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论文范文(16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并借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所要总结的事物的背景和过程。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畜牧业论文篇一
1.1首先是需要充足的资金和设施的投入,还有就是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且对于其中的专业要求也更为严格,这些因素就对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机械中的运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1.2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缓慢,没有实践性的作用,技术生产也比较落后,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调整政策来改变现在的形式,加强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对于农业设备加强资金的投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付出和回报不相等,所以就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投入,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还缺乏专业性的人才,没有坚实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没有专业性的人才进行帮助,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的运用不太理想。
2我国农业技术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分析。
2.1加强农业机械中的通信技术拖拉机是我国农业中最常见的使用工具,这也就要求其他的机器也要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当然还是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设计。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机械的设备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安装智能终端,利用光纤来连接其他的设备,所有的机器零件和电子零件都要和总线有准确的接口,这样才能保持数据的畅通和交换,能够第一时间拿到指令进行工作,完成数据和零件间的交换和传播,使得农业机械和电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彼此间的'通信和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2.2农业机械中电子设施的技术支持现在的农业设备渐渐的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拖拉机设备一般都装有电子产品,也就是有一个可以单独处理信息的电脑智能终端,通过不同的农业环境进行计算和设计,都有相应的标准接口。在国外的农业中在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监控中都有电子装备技术的运用,每个零件都有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控制单元,通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指令的传输和农业作业的运行,还可以与外部保持联系,对于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更新内容。
2.3加强机械和人之间的技术交流现在的农业器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需要人从一旁进行监控操作,原来的驾驶室里是用的仪表盘,现在换成了电子监控技术,而且原来是数字来表示的,现在是智能化的显示终端,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使得人和农业机械间的交流更加的深入,智能终端的主要界面是采用液晶显示屏,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调控,也就是虚拟操作的方法,实施者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进行不一样的选择,根据这些设备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图案和声音进行工作的调整和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很高的效率。
2.4对于机械进行调整和管理现在有的农业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农业作业之间的机械,采用无线的信息化技术为传播媒介,进行数据的转换和传播,这种方式使得农场工作和管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中心的那台计算机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每台机器的操作情况和数据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在农场的计算机管理中还拥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建立相应的管理决策系统来对农场实行最佳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得出的数据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无线通信也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可以强化农场的管理,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实现农场的全面发展。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应用,我国现在的国情是人口多、农业发展缓慢,因此急需要在现代的农业中加入科学的因素,让信息化融入到农业发展中去,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我国的农业机械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作用。
畜牧业论文篇二
当庭认证是指审判法官在开庭审理中,基于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的和人民法院自行调查收集的经过当庭质证的所有证据,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审查、核实、判断、鉴别,在法庭上确定其证明力有无或大小,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审理活动。当庭认证是为了避免审判活动中“暗箱操作”、“先判后审”、提高庭审的透明度、公开化和增强司法公正而在全国各地审判方式改革中出现的一项措施,虽然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对案件快审快结,引导当事人有据举在庭上,有理说在庭上,让赢的赢得堂堂正正,让输的输得心服口服,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仍然争议很大,很难操作,有的内容甚至与相关法律规定产生冲突。
第一,当庭认证难以具体操作。由于认证是审判活动中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它应由独任庭审判员或合议庭成员合议后作出,合议的过程应由书记员记录在案。实践中,认证的过程独任庭审判员无须与谁商议,但合议庭在法庭上往往是简单交换意见或作出某种暗示后就作出认定其证明力的决定。在庭审中审判人员交头接耳进行商议,不仅使庭审活动显得不严肃,而且书记员也无法准确地记录合议过程,更重要的是当庭认证违反了秘密合议规则,让有的当事人听到会产生对审判人员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法官和法院的公正形象。此外,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若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认证有不同看法,将会带来许多矛盾难以解决。
第二,当庭认证不利于庭审顺利进行。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如果审判法官对证据的证明力当场确定,势必影响当事人在法庭辩论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间接地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甚至会出现当事人当场与审判人员就证据效力问题发生争辩,认为审判人员有偏见,甚至故意置法官一种尴尬局面,而影响庭审的质量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第三,当庭认证导致庭审效率不高。目前尽管不少法院都明确提出应当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来认证,但究竟是从形式上解决证据的可采性,还是从实质上解决证据的证明力(可信性)问题?或者是二者均包含?实际上很难说清楚,笔者认为,无论是指形式上的可采性,还是指实质上的证明力,都意味着当事人提供的全部证据材料都将进入法庭调查,都应在庭审过程中确认,从而导致庭审效率不高。
第四,当庭认证缺乏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并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确认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而也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认证。因此,有关证据的确认,应视其情况具体分析。对当事人认可或者不予反驳的证据,可以当庭确认其证明力;对有的证据要通过分析整个案情、反复论证思考,才能确定其证明力,而在庭审过程中又无法做到,则不宜当庭认证。
第五,当庭认证很不科学。从调查目的和调查过程来看,法庭调查显然并不只是为了确认证据在形式上的可采性,还必须确认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可信性)。如果在全部证据没有调查核实完以前,或者虽调查完了但没有进行认真审查、思考、分析就当庭作出认定证据实质上的证明力,是很不科学的,而且操作上有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当庭认证本身违反了证据的关联性,因为证据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构成一个证明体系,不能孤立地一证一质一认;其次,当庭认证有违秘密合议规则;再次,当庭认证还有违现行的庭审程序,法庭辩论程序因此可能形同虚设。
[1][2]。
畜牧业论文篇三
一、引言随着造船行业建造速度的日益加快,在很多情况下造船行业的建造周期都小于一年,这时由于企业在确认进度时存在较大的人为调节性,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也时常存在变更,受人为主观性影响较大,如果运用进度确认法(或称完工百分比法)反而可能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有所降低,不利于建造合同准则在造船行业得到切实有效的运用。本文拟以造船行业为例,全面分析建造合同准则尤其是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对造船行业同行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二、建造合同及其准则的涵义建造合同在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为了建造一项或数项在功能、技术、设计及最终用途等方面具有密切关联的资产所订立的合同,有成本加成合同和固定造价合同两种。以造船行业为例,是由建造方与船东签订的合同。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等是建造合同的主要要素。其中,合同收入包含合同初始约定价款(双方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和因合同索赔、变更、奖励等原因而增加的合同收入;合同成本包含自合同签订至合同实现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合同实施有关直接或间接费用。执行建造合同确认合同成本与合同收入的关键在于完工进度的有效确认。
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建造合同准则》,这为我国会计领域标准化提供了参照依据的同时,也为我国建造合同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准则规定,对于合同收入能够收回、合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完工进度能够准确确定的建造合同,应依据建造合同实际能够收回的合同成本及合同成本确认当期合同费用;对于无法收回合同成本或合同收入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建造合同,不应确认收入,而应在实际收回成本时确认为合同费用。
畜牧业论文篇四
现阶段,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有了显着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缺少研发及生产经验,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相关设备、专业型人才、产业结构、科研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现象[1].
1.1生物制药产业及规模状态。
从全局的发展角度来说,我国大多数的生物制药产业的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多数都是民营及外资企业,缺少资金,进而在生物制药的研发方面及技术方面都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此外,部分生物制药企业虽然工商注册的资质是生物制药产业,但经营过程中违背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生物制药行业在众多的行业领域当中没有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加剧了生物制药行业的产业规模小、结构不规范的现象。
1.2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性现状。
相比较其他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的投入较少,资金的不充足导致一些产业链无法正常运转。我国生物制药的专利技术占据总体的比例较低,技术上缺少创新性,使我国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1.3现阶段我国生物制药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不能够适应产业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融资的'途径比较单一,导致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进而阻碍了生物制药行业的向前发展。
1.4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理念。
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无论是在产品的研发上还是企业结构的管理发展上都缺少先进的思想意识,效仿其他国家的科研产品进而在市场中谋取利润,这种管理发展方式是极其不利于其发展的。对产品的研发缺少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自主创新的能力弱。此外,我国的相关部门对生物制药的研发成果的审核效率较低,导致研究成果因为审核的时间过长降低了其市场价值,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所以,相对而言,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与总体上的发展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生物制药产业的管理层缺少充足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的知识,对企业没有长远的规划,缺少前瞻的意识,这也是阻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进步发展的另一方面原因。
畜牧业论文篇五
(一)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景观单调呆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有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才可以在规划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但是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所使用苗木规格混杂,植物检疫环节薄弱。现代城市在对工程进行绿化时,所使用的苗木规格的不同会使绿化效果出现明显差别。如果使用适当规格的苗木在施工结束后就能收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是在具体的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绿化时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低,绿化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资金雄厚的单位所使用的苗木规格较高,虽然可以呈现好的'绿化效果,但是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另外,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园林植物检疫没有能跟上,导致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对我国城市绿化所使用的苗木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现代城市园林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城市环境污染厉害,虫害严重,苗木生长不旺盛。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经常看到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现象,会出现持久天旱不及时浇水,病虫防护不到位现象,会直接树木生长非常不旺盛。另外,作为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的城市环境,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非常严重,而地下部分也是因为大量填埋的建筑垃圾,导致土质低劣,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加上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极为容易暴发成灾。
(四)城市绿化结构非常单调,没有能体现出植物多样性的特性。首先,一些城市在进行绿化时选用的树种也不少,但是经常是景观单调,缺乏生机活力,更不用说去体现园林艺术风格和展现艺术美。其次,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绿化树木基本都是单种成片,色彩极为单一,没有能正确利用植物多样性的特性,搭配使用不同种类植物造景,当然绿化美化效果也是达不到的。
二、现代城市园林建设对策分析。
(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现代城市的主体,而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城市里的人服务的,园林绿化追求美是一方面,但是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
(二)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要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引进域外品种。由于各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园林植物资源的特有性,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遵循植物的这种特有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另外,引进域外品种是丰富当地植物种类最直接的途径,普遍应用于全国各地。当然在引进时要首先考虑本地的特有生态要求,根据本地生态采取必要有效的驯化措施,以提高引进材料的地域适应性。
(三)城市绿化中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和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在具体的城市绿化中,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也可以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另外因为同一材料采用的造型不同,收到的绿化效果也不同,所以应注重材料整形修剪的研究,通过设计各种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四)城市绿化中要统一苗木规格,控制来源,加强植物苗木检疫力度。苗木规格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效果的,但是苗木规格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所以有关部门应组织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行业管理人员尽快编制园林绿化苗木标准和规格。另外,要严格控制苗木来源,如果确实需要从域外引进苗木,要尽量从生态条件相近的产地调运,同时凡是调运的苗木特别要加强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发现病虫害时绝对不能调运,也要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苗木调运而造成检疫病虫害流行的,应追究其责任。
畜牧业论文篇六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要在他们的生活和生活化的活动之中形成。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了品德课的活动性,但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过多,流于形式比如,有一位老师在上一个关于感受父母的爱的主题时,进行了下列活动:
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让学生交流照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接着又进行了诗朗诵,故事会、小品扮演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讨论父母有哪些高兴、操心、生气的事?你为父母做过什么?然后进行才艺展示,通过歌曲、舞蹈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感激之情,最后还做了一个拓展,对其他亲人的爱也要知道感恩。整堂课的活动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活动中根本没能思考体验,每项活动如蜻蜓点水,教育内涵未能最好地发挥,活动的教育意义不大。
二、活动组织不严密,为活动而活动。
1)活动之前不提要求如有的高年级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但不提任何要求,等学生读完教材之后,再铺天盖地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有的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也只出示讨论的问题,对学生如何合作讨论,讨论的过程不提任何要求;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讲故事,讲故事之前也不提任何要求。比如,六年级下学期有一个主题《同窗情谊深》,执教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讲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便对怎么讲故事不提任何要求,也不要求学生选代表发言。学生分组讲完后,老师指名让同学讲,结果,故事讲行结结巴巴、干燥无味。如果老师之前提出要求:故事要尽量讲得生动、有感情,每个小组选个讲得最好的等会儿到前面来讲,小组长要安排好本组同学讲故事的顺序。那么,同学们的故事一定讲得十分感人,甚至有可能让人感动得流泪,教学效果肯定大不相同。教师只布置活动的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操作不提详细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参与活动的,有四处张望的,还有同学交头接耳……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活动过程中不注意观察,缺乏必要地教学调整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一头钻进自己的思维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本不看学生,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样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就很难接受所教的东西,甚至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
3)小组合作不讲实效。这主要表现在:
1、不需要讨论的地方讨论,浪费了时间,比如,有一次竞赛课中,有一位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没有任何讨论价值的问题,因为教材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看就明白,根本就不需要讨论,这是做的无用功。
2、讨论刚开始就结束了,完全是形式。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让我说声谢谢你》这一主题时,布置学生讨论“你感谢谁,为什么?”问题刚布置下去,听课的老师记笔记连一句话都还没写完,讨论就结束了。这些都是浪费时间,不讲实效、流于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搞花架子,只追求活动形式新颖有趣,不求内容的扎实有效。比如,一位老师在上一年级下学期《我比以前做得好》这一主题时,老师采用了大活动套小活动的方式进行。大活动是将整个课堂作为一个比赛,分两大组,各组每回答一个问题,就由答问题的同学到前面投镖,投中数字几就给所在组加几分;小活动分别是看图回答问题、完成进步记录本、评选最佳小组。整堂课很热闹,同学们热情也很高。但投镖浪费了很多时间,活动内容单一,不充实,同学们的体验不深刻,对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进步,取得进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等,几乎没有感受,因而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而且以投镖所中的数字来作为小组成绩,似乎是以游戏为目的了,真正的活动目的却抛向一边。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有关介绍孙中山的内容时,拿出一件中山装让几位学生分别试穿,然后问学生:“你穿上这件中山装有什么感受?”结果一名学生说:“扣子太多,不如夹克方便,领子太硬,很不舒服。”这项活动偏离了实际的教学目标,完全就只是一个形式,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影响了课堂氛围。
教者的本意是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没有想到形式只是手段,一定要为内容及目标服务,否则就成了花架子,没有实效。
三、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得不够。
1)活动方式单一。我们的很多课堂至今还是老样子,尤其是品德课,大多还是老师讲解学生听,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有些公开课、竞赛课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问答,那就是播放课件式问答(前不久听了一节竞赛课,那位老师总是先放课件再提问,看他的教学设计几乎通篇都是课件展示、教师提问。)有的家常课甚至是不讲也不听,不问也不答,一上课,老师让学生拿出笔来在书上划几条杠杠,然后学生读了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学生始终在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几乎起不到作用。用一句俗话来概括就是:顶着碓窝子唱戏,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
2)活动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目中无人”。我们经常听课时发现有老师对学生表现出的明显的错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学生表现出的精彩也没有多大反应。实际上并不是这个老师水平低,听不出,看不到学生的错误,感受不到学生表现的精彩,而是在课堂中,他的眼里、心里根本就没有学生,只有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表现时,他在想着他的.教案,在想他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不关注学生,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不能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予以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对生成的新问题更不能机智地进行引导,更不能捕捉到学生的需求、感受学生的情感。久而久之,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不注重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课后的延伸与拓展。可以说,在我们现行的品德课教学中,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没有的。课前调查、搜集整理资料也基本只有在公开课、竞赛课前才会进行,课后的延伸与拓展更是想都别想。而这些恰恰是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4)组织活动未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与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有关的。我们的品德课堂因为大多还是采取一问一答式来进行,所以在课堂上参与和表现的几乎每堂课都是那几个学习自觉主动爱发言的学生,参与面少得可怜,有些同学可能六年都没在品德课上回答过一个问题,参与过一个主题活动。有些课即使组织了活动,参与活动的也仍是少数人,大多数学生仍是旁观者。
5)不注重活动之间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学缺乏层次。
我们经常说某个老师上课思路清晰,有水到渠成之感。其实就是这个老师的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做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且各环节自然过渡得好。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上课,显得杂乱无章、繁琐无序,条理不清晰。原因就是教学环节无层次,环节之间无过渡,这样的课往往上得人一头雾水,越上越糊涂,课堂效果很差。
畜牧业论文篇七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跟随时代潮流的体系,其以现代畜牧医科手段为主,辅以完备的体系与设施,再依靠营销发展自身。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长足并且显而易见的,既能节约资源、美化环境,还能严格把关,严控质量,以无污染的手段创造出高质量的能效。随着时代步伐向前迈进,畜牧业的发展也独树一帜、独具创新。所以改变传统的畜牧行业产能,作出创新升级,与新时代信息技术相辅相成,才能跟随时代得到发展。
1.2信息时代的必然方向。
信息科技与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信息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和经济体系长足发展,转变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命脉科技,因此而衍生出一系列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以往的各行各业打包联系在一起,开辟出创新性的技术价值,这便是“互联网+”。20xx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应运而生,将我国国民水平的提升与信息技术层次拉到统一战线上。而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畜牧业也要顺应这一潮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饱含活力的领域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2.1基层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背景下的畜牧业发展对其从业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基本的要求。即便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互联网普及的层次,但对于畜牧业从业人员来说,所用的信息技术并不足以支撑整个畜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这是横亘在互联网技术与我国畜牧业发展之间的一条鸿沟。因此,如何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困难。
我国畜牧业从技术层次到管理层次,中间还有营销单位和业务单位,一旦引入“互联网+”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要接触新兴的事物和技术,甚至以往熟悉的工作流程会变得面目全非。转型是困难的,首先要做足准备,做好前期的投入,面对产业能效技术如何提高,大多企业难免会有疑问和犹豫。因此目前我国畜牧业行业内,大部分从业人员对转型升级还在犹豫不决。
3“互联网+畜牧”战略实施建议和展望。
3.1畜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需要分层次进行。
自从我国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以来,已有大概1/3的企业实现了产业转型,虽然大部分还在迟迟观望,但是已经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中,也有层次的深浅不同。大多数企业只是在探索信息技术的初期阶段,并且寄希望于产业升级与效益发展之上。仅有寥寥几家大型企业做出了要将“互联网+”产业做到底的决心。
其实对于小规模从业人员来说,可以学习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研究畜牧业代入互联网的合作方式,应用到日常养殖中去。待技术成熟以后,可以开拓网上交易平台,进行b2c、c2c等电商交易,扩大交易规模,可以组建合作社,既拓宽了信息渠道,又有利于线上线下的养殖交易。对于大规模从业人员来说,应该积极学习技术,探索方向,使养殖走向智能发展。对于企业规模的从业团队,更应该理清的是企业理念以及养殖规范化。
个性化问题。
畜牧业通往“互联网+”道路上另一大障碍来自当前行业内的弊端:养殖分散,理念不一,而且没有划定统一的准则。针对这一弊端,中央已经下发文件,要求畜牧业要做到养殖优良化。因此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养殖走向优良化。只有把标准统一、理念一致,生产规模逐渐增加,才能做到畜牧业的长足发展。最终要让我国的畜牧产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这也将是畜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推广“互联网+”的道路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方针政策,对于不同的行业要研究出自身应走的道路。而重点是要运用新的思维统筹规划,赋予各行各业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整个畜牧业中,互联网模式才刚开始。20xx年6月,内蒙古成立了研究中心,为畜牧业的互联网升级模式完成开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各行各业在转型的道路上都会面临重重险阻,毕竟是在研究初期,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是只要行业内从业人员通力协作、共渡难关、打好基础、开拓创新,一定能完成畜牧业的此次创新升级。
我国畜牧业正渐渐走上网络平台,正逐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大潮流。畜牧业原本不具优势,基础不稳,产业升级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要能在传统畜牧业和新兴电子科技技术之间搭起一条桥梁,抓产业变革机遇,实现“互联网+”下的畜牧业转型升级。
畜牧业论文篇八
在不断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下,有效发展了畜牧业。然而受畜牧疾病大规模爆发和不断出现的影响,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畜牧兽医队伍加强建设,从而对畜牧业安全有效保障,促进行业的食品安全不断提高。
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拨出不合理的农业建设经费分配和使用,缺乏建设畜牧兽医队伍的支持度和重视度。其次,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畜牧兽医队伍只对政绩进行追求,但出现了资金浪费的情况,对资金不能合理使用,加重了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畜牧兽医队伍对引进经费这一问题考虑不周,从而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导致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
现阶段,针对畜牧兽医行业,我国政府对相关管理规定未明确指出,行政部门不健全,使得管理不良。因此,按照实际状况,当地政府对各个队伍进行划分,导致无法直接领导畜牧兽医队伍。使得在队伍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较低的工作效率、分配不均及责任不明等。同时,因缺乏一定的管理体制,使得畜牧兽医队伍存在较差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对于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无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现阶段,对于畜牧獸医行业来说,其存在较少的专业院校,且毕业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导致人才输出支撑不良。其次,对于社会招聘来说,在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畜牧兽医人员存在较低的水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培训不正规,存在较慢的知识更迭速度,新知识的学习很难跟上,同时部分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因此,较为缺乏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得在建设整个队伍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存在较多的工作地点、较低的待遇、较艰苦的工作条件,使得部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出现离职的情况。导致整个基层队伍出现不稳定状况。甚至无法开展最基本的工作。一般来说,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社区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积极进行,同时对畜牧科技兼职推广,若进行行政工作,则需要在借调外援的情况下开展正常的防疫工作。
医疗设备不健全的原因除包括不足的经费外,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对疫苗实现生产到运输,然后再进行注射,此外对于村委会本身来说,其存在较差的基础条件,对疫苗不能妥善地保存。而接种存在较长的工作周期,在常温下,疫苗存放过长的时间,则极易出现实效的情况。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说,因其存在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分开公益职能和经济服务,积极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总的来说,针对基层设立畜牧兽医站,县级需要统一管理相关经费和工作人员,畜牧兽医站实施防疫工作的同时,应当积极推广畜牧兽医知识,并负责动物检疫工作。
此外,沟通的桥梁也包括协管员,他们能够将畜牧兽医的工作强度有效减轻,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由于协管员可以对基础的工作,例如疫苗注射等独立完成,在协管员的作用下,能够将防疫注射周期缩短,一般为低于两至三周,从而使疫苗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促进畜牧防疫工作高效完成。
应从节约开支和政府提供两方面对经费问题进行解决,首先,使农业经费的支持不断提高,并在建设畜牧兽医队伍中,不断增大其比重。此外,队伍配置按照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并进行有效的经费预算。
纳入的经费对基础设备问题首先解决,例如每个站均应配置疫苗冷藏设备等。在对基础设备解决完后,在其他设备置办和人力费用方面将剩余的经费分配。
为使人才流失的情况避免出现,应促进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畜牧兽医的经济待遇有效提高,同时进行政策支持,对优秀的畜牧兽医人才积极吸引。此外,对畜牧兽医的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建设,从而有效储备人才。同时,专业的职称培训、考核现有的畜牧兽医人才,从而使其业务水平有效提高。
在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源合作的作用下,对于畜牧兽医学技术来说,应促进其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开发。此外,将相应的兽医知识向畜牧兽医协管工作人员积极推广。其中,重点推广对象主要包括:种草养殖、沼气建设、喂养公益及青贮饲料的制作等技术,从而使基层畜牧养殖户的收益不断提高,促进农业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现阶段,对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来说,它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对畜牧兽医队伍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基层动物卫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此外,也能够使我国农业医疗安全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畜牧业论文篇九
牛冻精改良技术的推广使得良种公牛的优势资源充分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肉牛产业的发展,使得高档的牛肉产品诞生,满足了当前产业转型的需要,适当地将养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提升了肉牛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经济建设实现稳步发展。
现阶段,肉牛冻精改良工作处于逐步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推动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等目的展开,通过适当地落实培训工作,壮大团队,重视规范化改进,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展开大规模的宣传,重视基础作用,严抓后劲力量。20a以来大街镇累计完成肉牛冻精改良10086头,使本镇的畜牧业增收上千万元,为了更好地推进肉牛产业的发展进步,保证养牛农户们实现增产增收,将畜牧业生产作为一大亮点。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需要各级对肉牛冻精改良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伴随着相关规模的不断扩张,工作成效逐渐显现出来,使得肉牛冻精改良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虽然现阶段的相关工作已经逐渐落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状况并不平衡,优势无法完全显现出来,严重影响了相关效果的发挥。近些年,肉牛冻改进进展相对缓慢,还有些地方的精改良措施并不到位,使得产量出现了下滑趋势,致使其与肉牛冻精改良的需求无法适应,呈现出诸多棘手的问题。
现阶段的实际问题较为严峻,主要原因是受到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的影响,使得基层站上只能拥有为数不多的畜牧兽医人员,加上部分人手紧缺,在繁忙的事务之下,难以合理安排相关的肉牛冻精改良工作,使得很多的工作人员顾此失彼,无法担任较为繁重的技术推广工作。
目前来说,肉牛冻精改良的政策、资金等投入力度不足,因此与肩负的重要责任不成比例。从此项工作准备开展以来,省市级单位重点安排了专项的资金扶持政策,为肉牛冻精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因为此项工作涉及到的面广,战线较长,加之农户们养牛的规模较小且分散,在肉牛冻精改良的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成本费用,依靠着省市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是无法满足当前的肉牛冻精改良工作的实际需要。正因为投入的力度较小,使得运转的过程困难重重,严重挫伤了基层的参与积极性。
受到人力资源不足的影响,在资金紧张、站点设施不全的共同作用下,肉牛冻精改良工作进展缓慢,还有些站点的房屋设施相对简陋,设施配置不全面,只能仓促上阵,甚至于某些房屋兼顾着多种用途,如药房和冻改室的联用,仓库和冻改室的联用等,严重的影响到了冻改的质量。
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肉牛冻改工作已经采取了上门服务的模式,也就是到饲养户家中进行服务,其中有一部分冻改员为了配好1头牛,需要往返的跑几公里的路程,还有可能达到几十公里,所以整个过程为收费提升了难度。尤其是新的站点,冻改欠费的问题相对普遍,大多都要等到犊牛落地之后完成付费,还出现了某些不交费的情况,这样导致新的站点支出较大却没有收入的问题出现,使得很多的站点冻改次数越积越多,加之运输费用的增加,维持工作的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到了站点的运作。
肉牛冻精改良工作属于当前非常艰巨且重要的任务,更是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一步。就现阶段的形势分析,虽然有部分城市已经逐渐突破了万头冻改大关,但是相较于其他省市区来说,差距较大。伴随着市场中对于肉牛等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与之相关的供求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加快肉牛品种的选育,需要注重品种的改良,保证落实好相关的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完善管理细则,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严格关注肉牛冻精改良工作,适时解决棘手的问题,从根本上加快肉牛产业的发展,推动肉牛业实现稳步前进。现阶段,肉牛产业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且重视客观的要求,落实好这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省级单位逐步推广肉牛冻精改良工作,并且从相应的畜牧专项经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精改良工作的开展,也实行了“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的政策,使得肉牛冻精改良工作的开展获得了足够的支持。但是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难度也呈现出变大的趋势,比如交通不便及运输困难等问题频现,要求市级每年都应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为肉牛冻的精改良提供物质支持。也可以将资金用于站点的建设补助、设施设备补助等方面,注重业绩较为突出的站点和人员,鼓励他们参与培训,并适当的给予补助,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依照省市的具体要求,发现肉牛冻精改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要求肉牛冻站点的建设实现质与量的提升。强化冻改站点的建设和完善,确保目标在特定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应该从合理科学的角度认真布点,经过科学的规划,关注站点的布局。在站点中的基础母牛并不多,因此工作的成效不大,相应的工作成本较高,若是收效不明显应该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调整。明确重点,兼顾着一般原则全面推进相关网点的建设,重要的站点应该适当给予重点支持。
肉牛冻精改良工作本身就是要求较高的业务工作,因此拥有著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从事肉牛冻改的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由此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举办培训班,从而壮大肉牛冻改团队,这样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需求;也可以举办研讨班,聘请从事肉牛冻精改良的专业人士展开专题讲座,这样就能在取长补短中,适时交流彼此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水平。还应该示范技术,采取规范化的操作模式,努力提升肉牛的受胎率,针对部分拥有良好条件的农户,可以适当进行宣传指导,让它们到达站点配种,使它们可以在3~5a间逐步从现阶段的上门配种过渡于就近冻改站点的配种,适当规范操作技术和手段,提升整体的工作实效。
良好的品种需要精细的方式和优质的饲养条件,若是缺少这些保障,即便是再优质的良种也无法发挥出本身的价值,所以还是应该重视改良实效,关注管理细节的落实,改变以往“重改良,轻管理”的理念,重点是以冻改为重要的基础,通过大力的推广草畜配套生产技术,实现2者的相互联系,在技术配套、技术组装等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出冻改的优势,确保更好地达成节省成本费用、增收增效的目的。
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成为了时下较为流行的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科技手段,可以在保证增产增效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畜牧结构,从而为农民们的收入注入新鲜的活力。现阶段,很多单位开始重视此类培育体系的探索,通过积极开展优良种公牛新品系培育模式,开创出了高端牛肉开发应用新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了高端牛肉开发利益共同体,也就是将企业效益视为最重要的目的,通过增加养殖场的收入,培养专业化技术人员,促使共赢的格局更加完善。
在探索肉牛冻精改良的道路上,需要积极挖掘畜牧业的优势,实现2者的相互融合,扩大优良品种牛新品系的培育模式。依照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追溯体系技术的根本要求,结合着先进技术记录下肉牛身份标识,从而构建起繁殖、培育、屠宰加工及物流配送等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创造品牌更优良的产品,打响品牌,积极建立产业联盟,采用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企业,建立起更加高端的牛肉开发企业联盟,从而更好地推进养牛业产业的开发,确保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变成具体的经济优势,让高档的牛肉产品成为一种优势企业,更好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肉牛冻精改良属于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可以促使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保证满足市场经济和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现阶段的肉牛冻精改良现状可以发现,在这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现状并解决棘手的难题,应该从源头上正视相关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对策加以解决,确保肉牛冻精改良工作落实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发挥出自身职责,提升肉牛产量,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发挥出实效价值,推动畜牧业实现良好的转型升级,这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
[4]自平。浅谈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应用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xx(10):47,50.
畜牧业论文篇十
: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而畜牧业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能够应用到各个产业中,畜牧业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更离不开大数据。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整理、统计能够促进畜牧业转型和升级,使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利用大数据对畜牧业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预测,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在大数据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对畜牧业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畜牧业的产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规模的畜牧业如果单纯依靠人力、物力,会加大成本,无法进行转型。大数据指的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采集、传输、汇总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和生产进行服务,具有数量多、速度快、精细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引进了大数据,因此在畜牧业中运用大数据更是十分必要。
1.1收集畜禽信息。
畜牧品种多样,因此要运用技术对其品种进行采集。目前许多大型网站上都有关于畜禽品种、喂养方式等信息,有利于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1.2提供预警信息。
大数据的核心特点是预测,由于畜禽都是活产品,因此需要更为准确的预测,目前我国已经将大数据运用到了畜禽产品的预测中,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信息预测平台,对于草原数据进行全面检测,扩大了检测范围,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为畜牧业作出迅速处理[1]。
1.3在生产经营中广泛运用。
畜牧产业的根本目标是在保证畜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效益,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引进大数据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畜禽死亡的'数量。大数据在品种繁育信息、疾病诊断、安排经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一些大型畜牧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于生产经营中,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管理师、专业数据监测员使用大数据来对生产经营进行专业化管理。
1.4提供畜牧产品市场信息。
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大型网站,在不同省、市级别的网站上更新畜牧产品市场信息,对于价格走势、市场形势、加工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能够对市场进行尽量准确的预测,避免畜牧产业盲目养殖,为企业降低成本,进行风险防控。
随着畜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大数据满足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大数据检索有关于专家和人才的信息,当企业在养殖和管理方面遇到困难,能够随时求助,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按照专家或人才的研究方向、所属院系、学科性质、学校等信息进行检索,为企业聘请专家减少时间[2]。
2.1建立专门数据库。
为畜牧产品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速度,对信息进行统一掌控,使畜牧业发展成为系统化、专业化的产业,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数据库可以对信息及时收集、检索、分类,能够对市场进行把控,数据全面并且准确可靠,通过信息共享能够让政府、企业、经营者、学生、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
2.2建立完善的电子网上销售系统。
目前电商平台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对于销售行业来说,占领电商平台,利用电子销售系统进行销售能够增加销售数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传统的线下销售满足不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系统能够让全国的消费者看到企业中的畜牧业信息,了解产业的产品。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集散网站,提供各地区畜牧产业的有关信息,向消费者和供应商展现产品优势,提供供求信息、运输信息、市场信息,通过网上交易促进畜牧业电子销售系统的快速发展,提高产品的效益。
2.3进行专业信息采集。
利用大数据进行专业数据采集,收集有关于院校、研究院、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人才信息,成立人才和信息检索库,对他们的能力、专业等进行评估,确保能够引进专业的人才,将专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促进畜牧业技术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建立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快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4指导养殖户合理规划生产与销售。
因市场行情的变动较大,如果不根据市场形势走,就会增加产品的投资风险,市场形势多变,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监测,总结影响市场变动的存出栏、消费、质量安全、国际和国内市场、动物疾病等变化,提高养殖户的预警和预测水平,指导他们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养殖,但是要确定养殖规模,对畜牧信息进行算法,分析预测市场行情,帮助养殖户及时规避风险,减少养殖成本。
3.1根据政府政策进行规划。
政府会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因此在大数据运用过程中要重视政府指导。由于畜牧业发展具有地区差异,各地区发展情况和水平不同,市场信息不完善,一旦信息出现失误,就会导致畜牧业的大规模损失,导致市场混乱。因此各畜牧产区不能各自为营,应该统一联合,根据政府的政策和规模,有目的地展开畜牧养殖,根据政府制定的数据标准、产业标准、共享标准进行大数据的汇总和上报,确保畜牧行业信息及时处理和更新[3]。
3.2加强产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在畜牧业产区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数据系统,让计算机进产区,完善大数据发展的环境,根据时展,引进人工智能系统。有些偏远地区连网络信息站都尚未建立,更无法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基础硬件设施,畜牧业应该看到5g发展的趋势,铺设信息线路,保证数据流通的速度,防止因为信息流通不及时而造成的生产滞后、反馈迟缓、数据统计不全面的问题。
3.3建立信息产业集群。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场地和设施,为了节省政府资金,可以将畜牧业产业统一规划发展,形成区域经济,让几个畜牧产业共同利用基础资源,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建设成本,同时通过大数据将区域中的产业数据进行收集,建立大的数据网站,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信息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能够增强区域的发展活力,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4培育大数据供应商。
大数据需要专业化人才和供应商,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畜牧产业应该运用社会力量,购买专业的数据和解决方案,引进专业的供应商对于数据进行精确把握和计算,保证对于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准确计算,避免产业盲目经营和生产。与供应商维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加畜牧产业的发展活力[4]。
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疫情的冲击,使养殖户看到了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预测能够及时防范风险、监测市场的变化、预防动物疾病、引进先进人才。大数据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因此在畜牧业中要依据具体情况开展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促进畜牧产业整体发展。
[1]王冬.面向我国畜牧业的信息工程研究[j].农业工程,(6):17-20.。
[3]马丽媛.大数据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7-8.。
畜牧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文章从物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资格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千家万户的行业,直接关联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物业管理人员是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健康完美的职业修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安宁。物业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育良好的品行修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一、物业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从行业规范要求角度,探讨物业管理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的几方面的内容:1.守法经营。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除企业从业人员需遵守公民的各项义务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关于企业经营的各项规定。要真正做到守法经营。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物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其次,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严肃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彻底杜绝轻视法律的侥幸心理。
2.诚信经营。关于诚信经营,应首先从认真、细致、实事求是、诚实信用地签订合同开始,并加强合同观念,诚信履行合同。目前,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部分物业实施了物业管理,还有一部分物业仍沿袭旧有行政管房状态,保留了多年来的行政管房作风和习惯,不同程度存在轻视合同、缺乏诚信的'现象,这是造成目前物业管理争议不断、投诉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物业管理企业轻视物业服务合同,不能做到质价相符,还有一些业主的合同意识也很差,只要求享受物业服务,不愿意承担付费义务。
3.尽职尽责胜任本职工作。物业管理人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当树立团队观念及服务理念。每个岗位从业人员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都对企业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业人员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信念,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形象。
4.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业人员应当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知识、社会关系学、心理学及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5.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具有团队精神,与其他员工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在岗位竞争方面,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公平竞争的职业道德,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应当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自信自强、积极向上。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工作才会有成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和品质,才有前途和希望。物业管理是个新兴行业,虽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仍有许多有识之士投入这项事业中,就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光明前景,并将物业管理称为朝阳产业。
2.奋发努力、坚韧不拔。任何工作都存在困难和矛盾,关键是如何对待困难和矛盾。物业管理也存在许多困难,这就需要员工有勇气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
3.诚恳待人、服务热情。这是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以人为本”,力争做到“人性化服务”,积极主动、满腔热情的提供服务,为业主排忧解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
4.文明礼仪、着装整洁。这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物业管理市场行为不规范,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确立了“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的重要任务。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是物业管理行业特殊性的需要,是发挥物业管理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现在物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造就一支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精业务的优秀人才队伍,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可持续发展与物业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新概念,引起了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将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放在一个大系统中,进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业管理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是人性化、生态型的系统工程,除了常规的物业管理内容外,还应融入:控制空气质量,提高大气的洁净度,加强雨水、污水的排放、处理和再利用,垃圾的分类处理,控制噪声,建立生态绿化系统,美化居住区环境,注重采用新型建材和自然能源,提高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物业管理要实现大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其中,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物业管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计算机系统使用者的操作人员是关键要素,管理人员应能熟练操作并定期参加培训,切实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已在房地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与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广大人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新兴行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家说,时间可以使人成长,成长中孕育成熟。我们的物业管理也一样,必将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洪玉.物业经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景伊.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畜牧业论文篇十二
当今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在高铁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下,我国的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里程碑式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优点以及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高速铁路经济发展。
2009年由我国国家铁路局出台的新规范明确规定:高速铁路是新建的设计最高时速达到250公里的铁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我国在铁路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额达到8238亿元,建设的新线有953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306公里。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9万公里。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地面交通运输最快也最方便的工具。
(一)运输能力强。
运输能力强是高速铁路相较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而言的巨大优势,高速铁路的运能是大大超过其他交通方式的。
(二)发车密度大。
现在我国正逐步在某些有特殊需求的高铁线路推行公交式发车,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三)行驶速度快,花费时间短。
当今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的最高时速已经超过350km,在不久的将来,京沪高铁的运行时速将达到450km。迄今为止,它是在地面上运行最快、行驶距离最长的交通工具。
(四)乘坐安全。
高速铁路作为地面上最先进的交通运行方式,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它的行驶安全,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它是安全性能最高的运输工具。
(五)乘坐舒适。
高速铁路极快的行驶速度并不是以牺牲乘客的乘坐体验为代价的。这种良好的乘车感受是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在铁轨铺设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无砟轨道的技术核心主要利用混凝土和沥青,取代了之前的碎石,以此来减少列车行驶时的抖动。
(六)影响因素小。
高速铁路运行相对稳定,极少发生停运的情况。在我國,停运几乎都是因为地震或者强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七)准时准点。
高速铁路正点率高是高速铁路受到旅客欢迎的原因之一。无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旅客都希望能够正点抵达以便接下来的行程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我国的飞机晚点率一直居高不下,公路运输又因为天气、路况等原因无法保证准点到达。在这种情况下,高速铁路成为大部分旅客的首选。
(八)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高速铁路的动力不是其他交通工具所需要的燃油,而是采用比较清洁的能源——电力。以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为例,当它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3.64度电,相当于客运飞机的1/12,小轿车的1/8、中型客车的1/3。几相对比之下可以看出,高速铁路的确是现代社会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个能够快速缩短空间距离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一)增加区域可达性,促进人口流动。
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使得沿线城市的人口迁移变得简单和方便起来,同时其线路走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引导劳动力在不同城市间的分配。
(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设施设备已在逐步完善,但是行车网络密度、轨道覆盖范围、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而高速铁路的发展就如同一道催化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完善。
(三)提升区域货运、客运能力。
原有客货混运的方式使得我国的铁路运输既无法满足高品质的客运要求,也无法满足伴随我国经济增长的货物运输量的不断增长。而高速铁路客货分线运输方式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客运和货运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铁路部门创新和优化铁路运输服务。
(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随着我国“四纵四横”体系的形成,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加大高速铁路的建设投资,不但可以完善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的网络图,并且可以综合协调其他不同优点的综合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形成创新性综合交通体系,而且高速铁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既有的交通运输方式某些空白领域,提升了资源的流动效率和价值,为城际区域化分工和城际区域化分工协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五)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
高速铁路使用的能源类型使得它天然对环境友好。并且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各方面性能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对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六)加快区域间的城市化进程。
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使得来往便利起来,一些原本需要花费很多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的运输能够轻松地往来传输。少数发展比较快的城市能够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七)提供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网络深入我们的生活中。高速铁路也不例外。现在的高铁可以提供网络预订餐业务。这种新的尝试,既便利了广大乘客,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其本身就拥有相对比较出众的特点和优势,再加上国家近几年在建设和研发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其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但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并且花费巨大,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因此高铁沿线城市的政府一定要把握住机遇,抓紧时间在建设高铁的同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高铁开通以后,积极利用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加快区域内城市化进程,带动区域内城市集群的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高速铁路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论文篇十三
分析了大通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现代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青海大通。
大通县是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大县之一,在发展畜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首先,天然草场面积达到15.8万hm2,占该县总面积(3090km2)的51.1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4.6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42.91%;其次,全县拥有耕地面积4.62万hm2,总产量达到13.5988万t,为发展耗粮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近年来大通县的畜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末大通县草食畜存栏37.68万头(只),生猪存栏12.95头;2010年草食畜出栏25.16万头(只),家禽出栏25.51万只;生猪出栏26.33只;猪、牛、羊、禽肉产量2.98万t,禽蛋产量1750t;牛奶产量3.64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73496.9万元。
1.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大通县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畜禽产品品质差,奶牛年产奶量在3t/头左右,与全国产奶量6t/头差距较大,农户饲养的瘦肉型猪很少,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近年来,大通县初步形成了浅脑山的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带,外川以张氏集团等3家养殖场为主的生猪养殖带,长宁镇五家坡仔猪繁育等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增多。但是,总量不多,规模不够大,带动能力弱,该县还养殖有从江苏、四川、甘肃等地贩运来的仔猪,说明当地生猪没有完全占有市场,科学养殖育种能力弱。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1.3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缺乏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个产业分散发展,发展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近几年,大通县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加工业严重滞后,现有毛(绒)皮加工企业青海大通民享皮毛加工厂1家,全县现有奶制品加工企业4家,产品只有酸奶1类,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1.4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
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潜在危险大,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大。因此,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5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大通县暖棚养畜、“西繁东育”已显示巨大的增收潜力,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发展壮大。该县建设的如城关西门村牛羊育肥基地等多处养殖基地因群众缺乏资金,大多数畜棚等设施闲置,利用率很低。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开辟各种融资渠道。
为促进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2明确大通县畜牧业主导产业。
大通县有辽阔的天然草地,环境洁净,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大通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大通县畜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高原绿色环保牦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绝对处于主导地位,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业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2.3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
大通县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塔尔鸡场仔鸡生产规模,以满足大通县及周边地区的需求量。积极发展土鸡、藏獒等特种养殖业;兴建规模适度的仔猪繁育场多处,以达到稳定市场、自繁自育的目的,也可降低畜禽传染病发生的风险,还可以起到推广优良品种、集中免疫作用。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加快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加强对散养户的培训,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科技示范户,加大投入以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和专业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形成。进行养殖小区养殖(“一村一品”),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的管理形式,使养殖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
2.5积极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
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积极推行和建立当地化的仔猪家禽繁育体系,实行自繁自养,减少外源性感染;加强牲畜贩运监管,切实加强对畜禽贩运和销售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免疫,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培训,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改善村一级防疫结构,每村设多名防疫员,提高防疫密度;要重视疫苗保存、稀释和注射剂量要求,强化防疫责任管理,制定防疫目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疫质量,提高畜牧业应对疫病风险的能力。
[1]张成图。关于加快推进西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eb/ol].
[2]王新华,蔡周山。武威市凉州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
畜牧业论文篇十四
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畜牧经济作为我县传统的支柱产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增收、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大幅度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的要求,我县畜牧业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低,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畜牧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县畜牧业正经历从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转型过度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必须通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真抓实干,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禽良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养殖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增长,畜牧经济呈现良性增长态势。一、2005年工作总结1、畜牧生产形势。全县大牲畜存栏11.5万头,其中黄牛存栏11.4万头,出栏16.5万头;生猪存栏34.3万头,出栏84.9万头;山羊存栏30.6万只,出栏78.7万只;家禽存栏147万只,出栏491万只;蛋产量1.8万吨;肉产量11.1万吨;牧业产值18亿元(现价),同比持平。今后几年是我县畜牧养殖业的转型期,生产形势将呈现分散养殖总量下降、规模养殖逐年递增、畜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今年以来,各类畜禽养殖水平提高,养殖周期缩短,总体存栏量虽有下降,但出栏率、牧业产值仍然稳中有升,畜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强化管理,勇于实践,开创了人心思进,安定团结的新局面。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三、五下午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深入开展“我是畜牧人,我为畜牧多奉献”的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增进了团结,重塑了形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对内设股室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制,股室负责人选择其股室人员,将选兵,兵也可以选择,双向选择,末位淘汰人员进入待岗。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既选出了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股室负责人,又达到了增进了解、稳定团结、优化组合的目的。3、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我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因势利导,注重实效,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上报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养殖,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意见》。目前,以*.*镇为重点的肉牛养殖基地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以*.*为重点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规模养猪数量达10万头;以*.*为重点的黄淮白山羊养殖基地山羊饲养量10万只,大力推广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了我县山羊远销沿海发达省市;以*.*及沿*.*河两岸为重点的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规模养禽达22个,专业养禽小区1个。我县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方兴未艾。全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4、突出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动物防疫任务,在全市春季动物防疫检查评比中位列第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我局更是高度重视,今年我县秋季动物防疫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及早谋划,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做为一场硬仗来对付。为此,我局在全省第一个及时足额落实了w疫苗配套经费和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第一个召开了秋防会议,第一个领购疫苗。在今年的秋防期间我县共购买w疫苗138万毫升,应免牲畜疫密度99%以上,耳标挂置率98%以上。为此,我县的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得到省防指和市防指的肯定和表扬。在积极防控w病的同时,我局对防控高效病性禽流感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全县动物防疫共免疫家畜141万头(只),其中免疫牛20.4万头、猪73.8万头、羊46.8万只,家禽162万只,应免家畜免疫密度98%,耳标植挂率96%,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有效缓解了我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严峻形势。5、推广应用畜牧技术。今年以来,我局重点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奶牛胚胎移植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推广优质牧草新品种奇可利、大力士、苦卖菜,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000余亩,目前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等乡镇。新增规模养鹅场11个,皖西白鹅养殖规模迅速扩张。顺利实施奶牛胚胎移植31枚。举办各类畜牧技术讲座24次,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月、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出动车辆100余次,印发科技宣传材料50000余份。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合起来。*.*镇养猪协会、*.*县养兔分会、*.*县畜产品流通分会均运作顺畅,发挥了组织协调带动作用。6、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理》。畜产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4月份以来,我局新组建的畜牧执法队伍不断加大对危及畜产品安全的案件查处力度,先后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严厉查处了一批畜产品加工、经营黑窝点、黑作坊。依法查处*.*病害肉加工经营窝点,没收并销毁病害肉品2000公斤,关闭冷库1座;清理取缔*.*病死畜禽交易黑窝点。我局为保障县城肉食品安全,从县站选派6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专司负责城区肉品检疫,做到了有宰必检,严防未经检疫后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市场,严把检疫关,清理取缔病害肉交易,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了猪链球菌感染人致死事件后,畜产品安全话题再度升温,我局高度关注,为保障畜产品安全,进一步规范我县肉品市场检疫,从7月27日起组织全县检疫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屠宰场(点)和肉品交易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上市肉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害肉上市。通过整治,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畜产品安全形式开始好转。城区的肉品检疫力度的加大和强化使我县的市场检疫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良好的监督氛围,严格的执法环境,强大的打击手段,净化了全县肉品市场,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7、强化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动物检疫员业务水平,8月6日至9日,我局分两期举办动物检疫员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会,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主任和动物检疫员87人参加了培训。清晨5时许,参训人员在教员的指导下,分组到城区四个市场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纠正了不正确的检疫操作习惯,许多不会摘除“三腺”的检疫员也基本掌握了技能要领。上午8时,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再集中到畜牧局会议室参加理论培训,首先由局负责人传达了全省兽医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要求各乡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认清形势,加强学习,切实做好市场检疫工作,做到有宰必检,坚决依法取缔病死畜禽交易窝点,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年终将对工作实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县人大副主任*.*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要求与会同志要充分认识做好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迎难而上,树立畜牧队伍的良好形象。随后,对检疫员进行了理论培训,授课人员从检疫方法和手段、病害肉鉴别和无害化处理、检疫员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参训人员会后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培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严峻的禽流感防控形势,为切实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广大规模养禽户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11月18日上午,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技术培训会在县宾馆二楼会议室召开,我局特邀省畜牧局禽病防治专家、研究员李东风前来授课。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动物防检中心主任、全体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员、规模养禽场(户)负责人及县防指部成员单位业务人员共70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李东风研究员从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机理、传播方式、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针对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禽霍乱等禽病的鉴别作了重点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培训,使与会人员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有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了解,提高了禽流感与新城疫等类似禽病的鉴别和现场诊断能力。讲课结束后,李东风还现场解答畜牧专业人员和养禽户提出的各种疑问,台上台下互动,参会人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培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加大《动物防疫法》宣传力度,经县政府同意,今年9月定为我县《动物防疫法》宣传月,我局结合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在全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在县电视台播出宣传字幕7天。我局还统一安排各乡镇动物防检中心制作了宣传标语,共发放2万份《动物防疫法》宣传材料。为配合畜产品安全工作,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畜产品安全和动物检疫工作的良好氛围,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宣传病害肉的危害性,提醒广大群众购买盖有“肉检验讫”印章的肉品,举报病害肉交易,并在集贸市场散发了大量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多了解肉品安全知识。8、迅速开展畜牧养殖业抗灾保畜工作。今年7月上旬,我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北部乡镇降雨量高达400―500毫米,一些乡镇内涝较重,部分养殖场积水严重,存栏畜禽特别是幼畜、雏禽连续几天浸泡在水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养殖户受到一定的损失。我局从7月7日起开始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与全县规模养殖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抗灾措施,并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同时加强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工作。7月10日,我局技术人员在局负责人的带领下迅速赶到*.*曙光养猪场,会同城关镇及时解决了猪场排水难题,并为该场制定了抗灾保畜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要求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立即行动起来,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议广大养殖户积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场所消毒,落实疫病防控措施,力争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把水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尽快恢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指示,我局党员技术服务小分队迅速行动,积极下乡开展畜禽养殖技术服务。分别到*.*等受灾较重的乡镇开展了义诊活动。局服务热线电话接到200余个养殖户咨询电话,均作了及时合理的答复,需要出诊的及时出诊。9、倾力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化验室工作。我县是2000年中央农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县,投资设备近百万元,其设备在国内是一流的,由于种种原因,加之内部管理不善,部分仪器设备损缺,致使该项目直至今年7月份始终没能开展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业务部门领导的批评和通报。局领导班子调整后,为尽快开展化验室工作,提高我县畜禽疫病诊断和监测水平,保证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我局自力更生,采用集资等途径多方筹集资金2万余元,购置了必须设备和药品,对化验室和损毁设备进行了维修。为解决化验人员短缺的难题,想方设法招聘了安农大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化验室技术能力。我局还积极争取省畜牧局和省兽医工作总站的支持,为我局提供一批诊断试剂。目前,化验室工作已步入正轨,已为一部分养鸡户、养鹅场和养猪户等100多个养殖场(户)开展了疫病检测和药敏试验,并为其解决了难题,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特别是在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县化验室承担了全县疫情诊断工作,截至目前,共排除疫情183起,最高峰时每天诊断17起,全部妥善处理。二、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我县是养禽大县,自全省秋防工作会议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按照“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强化措施,落实到位;联防联控,协调到位;发生疫情,处置到位”的工作要求,围绕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沉着应对,层层发动,以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为重点,狠抓秋季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有序、有力、有效、扎实深入地推进综合防控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一)高度重视,及时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1、及时召开会议,启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防控禽流感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健全领导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强化领导力量,落实领导责任,不断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9月10日我局在全省第一个到省兽医站领购禽流感疫苗10万毫升。11月8日下午,县政府又召开了由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防检中心主任及县防指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关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各项工作。坚持统筹兼顾抓好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一手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手抓畜牧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政[2005]68号)、《关于成立*.*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通知》(*办[2005]75号)、《关于印发*.*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防疫[2005]17号)三个文件。会议宣布县、乡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启动,并全面执行24小时值班和疫情零报告制度。我局在县电视台公布了24小时值班举报热线电话。2、抓落实,严格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防控工作上来,明确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建立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村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状,乡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认真落实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把任务落实到人。全县规模养禽场实行了县、乡两级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各级帮扶和监管责任人坚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现场帮助,指导监督养殖场落实各各项防控措施。对因工作失职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3、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我局及时充实完善了应急预案,并在11月8日全县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会议上下发到各乡镇和县防指成员单位。县防指制定实施了疫情现场处置制度、疫情上报制度、零报告制度、县防指办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我局制定实施了督查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活禽报检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4、密切协作,确保县防指部工作高效运转。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县防指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防控工作合力。我局充分发挥了业务主管职能作用,扎实搞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财政部门保证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把《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各项经费和防控基金落到实处;卫生部门加强了与我局的联系,互通禽流感疫情信息,加强技术合作,建立部门例会、联合督导等制度和同时到达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理疫情的“三同时”禽流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商部门加强了禽类产品的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交通部门在协同搞好道路检查的同时,优先保证防疫物资的调运;广电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协同我局大力宣传防控禽流感的基本知识,既形成了全社会防控禽流感的强大声势,又做到不过分渲染、炒作,消除社会恐慌和疑惑心理,引导科学生产和理性消费,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公安、商务、监察等部门也充分做好了应急工作准备。我局又抽调*.*等4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办公室成员,人员配备精干,拥有专门办公室,开通了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两台传真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齐全,信息畅通,运转有序、高效。5、足量订购防控物资,搞好防控物资储备。从今年9月起,截至目前,我局共从省兽医站领购禽流感疫苗110.5万毫升,疫苗储备45万毫升,贮存于冰箱和冷藏室;消毒药品500公斤,消毒液20万毫升,生石灰50吨,机动喷雾器36台,分发至各乡镇和县城农贸市场34台,确定*.*和*.*为保管员,专房保存,制定了储备物资管理制度。6、科学监测,把握防疫主动权。一是建立起县、乡、村、场(户)四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有效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加强化验室建设,增加仪器设备,培训专业人员,提高诊断、检测能力,保证监测质量,为有效防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全县疫情动态,及时准确诊断疫病,科学排除禽流感疫情,把握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严格疫情报告纪律,严禁瞒报、漏报、缓报、谎报疫情。三是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严格按照抗体监测采样每乡镇不少于20份的要求,已随机抽查了7个乡镇的32个规模养殖场、50多个散养户的禽流感检测血样200余份,进行了抗体监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7、依法推行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工作新体系的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秋冬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工作。一是加强防疫人员培训。我局对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动物防检服务中心主任、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员、规模养禽场(户)技术人员集中开展了业务培训,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诊断、鉴别能力。二是实行动物防疫承包制度。乡镇政府分别与基层防疫员签订了《动物防疫承包责任状》,明确村防疫员负责散养农户家禽的强制免疫。三是实行规模养禽场业主负责制。规定规模养禽场强制免疫由业主负责,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和防疫员提供防疫物资,并做好监督检查和疫苗供应等服务工作。四是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禽业协会带动作用,各级禽业协会在畜牧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带动协会会员和联养农户,采取强制免疫、减少存栏、消毒、保洁等综合防控措施,广泛开展群防群控。五是开展畜禽大普查、大清查活动。从11月1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对家禽饲养小区、种禽场、规模养禽场、养禽大户、散养户禽(包括鸽、鹌鹑等其它家禽)存栏量、免疫量以及猪、牛、羊存栏量、免疫量进行全面普查,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大普查、大消毒、大宣传”,做到“边普查、边登记、边免疫、边查疫情、边消毒”,这次普查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工作量极大,普查工作已按时按质全面完成。(二)畜牧、工商等部门协同工作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规定,我局和工商局协同作战,在城关市场仅保留东城大市场的家禽交易点,要求凡在县城内经营家禽的单位或个人,一律到东城大市场指定的摊点经营。具体分工:新城农贸市场、西城大市场由工商局辖区工商所负责管理;城南农贸市场、东城大市场由工商局和城关镇共同管理。市场以外经营家禽的行为由市容局负责管理。我局负责家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对检疫合格家禽及其产品加盖检疫印章,发给检疫合格证,凡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一律不得上市交易。对经营户按程序严格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各乡镇每个集市只保留1个家禽交易点。严禁在农贸市场宰杀活禽,我局在东城大市场设立禽流感监控办公室,24小时值班,需监测的及时送到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进行化验。在农贸市场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发放明白纸,对粪便等污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运输家禽的车辆严格消毒,经营场地每天消毒3―5次。(三)强化检疫监督,坚持以检促防,促进防控工作落实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各乡镇动物防检服务中心设立报检点,公布报检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对重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派驻检疫员进行检疫,对未经检疫和无检疫证明的一律不准运输。二是加强市场检疫监管。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家禽交易市场凭证入市制度,对从县外进入我县的活禽,全面实施报检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查验检疫证明和现场检疫,严禁无检疫证明和经现场检疫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进场交易,对市场和车辆进行清扫和消毒。城区每个交易市场确定1名疫情测报员,负责市场巡查,监督家禽交易活动,发现可疑疫情,及时报告,强化疫情监管。三是搞好运输检疫。对外运家禽按规程严格检疫,保证运输检疫不出问题。四是加强检疫执法。我局和工商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强化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市场监督检查,督促市场举办者履行查证验物义务。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20台次,检查各类家禽交易市场40多个,检查家禽经营户100余家。共检疫家禽20万余只,检出病死、病害家禽0.3万余只,对检出不合格的家禽及其产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地防止了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和对人的感染。(四)成立检疫监管组为搞好检疫监督工作,我局成立了检疫监管组,组长*.*,成员8人,实行24小时值班。认真落实监督、报告和值班制度。按照市农委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禽流感疫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了*.*镇一蛋鸡养殖户从*.*购买使用内蒙古生物药品厂生产的假禽流感疫苗(h5亚型,n28株)事件,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有效补救措施。(五)加大督查力度,推动防控工作我局组成4个防控工作督查组,对各乡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开展了重点乡镇禽流感防控工作的调度。在督查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各项防控工作。为进一步加大督力度,督促乡镇政府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县防指又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4个督查组,从11月26日起下到各乡镇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以领导组织、防控物资储备、政企技企联系、活禽交易市管理和农贸市场禁止宰杀活禽、散养户家禽圈养、大普查免疫密度等内容作重点督查,通过督查发现,各乡镇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情况较好,工作较扎实,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严肃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存在的问题1、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疫情隐患。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省、市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但是仍有部分乡镇负责同志对动物防疫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局一家的事,防疫工作存在死角和空白,留下重大动物疫情隐患,突出表现在防疫密度低,无法保障防疫效果。在省、市督查中发现,春季防疫中有的乡镇防疫密度仅为57.2%,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有的乡镇防疫密度仅为67%,与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100%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动物防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线断网破,无法保障防疫工作的的正常开展。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收入低,财政不发工资,生活没有保障,造成许多防疫人员外出务工,流失严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上热下凉”的现象。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把防疫人员务工补助纳入县财政预算,稳定防疫队伍已成为促进畜牧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3、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低。我县畜牧养殖业仍处在以散养方式为主的传统养殖阶段,规模养殖比重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普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由传统的散养为主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过渡,缩短转型期,实现畜牧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按照节能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和扶持养殖户发展标准化养殖。4、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要有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支撑。我县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技术推广的需要,必须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高新技术人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技术指导力度。同时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农民养殖户的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畜牧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提高畜牧经济科技含量。
畜牧业论文篇十五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将畜牧业的行政管理与农业的行政管理交由一个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中,多将传统农业视为发展管理的重心,而视畜牧业为一项辅助发展进行管理,导致根本上不能针对农业与畜牧业的特点分别采取最好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妨碍到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甚至忽略了对畜牧业的管理。
1.2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畜牧业管理人才。
当前国内畜牧业的管理机构中,相关工作人员都过于老龄化,不但自身专业知识不足,而且缺少与时俱新的创新思维,一贯沿用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对现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思改革,严重的限制了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1.3国内畜牧业管理的环境落后。
将国内畜牧业的管理环境与国外进行对比会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国外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还设有专项的畜牧业研究资金,并建立了专业化的管理研究团队来对畜牧行业进行科学化、数字化管理,这都是中国畜牧业的管理中所没有的,也是我国要进行不断学习与改进的地方。
1.4畜牧业乡镇级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直以来,低层乡镇级的畜牧兽医站的工作都十分繁重,一方面要进行生产规划和调研等的安排工作,一方面还要负责当地畜禽良种的推广与动物疫病的防治及相关新技术的培训等许多的工作,然而工作在这种基层兽医站的人员又大多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在实际中很难将工作做到全面、到位。另外乡镇站上的管理一般都是将人力、物力及财力归属到县局进行领导,而其他的具体工作则由当地的党委政府来负责,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部门过多,有许多领导进行指挥参与,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层次、多变化、多领导的局面,这在很多时候会让执行人员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
2.1创新畜牧业的。管理体制。
长期采用农牧统一管理的方式既不适合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适合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中要将农业与畜牧业分开,进行单独的管理,而且为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建立起一支支精锐的管理团队,并为其配备充足的管理经费,专业的管理团队能够针对畜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关战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畜牧业的具体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2.2提高畜牧业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意识。
管理者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人与信息传递人,那么,作为畜牧业中的信息传递人员,管理者就必须熟悉与本行业发展的有关行情,而作为政策制定人,要根据本行业相关的现实情况及时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向进步,及时快速的为养殖户提供业内的最新信息,并为其解答有关养殖业的专业化问题。
2.3创新畜牧业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畜牧业的管理者也要学会利用数字化、微机化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改变原来传统中利用人工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力工作的强度,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4完善国内畜牧业的管理环境。
要改变畜牧业的管理环境,首先必须有我国政府的支持,只要国家的政府将畜牧业的发展合理的联系到经济发展方面,并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其重要规划中,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管理并保障管理工作的落实,使畜牧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其发展速度加快便是必然的。
总的来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发展,畜牧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畜牧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强农惠农的政策不断实施,畜牧业的发展势头更盛,这就需要相关各部门的管理者加强对现代化数字畜牧业的理解与支持,从获取畜牧业的相关信息到进行分析决策等环节中进行不断创新,合理的将管理创新理念应用到畜牧业的实际管理中,及时抓住新机遇,以求得畜牧业的更高发展。
畜牧业论文篇十六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6.加强畜牧业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多次对畜牧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畜牧管理部门只管畜牧生产,畜牧业科技、畜产品加工、畜产品流通和畜产品进出口检疫则由其他部门来管理,这大大影响了畜产品宏观管理的效率。大力提高畜牧业宏观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