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教学设计(精选19篇)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存在的一些细微之处。避免总结过于主观和片面,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地做到完美,我们只需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一
班骑兵班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后。
大家都非常高兴,并想连长回报了他们当时打乱鬼子老巢的事情,连长很高兴,准备为他们接风洗尘。
可是,同志们还没高兴会,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日本鬼子知道上了当,便追击过来。连长和其他班子商量后准备让骑兵班来完成这项任务骑兵们都胸有成竹,说:“尽管让他们过来,我们这回都不要走散了,免得跟鬼子们兜圈子,浪费精力。”说着,骑兵们冲上前去,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敌人在下,我军在上,不用抢不用炮,用山上的石头往下砸。不一会儿,敌人被全部歼灭。
于是,“铁骑兵”的称号传遍大江南北。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二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故事情节推动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指导:
1、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完成《金牌导练》的“目标达成”1―3题。
2、阅读《金牌导练》的“相关积累”,收集整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著名战役、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
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三
第三课铁骑兵。
杨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故事情节推动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指导:
1、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完成《金牌导练》的“目标达成”1―3题。
2、阅读《金牌导练》的“相关积累”,收集整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著名战役、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
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
铁骑兵的故事。
3、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写了什么人?
3、写了什么事?(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四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聆听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呵”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媒体发选择和应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视野,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五
《铁骑兵》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悬念横生,扣人心弦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六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语文的课文《铁骑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姆教学突破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
2、预习课文。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6、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7、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8、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9、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纷纷回答:爱看。
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生:不是。
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吗?
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课末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积极思考。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七、课末板书设计参考铁骑兵杨朔本文结构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教学探讨与反思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着自豪、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能用一些方式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唱准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学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小星星、道具(绿彩绸)。
教学过程:
一、引情激趣: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新朋友见面,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庆祝一下。(放〈草原赞歌〉进行蒙古舞律动。)。
二、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听着这优美的音乐,跳起这欢乐的舞蹈,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的美丽风景)。
师:前几天,老师去了一趟蒙古大草原,把那里一些美丽的风光带了回来,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课件《大草原》《牧歌》为背景音乐)。
师讲解: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的北部,那里景色非常迷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望无际的绿草地,在那里居住着以放牛、放马、放羊为生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人们特别豪放,喜欢赛马、射箭、摔跤,而且他们个个能歌善舞,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礼节。由于他们放养着许多牲畜,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地,因此他们要经常搬到不同的地方去居住,所以他们住在这样一个个容易装卸的“小房子”里。
提问:谁知道这样的房子叫什么?(蒙古包)你知道的可真多,奖你一颗小星星。
三、学习歌曲。
师: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勇敢、勤劳、善良的民族,因为他们都喜欢骑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前面有一群蒙古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1、放范唱,老师带同学们按节奏晃动身体,感受歌曲。
(听歌曲)。
师: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骑马、射箭、摔跤。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
2、老师弹琴范唱。
(老师范唱歌曲)。
3、闯关。
师:你们想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吗?(想)这可不容易呢,要经过很多考验,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老师决定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来闯关。
(!)按节奏说歌词。
师:进入第一关,按节奏说歌词。(老师将电子琴调到鼓声)。
a生在老师大的鼓声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三乐句歌词以衬词为主,突出抒发了小朋友愉快、自豪的心情,我们要注意“啊哈、嗬伊”的节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蒙古的小朋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心情非常舒畅,这样的衬词在蒙古歌曲中经常见到,让我们也共同体会一下吧。
b.学生边说歌词,边跟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c.一二组念歌词,三四组律动配合。
(2)演唱旋律。
师:进入第二关,演唱旋律。
a.老师范唱。
师:先听老师来演唱,同学们用身体表现歌曲。
b.老师弹琴,学生小声用la模唱。
(老师指出学生唱的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七度、八度音程可通过模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c.老师学生对唱旋律。(师第一乐句,生第二乐句)。
(3)学生演唱歌曲.
师:进入第四关:自学演唱歌曲。
a.学生随范唱自学歌曲。
(放歌曲,让学生自己跟唱2遍)。
b.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老师用稍慢的速度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对唱的不准的音及时纠正)。
提问:歌曲哪一句抒发了学生自豪、愉快的心情呢?(学生回答)。
b.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弹琴。
学生比较哪一种速度更适用。(稍慢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愉快、快乐的心情,稍快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自豪的心情)。
(4)歌曲处理。
采用分组唱,一三组唱衬词,二四组唱其他部分;老师唱衬词,学生唱其他部分等,让学生风趣的演唱歌曲。
四、合作、表现。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呢?(加上动作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脚和手打拍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全班同学分组。
1、布置任务:各小组讨论、编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分组练习。
3、每组选代表上台表现歌曲。(用道具绿彩绸)。
4、集体展示:播放动画,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五、扩展、延伸。
师: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你们都成了神气的小骑手了!给自己来点掌声吧!(学生鼓掌)。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时,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采,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天堂》。
六、总结、结束。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后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的草原歌曲。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八
那班骑兵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找到了大队后,所有人都很高兴,可是就在这时,班长严肃的说:“我们千万不能骄傲!我们以后要更加的努力的'打败敌人!不要因为一点点的收获就骄傲!因为俗话说的好骄傲会使人落后而谦虚会使人进步!不过以后我们要面对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团结一致,不过这次我们能取得胜利我们要高兴因为我们的团结我们的机智勇敢我们的。
我们都要精力求精!”“好!”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到。接着就是一震掌声响起。看着大伙脸上挂着喜笑颜开的表情,班长由严肃也变的和大伙一样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了夜晚!月亮已经高高升起了而班骑兵已经睡着了,而只有班长还在屋檐上思考,骑兵们都很辛苦可为什么只有班长还在屋檐上思考类!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九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聆听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呵”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媒体发选择和应用。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视野,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三、教师跳舞,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个舞蹈,你们想看吗?
生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约而同的说:“想看”。
播放课件音乐,教师跳舞《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老师跳的舞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蒙古族。
生:能。
师:下面,看哪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学会。
(说明:通过教师用舞蹈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在一种美的境界、美的旋律、美的享受中走进音乐的殿堂。)。
四、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演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4、找难点、突破难点。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哪位同学对这首歌曲还有不会的地方请你提一提,同学和老师帮你共同的解决。
学生任意提自己不会的地方,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表现歌曲。
师:最后,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的表现歌曲。
学生可分为演唱组、节奏组、舞蹈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歌伴舞表演。
五、结束教学。
教师伴随着轻音乐运用激励型的语言结束本课教学:
假如你们是歌手,
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歌迷;
假如你们是演奏家,
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听众;
假如你们是舞蹈家,
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观众;
孩子们,努力吧!
音乐殿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
2、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在欣赏过程中运用模仿,比较,聆听等方法,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4、通过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并能跟着音乐学习表演“骑马、扬鞭、射箭”的动作。
教学任务。
1、聆听全曲,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并给乐曲取名。
2、分段听赏,感受音乐的力度、情感……变化,并加以表现。
教学重点。
从音乐的力度变化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模仿并创作《草原之声》中的音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我们去了哪里?(听赏《牧歌》)。引导大家说出“大草原”及大草原的景色。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整体听赏乐曲,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并给乐曲取名。
(二)、自主学习。
1、大家听,大草原上出现了什么?
2、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能给乐曲取个名吗?
5、复听乐曲。
6、你听出来了吗?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主奏:木琴)、(伴奏:手风琴)。
7、简介:木琴(看图片、听声音)老师讲解。
(三)、展示交流。
1、小组讨论(乐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等)。
2、每组选一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四)、任务呈现。
分段听赏,感受音乐的力度、情感……变化,并加以表现。
(五)、自主学习。
1、欣赏乐曲引子部分。
思考:
(1)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
(2)木琴的声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照画面,找出与这段音乐形象符合的画面。
(4)采用小乐器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渐强)。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思考:
(1)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活泼、欢快)。
(2)这段乐曲表现了什么场景?(小骑兵在骑马巡逻)。
(3)对照画面,找出与这段音乐形象相符合的画面。
(4)师生一起模仿骑马动作。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思考:
(1)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舒展到激励)。
(2)发生了什么事情?(前半截表现了大草原美丽的景色和小骑兵欢乐的心情,后半截暴风雨来了)。
(3)对照画面,找出与这段音乐形象符合的画面。
(4)聆听表现风雨来临的音乐形象。
(5)用人声、选择打击乐器,模仿风声、雨声、雷声、马蹄声、及音乐的情境。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思考:
(1)“这段乐曲情绪和哪段相似?”(“第三段的情绪和第一段相似,都是活泼、欢快的。)。
(2)这段乐曲表现了什么场景?(表现出小骑兵们克服困难,战胜暴风雨后的喜悦心情和战马渐渐远去的情景。)。
(3)加上小乐器,我们来试试描绘乐曲表现的情节。
5、整体听赏乐曲。
一部分同学随乐做骑马的动作进行律动另一部分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六)展示交流。
完整总结乐曲情绪特点。
第一段:活泼、欢快。
第二段:舒展——激烈。
第三段:活泼、欢快。
三、检测导结。
我们欣赏了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要向小骑兵学习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最后我们完整欣赏乐曲,边听边表演。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一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语文的课文《铁骑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姆教学突破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
2、预习课文。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6、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7、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8、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9、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纷纷回答:爱看。
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生:不是。
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吗?
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课末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积极思考。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七、课末板书设计参考铁骑兵杨朔本文结构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教学探讨与反思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说明: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聆听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二、教学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跃进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的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五、教学难点:歌曲节奏。
六、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筷子、响板、双响筒、铃鼓。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2、师生问好。
(师:亲爱的同学们,快乐的音乐时光又和我们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共同走进音乐天地吧!师生同时律动并问好)。
(二)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风情。
2、谈话导入蒙古族,再播放《蒙古风情》。
3、学生通过观看《蒙古风情》片,让学生随着老师用响板打出的节奏回答问题。
2/4××××××××。
(师)草原有青青的(生)小草。
草原有高大的骏马。
草原有肥肥的牛羊。
(三)、节奏训练。
(1)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教师用筷子敲出三种不同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老师敲。
2/4××××××。
××××。
×—×—。
2、出示以上三种节奏,再按顺序敲一遍。
3、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一种节奏,根据老师的指挥,为本课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4、教师发放打击乐器响板、双响筒、铃鼓等。同样按照上面的方式用筷子及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2)歌曲难点节奏训练。
1、谈话导入。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带学生做骑马的动作,感受骑马的快乐。
2、老师敲马儿奔跑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用手拍)。
2/4×、×××××××××××—。
3、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上面的节奏。
4、出示节奏卡(即歌曲难点节奏),学生通过读节奏,教师领唱曲调,学生试唱歌词,解决歌曲难点。
2/4×、×××××××××××—。
1、23523616216—。
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聆听歌曲录音。
4、学生随琴用“1a”模唱歌曲旋律。
5、学生随琴唱词。
6、歌曲处理。
7、完整地随伴奏音乐演唱。
8、师生接龙演唱。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好吗。)。
9、歌表演。
(师:蒙古牧民不但喜欢放牧,而且非常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把舞蹈加进来,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牧民生活。
(师:同学们,在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上,不但有热情奔放的音乐,成群的牛羊,牧民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结束本课。
全体学生分为歌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最后再进行一次歌表演。
(师:我们的草原之行即将结束了,现在老师请大家真正地做一回小牧民,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尽情展示我们的才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草原上热烈的场面吧!)。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三
1、布什总统曾经是德州游骑兵队的股东。
2、棉苗被碾得支离破碎,因为骑兵步兵都被炮兵挤出这狭窄的通道,跑到了棉田里,他们一路践踏着一丛丛翠绿的棉树,把它们踩入泥土,给彻底毁了。
3、骑兵指挥官预言,如果苏族人进兵要塞,他们中有很多人会被打死。
4、当困苦不堪的法国人在雪地里艰苦跋涉时,蜂拥而来的哥萨克骑兵向他们进攻。
5、马其顿军的骑兵朝两翼进攻,而亚历山大派遣方阵长驱直入波斯军列的中央。
6、骑兵们的靴子闪闪发亮,白色制服外面系着镶金肩带,头上包着蓝色丝质缠巾。
7、马球年终决赛,在印度军队二十一个骑兵团中进行,几十年来,成为印度帝国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事。
8、占领区从九个县即将扩大到二十个县,每个县最少要有一个步兵哨外加少量骑兵和炮兵的守军,战略地位比较高的要点还要大幅度增加守军。
9、苏俄远东共和国派遣西部一支骑兵小分队支援游击队,结果被白匪包围,与游击队一起共同战斗十余天,弹尽粮绝全部牺牲。
10、他父亲是家系悠久的阿尔萨斯人,曾在执矛骑兵一团当鞍具制造匠,在夏尔特尔驻营时,他娶了一位当地女人。
11、我在那里曾经参观过兵营,青海省的骑兵技术都很不错,我想,青海在马主席的领导下,在抗战建国中间,将来一定有更大的贡献的。
12、无产阶级革命开始以后,他就领导可萨克骑兵起来反对红军。
13、两人哈哈大笑,各带属下骑兵,骤风急雨似出了山道,分成两侧,雷霆万钧地冲向敌人后方。
14、清军的骑兵自另一个方向杀出,刚一出现在视野之中,孙可望便从登基加冕的美梦中惊醒,登时便如坠冰窖。
15、可是转瞬之后,花街子的方向,一支大队的骑兵绕过了两军的血肉磨坊向着孙可望的龙旗杀来。
16、而此时,明军左右两翼的指挥冯双礼和白文选也出动骑兵迎战,双方已经在拼这最后的一口气。
17、良久之后,清军已现颓势,大队的清军骑兵开始自中军与左右两翼的衔接处以及大军的两侧杀出,旨在拼死一搏。
18、孙可望的大旗已经竖起,大队的明军骑兵冲出了大营,而战象和步兵则紧随其后。
19、待孙可望命令一下,大队的明军骑兵开始自刚刚打开的各个营门一并杀出。
20、到了下午的时候,西城墙出现了一个顶盔束甲的武将在大队骑兵的护卫下观测城防,一度引起了一阵惊诧。
21、接着是九原郡尉报告当前敌情,说明边防最痛苦之处在于防线辽阔,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常常突然集结攻入,饱事掳掠而去。
22、但到南宋时,面对重装骑兵的女真族军队,又恢复推行重甲制。
23、第一梯队是机动部队,由坦克部队和骑兵部队组成。
24、这种骑兵实际上是马上步兵,他们同样以鸳鸯阵的队形带着不同的白刃作就蒙古人利用骑兵结队冲锋,以迅猛的力量和气势压倒对手,戚继光未曾仿效。
25、等到敌人攻势被挫,队形散乱,骑兵也从车后整队出击。
26、当敌军逼近,骑兵就退人战车阵内。
27、迎敌时骑兵在前阻挡敌人,使战车得以有充裕的时间构成战斗队形。
28、而蓟州军镇的任务是防御蒙古的大部队骑兵,因而这种在“鸳鸯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技术也就初具了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规模。
29、在集中来犯的时候,一次可以动员10万名骑兵,当时俺答曾经把各部落联成一个大同盟,东西连亘里,使官军束手无策。
30、每当天时亢旱,蒙古的骑兵部队就会按照他们的成例犯边掠夺。
31、包括五百黑骑兵在内,所有人都拿出随行水囊喝水,然后悄悄整理身上行具和武器。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四
《铁骑兵》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悬念横生,扣人心弦的散文。文章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五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兵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作者邮箱:caoronghua005@。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六
作为一名铁骑兵,我深感责任重大。铁骑兵是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接受高强度的训练,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骑术、射击、战术等多种技能,以保证我们能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自如地应对。我们的使命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将毫不犹豫地冲向危险的前沿。
段落二:铁骑兵的集体精神与团队合作。
在铁骑兵部队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常组成小组,在模拟战场上进行训练,以强化我们的集体作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忘掉个人利益,服从组织的安排,只有团结一心,互相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团队合作也是铁骑兵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只有与战友紧密协作,才能保证战场上的胜利。
段落三:铁骑兵的应急反应与决策能力。
在行动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迅速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在训练中,我们进行了许多战术演习,以培养我们在压力下的反应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段落四:铁骑兵的心理素质与生存能力。
铁骑兵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能力。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我们常常面对疲劳、恐惧和绝望,但我们不能屈服。我们学习了应对压力和困境的方法,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坚韧。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生存技巧,以便在战场上能够自给自足。这些训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也使我们更加适应艰苦的环境。
段落五:铁骑兵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作为一名铁骑兵,我为能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而深感自豪。我们时刻准备着,随时接受任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力挺。每当看到国旗升起,我们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这是我们用汗水和血液换来的。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始终牢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和保护他们的利益。
总结:
铁骑兵不仅需要具备高强度的体能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出一种坚强无畏的信念,以及崇高的使命感。铁骑兵的培训与使命、集体精神与团队合作、应急反应与决策能力、心理素质与生存能力、使命感与自豪感,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得我们成为了一支不可估量的力量。我深信,只要我们每个铁骑兵都能以百倍的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投入到训练和使命中,我们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七
杨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故事情节推动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指导:
1、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完成《金牌导练》的“目标达成”1―3题。
2、阅读《金牌导练》的“相关积累”,收集整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如著名战役、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抗战八年”这个词你听过吗?有谁来谈谈“抗战八年”是怎么一回事?你。
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
3、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写了什么人?
3、写了什么事?(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八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
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课末板书)。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一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教学设计篇十九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围绕问题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写法方面的特点。但上课时,我灵机一动,更改了计划。我简单导入后,就说这个故事很有趣,文章也很好读,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再拿到班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分组活动时,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教师课间巡回,约有十几分钟,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分别提出了2―3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为什么用“铁骑兵”做标题?
2.问中多处设置悬念,找出来分析其好处。
3.班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
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各个方面,学生们的解答也出乎意料的好,圆满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基本不用老师点拨,轻而易举的读懂了,理解了。只是在了解文章结构时,我提了个要求。我说:“课文采用了数字小标题的形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井井有条,我们试着把文中的“一”“二”“三”分别改换成文字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分别压缩成8-6个字,再压缩成4-2个字。”
探究结果如下:
1.骑兵掉队――化险为夷――胜利归队。
2.雪夜掉队――出奇制胜――一举两得。
3.骑兵掉队――夜袭敌人――胜利归队。
4.掉队――追队――归队。
由此可见,学生概括的相当不错。接着,我对这节课作了总结,表扬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情绪高昂,下课时,都异常活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转变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