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科论文(实用21篇)
总结让我们明白,成功的背后往往有着无数的付出和努力。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过于自我标榜或自卑。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管理学科论文篇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交叉学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交叉学科受困于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管理体制,并不能完全地发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交叉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样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着制度管理的问题,而本文结合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现状,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时做出合理的应对,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经济与管理;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热潮。但纵观科技的发展历程,创新人才与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出现了交叉学科的影子,交叉学科成为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不完全统计,在21世纪以来诺贝尔的研发成果中,90%以上存在学科的交叉现象,而这一点也更加验证了学科交叉对于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经济与管理科学是集经济、教育、管理三者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文科类。相比于其他理工类交叉学科,文科类交叉学科不会取得太多意义非凡的成果,但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这门学科的发展,使其在新的发展机遇下缓慢前行。
2.1归属不详。
学科的归属不详导致学科不能得到有效的扶持帮助,学科的发展遭受制约。学科将自己划定为特殊的门类中,有利于学科获得有力的扶持,而其归属不详,与对于从事交叉学科学习工作的人员造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不足的内心感受。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交叉学科成为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体制的古板,交叉学科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反而随着交叉学科数目的增多,归属的复杂性愈演愈烈,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来说,归属问题一直是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学科主要依据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而建,其归属学科也应是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这三种学科,但由于不同学科的发展视野不清晰,设立学科的高校计划不明确,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归属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2.2社会需求与输出不匹配。
自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成立以来,各界人士都妄图给培养方向一个明确的定位,而《学科专业简介》中对培养目标也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可以理清重要理论的思路,能够对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并能从事科研与管理等工作。根据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基础的教育管理工作,根据统计数据也应大力培育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但各高校的培养方向却与事实相违背,大力加强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这也就造成了该学科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弱的现状。
2.3学生数量与质量不相匹。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模式,据数据显示,博士与硕士的招生数量呈几何形状的翻倍增长,但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着质量的增长,因为以上等问题,学生数量的增长并没有给学科带来多么大的受益,学科的扩张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与帮助。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更加不够用,学生的质量反而降低了。虽然学生的就业与自身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就事实而言,学生的就业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校的培养力度和资源的投入比例。
3.1对交叉学科进行分类。
上文中提到教育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归属不详问题,同样是作为交叉学科眼下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在《学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给予交叉学科明确的'专业范围,也没有给其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没有给交叉学科一个明确的归属,导致出现各大高校随意安置交叉学科的状况。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对交叉学科进行详细的分类,结合学科各自的发展程度以及教学背景等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划分不同的学科层次,以有利于交叉学科更好的发展。
3.2转变培养方式。
从就业角度来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学术型的培养模式也同样重要,学校应该改变原有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从而有效地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学术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有活力血液。
3.3加大扶持力度。
教育经济与管理本就是为公共事业而成立,这自然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而教育部门也应做到对于数量与质量进行层层把关,既要有一定的规模数量,也要有很好的教育质量,对设立此学科的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对于没有能力、没有资格的学校的学科设置权进行取缔,将综合实力和学校风纪及科研成果作为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于有能力进行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校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将这些一流的学校及研究团队作为学科的领头羊,带动整个学科有序的发展。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有着光明的就业前景,但由于交叉学科的现状影响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如今停滞不前的现状。在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科要注重内外结合,结合自身优势与外界的支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而使教育经济与管理这门交叉学科在瞬息万变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1]赖宇欣。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时代金融,20xx(26).
[2]吴永强。高校推进学科交叉教育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思考[j].品牌,20xx(10).
[3]余利川,李佳源。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发展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1).
[4]王梅,陈士俊,孙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管理学科论文篇二
化学因其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及其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誉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同时,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对实践的理解很深刻,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中提到“无征不信”,元代苏天爵说“不患践言之难”,明末王夫之也认识到“力行而后知之真”、“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开幕式上致辞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源泉,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现行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本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国外大学的化学实验课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像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3门实验:化学实验入门、中级化学实验、高等化学实验与仪器应用,特别强调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近年来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进也强调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国的教学思想趋势相同,但是欧盟诸国各有其重视人类文明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独特教育精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探索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和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既要重视规范扎实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吸取专业实验及科研课题的精华,突出现代化学实验的特点。新的实验总体目标注重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质量工程”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现实不容乐观。
2.1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多数教师重视如何把教材讲清楚,而不重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素养,如科学态度与观念、实验习惯、环保意识等,简直是“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2教学内容陈旧。
在很多学校,实验课太过于依赖理论课,没有自身的一个完整体系,各门实验缺乏相互联系,且内容重复、陈旧,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导致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仅限于简单重复、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其中验证性实验过多,偏重于理论知识验证和专业技能训练。
2.3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很多高校,在过去十多年内,本科生实验教学遵循“基础训练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中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或者是沿袭很多年的经典实验,不免有“明日黄花、吴下阿蒙”之嫌,21世纪科学技术新成果仅一鳞半爪而已。对于综合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的精力、课程设置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于是有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
2.4教师队伍匮乏。
由于实验基础设施较差、实验教学工作繁杂、实验课时量少,许多教师不太愿意进行实验教学,优秀师资匮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2].
2.5实验室基础设施简陋。
在很多学校,实验资金投入较少、实验设备简陋,只能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新的仪器设备在学生实验课中涉及不多,导致学生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毕业生毕业设计实验因实验条件限制较难完成,也满足不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为此,我做了一些实验教学尝试,将管理学原理在化学实验课堂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1.1应用于宏观目标。
应用管理学原理,给课堂定一个宏观基调,用于总体指导、控制,进行组织管理,教师在课堂要以身作则;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变化。
3.1.2应用于具体措施。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管理学原理可用于指导课堂管理,如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效仿作用,榜样的力量,东施效颦;鲶鱼效应,异己鲶鱼分子对打破旧的沉闷局面的贡献;霍桑效应,即实验者效应,当人被关注时,学习、工作效率等会大大提高;罗森塔尔效应,即“权威性的谎言”的暗示,当对一个人抱有较高期望,他能感受到关怀、被关注,会带来积极的实际行为结果。
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课堂组织和管理,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
3.2.1课堂目标。
在上课之前讲清楚纪律规则及具体要求,如在正式上课时禁止翻手机,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掉手机等,以及具体学习目标等(手表法则)。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如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行激励或改变,可以一当十或防微杜渐(蝴蝶效应)。
3.2.2具体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以期“戮力同心,各擅胜场”,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教师的教学武器不再是“孤舟蓑笠翁”.如关注学生的特色,选积极的头羊做小老师,进行操作示范、管理协作;也关注消极的头羊,请他站在我身边,方便听清楚(羊群效应)。作为教师,还要努力地发现实验特色,鲶鱼式特色,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仪器实际使用的重要性,使用之广泛;同时,当面对沙丁鱼学生的死气沉沉时,要发现鲶鱼分子,并让他跳出来搅一搅沙丁鱼课堂(鲶鱼效应[3])。另外,也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关注并精神激励,如我会刻意地关注学生,无论是姓名特色,还是服饰打扮等细节,或者是课堂的积极思考表现,眼球的转动频率,我把我的观察、想法讲出来,这些会引起学生的小激动或小兴奋,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一直表现得很好(霍桑效应)。于此同时,在课堂行为中,对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适当地预期他们的学习效果,给予心理期待;如在观察到学生的细微积极表现后,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依照现在的表现和学习能力,完成这个实验的操作以及这些思考题,完全没有问题;结果,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环节的表现超过我的想象,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3.2.3教学启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有的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相当完整。因此,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生目标需求等,以及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该管理学原理也可借鉴应用在其他学科课堂。
关于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知识权威”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实验基本素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绿色化学意识[4]等等。目前,我国的教育总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还需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不殆不罔,长教常新。
参考文献。
[1]罗娅君,李松,王志国,胡晓黎,刘晓燕,王洪,王秀峰,黄宝美,刘思曼.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29(2),145.
[2]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20xx,24(4),24.
[3]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鲶鱼效应”策略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386.
[4]汪朝阳,李景宁.大学化学,20xx,16(2),19.
管理学科论文篇三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尤其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财务管理学年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大数据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优化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模式。以大数据时代下无边界融合式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入手,简要阐述如何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无边界融合;财务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财务信息来源与以前相比更加的广泛,不仅要对传统财务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非结构化数据库进行分析。为了紧跟大数据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的边界也要适时进行扩展,与外界相融合。该融合趋势在财务会计融合、管理会计融合以及财务管理融合等方面表现的都比较明显,文本将对其进行分析,并为财务管理转型变革提供思路。
一、大数据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大数据特点明显,数据规模比较大、数据流动速度和数据体系变化多端、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大。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这是大数据最为明显的优势之一,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深远。大数据的产生打破传统管理的束缚,转变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向着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等诸多领域拓展,源源不断地收集、分析可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的数据因素。具体来说,首先,大数据时代地财务数据不是简单加工处理,因为对系统平台要求比较高,不仅要保证结构数据的准确性,还要对非结构数据进行处理,所以财务数据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样。再有,大数据的产生还深化了财务管理工作,使新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开始转型,形成多维度管理工作模式。通过大数据的不断影响下,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可以带动企业自动化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拟定未来发展决策并执行计划。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减少财务风险,因为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可以将大数据相关信息进行利用,减少系统错误几率和系统的风险,让企业更好的展望未来社会发展趋向,选择最佳的工作流程,拟定科学化的工作计划。
二、无边界融合财务管理。
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内外部连接、内外部拓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都需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财务管理也要全面综合多部门、多领域以及多学科,将这些方面的特点相互融合,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要打破传统财务管理垂直边界,财务管理垂直边界代指内部管理层次,而传统财务管理组织架构等级森严,并确定了不同位置的权责,容易导致信息传递失真,还会影响到响应时间。而无边界财务管理则是打破了传统的定位,通过内部团队模式完成工作,上下级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分,相互协助、相互尊重,将成员个人能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同时无边界财务管理还可以减少管理层次,让扁平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构建科学化的员工关系,打破传统路径。其次可以通过无边界理念打破传统的水平边界,通常情况下财务管理水平边界代指财务管理和其余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界线。当前企业组织结构一般都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配,常见的部门有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在水平边界的影响下,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向,而且都在按部就班的履行各自职责,长此以往各部门会过度的'关注自身发展,而忽略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部门相互竞争日益激烈,缺少协作和互助。而无边界模式财务管理则大力强调不同职能部门应当轻视边界问题,让财务部门可以和其他部门更好的沟通,更好的相处,打破旧制边界的局限。最后可以通过该方式来打破传统财务管理外部边界问题。价值链中企业通常都会从独立的角度来看待自身企业发展状况,企业间竞争多于合作,这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日渐完善,合资经营模式发展迅速,仅凭借单体企业个体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而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部门之一,更不能将思路和公众重心局限在企业内部上,应当将财务管理边界延伸,实现价值链财务整合。将企业信息变动情况纳入到财务分析系统中,为产业链中所有供应商与客户提供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三、将决策系统作为核心系统继续拧融合。
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可以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前些年普遍使用的财务管理体系弊端比较明显,而财务融合视角下的系统融合比较关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并将信息系统建设质量作为决策支撑,更好的表达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仅可以促进财务系统更好的融合,还可以梳理现行财务业务系统,产生财务数据,让财务数据追溯到业务数据,保证业务财务数据共享。
四、将业财团队作为人才融合保障。
在进行业财融合之前,首先要保证团队的专业性,团队当中的所有业务工作人员都要具有专业化的业务知识,而财务工作人员也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不断的更新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保证自身工作能力。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地加快,在激烈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种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完善自身技能,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通过宣讲技能与沟通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了提升业财团队的专业性,企业可以根据内部人员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培训会与读书会等,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业财融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将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相结合。
业财融合虽然需要制度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绩效考核制度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正常运作。业财团队会受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影响,所以在考核时也会受到这些部门的考核,双向激励政策可以帮助业务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业务开展情况,能从业务单位的视角去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六、全业务流程业财联动工作模式。
业财融入工作特点比较明显,将财务工作融入到公司内部各个角落,打破传统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动,提升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转化效率。首先要进行预算,将预算和业务流程相互融合可以拟定出更加符合公司发展的预算方案。收入是业务流程最主要的部分,企业可以梳理业务环节中涉及到的收入,并将收入点绘制成风险地图,提升监控收入质量,进而让企业更好的盈利。成本管控和业务流程融合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精益管理理念,通过信息系统来监控成本发生点,及时对成本发生点进行调整,保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想要保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就必须保证资产量,将资产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流程相互结合才能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控制以及业务流程进行融合,可以减少企业资金风险。根据企业预算管理、收入保障、成本管控等工作开展情况,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使其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理论,提升企业价值管理质量与风险防范质量。
七、结束语。
从整体上来看,无边界融合财务管理可以从根本上反映出大数据时代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为财务管理系统创新提供了新理念。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从根本上优化创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打破传统工作存在的弊端,推行业财融合工作方式,从各个角度来完善维度体系,让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管理学科论文篇四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mpa等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学主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第二,管理学很少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在“国学与国运”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奇迹,1978-20xx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68倍。”然后学者们过多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却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生产效率、财务管理、组织绩效、生产运作、组织行为等中国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却很少涉足,反而是跟随国际惯例已发展前沿为题深入更加细致的领域。第三,主流期刊的学术定位不够清晰、专业性不强,缺少纯粹的管理类期刊。当前不管是哪一类学术期刊定位都非常模糊,文章类别、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均缺少明确的定位,一本杂志中往往各种类型的文章混杂出现,管理类的文章往往同经济类的放在一起.
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进展速度非常缓慢,多数构思仍然处于“西方概念,本国材料”的状态。我国学者在概念、命题和理论假设方面很少发表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学术研究的经验、研究的原创性问题上,还是研究手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研究态度、研究问题、研究想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单向倾向,这种单向倾向不但很有可能破坏管理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而且有可能损害或误导管理的具体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凸显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管理学理论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看说,目前讨论中国管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第一,我们要尊重在管理学理论层面的科学性,也就是同意管理学理论存在普遍性,不应随意地对已有的管理学理论提出地域性的概念;第二,在认真研究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去除糟粕,辨别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可以保留和需要废弃的东西,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加以运用;第三,作为在社会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需要其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四,要符合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实际规律,集中研究中国的管理理论。
为了解决中国管理学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学研究体系。应合理调配资源,引导学者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学体系为目标,在关注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同时,关注其他问题;其次,中国本土问题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学术宝藏,管理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管理学的学术发展与专门期刊设立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关联,有了专门的数量多、质量高的交流平台可以有助于学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
回顾当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中国管理学存在着分类不够科学明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承认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应随意地提出与地域有关的管理学理论的构想,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中国管理理论这样的问题上。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进行系统、深入、认真地研究,应该是目前中国管理学界最为严肃和紧迫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丰富的实践,丰富的企业实践又为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依据。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管理学研究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也将会更加国际化。但对目前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回顾,中国管理学科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管理学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中国管理学发展问题与展望。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1.
[2]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一20xx.经济管理。20xx.01.
[3]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经济管理。20xx.03.
[4]苗莉。管理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20xx.02.
管理学科论文篇五
摘要: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发扬务实求实,注重实效的作风。努力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
做好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对企业的意义极大,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出发,对管理人员、管理部门、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整个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各企业的顺利发展都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为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每个企业都在加强与有效落实我国各项经济战略思想与战略任务,而这些思想与任务都要通过企业的行政管理来推动。各企业只有合理设置行政管理制度、结构体制,有效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改变以往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无章可循的现象,才能激发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与业务范围,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项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企业各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下,也会始终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
2、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给企业行政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现阶段新形势的发展,各企业都会加强行政管理行,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强行政管理,努力同相关部门及协作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给企业自身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扩大企业的发展模,使企业做强做大。此外,加强行政管理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企业员工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难题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人性关爱,使员工感受到单位的温暖,从而提升他们的奉献精神,使他们快乐的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并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
1、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良好运行的关键是保持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贯彻的重要前提。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实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合理建构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将行政与管理合理有效的进行结合,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2、坚持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制度。同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充满竞争、激励、开放、交流的特征,管理者不完全控制员工做事情的方式,而去衡量做事情的结果。对于企业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高度重视成本预算,合理进行预测。科学地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充分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沟通与协作。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包括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纵向沟通分为与上级领导、下属、部门沟通。与上级沟通,要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表述或潜在的含义,明确问题的实质,同时要将自己和下级部门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上级领导。要有较好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方能与上级领导步调一致,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与下级沟通,主要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决议以及收集下级部门各项信息,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变通能力,缓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分歧。横向沟通包括与企业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与关系企业的窗口部门和外界媒体及政府机关的沟通等,务必真诚、谦虚、谨慎,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加强协作,提高经济效益。
4、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当前,要想更好地应对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要想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出适合当前运营状态,且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要积极健全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领导体制。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监督体制,以确保监督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积极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其他规章制度。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正本清源,成为企业员工明确遵守的信条,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5、提高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拥有优秀的有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石。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因此,企业应当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机制,尽可能的选拔一批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来企业工作。加大对现有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意义就是服务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否能够与企业的企业部门密切的合作。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责,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到兄弟企业或者国外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再次,企业行政管理团队的建立务必要选用“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在选取过程中要务必保证过程透明化,这样才能保证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6、加快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着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首先,通过办公自动化、erp等软件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借助于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只要在网络信号覆盖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可上网办公、处理事物。也就是说,办公地点不固定在办公室,而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方。这种改变将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更为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其次,引入可视电话、可视聊天等网络工具办公。可视、语音等网络工具可以使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上级与下属可以实现网上会议,既节约时间,彼此之间又实现了广泛的互动。另外,网上点播电视、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等也可逐步引入企业行政管理领域,成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蔚然。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j]。企业导报。20xx(17)。
[2]康音。关于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xx(18)。
[3]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xx(17)。
[4]郑斌。关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定位和发展的审视[j]。管理科学20xx年第5期。
管理学科论文篇六
摘要:标准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手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新经济时代背景,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标准标准化管理。
一、新经济与标准化新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和传统经济相比,它的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主体交往趋向全球一体化;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以集约型生产方式为主;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经济增长原动力;它的资源是共享的,对人类的供给是无限的。
我们所面临的新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的长足进步;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趋势,这集中表现在市场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竞争规则的国际化三个方面;资源更加匮乏,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广泛关注的焦点。
新经济时代的出现,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经济欠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上,历次经济技术革命无一不在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及效率上产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经济下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更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符合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产品,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质量和效率,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它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标准化表面上看起来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但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再生,通过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从宏观发展的角度看,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还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新经济下的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我国现行的标准化工作是在实行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按国家、部门、地方和企业四级进行分工管理。按照国务院授权,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主管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主管地方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化工作由企业自主管理,但要到相关行政部门备案。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化法律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其配套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企业标准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等等。
我国标准化工作自“十五”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全面加强了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在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利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建立完善了标准化服务体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还加大了对标准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开展了工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等各种标准化项目的推广。同时,在开展项目考评中,强调标准化工作领导的重视程度、项目有无当地政策的配套以及项目的实际应用推广效果等考核,提出了标准化对经济建设的引领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全社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随着企业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很多标准化工作走在前列的企业都专门成立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的标准化活动,使近来年我国的标准化活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
三、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类标准在结构比例上渐趋合理,并已形成了一支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的专家队伍。但比较国外标准化程度高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标准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分别从国家、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1。国家层面。我国的标准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由质量管理部门和企业来执行,在标准的制定上仍没有脱去计划经济的烙印,行政色彩浓厚,标准修订周期长,对市场反应不够及时。某些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滞后,标准水平偏低,标准制定没有很好地与技术水平结合,与世界贸易准则结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低。同时,由政府投资能够免费共享的标准信息平台有限,使企业获取标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不能及时有效获取新标准、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而制定标准的经费,也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政府,企业由于缺乏经费,没有主动性,导致一些标准更新很慢,适应不了快速变化的形势。另外,国家尚未建立有效的标准执行监督制机,使很多标准规定执行不力,标准法规形同虚设,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
2。企业层面。受我国当前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制约,企业在制定标准上不是主动参与,在标准的采用上是被动的执行。标准制定和使用的脱节,带来了标准执行难的问题,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例如生产型的标准体系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协调,由于企业不是制定标准的主体,造成标准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使用要求,难以调动企业使用的主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领先企业的标准往往代表所在行业的最高水平,没有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竞争环境,使得标准的水平不够高。
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他们无法理解标准的作用,把标准看作高不可攀的高深学科,在客观上造成无法重视和应对标准技术。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纯粹的经济效益,片面降低成本,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不按标准检验。还有些企业对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政策不甚了解,加上缺乏标准化管理人才,难以胜任标准化工作,产品标准制定不够科学严谨、照搬照抄、不调查研究、不征求意见,造成很多产品标准存在较多的技术缺陷。
3。社会层面。新经济下的企业发展以及所需要的标准化管理都需要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标准化管理环境是对标准化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可以对标准化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目前我国标准化管理的外在环境主要体现在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企业行业协会只是政府机关的附庸,而非民间企业自发组成,无法成为本行业企业利益的代言人,人才短缺,经费拮据,机制僵硬,不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标准的制定以及标准化管理的推广过程中没有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组织功能、研究功能、推广功能都被弱化。
同时,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大专院校没有专门独立的标准化管理专业,企业标准化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完整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半路出家,不熟识标准的.制定格式,标准制定只重技术参数而不重视标准格式和程序,标准的研究工作基础较薄弱。
四、新经济下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根据我国企业当前发展所处的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经验,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1。制订明确的标准化战略。标准的形成和制定的背后,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平均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在新经济下标准体系建设应该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力度,要站在全球竞争战略的高度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正处于急剧上升的阶段,但在综合实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并具备一定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产业,制订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并与相应的标准化战略相结合。同时应充分利用我国不断提升的制造业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修改工作,积极鼓励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国内具有实力的行业和企业提出的国际标准方案,尤其是在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广阔发展前景领域的产业和技术方面,最终实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目标。
2。政府向民间机构适度授权。标准化体制建设应充分发挥专业团体的作用,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其在制订和推广标准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其在相关标准的制订中能有效地反映本行业的呼声,维护本行业的利益。政府应向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适度授权,可以由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承办具体事务,官方机构集中管理,企业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标准化活动确保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反映企业的发展要求,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基础。这种机制在确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能遵循专家制定的原则,也可以确保发布的标准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3。企业要全面建设标准化管理文化。企业标准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标准化运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企业普通职工,上至产品技术研发,下至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最高管理者不但要重视标准化管理,还要做标准化管理的提倡者和实践者。要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建设一支熟识标准化各方面理论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标准化活动,及时掌握新的标准化动态,把标准化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企业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重点实出、平衡发展、整体推进。这就要依托企业对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能进行有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要让标准化观念深入人心,在企业中形成标准化管理文化。
4。开展信息化的标准服务。我国各级政府应建立现代化的标准服务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传媒开设网站,使标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用户。标准制定、修订应公开透明,标准文本及其电子版可在线销售,这不仅符合wto的要求,也可以扩大我国标准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对标准的编制出版、发行培训、咨询和服务实行一体化、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
5。标准化经费来源多元化。标准化管理实质上应该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应效仿发达国家,由政府每年向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每年通过的标准化活动经费拨款;二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同时,可以在标准化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即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也是解决标准化经费来源的主要办法之一。
6。完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要在标准化法律体系、信息体系建设和国家对标准的研究、制订和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积极探讨引导企业增加对标准投入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应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市场准入、合格评定三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政府要加强监督与执法,企业生产产品应当符合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只有通过标准合格审定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准入条件并在市场上流通。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管理在促进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更多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标准化中争取到应有的地位。另外,还应加强标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熟悉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改革标准人才培养培训、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标准合格、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新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统计数据的管理。
2。邱湘煜。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科学之友,20xx(3)。
3。基于新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4。杨辉。美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xx(5)。
5。谈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管理学科论文篇七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益严峻。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xx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军超过xx00万人。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不景气的国际经济大气候,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专业竞争力不够碰壁不少。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涉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从理论上说,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一般包括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国有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等。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从应聘这个环节来看,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1职业技能和素养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在内,然而,让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很多毕业生居然只能“望洋兴叹”。究其原因,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比如,市场营销岗位需求很大,但有的学生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从基础的销售工作做起,觉得这是个中专生都能干的低技术含量的活儿。愿意从事基层销售工作的学生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实战训练(如销售语言、心理培训,销售人员外形设计包装等)而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一段时间后遭到淘汰或自己放弃。很多应聘人力资源岗位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无法胜任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
1.2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来自受到非专业求职者的冲击,工商管理类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专业同学的竞争,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大部分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大纲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但在求职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投资策划几乎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能胜任,但具体到一个岗位一个工作的时候却又手忙脚乱了。受到专业课程设置的限制,工商管理专业往往忽视专业分支的差异性,导致在人才培养上同质化,工商管理类学生虽然广泛涉猎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不够。作为偏“文”专业的工商管理类学生由于没有理工类学生那样拥有一门实用的专业技术,而且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岗位设置的门槛比较低,常常受到其他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甚至落败于理科背景的应聘者。
2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2.2专业知识面宽但不够深入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因此不少同学对今后的就业去向很迷惘,觉得自己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甚至有人置疑,有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后,工商管理专业还有没有必要开设。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竞争力。
2.3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人才,其教育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宗旨。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比重依然恨大,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学生实践环节缺失。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环节中普遍缺少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和重视,再加上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设备、人员以及经费等跟不上学生人数的急剧膨胀,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环节的矛盾曰益突出,导致每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实践环节时间比计划要求的大大缩短。
2.4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人wto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教材都是舶来品,即使是国内编写的,从理论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3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核心,发展专业特色建设,走课程创新之路。
3.1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地区性,为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管理人才。
20xx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地处广西,面临新的经济合作形势,这是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兼顾本专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此外,针对北部湾经济的技能与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北部湾区域经济、越南语、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物流等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要求。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方法根据应用型的办学方向,以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大致可分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大方向,在四个大方向中都设置了实操性的具体课程,如财务方向有会计基础、成本管理、统计原理;企业管理方向有物流管理、小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市场营销方向有推销理论与技巧,提供营销师的考证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提供了助理人力资源师的考证支持。
课程实践环节从明确要求、严密组织、成果考核三个方面确保其教学质量。环节当中强调实用性、综合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完整配套的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独立开设的校内模拟实验、校外的见习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一样,精心编制教学大纲。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习完毕后都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记录实习过程和实习成果。教研室保持与实习单位的定期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开展,可考虑在系部设置专人统一负责实践教学的各项事务性工作。同时校方会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地、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
此外,还注意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应用和扩展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全面发展。通过寒暑假社会调査,参加校、全区、全国的竞赛,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拓展能力。
3.3实施素质教育’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本专业确立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按照系统的思想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化设计。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先进经验,精选压缩必修课,突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管理沟通、服务业管理理论等课程。增大选修课范围,通过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跨学科选修、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挖掘、拓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提供条件。
而且,如果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全面扎实的专业课程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础。再次,我们在课程里开设了小企业管理、创业管理等课程,专门针对有创业志向的学生,为他们毕业后多一条可选择的道路。同时,校方也会努力帮助学生申请创业基金,对他们的发展给予尽可能的指导与帮助。
3.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我们专业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已经是广为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我们会尝试新型教学方法:比如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等。建立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文献査阅、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相结合。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考试方法上也可以尝试改革,突破以往的传统考试方法。针对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要求,考试可侧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核。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笔试内容面广题活,既有宏观的国情政策问题,也有微观的个案;既考逻辑判断推理能力,也考想象和合理发挥。口试考核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当场应对能力。就改革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要求考生结合实际,谈见解、提对策,使考试能真正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促进作用。这样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靠突击记忆的状态,让学生从考试方式的改革中体会到必须重视学习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管理学科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在近些年来我国大力重视对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信息科学领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发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本文将简要讨论一下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各行各业提高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工程管理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重视,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管理创造更大化的工作效率,促进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企业的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还在认为工程建设的竞争力在于能够拉到的建设项目,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还不高。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影响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工程建设管理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在遵守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的条件之下,采取各种有效资源和措施,满足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需求,及时的对自身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调整满足施工进度,以及能够合理的有效计算工程施工的费用,选取适合的工程建设材料,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尽最大可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并且能够做到按期完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促使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也随之而有了新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提供了更加科学的,高效的,专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促使工程企业在进行项目数据管理的时候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地完成数据的收集,分类,整合以及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的成本或者是工作效率。工程项目建设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规矩,在开展任何一种工作的时候都应该提前进行详细的沟通和策划,确保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随时监控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做到利益最大化。
2.1维护信息数据安全。
传统工程管理对于数据信息的记录方式都是手工记载,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是仍然会存在着诸如数据记录混乱,数据不明或错误,信息缺失等弊端。尤其是在遇到大型工程的时候,数据和信息往往非常庞杂,这个时候传统手工记录的方式则越来越凸显出了他的弊端。而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对庞大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处理,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极大的便利了数据管理的工作,减少工作失误。同时计算机还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永久性的保存,确保信息不会丢失。
2.2保证工程计算和材料物资的准确性。
在工程建设的一系列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像工程造价,材料预算等,计算数据的精准度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促使工程建设成本资金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电子计算机以其高效,精确的计算能力为工程计算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条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精确的计算数据,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非常多的材料和物资,这些东西的摆放位置,储存条件,质量安全等都和建设的完成情况和建设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所以在材料物资管理方面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对材料和物资的用量进行提前估算,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对所有的物资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排列,有序的材料摆放能够更加便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物资的数字化管理。
2.3合理规划工程项目建设。
工程项目规划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对工程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时代在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也在逐渐朝着现代化,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所以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和工作也将越来越多。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合理的工程项目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规划进行科学的监管,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以及建设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工程项目的规划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手段和技术,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也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促使工程项目规划工作能够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不断优化和发展。
2.4优化工程项目管理。
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工程项目管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查阅各个项目经理所提供上来的信息和数据,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最后为工程的招商和投资计划提供详细的项目分析方案。充分利用所有有效资源,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时能够节约成本,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的进行。而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都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在开展一项工作的时候必须提前打报告,在工作过程当中也要按时完成工作汇报,及时发现建设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严谨性,从而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而我国的工程建设企业想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以及综合实力还需要借鉴和引进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不断创新,深入探索,让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合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为企业未来发展中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科论文篇九
农业经济学科是一个古老的应用型学科,曾经为我国农村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年下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应该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的`争论也渐趋热烈。
对目前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设置名称进行统计,进而分析学科名称变动的原因,指出学科发展必然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而出现变化,提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依照社会需求修改课程设置,完善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事实上,美国在建国之初,为发展地方农业,由联邦政府制定法律,在每个州拨出一大片土地,设立州立大学,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研究,以便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农业经济管理作为指导农场生产、管理的学科在各大学开设,为美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战后,随着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高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位居全球前列,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扩大或转移研究内容,纷纷修改系科名称,应对时代变化。
一、美加有经济学(及农业经济学)博士点的院校及系科名称统计目前,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cip-20xx)将学科专业分为三个级别:学科群(共38个)、学科(相当于我国的一级学科)以及专业(二级学科)。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
a、组织资源b、提高效率c、正确决策d、有效领导。
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3、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a、领导b、协调c、决策d、控制。
4、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技能是()。
a、人际技能b、领导技能c、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
5、管理者在最为组织代表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时,其扮演的主角是()。
a、人际系方面b、信息传递方面c、决策制定方面d、组织管理方面。
6、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谈判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财务技能。
7、有效的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花费最多时光的是()。
a、传统管理b、人力资源管理c、网络管理d、沟通。
8、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含义是()。
a、决策的正确就意味着管理的成功。
b、管理潜力对于管理的成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管理是在多个方案中选取一个正确方案。
d、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
9、研究发现,一位管理者花费13%的时光在传统管理上,28%的时光在沟通上,11%的时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48%的时光在网络联系上。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下结论那种是正确的()。
a、一般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网络联系上。
b、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贡献最大。
c、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有效管理者相对共享较小。
d、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相似。
10、在企业制企业中,公司总经理与部门总经理的考核有什么不一样的标准,已下那种标准更能体现二者的区别()。
a、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公司经营方面的信息更全面。
b、总经理比部门经理参加公司的会议更多。
c、总经理比部门经理掌握的资金更多。
d、总经理不部门经理对环境的洞察力更强。
11、领班是属于下述管理人员中的()。
a、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高层管理人员d、操作人员。
1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
a、人与物关系b、财与物关系c、各种人际关系d、隶属关系。
13、沟通、了解、激励下属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b、诊断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分析技能。
14、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扮演的主角是()。
a、企业家b、纠纷调解者c、信息传递者d、组织发言者。
15、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
a、战略管理b、现场管理c、组织管理d、技术管理。
16、构成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分别是()。
a、科学和技术b、先进的科学和先进的技术。
c、技术和人才d、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17、管理者主角强调的重点会随组织的层次不一样而变化,在低层管理者身上表现的更加显著的主角是()。
a、挂名首脑b、谈判者c、领导者d、发言人。
18、虽然组织中所有管理者都要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但处于不一样的层次的管理者在这四项职能上耗费的时光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更多的时光耗费在()职能上。
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19、成功的管理者在对于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强调的重点上与有效的管理者不一样之处在于:成功的管理者认为()。
a、人力资源的相对贡献最大b、传统管理的相对贡献最大。
c、网络联系的相对贡献最大d、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
20、一般来说,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项基本技能,而对于管理者处于不一样管理层次,对这三项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又有所不一样。当一名管理者由低到高晋升时,这三种技能相对重要性的变化状况是()。
a、概念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人际技能急需增强,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c、概念技能增强,人际技能降低,技术技能持续不变。
d、三种技能同时增加。
二、多项选取题。
1、管理的二重性()。
a、科学性b、艺术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
2、管理的科学性强调()。
a、管理具有系统性b、管理学是完整独立的学科c、管理具有实践性。
d、管理具有艺术性e、管理具有随机性。
3、管理职能包括()。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激励职能d、领导职能e、控制职能。
4、管理者在管理中承担的职责是()。
a、提出目标b、制定计划c、合理组织d、指挥部署e、协调统一。
5、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的领域,能够分为()。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综合管理者e、专业管理者。
6、在组织中扮演决策指挥者的主角是指()。
a、传播者b、谈判者c、资源分配者d、企业家e、障碍处理者。
7、在组织中扮演信息传递方面的主角是指()。
a、联络者b、监听者c、传播者d、谈判者e、发言人。
8、作为高层管理者所应掌握和应用的技能,按照重要性排列()。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计划技能d、演说技能e、概念技能。
9、皮特由于做过酒店管理工作很出色,被某家电公司聘为总经理,上任两年后使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变为盈利企业。皮特的成功说明()。
a、成功的管理者经验具有普遍适用性。
b、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
c、成功的管理者的关键是搞好人的管理。
d、管理者需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潜力。
e、高层管理者需要有较高的概念技能。
10、一项研究结果证明,在有效的管理者中,用于传统管理的时光为19%,网络联系的时光为11%,人力资源的时光为26%,沟通的时光为44%。根据这一研究结果,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a、沟通对有效管理者的相对贡献最大。
b、沟通对成功管理者来说相对贡献最大。
c、维护网络关系对有效管理者来说相对贡献较小。
d、维护网络关系对成功管理者来首相对贡献较小。
e、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没有明显影响。
三、决定题。
1、任何管理都是某一特定组织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2、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小的消耗正确的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
4、企业的超多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进行。()。
5、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6、管理者和我们常说的干部是一个概念,都是对他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7、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适宜的人选,并透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用心性。()。
8、基层管理者用在组织时光最多。()。
9、领导是指一种影响群体实现目标的潜力,其生产于正式的组织中。()。
10、优秀的管理者的技能是一种稀缺的商品,较高的薪酬是组织对这种稀缺商品价值的衡量。()。
答案:
一、单项选取。
二、多项选取。
三、决定。
1-5ttfft6-10ftfft。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本文初步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也称为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担负国家某一方面事业任务,由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组建的目的主要是从政策性而不是从经济目标的角度考虑的,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社会公益服务目的而存在,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承担着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推行国家政策,以及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产品或服务,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所以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环节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等,将事业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在评价事业单位经营成果时,不仅仅依据经济指标,而是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即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1、基础目标——保证国家资源物尽其用,保证事业单位基本运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金,主要是来源于财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目标,就是管好、用好财政资金,通过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基础操作规范,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财务审计和检查,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国家资源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应围绕事业单位本身的职能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实现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服务。
2、发展目标——积极筹资和投资,发展自身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是关键及具有决定性的方面。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自身立足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努力追求在保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基础上,获得资金流入,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从过去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转向社会和市场拓展资金来源,逐步实现从政府办事业向社会办事业转化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争取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
3、最终目标——实现绩效最大化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市场逐渐介入事业单位的运行,事业单位虽然做的是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要想正常行使自己的社会事业职能,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合理发展。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公益事业职能的同时,不应该回避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将事业单位所的继续投入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事业单位和事业发展的双赢,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绩效最大化。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事业单位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要严格按步骤进行预算管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
通过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措施的落实及核算方面的改进,可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
1、确保资金支出在预先确定的领域,保证社会公益服务目的的实现。事业单位要严格制定国家投人事业经费的专人专账重点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办法,把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在人员的安置上不容许相互兼职。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较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4】。对于预算内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浪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
2、加强监督,要制定一套严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拓展资金渠道,防止腐败和资产流失。要从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架道筹集资金有社会齐界的捐赠、教育投资、接受服务力的缴费、科研成果收入及向债权人筹集的资金,除积极主动地争一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同时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设计一套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改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收支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按进度拨款和使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投资的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资金活动严格区分,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人分配的`进行调节管理,引进激励的分配机制,促进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经营收人,必须另设账户,独立管理,支出要进行专项审批。必须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总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科学配置资金,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经济核算,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其事业发展目标。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二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奋斗的过程。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增强相互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团队合作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对“团队合作”的教育不够重视,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而在《高级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小组分工完成ppt的形式,将“团队合作”教育融入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里,我以小组做ppt的例子进行分析。老师刚下发这个任务时,我们组选了一个代表,我们都以为这个代表能将所有的事都完成,就没有我们的事了。最后,发现仅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个ppt工作量有点大,于是我们小组课后进行讨论决定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有人搜集材料、有人专门制作ppt、有人专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图表。在这个分工的过程中,我就学到了不少。首先,对人员进行分工,都是根据每个成员的长处进行分配的,计算机比较好的同学制作图表,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制作ppt,擅于收集材料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的资料,而不是随便进行分配的。其次,学会相互宽容,因为分工的每个部分内容有多有少,我们不能因为分配不均而抱怨,或者觉得吃亏,我们应相互包容。最后,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比较重要,在沟通中确定我们所要讲的大概内容、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重点是什么等内容,如果我们之间都不相互交流,各做各的,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ppt完成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这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小组成员间也没有进行交流,认为只要有人做就好了。
二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刚开始我们组准备做管理移植方面的,后来觉得难度有点大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最后又改成了食品安全问题,这样换来换去也会影响我们的成果。三是对高效团队的特征认识不足,杨文士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高绩效团队的特征主要有:有效的领导、灵活和适应、持续地学习、高效的工作程序、共同目标、相互信任和尊重、充分的沟通、取长补短。我们小组虽然进行了交流,但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这与团队合作中“个性过去突出”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并对管理学又产生了一些兴趣。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增强了我们有关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开展集体或社团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的小组合作,让我明白成员优势互补、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可以将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三
摘要:国家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职称制度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职称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的一种肯定,想晋级的教师,没有一个不努力的,从职称设立初衷来看,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职称制度却非常反感甚至抱怨,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职称制度的定位不明确,也就是行政、学校及个人要职称干什么,行政管理对这个定位太多,希望用一个东西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事实却很难达到希望的效果,该文试分析在行政管理视阈下如何破解职称评定这一难题。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10):73.
[2]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5.
[3]李容.科研成果在职称晋升中的信号与甄别作用研究[j].科研管理,(11):14.
[4]李惠.关于优秀技术人才职称晋升中外语考试门槛的思考[j].管理观察,(29):42.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设置——即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实企业管理、财务(电算)会计专业内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前言。
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经营)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等专业的设置,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组合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当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相关专业(仅以上述三个专业为例)之间必将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内在联系,反映在现实工作和教学过程当中的这种全新联系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是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为前提,进而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予以重新定位的结果。三个专业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这种联系关系,同它们之间原有的联系关系内容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电子商务首先造就了全新的企业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真所谓电子商务“一石”,激起了相关专业内容连锁变更与升级的千层涟漪。因此,重新揭示、认识和把握三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成为现在及未来众多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财会工作人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在各类大中专院校中从事经济管理学科一线教学的广大教师更应理所当然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电子商务的实践与推广,直接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会计理论与核算要求的变革,为网络财务的现实提供了前提条件。
首先,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了企业间固有的界限,从而导致了虚拟企业的产生一一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一方面,它改变了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以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为代表的公司(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与方法,将开始广泛应用,因为基于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提供了实施与实现的可能。作业管理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围绕产品生产周期展开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根据市场预测定生产计划,根据计划(包括产量、流程和周期)定库存,因而所形成的原材料、半成品与产成品的积压等问题,必然成为资金周转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梗阻”症结,资金浪费与资金周转困难这一对难题,由于对未来市场变化预测精确性的不可万无一失性,实际上在决策阶段就已经埋下了“祸种”,成为企业管理实务运行过程中自身无法解决的“二难定理”。因为作业管理的关键或核心,就是在消除掉生产组织及结构层次化的前提下,剔除了所有的非增值作业环节而实施的管理模式,因而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库存,从纯粹意义上讲,就属于非增值作业,甚至是负增值作业。未来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即时)生产系统,为消除这种非增值作业创造了条件,使作业管理成为可能和必然。
其次,在公司(企业)生产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产生变更的同时,必然对公司(企业)传统的会计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中击。全新的会计理论与核算方法的产生随即亦将呼之欲出,或者说是水到渠成。例如,就财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计算而言,制造成本计算法将由作业成本计算法取而代之;而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亦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数字时代的产品,如计算机软件产品等,对传统的资产(产品)价值的计量基础一一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所提出的挑战性更为明显,如果按历史成本计量计算机软件等数字资产,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性、相关性乃至真实性,均:降大为降低。因为数字产品它是即时生产系统的产物,既有有形资产的特征,又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其自身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展示出来的人力资源会计特征特别突出与明显。将计算机软件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的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且在会计上的账面资产也很小。根本看不到有形的而且是大规模的生产车间、原材料消耗及产品,往往只是每人拥有一个工作间、一把椅子、几台电脑。但他们创造的价值却难以用传统的增长模式去计算,因此,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虚拟企业环境中,会计假设(包括主体、持续经营、分期、货币计量)、会计组织、成本计算方法等均面临新的选择。同时,网络信息经济的发展,;降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并对企业实现其竞争优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确认与计量:降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资产的确认、计量为主体,以现实交易价格为核算基础来构建内容框架的。因此,对无形资产的反映和披露也因循有形资产的提示方式来进行。但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往往缺乏现实的交易价格而无法有效、及时、合理地加以确认计量,只能采用获取该无形资产时所发生的成本来予以表示,这便导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格将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导致企业的价值无法得到恰当的反映。如果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必将受到质疑。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或虚拟企业环境在改变传统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变革。与此同时,无纸化的商品交易活动,必然将会计全面带入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交换时代。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及不可抵赖性,将成为未来会计核算准确与安全的基石,而无纸化交易本身,就是电子凭单传递加电子货币结算。电子货币的出现、网上银行的诞生,最终:阵实现基于票据传递的会计结算到无纸化电子结算的彻底转变。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将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成为现实。
电子商务在改变公司(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业务流程及会计信息产生和存在形式的同时,也将对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就公司(企业)管理系统而言,dos+mis系统的应用(pos、mis指分别用于动化管理的前台与后台系统),促进了我国商业企业自动化的实现。而pos、mis仅是商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方法,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要从整个商业流通供应链来考虑,与生产、运输企业联合制定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应运而生。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侧成为了完整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的软件,它在企业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使管理效率的提高能与信息技术同步进行。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并包括相应的模块组成部分。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的体系标准。它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组成一个平滑的功能整体,其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实施erp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扩大市场机会,直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转化为电子商务模式;erp涵盖btob和btoc的应用,因为它与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tob市场紧密连接,从而使供应链更加完善。erp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得企业实现迅速改变经营管理的传统模式的愿望,并带来了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与此同时,网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而言,决不是像过去windows代替dos;c/s结构代替novell结构的纯技术进步,相同的道理,它所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技术平台的升级,而是在工商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变更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自身质的进步与飞跃,其发展趋势与方向在erp下已初具轮廓,即公司(企业)管理操作系统与会计核算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走向了逐步融合,原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核算模块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原材料核算模块等都将被完全融入到企业内联网中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中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它们除与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同步处理自身业务以外,同时还向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提供电子业务数据。狭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就只剩下了会计财务报表系统这一基本模块,广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则反过来包含了整个企业的内联网系统,因为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模型(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对象。因此,在erp系统模式下,常规的会计与生产、营销、技术等管理系统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的数据采集、业务处理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和工具。最终将使网络财务成为必然一一所有联网的个人和公司(企业)都可以访问贵公司的财务软件系统,查阅相应获知权的信息,使公司(企业)财务会计真正变为了一种服务行为,在更高的质点上又回到了这一行业产生的“出发点”,即作为生产的附属品而存在,并为生产提供即时服务,而不再以一个独立的会计行业的面貌运行而独立存在。单独存在也许只是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一一会计师事务所了。
总之,电子商务造就了现实工作中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企业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这一理想现实的最终实现。相应地,为跟上和满足时代进步的步伐与要求,其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亦势在必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五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来自这种活动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寻觅到中外思想家提出的丰富的管理思想。直到期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有真正出现。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人类从数次的生产力革新、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至此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提到企业管理,我们首先要讲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法律形式,企业的类型等等。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六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
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
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51、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52、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
5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改进对策。
54、公共项目管理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问题探究。
55、公共政策排斥语境下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规范。
56、关于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
57、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58、试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
59、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60、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七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推动着管理思想发展,大量的、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经过整理,形成了能够知道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人类在管理理论的指导喜爱,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着管理升级和管理再造活动的展开。
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认识。
谈到这里,难免不提及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一观点上来。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应该是与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管理源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它是很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大师的经验总结,从而使我们后人能够尽快的学会前人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这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省去了很多时间。
管理的艺术性,正是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之处。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充分体现一个管理者的决策组织领导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担任管理者,无论他是基层领导,还是高层领导。因为同样的管理理论在不同的管理者手中能起到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这就意味着两个管理者在拥有相同的资源的时候,在达到或者实现组织的目标上的程度不同。
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生产力的进步既推动着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把握,但它又让人们发现管理越来越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时代的变迁往往是由重大技术的突破为其动力支撑的,从人类开始改进耕地种田、制造武器及改进纺织机械开始,技术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蒸汽机的出现、电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网络社会的形成,都在不断地促进人们对管理科学性的认识,一方面技术进步的成果作为人们认识管理科学性的工具,使得原本力所不能及的管理问题得到了深刻把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使得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结合程度不断提高,人类对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从怀有“征服自然”的野心开始,后来演变为改造自然,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与自然界共生(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归宿。
3.管理研究的对象不能局限在对特定组织内的管理职能性的研究视野,应当充分考虑与组织外部环境的关系虽然普遍承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却往往把管理研究的视野置身于组织这个“黑匣子”,甚至有学者把组织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界定为“经营”而非“管理”的研究范围。罗纳德科斯在其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中指出,“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仅仅意味着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安排生产要素。
1.就研究的基本单位而言,管理学与经济学是不是完全表现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许多学者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小单位是“组织”,研究方向是探讨组织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关系,而管理学的研究的最大单位是“组织”,其研究方向是探索组织内部的高效运营。一般地说,经济学更关注市场价格,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管理学更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重点研究如何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2.全球化背景对管理学研究的影响。这一方面,国内管理学者比国外管理学者研究显得更为狭窄,包括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也并没有以较大篇幅来进行论述,而象斯蒂芬p罗宾斯、詹姆斯斯通纳、加雷思琼斯等学者的最新管理学著作中都特别重视研究全球化对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21世纪的。管理者必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竞争优势。
3.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产生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时空概念正在发生改变,“地球村”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但他们都发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为有效的管理提供了必备的信息。信息时代的到来,业务流程的再造(bpr)、电子商务(ec)已经成为一种被社会广泛采用的管理创新模式,而且,我们还发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4.文化因素对管理范式的影响。相对于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硬性”
管理而言,一种“软性”管理因素越来越受到管理学界的注意。组织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某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行为范式。这种组织文化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被传授给未来的组织成员,从而成为人们感觉、思考、理解相应问题的模式。沿着组织文化这一线索展开的管理学研究热点包括:文化多元化、管理伦理等。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
[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奇。管理学(第9版).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4版).
[4]罗珉。管理学。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设置——即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实企业管理、财务(电算)会计专业内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前言。
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经营)管理及财务(电算)会计等专业的设置,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系(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组合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当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各相关专业(仅以上述三个专业为例)之间必将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内在联系,反映在现实工作和教学过程当中的这种全新联系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是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为前提,进而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予以重新定位的结果。三个专业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这种联系关系,同它们之间原有的联系关系内容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电子商务首先造就了全新的企业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真所谓电子商务“一石”,激起了相关专业内容连锁变更与升级的千层涟漪。因此,重新揭示、认识和把握三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成为现在及未来众多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财会工作人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在各类大中专院校中从事经济管理学科一线教学的广大教师更应理所当然地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电子商务的实践与推广,直接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会计理论与核算要求的变革,为网络财务的现实提供了前提条件。
首先,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了企业间固有的界限,从而导致了虚拟企业的产生一一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一方面,它改变了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productionsystem(jit)、以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为代表的公司(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与方法,将开始广泛应用,因为基于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提供了实施与实现的可能。作业管理与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围绕产品生产周期展开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根据市场预测定生产计划,根据计划(包括产量、流程和周期)定库存,因而所形成的原材料、半成品与产成品的积压等问题,必然成为资金周转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梗阻”症结,资金浪费与资金周转困难这一对难题,由于对未来市场变化预测精确性的不可万无一失性,实际上在决策阶段就已经埋下了“祸种”,成为企业管理实务运行过程中自身无法解决的“二难定理”。因为作业管理的关键或核心,就是在消除掉生产组织及结构层次化的前提下,剔除了所有的非增值作业环节而实施的管理模式,因而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库存,从纯粹意义上讲,就属于非增值作业,甚至是负增值作业。未来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即时)生产系统,为消除这种非增值作业创造了条件,使作业管理成为可能和必然。
其次,在公司(企业)生产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产生变更的同时,必然对公司(企业)传统的会计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中击。全新的会计理论与核算方法的产生随即亦将呼之欲出,或者说是水到渠成。例如,就财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计算而言,制造成本计算法将由作业成本计算法取而代之;而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亦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数字时代的产品,如计算机软件产品等,对传统的资产(产品)价值的计量基础一一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所提出的挑战性更为明显,如果按历史成本计量计算机软件等数字资产,其会计信息的决策性、相关性乃至真实性,均:降大为降低。因为数字产品它是即时生产系统的产物,既有有形资产的特征,又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其自身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展示出来的人力资源会计特征特别突出与明显。将计算机软件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软件产品生产企业的有形资产非常有限,且在会计上的账面资产也很小。根本看不到有形的而且是大规模的生产车间、原材料消耗及产品,往往只是每人拥有一个工作间、一把椅子、几台电脑。但他们创造的价值却难以用传统的增长模式去计算,因此,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虚拟企业环境中,会计假设(包括主体、持续经营、分期、货币计量)、会计组织、成本计算方法等均面临新的选择。同时,网络信息经济的发展,;降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并对企业实现其竞争优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确认与计量:降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资产的确认、计量为主体,以现实交易价格为核算基础来构建内容框架的。因此,对无形资产的反映和披露也因循有形资产的提示方式来进行。但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往往缺乏现实的交易价格而无法有效、及时、合理地加以确认计量,只能采用获取该无形资产时所发生的成本来予以表示,这便导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格将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导致企业的价值无法得到恰当的反映。如果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必将受到质疑。
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环境或虚拟企业环境在改变传统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环境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变革。与此同时,无纸化的商品交易活动,必然将会计全面带入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交换时代。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及不可抵赖性,将成为未来会计核算准确与安全的基石,而无纸化交易本身,就是电子凭单传递加电子货币结算。电子货币的出现、网上银行的诞生,最终:阵实现基于票据传递的会计结算到无纸化电子结算的彻底转变。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将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成为现实。
电子商务在改变公司(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业务流程及会计信息产生和存在形式的同时,也将对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及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质变带来深刻的影响。就公司(企业)管理系统而言,dos+mis系统的应用(pos、mis指分别用于动化管理的前台与后台系统),促进了我国商业企业自动化的实现。而pos、mis仅是商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方法,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要从整个商业流通供应链来考虑,与生产、运输企业联合制定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应运而生。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侧成为了完整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的软件,它在企业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使管理效率的提高能与信息技术同步进行。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对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产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并包括相应的模块组成部分。erp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的体系标准。它把企业的各个部门组成一个平滑的功能整体,其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实施erp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扩大市场机会,直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转化为电子商务模式;erp涵盖btob和btoc的应用,因为它与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tob市场紧密连接,从而使供应链更加完善。erp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可以使得企业实现迅速改变经营管理的传统模式的愿望,并带来了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与此同时,网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而言,决不是像过去windows代替dos;c/s结构代替novell结构的纯技术进步,相同的道理,它所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技术平台的升级,而是在工商企业管理、运行模式变更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自身质的进步与飞跃,其发展趋势与方向在erp下已初具轮廓,即公司(企业)管理操作系统与会计核算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走向了逐步融合,原来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核算模块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原材料核算模块等都将被完全融入到企业内联网中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中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它们除与企业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同步处理自身业务以外,同时还向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提供电子业务数据。狭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就只剩下了会计财务报表系统这一基本模块,广义的会计信息系统则反过来包含了整个企业的内联网系统,因为它们都是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模型(会计财务报表系统)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对象。因此,在erp系统模式下,常规的会计与生产、营销、技术等管理系统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的数据采集、业务处理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和工具。最终将使网络财务成为必然一一所有联网的个人和公司(企业)都可以访问贵公司的财务软件系统,查阅相应获知权的信息,使公司(企业)财务会计真正变为了一种服务行为,在更高的质点上又回到了这一行业产生的“出发点”,即作为生产的附属品而存在,并为生产提供即时服务,而不再以一个独立的会计行业的面貌运行而独立存在。单独存在也许只是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一一会计师事务所了。
总之,电子商务造就了现实工作中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及模式,进而使企业相应的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变革成为必然,并最终导致网络财务这一理想现实的最终实现。相应地,为跟上和满足时代进步的步伐与要求,其所涉及到的有关专业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亦势在必行。
管理学科论文篇十九
种酱卤的熟食,十分可口而又具特色,其中尤以卤鸭最为有名。50年代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小餐馆搞了合作经营,他父亲不久去世了。韩老四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员,祖传绝技失传,人家也忘了他曾是这韩家卤鸭的一代传人。
改革开放以后,他专门办起了一家“韩老四卤鸭店”。起初,虽然小本经营,但却门庭若市。钱越赚越多,他先在邻村办分店,渐渐将分店办到了省城,俨然成了连锁网络。于是韩老四成立了一家韩家卤食公司,产品品种增加,连锁店扩大,甚至办起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袋装和罐头卤食。韩老四成了富甲一方的民营企业家,人们都称他为“韩老板”
韩老板认为,公司创出牌子、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靠韩家的独门绝技,这包括原料选取、卤汁配方、烧烤工艺等全套技术。因此,持续这种独特风味,既是公司的长期立足之本,也是公司对爱好其产品的顾客所应负的职责。所以,他提出“质量第一,服务为本”的口号,高价聘请品尝师把关,十分重视对企业中厨工、技师、采购员等与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工种的职工厂技术培训与考核。在扩充新产品及增设新的连锁店上韩老板极为谨慎,实行宁缺毋滥方针,决不为盲目扩张规模而损害产品质量与特色。
之后,经人引荐,港商李先生拜访了韩老板。李先生在香港经营多家风味食品店与餐馆,近年还将业务扩展到广东好几个市、县,财力雄厚,见多识广。李先生品尝过韩老板的传统美食后,赞不绝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诚意,愿尽快投入资金与韩老板合资。对此,韩老板也表现出不小的兴趣。在谈及合资后的打算时,李先生认为:韩家公司目前所采用的传统式直线职能制结构,太落后于形势,应当改为按不一样产品性质而划分的事业部制结构,以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他还推荐韩老板借产品畅销、名气日盛的大好形势,不失时机地向讲究口福的华南地区发展,进而向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华人众多的国家拓展。他还劝韩老板,牌子既已打响,就不必僵守质量,应将重点转到扩大规模上来,并应利用名牌优势,向牛肉、羊肉、豆制品乃至饮料、酿酒等相关行业扩展。
对于李先生的想法,韩老板听后不以为然,面显愠色道:“我们韩家产品,靠的就是传家独特风味吸引顾客,为顾客带给优质的服务。你这种快速扩展的主张,显然有伤我店根本,违反我韩家传统经营道德,万万不可行。”两人因看法分歧,引起了争辩,渐至唇枪舌剑吵闹起来。最后,李先生大声叫道:“你真是个顽固不化的土包子,目光如豆,放着眼前发大财的机会不利用,真是不可理喻!”韩老板听后,脸色铁青,拍案而起道:“人各有道,我韩某有我传家的规矩。有赚大钱的法子你自我去赚好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说罢叫声“送客”,转身走向内室。李先生悻悻然拂袖而去。
请根据以上状况,回答以下问题:
1、在决定企业经营战略过程中,经营者主要就应思考(d)。
(a)经营者的文化与学识水平。
(b)经营者的个性与价值观等特点。
(c)经营者个人成长经历与知识背景。
(d)企业内在与外在等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
2、以下关于本案例中,韩老板企业经营成功决定因素的论述中,哪一条最完整?(a)。
(a)产品的独特风味与专门的生产技术。
(b)韩本人注重质量与服务,与顾客间的人缘关系好。
(c)改革开放政策及市场中的需求与机会。
(d)“天时”、“地利”、“人和”等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有利结合。
3、李先生推荐韩老板采取的事业部制结构的特点是:(d)。
aq对有独立市场、独立利益的产品实行分权管理。
(b)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成为利润中心。
(c)公司总部保留重要人事任免、预算审批及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决策权。
(d)以上三者都是。
4、观察韩老板与李先生从开始接触到不欢而散的过程,你认为他们主要缺乏哪类管理技能?(d)。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技术技能(d)技术与概念技能。
5、韩老板与李先生产生分歧意见的根本原因在于:(b)。
(a)追求社会效益与追求经济效益思想的对立(b)两种不一样经营价值观的冲突。
(c)两位企业家个性上的差异(d)两种不一样经营做法上的矛盾。
6、从企业未来经营成功的可能性来看,你认为以下哪一回答更为适当?(c)。
(a)李先生的主张必能取胜,因为他灵活进取。
(b)长远看韩老板会成功,因为他对顾客负责。
(c)需要结合政府政策p市场竞争p需求变化等因素变化状况综合思考。
(d)以上三条全不对。
案例2:汤姆的目标与控制。
汤姆担任这家工厂的厂长已经一年多了。他刚看了工厂有关今年实现目标状况的统计资料,厂里各方面工作的进展出乎意料之外,他为此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他记得就任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制定了工厂的一系列计划目标。具体地说,他要解决工厂的浪费问题,要解决职工超时工作的问题,要减少废料的运输费问题。他具体规定:在一年内要把购买原材料的费用降低10%~15%;把用于支付工人超时工作的费用从原先的11万美元减少到6万美元,要把废料运输费用降低3%。他把这些具体目标告诉了下属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然而,他刚看过的年终统计资料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原材料的浪费比去年更为严重,原材料的浪费率竟占总额的16%;职工超时费用亦只降到9万美元,远没有到达原定的目标;运输费用也根本没有降低。
他把这些状况告诉了负责的生产副厂长,并严肃批评了这位副厂长。但副厂长争辩说:“我曾对工人强调过要注意减少浪费的问题,我原以为工人也会按我的要求去做的。”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也附和着说:“我已经为削减超时的费用作了最大的努力。只对那些务必支付的款项才支付。”而负责运输方面的负责人则说:“我对未能把运输费用减下来并不感到意外,我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我预测,明年的运输费用可能要升3%~4%。”
在分别与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交谈之后,汤姆又把他们召集起来布置新的要求,他说:“生产部门必须要把原材料的费用降低10%,人事部门必须要把超时费用降低到7万美元;即使是运输费用要提高,但也决不能超过今年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明年的目标。我到明年底再看你们的结果!”
1、汤姆就任厂长后制定的计划属于一种:(c)。
(a)长期计划(b)短期计划。
(c)业务计划(d)人事计划。
2、下述各条列举了导致汤姆控制的失败的一些原因,除了(d)。
(a)缺乏一个详细的控制过程。
(b)控制目标不明确。
(c)矫正措施缺乏针对性。
(d)职责分解模糊。
3、汤姆的控制标准属于:(d)。
(a)时光标准(b)数量标准(c)质量标准(d)成本标准。
4、汤姆所制定的明年目标能完成吗?(b)。
(a)能(b)不能(c)视环境变化状况而定(d)难以预料。
5、从生产副厂长的回答能够看出,他属于:(c)。
(a)专制式领导(b)民主式领导(c)放任式领导(d)难以确定。
案例3:三个老同学的讨论。
三个20世纪60年代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某天在党校学习时不期而遇,想不到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局担任局长工作。b约a、c两位老同学星期日到家一叙。老同学聚会,自然谈起了各自走立刻任后的状况。
a说,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头召集机关处室负责人的座谈会,透过这种座谈形式,让大家了解自我,也使自我熟悉各处室负责人,从而对局内的整个状况有个大概了解。b与a的状况不一样,他选取的第一件事是,与局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逐个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状况,同时也谈了自我新上任的一些想法,借以沟通思想,使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c走立刻任后的第一件事是,透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较短的时光内,基本上掌握了该局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与上下左右沟通了思想,建立了感情,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a与b两人对c的做法很感兴趣。c之后说,他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要求全局各处室,群策群力,拿出“两制一规范”的方案。所谓“两制”,就是岗位职责制、奖惩制;所谓“一规范”,就是职位分类规范。c亲自挂帅抓这项工作,他与各处室领导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出主意,想办法,制定了岗位职责制、奖惩制、职位分类规范,使大家明确,局机关是为基层服务的。透过“两制一规范”的制定,局机关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减少了扯皮现象,奖惩分明。这样,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好,技术过硬,清正廉洁,效率高,有实绩的干部队伍。c上任后的第三件事是,提议创办一张(快讯)小报,他与大家一齐讨论办报方针和信息输信息输出渠道等事宜,透过讨论使小报修改人员明确,这是一张信息快报,要求修改人员把从国外书报杂志中看到的有关新技术、新知识、新书目及时传递,其中,涉及到经济、科学、规划、管理等新动向的信息,要及时反映给局领导。
c谈完了,三个老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上述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位局长上任后,a、b两人透过接触领导,c透过各种形式广泛调查研究开始各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d)。
(a)a局长的方式(b)b局长的方式。
(c)c局长的方式(d)没有最好,关键在于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状况。
2、根据你的认识,a和b借鉴c的经验,上任后就应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a)。
(a)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状况,沟通思想。
(b)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c)办一份通信小报,加强沟通。
(d)不分先后,全面铺开,同时进行。
3、总结c的经验,你认为下列表述哪一条最准确?(b)。
(a)严字当头,快字领先,狠抓落实。
(b)摸清状况,制定措施,加强沟通。
(c)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d)从调查研究入手,以整顿和改革开路,大抓信息建设。
4、从管理知识和实际经验来看,你认为c上任后做的三件事哪一件是最根本的?(c)。
(a)抓调查研究(b)抓制度建设。
(c)抓信息建设(d)抓身体力行。
5、a、b、c三位局长之所以都被推上局级领导岗位,不是偶然的。从上述案例带给的信息分析,你认为下述原因哪一种原因更重要?(b)。
(a)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b)他们年龄适宜,有实际工作经验,工作努力。
(c)他们工作有思路,都注重沟通。
(d)他们有敬业精神,注重学习,包括学习别人的领导工作经验。
6、如果你参加三位局长的讨论,从领导的只能出发,你认为c在其所做的三件事之后还就应做的一项工作是什么?(d)。
(a)决策(b)用人(c)沟通(d)激励。
管理学科论文篇二十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实施了7s管理,这是为什么呢?7s培训公司指出那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影响是持久的、长远的。企业的宣传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在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宣传工作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能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质,增强竞争能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企业宣传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更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组织和各级管理者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
实施7s管理,能很好地展现企业文化理念,创建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在规范化管理、员工素养、文明办公和安全节约等方面达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今年以来,公司深入开展7s管理活动,组织举行一系列培训、学习、宣贯,让我们对7s管理的基本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方式,保证公司优雅的办公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7s管理方式,正是企业文化的充分体现,是公司企业文化取得优秀成果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弘扬新疆硝石钾肥公司企业文化“走在行业前面、争创一流企业”,使硝石钾肥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实施7s管理,必须要有全体员工的激情参与,对照标准找差距,分析原因定措施,落实整改见成效,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使生产、办公区域达到整洁、实用、规范的要求,减少浪费,减少物品取放查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我认为7s管理中的“素养”是整个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这与公司的管理规定、行为规范密不可分,与人员的素养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主动积极的精神密不可分。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7s各项活动就不能开展,就是开展了也坚持不了。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规范自身行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提高文明标准,增强团队意识,养成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做到“四懂、四会”,达到7s管理要求。
节约是对整个7s管理过程的补充和指导,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厉行节约,降本增效。
通过对7s管理的学习培训,我对7s管理有了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增强了开展工作的信心,相信通过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一定会达到现场整洁有序、工作高效顺畅的活动目标,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上水平。
四懂:懂物资名称性能、懂保管保养知识、懂业务流程、懂消耗流程;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小故障。
管理学科论文篇二十一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本文初步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也称为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担负国家某一方面事业任务,由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生产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组建的目的主要是从政策性而不是从经济目标的角度考虑的,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社会公益服务目的而存在,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它们承担着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推行国家政策,以及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产品或服务,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考核,主要看赋予的事业计划是否完成,拨入的各种款项是否按预算及规定的项目使用等。国家拨付资金的目的是通过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不要求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不需要投资回报。所以各事业单位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年度任务的完成,忽略日常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环节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成为了腐败现象滋生的良好土壤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渠道。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根据事业单位性质、资金来源的特殊性等,将事业财务管理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最终目标。在评价事业单位经营成果时,不仅仅依据经济指标,而是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即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1、基础目标——保证国家资源物尽其用,保证事业单位基本运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金,主要是来源于财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目标,就是管好、用好财政资金,通过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基础操作规范,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财务审计和检查,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国家资源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应围绕事业单位本身的职能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实现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服务。
2、发展目标——积极筹资和投资,发展自身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是关键及具有决定性的方面。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自身立足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努力追求在保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基础上,获得资金流入,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从过去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转向社会和市场拓展资金来源,逐步实现从政府办事业向社会办事业转化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争取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
3、最终目标——实现绩效最大化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市场逐渐介入事业单位的运行,事业单位虽然做的是社会公益事业,事业单位要想正常行使自己的社会事业职能,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合理发展。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公益事业职能的同时,不应该回避经济效益。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将事业单位所的继续投入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事业单位和事业发展的双赢,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绩效最大化。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事业单位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要严格按步骤进行预算管理,有效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改善预算执行脱离预算制定的现象。
通过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措施的落实及核算方面的改进,可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
1、确保资金支出在预先确定的领域,保证社会公益服务目的的实现。事业单位要严格制定国家投人事业经费的专人专账重点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办法,把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在人员的安置上不容许相互兼职。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以较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对于预算内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浪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
2、加强监督,要制定一套严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拓展资金渠道,防止腐败和资产流失。要从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架道筹集资金有社会齐界的捐赠、教育投资、接受服务力的缴费、科研成果收入及向债权人筹集的资金,除积极主动地争一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架道。同时固定资产实物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由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设计一套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知晓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改进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收支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成本分析,预算监督等环节,提高项目资金的运作效率。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按进度拨款和使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投资的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资金活动严格区分,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人分配的进行调节管理,引进激励的分配机制,促进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一些事业单位经营收人,必须另设账户,独立管理,支出要进行专项审批。必须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总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科学配置资金,依法组织收入,加强经济核算,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控制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其事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