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治课堂论文(优质20篇)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和锻炼。着重描述实际行为和取得的成就,可增加自己的亲身体验。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了解总结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政治课堂论文篇一
白色是所有颜色的合成,这体现了它最大的特点:包容性,它并不是一无所有,相反地,它饱含着无尽的能量。留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留白可以是书法作品中空白的部分,而设计中的留白则是一种狭义的留白,它是指在设计作品中没有任何图形和文字的空间。在设计中,白色所体现出的特性、情感和寓意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白色以其固有的特质、高尚的品味、无尽的包容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正确地使用留白,可以更好地突显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让人们有想象和思索的空间,同时得到视觉上的享受。
一、留白的作用。
1.简约明了。
留白的运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设计显得简洁大方。随着社会的發展,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已经开始厌恶繁琐的装饰,反而喜欢简洁明了的设计,追求简单丰富。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密斯·凡·德·罗便提出了“少即多(lessismore)”的设计思想,他提倡用简洁表现丰富,用单纯表现饱满。而且简洁的设计看起来直白明了,不会让人们产生视觉的疲劳。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体现的便是简洁化、质朴化,给人一种高雅简洁而不失内涵的视觉感。
2.突出主题。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做到主题明确,过多的文字和图像只会让消费者感到窒息,并且无法理解该设计作品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这时适当的留白可以更好的突显主题,让消费者分清信息的主次关系,更好的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重点。如今,部分设计为了追求视觉或者功能上的满足,而采用了一些信息叠加或者变形的手法,使整个设计看起令人眼花缭乱,找不出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厌恶这种设计。
3.创造意境。
意境的延伸是留白的独特之处,它减少了对人们的思维限定,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们有想象的空间,思索的余地,给人以“空灵”的境界。同时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所以留白也可以做到因人而异,产生多样化的结果。在中国画中,留白是最常见的,这种留白可以理解成距离的表现,也可以把它看做白云或者天空,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留白创造出了国画中那种不简单的意境。再例如,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除了对人物和背景地刻画再没有多余的图案或是文字信息,因此这幅画让人们不断地去猜想那神秘莫测的微笑。
4.提升格调。
设计不仅与人的情感建立了联系,也由此延伸出了其他的情趣,它唤起来了人们积极的心里感受,通过留白的运用更好的感染了人们,唤起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欣赏作品格调情趣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住设计的`核心。
5.黑白相生。
在我国传统美学中有一种“计白守黑”的说法,“黑”指的是设计中编排的内容,即是“实”,“白”可以理解为那些细小的文字或图形,即是“虚”,留白就是“虚”的一种表现手法。留白在画面中与实体是相辅相成的,它可以拉开实体间的距离感,也可以增强整个画面的空间感,达到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
二、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留白。
1.适当使用。
对于留白的使用,要做到适度的原则。在设计中运用留白的时候,应该根据画面中实际的需要,以和谐和美观为前提,来考虑留白的面积的大小,过多或者过少地使用都可能会使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有所折扣。适当的留白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平静的,具有空间思维的美感。
2.把握规律。
在将留白运用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调整好留白与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做到黑白呼应,全面把握整体布局。同时,要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以及一定的艺术规律,不能对其它元素进行随意地切割。我们要正确地使用留白,让留白更好地成为设计的助动力,使整个画面达到清晰简洁的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
3.视作元素。
随着留白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我们应该将留白看作成一个视觉要素,将它与图形、文字、色彩同等对待。严谨的对待留白的问题,认真的去考虑留白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形成恰当的留白,这样会让整个画面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一个更好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当重视对留白的处理,使画面中各要素与留白达到协调统一,加强整个设计的格调,表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结语。
对于留白的使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在设计中,留白所体现出的特殊情感以及象征意义给设计师带来了无数的创作可能性,它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要注意适当的使用留白,让留白在现在设计中独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宋朝阳.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j].包装工程,.
[2]吴海燕.“知白守黑”—论平面设计中的白色设计[d].西安美术学院,.
[4]唐舟.“意向留白”—论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
[5]韩兵.对设计中留白的再认识[j].艺术与设计,.
[6]白雪岩.浅析平面设计留白的意境[j].艺术教育,2016.
政治课堂论文篇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适当运用“留白”的教学艺术手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政治课堂更精彩,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乃至增强记忆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
在中国书画、篆刻艺术有“计白当黑”之说,通俗一些说就是“留白”艺术。“留白”一词表面的意思是说画面构图不宜安排得太满,而应该留有恰当的空白,使之虚实相生,画面更显空灵,景物更有生气;更深层的意思是说给画面适当的留下一些空白,给观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中学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适当把一些学习内容不直接通过常用的教学手段明确告诉学生,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精心留下“空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去交流、去识记、去思考、去理解、去感悟,可以让政治课堂更精彩。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教学“留白”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更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感悟能力和把握能力,乃至提高记忆力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谈谈“留白”艺术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
一、导课“留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课是一节课的第一步骤,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导课阶段即通过精心预设,巧妙“留白”,有意给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以有效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教语“留白”———增强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
大家知道,一部小说是否吸引读者,小说叙述语言是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便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惯常的教学语言,即便当时学生认真听讲,但是听后往往会很快遗忘。因为,惯常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不能形成深刻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停顿,留下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消化、吸收的空间,这样更易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四、提问“留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提问后就急于让学生举手发言,甚至点名让某某学生发言。结果因为没有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要么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是语句罗嗦,颠三倒四。这无疑是让学生难堪,老师气愤的尴尬事情。不仅影响课堂教学和谐的氛围,而且极易造成师生的情感隔阂。因此,笔者认为,每次提问后,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留些时间让学生去思考,特别要让成绩中、下的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五、板书中“留白”———可增强概括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注重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练、完整、新颖,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善。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六、重、难点处“留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
“在讲到重、难点处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因为是教学重、难点,所以更以作适时、适当的停顿,以“吊起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领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结课“留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一堂课虽然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因此,教学时我们应把握好这个最后环节,巧妙“留白”使之成为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一堂好课的结尾注入浓郁而含蓄的教学艺术色彩,让学生去想象和回味,借以增强记忆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的“留白”教学手法,可有效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这样既能最大化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还可还以改善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沉闷气氛,改善和提生师生情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留白’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一切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且不可为‘留白’而‘留白’,否则会弄巧成拙,使教学‘留白’真的成为‘教学空白’”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留白”教学技巧与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楚贤.语文教学的“留白”技法[j].现代教育科学,(06).
[2]赵志远.“留白”,思维放飞的空间[j].科技资讯,(06).
[3]赖世兴.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留白”的艺术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政治课堂论文篇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改革进一步深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引经据典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辩论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
3、知识竞赛法。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1、高中政治教材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2、高考的改革。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三、课堂教学。
1、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
2、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注重理论联系现实。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4、夯实基础知识。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政治课堂论文篇四
在现代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探究作为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现代初中的政治教学改革传统的强制性灌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少学生苦恼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无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预习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说看预习的内容都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而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说一下自己的预习所得,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教师基本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而后,教师在学生讲解完成以后,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薄弱之处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在个人模式的学习以外,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那么要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知识抢答赛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布置课题任务来培养学生思维思考能力。在这些活动的帮助下,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要建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现代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如何才能够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不少学生对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比较方案,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好这个问题,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改革,确保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政治学习的魅力。比如在教学任务不太紧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一些教育意义比较强的影片,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况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这样的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对原本的枯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课堂表演,教师可以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魅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和学生沟通,力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低自己的身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不有太强的压迫感,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主动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在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教师不要一味的批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而是应该和他们一起理性的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找到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政治教学的束缚,积极的引入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
[1]赵朋飞.浅析提高政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0(12).
[2]蔡安平.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简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政治课堂论文篇五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常言说得好,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一特性,将教学内容加载于游戏、实验当中,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让学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实验:先折一根,再折一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从而实现本课关于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学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时,我布置学生先预习,并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堂知识竞赛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最后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这种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个个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激发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总之,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政治课堂论文篇六
中学生法律意识单薄,并且性格易冲动,很多时候即使自己做出了违法犯罪行为或是个人合法权益受损而不自知。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而没有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一方面是课堂氛围枯燥,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不高,另一方面也不能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法律常识,政治教学的实用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必须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中学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主要的接触对象是教师和同学。但是由于初中生社会阅历少、法律意识单薄,很多时候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也没有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例如,经常有部分学生三五成伙,欺凌班级上性格内向的同学,甚至是勒索钱财。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由于被侵害的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或是因为受到威胁不敢向教师告发,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影响。通过在政治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能够用法律知识作“护盾”。
2、有利于降低中学生犯罪率。
中学生思想不成熟,遇事容易冲动且不计后果,这种性格容易使他们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例如,许多中学生为了筹钱上网,偷窃同学的钱财,甚至勒索低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许多中学生“讲哥们义气”,因为小事大打出手,最终也难逃法律的制裁。通过分析,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违法行为,一方面与自身的性格、思想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严肃性,从而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遇事多考虑法律后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冲动犯错,降低了中学生的犯罪率。
1、重视道德教育,轻视法律教育。
初中政治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篇幅较多,而关于法律常识介绍了内容则相对较少。尤其是初中低年级政治教材,主要以诚信友爱、自立自强等德育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讲解,而没有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就容易导致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单薄,没有形成较强的守法意识,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2、没有充分联系中学生实际。
初中政治虽然包含一定的理论,但是却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如果教师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但是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达不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另外,初中政治教材中设计到法律常识的部分,教师在实际讲解时,也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而没有密切结合实际案例,这就容易导致政治课陷入纯粹的理论说教,失去了自身的灵活性。因此,不能利用生活实力进行法律常识教学,也是初中政治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树立正确的政治教育理念。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教学观念,即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这一观念,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更多的融入一些书本之外的案例,使得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例如,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新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法律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面对违法行为时能够及时制止,并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明确法律意识的教育目标。
培养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要认识到: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是通过思品课的法律常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和运用自己的政治民主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一旦权利受到侵犯,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知道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应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则受到法律的制裁等。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不可小视,通过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法律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学生抱怨说法律知识过于晦涩,这主要是政治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师要想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法律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诉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可以尝试变换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采用视频教学、小组学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政治法律教学保持兴趣,从而以更加专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课堂中。在学习《对不良诱惑说“不”》这节课时,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先让各个小组讨论生活中、学校中遇到的一些不良诱惑,然后讲讲自己是如何拒绝这些不良诱惑的。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在愉快的讨论氛围中掌握了课程知识。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和应用于实际。
如上文所说,初中政治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我们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根本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从而真正做到知法、守法和护法,不仅自己不作违法的事,对于不法侵害也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于很多初中生,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学生来说,不能很好的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一些活动,通过活动形式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尝试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提高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在学习《我们的人身权利》中,有关于“隐私权”的介绍,通过教师课堂上讲解“公民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学生就可以在生活、学习中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例如当家长未经过自己的同意偷看自己的日记,登录自己的qq时,都是一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可以根据所学法律知识制止家长的这种行为。
法律常识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也是初中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诉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法律意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治课堂论文篇七
政治这门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政治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挑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情境和事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政治学科的现实感和亲和力。它将最大程度的激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对生活进行探知的热情,在不知不觉地,让政治融入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之一就是关心社会热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的引入,创建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体现教学的时代感。
这时,要求学生依照课本的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讨论。这样一来,讨论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现实很近,离自己很近。学了有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引用生活案例,提高课堂实效。
就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而言,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都不相同。在政治教学中应该最大化的运用学生身边容易接触的事例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材料、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尽可能让政治教学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如在讲《哲学生活》“人生价值是什么?”,可以引用最近发生的生活案例。“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碾轧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媒体报道他的事迹后,网友称他为“最美中学生”。17日下午,基本度过严重的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期和严重感染期的龚钰犇转院到了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社会上对于“富二代”的争论从没停止过,当顶级名车与可观财产成为他们的时尚标签,俱乐部和名利场成为他们的隐形符号,他们的名字更多的和炫富、酒后肇事、马路飙车等负面新闻纠缠在一起,如今“富二代”俨然成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的代名词。在网络上有出现了一名年仅20岁的炫富女郭美美在微博上高调炫富,她与其他富二代有许多共同点,同样是住豪宅,开跑车,名牌包包当收藏并以“红十字”为炫富的噱头!”先播放这一新闻的相关图片,以及网友评价,然后让学生学生讨沦:(1)人生价值是什么(2)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3)我们中学生直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引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来探索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深入解剖,才可以使学生透过生活的现象认识到生活的本质。
三回归生活,深化新课。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下完全静听及静思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将所学运用于生活,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与生活,才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高中的政治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将教学内容与我国的时代相结合,让学生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深化新课!例如讲授“全民小康”,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概念空洞,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时,可以结合前不久报告要点进行分析。例如对于“两个翻番”这一要点可以向学生解读“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同时,可以举出其他要点,如“民主协商”、“文化活力”等要求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实际进行解读!
发生在“乡土”上的事情,从“乡土”上走出的人物,自然就成为乡土人(同乡人)关注的热点。“乡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最近发生在乡土中的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事务。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认识事物的水准有待提高。
首先,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时效性。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时间久了,大家关注的热情也将随之淡化。
2.积极性。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家乡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激发大家(学生)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我是家乡人”的自豪感。
3.关注度。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未必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同的人群都会有符合这一人群特殊需求的关注的事务。
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然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学生)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
其次,选择使用乡土新闻的时机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1.乡土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成功的新课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乡土新闻导入新课,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述“民主决策”这一框时,我先展示了江宁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号线,然后展示政府网上的“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方案征集”,并展示出网民的各种建议。针对网民的多种建议,南京市政府又召开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接着发布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公示”,最后确定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沿线各站点。设置问题:“在南京地铁3号线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公民用了哪些方式参与决策?”对于南京地铁的建设,学生都很关注,此材料一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兴趣。
2.乡土新闻设问,问题情境自然。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适时运用乡土新闻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新闻能促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产生认同感。在化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新闻(资料),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能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框时,设置悬念:“你认为我们江宁民族关系做到了‘亲如一家’吗?你知道我们江宁的民族状况吗?”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就事先布置学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然后用ppt做简单介绍,最后引导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乡土新闻作题,题在外理在本。用“乡土新闻”作题,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是选择和学生所学教材相贴切的乡土新闻,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误导学生。其次是深挖乡土新闻,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想要表明的观点。最后是了解我们的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了解的程度,以及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好乡土新闻作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动”。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在民主的教学环境熏陶下,学生才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敢于在课堂上大胆的“动”起来。学生才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例如在讲授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书本上的理论所说的一切都是浮云,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呢……?对于学生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怪问题”“偏问题”来“刁难”教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形成共识。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动”。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改变单调的教学结构,要注重创设情境,贴近生活,紧跟社会前沿热点。鲜活生活场景的角色扮演,重大时事热点的激烈讨论,富于情绪感染的情景探究,独辟溪径的“辩论赛”,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演讲”等方式,都能较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例如在讲公民的储蓄,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谁动了我的五百万?.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实现角色转化,激发了学生自动探索参与的欲望。又如在教《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正确对待货币》时,我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金钱是不是万能的?”并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此方式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深入理解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意见的学风。譬如在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我让学生表演情景剧。剧情大致是这样的:信教的妈妈要求女儿和她一起拜佛,女儿不肯,并要到宗教场所去宣扬无神论。学生表演后并引导他们:“这对母女的做法对吗?能不能强迫别人信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对此我国的宗教有哪些相关的政策?”。让“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注意分层,有所侧重,让学生“愿动”
由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学生参与的机会。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互动式”的学习,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那些曾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的沉默寡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而一些平时表现活跃的优、中等生更发挥其特长,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较差的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的全过程,获得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
政治课堂论文篇八
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主要目标之一。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是指英语课堂上教师组织课堂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语言,从内容上包括课堂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学生交际用语和教师反馈英语,从课堂形式上包括问候语、指令用语、鼓励式用语、启发式用语及教师评价用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运用得是否得体,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序进展,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最终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当前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现状。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发现,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课堂教学用语能力有很大提高,课堂教学用语使用上进一步科学化,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绝大部分教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许多课堂上教学过程仍然被视为教师给予与学生接受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课堂用语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主发言提问的机会较少。
2.教师在使用课堂用语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还不够,不能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使用课堂用语,可以使英语课堂用语与学生认知发展融为一体,避免随意性。随着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以及教学过程的延续,课堂用语应适当增加难度,增加新内容,使课堂永远充满吸引力,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
3.教师使用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往往半途而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地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凡能用英语表达且估计学生基本能理解的东西,应尽量用英语表达。为此,教师可以配以手势、表情、简笔画,并尽可能用学过的英语来介绍、解释新内容,以降低语言难度。
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平等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维系良好和谐的师生情感和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是课堂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坚持使用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用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比如,七年级教学开始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养成习惯,产生师生共同交流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如:goodmorning,o等。随着学生语言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连续、自然而流畅地使用课堂用语,如:pleaseturntopage…;cometotheblackboard;trytotellthestoryinyourownwords等。此外,教师使用课堂用语时还应注意英语的语速和节奏,使学生明白老师表达的含义。通过长时间坚持,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课堂教学的能力必定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兴趣也会增加。
激励式的课堂教学用语能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种充满亲切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实践活动与语言交流;能极大地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donotbeshy!comeon,oseyourheart,ibelive…同时教师在表示赞叹和表扬时,不要总限于讲“good”或“verygood”,长此下去,就体验不出语言使用的层次和等级,体验不出针对性,因而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根据学生表现程度和回答问题情况用“excellent”,“wonderful”,“youareveryclever”等进行反馈评价,使学生明白评价的等级差别。
4.课堂教学用语的规范性。
教师的教学用语要选择合乎英语习惯的说法,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语音语调正确,养成良好表达习惯。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每天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话,久而久之就会把老师的发音、语调及说话的方式和习惯都学去了。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正确和规范,并要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发音要清晰响亮,力求自然、流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地道的英语观念,减少汉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活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提高运用课堂教学用语的艺术,充分发挥它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政治课堂论文篇九
政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培养学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乃至解读世界的乐趣,它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使学生遇事严谨考虑,办事理性科学,养成有条不紊的风格。时事政治的应用成为目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也是高正政治教学过程里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并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关于提高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策略。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端正态度,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学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进行科学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高中政治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热点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热点,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政治教师要十分重视关于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和解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和素养,为高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时事政治热点会使得政治教学课堂丰富而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乐趣,提高学生灵活掌握时事政治以及政治课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观察社会洞察社会事件的综合素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促进和生成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将时事政治生动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政治教师不再担任主角的角色,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政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向学生看齐,教师是学生的配合者和引导者,是照亮学生学习生涯之路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发展。教师必须做到与时共进,多关注和了解国家社会乃至国际的时事政治热点,努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老师必须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调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好课堂学习计划,在课堂上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进行兴趣教学,配合和引导学生学习,引导、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政治,将时事政治的运用生动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主动地发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魅力。高中政治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不断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素质,时事政治和政治课程有效地联系。例如,有关于我国的主权问题事件———“鲷鱼都事件”,政治教师在和学生解析完事件的整个过程后,老师应该配合引导同学们思索关于如何处理“日本的鲷鱼都国有化”的问题。“鲷鱼都事件”这一时事热点话题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活跃了整个政治课堂教学氛围,并且在同学们处理这一国家时事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们保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这样,学生们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得他们更恰当的掌握政治课程,进而促进了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成。
三、结合科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学多媒体步入我国高中教学课堂,一改以往纸质教学的方式,引起了学生们的高度注意和重视,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得学生在高科技的辅助下完成政治课堂教学。此外,政治教师还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合理分配政治课堂的45分钟,在上课之前的5至10分钟以及即将下课前的5分钟的时间段,安排时事热点,其目的就是使时事政治与政治课程紧密结合,使得整个政治课题丰富而又有意思。这样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为下堂课程做了准备。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教材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之后,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结束前十几分钟和学生讲述海外对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崇拜学习以及孔子相关学校快速发展的情况,对时事政治热点来一个大概的概括总结和拓展。于是,政治教学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非常,同学们也都喜欢这个课堂,喜欢学习政治课程。由上可见,时事政治的应用关系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教师应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并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提高时事政治在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2期。
[2]唐金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应国良,袁维新。对话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8期。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
浅谈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实施了三段三案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学习知识培养认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接受知识的思路和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在发表不同见解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起积极作用。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方法会让你事半功倍。作为高一政治教师,方法创新是适应新课改的关键之策。优秀的案例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案例运用所指的预期目标,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1.案例的选取与准备:选取案例应注重真实性生活性,经典性基础上的更新,注重案例与理论的和谐切入,以正面案例为主,篇幅适宜。选取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师生都要准备案例讨论所需的相关知识。
2.教师提示:教师及时启发、提示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不当旁观者,具体地简要地提出自学、讨论的基本要求,并板书。
3.学生自学与讨论: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深入案例,围绕中心义题展开讨论,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归纳综合,抓住本质,提出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逐步把认识统一到正确观点上来。
4.学生记录与发言:学生的记录与发言是他们认识见解的汇合与升华的书面化和语言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既可以锻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赋予他们的参与机会。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反思。
在这一方面我们做法是:在讲授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我先由学生分组共同制作非公有利经济的表格,允许学生参阅学习资料和配套练习,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在分组制作前提下,相互交流,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鼓励他们上讲台,讲得好的、分分透彻的有条理的、不照搬照套、有创意的,有个别典型案例的,数据有力等等,都给予表扬,对于讲错了,偏离主题的,及时指正。
有些胆小的很紧张地走上讲台,经过一次的展示,两次的展示,逐渐有了自信,喜欢上讲台去讲,去表达,看到这些同学面带笑容,自我挑战,胆怯,进而取胜、成功,有了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的我由衷地为他们而高兴而自豪,他们克服了自身障碍,通过新课改这一桥梁,迈出了对他们个人很重要的一步,他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了。
5.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进行评价,特别对学生课堂发言和书面表达都应予以关注,及时肯定,指出不足。还要对案例中蕴涵的道理归纳总结,把道理讲准讲透讲浅讲好,不宜过深不宜过宽,以学生可以理解为界限。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案例的评价,要让学生明确一个优秀案例的必备要素,以此来提高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中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善于运用周边资源,利用学校阅览室等校本资源,通过种种途径为学习服务,提升能力,为学生自身的终身学习发展服务。
目前,我对课堂案例探究的评价采用记录并定时在班级学习栏公布的办法。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言的很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让科代表当场在评价表上记录登记下来。在课堂提问中,主动回答问题的,也在评价表上给予正面肯定,还以鼓掌、表扬、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舞,给予促进。对于不主动参与的,不愿发表意见的,给予机会,给予鼓励。对于被动回答的,一直都无动于衷的,给予提醒,课后谈心、了解,给予关爱,给予温暖,不抛弃,不偏见,不歧视。案例教学的创新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面向每一位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案例教学创新改变政治课堂枯燥,烦闷的旧习,课堂氛围初步好转了。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政治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旧观念,应根据课程模块的特性,不灌输,而要广开言路,大胆试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信,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一
摘要: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设计史》是平面设计学的经典力作。通过对此书的阅读笔者以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这一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留白在平面设计中作用与经典案例,来寻找现代设计艺术中留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以此为平面设计寻求更佳的视觉体验。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运用。
在纷繁复杂的平面设计中,看似简洁明晰的留白设计却能让设计产品脱颖而出,其中所蕴含的丰韵是有其内在涵义的,因而备受设计师的追捧。留白流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使用留白手法进行平面设计既能够凸显设计对象的艺术品位,又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
留白是指剩余空间,这种剩余空间是被文字和图形占有之后所有意留出的空间,可将文字和图形更好的衬托显现,提供一个在文字和图形中可以“呼吸”的空间,而这种空白的部分是被有意设计出。当设计师在进行平面创作的时候,采用留白可以让画面达到一种均衡的视觉效果,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遇感,这种境遇显现出“无中之有”、“有中之无”,有与无相互衬托,虚与实相生相长,能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心理和视觉上的效果,所以,很多设计师在平面设计当中合乎其理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精心安排和使用留白,可以将创意与构思更加巧妙地在平面设计中表达出。
历朝历代的画家都喜欢运用留白这种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这种留白有如山、有如水,造就的是别样的意境美。在《易经》当中的阴阳理论,以及老子的无为思想中有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与“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意在达到没有言语也没有多余的图案就能将留白之美体现在作品中。设计师在进行留白设计的时候,并非随意设计,需要以虚实相生相衬为原则进行留白,达到一种寥寥几笔却深意悠远的效果。这种空间形式与实体相对应,使之升华并营造出各种意象,是留白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经典应用,能将设计师所要呈现的美赋予更高的价值观。在我国的传统传统绘画艺术当中,其虚与实能相互转换,表达的是一种有形却可以表达虚,虚无却可以传达实体的意境。这样的留白艺术在流水、天空等的运用中,能将这些静物的实际形体在周边环境的衬托中得以体现。留白艺术在作品中的应用,就是希望给观众能对作品空白之处赋予自己的想象,将画面之外的已经进行自我的营造。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这样的表现手法相当鲜明,留白艺术给作品带来的虚实节奏感非常丰富,营造的是绵延的意境美。
三、在平面设计中留白的艺术作用。
1、视线主题的突出。
在平面设计中要突出视线主题,需要对自然有一个感性的把我,对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进行深刻的领悟。在传统绘画中,很多绘画语言会通过黑、白以及彩色笔墨进行传达,这是留白艺术虚实相衬的艺术表达手法。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表达自己的信息构思会将作品划分为虚、实两个空间,然而留白艺术就能将虚与实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无中生有”的视觉感受。在平面设计中营造视觉中心是吸引受众眼球的主要方法,而想要突出主题,平面设计作品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思想,整个作品的焦点也就是这个主题思想。很多平面设计作品都是将文字和图案结合在一起的,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会将画面的节奏打乱使得画面显得冗杂,这时主体思想也不易显现而出。但是,若将画面致以留白,将会让画面产生很大改变,即使在不改变原有的文字、图片与色彩之间搭配的情况下,只针对主题文字或主题图片留有空白,其达到的效果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自然就能得到凸显,因此,留白对于突出主题思想的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帮助受众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作品的视觉焦点。
2、强化节奏对比。
采用留白艺术将作品画面中虚实之间的对比和节奏感增强,是留白艺术独有的特点。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将作品划分为虚实两个空间,而留白相当于虚空间,但是其并不是画面中多余的部分,是设计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设计结构,其产生的可意会可言传的艺术效果是别具一番趣谈的。留白在平面设计中,能形成画面中的视觉中心点,能将观众的目光汇聚到这个中心上来,使整个画面中的一笔一景都能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明朗、简洁的心理感受,画面中大篇幅的留白则能给人无限的空间既视感,从而让视觉焦点更加集中,产生自由呼吸般的感觉。以平面广告为例,众所知晓,传达产品信息是平面广告设计的初衷,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受众,从而诱导其产生购买行为。在作品中直接的信息表达是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的,但是将留白设计手法在广告设计中进行巧妙的应用,就能形成强烈的虚实效果,就能将要表达的意蕴呈现出来。例如,笔者之前看到过一个香皂的广告,广告画面中没有直接将香皂呈现出来,而是用一支被磨损过的柱子将奇痒无比的意境进行传达,这则广告就是采用的留白艺术手法。广告中通过留白将观众无限的想象力进行激发,观众看到这样的广告不仅觉得新颖,还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映象,这就比平铺直叙毫无特色的陈白更能激发观者的共鸣。所以说,在平面设计中留白艺术手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意境表达效果的,是设计师经过精心设计后的成果,能将作品效应进行更好的传达。
3、营造意蕴气氛。
留白艺术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将作品空白部分的意象进行延伸,进而营造一种明快的环境,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意蕴美感,从而表达出作品的主旨,同时还能为观众营造绵延的想象空间,使观众能在心理以及视觉上产生更开阔的审美享受。如果在平面作品中堆砌满图片与文字,继而就会降低受众的欣赏欲望,从而产生浮躁情绪,便无法实现设计初衷。恰好留白艺术能给观众留下更开阔的想象空间,打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视觉享受。笔者就以《跨越中西》这幅海报为例,在这幅海报中,体现的是一种中西风格碰撞与交融产生的艺术美,画面中将黑白两色的留白大量运用其中,而将中国传统图案予以小面积的配合。这些留白反应出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特征在艺术情趣方面的造诣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艺术形式能将观众的审美感受得以激发。留白艺术在这幅作品中并没有进行具体形象的呈现,但我们却在这无形的形象中体悟到一种含蓄美感,而受众在这幅作品中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艺术情操得以陶冶。4、艺术品味的提升简洁的设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成为了主打设计潮流,但是简洁设计需要遵循淳朴、明朗的设计原则。设计师在作品中表达丰富情感时,往往都在力求用最少的色彩和笔墨就能完成意蕴的传达。留白艺术于现代设计理念可以等同而谈。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进行传达,但是要在有限的空间,以及有限的时间内人们的目光吸引过来,作品决不能出现单调枯燥的色彩或者笔墨。所以,很多设计师就采用留白设计将作品的意蕴延长,增加作品本身的艺术美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或者传统哲学与留白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留白设计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清新淡雅的情怀,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宁静以及祥和的,总能让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人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一丝平静与淡雅,这是留白设计提升作品文化的体现。
四、留白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1、日本有关留白设计的成功案例将留白运用到极致不得不提到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我们可以对其设计的无印良品海报进行分析。无印良品可以说是原研哉留白设计的代表作,这一设计相当简洁大方,大片的空白,看似没有几笔的图案却已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包含,给人清醒舒畅的视觉冲击感。无印良品海报的设计,并没有进行较多的文字叙述或者图案描述,仅是简单的平线海报设计,但是这份海报却给人带来视觉上宁静、广阔以及回归到大自然中的真实感和自然感。仅仅无印良品几个字,将所有想象留给了观众,让每一个人去自由揣摩,这是一种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设计力量。这位留白设计大师在他的著作《白》当中说到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没有,其实其中充满了一个什么都有可能性的空空的容器,它真正体现了可以容纳万物的潜在力量,这种空白中,更包含了沟通和传达的力量。”这句话能将原研哉对设计中留白的独特品味,在作品中也能感知到他对留白设计的钟爱。
2、中国有关留白设计的成功案例在我国,很多平面设计师也很注重留白设计的使用。设计师们能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用留白设计理念进行传达。也有设计师对水墨空间处理方式采用留白设计处理,从而使得这一处理方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图案表达的代表作。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靳埭强的作品,这是对到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别具一格的理解、传承和推崇。这也是靳埭强对水墨画韵味美的领悟。靳埭强将留白设计之美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立意。所谓立意,就是要做到先立意后取形;其二,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要传承有价值的,突破创造更为有意义的;其三,活用。所谓活用就是要根据所作对留白设计艺术进行合理的运用。画面在富有冲击力现代感的同时又将传统艺术的设计美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呈现出一种新时代的安逸祥和之美。如靳埭强先生的《汉字》系列海报“山—水—风—云”,在海报中,我们能感受到靳埭强先生将器物与水墨向结合,向观众呈现出字和笔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字和纸之间游刃有余的情怀;字和砚之间清逸悠然的风度;字和墨之间潇洒无拘的趣味。这一系列海报版面,以虚实相生的形式表达出主题,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进行传承的体。靳埭强先生落笔之处皆是丰富的层次感,将植物和世间万物相容相汇的气息浸透滋润。笔下的水流,清幽透彻,随着阵阵微风,感受到的似是迎面的清凉。这样的作品能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享受,正是符合我国中国画论中似与不似之妙谈,还有那画面中面积的留白,恰是水务腾升的妙笔。
五、小结。
留白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被视为重要的艺术语言,能将作品的主题进行凸显,并将作品的节奏感得到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创设别样的意境美,不仅仅是对作品品味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受众的审美情操。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留白艺术手法,对留白、图案、色彩和文字之间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将平面设计的审美品味得到提升,从而满足观众的文化情愫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军.《空白与设计》[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唐舟.《“意象留白”》[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二
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剂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水平,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
在教学实践中,我之所以重视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是因为幽默性语言具有以下作用。
一、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思想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二、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如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应用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的作用。
三、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四、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教学中,幽默性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形式可归为以下几类。
1、妙语开场法。妙语开场法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散乱、不集中时,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
2、抑扬顿挫法。如在讲“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样,戴上眼镜、板着指头、装模作样地卡算。然后装出惊喜的表情夸张地说:“你的命真好——啊——(停顿)。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学(停顿),30岁发大财40岁官运亨通50岁荣华富贵……(连句快速)”,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稍后,语气一转,正色道:“‘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臆造的联系。”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纯系诈骗钱财的封建迷信勾当。
3、随机发挥法。有一位教师在讲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教师立即引导学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
4、形象比喻法。如在讲到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使资本家获得了更多剩余价值时,有的学生提出“新的机器设备能创造剩余价值”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的理论说明较抽象,也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剩余价值概念,明白剩余价值来源之后,反问了一句“如果张××用棍棒打死了一只鸡,你认为打死鸡的是棍棒吗?”许多同学心领神会,不禁大笑。这一比喻既新奇又恰当、幽默风趣,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5、以拙获巧法。以拙获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
6、活用数字法。活用数字法就是通过数字的不同组合并赋予某种特定含义以说明某一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字用得巧,老道理在新形势下就会获得新的活力,使学生听起来新鲜、有趣,产生极强的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三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高网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下面我就谈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学性好动,自控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一座山上,到处都是成熟的果实,兔妈妈对白兔和黑兔说:“家里种的桔子已经成熟了,今天,看谁摘得多,谁最能干。”于是两只小兔飞快地去摘桔子,黑兔摘了998克,白兔摘了1002克,黑兔说“我摘得多,”白兔说:“我能干”。兔妈妈急了,说:“谁帮我来当裁判?”听了这段图文并茂的对话,小朋友兴致很高,不约而同地说:“我来当裁判。”助人为乐的心情让他们记记是在课堂内接受知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边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如图)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观察并建立了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在轻松输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们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我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所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调用诸种感官,通过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我在几何知识数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学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我为了使学生对圆的半径,直径两者关系的理解,在屏幕上先画出一个圆的直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如图)。
这种动感的演示,使学生容易形成: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并且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又直观,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往往会有一题多解,同时,存在分割,移动的方法。而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在教学中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多媒体教学就体现了它极大的优势,将组合图形分析得清晰、透彻。
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拼,当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显得有些忙乱时,适当要求学生想一想,你是怎样拼的?学生有些为难了。这时电脑演示“旋转与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直到两三角形底也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这样,使学生恍然大悟。
在分析组合图,或者补充条件的题中,只要教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当学生说到哪种方法时,老师点击出来,并配以闪烁和声音,老师做到机动灵活,有备而来、随机应变,而学生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总之,多媒体技术灵活地渗透在教学中,能化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真正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四
“生活是一切道德得以产生并且存在的沃土”。
思想品德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撇开生活,把教学禁锢在课堂和教材里,德育就淡失了生命的色彩。
但是作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品德的接受是通过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而道德内化并不是一种由外道内的简单灌输过程,也不是光靠一般地讲课所能解决的。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思品课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儿童现实的生活中逐步发展道德水平。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了思品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因此,如何结合教材,采用科学方法,深化教材内容,让学生接近生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是小学思品教师所必须思考的。
一、将生活引进课堂。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我认为只有将生活引进课堂,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1、让生活成为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规则的力量》一课,就可以利用非典和禽流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也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如结合本校实际,去看一看,比一比,真真切切地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这毫无疑问会具有说服力。
2、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
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家里的人不让做,于是,有的学生就会这样想: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想想办法,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
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得他们同意。
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
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
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就不只是自我服务能力的锻炼,还有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将生活引进课堂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
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
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二、让课堂走进生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
思品课是比较系统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
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体现于人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知”并不难,难的是“情”、“意”、“行”的到位,因为这才是他们思想品德成熟的标志。
而只有生活实践才能感其情,磨其意,检其行。
因此,我们不仅要促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狭小天地,投入到生活大课堂的每个角落,让他们去看去听,去谈去论,去关注家庭、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完善学生美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到生活中体验。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
例如,在教学《爱惜粮食》一课上,如利用多媒体演示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
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再来看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又如,在上《爱爸爸妈妈》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
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
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2、到生活中实践。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教育的导引功能。
我们的思品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此所谓“自主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品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我在上《课间活动守秩序》这一课时,学生明理之后,给他们十分钟时间自由活动,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得开心。
活动结束后,教师作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实践,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
但,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认识在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
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
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我想,“过度保护”造成的势必是学生活和价值判断的“弱智”,只有对现实开放,对生活开放,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让学生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为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洞察学生心灵,了解所需,从学生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拓思想教育新途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相互渗透,彼此联系,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上正轨。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五
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二级六个班的政治科任。一学年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年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年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年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转眼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一学期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着困惑和遗憾,这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回顾反思我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法有:
(1)潜心读书的习惯。开学初,学生任务较轻、闲余时间相对较多。而我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好动、活泼,喜欢看书。为此我让学生搜集家中的适宜读物进行整理,编订了“班级读书目录”,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同时结合语文课本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写读书笔记”这一内容让学生读书、写笔记。
(2)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我首先从课堂上入手,对一些阅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读熟、读好,对内容的理解却不做深入地讲解,而只是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成功。
(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个班有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习惯,为此我很是头疼。每次为了查阅哪些学生没交作业煞费苦心,也有一些是因自己的懒惰疏于管理而偷懒的学生。本学期,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小组长必须查清本组的作业方可上交,学习委员进行统计、上报。这样一来每天无需老师点名,对班内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些学生也因此而精心起来,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剩下的一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谈心、动员家长等方法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今年我担任七年级、九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已经经历几年了,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功夫。
1、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经过半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法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尤为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钻研。三.树立以中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教学中,紧扣中考要求,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知识。一阶段后及时复习,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多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答题应试的能力。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坚持多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有很多东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实践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多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获得进步,力求站稳讲台,进而稳中求新,实中求精。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新课标》指出,不一样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一样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一样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且此刻新教材的可读性强,知识点较少,还增加了一些漫画和相关图片,教材以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因此,我们初一的备课组对每节课的教学都花费了超多的精力,力求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能够使教学资料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简单愉快的心境下持续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上“礼貌交往”一课中,我根据教学资料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平时根据教学资料,还可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透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撑握知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主角扮演等。透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我选取我国“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透过多媒体把相关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水平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用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整个课堂效率。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我就经常用一些诗歌、音乐、故事、事例等导入新课,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立刻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每个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间是有诸多的不一样,而且之间的相处也要注意很多礼节,那么男生女生到底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礼节呢?从而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引用“一封情书”的案例来引出――青春期的男女生应如何解决对异性产生的好感。等等。
听过有经验的老师上的课,不由得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同样的材料,类似的材料,课堂的引导和把握就不一样,效果大不一样。听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由衷赞叹。一堂高质量的课,准备的工作量真的很大,真期望随着新教材的逐步推广,各校教师能透过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共同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当然,我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自我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的衔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时光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发挥自我的优势来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到达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我是汾阳市义安中学教师吕效敏,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思想,认真学习理论,热爱中国,坚决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教十几年来,本人一直坚持专业理论学习,不断充电进修,一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积极教改。本人多次担任初三年级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每学期之初,我根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即: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教育,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热爱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强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及建设成就教育,增强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几年来,我按照“打牢基础、增强能力、教书育人”的工作思路,坚持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本、教学和教法,积极参加政史组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平时课和公开汇报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不断总结探索教学经验,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一些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正确的运用。采取课前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基础知识,课后精选习题或者自编习题布置成上交作业或者家庭作业,并通过做一些配套练习题,及时督促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配合学校通过月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前组织学生复习,对于容易考到的地方进行重点复习,每次都对材料分析进行有针对性复习,这样让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全部批改,并对学生考试情况、试卷等进行分析总结,为评讲试卷时做到有的放矢,在评讲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认真改正,并做好笔记。通过考试、复习、评讲,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在教学中还有针对性地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并正确看待、认识和处理社会问题。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随机引入历史、地理、文学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规守纪的好学生,今后成为一个责任心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和自己有用的人,潜移默化的达到初三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对于初三年级学生来说,政治课是中考必考科目。作为初三政治课教师,我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重难点到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入手,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安排设计,丝毫不敢懈怠。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我努力改善教学手段,借助课堂辩论、讨论交流、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授课,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增强。我带的初三年级五个班,班级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每个班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也很大。
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学一个月后,即根据第一次测试成绩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订出目标,对于较差的同学多给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成绩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教学中,我坚持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施教,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引导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余,我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课堂上,坚持以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
由于在实践中努力摸索领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在多次考试中,学生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及格率和优秀率居年级榜首。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普遍高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教学风格创立、差生转化、课堂管理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需要更加虚心的向各位领导及周围的同事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六
“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
我在教学工作中,从学生身上和自己的经历中早已深深地体会到心态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的教育应引起所有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注意。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将这方面的反思经验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理解学生,理解就能产生信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肯定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而人的行为又是在思想和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学生们剔除了心理上的障碍之后,就会主动、快乐起来,从而锻炼自己的心态。
第二、现身说法,以事例说明,让学生学会平和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困难。
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有其一定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即心态,在很多情况下就是成功和失败,即积极与消极的差异造成的。
树立学生积极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因为只要做好了最容易干好的事情,你就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立即行动是锻炼自己良好心态的前提。
第三、提出明确要求:“我可以允许你成绩落后,但是我绝对不能允许一个学生承认自己不行,我更不允许你自暴自弃!”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谁也救不了。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承认自己能行,变外界的鼓励为自己的内动力,学生就会从心态上自强。
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一方面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通过学习,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动的自制力。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七
这次政治考试已经结束,考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教的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通观我教得几个班学生所做的政治试卷,让我不得不掩卷思索:半学期来我的教学以及学生知识的掌握存在的不足之处。
1、选择题。政治考试出的数量太少,分值占的过多,导致在选择题上学生的分数档次拉开。政治选择题不是失分较多的题型,在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审题上的失误,知识性的.不足并不太多。
2、大题部分。看不全材料中的信息,结果在答说明类试题时,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所以在回答时不知所云,离题万里。准确度很差。还有就是答题缺乏充实性,内容很少,没话可说。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也没有一个条理性。不会联系课本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如:战略的考查、轨道转移的问题。不能把材料中体现的的内容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从总体上看,优秀率偏少,低分太多。
一、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记忆量少。比如判断题基本上还是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的。在做选择题时,缺乏严谨|||的态度,很多学生在做选择题时脱离题目给的材料,过分依赖教科书,考虑不全面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
2、缺乏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学习主动性差。从卷面的主观题答题情况看来,学生缺乏深刻的理解,不会组织语言,只会从书本上一字不漏,大段大段的抄袭。甚至同一个知识点重复出现,答题思路很混乱。因此往往出现试卷每题都答得很满,可是老师却无从给分。
二、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记忆。既不要全面铺开,也不能敷衍而过。而是把检查和督促经常化,检查内容要有选择有重点。
2、习题课要注意对习题的分析,要让学生掌握思路,同时让他们善于归纳和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要使学生明确规范准确的答案,使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在比较重提升自己总结分析习题的能力。
3、强调上课的效率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尤其使差学生扭转被动态度,多提问他们,给他们机会,使其注意听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课的技巧,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4、课下作业的落实。主要是体现在背的作业上。让学生把背的内容写一遍,使之明确答案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背的准确,记得牢固。避免对作业的抄袭,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
5、发挥小组的作用。对差生的帮助和督促,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讨论,让差生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使他们能主动学,认真学,学的进去,真正把基础知识有所掌握。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八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意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说”引向政治课堂恰似一剂良药。
关键词:说素质教育中学政治。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虽然也有学生感到“说”挺重要,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怕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怕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本文简述几种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二、新闻发布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发布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发布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发布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夺取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会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的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的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可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政治课“说”的训练的学生在大小场合的说话胆大了,气壮了,声亮了,音不抖了,嘴会讲了;学生的知识面宽,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据测试表明,“说”在人的素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说最为基本。”
政治课堂论文篇十九
1.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2.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政治课堂论文篇二十
摘要:初中政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今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以高效课堂需要达到的目标为出发点,论述了“如何打造初中政治课高效课堂”.
政治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置于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高效课堂则提倡以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因而,高效课堂需要达到的目标为:学生能够主动吸取知识;注重课堂的感情价值;学生敢于质疑。现在就其目标,来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的一些经验方法。
一、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
要达到学生主动吸取知识的目的,先学后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途径。先学后教,即学生先自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自学,不是把课本直接扔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以提高自学的效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去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在学案中,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列出,需要“了解”的知识可用简答的形式出现,需要“掌握”的知识提醒学生其重要性,可留待课上讨论。教师“后教”这一步很重要,教师要在掌握了学生自学程度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先学”给予了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学习新知的空间,“后教”则利用了“先学”的基础,提高了教师把握学生学习问题的准确性,课堂上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并且还可以提高对知识讲解的深度。由此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注重课堂的情感价值。
政治这门课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譬如,在讲解诚信时,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诚信观念,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到永远”.
三、让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由于政治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用实例,让学生针对实例展开相关分析讨论,并耐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能刺激学生深入地考虑问题。()随着思维的深入问题自然会出现,如果思考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自己出现的疑问,便会在教师营造出的轻松氛围中,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灵活。以此,从教学深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把握住高效课堂的实质,并与初中政治课程的特点相结合,从进度和深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活跃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易辉芸。提好问,问出高效课堂: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学生之友:初中版,(05)。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