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范文(14篇)
4.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的工作、生活进行评估和总结的过程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和亮点,让读者容易理解。以下是哲学家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浅谈小学教学篇一
当我们还在解读《课标》,准备贯彻落实时,走在课改前沿的人们已经在反思课标了,提出“课标不是真理,还在实践中,还要纠正修改,不能照办,不去思辩,一味地引用‘新课标中强调……所以……’这样是不对的。”
诚然,此次新课程改革尤如一场“大规模的,轰轰轰烈烈地运动,”政府介入,自上而下,面积之大,速度之快,其时代背景是在整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进行的,可以说是形势所迫。因此势必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愿把体验过的东西与大家交流一番:
反思之一:对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有这样两个例子:一位老师教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汉字”,从分、纷、芬……锋、峰……的读音入手,让学生从班级同学姓名中去找前后鼻音的字,再从字典中去发现,找出规律。这样提出问题,又安排途径,提供资料的探究是可行的。另一位老师上《荷花》一课,用探究性学习就有认标本之嫌疑,光让学生探究“未开的花是怎样的?”找出有关句子读读,而后又问:“只开了两三片花瓣儿的、全开的花是怎样的?”让学生讲述,整个课堂一点意境都没有,干巴巴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都很简单,没有体验,这种课文就不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我在平时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小音乐家杨科》文中有一句话:“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杨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我抓住“躺”字问:“‘躺’什么意思?”学生说“躺”是“放”、“摆”的意思。从字面看,这样的理解已合乎语意。但我没有就此打住,继续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感悟:“噢,那在这里为什么不用“放”或“摆”,而用“躺”字?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有的学生欲言又止。于是我又用感人肺腑的语言启发:“想一想扬科怎么会死的?无非是想摸一摸心爱的小提琴而被活活打死的,他那么酷爱音乐,是个音乐天才,可他将远离这个人世,与我们永远地告别了,此时的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有——”学生恍然大悟,语思畅达,情感溢动,语言喷涌:“所以,扬科离开人世时,只有小提琴陪伴着他。”“此时此刻,在扬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把小提琴,而是生命中最知交的朋友了。”“这样的课堂,教师以智启智,以情唤情,课堂在师生心灵交汇的平台上,探究学习就有了实效。
反思之二:对“综合性”课程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最核心的就是语言实践,真正用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活动课的阅读要真正解决需求,现在很多老师都注意到了“整合”,一节课唱、跳、画、写、算各种形式轮番上阵,令人琳琅满目。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以“昆虫与古诗”为题让学生学习,尽管学生在收集、理解古诗中昆虫的诗句,或者创作新的昆虫诗时,需要到生活中去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己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获取关于昆虫的生物知识。
上完“秋天的画”后,有位老师进行了语言活动,发动学生收集一些树叶,贴贴秋天的画,配以音乐,再加上一些舞蹈,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但是语言实践很少,虽然活动的形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了,而且艺术色彩也很浓厚,但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帮助并不大。而且在活动过程中,不难发现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忽视,没有倾听就谈不上交流,为了让学生有话说,有的老师在活动中创设了情境,然而并不实用,比方《打电话》创设的情境是小白兔生病了,要向山羊老师请假,模拟的是童话世界,首先要变成动物,而一会儿又要变成“我”,要进入情境得转好多的弯,而一会儿童话世界,一会儿现实生活,切换频繁,让学生不知所措。
综合活动应该为学生的阅读量,写作水平、认知能力提高服务,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整合学习。单从命名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性”字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反思之三:对生成性课堂的反思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现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滥竽充数》既可读出南郭先生之伪,也可读出齐湣王之智;《落花生》中的花生未必是理想中的人生,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诸如此类异彩纷呈。生成的.课堂渐为众多专家、学者、教育者所激赏和倡扬。
的确,生成性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期待下孜孜以求的。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因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某教师教柳宗元的《江雪》,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老师,这位老翁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一生满脸疑惑。“我知道。因为那老翁爱吃鱼。”“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我想,那老翁钓鱼是要去卖的。”学生接二连三地解读。教师若有所思。“嗯,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啊!”被问学生一脸茫然。突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教师,现在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无所适从,把“球”踢回给学生。“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嗯……有点明白了……”那学生也只好作罢!
老师质疑引导,可当学生提疑并一个接着一个提出不同见解时,老师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不知从哪儿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去巧妙地召唤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双方交流着一些俗不可耐的回答,做着一个有趣而无意义的游戏。面对生成,教者无所适从。
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做到让自己的设计简单些,又要做到对于课堂要充分预设。这两者是相统一的。简单设计是针对通常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教案而言的。以往我们上的公开课教案条理分明,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设计相当精确详细。甚至每一句话都已写好了,一堂课的时间安排也是完美无缺。但是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老师给人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上述的现象在有形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动着学生严重地束缚着学生。
学设计的“简单”并不是说我们不用课堂准备,不用钻研教材。恰恰相反,教学设计的简单是建立在教学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时间都会有着不同的情况的发展趋势。每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兴趣,教师需要有多条思路,一一把它们考虑到。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预设是全方位的,“板块式”的能够顺利应对一般的课堂动态生成。
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把全部的课堂情况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平等的对话,互动的课堂,有时学生的“忍不住”抢嘴,竟是如此的经典。有位老师在教学生字“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上面是一个“此”而非“比”,是这样解释的。“此”要复杂,柴要很多木堆在一起的,同学们听了以后,有的点头称是,有的皱眉,显然不太同意这种方法。“那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吗?”老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老师,我知道,此地有木就是柴。”一个学生等不及站起来,只举了一下手,就脱口而出了。在一阵沉默之后更是热烈的掌声。谁能不说这个解释不完美。动态的课堂是师生合作、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舞台。
小学语文为什么而教?一路走来,曾经为政治而教,而今更明确是:为人而教,我们能做到的:面对每一个学生,把他教好;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教。过去我们受儒家思想影响严重,强调“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结果集体主义,使很多没责任感的东西就出来了,抹杀了个体的智慧,致使最终整体素质下降了。其实个体水平提高了,整体素质当然就提高了。有关人士作过中美教育20年发展调查,美国专家发现中国孩子起得早,一到学校没的空,回家还要做作业,得出预言:中国小学生是最忙的,最勤奋的,20年后定会超过美国。然而20年后,事实上,中国的整体教育实力还是远远落后于人家。对个体的漠视是教育者最大的错误。今天我们已经明确指出课改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少一些功利性,多为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吧!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小学教学篇二
摘要: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回归生活,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合唱,主角,互动“复式”教学,回归生活。
合唱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的音乐艺术,是歌曲歌词意境分析、曲调调整、音色统一的聚合过程。论文大全,回归生活。合唱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上的协作潜力以及感性认识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发挥出合唱的重要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工作,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大全,回归生活。
一、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是小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提升小学生品位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综合艺术成分。它不仅仅仅是一种互相协作的群众艺术,也是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放开与自主掌握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内在音乐潜能的开发以及独立思考心智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最便捷的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它反映的实质是让学生做主角,改变学生被动理解学习的状态,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驾驭与领导位置。论文大全,回归生活。论文大全,回归生活。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课堂的“聆听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至于学生理解与否,教师无从知晓,因此,“填鸭式”教学便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知识只是小学生学习的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的主角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则是小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合唱技巧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试金石”。试验教学法的实质是向学生带给充分从事合唱试验的机会,是帮忙小学生验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合唱知识与技能、合唱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教学前的试验教学法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落到了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能唱的,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学生能想到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真正做到把合唱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合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一课中,教师事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感受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透过练练唱唱,将歌曲中要出现的音程关系让学生事先接触;而在课堂上,教师也是透过练练唱唱,让学生自己学会各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试唱双声部的旋律,最后再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这样的教学方法,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消除了学生对合唱歌曲学习的恐惧感,最后到达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种教学前试验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对合唱知识与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知识的学习与潜力培养的统一。
二、合唱氛围的营造——“生活”教学法。
合唱是在多个人声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演唱艺术形式。小学生合唱的好处在于自由中的约束,个人演唱是在具备演唱潜力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而合唱则更是注重小学生的协作、互助、配合潜力的培养。我们明白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宽角度的创造。论文大全,回归生活。鲜活的教学素来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实际的生活。小学音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管是在音乐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上,都要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力求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实践与创造潜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生活场景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共鸣度,他们能够及时的应用生活的中例子去验证所学的知识,也能够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小学生从小便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导者。生活化生活场景,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潜力,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参与与收获的快乐。
我们明白合唱艺术和生活场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为有了合唱艺术,生活场景才会更加生动与真实,因为有了生活场景,合唱艺术才能有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在合唱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设立能够把小学生思维不由自主的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一课时,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视角转向生活,首先应用生活化的道具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如塑料的小绿树等,接下来教师开始提出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绿色的认识等,然后,教师再分别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树叶的色彩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官与观察,并对此展开讨论,增加小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料的理解。让小学生在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进行演唱。
音乐教学生活场景的构建,实质上是应用生活的模式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得到生活的肯定与认可,从而让小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所在,对于小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三、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合唱教学法。
在小学生合唱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是合唱前学生“教”学生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教师在进行歌曲合唱教学前,首先把小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对课堂资料进行讨论与学习,例如《我们的田野》的这首歌,让学生讨论一下,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对力度、呼吸、咬字、速度、情绪控制等;在听录音中播放该歌曲时如何打拍子,如何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以及如何进行气息训练的等。其次,提出“小组复式”合唱的理念,透过互动讨论,不但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传递与补充,而且还增进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讨论的结果也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资料的“小组复式”教学带给了第一手资料。
“小组复式”教学法是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透过互动学习,教师获得到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课堂资料的理解程度的信息,针对此信息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使该目标都能贴近于各个小组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区”,然后进行分层次指导与教学,让小学生在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中,教师先对全班进行了大致的摸底工作,然后从简单的旋律开始入手,让学生陶醉其中,之后教师又加重歌曲的旋律难度。个性是二声部的地方,从单音开始练习再到音程的练习,从单小节的练习到多小节练习,练习的难度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用心性,还能更好的解决二声部中出现的歌曲难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互动模式的“小组复式”教学法注重的是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培养,也是消除各个小组差异的最便捷的途径,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学后的观点及时的在小组内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之后,各个小组并对知识的获取量与理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小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自己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小组分层教学,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解决了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透过小组差异化的培养,来实现对小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提升,进而促进全班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论文大全,回归生活。总之,“小组复式”展示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分层次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旨在在班级的氛围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缩小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应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在合唱中主角位置,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和素材,带动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小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进步。与此同时,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不仅仅实现了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知识的共享,而且分层次教学理念也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吴灵芬;对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
[3]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4]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小学教学篇三
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上课开始至课程结束,教师占用着课堂全部时间,对英语字母、单词等进行讲解,由于小学生孩子天性的驱使,课堂上很难长时间的精神集中,对于教师的讲解也是处于懵懂状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打破这种填鸭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事业的热点话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生活引入学习,教师可以巧妙的将英语教材内容与生活进行融合,使其相互作用,让师生共同感受生活、感受英语的乐趣;将学习带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英语更贴近生活、让学习围绕生活,陶冶情操,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2.1采用生活化教材:教材,是教学不可缺失的主要教学依据,虽然教材内容都是固定死板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多样可变的。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求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知识,从生活点滴着手,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气氛。
2.2借用现代化设备:多媒体的运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声、图、影、表于一体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
2.3引用生活中场景: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密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4选用生活化评价:新课改背景下,不但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而且评价系统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统形式化、单一化的教师评价系统正在退出教学舞台,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对生活化英语教学的接受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尝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小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小学教师而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将英语更好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学习,体会到英语所带来的更多乐趣,这不仅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学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必然结果。
作者:宋华婧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六小学。
浅谈小学教学篇四
论文摘要:随着书法艺术日趋普及,以往本属于精英艺术的畛域,以汉字的实用书写为艺术的书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不断变迁,书法教育的模式却并没有赶上其他艺术门类前进的步伐,依然属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部分相对发达的地区已经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改革,但从教育意义上讲,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依然显得单薄无力,并没有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给予书法教育蓬勃健康发展的沃土。
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艺术。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提出过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史完全可以由一部中国书法史来描述。书法作为一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的艺术,其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早在汉代,书法真正成为张怀瓘所言的“翰墨之道”以后,书法就成为两汉时期童蒙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样的记载散见于古文献中。尤其到了晋唐以后,书法作为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其独立的价值被社会肯定以后,更是得到了当时皇族权贵乃至庶民百姓的青睐。
改革开放以后,书法教育的命运并没有像其自身在社会中发展的势头那么好,甚至有部分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质疑过其作为教育手段在正式教学中存在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至今,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有不少。近几年,国家对书法的重视已经改变了其以往在教育领域的尴尬地位,使得书法艺术成为和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等量齐观的专业。书法艺术也理所当然进入了中小学生的课堂,虽然这给很多热爱书法和投身书法教育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随之带来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每一位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地区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笔者对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中学的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学生和老师认为书法只是写写字,没必要真正开设一门专业课;有15%的师生则认为,书法是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十分有趣的艺术,应该和其他课程一样得到重视;剩下10%左右的人持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有可无。笔者认真分析过,虽然书法课已经在中小学进入了正式的教学内容,可是相对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指导思想上,书法老师对于书法教学的态度依然不是很积极。从教师素质而言,绝大部分的书法老师在教的层面依然秉承旧有的私塾师授式的教学方法,自身缺乏对书法艺术教育的深入研究。
二、书法教学在自身体系的完整性上还远远不如美术、音乐等专业。
三、由于教学模具的传统形式依然被人们奉为圭臬,其至高的地位并没有给新兴形式的运用留下太多机会。
四、校方管理教学的相关负责人对于其课程本身的重视程度还很低,这方面的意识不足。
五、在教学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写字,而非把其当作一种类似音乐的赏析性质的艺术来看待。
以上几点应该当属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现状。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我们每个从事书法教育的人共同关注。通过我们的调查,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是在教学模具方面。我们知道,在教学法的内容里,教学媒介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笔者以下对教学模具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构想。
传统的教学模具依然是简单的以字帖为主。学生只能通过临帖的方式获得对书法学习的第一感受。
当然,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临摹的部分是绝对不能逾越的重要阶段,甚至是贯穿于整个书法教学的主轴,可是对于未加甄别以及筛选优劣字汇的字帖,要是直接纳入教学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为临本,我们知道在临帖的时候要是对字帖中关于字口磨损等原因造成的非原作意图的内容,不加甄别直接运用,就会导致整个变形的字体也会被纳入教学的内容当中,这种做法屡见不鲜,不要说学生会认为这些磨损或者非原作的效果是正确的,就连一些老师也会时常把这种“非艺术”的艺术元素纳入到教学中。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就略去不谈。那么,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能否在模具的改革上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呢?我们认为这是可以的。对于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所用的临摹范本应当作相应的甄别、筛选工作。也就是说,规定好统一的范本。
经过改造的教学模具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教学,而且其真正的作用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传统书法教育模式的改变只能依赖书法教师新的教学方法,而新的教学方法建立在有一套完整的,相对完善可靠,艺术价值高的教材上。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需要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书法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书法教学中教学模具对于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尽快地对其进行彻底的革新必定成为我们每一位从事书法教学的人所承担的责任。
笔者曾在《青少年书法报》上读到一篇朱勇方的文章,朱先生在其中说:“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出路在于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对涉及到的诸多方面给予重新审视并进行大胆改革。展望未来,在中小学书法教学这块园地中,还是大有可为的。”笔者十分赞成朱先生的观点。如果中小学书法教学要能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的模式的基础上还能推陈出新,大胆改革,我想中小学书法教育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01)。
[2]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12)。
[4]林啅琴《现代书法艺术教育的嬗变——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为研究视域》[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04)。
浅谈小学教学篇五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浅谈小学教学篇六
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而言,学习者(即说话人)在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着语言表达的效果。要想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一点就是要促成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物化的刺激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反应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熟知的`、有兴趣的事物可以形成亲近感。为此,生活化的教学首先必须要运用实物模型、实物图片、教学挂图等营造出英语交流的情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光声电的配合下共同营造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场景。
二、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曾经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学习内容,大多立足于生活实际,有着极强的实用性。为此,教师应该着力使学生成为书本中的人物,充分扮演担当书本中的角色,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三、立足书本,让学生主动加工。
书本无疑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点。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书本仅仅是教学的出发点,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全部。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要把书本上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变成学生掌握的技能。实际上这种想法无疑是片面的。如果没有生活化教学的思想,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而且就算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到生活中也不会加以应用,“书本英语”“哑巴英语”即是其代名词。由此,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书本出发,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就是自己生活的一种工具,在运用中进行加工。
四、立足课外,让学生主动实践。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仅包括了课堂,还应该包括课外的一些练习。《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对照这个要求,生活化的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布置,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实践活动中。既在丰富的形式中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在趣味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我设计出了不同的作业形式。比如根据不同的节日,我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贺卡。如三八妇女节贺卡要写上对妈妈的祝福,圣诞节的圣诞卡要写上对同学朋友的祝福,万圣节时,同学间合作完成一张手抄报等。学生在制作中体会到了快乐,锻炼了能力。又如,对于一些记忆类的内容,我安排了一些合作型的作业。如给家长讲个英语故事,将学到的英语歌曲唱给家长听等,这既融洽了感情,也检验了学习成果。再如,对于一些任务型的教学内容,我安排了做一次采访,做一次市场调查、设计一个旅游规划等作业,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提升了英语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以立足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成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使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过程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思维,用最多样的、最广泛的英语教学方式实现英语的回归生活。
作者:卢小艳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青萍小学。
浅谈小学教学篇七
作文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片段仿写是一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从锤炼词语、妙用修辞、积累素材等方面阐述了片段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片段仿写;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被称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中生“闻写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现况,关键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笔者认为,片段仿写是一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仿写”训练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广泛运用的语言训练方式。南宋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也写到模拟是写作的人效仿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对于那些对作文有畏难心理的学生,仿写,无疑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更容易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然而,对高中生来说,篇章仿写容量大,耗时多,很难及时反馈,缺少了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文章涉及的语言、内容、结构等要素,都能体现在片段中,能够把片段写好了,连段成篇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片段仿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训练。下面就具体来谈谈片段仿写的作用。
一、有利于锤炼词语,增强语言表现力。
要使文章的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富有表现力,应尽可能地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富有内涵和张力、饱含个性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因而,语言的锤炼就显得特别重要。
请看下面这个语言片段:
在这个片段里,动词:“掬”“拥”“拾”“摘”;量词:“一杯”“一缕”“一片”“一束”“一种”;叠词:“盈盈”“落落”“灼灼”“美美”“茫茫”.这些词语的运用都特别的生动传神,使整个语段景美、情美、语言美。如果我们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这个语段词语运用的亮点,再让他们试着去仿写该片段,那么在仿写中,学生对于这三种词性的运用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如,下面一生的仿写,就十分精准地运用了动词、量词和叠词,整个语段读起来别具风味。
二、有利于妙用修辞,增加文章的文采。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也是对写作者语言运用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文采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比喻的形象生动、排比的气势磅礴、对偶的整齐凝练,让汉语充满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在片段中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是学会扩展语意、丰富语境、增加文采的有效途径。如: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是缺憾;x是人生的岔路口,是选择;f是一根拐杖,是帮扶;h是互相牵着的手,是真情;o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o是一面敲响的战鼓,催强者奋勇前进;o一块空地,让勤劳者耕种五谷。
这个语段的特点是对英文字母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字母所蕴含的寓意。对这个片段进行仿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也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一学生这样写道:
e是一座书架,是知识;h是一架横杆,是稳固;g是一个拳头,是力量;n是一扇大门,是光明;w是两个v连在一起,是双赢;b是两片花瓣,是书香;b是一副眼镜,是清晰;b两座叠在一起的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是攀登。
透过对字母的想象,该生灵活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浓浓地表达了知识的价值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有利于积累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
好的文章除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外,还要有丰富厚实的内容。而历年高考学生的作文有一个软肋就是文章内容贫乏,或者每年都是司马迁、苏东坡及屈原,给人以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感觉,或者就是整篇空谈泛论,让人觉得枯燥而不能信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时胸中缺乏素材。
然而,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融贯古今,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几乎每年都有高考优秀作文就以其为材料,从而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厚实。并且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经常在授课中及时为学生补充最鲜活的课外素材,但是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依然不会运用呢?关键是学生只是像听故事般听了这些素材,却没有真正去运用它,因而对这些素材充满了陌生感,也不知该如何去运用。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些精彩的论据说理片段的范本,让学生去模仿,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内外素材的灵活运用。如下面的语段:
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
里面包含着大量的人物和作品,涵盖了课内课外,中外古今。通过对该片段的仿写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内外素材的梳理。
例如,某生的仿写:
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稼轩壮志难酬愤懑不平,为吴猛恣蚊饱血的仁孝感动不已,驻足樊川的阿房宫,跟着博尔赫斯迷失在小径分叉的花园,听余光中讲那惊蛰之时“黄略黄昏雨”的冷意,我总会有萧肃之感,久久不愿入梦,直至夜阑人静。
涉及的人物就有辛弃疾、吴猛、杜牧、博尔赫斯、余光中等等,包含了许多中外古今著名人物,而且角度多样,人物新颖。充分调动了课内外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当然,片段仿写的目的,并不仅仅追求写得“像样”,而是指引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在范文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细心揣摩、体味、感悟范文,在仰慕“巨人”的同时,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体会写作的乐趣。
浅谈小学教学篇八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的合乎规则、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好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写字不仅可以培养人彰显的性格,一手规规矩矩的字也能让你懂得如何去做好一个人。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为当今书法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书法新秀开辟了新径。但是在这美好的前景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打印机,复印机的广泛应用,有人就开始忽视写字教学了,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针对这种情况,谈谈我的拙见: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要教学生写毛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字要写的正确、匀称、干净„„逐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再者,书法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祖国的文化遗产之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同时期的书法从侧面反映着社会的繁荣、文明、进步;通过书法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容、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
让学生在规规矩矩,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写字练习中,不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这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意志的磨练,良好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内容相当广泛。
中国文化在古代就有“书画同源”、“文史合一”之说。好多书法家既是文学家、教育家,又是哲学家,在他们优秀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学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门课程都离不开写字,坚持书法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益处。因此,书法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智育。它从一个独特的方面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一个对于历史了解的人首先不会轻易地去放历史性的错误。同时也增加了古代文学素养,从书法的学习中培养出了一个有文化的现代人。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具有一定的速度的教学要求,规定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全国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面推行,对小学书法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1年8月26日下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就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出台意见》。中国教育报首版便提到“有条件地区今秋开书法课”,意见指出书法教学的意义,以及对于中小学校的要求、对各省级行政部门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对于开展书法教学的要求,北京将书法课重新列进本市中小学的课表,并成为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市教委目前已收到教育部下发的有关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全市学校新学年均将开设书法课,以提升中小学生正在下降的汉字书写水平。这是在继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就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出台意见》后,第二天公开在北京日报第006版《中小学新学年重开书法课》一文中。
2011年9月5日中国文化报第006版《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师资成“拦路虎”?》一文中谈到8月底教育部发表的文件,而一些省级部门最近才接到消息,开展书法教学有些仓促,师资力量不足是个很大的障碍,表达了对这次积极开展小学书法教学的担忧。我省针对教育部的通知也在积极促进书法教学在小学的开展,记者在长沙市的小学展开了调查后。2011年9月9日湖南日报第009版《中小学开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一文公布了大致情况,文中采访了部分社会各界的人士,他们对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意义是十分赞同的,长沙市的各个小学也在积极开展,例如曹家坡小学、长塘里小学、长沙第一师范附二小学等,其中曹家坡小学还是长沙市第一批获得全国写字教育特色学校的小学之一。但是书法教学依旧未纳入每周的课程,只能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写字技能训练和课外书法培训班。
在北京,上海,长沙等省会城市严格贯彻着教育部的文件积极开展书法教学的同时,各个普通市县情景并不明朗,毕竟繁荣都市的教学水平,教学设备都相对强很多。师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全国小学开展书法教学,对于各地方开展小学书法教学的确让人担忧。在应试教育的耕耘下,素质教育还仅仅是提倡,写字技能学习的课程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对书法教学不够重视。
2、引导不当,书法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书法教学的课堂中教学要求不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还有老师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单僵化的现象。在写字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一笔,学生练一笔,或是教师大讲特讲书写技巧,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这样的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方法过于单一,写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
有的学校只重视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提高。只针对少数学生以书法兴趣小组的形式对个别写字特长生强化训练,以培养书法精英为目标,而对大部分学生的写字练习不采取任何措施。虽然书法教学的确引起了学校的注意,但是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达不到普遍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艺术素养的目的。
新世纪的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对小学生写字的训练,应贯穿着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是我任教以来练字的心得,还有参考相关书籍总结出来的建议。
在学习上,我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法伴随中国的历史行走了几千年,所涵盖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完的。即使在小学只要求规规矩矩写好几百个汉字,也不是仅仅依靠老师在书法教学上的指导就能完成的。因此,让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写字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才想去写,只有想写,才能写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由学校挑选出书法功底较好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1、开展书法观摩活动。
2、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至90%。”如果老师能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承认,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写字竞赛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闪光点。
3、细心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老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并激励他们。也许仅是一句话,甚至只是几个字,但却能让学生得到了承认,觉得劳动有了价值,从而主动练习,去争取更大进步。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个初入学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可塑性相当强。《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字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时,先强调写字姿势,让学生做到“三个一”的要求。认真观察学生,留心学生每个细微的动作,并对不正确的姿势给予及时的矫正。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才会逐步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写逗笔字的坏习惯,强调学生写字的笔画笔顺,字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笔画顺序是伴随汉字演变,是数代人为了把握字的结构、写字的速度、字的美观性而水到渠成形成的习惯。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一个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全部功力。从这一个点,你会看到很多东西。直到把所以有的问题都解决。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书法教学方法。
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特定的榜样进行学习。”中国有8亿的农村户口,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字还没有自己孩子认识的多。因此,老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了。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写字水平,写得一手好字,学生见了,对写字就更有兴趣和信心。而且,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三笔”字是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初入校门的小学生,他们的行为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老师本身更应注重写字训练,板书一定要正确、规范、美观,要有正确的书写笔顺,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形体美,让他们从老师那里学到正确的书写规则。从日常的课堂中提高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影响。
2、多媒体教学法。
现在,学校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已由“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字的间架结构、字形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临摹法。
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不要贪多。一次只练一个字,给它练好,练熟,练会,练进去。从一个字,再到一行字,再到一页字。如果把一页字练到家了。那么全篇基本上到家。赵松雪曾说,得之二三行即可名世,此言不虚,不仅如此,还是学书至理。
4、自练与互练相结合。
自练是指学生个人在教师、碑帖的指引下,习临某种字体的运笔规律,仔细揣摩,认真体会,对其点画、框架、神韵、章法等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与理解,自然就会受其熏陶和感染,掌握笔法的方圆、藏露、提按、转折、缓急。互练是指习练同一种碑帖或不同字体的同学互相学习,观摩,这样可以从别人的书写过程或创作中受到某种启示,甚至矫正自己在运笔用墨方面的错误或弥补缺陷,又能在自己临习时接受书友们的帮助与点评,有助于提高书写水平和经验。同时也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强有力手段,真正达到博学多才、开阔视野、力戒浮躁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教会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体不是朝夕之事。但只要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这种坚持或许是一个老师几年的坚持,甚至是几代教育者的坚持。只有那样,我们期待的书法艺术再度复兴的日子才会离我们愈来愈近!参考文献:
【1】狄德全:浅谈小学书法教育【j】甘肃兰州: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8卷第三期【2】颜翔龙:小学书法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少年书法2007(15)。
【3】何碧燕: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开展书法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11)。
浅谈小学教学篇九
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郭沫若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写字,“能够使人细心,善于体贴人,草草写字,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这就是说,小学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对德育、智育、美育都有好处。
如何让小学生能正确书写漂亮的毛笔字,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呢?在我几年的小学书法教学实践中,边教边悟。下面浅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书法教学中,如果儿童对书法产生兴趣,他就会想办法挤时间去训练和学习,并以此为乐,这种学习的愉悦又会使他更深入地学习书法,可以让枯燥单调的学习变得津津有味,就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整个环节当中。故一节课的开端,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想方设法把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活”起来。如给学生讲讲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临池学书”清水变“墨池”的故事,岳飞沙上练字的故事等。从而激起学生写字学书的欲望。还可以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语言魅力赋予生字儿化的语言,动作,想法,设法把死的字动起来,从而给写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正确指导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毛笔的执笔方法通常采用“五指执笔法”,具体是:用大拇指与食指捏紧笔杆,将笔杆竖直。中指辅助食指向里钩住笔杆。无名指向外抵住笔杆,便于笔尖上挑。小指紧贴在无名指下面,对无名指起扶助作用,但不接触笔杆,做到“指实掌虚”。写大楷时,笔要拿高些,约距笔头二寸左右;写小楷时,笔要拿低些,约距笔头一寸左右。写字的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写字的效果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是:头要正,不要前倾,不要左右偏斜,上身要直,胸部略向前挺,眼睛同桌面保持一尺远的距离,同桌子的边缘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平行着地,大腿平放,小腿垂直。教学时要注意示范,或运用写字姿势挂图供儿童模仿。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三、教学时教师注重范写,学生临写。
每次上课,我都把所要学的字出示在画有电脑屏幕上,着重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位置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学生整体感知并已初步掌握字的写法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间架结构的范写指导。别小看老师的范写,罗·阿谢姆曾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再说老师在边解说边范写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范写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及力度、速度等。一些笔画加入儿歌让孩子容易掌握书写,如“捺”,教他们“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等。再如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提醒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示范的过程中也要提示,在教师范写的同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写。通过书空练习,使学生对所学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廓。
四、培养学生思考、改进的习惯。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各自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方式不一样。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孩子,在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之处的同时,要适时地帮助、引导其改进缺点,甚至是错误的写法或方法。让学生明白“其所以然”。如临近期末了,每个小学生要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在课堂上我将未署名的好中差各取一幅作品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应该怎么写?让学生在讨论、反省中改正,一点点进步。小学书法教学要形成一定的氛围,取得更好的效果,不是一两个学期就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书法教学能力,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教学目标。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教。
浅谈小学教学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我们今天的习作教学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变得“为教学而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小学生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干脆胡编乱造。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心态不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因而作文水平低下。
“农村小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农村写作资源的选择”问题。我国国土的大部分面积是农村,我国大部分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风土人情;农村有精湛的民族艺术……我们似乎已忽视了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忽视了农村至真至纯的人文优势。笔者结合本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研究的实际,积极开发农村习作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习作题材,取得了可喜成果。具体概括为这样几个选材点:
1.写写农村风光。
(1)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麻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插秧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
(2)乡村景观美。对于农村人来说,乡村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山坡、草地、小河、湖泊……有水波不兴,也有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乡村水泥路面、正是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院,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2.写写农村往事。
像《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和爷爷、爸爸比学校》、《我眼中的农村》等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
3.做农活写农活。
让学生向父母或家人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
(1)尝劳动辛苦。现在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年轻的父母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通过让学生与农民一起干农活,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山芋、油菜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真真干一干,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农民智慧。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栽麻采茶,养鱼养蟹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4.写写淳朴民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有的是情浓、趣浓的题材。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茶会、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访问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小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他们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5.写写乡村民俗。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6.写写民间工艺。
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调查、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鼓励他们去发现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和美的艺术,把他们作为习作的素材。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溧水大东门步行街、高淳老街,然后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民间美术带进课堂与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将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传统手工绣花、雕刻、剪纸、竹编、草编,还有用家中旧布缝制充满儿童趣味的布娃娃等工艺品汇集到一起。学生们在体验、模仿、制作、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增添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7.写写农村新时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风尚;农民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的风尚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买车、买保健品、买健身器材,他们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销售农副业产品等等。《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习作题材库。富庶的江南农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习作,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成功标识。
浅谈小学教学篇十一
人天生是会模仿的,从婴儿模仿大人的语言行为,到科学家模仿鸟儿制作飞机,这些都是模仿,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会模仿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首先要学会积累,模仿就是积累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则要注意给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模仿任务,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去模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到的内容不同,低年级侧重于对于字词的学习和记忆,而中高年级则转向了段落的学习和分析。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模仿的侧重点也不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模仿的重点是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字词。例如,在小学中经常出现的写作内容就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一天”这种描述性比较强的作文题目,学生只需要清楚地写出自己父母的特点或者一天的行程便可完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较为典型的词句,给他们指出哪些词语分别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比如,“我的妈妈有长长的金灿灿的头发。”“我今天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很多奇怪的动物。”学生可通过记忆和模仿这些句子,来完成相应的段落描写。
到了高年级,教师则可注重让学生由一段话组成完整的文章,在这阶段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整篇的范文,看其他的小朋友是如何描述的、文章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每段的结构又是如何构成的等等。
例如在讲到桃花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范文是如何来描写桃花的,先从桃花的花瓣描写到花萼再到花茎这样的顺序。看完这个范文片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描写一朵自己平时见到的花。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牵牛花,我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都能看到有新的牵牛花开放。牵牛花的藤缠绕在旁边的小树上,花茎非常细,似乎只能勉强撑起这朵大大的喇叭花。喇叭花是紫红色的,花瓣外部颜色比较深,从花瓣外逐渐从紫色过渡到粉白色。这棵喇叭花每天早晨都有一朵新的喇叭花朝着太阳开放,非常漂亮,可惜到了晚上花就谢了!”在这段中,学生就模仿了范文中描写花的方式,只不过是将顺序颠倒了一下,这种模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章脉络观,使文章写得整齐有条理,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2.细心感悟生活,将情感融人写作。
在模仿写作阶段,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在学生具备了基本写作表达能力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写作中,写出“真实”的美文。
在模仿阶段,学生通过细致的模仿和训练,逐渐掌握了句子、文章的构成是什么等。如果说文章是一个人的话,模仿阶段是组成这个人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感悟阶段则需要寻找这个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缺少灵魂就只能是行尸走肉。灵魂是贯穿整个文章始终的,是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缺失了灵魂就无法和读者产生共鸣,哪怕词藻再华丽,也难掩其苍白。要想锻炼学生提炼文章灵魂的能力,则需要学生认真去感悟:
首先,要做到认真观察。小学生所经历的事情较少,所以胸中所积攒的素材也比较少,要想写一篇好文章,就必须经常观察从而积攒素材。对此,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间观察走过班级门口的人,同时通过他们的行为和神色进行一定的猜想。在课上,语文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刚刚在门口走过的人当中,哪个让你印象最深刻。有的同学说看到了一个抱着很多作业的老师走过门口,面带微笑,应该是在上节课学生做的随堂作业,而且学生完成得很好。也有同学说看到一个急匆匆跑过去的小男孩,看着跑过去的方向是厕所,应该是喝了不少水憋了一节课吧,说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教师在这个阶段不需要纠正什么,可以让孩子自由地观察和想象,自然而然地积累大量的素材。
其次,要做到情感上的感同身受。好的文章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所以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很多时候都需要作者感同身受。比如一个悲伤的人就很难写出让人快乐的文章。对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们体会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当然在体会中要照顾到孩子们的年龄,在事件的选择上应当适当。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段孩子找不到妈妈,站在街边大哭的片段,让学生们看完后讲述一下:如果自己是那个孩子自己是什么心情?有的学生说非常害怕,害怕再也看不到妈妈了,害怕有坏人把自己抓走;有的学生说再害怕也要坚强,可以去找警察叔叔帮助自己。在学生们发表意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假设有一天自己走丢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而让学生们做到有感而发。
3.结语。
写作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必备的技能,且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此教师可以从模仿入手,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再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感悟能力,为他们的文章塑造多姿多彩的灵魂。当然不管是模仿还是感悟,其中最为重要是大量的练习,只有练习足够多,学生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笔端,成就自己的写作风格。
浅谈小学教学篇十二
每次遇到我的托管学生练习写话,都很头痛。要么就是无从下手,要么就口水话。比如,今天我帮妈妈洗衣服,妈妈回来看见了,说,宝贝,你真爱劳动啊!
不少老师作文教学,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标准化,写一个动物,居然一律按照,眼,耳,口,鼻,全身,尾巴等,像什么标准化来写——哎呀,真的是把小朋友引向歧途的感觉啊。
90年代中期,我还在某小学教书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很多语文老师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麻烦,经常做的就是,让全班同学背同样一篇作文,记事的选一篇,记人的选一篇,以至于,我们在阅卷时,经常看到一撂试卷里,作文是一个样子。当然,这样风险不大,好像也没有多大问题,不会失多少分(除了良心上)。但是,这样的教学,最终导致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语文老师,本身素质就有问题,自己就是样板作文的受害者,结果,当他们成为老师后,他们的教学就必然有问题。
小学生写话练习,作文练习都是作文基本功,为了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一个人为什么写作呢?写作到底为了什么呢?
写作有没有天赋呢?
我认为答案是,写作只是了个体表达,写作没有天赋,很多人以为写作靠灵感,其实不是,勤奋才出灵感。
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天赋,有的只有勤奋。
作家麦家说过,所有的好作品都来至烂作品。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就是靠日复一日的练习,才成为大师的,据说,他一年中只有三天不写作,生日,圣诞日,和美国独立日。即便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坚持练习写5000字当做练笔。
就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说,写作就是一种习惯。
我真的就是喜欢而已。如果哪一天不写,反而会很不舒服。
真的是生活处处皆素材。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可以写,都愿意写。
如果有兴趣,我还会主动编故事。
在我看来,我每天路过的看到的都不一样,都会新的东西。
可能很多人,特别是学生,缺就缺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思考的心。
哪怕在理发店,遇见一个有趣的人听到一句有趣的话,我觉得都是有意思的,都可以写下来。
在比如,这半年里,我大部分时间陪我妈去医院,医院就成了我记录的素材最直接地方。
仔细一看,医院就有很多很多故事。医生啊,病人啊,各种有趣的人或有趣的事情,以及不那么愉快的事情。
在每一天平凡重复的日子里,我也会觉得今天和昨天的不一样。
哪怕是梦境,我也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很多小学生作文都有同样问题,就是没有真情实感。
可是,什么是真情实感呢?
用现在的话,就是没有走心。
在训练小学生作文的最初,我觉得从小事情开始,一周记一段话,有趣的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
再者,大量阅读,也是帮助小学生作文提高的有效办法。
不过这其中,最大的麻烦是,如何刺激小学生的兴趣,你觉得每天写点什么是件愉快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未必了。如何让小朋友感受其中的快乐,感受写作带来的快感,可能是最先应该注意的。
浅谈小学教学篇十三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四、字数达不到要求。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小学教学篇十四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可以说,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要重视起来。
以下是我在习作教学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将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花心思。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事先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所喜欢的小动物,通过亲自饲养或询问他人等途径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思维,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次习作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如,春暖花开,要写《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带学生去踏青,让他们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办法。这样一篇篇《赞美春天》的作文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如,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多读书,细心观察生活,通过习作实践,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而坚持下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实践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