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模板16篇)
随着时光的流转,总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较为完美的总结,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一
分析了大通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现代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青海大通。
大通县是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大县之一,在发展畜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首先,天然草场面积达到15.8万hm2,占该县总面积(3090km2)的51.1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4.6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42.91%;其次,全县拥有耕地面积4.62万hm2,总产量达到13.5988万t,为发展耗粮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近年来大通县的畜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末大通县草食畜存栏37.68万头(只),生猪存栏12.95头;2010年草食畜出栏25.16万头(只),家禽出栏25.51万只;生猪出栏26.33只;猪、牛、羊、禽肉产量2.98万t,禽蛋产量1750t;牛奶产量3.64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73496.9万元。
1.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大通县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畜禽产品品质差,奶牛年产奶量在3t/头左右,与全国产奶量6t/头差距较大,农户饲养的瘦肉型猪很少,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近年来,大通县初步形成了浅脑山的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带,外川以张氏集团等3家养殖场为主的生猪养殖带,长宁镇五家坡仔猪繁育等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增多。但是,总量不多,规模不够大,带动能力弱,该县还养殖有从江苏、四川、甘肃等地贩运来的仔猪,说明当地生猪没有完全占有市场,科学养殖育种能力弱。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1.3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缺乏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个产业分散发展,发展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近几年,大通县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加工业严重滞后,现有毛(绒)皮加工企业青海大通民享皮毛加工厂1家,全县现有奶制品加工企业4家,产品只有酸奶1类,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1.4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
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潜在危险大,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大。因此,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5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大通县暖棚养畜、“西繁东育”已显示巨大的增收潜力,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发展壮大。该县建设的如城关西门村牛羊育肥基地等多处养殖基地因群众缺乏资金,大多数畜棚等设施闲置,利用率很低。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开辟各种融资渠道。
为促进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2明确大通县畜牧业主导产业。
大通县有辽阔的天然草地,环境洁净,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大通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大通县畜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高原绿色环保牦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绝对处于主导地位,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业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2.3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
大通县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塔尔鸡场仔鸡生产规模,以满足大通县及周边地区的需求量。积极发展土鸡、藏獒等特种养殖业;兴建规模适度的仔猪繁育场多处,以达到稳定市场、自繁自育的目的,也可降低畜禽传染病发生的风险,还可以起到推广优良品种、集中免疫作用。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加快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加强对散养户的培训,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科技示范户,加大投入以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和专业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形成。进行养殖小区养殖(“一村一品”),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的管理形式,使养殖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畜牧业养殖。
2.5积极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
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积极推行和建立当地化的仔猪家禽繁育体系,实行自繁自养,减少外源性感染;加强牲畜贩运监管,切实加强对畜禽贩运和销售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免疫,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培训,提高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免疫注射工作;改善村一级防疫结构,每村设多名防疫员,提高防疫密度;要重视疫苗保存、稀释和注射剂量要求,强化防疫责任管理,制定防疫目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疫质量,提高畜牧业应对疫病风险的能力。
[1]张成图。关于加快推进西宁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eb/ol].
[2]王新华,蔡周山。武威市凉州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二
: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而畜牧业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能够应用到各个产业中,畜牧业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更离不开大数据。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整理、统计能够促进畜牧业转型和升级,使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利用大数据对畜牧业进行准确分析和定位,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预测,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在大数据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对畜牧业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畜牧业的产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规模的畜牧业如果单纯依靠人力、物力,会加大成本,无法进行转型。大数据指的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采集、传输、汇总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和生产进行服务,具有数量多、速度快、精细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引进了大数据,因此在畜牧业中运用大数据更是十分必要。
1.1收集畜禽信息。
畜牧品种多样,因此要运用技术对其品种进行采集。目前许多大型网站上都有关于畜禽品种、喂养方式等信息,有利于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1.2提供预警信息。
大数据的核心特点是预测,由于畜禽都是活产品,因此需要更为准确的预测,目前我国已经将大数据运用到了畜禽产品的预测中,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信息预测平台,对于草原数据进行全面检测,扩大了检测范围,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为畜牧业作出迅速处理[1]。
1.3在生产经营中广泛运用。
畜牧产业的根本目标是在保证畜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效益,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引进大数据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畜禽死亡的'数量。大数据在品种繁育信息、疾病诊断、安排经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一些大型畜牧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于生产经营中,引进先进设备、聘请专业管理师、专业数据监测员使用大数据来对生产经营进行专业化管理。
1.4提供畜牧产品市场信息。
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大型网站,在不同省、市级别的网站上更新畜牧产品市场信息,对于价格走势、市场形势、加工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能够对市场进行尽量准确的预测,避免畜牧产业盲目养殖,为企业降低成本,进行风险防控。
随着畜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大数据满足了产业发展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大数据检索有关于专家和人才的信息,当企业在养殖和管理方面遇到困难,能够随时求助,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按照专家或人才的研究方向、所属院系、学科性质、学校等信息进行检索,为企业聘请专家减少时间[2]。
2.1建立专门数据库。
为畜牧产品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速度,对信息进行统一掌控,使畜牧业发展成为系统化、专业化的产业,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数据库可以对信息及时收集、检索、分类,能够对市场进行把控,数据全面并且准确可靠,通过信息共享能够让政府、企业、经营者、学生、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
2.2建立完善的电子网上销售系统。
目前电商平台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对于销售行业来说,占领电商平台,利用电子销售系统进行销售能够增加销售数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传统的线下销售满足不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系统能够让全国的消费者看到企业中的畜牧业信息,了解产业的产品。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集散网站,提供各地区畜牧产业的有关信息,向消费者和供应商展现产品优势,提供供求信息、运输信息、市场信息,通过网上交易促进畜牧业电子销售系统的快速发展,提高产品的效益。
2.3进行专业信息采集。
利用大数据进行专业数据采集,收集有关于院校、研究院、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人才信息,成立人才和信息检索库,对他们的能力、专业等进行评估,确保能够引进专业的人才,将专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促进畜牧业技术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建立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快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4指导养殖户合理规划生产与销售。
因市场行情的变动较大,如果不根据市场形势走,就会增加产品的投资风险,市场形势多变,利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监测,总结影响市场变动的存出栏、消费、质量安全、国际和国内市场、动物疾病等变化,提高养殖户的预警和预测水平,指导他们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养殖,但是要确定养殖规模,对畜牧信息进行算法,分析预测市场行情,帮助养殖户及时规避风险,减少养殖成本。
3.1根据政府政策进行规划。
政府会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对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因此在大数据运用过程中要重视政府指导。由于畜牧业发展具有地区差异,各地区发展情况和水平不同,市场信息不完善,一旦信息出现失误,就会导致畜牧业的大规模损失,导致市场混乱。因此各畜牧产区不能各自为营,应该统一联合,根据政府的政策和规模,有目的地展开畜牧养殖,根据政府制定的数据标准、产业标准、共享标准进行大数据的汇总和上报,确保畜牧行业信息及时处理和更新[3]。
3.2加强产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在畜牧业产区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数据系统,让计算机进产区,完善大数据发展的环境,根据时展,引进人工智能系统。有些偏远地区连网络信息站都尚未建立,更无法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基础硬件设施,畜牧业应该看到5g发展的趋势,铺设信息线路,保证数据流通的速度,防止因为信息流通不及时而造成的生产滞后、反馈迟缓、数据统计不全面的问题。
3.3建立信息产业集群。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场地和设施,为了节省政府资金,可以将畜牧业产业统一规划发展,形成区域经济,让几个畜牧产业共同利用基础资源,降低政府和企业的建设成本,同时通过大数据将区域中的产业数据进行收集,建立大的数据网站,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信息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能够增强区域的发展活力,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4培育大数据供应商。
大数据需要专业化人才和供应商,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畜牧产业应该运用社会力量,购买专业的数据和解决方案,引进专业的供应商对于数据进行精确把握和计算,保证对于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准确计算,避免产业盲目经营和生产。与供应商维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加畜牧产业的发展活力[4]。
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国家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疫情的冲击,使养殖户看到了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预测能够及时防范风险、监测市场的变化、预防动物疾病、引进先进人才。大数据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因此在畜牧业中要依据具体情况开展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促进畜牧产业整体发展。
[1]王冬.面向我国畜牧业的信息工程研究[j].农业工程,(6):17-20.。
[3]马丽媛.大数据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7-8.。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三
在全国经济发展当中,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在食品市场中占较大比重,肉、蛋、奶总产量约为821.5万t,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其中,占较大比重的生猪出栏量也呈现翻倍增长;同时,外销肉鸡、猪肉也增长至600.0万t,使国内外市场得到了有效供给。
1.2产值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农副产品,更使农户经济收人增长,开始占据农业总收人的半壁江山,成为农业增收的关键,很多畜牧业养殖户通过发展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3质量提升,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
随着农产品整改力度的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全国开展的屠宰场抽检次数增加,在生猪尿样抽检中,共检样出56批次的盐酸克伦特罗阳性,同比降低了0.09%,实现了抽检性率将低至0.30%的目标。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痩肉精”抽检,存在零检出率,保障了全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2.1自然资源锐减。
当前,随着土地沙漠化、草原侵蚀的日益加剧,草原上的可利用资源相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其中,人为破坏占较大比重,是造成草原面积的锐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与人畜禽争资源的情况较常见,造成饲料短缺,养殖成功率降低。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饲料用粮仅占总粮食利用率的1/3。足以证明当前饲料短缺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畜牧业发展。
2.2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户的增多,污水、污染物等的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其中隐藏着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一旦流人河流、湖泊等地方将造成水资源污染,为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严重危害,造成生物多样锐减。
2.3化肥、农家肥出现积压。
当前,化肥生产越来越便捷,产量也越来越多,很多化肥厂家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畜牧养殖户带来诸多便捷,由此,农业生产上使用化肥不断增多,造成农家肥大量积压,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公害严重。
“个人理解,猪的基因工程核心技术之一就是体细胞转基因克隆,从他们做的情况来看,技术体系有了很大幅度的完善和改进,整个技术体系通过他们团队已经提高了一大步。”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郭勇表示。
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规模化养殖才能使疫病防治更为方便,产业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将规模化养殖用地政策真正落实,降低散养比重,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固定发展模式。同时,要对畜牧业养殖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发掘山地草多的资源优势,使饲料短缺问题得以缓解。
3.2加强疫病防治力度。
免疫使防控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对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治与免疫,强制实行免疫病种,坚持“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的免疫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效果的检查与监督,适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做好免疫记录,使强制免疫制度真正落实,这样才能降低疫病发生率,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型畜牧业。
针对当前众多的畜牧养殖户,要因地制宜,不断对饲养模式进行创新,发展综合饲养模式,实现“种、养、牧、沼气”四位一体的养殖模式,对畜禽废弃物开展无公害处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节约能源与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畜牧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3.4使用环保型饲料,优化经济机构,提高畜牧养殖农户的素养。
畜牧养殖户要坚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和绿色的养殖经营观念,不将数量作为养殖重点,而是在养殖中注重质量。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多使用环保型与节约型的生物饲料,合理喂养,不随意乱用添加剂。畜牧养殖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区域机构与环境标准的统一,不断对畜牧业发展格局进行优化,使土地资源、能源等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养殖地域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同时,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素养,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强化养殖管理,使之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强化其环保意识,加强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减少对周围环保、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抑制环境破坏行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文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几点阻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环境保护、资源破坏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表现畜牧业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免疫防治、发展生态养殖。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四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跟随时代潮流的体系,其以现代畜牧医科手段为主,辅以完备的体系与设施,再依靠营销发展自身。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长足并且显而易见的,既能节约资源、美化环境,还能严格把关,严控质量,以无污染的手段创造出高质量的能效。随着时代步伐向前迈进,畜牧业的发展也独树一帜、独具创新。所以改变传统的畜牧行业产能,作出创新升级,与新时代信息技术相辅相成,才能跟随时代得到发展。
1.2信息时代的必然方向。
信息科技与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信息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和经济体系长足发展,转变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命脉科技,因此而衍生出一系列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以往的各行各业打包联系在一起,开辟出创新性的技术价值,这便是“互联网+”。20xx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应运而生,将我国国民水平的提升与信息技术层次拉到统一战线上。而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畜牧业也要顺应这一潮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饱含活力的领域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2.1基层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互联网+”背景下的畜牧业发展对其从业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基本的要求。即便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互联网普及的层次,但对于畜牧业从业人员来说,所用的信息技术并不足以支撑整个畜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这是横亘在互联网技术与我国畜牧业发展之间的一条鸿沟。因此,如何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困难。
我国畜牧业从技术层次到管理层次,中间还有营销单位和业务单位,一旦引入“互联网+”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要接触新兴的事物和技术,甚至以往熟悉的工作流程会变得面目全非。转型是困难的,首先要做足准备,做好前期的投入,面对产业能效技术如何提高,大多企业难免会有疑问和犹豫。因此目前我国畜牧业行业内,大部分从业人员对转型升级还在犹豫不决。
3“互联网+畜牧”战略实施建议和展望。
3.1畜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需要分层次进行。
自从我国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以来,已有大概1/3的企业实现了产业转型,虽然大部分还在迟迟观望,但是已经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中,也有层次的深浅不同。大多数企业只是在探索信息技术的初期阶段,并且寄希望于产业升级与效益发展之上。仅有寥寥几家大型企业做出了要将“互联网+”产业做到底的决心。
其实对于小规模从业人员来说,可以学习先进的电子科技技术,研究畜牧业代入互联网的合作方式,应用到日常养殖中去。待技术成熟以后,可以开拓网上交易平台,进行b2c、c2c等电商交易,扩大交易规模,可以组建合作社,既拓宽了信息渠道,又有利于线上线下的养殖交易。对于大规模从业人员来说,应该积极学习技术,探索方向,使养殖走向智能发展。对于企业规模的从业团队,更应该理清的是企业理念以及养殖规范化。
个性化问题。
畜牧业通往“互联网+”道路上另一大障碍来自当前行业内的弊端:养殖分散,理念不一,而且没有划定统一的准则。针对这一弊端,中央已经下发文件,要求畜牧业要做到养殖优良化。因此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养殖走向优良化。只有把标准统一、理念一致,生产规模逐渐增加,才能做到畜牧业的长足发展。最终要让我国的畜牧产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这也将是畜牧业技术升级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推广“互联网+”的道路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方针政策,对于不同的行业要研究出自身应走的道路。而重点是要运用新的思维统筹规划,赋予各行各业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在整个畜牧业中,互联网模式才刚开始。20xx年6月,内蒙古成立了研究中心,为畜牧业的互联网升级模式完成开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各行各业在转型的道路上都会面临重重险阻,毕竟是在研究初期,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是只要行业内从业人员通力协作、共渡难关、打好基础、开拓创新,一定能完成畜牧业的此次创新升级。
我国畜牧业正渐渐走上网络平台,正逐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大潮流。畜牧业原本不具优势,基础不稳,产业升级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只要能在传统畜牧业和新兴电子科技技术之间搭起一条桥梁,抓产业变革机遇,实现“互联网+”下的畜牧业转型升级。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五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6.加强畜牧业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多次对畜牧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畜牧管理部门只管畜牧生产,畜牧业科技、畜产品加工、畜产品流通和畜产品进出口检疫则由其他部门来管理,这大大影响了畜产品宏观管理的效率。大力提高畜牧业宏观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六
在不断调整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下,有效发展了畜牧业。然而受畜牧疾病大规模爆发和不断出现的影响,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畜牧兽医队伍加强建设,从而对畜牧业安全有效保障,促进行业的食品安全不断提高。
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拨出不合理的农业建设经费分配和使用,缺乏建设畜牧兽医队伍的支持度和重视度。其次,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畜牧兽医队伍只对政绩进行追求,但出现了资金浪费的情况,对资金不能合理使用,加重了资金不足的状况。同时,畜牧兽医队伍对引进经费这一问题考虑不周,从而出现严重的资金问题,导致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
现阶段,针对畜牧兽医行业,我国政府对相关管理规定未明确指出,行政部门不健全,使得管理不良。因此,按照实际状况,当地政府对各个队伍进行划分,导致无法直接领导畜牧兽医队伍。使得在队伍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较低的工作效率、分配不均及责任不明等。同时,因缺乏一定的管理体制,使得畜牧兽医队伍存在较差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对于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无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现阶段,对于畜牧獸医行业来说,其存在较少的专业院校,且毕业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导致人才输出支撑不良。其次,对于社会招聘来说,在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方面,畜牧兽医人员存在较低的水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培训不正规,存在较慢的知识更迭速度,新知识的学习很难跟上,同时部分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因此,较为缺乏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得在建设整个队伍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存在较多的工作地点、较低的待遇、较艰苦的工作条件,使得部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出现离职的情况。导致整个基层队伍出现不稳定状况。甚至无法开展最基本的工作。一般来说,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社区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积极进行,同时对畜牧科技兼职推广,若进行行政工作,则需要在借调外援的情况下开展正常的防疫工作。
医疗设备不健全的原因除包括不足的经费外,因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对疫苗实现生产到运输,然后再进行注射,此外对于村委会本身来说,其存在较差的基础条件,对疫苗不能妥善地保存。而接种存在较长的工作周期,在常温下,疫苗存放过长的时间,则极易出现实效的情况。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说,因其存在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分开公益职能和经济服务,积极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总的来说,针对基层设立畜牧兽医站,县级需要统一管理相关经费和工作人员,畜牧兽医站实施防疫工作的同时,应当积极推广畜牧兽医知识,并负责动物检疫工作。
此外,沟通的桥梁也包括协管员,他们能够将畜牧兽医的工作强度有效减轻,使工作效率有效提高。由于协管员可以对基础的工作,例如疫苗注射等独立完成,在协管员的作用下,能够将防疫注射周期缩短,一般为低于两至三周,从而使疫苗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促进畜牧防疫工作高效完成。
应从节约开支和政府提供两方面对经费问题进行解决,首先,使农业经费的支持不断提高,并在建设畜牧兽医队伍中,不断增大其比重。此外,队伍配置按照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并进行有效的经费预算。
纳入的经费对基础设备问题首先解决,例如每个站均应配置疫苗冷藏设备等。在对基础设备解决完后,在其他设备置办和人力费用方面将剩余的经费分配。
为使人才流失的情况避免出现,应促进人才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使畜牧兽医的经济待遇有效提高,同时进行政策支持,对优秀的畜牧兽医人才积极吸引。此外,对畜牧兽医的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建设,从而有效储备人才。同时,专业的职称培训、考核现有的畜牧兽医人才,从而使其业务水平有效提高。
在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源合作的作用下,对于畜牧兽医学技术来说,应促进其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开发。此外,将相应的兽医知识向畜牧兽医协管工作人员积极推广。其中,重点推广对象主要包括:种草养殖、沼气建设、喂养公益及青贮饲料的制作等技术,从而使基层畜牧养殖户的收益不断提高,促进农业财政收入显著增加。
现阶段,对于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来说,它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对畜牧兽医队伍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推进基层动物卫生工作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此外,也能够使我国农业医疗安全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七
我国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在起点上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发展速度上却是可比肩的。尤其是在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之后,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具有一些智能高效功能,因此其意义是无法忽视的。
2.1节能减排功能。
在世界各国相继进入工业时代的背景之下,能源危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益发凸显出来,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受此影响,现今世界各国对于能源问题以及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依托技术创新与工艺革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同时机械制造领域中出现的能耗问题以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借助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将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流程的效度化资源整合,进而在实现高效生产的同时,有利地整饬以往存在的工业污染问题,同时依托智能化技术的精准控制,亦能够使机械制造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能耗的有效降低。
2.2智能高效功能。
这样一来,将推动机械制造类产业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向高新产业的过渡与转型,从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当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远远并非仅仅具有以上两点意义,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容小觑的。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八
机械密封在单级泵、多级泵、透平泵、透平压缩机(甲醇用联合压缩机中称干气密封)、往复式压缩机(合成氨冰机)中应用十分广泛,不管它是什么型号的机械密封,只要我们抓住要领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类型的机械密封只要我们检修时注意到它的五个定位五个密封点,那在检修完毕后就不会出问题。
当然机械密封运行正常的首要条件是设备的其他部件安装正确和设备的运行工况正常。
下面我们主要将机械密封在单级泵和多级泵中的使用进行介绍。
156是两个轴承内端面的矩离,它和两个轴承轴向距离的总和应该比轴承箱两轴承端盖端面的有效尺寸小0.2到0.3毫米,即所谓的轴向窜量(热膨胀量),这个间隙过小会使轴承箱发热,过大会影响机械密封压量,这个间隙可以从轴承压盖上调节,如果无法调节那就说明是两轴台尺寸不对,我们可以在两轴台加调节垫,也可以重新加工轴承压盖。
但是不管在轴承压盖上调节窜量,还是在轴台上调节窜量,一定要搞清楚对转子走向造成的影响。
把垫子加在左边的轴承压盖,会使转子向电机方向窜动,并使机封压量增大,也有可能让叶轮和泵腔靠死。
把垫子加在右边的轴承压盖上,会使转子向泵腔窜动,导致机封压量减少,也有可能让叶轮和泵腔靠死,这两种状况使叶轮偏离流道中心。
把调节垫加在轴台的左边和右边引起结果与加在轴承压盖上恰好相反。
图中两盘轴承轴径部位的尺寸都是,这种单级泵是靠两端的轴承定位的。
还有一种单级泵(例如80/50sh-tce),这种泵轴承箱有三盘轴轴承,其中7309两盘,6308一盘,它是靠7309的两盘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
再有,6wtb-142a、b和4wtb-142a、b都是靠高压侧的两盘轴承定位的。
不管是那种类型的单级单吸泵还是单级单排透平泵(发电机),转子的轴向定位都非常重要,它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转子的轴向定位就是在保留热膨胀量的同时将转字的叶轮定在其流道的中心,使它的功率损失最小化,并防止喘振。
在多级泵中使用机封关键还是转子的轴向定位,我们不但要让转子定位在泵腔的中心,而且要使转子轴向窜量界于0.2到0.3mm(这个量是由转子的热膨胀量决定的)。
否则由于转子的轴向窜动会造成低压册机封压量增大,高压侧机封压量减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转子的径向跳动对机封以及整个设备都很重要,这里我们就不细谈了。
现在说一下机封的五个定位和五个密封。
首先是机封轴套与轴的轴向与径向定位及密封,它要求轴套与轴的配合间隙适中(如果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可适当加大间隙,这个间隙应考虑轴的热膨胀量),容易拆卸并保证轴套与轴的同心度,还要求轴套在圆轴方向定位,不能转动。
同时要求轴套在轴上相对与轴定位,不能有轴向位移(转子的轴向定位在前面已介绍过)。
再有轴套与轴必须密封完好,不能泄漏,它属于静密封。
其次是弹簧座与轴套的定位、动环与轴套的定位,弹簧座与轴套必须固定,不能有转动也不能有窜动。
动环与轴套在圆周方向不能相对转动,它一般由弹簧座对其进行圆周方向的定位,同时它与轴保持同心,并且动环密封面与轴垂直。
动环与轴套的密封是动密封,它要求动环在弹簧座的作用下伸缩良好,密封良好。
再有机封的压量可以通过弹簧座来调节。
第三,静环与静环座的密封与定位。
这里边只要静环圆周方向与轴向固定,静环与静环座密封良好并保持同心,这儿的安装就不会有问题。
机封压量可以通过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垫来调节,静环与静环座的密封是静密封。
第四,机封座与泵体的密封与定位,这两者的密封是静密封,定位(同心度)是通过止扣来实现的。
密封垫的薄厚会改变机封压量,所以加减这儿的垫子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动静环之间的密封是动密封,是密封的重点部位。
它是由动环的高速转动和静环的相对静止来实现密封的,要求动静环密封面有高光洁度、高耐磨性及硬度。
动静环之间的同心度是由各传动件和各静止件的相互定位来实现的。
动环的压缩量由运行工况和压力决定,单弹簧(大弹簧)构成的弹簧座比多个弹簧(小弹簧)构成的弹簧座压量要求宽松。
动静环之间的冷却和润化是它长周期运行的必要条件。
有些机封没有机封套,它是将弹簧座直接固定在轴上并使动环与轴密封良好来实现密封的。
传动设备检修我们首先要把握好传动件之间的同心度(转子跳动量),传动件静平衡及动平衡,静止件的同心度,其次要把握好传动件与静止件之间相对应的轴向和径向尺寸,再有我们还要把握传动件的轴向位移量和各零部件的热膨胀量。
总结: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机器安装的要点,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所以在安装前要提高专业知识,细心谨慎的进行。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九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机械工程以趋于成熟的体系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如何在新世纪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呢?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在这一历史时期,机械工程学界的重大使命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吸纳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以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为方向,加快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从代替体力的机械制造到部分代替脑力的机械制造。
运用ai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提高制造单元的制造智能水平并提高其实用性。制造智能以模拟人脑的抽象思维为主。如,在智能机床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可以获得加工过程信息、刀具信息、工件材料信息,但是由于缺乏标准的格式,而没有统一的方法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因而使得优化目标很难实现。在智能机床的质量控制中,在线测量不可避免,测量、加工、控制一体化是其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机床的研究将逐步建立各个模块相应的标准,促进机床中各个部件间信息的顺畅流动和综合,过程控制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实现机床加工的智能化和自治性。
新一代智能系统被作为重点关注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它拥有。
感知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并迅速反应的能力。
二、从无生命制造到有生命制造。
目前,我国在人体器官人工制造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大多数成果仍然处在实验研究或者临床前实验阶段,并未得到真正应用。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和生物制造工程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技术,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生理模拟系统。
人工器官和药物研发是攻克疾病的两条不同途径,通过建立能真实模拟特定生理系统机能的介于细胞和人体之间的微小生理系统单元,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互动的桥梁,从而可以如实、仿真地在体外进行心、肾、肝、神经等系统的药物筛选和疾病机理研究。特别是对具有复杂药理活性的中国传统中药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人造人体结构性组织技术的持续开发和广泛应用。
人体结构性组织是指皮肤、骨、软骨、肌肉和肌腱等一类相对内脏器官较简单的组织与器官。随着针对患者的细胞扩增技术、支架制造技术的完善和支架材料的进步以及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人体结构性组织必将从目前的局部临床应用发展成广泛医用。个性化的结构性组织器官可预先制造出来,通过先进贮藏技术保存,人们一旦需要就可像输血一样获得无免疫排斥的活组织器官产品,其广泛应用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三、从非生态制造到生态制造。
加大投入,对重点行业的关键问题组织攻关突破,将有利于绿色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与推广。(1)与典型行业的典型产品相结合,如家电、汽车、机械等,形成集成化的绿色产品设计开发平台;(2)节能产品的.节能设计与创新设计:(3)典型产品(如家电)的回收技术体系与逆向物流工程;(4)面向机械制造业的绿色化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以及机械制造传统工艺绿色化研究。
节约能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制造之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机械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其学科的进展必然要体现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是机械工程永恒的主题。在其发展历程中,还有一些非常突出的创新,如从减材型制造走向生长型制造,从他成形走向自成形,从单一企业配置资源走向虚拟企业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等,在这些领域中充满了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将是一个伴随人类始终的更为漫长的历程,需要人们满怀信心地孜孜以求!
参考文献:
[1]冯子珮,宋矩之,沈鸿,等.机械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i[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1-6.
[3]杨叔子,吴波.关于智能制造若干问题的思考[c].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
在讨论、认识何谓脚踏实地、人性化的艺术教育的时分,笔者以为有几个关键点需求厘清,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特性是什么、艺术的实质是什么?认识艺术的办法与认识数学的办法能否一样?假如对这些中心问题没有一个分明的认识,盘绕艺术树立起来的教学就会犯“闭门造车”等客观主义错误。客观主义会贻误学生、贻误学校,以至是贻误国度,由于学生是国度将来的主人,他们能否成为可用之才,取决于他们如今所遭到的教育。
什么是艺术?关于这个问题,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学家、美学家贡布里奇在他的艺术史专著《艺术开展史》的导论局部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在理想中基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要艺术家而已。”这句话是想提示人们一个明显存在的事实:艺术是一个远为复杂的东西,自始至终都充溢了不肯定性。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议论一个叫“艺术”的东西的时分,这个称号背后所包含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艺术的这一特性反过来也证明了,关于艺术是不存在肯定而严厉的定义的。否则,艺术的形态一定是被锁定而成为固化了的状态。如此一来便不存在艺术的开展,同时也更不存在艺术的历史。
尊重艺术的这种不肯定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树立科学认知的前提,也才是树立教与学的前提。
目前,在艺术教学与艺术教学的管理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把艺术同等于科学,固然没有在言语上、在文件上明说,但实践上却是经过学院对艺术教学的管理办法,以及对艺术教学环节的评判办法等,以为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也应该像科学研讨那样,能够以所谓科学的名义,经过对资料的占有、剖析、归结,以及在逻辑推理的根底上得到艺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得到对艺术表现的实质的认识。既然艺术与科学类似,当然艺术教学与艺术理论也应该能够像数学学习和研讨那样确立规范和逻辑程序。事实果真如此?答案能否定的。几千年的艺术历史和近200年来的美学研讨通知我们――从没有哪一件艺术作品是在逻辑推理的根底上(比方,像数学命题的演绎推理那样)自动生成和呈现,也从没有哪一位观赏者的审美快感是以逻辑推理为先决条件的。艺术是直觉表现,就是情感表现,而直觉与情感如今不会、未来也不会由计算和推理得来。由于,它们都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而生命更不是剖析和推理的结果。
固然艺术充溢了不肯定性,无从定义,但并不标明无法认识它。巨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依据本身的创作理论活动总结:“唤起本人曾经体验过的情感,然后经过运动、线条、颜色、声音或言语方式的表达,来唤起他人的情感。如此,传达情感给别人,而其别人也可能会体验到相同的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法国巨大的雕塑家罗丹说:“假如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学问,没有灵活的手,最激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罗丹的这句话能够视为是托尔斯泰关于艺术的了解的一个补充。由此,我们能够大致肯定艺术的中心元素是什么,辅助元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艺术的中心元素与首要目的――表达情感。至于运动、线条、比例、体积、颜色、声音、言语等辅助元素以及统合它们的方式(即辅助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则都是为表达情感效劳的。情感首先是与感受力和直觉有关,而不是与思想和逻辑有关。关于艺术的这些特性,英国著名诗人和美学家赫伯特里德以为,艺术的魅力并非诉诸认识知觉,而是诉诸直觉领悟。一件艺术品并非寄寓于思想,而是发端于感受。它是谬误的意味,而不是谬误的直述。
“仅靠解释或界定的办法,也就是说,仅靠对艺术作品进行有目的的剖析,是不可能从作品中取得快感享用的。这种快感是在同整个艺术作品的直接交流中产生的。一件艺术品常常令人诧异不已,当人们尚未认识到其存在时,它早已开端发作功效了。”赫伯特里德既道出了艺术的奥妙、艺术观赏的奥妙,同时也道出了艺术学习的奥妙,即接触、感受和领悟,这种学习办法远比解释、剖析重要得多。如此,并不是说艺术的学习能够不需求解释和剖析,而是要有主次和先后。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尊重艺术的特性,同时也尊重观赏者和创作者的个性,由于艺术的观赏和创作永远是在艺术品与个体之间树立的,只要两方面有机分离,先接触、感受,后解释、剖析,以接触、感受为主,解释、剖析为辅,只要这样,关于艺术的学习和控制才干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不是科学,也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物品。对艺术的学习、控制以及对艺术教学的管理采取所谓科学的、物理学式的条块化管理,其正面功效是值得疑心的,由于艺术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如情感与表现、美与丑、真与善、旋律与构造等问题,永远都处于非肯定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形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并非单靠科学办法介入所能处理。真正的艺术教育只能是在尊重艺术本身规律的根底上,分离学生的特性做启示式的引导。在艺术教学环节中,要允许有相当的弹性,而不是肯定性,由于艺术本身就充溢了不肯定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才能也因人而异。形成这种情况的缘由有很多,比方,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心情、身体、心理、性格等方面都会起作用。所以不能强求划一划一,而是要尊重这种差异,并视这种差异为个性培育和个性构成的根据和根底。假如要谈科学的艺术教育办法,后一种办法才是。没有脚踏实地的态度、没有对事物自身的尊重,谈不上科学,更谈不上科学的肉体。在艺术教育环节当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特性和需求树立教学办法,还是以教学管理为本,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树立教学形式?是培育学生的学问,还是培育学生的才能?反映了两种价值观,也反映了两种教育观。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学生就是工厂里的产品,产品的价值如何?并非全由工厂决议,而是由社会决议。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一
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智能化越来越被人们提上了日程。很多领域都开始了智能化的进程,机械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当前,讨论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问题,还影响着中国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工艺流程相继传入我国,使国内各个相关领域实现了显著进步,尤其是我国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发展过程中,各类工业制造技术的传入使我国工业生产大步前行。现今,随着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相关理论日渐成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与催生之下,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推广。智能化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机械制造领域过于依赖人工操作作业模式的有效替代,进而推动了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智能化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智能化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可能性,尽管企业的运作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制造等方面有所变革,更多的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的困难:科技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顶级水平还存在差距;智能化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创新能力不够;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建立,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智能化的程度不高等。虽然存在困难,但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深度发展,将为机械工程智能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二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区县推进“互联网+”,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农业+互联网”,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能有效解决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网络销售“最初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农村新型商业平台,拓宽农民创业脱贫、增收致富渠道。当前,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已全面铺开,且发展迅速,但整体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去突破和解决。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清
一是存在思想认识模糊问题。部分部门在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兴商业模式时,因循守旧、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不少单位在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上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对虚拟产业和虚拟经济认识不足,甚至误以为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做个网站、开发个软件,投入不大,不愿意花大力气、花大钱去培育和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二是交易主体观念意识落后。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其投资风险大、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大都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二)电商人才匮乏
一是缺乏电商运营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买卖活动,更是系统工程,牵涉到信息采集、运营、大数据分析、维护等环节,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集体作战。目前,在渝东北、渝东南等边远地区的团队建设成本远远高于主城区,电商运营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缺乏品牌建设人才。农村电商分为产品和服务的上行与下行。目前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都在做“产品与服务的下行”,而农村电商的关键内容“产品与服务的上行”却仍处于待整体开发状态。农村电商“产品与服务的上行”说到底就是农业的电商,要实现农业电商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懂农业品牌建设的人才。传统农业产品必须依据电子商务运营属性,经过系统的策划和品牌建设,包括包装、物流保鲜研发设计等,才能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但是农业品牌建设人才比电商运营人才更缺乏。三是缺乏产业打造人才。农村电子商务必须依托龙头企业和中间组织通过发展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同样缺乏。
(三)配送对象分散
农村的消费和农产品生产存在着分散广、规模小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消费市场的分布面广、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户,数量庞大,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的品种繁多;另一方面,具体到每家每户的农产品的规模、品种却又很小。这些特点增加了农村市场本身、农村市场系统和其他市场系统之间衔接的复杂性。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农村电子商务要求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实现品质分级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以及农产品编码化。目前,农产品的生产区域和生产者都相对分散,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不易保存,且产业链较短,没有统一加工、销售,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
(五)农业信息化薄弱
目前,我市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的格局虽初步形成,但部分地区农业信息一体化与规范化水平较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和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部分农业信息平台、软件系统不通用。农业信息服务不够全面、完善,缺乏针对性,农业信息服务还局限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对农业市场供求信息传播不够,缺少连接信息网络与农户的有效载体,使农业信息难以从网上走进农户的家庭。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一是选择好一个电商运营服务平台。可把重点放在培养壮大现有涉农电商平台、借助或利用一批三方电商交易平台上,主要在拓展功能、整合信息、扩大服务上下功夫。二是构建好一个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在区县建设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产品,建设线上线下特色产品馆,销售本地产品,开展网销商品的集采统储、互采分销、加工分拣、统配统送、售后服务,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在乡镇建设电商服务站,依托已建的乡镇超市(直营店)、邮政所、供销社等合作建设乡镇电商服务站,完善充实功能,使其具备网上代购代销、网订店取(送)、信息采集、缴费支付、创业等生活服务。在村建设电商服务点,选择农产品特色村和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农家店、村级服务中心、涉农及加工企业等建设电商服务点,销售购物(代购代销、网订店取)、农产品信息采集、农村生活服务、缴费支付等。尽快形成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体系。三是搭建好一个电商配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鼓励电商、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城乡供应链、物流链整合,优势互补,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线下通道,提高农村商品物流配送能力。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公共配送中心开展统一配送,提升快递物流配送能力。依托商贸流通、供销、快递物流等各类企业,建设与乡镇电商服务站融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站,作为电子商务农村共同配送主体和快递包裹下乡进村承接主体,实现快递包裹仓储、自提、进村分拨的功能。四是筛选好一批农特产品网上销售。筛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彰显地域特色的本土农特产品,重点是选准自己上线的主导产品、特色产品和休闲等服务,帮助打造适合网上销售的品牌,促进农产品上网营销。鼓励传统企业利用产品优势上网触电,组织涉农及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农民合作组织、农场主、种养大户、经销大户、农家乐等触网营销,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二)着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实用技术人才
一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的电商人才,引导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回乡创业,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妇女为农村电商带头人,带动农村电商发展。二是要结合实际,筛选一批区县级农村电商带头人(代理商),包括涉农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骨干、种养大户和有电商基础、市场营销能力的返乡创业人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确保每个乡镇培养1名市级农村电商带头人。制定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培育一批既懂网上购物又具备农产品网上营销能力的农村电商人才,带动农村网购消费和农产品网络销售。三是要充分利用阿里、京东、苏宁、邮乐网等电商平台,将农村电商带头人向平台推介,作为电商合伙人、推广员、联络员、售后服务员,形成拓展农村电商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就地培养电商人才,使之成为农村电商实训基地以及创业基地。要发挥电商带头人的作用,引导带头人当好本土农特产品的促销员、市场供求的信息员、推介地方的宣传员、网上购物的导购员、创业创新的引领员,指导他们选准路子、选准平台、选准产品、选准模式,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
一是强化特色产业基础打造。抓产业基地规划,突出区域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抓产业基地设施配套,实现产业基地生产可观、过程可控、便道可通畅;抓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多形式、多层次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依托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突出品牌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延伸。二是强化特色产品品牌培育。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指导经营者进行品牌查询、申报、设计、包装、推介,加快品牌申报进度,对申报成功的企业,优先安排相关的项目、财政补贴、设施配套予以支持。三是强化农产品生产管理、品牌监管建设。要突出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农药残留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措施改善土壤、水质等条件。按照“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等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
(四)统筹推进好农村电子商务的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电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推进措施。各牵头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电子商务与商贸、农业、信息化、工业、快递物流、金融协调发展,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各区县要结合实际,出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对涉及企业的税收、金融、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激励政策。三是整合资源共享。首先要整合信息资源,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共享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要整合项目资金,可以整合农业、工业、商业、旅游、文化、宣传、供销等各方面与农村电子商务有关的项目资金,用于集中推进区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四是积极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学习、及时总结,加快推动、不断改进,广泛宣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参与度。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三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机械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大对机械工程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与机械生产和使用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与机械设备相关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是经常会用到的,缺少了机械设备,规模化生产是无法实现的。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有赖于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与机械、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有联系,所以机械的研发、使用、维修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中,且应用范围极广。
(二)智能化。智能化本质上就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产品、技术和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技术是影响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慢慢的渗透到各领域中,同时,其也成为了机械工程的发展方向。讨论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成就了机械工程知识系统,使其日渐成熟。所谓的智能化是以人脑的构造和功能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是以模仿人脑来实现用机械代替部分的人工劳动。机械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良好,这离不开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政府的大力支持,总的来说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智能化成为很多企业的发展规划,即使现阶段企业的运作模式仍然较为传统,但在生产、管理上还是有提升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加强。但不可否认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管理虽然比较有序,但在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管理问题。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虽然合理,但与智能化的契合度还是不够。即使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讲机械工程的智能化还是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都将是规模经济,智能化产品业将占据市场的主导,企业只有顺从经济和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智能化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产品。机械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主要依靠产品,可以说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除了符合基本标准外,还要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产品的个性、特色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的产品与人们的要求相吻合,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也以这样强大的优势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高。与传统的产品相比,智能化产品能弥补很多传统产品无法实现的功能,如有的控制器能够根据人脑的作用机理对信息加以处理。
(二)智能化故障检测。理论上,智能故障检测诊断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在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二,系统全方位化输入信号并处理的方法;三,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方法。其中最后一种分为基于专家系统方法、基于图论的模型推理方法、基于神经元网络方法。专家系统方法诊断故障过程中获取故障指示比较困难,不具有自动学习新知识的功能,因此,需要前期进行充足的训练和模型的搭建;神经元网络方法的故障诊断研究关键在于基于人脑的组织模式,将众多结构、功能和简单的神经元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再通过核心数据库来分析处理遇到的问题,以实现复杂的智能行为。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更新能力,能够自动从训练样本和实际遇到的问题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其智能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联想行为方式,将其应用到工程机械智能检测故障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牵引和调平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工程机械的牵引行驶是最基础的工作,不同的机械系统其动力传动路线差异较大,比如发动机与变速器相连或发动机与变矩器连接再加变速器等。通过智能化控制机械的挡位切换与行驶速度,使发动机运行与行驶系统工况相匹配,能达到顺利行驶与节约燃料的目的。调平是多种工程机械共同的功能需求,而不同的工程机械对调平的要求又不相同。调平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元件等组成。调平系统信号传递智能化,能够简化操作流程,精准控制工程机械施工的位置,显著提高工程机械的施工效率,因而,机械工程必然向着智能化牵引和调平系统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机械工程向智能化全面迈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及重重考验,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机械工程行业要善于抓住机械工程行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抓住国家政策的红利期不断进行产业升级、结构改革以及技术更新,实现产品、控制等的智能化,提高我国机械工程行业整体制造水平。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四
西医中所添加的某些化学合成药物往往会造成牲畜中的中毒作用,很有可能将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残留牲畜体中,进而将牲畜污染,进而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卫生健康等。由于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畜禽更加容易受到群发疾病的影响,而根据上述的中医的特性,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是长足的,为中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传统的医学平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更好地为畜牧行业服务,更好的为畜牧业做出贡献。
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没有专业的中医学体系对畜牧产业进行指导调控,这就是畜牧业中医学的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医的长足发展已将中医挤下畜牧病害防治的发展平台。从相应角度上来讲,中医和西医都具有较强的优势,西医调控的更加快捷,中医则更加中庸、没有副作用,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医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显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专业人员的缺乏造成了畜牧业缺乏中医的指导。针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一种自我的中医调控价值体系,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将西医的一些特性转变成中医的发展要求,扭转西医的霸主地位。
2.1构建自身畜牧业中医学发展调节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来确定中医学对畜牧业的调节控制体系,认清在畜牧市场中所占有份额以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从采购方来构建经营畜牧的数量以及中医所需要的整体的调节控制体系。针对中医的特性,适时建立一种中医的价值体系,将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论治观运用到畜牧业中来,使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及时灵活地根据市场畜牧发展的销售状况,对畜牧业市场进行分析,确定较为不可控的变动因素,从而及时应用中医来对畜牧业中确定的各个品种的进行预防治疗,严格控制对畜牧养殖中牲畜的.病害发病率,做到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还应根据季节对牲畜进行数据统计,针对以往的发病形式以及发病率的历史的数据,以及市场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品种进行严格的中医把控,尽量做到药不多,但要治本。与此同时更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度的把握好医药采购的不均衡等因素,控制医药成本,适时用药,继而在相应方面还应建立自我保险储备机制,防止在牲畜发病时中医药的断货。
2.2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中医学在畜牧业中应该迈出一大步,阔步进入现代化,同时也要对自身进行一定的改革,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将西医中的一些症状及其程度的发生频率作为基础数据,以效率差作为权重,采用一定的数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计量,给畜禽进行专业的中医治疗,使得中医的诊断指标更加规范化。
2.3建立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储备库。
对于畜牧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对畜牧业进行专业而及时的指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畜牧业中医学专业人员的储备。对于中兽医学的发展要求来说,要有更广、更深的发展,就应建立合理适当的专业人员培训环境。要在根本上制定相应的理念及在教育培训中适时采用“中西并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让从业者更加专业,同时吸收两者之长,这不仅使得传统畜牧的中医学发展更加现代化,还使得中医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作用,为引进专业人员的整体高素质奠定基础,进而能更好的适应畜牧行业的发展要求。
3.小结。
畜牧业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对于现在所经历的畜牧行业来说,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医所调制的实施效果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影响,但近年来随着西医以及西方科学技术在畜牧业中快速发展,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发展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西药中因较大量的激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的等成分,导致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日益凸现出来,而中医药品具有残留少等优点。中医的研究和开发来替代西医中的某些药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新世纪的中医在畜牧业中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由于中医发展的滞后性,这就需要畜牧从业人员打好基础,建立自己的畜牧业中医发展体系,及时适量做好牲畜的疾病预防,吸取西医中精华部分,与中医相结合,防范可能出现的病害风险,这不但不会影响中医学的发展要求,反而会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升值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雯.我国畜牧兽医类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4]王跃生.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思[j].中国中药杂志,(12):8-10.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五
现代制造技术正沿着四个方向发展。
3.1传统制造技术的革新拓展。
铸、锻、铆、焊、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是传统工程方法,是量大面广经济实用的技术,正在进行革新与拓展。
3.2精密制造技术。
精密制造技术是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包括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超微细加工、微型机械等。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有精密切削、精密磨削等,加工精度从微米级、亚微米级向纳米级进军。微细和超微细加工是一种特殊的精密加工,工艺方法有光刻(蚀)、沉积、外延生长、扩散、离子注入及封装等。
3.3非传统加工方法。
非传统加工方法主要是指一些物理的、化学的和髙能密度的加工。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离子束加工、超塑加工等。
3.4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工艺及设备相结合,形成了多项制造自动化单项技术,经过局部和系统集成后,形成了从单机到系统,从刚性到柔性,从简单到复杂性等不同层次的自动化制造系统,使传统工艺产生质的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冷加工的发展思路是:数控(nc)-柔性制造系统(emc)-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制造系统(ims)。热加工发展的思路是:优质高效低耗工艺-低成本自动化-综合自动化。
畜牧业发展现状论文篇十六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群众性、艺术性等特征。基于此,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要与先进文化传播背景相结合,整合群众文化中的不足,提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优化措施。
先进文化;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传播。
和谐社会建设,一部分指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同步,经济结构有机性调整,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社会文化体系完善,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主流文化深入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导,双面性推进,是全面建设和谐环境的直接体现。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形式,群众文化艺术丰富,形式多样,例如: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念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融合,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可以分为个人教育,如,个人政治思想引导、价值观引导;社会教育,如,工作氛围调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调节;民族教育,如,传统文化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有效渠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环境的必然性选择。
(一)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低。
先进文化是指马克思为指导的社会发展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思想动力,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能够将先进文化理念,融合于社会基层,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国先进文化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融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来看,依旧存在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较低等问题。其一,我国40%人民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文化艺术教育等同于高雅艺术教育,或者认为文化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这种片面性认识理念,会误导群众的思想,从而出现群众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的社会现象;其二,国内群众中55%的比重认为,社会中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渠道有限,先进文化与群众艺术活动关联性不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内容,大部分是大、空的政治思想教育,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的吸引性不强,群众注重参与认可度较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二)政府引导性不足。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引导性不足。首先,我国政府提倡人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但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经济投入比重降低,同时政府又缺乏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管,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下发后,资金用途不明确,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推进资金来源保障性差。例如:依据新华相关性新闻可知,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投资情况,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这是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性问题;其次,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引导性不足,也在于政府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管理不足,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面性群体性广、形式多样,缺乏政府有秩序的引导,将会出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自由散漫、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性差、开展实施过程中资源分布不足等问题,也会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效果产生影响;最后,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存在着地域差异异性,政府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经济、管理等方面引导不足,导致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僵化,例如:部分区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硬性组织文化素养较低的农民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互动。群众文化引导本质发生变化,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被掩埋,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义消失。
(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性差。
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不足,也在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专业人才较少。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培训,60%是群众自发进行艺术学习,通过网络视频,图书等途径进行自我研究,使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中多种艺术学习的专业水平较低,这种模棱两可的艺术文化传播形式,容易出现群众文化艺术文化误导;同时,社会专业艺术人员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较低,社会中仅有10%的专业从业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中去,社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引导。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性特征依旧较为突出,结合以上对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不足,提出推进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先进文化是社会优秀文化的主要部分,但并不等于社会文化所有,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就必须打破人民群众对文化认识的误区,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教育中来。例如:某社区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宣传工作,组织多种多样社区活动,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识。具体而言,该社区组织学生组成社区小记者,对身边好人好事进行传播,组织社区青年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如,法律知识传播,健康大讲堂等。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广场舞、绘画、书法、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该社区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推进,使人民群众在社区组织多种文化活动中,自身文化素养得到逐步提升,这一过程中,社区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沟通渠道桥梁逐步建立,打破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识误区,人民群众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识加强[1]。人民群众思想认识提升,也在于群众自身能够主动进行文化学习。例如:通过新闻联播、新闻时讯等文化传播媒体,了解我国发展的大政方针,不断补充个人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应用社会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促进个人进步的理念指导,也是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识的重要分支。
(二)政府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引导。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不是一蹴而就,人民群众思想意识提升工作并不是一天就可以见到成效,一方面,政府要善于突破传播文化传播的禁锢,针对人民群众区域性差异,制定完善合理的艺术文化开展工作计划。例如:某区域为我国西部山区,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当地政府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部分。初期工作,主要是对区域人民文化素养综合提升,政府采取开设夜校、法律基础知识传播课堂等方式,达到普遍性性提升群众文化认识的作用;中期工作主要引导当期群众培养“新”生活娱乐方式,逐步摒弃“打麻将”等不文明区域娱乐活动,建立良好的人民群众文化艺术传播环境;后期阶段,更进一步将该区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向着更高雅的文化艺术种类迈进,完成对群众艺术教育工作的引导。当前该区域的群众艺术文化教引导工作,正按照这一计划有序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规划完善,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思想引导、素质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引导,政府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传媒新渠道,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传播途径。例如:社会新媒体对区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新闻进行传播报道,或者通过政府信息传播媒体,开展好人好事传播,群众艺术作品展示,政府善于应用身边的多种信息传播渠道,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全面的先进文化传播环境。如,某地区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政府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当地电视台进行先进事迹跟踪报道,当地人民群众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传播的文化思想传播环境,群众更是将个人文化素养提升,艺术生活环境构建,作为文化艺术教育学习的新方向[2]。
(三)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
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是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更大范围内推进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国家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思想与经济规划相融合,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来源。例如:依据我国财政部相关数据分析可知,2014年—2016年,国家财政部在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增加比例分别为:4%,10%,11%,国家逐步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经济投入,也要按照地区差异性,做好文化艺术教育资金的分配;另一方面,地方性政府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作为地方规划的一部分,同时,建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资应用的全面性监管,确保资金投入正确应用。例如:我国某地将国家划分的1.5亿元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分配如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设备完善600万元,群众文化艺术基础性教育400万元,群众文化教育支出200万元、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0万元,该区域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实行资金应用监督管理,实现该区域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合理应用,为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3]。
(四)构建新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队伍。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全面推进,也要构建新型人民群众艺术教育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中来,引导群众艺术教育专业化发展。例如:某社区开展群众合唱团文化活动,从区文化社团聘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群众合唱团训练指导,同时也善于从群众中寻求群众艺术专业性人才,如,退休音乐教师,文工团艺术表演艺术家等等,寻求多方群众文化艺术人才,充实该社区的合唱团队伍,为该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推进提供引导。
综上所述,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群众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探究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实践工作,实现现代群众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政府管理引导与经济引导协调运作、群众文化教育队伍向着专业化发展。因此,引导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迈出发展新步伐。
参考文献:
[1]陶新喜.论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j].大众文艺,2015(23):3-4.
[2]刘一航.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5(05):247.
[3]王简.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5(01):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