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筐林清玄读后感大全(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和他人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内容丰富、深入的读后感呢?写读后感要先进行整体把握,概括出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在写读后感时,要注重个人情感和主观评价,但也要有明确的理由和依据。读后感要有条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选择性的分析和评价,但要确保逻辑清晰,衔接自然。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和准确表达,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词句,避免过多的废话。读后感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和评论,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见解。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背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写读后感时要注意适度展示作品的内容和情节,但不要剧透太多,以防影响他人的阅读体验。以下是一些老师和专家的读后感,他们对于这本书的评论和见解颇具启发性。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一
少年时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并不能体会其中的意境,只是单纯地觉得好。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生命中有很多事,你错过了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了一生。”他在《少年游》里如是说。
年轻时有怎么样的豪情?是英雄系马,壮士磨剑,还是江湖夜雨十年灯?不管如何,他终究是叶着自己的叶花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子,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很喜欢读他的那篇《旅店》,其中很多句子烂熟于心。“前人有前人的旅店,在我们的马蹄还没有迈步,那些旅店就存在,且永远地存在下去。”那么,我又要开成什么样的旅店,在旅店的墙壁上记录些什么样的事情来,能丰富这世间的记忆呢?夜那么长,我不能够把每一盏灯都点亮,但由于寂静,由于安宁,由于放松而不再执着,心也开始变得开阔起来了。
小时候,喜欢在老爸藏书的白色封面上乱画,老爸并不在意,后来搬家时,我更为大胆地在墙上画满了荷叶荷花。不知为什么,对这种植物存有莫名的喜爱,说是受《爱莲说》的影响,也不尽然,只是对那种似红非红,似粉非粉的颜色相当着迷,而那些宽大的荷叶又有种淡淡的清香,持久、沁人心脾。
用怎样的心境和着怎样的情意来下酒?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我是不善饮酒的,但如林先生所说,喝酒不在格调,而在性灵、风趣。在无关风月的夜,卧席,斯时彼时、斯地彼地,快乐、忧愁,朋友,让我们温壶月光下酒。
曾经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我不信佛,也不参禅,从字面来来理解,就是相对于不动的山来说,云是流动的。时隔经年,重新看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会:世事并非都刻意,多数乃随缘。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二
午后三点,天的远方擂过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有经验的农人都知道,这是一片欲雨的天空,再过一刻钟,西北雨就会以倾盆之势笼罩住这四面都是山的小镇,有经验的燕子也知道,它们纷纷从电线上剪着尾羽,飞进了筑在人家屋檐下的土巢。
但是站在空旷土地上的我们——我的父亲、哥哥、亲戚,以及许多流过血汗、炙过阳光、淋过风雨的乡人,听着远远的雷声呆立着,并没有人要进去躲西北雨的样子。我们的心比天枯还沉闷,大家都沉默着,因为我们的心也是将雨的天空,而且这场心雨显得比西北雨还要悲壮、还要连天而下。
我们无言围立着的地方是溪底仔的一座香蕉场,两部庞大的“怪手”正在慌忙的运作着,张开它们的铁爪一把把抓起我们辛勤种植出来的香蕉,扔到停在旁边的货车上。
这些平时扒着溪里的沙石,来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好家园的怪手,此时被农会雇来把我们种出来的香蕉践踏,这些完全没有人要的香蕉将被投进溪里丢弃,或者堆置在田里当肥料。因为香蕉是易腐的水果,农会怕腐朽的香蕉污染了这座干净的蕉场。
在香蕉场堆得满满的香蕉即使天色已经晦暗,还散放着翡翠一样的光泽,往昔丰收的季节里,这种光泽曾是带给我们欢乐的颜色,比雨后的彩虹还要舢亮;如今变成刺眼得让人心酸。
怪手规律的呱呱响声,和愈来愈近的雷声相应和着。
我看到在香蕉集货场的另一边,堆着一些破旧的棉被,和农民弃置在棉被旁的箩筐。棉被原来是用来垫娇贵的香蕉以免受损,箩筐是农民用来收成的,本来塞满收成的笑声。棉被和箩筐都贱满了深褐色的汁液,一层叠着一层,经过了岁月,那些蕉汁像一再凝结而干涸的血迹,是经过耕耘、种植、灌溉、收成而留下来的辛苦见证,现在全一无用处的躺着,静静等待着世纪末的景象。
蕉场前面的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用竹子撑开一个旧箩筐、箩筐里撤了一把米,孩子们躲在一角拉着绳子,等待着大雨前急着觅食的麻雀。
一只麻雀咻咻两声从屋顶上飞翔而下,在蕉场边跳跃着,慢慢的,它发现了白米,一步一步跳进箩筐里;孩子们把绳子一拉,箩筐砰然盖住,惊慌的麻雀打着双翼,却一点也找不到出路地悲哀的号叫出声。孩子们欢呼着自墙边出来,七八只手争着去捉那只小小的雀子,一个大孩子用原来绑竹子的那根线系住麻雀的腿、然后将它放飞。麻雀以为得到了自由,振力的飞翔,到屋顶高的时候才知道被缚住了脚,颓然跌落在地上,它不灰心,再飞起,又跌落,直到完全没有力气,蹲在褐黄色的土地上,绝望地喘着气,还忧戚地长嘶,仿佛在向某一处不知的远方呼唤着什么。
这捕麻雀的游戏,是我幼年经常玩的,如今在心情沉落的此刻,心中不禁一阵哀戚。我想着小小的麻雀走进箩筐的景况,只是为了啄食几粒白米,未料竟落进一个不可超拔的生命陷阱里去,农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白日里辛勤的工作,夜里还要去巡回水,有时也只是为了求取三餐的温饱,没想到勤奋打拼的工作,竟也走入了命运的箩筐。
箩筐是劳作的'人们一件再平凡不过的用具,它是收成时一串快乐的歌声。在收成的时节,看着人人挑着空空的箩筐走过黎明的田路,当太阳斜向山边,他们弯腰吃力的挑着饱满的多筐,走过晚霞投照的田埂,确是一种无法言宣的美,是出自生活与劳作的美,比一切美术音乐还美。
我强看到农人收成,挑着箩筐唱简单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汗写成的。如果说大地是一张摊开的稿纸,农民正是蘸着血泪在上面写着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在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饱满的句点。人间再也没有比这篇诗章更令人动容的作品了。
遗憾的是,农民写作歌颂大地的诗章时,不免有感叹号,不免有问号,有时还有通向不可知的分号!我看过狂风下不能出海的渔民,望着箩筐出神;看过海水倒灌淹没盐田,在家里踢着箩筐出气的盐民;看过大旱时的龟裂土地,农民挑着空的箩筐叹息。那样单纯的情切意乱,比诗人捻断数根须犹不能下笔还要忧心百倍;这时的农民正是契河夫笔下没有主题的人,失去土地的依恃,再好的农人都变成浅薄的、渺小的、悲惨的、滑稽的、没有明天的小人物,他不再是个大地诗人了!
由于天候的不能收成和没有收成固是伤心的事,倘若收成过剩而必须抛弃自己的心血,更是最大的打击。这一次我的乡人因为收成过多,不得不把几千万公斤的香蕉毁弃,每个人的心都被抓出了几道血痕。在地去的岁月里,他们只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理,从来没有听过“收成过剩”这个东西,怪不得几位白了胡子的乡人要感叹起来:真是没有天理呀!
当我听到故乡的香蕉因为无法产销,便搭着黎明的火车转回故乡,火车空洞空洞空洞的奔过田野,天空稀稀疏疏地落着小雨,戴斗笠的农人正弯腰整理农田,有的农田里正在犁田,农夫将犁绳套在牛肩上,自己在后面推犁,犁翻出来的烂泥像春花在土地上盛开。偶尔也看到刚整理好的田地,长出青翠的芽苗,那些芽很细小只露出一丝丝芽尖,在雨中摇呀摇的,那点绿鲜明的告诉我们,在这一片灰色的大地上,有一种生机埋在最深沉的泥土里。台湾的农人是世界上最勤快的农人,他们总是耕者如斯,不舍昼夜,而我们的平原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永远有新的绿芽从土里争冒出来。
看着急速往后退去的农田,我想起父亲戴着斗笠在蕉田里工作的姿影。他在上地里种作五十年,是他和土地联合生养了我们,和土地已经种下极为根深的情感,他日常的喜怒哀乐全是跟随土地的喜怒哀乐。有时收成不好,他最受伤的,不是物质的,而是情感的。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小片耕地上,每一尺都有父亲的足迹,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血汗。而今年收成这么好,还要接受收成过剩的打击,对于父亲,不知道是伤心到何等的事!
我到家的时候,父亲挑着香蕉去蕉场了,我坐在庭前等候他高大的身影,看到父亲挑着两个晃动的空箩筐自远方走来,他旁边走着的是我毕业于大学的哥哥,他下了很大决心才回到故乡帮忙父亲的农业。由于哥哥的挺拔,我发现父亲这几年背竟是有些弯了。
长长的夕阳投在他挑的箩筐上,拉出更长的影子。
记得幼年时代的清晨,柔和的曦光总会肆无忌惮地伸出大手,推进我家的大门、院子,一直伸到厅场的神案上,使案上长供的四果一面明一面暗,好像活的一般,大片大片的阳光真是醉人而温暖。就在那熙和的日光中,早晨的微风启动了大地,我最爱站在窗口,看父亲穿着沾满香蕉汁的衣服,戴着顶法上几片竹叶已经掀起的;日斗笠,挑着一摇一晃的一对箩筐,穿过庭前去田里工作;爸爸高大的身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雄伟健壮,有时除了箩筐,他还荷着锄头、提着扫刀,每一项工具都显得厚实有力,那时我总是倚在窗口上想着:能做个农夫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稍稍长大以后,父亲时常带我们到蕉园去种作,他用箩筐挑着我们,哥哥坐在前面,我坐在后边,我们在箩筐里有时玩杀刀,有时用竹筒做成的枪互相打苦苓子,使得箩筐摇来晃去,爸爸也不生气;真闹得他心烦,他就抓紧箩筐上的篇担,在原地快速地打转,转得我们人仰马翻才停止,然后就听到他爽朗宏亮的笑声串串响起。
童年蕉园的记忆,是我快乐的最初,香蕉树用它宽大的叶子覆盖累累的果实,那景象就像父母抱着幼子要去进香一样,同样涵含了对生命的虔诚。农人灌溉时流滴到地上的汗水,收割时挑着箩筐嘿哬嘿嗒的吆喝声,到香蕉场验关时的笑谈声,总是交织成一幅有颜色有声音的画面。
在我们蕉园尽头得有一条河堤,堤前就是日夜奔湍不息的旗尾溪了。那条溪供应了我们土地的灌溉,我和哥哥时常在溪里摸蛤、捉虾、钓鱼、玩水,在我童年的认知里,不知道为什么就为大地的丰饶而感恩着土地。在地上,它让我们在辛苦的犁播后有喜悦的收成;在水中,它生发着永远也不会匾乏的丰收讯息。
我们玩累了,就爬上堤防回望那一片广大的蕉园,由于蕉叶长得太繁茂了,我们看不见在里面工作的人们,他们劳动的声音却像从地心深处传扬出来,交响着旗尾溪的流水漏瀑,那首大地交响的诗歌,往往让我听得出神。
一直到父亲用箩筐装不下我们去走蕉园的路,我和哥哥才离开我们眷恋的故乡到外地求学,父亲送我们到外地读书时说的一段话到今天还响在我的心里:“读书人穷没有关系,可以穷得有骨气,农人不能穷,一穷就双膝落地了。”
以后的十几年,我遇到任何磨难,就想起父亲的话,还有他挑着箩筐意气风发到蕉园种作的背影,岁月愈长,父亲的箩筐魔法也似的一日比一日鲜明。
此刻我看父亲远远的走来了,挑着空空的箩筐,他见到我的欣喜中也不免有一些黯然,他把箩筐随便的堆在庭前,一言不发,我忍不住问他:“情形有改善没有?”
父亲涨红了脸:“伊娘咧!他们说农人不应该扩大耕种面积,说我们没有和青果社签好约,说早就应该发展香蕉的加工厂,我们哪里知道那么多?”父亲把蕉汁斑斑的上衣脱下挂在庭前,那上衣还一滴滴的落着他的汗水,父亲虽知道今年香蕉收成无望,今天在蕉田里还是艰苦的做了工的。
哥哥轻声的对我说:“明天他们要把香蕉丢掉,你应该去看看。”父亲听到了,对着将落未落的太阳,我看到他眼里闪着微明的泪光。
我们一家人围着,吃了一顿沉默而无味的晚餐,只有母亲轻声的说了一句:“免气得这样,明年很快就到了,我们改种别的。”阳光在我们吃完晚餐时整个沉到山里,黑暗的大地只有一片虫鸣卿卿。这往日农家凉爽快乐的夏夜,儿子从远方归来,却只闻到一种苍凉和寂寞的气味,星星也躲得很远了。
两部怪乎很快的就堆满一辆载货的卡车。
货车在大雨中,把我们的香蕉载走了,载去丢弃了,只留两道轮迹,在雨里对话。
捕麻雀的小孩,全部躲在香蕉场里避雨,那只一刻钟前还活蹦乱跳的麻雀,死了。最小的孩子为麻雀的死哇哇哭起来,最大的孩子安慰着他:“没关系,回家哥哥烤给你吃。”
我们一直站到香蕉全被清出场外,呼啸而过的西北雨也停了,才要离开,小孩子们已经蹦跳着出去,最小的孩子也忘记死去麻雀的一点点哀伤,高兴的笑了,他们走过箩筐,恶作剧的一脚踢翻箩筐,让它仰天躺着;现在他们不抓麻雀了,因为知道雨后,会飞出来满天的蜡蜒。
我独独看着那个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它是我们今年收成的一个句点。
燕子轻快的翱翔,晴蜒满天飞。
云在天空赶集似的跑着。
麻雀一群,在屋檐咻咻交谈。
我们的心是将雨,或者已经雨过的天空。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三
我的书又读完了,书名起得十分好玩儿,叫《糗事一箩筐》,名字有点不吉利,但是内容讲的是一个名叫小玛诺林的男生的生活趣事。
他和伊哈他们成立脏脚丫,还在上吊公园举行有趣的集体活动,如扮演角色和光着脚开派对。他还有个小弟弟,四岁了,但是他仍然要无时无刻不叼着奶嘴。
小玛诺林的数学不怎么好,一直以来都是不及格,他们的老师亚松森经常对他的家长说:“你的孩子其实一点也不笨只识太懒散,如果他能够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他将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学生。”小玛诺林的姥爷是他的不二盟友,每当有令小玛诺林难堪的场面时,都会替他解围。
我觉得这本书真好看,我还想再买一本看。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四
然而,我记忆最深的是“水终有澄清的一天”。那足有半人高的水缸和母亲的话常常在焦躁时提醒了我一次又一次。在作者所生活的“三合院”中,摆了一排大水缸,因为让水污浊只要一下子,但要澄清却要等上好几天,所以规定他们不可以玩大水缸里的水。
可是他们家正巧坐落在去中学的必经之路上,每逢有调皮好动的学生经过的时候,都会冲进院子,把水搅得浑浊。以至于不能一直守在院子里的他们愤怒又紧张。这时,母亲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是的,他们开始做好自己的事,不再去理会那些调皮的孩子。水,终究是澄清了。
母亲虽然是一位十分平庸的农村妇女,但是说的话简明却又富有哲理。母亲是一位洁身自爱的人,以至于使作者终身受益。
任谁身上都会发生误会、错误。但有人平静、理智的面对了;有的人却急于辩解。而那安静如实的人呢,微笑着继续了自己的好日子;过度紧张的人却落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下场。当我们的心清明,问题也就清晰了。正如林清玄所说:“心境就像水缸里的水,来自天地,自然澄清”。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五
读了《桃花心木》一文,使我感触很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以前,我只知道桃花心木是一种长得很直,很高的树,我总以为每天要定时定量的浇水,它才会长成百年大树。但是,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我才知道我错了,因为种树不能像种菜或稻子那样精心浇灌,之后经过几个星期就可以生存:要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人们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小树苗就必须在这种不确定中学会生存,如果它无法在土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树苗很自然就会枯萎了。但是,只要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树苗,就可以长大,长高乃至长成百年大树。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经历过挫折,磨难,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因为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我是一个独生女,平时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总是娇生惯养。我从未想过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怎样的风风雨雨在等待着我。就像桃花心木所要面对无尽不确定的风雨,要学习找到充足的水源,要学会在阳光中呼吸一样。
生活就像文章中所说的老天下雨一样,不可能永远是和风细雨,你一不留神,就会乌云密布,大雨瓢泼我们只能时刻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次次成功与失败。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样的参天大树,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使我们意志更加坚强,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朱鑫颖)。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六
记得书中有一篇写的是作者寻找三生石。提起三生石,总有一种很真切的感觉。虽然觉得这是迷信,但我从心底还是相信缘的。小时候总觉得北京很大,走到哪里都是新鲜的;渐渐的,我长大了世界变小了,中国就是国土面积再广阔,也是地球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地球就是能容纳再多的人,也是宇宙中不易察觉的一点罢了。“生命渺如沧海中的一粟,人生的因缘更加一粟之毫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缘分更加有价值,我们的相遇更值得珍藏。我信缘,不为别的,提醒自己要珍惜,用心相认,生活很充实。
此非批判科学,非讽刺发展。相反,未知的事物逐渐呈现在眼前,朦胧的面纱被一一揭开,正是由于不断的进步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与周围和谐相处,所谓知己知彼嘛。
其实“诗”也很简单,把握当下,体会安歇,欣赏美。是如此,就连温泉散发的硫磺气味,也会被描述成淡淡的香气。宛如在沙漠遇到一朵红花。
今天你“诗”了吗?捧起脚边的沙,捕捉流过的霞,人人都可享用的繁华,是活在饱满的当下。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七
午后三点,天的远方擂过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有经验的农人都知道,这是一片欲雨的天空,再过一刻钟,西北雨就会以倾盆之势笼罩住这四面都是山的小镇,有经验的燕子也知道,它们纷纷从电线上剪着尾羽,飞进了筑在人家屋檐下的土巢.
但是站在空旷土地上的我们——我的父亲、哥哥、亲戚,以及许多流过血汗、炙过阳光、淋过风雨的乡人,听着远远的雷声呆立着,并没有人要进去躲西北雨的样子.我们的心比天枯还沉闷,大家都沉默着,因为我们的心也是将雨的天空,而且这场心雨显得比西北雨还要悲壮、还要连天而下.
我们无言围立着的地方是溪底仔的一座香蕉场,两部庞大的“怪手”正在慌忙的运作着,张开它们的铁爪一把把抓起我们辛勤种植出来的香蕉,扔到停在旁边的货车上.
这些平时扒着溪里的沙石,来为我们建立一个更好家园的怪手,此时被农会雇来把我们种出来的香蕉践踏,这些完全没有人要的.香蕉将被投进溪里丢弃,或者堆置在田里当肥料.因为香蕉是易腐的水果,农会怕腐败的香蕉污染了这座干净的蕉场.
在香蕉场堆得满满的香蕉即使天色已经晦暗,还散放着翡翠一样的光泽,往昔丰收的季节里,这种光泽曾是带给我们欢乐的颜色,比雨后的彩虹还要舢亮;如今变成刺眼得让人心酸.
怪手规律的呱呱响声,和愈来愈近的雷声相应和着.
我看到在香蕉集货场的另一边,堆着一些破旧的棉被,和农民弃置在棉被旁的箩筐.棉被原来是用来垫娇贵的香蕉以免受损,箩筐是农民用来收成的,本来塞满收成的笑声.棉被和箩筐都贱满了深褐色的汁液,一层叠着一层,经过了岁月,那些蕉汁像一再凝结而干涸的血迹,是经过耕耘、种植、灌溉、收成而留下来的辛苦见证,现在全一无用处的躺着,静静等待着世纪末的景象.
蕉场前面的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用竹子撑开一个旧箩筐、箩筐里撤了一把米,孩子们躲在一角拉着绳子,等待着大雨前急着觅食的麻雀.
……。
我们一直站到香蕉全被清出场外,呼啸而过的西北雨也停了,才要离开,小孩子们已经蹦跳着出去,最小的孩子也忘记死去麻雀的一点点哀伤,高兴的笑了,他们走过箩筐,恶作剧的一脚踢翻箩筐,让它仰天躺着;现在他们不抓麻雀了,因为知道雨后,会飞出来满天的蜡蜒.
我独独看着那个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它是我们今年收成的一个句点.
燕子轻快的翱翔,晴蜒满天飞.
云在天空赶集似的跑着.
麻雀一群,在屋檐咻咻交谈.
我们的心是将雨,或者已经雨过的天空.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完成下面的题目:
1.文章开头写孩子们用箩筐捉麻雀的情景有什么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作者将农民比作“大地诗人”的表达效果。(4分)。
3.说一说“他不再是个大地诗人了”这句话的内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以箩筐形象来表现农民的生产生活,试结合全文概括箩筐的丰富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以麻雀落入箩筐来象征农民艰辛劳作而命运悲苦的境遇(2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2分)。
2.通过类比将农民的劳动之美提升到艺术的高度(1分),用一系列比喻和排比表现出对农民伟大创造的由衷赞美(2分),也为下文表现农民的悲苦命运作铺垫(或反衬)(1分)。
3.说明农民在生产受困的情况下无法再有劳动的创造(2分),表现出作者对失去了土地依恃的农民的深切同情悲悯(2分),以及对天灾人祸给农民造成的精神挤压的愤懑不平(2分)。
4.箩筐是农民日常劳作的用具,是农民辛勤耕作丰盈收获的载体(2分),是农民遇到天灾人祸时无助形象的化身(2分),也是农民悲苦命运的象征(2分)。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八
深夜,追随着林清玄的悠悠思绪,沉浸在烟香的温暖燃烧里。
从宝石店里看到一对鸳鸯写起,在小小的神案前,烟香缭绕,记忆游离到童年的梦境。
一缕直直飘上的烟,不仅是香,也是温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老祖父说故事。鸳鸯香炉造型奇妙,雌雄相依,腹部相通,无论点着那一只,烟会均匀冒出,各生一缕烟,在空中氤氲在一起,相互交缠,不分彼此。
作者由此谈到情感的向往:鸳鸯没有单只,鸳鸯是中国人对夫妻的形容。夫妻就像这对香炉,表面各自独立,腹中却有一点心意相通,这种相通,在点了火的时候最容易看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鸳上面的怨是又恨又叹的意思。有抱怨,有无可奈何,也有苦痛无处诉的意味。鸯上面的央从《诗经》中的“和铃央央”说起,是有求有报的意思。有相互需要,相互依赖,也有相互怜惜求爱。在人世间的夫妻生活中,只有在怨与央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移的鸳鸯。而这鸳鸯香炉的腹部相通是道伤口,夫妻的伤口只有一种药,那就是怨也温柔,央也温柔。
读到此,内心里竟有细细的潮涌起,每对夫妻之间果真便是如此吧。
应该是吧,两人共点一炉香,共守一炉烟,火虽小,烟虽弱,可它的温暖却可以打开任何一扇敞开的窗。这丝丝的暖意会融入这寒夜里,让我们知道,春天已不遥远。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九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一经播出就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这个名字也似乎走进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认识了于丹。而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于丹,是因为半首诗的缘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正是出自北宋词人宋祁《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这两句诗的后面写到:中年况味,手中的酒杯换了茶盏,不劝斜阳。甚喜,这句简短的话中所潜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转变中年过程中所追求的,尽管过去从未仔细研究过于丹教授的作品,但仅此一句就让我从内心感受到我与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我还会被老同学调侃说,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每天穿着花衬衫坐着小车上下学。回想起十几年前还是孩子的时候并没觉得那有什么特别,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原来我也被很多同龄人羡慕。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
“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
我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
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
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
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冷峻中保持着温煦,流动中体现着凝注。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一
到如今十年夜雨,醉来时响空弦。
如大师的名字一样,他的文字,带来了一种清丽,一种遥远,一丝古朴,还有一种浩然的禅意。
江湖夜雨十年灯,传说中,古时候的侠士都是佩着一把剑行走江湖的,当年少轻狂时,可以凭着一股子冲劲去做一项事业,同时也时时浮想联翩,传说中有一种武士,他们虽然练剑,身上却不带剑,他们随时都可以以一根筷子一茎稻草代剑器,甚至可以伤人致死,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将这种功力练到炉火纯青最终化"人剑"为一体,那种境界,也是所有人的奇思妙想。
说到这里,谁没有想象,谁不希望自己每人如丝,气势如虹,什么"一刀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林清玄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舞成朵朵剑花……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了剑镞,即使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种无效的手势吧。
侠士的情感在多少人心中都是一种梦想,但人一生的苍凉亦无不在他的文章中展现,他渴望义愤填膺的气魄,亦心求宁静的清爽,他以十年为回首,以自己儿时的梦想走到今天,他发现自己在文学上同样走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种想企及又难以触碰的威严之感,让我们的生命如那侠客一般足以挥霍。
几十年,磨砺地钝了,经历得多了,看出的,也想少些了,一个人不怕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展现开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胸襟,自己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又在这纷纷扰扰的江湖,看清了自己,还命运原本的模样,就像那一对鲜红的秋海棠,记载着一首五千年的悲歌。
回忆又是一场轮回,古人的气韵,历史的沧桑,包括童年的幻想,最重要是爱自己走出的小巷,还有秋海棠,一抹鲜红,永远是一场永不磨光的记忆,暗透禅意,裙摆飞扬,千年亦如梦。
小巷、狭窄,
只余秋海棠。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二
正如林清玄所说,珍珠贝在同一时刻被种在海中,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它们所经历的的挫折也罢,伤害也好,虽然很苦,很累,但风雨过后是彩虹,磨难越多,珍珠贝越漂亮。
飞蛾与蝙蝠是这样令人叹息,飞蛾有着明亮的眼睛,却将生命置于火光。蝙蝠天生有弱视的盲点,只得将生命置于一场灾难。有的人不也如此吗?得到了,却不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麻雀安知鸿鹄之志”,天鹅,本应飞翔于高空之中,却因为人们的一己之利,将那优美的身躯留在了地面之上,属于天空的鸟儿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然而人类还以为这是权贵的表现,多么的愚蠢啊!
心纯则真,心善则美,纯真善良才是人世间最美的的心,愿所有人,能在凡尘中保留一颗纯善的心!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三
以前的我,认为散文只是一种无趣的文章。觉得它没有小说那样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剧本那样幽默搞笑的点子。可是记得上二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里我和一位同学在找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可就在一瞬间,在我身后的一本散文书掉在了地下,我想要捡起它,那位同学就说到:“咦,你平时不是不喜欢看散文的吗?你就换换胃口呗!”我只好点点头。
自从我看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散文书,就喜欢上了散文。其中散文中的许多语言,令我刮目相看。值得我去品味,值得我去欣赏。图书馆里读的最多的也是散文,其中最喜一爱一林清玄,钱钟书,朱自清,沈德鸿的文章。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像闻到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荡涤心灵。总能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悟。喜欢林清玄的散文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喜欢他书中的淡雅与脱俗。读他的文章虽然有时会有淡淡的哀伤,但是,哀伤过后更是对人生深刻的认识和启迪。这世界虽然富贵短暂,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一些更恒久的价值,就会发现还是有许多事物愈久愈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一浪一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有人常说,人生有三种美:人品美,心灵美,外表美。但是在我看来,外表美是最最没有价值的。自从读了《林清玄散文集》之后,我发现,只有人品美和心灵美同在,才是真正的美。这种美是一般人不能懂得的,只有深深地体会,才能发现一些人深处的美丽与善良。而这种美,只有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才能体会到。
其中,在《林清玄散文集》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它叫《生命的酸甜苦辣》。这篇文章虽然在这本书里面并不是特别的出色,但是这篇文章在我眼里十分深刻。每一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一性一。酸甜苦辣,就仿佛是人生中的四个调料,甘蔗头尾皆甜,柠檬里外皆酸,苦瓜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这四种植物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特一性一。有些植物是与生俱来的味道,即使放在水深火热的锅里炒煮都无法改变它自己本身的味道。人生中如果只有甜,没有苦,那也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记得有一天,我与好朋友走在路上,她一直嘱咐我不要在路上看书,可我不听她的嘱咐,一直看书。在路上就摔了一跤,幸亏没有摔出一血来,不然就惨了。想到了这件事,就仿佛自己遇到了人生中的苦,上天想让我嚼一嚼这苦的味道,所以才发生了这件事情。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一张画,一碗菜,一条路上,经历了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才能把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我一爱一它,这本从我二年级就开始有着印象不同的散文书;我一爱一它,这本令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的书;我一爱一它,是因为有着有趣故事的书。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四
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中有一篇题为《桃花心木》的课文,是林清玄的作品。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林清玄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能把人带入另外一种精神世界。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里带有阵阵禅意吧......
我想一篇课文不足以表达一个作家全部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把林清玄的三本书买回了家,准备细细品味——《林泉》、《清欢》和《玄想》,当然,我现在只读了《玄想》这部作品。
一打开书,不像我想的那样,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字的大小适中,没有插图,但当我读深入时却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抓住了我往书里扯。我喜欢这种感觉。当然,林清玄的作品不会轻易读懂,必须像品茶一样默默品味才知道里面的甜味。我记得有一篇文章的题为《最苦的最美丽》。文章中写道,作者最喜欢的瓜莫过于苦瓜,他认为苦瓜开的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苦瓜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瓜。
其中,是不是隐藏了深深的禅意呢?
苦瓜,即使沐浴了圣水,走完了朝圣之途,味道还是一样的苦!不管透过什么,透过灵命双修或透过灯红酒绿;不管走过什么,走过权势名利或走过寥落暗淡;不管穿过什么,穿过文史哲学或穿过酒色财气......人生本质的苦都不会改变,在苦中行走的人,只有专注地前行,苦中才会带有甜味,才不会失去美好的心情。
我想,林清玄之所以会半路隐居山林,可能就是因为读懂了时间的哲理吧,他的文学作品才那么与众不同。他的文学作品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是内心的书写,正如他写的《心的泼墨》,就算有再多美丽的辞藻堆积,没有真实情感,只是一堆躯壳而已,没有生命,也没有情感。
我佩服林清玄先生的作品,也佩服他那种对于写作独特的见解和态度......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五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首先我不得不抱歉的是一直把他当成女作家,另外,便得抬头仰望他所处的高度了。同样的汉字,在他的笔下却能演绎出一番扣人心弦的乐章,这是他的文字的声音,他的文字的音乐,他的文字的魅力。
《箩筐》是读下来后最有印象的。这篇散文大概讲述的是一个村庄的香蕉因无法产销且农人为了不让腐败的香蕉污染干净的蕉场而强忍着内心的伤痛将成堆的香蕉丢掉的事。林清玄将环境处理的淋漓尽致,开篇将欲雨的天空与农人们的心是将雨的天空相互映衬,将情感氛围升华到顶峰。标点在这篇散文中既是情感的寄托,亦是内涵的体现:
“我强看到农人收成,挑着箩筐唱简单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汗写成的。如果说大地是一张摊开的稿纸,农民正是蘸着血泪在上面写着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在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饱满的句点。人间再也没有比这篇诗章更令人动容的作品了。
遗憾的是,农民写作歌颂大地的诗章时,不免有感叹号,不免有问号,有时还有通向不可知的分号!
我独独看着那个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它是我们今年收成的一个句点。”
三处标点紧密相连,足以将情感浮现在我们的眼帘。此外,还不乏深蕴的内涵,将农人,也许也是人生的辛勤,成功,挫折用标点演绎出来。
当翻仰在烂泥里的箩筐为收成画上句点,一句“我们的心是将雨,或者已经雨过的天空。”与开篇呼应,自然而然的贯穿起了全文的情感。
林清玄的散文,在平实中体现的不那么平实。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六
读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
但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就应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好处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明白听谁说过:生命最搞笑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职责。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篇十七
《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好名字!想必文章也不错吧!“《心田上的百合花》”夷?真奇怪百合花怎么不是长在土里的,而是长在心田上的?这怎么种得了花呢?“我小声的嘀咕着,于是带着好奇心,开始了阅读之旅。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我读完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轻轻地合上了书。文章说的是一株百合花和一片的野草在一起生长,饱受野草和蜂蝶的鄙夷,而百合却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最终百合花绽开了美丽的的花朵,并把种子撒向大地,多年后漫山遍野都是野百合,引来了人们的观赏。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又令人感动故事。文章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具体的记叙、细腻的描写,层层衬托,塑造了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作者认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在林清玄看来,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是最高境界的美。林清玄相信”尽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这样一个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的体现了灵性、精神的美。
读着林清玄优美的语句,和他一起追求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