂去卫老婆子家时候的事。
“阿呀呀,这真是黑了天了……”卫老婆子先是对着柳妈的大喊大叫一番,接着转身进屋拿了个破碗愤怒的`丢进祥林嫂的篮子里,“你祥林嫂福大命硬,靠天靠地……吃百家饭……你来我这里干什么!”卫老婆子哭天抢地地吼叫了一番。
祥林嫂木然听她说完,转身离开了卫家,一路寻着柳妈的背影,在路旁捡了根竹竿,跌跌撞撞地下了山;“那十二鹰洋的门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祥林嫂这样想着,不禁又责骂起自己来,“我真傻,我不知道,春天里也有狼,我不知道捐了门槛也一样……”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只是夜晚北风特别寒冷。
祥林嫂知道是“说不清”的了,便也不再去追究,抖抖地迎着寒风朝镇西的土地庙走去,路过鲁四爷大门,她没看一眼,穿过码头,她也没有停下。脑子里又想起阿毛来。“这样夜了,我还不回家,要是阿毛来了……我真傻,”祥林嫂在心里埋怨着自己,“等等啊,娘就来了。”祥林嫂不觉拼了力气,想加快脚步,却被积雪绊了一下,颓然跪在雪地上,破碗甩了出去,她左手紧紧地捏着竹篮,右手用劲撑一下竹竿,努力想站起来,竹竿“哧”的一声折断了。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二
鲁迅的文章,总是能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我不仅感叹鲁迅那下笔如有神的文采,也仿佛看到了旧社会的动荡。下面就让查字典语文网的小编来给大家奉上鲁迅先生的这一篇《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佯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掏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详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掏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掏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样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于。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然而……。”四叔说。
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只有四嫂,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佯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若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贸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后来怎么样呢?”四婢还问。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
“后来呢?”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凄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姑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向,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痕,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着。”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莱,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就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但当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情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三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罴也都入洞安眠了。农民放下了钱、镈等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土不同。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四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它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鲁迅先生反封建的精神。在鉴赏小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和鉴赏,学会品味小说的语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和主题,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探究了《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好小说的情节和发展脉络。通过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分析,学生会了解到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几个部分构成。
在《祝福》中,主要对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进行了叙述,通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作为小说的序幕,接着讲诉了祥林嫂的悲惨死去作为故事的结局。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首先向读者介绍了祥林嫂初到鲁镇,接着讲述了祥林嫂被卖改嫁,而祥林嫂再到鲁镇则是故事的高潮,作者描写的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则是故事的尾声。
在分析故事情节中,鲁迅先生描写了祥林嫂的悲惨生活情境很多都是发生在春天,“春日之时,丈夫死亡”“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
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学生要把握好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关键时间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构建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鉴赏来了解故事的情境,知道小说发展的过程和其中的事件,从而在探究中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故事情节,了解祥林嫂的`命运和生活。
在《祝福》中有很多的人物,祥林嫂当然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人物。其次还有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等。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使小说变得生动形象,表现了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他们每一个人都对祥林嫂的命运有着直接影响。
当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时,作者关注了祥林嫂的“眼睛”的刻画,第一次到鲁镇时描写祥林嫂时,鲁迅写到“顺着眼”表明了祥林嫂的善良温顺。第二次到达鲁镇时写到了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但到了临终前,她“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不同的眼神清晰地表达了祥林嫂从年轻善良到由于受到生活的影响而慢慢变得呆滞、没有了生机和活力。不同的眼神表达了她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出了她不同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了她的精神状态。
在分析人物语言时通过与我对话展现的是祥林嫂在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在对四婶讲阿毛时的语言,表达的是祥林嫂内心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后悔自己没有看好阿毛;在对大家讲阿毛时,展现了祥林嫂的麻木和空虚;在与柳妈的对话时表达的是精神重压和恐惧。与不同的人进行对话表达的是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但从总体上表达的都是她的一种悲惨生活状态,一种痛苦的境遇。
在写《祝福》时,鲁迅先生用到了倒序的写作手法。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祥林嫂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使读者可以积极地进行探究,从而了解到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真实精神面貌,了解封建社会中封建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影响和精神上的束缚。
通过倒序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形成了一个探究的动力和源泉,促进了小说故事的发展和顺利进行,使文章的构思和文章结构在读者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帮助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掌握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祝福》的写作手法激发了学生阅读小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提高。
总之,《祝福》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导致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出现。通过祥林嫂和富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富人的生活热闹忙碌来烘托祥林嫂的悲惨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和思想。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五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六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像是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胆小畏惧,他们就当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经常有几个人张着嘴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带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况且不用过多久,他们什么都会忘了。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七
兰亭集序中的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里面的虚运用更是精妙,以下是兰亭集序中的虚词和实词的解释,供各位同学学习。《兰亭集序》(选自《穆棣书法作品集.缘波室小楷荟萃》)作者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鲁迅祝福教案篇十八
(1)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有人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演绎了这个发生在春天里的人间惨剧。
先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开端祥林嫂来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开头的“序幕”,交代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对悲剧的主体部分,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造成悲剧气氛,奠定悲凉基调;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九曲黄河,东流入海,只有具体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对黄河入海的全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阅读活动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机整体,也必须对文章的有机结构作深入剖析,细心发现各部分之间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才行。在把握了整体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的思想意义,也才能对“精彩片段”或各个部分在艺术上作出准确判断,因为与整体的关系,对整体的作用,是解析评价各个局部的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准。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对提高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鉴赏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以及其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化大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这一角度,可以把视点集中于“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上。
分组讨论,确定本组鉴赏专题,合作探究品鉴。15分钟后小组长将整理有序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过程中,本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论证,其他小组也可以质疑或补充。
1、人物姓名鉴赏。
祥林嫂:
(1)、没有自己的名字,随从丈夫叫了祥林嫂。说明她没有人生自主权。也说明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严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运多舛,数遭闵凶,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悲悯与同情。
鲁四老爷:
(1)、他与鲁镇同姓,又被称为“老爷”,说明他是地方权威人物、最高统治者,掌控鲁镇。他的理学老监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鲁镇沉浸在他礼教阴霾的笼罩之中。
(2)、他书房里的对联写作“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因为他一见祥林嫂就“皱眉”的态度与他“可恶”“不干不净”“谬种”的语言都鲜明地表现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达”、他的心气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联已经脱落,说明他的附庸风雅。那脱落的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可以暗示他是个不明品节、无品缺德的人。
鲁四老爷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嘲讽与憎恨。
柳妈:
(1)、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柳妈对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对迷信的执着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无知的善良建议,使得祥林嫂最后一个精神堡垒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强,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长、传播、普及,当时的'社会迷信面及广。
柳妈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民众愚昧无知的批判。
贺老六:
(1)、俗话说“六六大顺”,而他贺老六是大不顺。花钱娶来的是寡妇,婚姻不顺;死于伤寒,寿命不顺;儿子夭折,家门不顺。
(2)、贺,有庆贺、庆祝之意。而贺老六的人生最终一无所有。大伯,即他的长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赶走了祥林嫂。贺老六无喜可贺,有悲可哀。
贺老六这个名字表明了作者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卫家山人。只卫护自己的家,是个专横贪婪的封建家长。“她应酬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并且“又取了衣服”。为了获得更多的彩礼,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当作奇货卖给了深山野奥里的贺老六,得了八十千钱。这就是她的从容和能干!
(2)、她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明这种专横贪婪之徒远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利用宗法家族权威无所不为的封建家长比比皆是,有一个广大的群体。
小结:小说《祝福》人物形象的命名有着特别的含义,或寄寓美(祥林嫂、贺老六)的毁灭于其中,或寄寓讽刺(鲁四老爷、柳妈)于其里,作者的怜悯与憎恶,无奈与悲愤隐于人物姓名的深处。
2、爆竹声声话祝福——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对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首尾呼应,结构完善。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致于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画眼睛的艺术——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眼睛是心之窗。课文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肖像描写,描写的重点是眼睛。通过她的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劳善良,安分耐劳的,她饱受生活的惨重打击后,在人们对于她的苦难的鉴赏、恐吓、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溃,极度悲哀与麻木。最后变成“眼睛间或一轮”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祥林嫂死亡之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侦破。
祥林嫂的婆婆、鲁四老爷、贺家大伯、柳妈和鲁镇的人,都有罪责。生活在祥林嫂身边的人们,谁也无意逼死祥林嫂,但确实是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中国人世代奉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这些人,又在不自觉的害别人,他们不约而同得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着祥林嫂一类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硕果这样的话:“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所以,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就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
(文章的意蕴,是贯注在文章生命机体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是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呢?叶圣陶先生给我们作出了回答。叶老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鉴赏(审美实践)比作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起手来,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部分的设计在于把课堂真正还个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专题,主动去发现,去研究,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中不断生成新发现与新见解。)。
1、经典具有永久的可开掘力。《祝福》中的艺术焦点很多,请同学们“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课后自己确立专题去阅读,去发现,自主研究并写出阅读体悟。
2、根据《祝福》的内容,为祥林嫂写一篇小传。
(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努力摆脱从众的思维惰性,启发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站在书本之上,开拓崭新的个性视角,勤于探索,敏于发现,言人所不能言。这一设计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