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专业16篇)
在工作中,报告起到了重要的信息交流和决策支持的作用。最后,认真校对和修改报告,确保语法、拼写和格式的准确性,提高整体质量和可信度。最后,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份报告后能够有所收获和启发。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
畜牧业是__县的主导产业,一直以来__县的畜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20__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84%,是全县农牧民奔小康的重点产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就目前__县畜牧业发展的形式来看,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养殖户的产奶量、产蛋量、产肉量远远不及名列__畜牧业前茅的昌吉地区。__县的畜牧业还有亟待解决地发展问题。解决发展与制约的矛盾,寻找克服饲养风险的途径是畜牧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重品改、强饲养、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__县开拓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__县畜牧业的.几点分析:
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一)发展草食动物:资源优势,第一,丰富饲草料资源,6.6万亩退耕还林;第二,冬闲田地4.8万公顷;第三,30万亩秸秆“三贮一化”氨化利用;第四,畜群优势,加大经济杂交,培育出大量的商品肉用牛羊;第五,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牛肉一直是供不应求。力争肉牛(西门塔尔牛,__褐牛)在3-5年内有大发展。
(二)发展生猪、家禽及家兔养殖。利用国家政策向__倾斜、向畜牧业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优质肉猪基地建设、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生猪养殖保险,扩大参保覆盖面,降低养殖风险。首先要广大养殖户树立规模养猪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意识观念,宣传指导规模养猪户对良种、科技、管理和市场等生产要素的认识,努力提高发展“杜长大”、“杜大长”杂交组合的自繁自养,加快三元杂交组合的推广,鼓励政策向品种改良转移,力争20__年建成“杜长大”、“杜大长”祖代繁育场,为规模标准化养猪提供大长、长大二元母猪,加快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__县将出现规模养猪的大发展。
努力提高饲养效益是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决定畜牧业发展走向的前提条件。有资料表明,“杜长大”、“杜大长”三元杂交猪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而本地猪的胴体瘦肉率只有50%以上。而且市场、企业通过客观性生猪指标评判生猪价值,确定体重在90-110公斤,活体背膘厚度不超过2.5厘米作为期货交割质量标准,需要生猪的胴体瘦肉率标准是60%的。那么我们在饲养本地猪和洋三元猪的饲料报酬更有一大差距,洋三元猪90-110公斤活重只需280-310公斤饲料,而本地饲养的生猪却需要350公斤饲料,同样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的饲料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益差距却很大。
发展家禽,家禽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实践证明,鸡增重的饲料转化率为1:2.8,在动物饲养中饲料转化率可与奶牛相媲美。每生产一吨禽肉比生产1吨猪肉最少节约200公斤饲料粮。发展家禽生长周期短,节粮低耗急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只需在市场低迷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卖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冬季累计销往外地的兔子近4万只,狗400余条。以此推断在我县养兔子是没有销路吗?还是服务没有跟上。
二、发展种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__年6月份__县已获得阿勒泰地区唯一的有机牛、羊肉认证书。借以标准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建立阿勒泰种羊场(__种羊场)和完善阿勒泰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繁核心区,不断发展养大阿勒泰羊良种繁育规模,为全疆乃至全国提供优质肉羊良种。通过财政支持、业主参与和项目配套,分别建立保种选育核心场、扩繁场和商品羊养殖基地,开展阿勒泰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重点做好阿勒泰羊的提纯复壮工作,建成阿勒泰羊各级种公羊、种母羊核心群,提高产绒率,完成统一销售市场战略目标。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规定:__县要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规销售阿勒泰羊种羊的不法行为。广泛宣传,利用政府招标的形式,出售阿勒泰羊种羊,扩大阿勒泰羊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对发展__县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解决牛、羊、猪、禽肉类深加工,政府出台鼓励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__县的合作组织,经济人等以销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我县畜产品销往全疆乃至全国,鼓励扶持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办屠宰厂,吸引全地区的牛羊运往__,使我县形成全地区牛羊集散地。这样也能带动餐饮,宾馆等一系列行业的联动,更有助于把我县建成销往中亚,牛羊猪禽肉精深加工工业区。并积极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对全年销往外地生猪、禽类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
二、加大现有奶牛改良及饲养。力争20__年在__县有标准化奶牛场400头以上的10个,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在6吨以上,力争每个标准化奶牛场实现tmr饲喂。加大现有育肥牛羊专业户的培训,力争到20__年达到规模育肥村10个,每村年出栏5000头以上。改变我县育肥牛专业户去阿勒泰等地收购架子牛回__育肥的现状。
三、继续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改变传统的游牧方式。让牧民真正的定居下来,实行牲畜“舍饲圈养”,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使全县牛羊达到月月出栏的目标,到20__年,实现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比例达到75%以上,建成集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出口一体的牛羊产业化基地。
四、加大阿勒泰羊种产。一是确定选育方向,开展品系繁育,提高生产性能,淘汰不合格的母羊转入农区进行经济杂交。二是深入发动群众,实行群选群育。三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大尾羊的外貌特征,种质特性。四是加强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等有关知识讲座,定期举办赛羊会。使广大群众都能掌握其选育标准,以培育较为理想的品系,在品系中选择优良个体,进行横交固定,巩固种群。
五、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以深入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县乡畜牧兽医站的职能转变。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观念,坚持为农民办实事,各级畜牧科技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畜牧发展我发展,我与畜牧共兴衰”的思想观念。明确工作思路和全县畜牧业发展目标,订立奖惩明确的责任制度,围绕畜牧业生产任务,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县里成立24小时不间断技术咨询服务电话,布好县、乡、村防疫网点,建立乡村科技示范户,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四大慢病防治净化工作。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让人民知道我们每天所食用的肉、蛋、奶都要认真检疫,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并主动联合工商、公安等执法单位,认真清理贩卖病死畜禽不法商贩。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全地区没有一家饲料生产厂家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大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残留检测监控力度,稳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真正使广大人民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肉”。
总之,我们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再有我们忠实的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__县的畜牧业现代化一定会实现。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二
接到县委《关于县乡领导干部集中开展调研的通知》以后,立即着手对我县畜牧业开展了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县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通过竞争立项被省确定为2010—2012年现代奶业项目县。以发展生猪、奶牛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1年12月底,奶牛存栏4.3万头,生猪存栏83.74万头,山绵羊存栏4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5.7万吨和19.5万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6家(其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全县已建设各类畜禽养殖场1035个,畜禽养殖小区230处,其中标准化生猪养殖场98处,标准化奶牛场18处,标准化蛋鸡(肉鸡)场47处。我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上肉牛养殖场4个。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体经营。如郑庄奶牛养殖小区、金太阳奶牛养殖小区、岳家庄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村集体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牛和引导当地农户发展,目前奶年存栏均在500头以上。二是股份经营。如宝山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三个奶牛养殖大户合资兴办,目前奶牛存栏达到860头。三是独资经营。如金生畜业、信诚畜业、龙喜诚畜业、明达奶牛场等养殖企业,由个人投资兴办,投资较大,养殖规模及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
(三)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以年屠宰量百万头的晴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运营。原有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众旺食品、联民食品等先后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初显成效。
(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畜牧兽医局为中心,县、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先后成立了奶牛、生猪等专业协会。三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二、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壮大规模养殖为切入点,稳定牛、羊生产,重点抓好生猪生产,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合理调整畜禽结构,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生猪和禽蛋生产稳步发展,奶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又新发展了獭兔、山鸡、梅花鹿等特种养殖。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导养殖企业引进高产奶牛、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抓好了奶牛良种推广,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比例,形成了奶牛、生猪、家禽、羊和特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二)抓龙头企业建设,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养殖示范场1家,省级养殖示范场6家,市级养殖示范场21家。二是制定并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在资金、用地、实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2009年以来,通过现代奶业项目扶持,改扩建奶牛场13家,扩大规模、增加设备;通过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等政策改扩建猪场150余家。
(三)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一是用科学规
划指导小区建设,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二是用优惠政策扶持小区建设,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三是用龙头企业带动小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小区内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小区健康发展。四是用优质服务推动小区建设,搞好良种服务,确保小区使用优质畜禽良种;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搞好防疫服务,确保小区安全生产。
(四)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了奶牛配种体系,健全了配种档案。今年,全县引进良种奶牛冻精两万余支,开展人工授精7000多头,有效地提高了奶牛的质量。二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全力抓好春秋两季集中定期进行免疫,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依托玉米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秸杆青贮,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今年,青贮玉米秸杆30多万吨,其中全株青贮达到3000多亩。四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等各类养殖合作社和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加、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畜牧信息网,定期发布信息,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资金严重缺乏。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肉羊、家禽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额度较小、期限短,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国土部门对土地管理严格、养殖用地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导致新上养殖企业用地审批困难,已有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县广播电视等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我县除奶牛配种已实现冻精生产外,生猪、肉牛羊良种繁育水平还不高,需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适度培育和发展狐狸、貉、鹿等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晴好、众旺、联民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我县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群体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政府协调农信社等金融部门设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贷款,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二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三
进一步摸清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17.7万头、肉羊2.93万只、家禽169.2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8%、51.4%、52.1%、52.5%;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落实畜牧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遵循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标准,依程序兑现相关政策,落实养殖保险规模养殖保护,调动农民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反乡农民工畜牧创业,拉动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开展畜牧兽医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养殖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局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 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引进一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四)强服务,为业主发展护航。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抓统筹,完善利益机制。要把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与壮大专合组织结合考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六)重投入,夯实产业化基础。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合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帮助专合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风险、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大的有功之臣,实行奖励,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力,专合组织运作等方面分别实行奖励。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河多、滩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尾寒羊种羊繁育基地、鲁西黄牛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重点县的有利条件,以发展奶牛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19年12月底,全县大牲畜饲养量1.47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0.34万头,奶牛0.16万头),生猪饲养量13.74万头,山绵羊饲养量28.2万只,家禽饲养量1026万只。肉类总产15296吨,禽蛋总产34560吨,奶类总产4509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2家(其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发展规模养殖小区16个。形成各类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余户。畜牧业产值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7.8%。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规模饲养集中化。目前,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其中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4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3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百头以上的种猪场4个、肉牛养殖场2个。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中经营。如后方乡东王坊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农户集中发展,目前已入住奶牛养殖户12户,存栏奶牛187头。二是股份经营。如华普奶业有限公司,由我县两个农户合资兴办,现已完成投资290万元,建成青贮池3个、挤奶大厅1个,存栏奶牛120头。三是独资经营。如辛鑫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目前已完成投资210万元,建青贮池1700立方米,可存栏108头。四是技术合作经营。如绿源畜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奶牛中心合作,建立了濮阳市第一家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现已成功移植奶牛670余头,产下纯种荷斯坦奶牛380头。
(三)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以雪牛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产品加工企业,以绿源、华普、辛鑫、金凤凰等为龙头的一批畜牧养殖企业,以吴坝清真屠宰场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其中,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是集乳制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与6个奶牛养殖小区签订了长期供奶订单合同,日加工鲜奶20吨。目前该公司又与三鹿集团进行合作,配套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建成后,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吨以上。
(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畜牧部门为中心,县、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鸡、养羊、养牛等专业协会。并以乡镇驻地为重点,规范建设了孙口、马楼等一批中小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一)抓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签定《农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台前县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等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四是通过对比算帐、典型引路、参观学习、政策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对畜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畜牧业发展氛围。
(二)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壮大养殖小区为切入点,稳定猪、鸡生产,重点抓好牛、养生产,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合理调整畜禽结构,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生猪和禽蛋生产稳步发展,奶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又新发展了狐狸、貉特种养殖,目前全县狐狸、貉存栏达到3万余只。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高产奶牛、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优良品种,抓好了奶牛和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比例,形成了奶牛、家禽、猪、羊和特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三)抓龙头企业建设,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培植了雪牛乳业有限公司、绿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吴坝清真冷冻厂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二是制定并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实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投资680万元、征地41亩进行了扩建,还与三鹿乳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按该集团要求投资近300万元,增加了设备,完善了实验实施,增建了高标准库房。吴坝清真冷冻厂投资300万元对生产车间、冷库、设备进行了改造,新建标准屠宰车间286平方米,20吨速冻库一处,300吨冷藏库一处,日宰肉牛或小尾寒羊分别达到100头或300头。四是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雪鸟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羽绒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羽绒2019吨,形成了豫北地区最大的羽毛购销集散地,带动了1000余户、近2万人从事羽绒收购业务,年创社会效益2亿元;后方乡金凤凰禽业有限公司、夹河乡顾庄种鸡场,存栏种鸡分别达到2万余套、年孵化鸡苗300万只,带动周边1000余户从事养鸡业。
(四)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一是用科学规划指导小区建设,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由乡、村统一规划用地,畜牧专家按小区标准统一设计。二是用优惠政策扶持小区建设,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三是用龙头企业带动小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小区内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小区健康发展。四是用优质服务推动小区建设,搞好良种服务,确保小区使用优质畜禽良种;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搞好防疫服务,确保小区安全生产。五是多种模式加强小区建设,采取村助户养、个人投资、合资合作、技术合作等形式,发展各类养殖小区16个。
(五)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整顿、规范了奶牛、小尾寒羊等改良、配种体系,健全了配种档案。今年,全县引进良种奶牛冻精600支,开展人工受精450头,有效地提高了奶牛的质量。二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一座设备先进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推行动物“健康证”管理,开展动物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免疫,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依托玉米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草间作、秸杆青贮,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青贮池3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杆10万吨。四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等各类养殖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加、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定期发布信息,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资金严重缺乏。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和小尾寒羊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期仅为6个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用地手续过于繁琐,导致畜牧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县广播电视等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我县除奶牛配种已实现冻精生产外,生猪、绵羊等良种繁育水平还不高,需政府牵头,建立基层冻配站(点),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适度培育和发展狐狸、貉等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绿源、雪牛、雪鸟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我县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群体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二要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借助外力,发展我县畜牧业。三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四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河多、滩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尾寒羊种羊繁育基地、鲁西黄牛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重点县的有利条件,以发展奶牛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年12月底,全县大牲畜饲养量1.47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0.34万头,奶牛0.16万头),生猪饲养量13.74万头,山绵羊饲养量28.2万只,家禽饲养量1026万只。肉类总产15296吨,禽蛋总产34560吨,奶类总产4509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2家(其中被确定为省径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发展规模养殖小区16个。形成各类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余户。畜牧业产值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7.8%。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规模饲养集中化。目前,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其中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4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3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百头以上的种猪场4个、肉牛养殖场2个。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中经营。如后方乡东王坊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农户集中发展,目前已入住奶牛养殖户12户,存栏奶牛187头。二是股份经营。如华普奶业有限公司,由我县两个农户合资兴办,现已完成投资290万元,建成青贮池3个、挤奶大厅1个,存栏奶牛120头。三是独资经营。如辛鑫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目前已完成投资210万元,建青贮池1700立方米,可存栏108头。四是技术合作经营。如绿源畜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奶牛中心合作,建立了濮阳市第一家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现已成功移植奶牛670余头,产下纯种荷斯坦奶牛380头。
(三)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以雪牛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产品加工企业,以绿源、华普、辛鑫、金凤凰等为龙头的一批畜牧养殖企业,以吴坝清真屠宰场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其中,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是集乳制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与6个奶牛养殖小区签订了长期供奶订单合同,日加工鲜奶20吨。目前该公司又与三鹿集团进行合作,配套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建成后,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吨以上。
(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畜牧部门为中心,县、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鸡、养羊、养牛等专业协会。并以乡镇驻地为重点,规范建设了孙口、马楼等一批中小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一)抓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签定《农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台前县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等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四是通过对比算帐、典型引路、参观学习、政策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对畜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畜牧业发展氛围。
(二)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壮大养殖小区为切入点,稳定猪、鸡生产,重点抓好牛、养生产,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合理调整畜禽结构,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生猪和禽蛋生产稳步发展,奶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又新发展了狐狸、貉特种养殖,目前全县狐狸、貉存栏达到3万余只。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高产奶牛、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优良品种,抓好了奶牛和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比例,形成了奶牛、家禽、猪、羊和特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后方乡金凤凰禽业有限公司、夹河乡顾庄种鸡场,存栏种鸡分别达到2万余套、年孵化鸡苗300万只,带动周边1000余户从事养鸡业。
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
搞好防疫服务,确保小区安全生产。五是多种模式加强小区建设,采取村助户养、个人投资、合资合作、技术合作等形式,发展各类养殖小区16个。
(五)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整顿、规范了奶牛、小尾寒羊等改良、配种体系,健全了配种档案。今年,全县引进良种奶牛冻精600支,开展人工受精450头,有效地提高了奶牛的质量。二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一座设备先进的动物疫病距测化验室,推行动物“健康证”管理,开展动物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免疫,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依托玉米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草间作、秸杆青贮,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青贮池3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杆10万吨。四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等各类养殖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加、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定期发布信息,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
(一)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资金严重缺乏。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和小尾寒羊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期仅为6个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用地手续过于繁琐,导致畜牧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县广播电视等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我县除奶牛配种已实现冻精生产外,生猪、绵羊等良种繁育水平还不高,需政府牵头,建立基层冻配站(点),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适度培育和发展狐狸、貉等特种养殖,获取肯高利润。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绿源、雪牛、雪鸟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我县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群体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二要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借助外力,发展我县畜牧业。三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坚持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无疫化发展,为推动我市畜牧业提质增效、保障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努力。20**年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75.3亿元,占农牧业比重的36%。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畜产品供给扎实,近年来,全市肉蛋奶总产量稳定在110万吨左右,畜产品供给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采取扩大监测覆盖面、建立养殖档案、认定无公害基地、培育特色品牌、推进可追溯试点和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县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产生较大影响的动物疫情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力维护了畜产品市场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二)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布局优化合理,全市已形成生猪、奶牛、肉鸡、蛋鸡、肉牛、肉鸭和肉兔七大优势产业,去年实现全产业链总收入730亿元。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退户进区”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十二五”末,规模养殖程度达到86%以上,成为全市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力量。畜牧业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全市有省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有10家。积极推进产业新业态融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广电子商务和物联网运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三)保障制度措施日臻完善。“十二五”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畜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等40多个文件规范,内容涉及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在落实好这些制度措施的同时,注重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基层防疫安全协管员队伍,完善了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发挥信息化监管手段优势,搭建了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监管同步,为我市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措施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调研情况看,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受畜产品生长周期等因素影响,畜产品结构性相对过剩的现象仍然存在,一般性同质化畜产品产量较大,高品质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业整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亟待提高,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这与中央关于“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省委关于“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率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以及市委关于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产业升级面临新任务。一是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全市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偏少,实力不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的契约化生产模式仍需完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和不够。二是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低、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少数已建成的养殖基地仍然存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畜牧养殖污染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生态化发展机制亟待完善。
(三)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从外部环境看,融入国际大市场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受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进口畜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低于国内同类产品,加之优质畜禽种质资源多数被境外机构掌握,对我市畜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产业内部看,畜牧业呈现产业链长、风险点多的特点,疫病防控、生态环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监管工作责任重、要求高。产业扶持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备,用地难、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畜禽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窄,除生猪、奶牛外的多数畜种未纳入保险范畴。
三、意见建议。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关系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农民增收。
(一)发挥产业优势,完善发展机制,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发挥产业资本密集程度高、与市场衔接紧密等优势,创出经验,带动全局。要根据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做好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统筹与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抓好规划贯彻实施。要继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提高建设标准,加强监管指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出效益。要在稳定现有产能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中小规模养殖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畜牧业内部产能结构优化调整。要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建立健康理性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机制。
(二)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动能,持续推动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要认真研究现代畜牧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找准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敢于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创新。要加快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按照中办发[20**]38号文件《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要求,对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参与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要推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鼓励畜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进生产模式、提升产品档次、创建特色品牌等方式延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注重新动能的培养,创新流通方式和“互联网+畜牧业”模式,加强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促进电商与实体融合。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推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畜牧业企业进入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和研发领域,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坚持绿色发展,保障供给安全,努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持续加强畜产品供给能力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不仅要有数量,还要上档次,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放心。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建立无缝对接的监管监测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要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加大养殖污染物处理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推进种养结合、清洁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帮助和扶持有条件的镇、村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致富增收,为我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做出积极努力。
一、发展现状。
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落实畜牧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遵循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标准,依程序兑现相关政策,落实养殖保险规模养殖保护,调动农民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反乡农民工畜牧创业,拉动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开展畜牧兽医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养殖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局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径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引进一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抓统筹,完善利益机制。要把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与壮大专合组织结合考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六)重投入,夯实产业化基础。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合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帮助专合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风险、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大的有功之臣,实行奖励,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力,专合组织运作等方面分别实行奖励。
用词有新意!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五
按照县委平发〔20xx〕8号和平组学发〔20xx〕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根据县政协平协党组〔20xx〕2号文件安排,近日,由县政协主席胡国栋同志率副主席李天华、秘书长张建等政协机关办委负责同志深入**乡对生态种草养羊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推进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的目标。
(一)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20xx年8月,我县启动实施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15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在**乡摆克、乐康二个贫困村实施,到20xx年5月底,共引进基础种羊3150只(其中,种公羊150只),建植人工草地3800余亩,圈舍建成150个7500平方米,建青贮池6000立方米,培训项目农户2100余人次,项目于20xx年6月下旬已通过州级验收。
(二)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共引进种羊10500只(种公羊500只,基础母羊10000只),占计划引进数10500只的100%。完成牧草种植11701亩,占任务数的117%。建成圈舍537个15810平方米,建成药浴池7个,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5.4%和7%。培训项目农户达3000余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次的83.3%,培训聘用农民技术人员10人。种羊因病死亡611只,占进购总数10500只的5.8%;目前项目区已产羊羔386只。
(三)扩繁场建设情况。种羊扩繁场建设流转土地140亩,已修建圈舍240平方米,引进能繁种羊115只(种公羊95只,母羊20只),管理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
(四)加工流通突破瓶颈。去年12日10日,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后,我县畜产品加工流通瓶颈开始突破。该公司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只商品肉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县畜产品就近销售和就地增值的问题。
(一)科技推广进展缓慢。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及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山羊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种羊个体偏小,整体质量不高,多数母羊单只体重达不到20公斤。同时,良种山羊数量较少,品种改良尚未起步。
(二)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20xx、20xx两年项目均在**乡实施,共涉及9个村(老村)40多个组,养殖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而目前畜牧技术干部不到20人,且没有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畜牧技术干部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阶段,新招考的专业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新培养的农民技术人员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
(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县畜牧业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过去那种每户饲养几头几只、分散养殖自食为主、传统养法不计成本、饲养长命憨畜为荣、病死听天由命的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
(四)内部结构还不合理。目前在畜禽结构中,猪禽所占的比重高达80%,而牛羊比重只占20%;在畜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7%,牛羊肉仅占3%。这种耗粮型的猪禽养殖结构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差,既与全县草山草坡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也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相适应。
(五)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是项目只补助种羊购置、草地和圈舍建设的部分经费,青贮池、药浴池、小水池、割草机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整合其他资金投入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县、乡畜牧部门化验室一个也没有,项目实施至今,还未开展过山羊疫病化验诊断工作。
(六)方案不够合理。因受市场价格影响,进羊价格明显高于原方案批复的价格,进羊缺口资金增加,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过大。种羊个体大小是影响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个体越大种羊价格越高。20xx年10月,我县引进基础母羊单只体重20公斤以上的,每只价格在600—630元之间,种公羊价格则为2100元/只,依此,每户需投入购羊资金1.44万元,而国家补助资金仅为7500元(每户20只基础母羊补助350元/只,种公羊2户共用一只补助500元/户),加上农户熟土种草第一年粮食补助(我县按土300斤大米/亩、田500斤大米/亩给予补助)和应急反应期间药品支出等方面的开支,经测算,要完成一户2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20亩多年生草地、30平方米以上羊舍建设,每户投入资金在2.1万元以上,而国家补助资金仅0.97万元/户,县级自筹超过1:1的比例,这对于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来说,压力太大。
(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生产布局。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花大力气教育、引导和帮助养羊户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山羊养殖典型户,努力帮助部分养殖户从粮农转化为牧民,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
(二)尽快建立健全机构。抓紧建立健全县草地中心机构,充实技术人员。在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培训的同时,加快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启用和管理,确保技术支撑。在借鉴睛隆模式的同时,逐步摸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养殖模式,使其养殖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技术培训。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加强对项目农户的培训和引导,使其尽快接受山羊的饲养管理方法,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规范化、科技化养殖。
(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高度重视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虽落户**,但还没有开工建设,应强力支持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帮助该企业按期达到预定的屠宰加工规模。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羊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
(五)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草场是食草动物发展的基础,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是发展食草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重点养殖区实施改良和保护,主要以天然草场改良与保护为主、人工草场建设为辅,通过对天然草场砍灌去杂、补播优质牧草和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大幅度改善草场质量、增加牧草产量和提高载畜量,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
(六)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建立山羊疫病风险保障基金。专门用于补偿因山羊免疫反应和扑灭山羊疫病等原因给农户造成的山羊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业开发山羊保险市场,探索适合山区山羊产业特点的保险制度,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山羊产业保险,增强山羊产业抵御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要把发展山羊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兴县”重点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山羊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山羊产业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山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山羊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具体、部门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在全县上下形成做大做强山羊产业的良好氛围。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六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17.7万头、肉羊2.93万只、家禽169.2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8%、51.4%、52.1%、52.5%;肉类总产量16715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52.3%、54.5%、59.4%。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化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
(二)落实畜牧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畜牧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遵循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标准,依程序兑现相关政策,落实养殖保险规模养殖保护,调动农民从事畜牧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反乡农民工畜牧创业,拉动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任务,充实技术支撑力量,开展畜牧兽医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养殖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增加值少,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骨干。
(二)专合组织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市的专合组织其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多数专合组织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没有起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
(三)业主发展不稳定。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造成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
(四)基地规模发展不平衡、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局虽按照产业带对基地进行了规划,但均是小基地规模,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基地,造成基地的专一性生产能力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形成知名品牌。
(五)利益机制不够完善。全市的龙头企业、业主、专合组织、基地等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连接机制,造成产、加、销相对脱节,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重点,扶强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 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业。二是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三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茁壮成为畜牧龙头企业。四是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引进一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重规划,狠抓基地建设。畜禽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产业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一系列的畜禽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畜禽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三)重引导,壮大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重任。
(四)强服务,为业主发展护航。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要对业主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抓统筹,完善利益机制。要把基地建设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与壮大专合组织结合考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六)重投入,夯实产业化基础。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合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帮助专合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风险、增强其免疫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贡献大的有功之臣,实行奖励,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力,专合组织运作等方面分别实行奖励。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河多、滩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尾寒羊种羊繁育基地、鲁西黄牛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重点县的有利条件,以发展奶牛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2006年12月底,全县大牲畜饲养量1.47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0.34万头,奶牛0.16万头),生猪饲养量13.74万头,山绵羊饲养量28.2万只,家禽饲养量1026万只。肉类总产15296吨,禽蛋总产34560吨,奶类总产4509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2家(其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发展规模养殖小区16个。形成各类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余户。畜牧业产值实现3.4亿元,同比增长7.8%。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规模饲养集中化。目前,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其中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4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3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百头以上的种猪场4个、肉牛养殖场2个。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中经营。如后方乡东王坊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农户集中发展,目前已入住奶牛养殖户12户,存栏奶牛187头。二是股份经营。如华普奶业有限公司,由我县两个农户合资兴办,现已完成投资290万元,建成青贮池3个、挤奶大厅1个,存栏奶牛120头。三是独资经营。如辛鑫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目前已完成投资210万元,建青贮池1700立方米,可存栏108头。四是技术合作经营。如绿源畜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奶牛中心合作,建立了濮阳市第一家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现已成功移植奶牛670余头,产下纯种荷斯坦奶牛380头。
(三)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以雪牛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产品加工企业,以绿源、华普、辛鑫、金凤凰等为龙头的一批畜牧养殖企业,以吴坝清真屠宰场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其中,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是集乳制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与6个奶牛养殖小区签订了长期供奶订单合同,日加工鲜奶20吨。目前该公司又与三鹿集团进行合作,配套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建成后,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吨以上。
(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县畜牧部门为中心,县、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鸡、养羊、养牛等专业协会。并以乡镇驻地为重点,规范建设了孙口、马楼等一批中小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对养殖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难题。
二、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签定《农牧业目标责任书》,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硬性指标,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台前县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等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四是通过对比算帐、典型引路、参观学习、政策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对畜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畜牧业发展氛围。
(二)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壮大养殖小区为切入点,稳定猪、鸡生产,重点抓好牛、养生产,突出抓好奶业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合理调整畜禽结构,使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生猪和禽蛋生产稳步发展,奶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又新发展了狐狸、貉特种养殖,目前全县狐狸、貉存栏达到3万余只。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高产奶牛、优质肉牛、优质家禽等优良品种,抓好了奶牛和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比例,形成了奶牛、家禽、猪、羊和特种养殖全面发展的格局。
(三)抓龙头企业建设,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培植了雪牛乳业有限公司、绿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吴坝清真冷冻厂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二是制定并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实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投资680万元、征地41亩进行了扩建,还与三鹿乳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按该集团要求投资近300万元,增加了设备,完善了实验实施,增建了高标准库房。吴坝清真冷冻厂投资300万元对生产车间、冷库、设备进行了改造,新建标准屠宰车间286平方米,20吨速冻库一处,300吨冷藏库一处,日宰肉牛或小尾寒羊分别达到100头或300头。四是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雪鸟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羽绒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羽绒2000吨,形成了豫北地区最大的羽毛购销集散地,带动了1000余户、近2万人从事羽绒收购业务,年创社会效益2亿元;后方乡金凤凰禽业有限公司、夹河乡顾庄种鸡场,存栏种鸡分别达到2万余套、年孵化鸡苗300万只,带动周边1000余户从事养鸡业。
(四)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一是用科学规划指导小区建设,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型,由乡、村统一规划用地,畜牧专家按小区标准统一设计。二是用优惠政策扶持小区建设,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三是用龙头企业带动小区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小区内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小区健康发展。四是用优质服务推动小区建设,搞好良种服务,确保小区使用优质畜禽良种;搞好技术服务,指导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搞好防疫服务,确保小区安全生产。五是多种模式加强小区建设,采取村助户养、个人投资、合资合作、技术合作等形式,发展各类养殖小区16个。
(五)抓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整顿、规范了奶牛、小尾寒羊等改良、配种体系,健全了配种档案。今年,全县引进良种奶牛冻精600支,开展人工受精450头,有效地提高了奶牛的质量。二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一座设备先进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室,推行动物“健康证”管理,开展动物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免疫,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依托玉米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林草间作、秸杆青贮,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青贮池3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杆10万吨。四是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等各类养殖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加、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农业信息网,定期发布信息,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资金严重缺乏。从调查的情况得知,很多农民对奶牛、肉牛和小尾寒羊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期仅为6个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用地手续过于繁琐,导致畜牧企业很难扩大规模,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乡镇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县广播电视等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
(二)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迈进。一要在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上下功夫。我县除奶牛配种已实现冻精生产外,生猪、绵羊等良种繁育水平还不高,需政府牵头,建立基层冻配站(点),推广实用技术,提高改良繁育水平。二要在技术调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调强上下功夫。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含量高的示范基地,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上下功夫。适度培育和发展狐狸、貉等特种养殖,获取较高利润。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龙头,要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引导、扶持绿源、雪牛、雪鸟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加速龙头企业发展。要利用我县各种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群体规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抗御市场风险。
(四)加速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直接为畜牧业的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项服务。通过信息网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情况,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三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为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四要加强对畜牧企业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畜牧企业用地指标的审批和土地使用费用的最大优惠。
(五)千方百计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要采取多方融资的办法,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一要将国家关于农村小额贷款的政策用好、用足,争取银行贷款。二要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借助外力,发展我县畜牧业。三要利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各方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七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目前,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牛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2008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 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稳步推进发展
2008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 万元。母猪补贴 万元。基层乡镇项目 个,资金 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大力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区的畜牧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业,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它已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氛围,真正把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列入现代农业建设,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多渠道破解资金、土地难题。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地方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规模发展畜牧业,离开金融支持寸步难行。商业银行、农发行和基层信用社要将本地规模养殖户纳入信贷重点,对农户发展规模养殖要适度提高授信等级,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允许养殖户利用养殖场房、设备等进行抵押贷款,以解养殖户燃眉之急,推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新建养殖场征地依照政策属农业用地,征地时需各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三)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各乡镇每年要结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技术能力,通过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尤其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生产的组织者,又能成为生产的服务者,通过他们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机连接。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我区畜产品的外销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凡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采取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稳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实行订单农业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实现双方在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惠双赢。同时发挥合作组织的应有作用,形成我们自己的航母舰队,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强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着力抓好现代养殖示范区、以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为标准,高标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重点培育一大批规模养殖专业户。
(六)坚持科学治污,切实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形成,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环保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当前,要结合我区实际,可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沼液存储池——人工供给蔬菜果园利用——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沼气池供自家利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沼气建设走出村子,紧跟养殖(场)户,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努力为当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七)加大动检、疫情防控力度,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春秋普防、月月补打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动态密度达到 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 70%以上。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疫情,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重点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和制度,强化日常消毒。加大市场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行业准入,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饲料兽药市场,加大“三素二精”的查处力度,确保老百姓放心消费畜产品。
(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现代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利用各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业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全区畜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各级要组建队伍,落实专人,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区畜牧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资金投放重点,指导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做好现代畜牧业项目的申报、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八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均已落户我市,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型家禽养殖小区,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饲养规模上水平,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08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 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
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稳步推进发展
2008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 万元。母猪补贴 万元。基层乡镇项目 个,资金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九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47万。是全省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拥有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森林公园;苏尔哈湖湾度假区被评为省4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黄松甸镇食用菌观光区被评为省银穗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蛟河红叶”是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表品牌,红叶旅游节更是中国节庆30年著名品牌。20xx年蛟河市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庆岭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漂河镇富江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蛟河市围绕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具有蛟河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
蛟河市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乡野风光、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近年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与发展,蛟河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20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5.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6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6.3万人次,占全市总接待人数的48.1%,乡村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58.6%。乡村旅游点达到258家,其中规模以上22家;从业人员达1.75万人,其中,农民为1.12万人,占从业人数的64%;农民人均从乡村旅游业获得收入3160元,收益率达34.6%。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政府主导,科学分工,全面开发乡村旅游建设。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成立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和旅游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区)、农业、旅游、文化、建设、卫计、工商、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旅游办,负责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投入,多元筹措乡村旅游发展资金。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中央出台的扶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税费优惠政策,向上争取省、市的相关资金支持。积极吸取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投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产、果园、林场等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通过“政府支持一块、企业投入一块、招商引资引进一块、全民创业增加一块”的投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四是突出“田园乡野”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极顺应都市市民倾向亲近自然、热衷假日短途旅游的休闲趋向及消费心理,突出乡村旅游的“农味儿”,形成了“一带、三区、七个特色小镇”的休闲旅游空间布局体系。三是以高端生态产品拉动乡村旅游开发,蛟河市坚持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强势推动品牌旅游景点建设,培育出“关东奇山”拉法山、“秋天童话”红叶谷、“森林浴场”庆岭、“小长白山”老爷岭、“关东九寨”冰湖沟、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苏尔哈湖湾度假区、金蟾岛风景区、爱林度假渔港、松花湖滨湖度假区等22处较具影响的观光采风品牌旅游区。随着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和品牌化发展,蛟河市推出了四季乡村美食项目。即:春品开江鱼,夏食农家菜,秋尝野山珍,冬吃年猪宴,形成了资源山水互动,游客远近皆往,人气冬夏皆旺的休闲观光圣地。
(二)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蛟河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论证和探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立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制定了《蛟河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蛟河市旅游总体规划》、《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配套完成了《蛟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插树岭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实施详细规划,并主动与城乡建设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交通、土地等专项规划对接。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一带、三区、七个特色小镇”。“一带”即以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契机,以拉法山、白石山、红叶岭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长吉图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为吉长两市提供休闲度假产品。“三区”即打造以拉法山、蛟河新区为核心的养生康体文化旅游区(温泉、登山健身);以松花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区(金蟾岛、额赫岛、滨湖度假区);以拉新战役、国共谈判、韩恩高级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经典红色旅游区。“七个特色小镇”即打造以插树岭为核心的关东民俗风情小镇;以窝集口为核心的农家生活体验小镇;以庆岭鱼街为核心的特色美食小镇;以黄松甸食用菌基地为核心的长白山特产小镇;以新站长白山酒业为核心的葡萄酒文化小镇;以乌林乡为核心的朝鲜族民俗文化风情小镇;以富江村为核心的最美传统村落建设。
(三)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自20xx年以来,蛟河市先后出台了《蛟河市乡村旅游优惠政策》、《蛟河市关于鼓励支持旅游创业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关于支持鼓励下岗从业人员创业促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快蛟河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蛟河市旅游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办法》。通过这些政策,为休闲旅游创业降低收费标准20余项,废除收费项目6项,为创业者减负3000余万元,共为乡村创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政府扶持贴息小额贷款4.6亿元。从事乡村旅游创业个体工商户享受3年返税,极大地调动了乡村旅游创业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四)健全工作体系,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制定了《蛟河市乡村旅游管理制度》等八项制度,加强对乡村旅游管理。采取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围绕信息服务、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协调旅游、土地、林业、消防、公安、交通等多部门共同为乡村旅游企业服务,形成各相关部门共同扶持、联合管理的工作机制,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设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蛟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地,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东北三省轴心位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间节点,京图和哈图两条铁路、长珲高速、高铁、302国道、省道榆江公路贯穿全境。随着国家长吉图战略的深入实施,蛟河市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吉珲铁路客运专线建成通车,蛟河并入省城一小时经济圈、吉林市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吉长两市“后花园”,初步形成了连接三省一区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城市供水、供电、通信、道路、公共交通、道路标识牌、停车场、卫生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1亿元,植绿化树432万株,栽花种草美化面积610万平方米,修建围墙17820延长米,改厕880座,建垃圾站132个、垃圾填埋点29个,安装路灯720盏,修建文化广场9.2万平方米。20xx年,全市实现农村泥草房改造1647户。
重点建设了以庆岭鱼街、插树岭、窝集口、富江、黄松甸等为主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拉法山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共投入资金3亿元,重点开发了拉法山、庆岭、红叶谷、老爷岭、冰湖沟等景区,建设了拉法山宾馆、红叶谷宾馆两个星级宾馆;吸引域外资金1.7亿元,建成了关东第一漂、插树岭峡谷漂流、高速蛟河服务区庆岭活鱼村、长白山酒业山葡萄观光园等旅游项目;结合“全民创业”活动,制定了鼓励和扶持的优惠政策,催生黄松甸食用菌旅游购物市场、松花湖渔家乐度假区、插树岭农家小院、苏尔哈湖湾度假区、爱林度假渔港、富江花海景区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建成。
(六)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开发
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了蛟河市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
1.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目前已经建设完备的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谷、拉法山、冰湖沟、老爷岭景区,带动了庆岭镇解放村、庆岭村,松江镇爱林村、临江村,拉法街十八垧地村、拉法村上千户农民直接参与接待和服务。
2.乡村组织型模式
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进入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镇(街道)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松江镇插树岭村、庆岭镇活鱼街等。
3.公司加农户型模式
公司加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乡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县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旅游者。如黄松甸镇花园村、伟光村,白石山镇富强村、夹皮沟村等。
4.综合开发型模式
综合开发型模式,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松江镇等。
(七)多点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1、节庆活动营销
举办中国吉林长白山红叶旅游节。自20xx年起,连续举办了15届中国吉林长白山红叶旅游节,蛟河红叶成为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表品牌,红叶旅游节被评为中国节庆活动30年著名品牌,并被列入中国旅游节庆活动名录。15届红叶旅游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780多万人次,累计直接旅游收入14.2亿元。红叶旅游节新增就业13000多人次,培育旅游村屯10余个。
举办窝集口采摘节。窝集口村位于蛟河市天岗镇境内,窝集为满语,意为森林之地。史载康熙皇帝曾东游到此,欣然吟诗《阅窝稽》。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种啥得啥》于此拍摄。窝集口村有果园280公顷,年产果品4950吨;窝集口煎饼是省内名牌,有2个煎饼加工厂,20余家规模加工户,年加工煎饼700余吨。每年9月,在此举办吉林蛟河窝集口采摘节,主要活动有:果园观赏、果品采摘、农村生活体验、农家风味品尝等。
举办插树岭关东民俗旅游节。插树岭位于蛟河市松江镇境内、红叶谷景区沿线,因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插树岭》在此拍摄而闻名。主要旅游项目:插树岭峡谷漂流、关东大院民俗展示、《插树岭》拍摄地参观、农家乐体验(在农家吃、住、游,体验淳朴农村生活)。现有26户农家乐接待户,可同时接待2300人左右。每年9月,在此举办插树岭关东民俗旅游节,开展关东民俗婚礼、关东民居生活体验等各种主题活动。
举办黄松甸食用菌特产旅游节。黄松甸镇位于蛟河市东100公里、长白山脉威虎岭下,幅员面积623平方公里。该镇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农业生态园,该农业生态园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销售集散地。20xx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20xx年,黑木耳种植技艺被列入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该地年发展食用菌8.46亿袋,生产食用菌2万余吨。20xx年开始举办食用菌特产旅游节,以农业观光、食用菌科普、采摘、食用菌农家宴、食用菌特产品购物为主题活动,每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通过食用菌产业拉动,旅游带动,该镇97%的农户已经走向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道路。
2、旅行社营销
坚持“精品营销”、“诚信营销”和“情感营销”相结合。每年组织旅游企业,分四个季度外出到珲春、延吉、吉林、长春、哈尔滨、大庆、松原、四平、辽源、沈阳、等东北主要客源市场,与当地旅行社对接,开展系列营销活动,目前,我市已于3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3、展会及主题活动营销
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发布会、推介会等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蛟河乡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
蛟河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探索和创造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推动假日旅游的发展;而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
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六是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专用仓库。
4、服务集中度高。
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
5、实力雄厚。
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纷纷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全球物流业巨头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联邦快递公司(fedex)。这些全球物流巨子在资金、运输工具、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雄厚实力推动了新加坡本地物流业迅猛发展。同时,新加坡政联大企业,如新航、胜科集团等也都斥巨资发展物流产业。
6、服务周全。
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二、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主要做法。
现代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该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为了把新加坡建成亚洲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新加坡政府规划物流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其中包括海关、经济发展局、民航局、生产力及标准局、资讯发展局、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等,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在该计划获得成功之后,新加坡政府又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这一系列的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这些计划主要包括下面4个内容。
1、流程改造。
为了开发高效、科学的物流流程,新加坡政府出面委托专家顾问进行多项研究,同时鼓励业界人士积极投身到这一活动中来。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加坡政府顾问成功地完成了对”物流业挑战及商机”等课题的研究,而业界完成了”货盘标准化”等研究计划。
2、基础设施。
后,致力于改善物流基础设施: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包括电子入闸系统和全自动化桥式吊机;另一方面,在樟宜机场附近开设物流园,吸引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设立总部及地区性物流中心。
3、人力资源。
1999年,新加坡政府以物流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物流技术知识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以及鼓励有潜力的其他行业人才转投物流门下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那一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并提供双硕士学位课程。20**年,第一批亚太物流学院的学生毕业并获得”认可物流专业证书”(cpl)。
4、物流科技。
1999年,政府制定了物流业的科技发展纲领,以建设公共电子走廊、促进该行业的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为目标。到目前为止,新加坡政府已建成”港口网络”、”贸易网络”等公共电子平台,并将推出空运业电子发票及电子付款系统及空运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航空物流。
宜机场内设有樟宜航空货运中心,面积达47公顷,是一个24小时运作的自由贸易区。这个一站式的服务中心,提供了装卸航空货物所需的设备和服务。每天,无论何时,从飞机卸下的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前后只需一小时。
6、港口物流。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集团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箱运码头经营机构。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港口最近采取了新举措。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
7、陆路物流。
入中心区的车辆在经过该系统时,均会被自动扣除一定费用。
三、新加坡物流业电子政府建设现况。
新加坡物流涉及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无纸化和自动化,为商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也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目前新加坡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网络有5个:
1、贸易网(tradenet)。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了海关、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电子申报。商家通过电脑终端10秒钟即可完成全部申报手续,10分钟即可得到批准与否的答复。
2、港口网(portnet)。
用户包括港务局、船公司或其代理行、货主集装箱中转站和卡车运输业等1300多家。该网融合了航运界和港口的专业经验,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将航运业的各方面连接起来,简化点到点的信息流程,使港口用户获得船只进出港信息、舱位安排、货物在港所处的状态、预订舱位、指定泊位、起重机布置、集装箱实时跟踪等信息。
3、裕廊港口网站(jurongportonline)。主要为裕廊化工岛物流提供服务。
4、海事网(marinet)。
为800多家船运公司提供与船舶相关的海事服务,以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送船舶文件,并提供网上船只燃料采购、船舶追踪等信息。
5、空运货物社群网络(cargocommunitynetwork)。
通过这一电子平台,空运货物代理可直接与全球20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其他货运代理联系空运货物事宜和处理相关单证,并与世界其他同类型系统相连,提供区域和全球空运货物服务。目前新加坡95%的空运货物代理使用该系统,每月处理空运货物交易400万次。
四、我省与新加坡物流合作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与指导。以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2、以企业发展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引导、推动、扶持。
3、积极组织省内企业赴新加坡考察物流企业,洽谈合作。加快推进省内物流企业与新加坡物流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奖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4、发挥理事会人才培训合作的作用,举办物流合作培训班。组织政府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园区以及重点企业相关人员赴新加坡深入学习了解新加坡物流运作管理经验。
5、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组织省内有关监管部门、机场、港口和物流园区考察、学习新加坡电子政府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我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科学制定管理流程,并逐步相互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提高运作效力,实现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一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数量和质量并举,原则和标准兼顾”的发展思路,突出“五个抓”,使发展党员工作呈现“四明显二改善一增强”的特点。“四明显”即党员队伍明显壮大;妇女党员明显增多;致富能手入党人数明显增多;空白村发展党员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改善”即党员文化素质有了改善;党员的年龄结构有了改善;“一增强”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明显增强。据统计,上半年全镇共发展农民党员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消除党员空白村3个,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在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农民党员共4名,致富带头人入党10人。
抓调查找根源选准工作突破口。
全面掌握农村党员思想状况和发展党员工作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观念较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好,这部份农村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5%左右;二是组织观念一般,模范作用不够明显,这部份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左右;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意识还不如一般群众的占5%左右;四是在引导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入党方面方法简单。根源来自于:一是受“打工热潮”的影响,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在农村发展党员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党组织培养难、教育难、管理难的“三难”现象;二是部分青年对党组织缺乏认识,入党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三是党员结构不够合理,仍存在“两偏三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妇女、知识分子、生产一线党员少)状况;四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基础非常薄弱,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流动量大,加之多数企业主为非党人士,对党建工作了解较少,给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调研,找准了发展党员的难点和重点,为发展党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培训提高素质。
近年来,镇通过狠抓党员的培训,着眼于提高党员的素质。一是加强村支“两委”的培训。为使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有关规定,我镇重点抓了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等知识。同时,镇党委每年对各村组织委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主要以发展党员程序、电教设备使用与管理、党费收缴的有关标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知识,通过培训,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培训后,既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学到实用技术,调动了党员干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党员模范带头的自觉性,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一支学用科技的标兵,争当致富的先锋,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感化广大青年,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要我入党,变成我要入党”的良好氛围。
抓队伍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1、加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大力实施了启蒙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启蒙班和正面教育,积极启发、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二是根据系统培训,利用业余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三年来,全镇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200人次;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2、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三关,就是在选拔各村村党支部成员方面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抓教育管理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我镇近三年来,加大对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定出外出党员管理制度、流出党员报告制度、外出党员情况调查、联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二是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镇党委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其次是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好政治素质关,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前,坚持做到培养人考察,党支部考察,党委考察。二是把好培训关。各党委每年都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三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把好转正关,入党介绍人在新党员预备期内,继续承担培养任务,并按要求经常与预备党员开展谈话,预备党员个人也定时或不定时地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支部负责将考察、谈话等情况记录整理,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主要依据,由于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3年来,全镇预备党员的转正率达100%。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党员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由于新发展的党员具有年轻、有文化、有代表性等特点,使我县镇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分布等都有了新的改善,并逐步趋向合理,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年来,我镇针对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青年、妇女偏少的状况,结合实际,抓住“六个重点”,即就是重点发展农民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妇女党员、年轻党员、在空白村中发展党员、在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中发展党员,并实现发展党员工作的创新。首先,注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把好第一道关口。建立了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在知识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是否具备致富能力或潜力作为发展党员的条件之一,尤其注重把农村致富能手纳入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适时举办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同时积极把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纳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共发展党员60名,培养考察对象8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其次是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今年的村级换届工作中,选举产生的6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致富能人50名。经过努力,三年来,全镇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都得到发展,党员队伍的专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二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性、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畜牧业在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和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加快城郊牛羊育肥及猪禽、农区牛羊肉、牧区小畜三个产业带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料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科技支撑和服务、畜牧业行政执法六大体系,实现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经营市场化。
(二)产业布局: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伊西哈拉镇、乌恰镇、乌尊镇、牙哈镇等城郊乡镇为重点,发展牛羊育肥业,兼顾奶牛和猪禽养殖业,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以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齐满镇、墩阔坦镇、阿格斯塘乡、哈尼哈塔木乡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改良肉羊,以牲畜繁育,家禽养殖为主;塔里木乡、哈尼喀塔木乡、阿格乡、二八台农场及北山牧场、草湖牧场等以牧区畜牧业为主的乡(镇)场,以绵羊、绒山羊为主,自繁自育,稳步扩大良种畜数量,以草定畜,保护生态,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xx年,牲畜存栏达到89.76万头(只),平均净增率达到6.25%,年出栏牲畜121.18万头(只),全县肉类总产量6.54万吨,比20xx年增加2.85万吨,年递增8.11%,其中牛出栏10.27万头,羊出栏96.26万只,生猪出栏10.38万头,家禽出栏847.66万羽;奶类总产3万吨,年递增4.37%;禽蛋产量2.8万吨,年递增17%。农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饲养量占有饲养量的比例,猪禽达到90%以上,牛羊达到2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20%。畜禽良种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个体产肉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肉量提高10公斤,普通牛产肉量提高10公斤,肉羊产肉量提高3公斤。农牧民畜牧业年人均增收100元以上,20xx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1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扶持牛羊育肥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做为抓手,在伊西哈拉镇、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等乡镇新建一批由企业或养殖合作社牵头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小区,以肉牛(西门塔尔牛)肉羊(萨福克、麦盖提羊、小尾寒羊、湖羊)养殖育肥为主,对养殖场内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建设标准化彩钢板全封闭圈舍,配备自动饲喂、自动控温、自动调湿、自动控光等先进机械设备,完善相应的粪便排放设施,建立健全养殖场饲养管理监控制度,实现生产规范化。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如低价租用棚圈等方式,吸引农民或养殖大户进入养殖小区,按照公司化方式运营。养殖小区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工艺和规模,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强化生态环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率禽的无害化处理,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18个养殖小区基础设施,挪做它用的养殖小区要及时进行清理,通过改造传统圈舍,完善粪便处理设施,加强科学技术推广,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从而提高圈舍利用率,发挥养殖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示范村的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安居还畜”和“育肥工程”,力争每年扶持5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0xx只羊、500头牛的育肥专业户,带动50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50只羊、50头牛的养殖户。积极推广“大进大出,快育快出”的生产模式,将市场购销优势和农户饲草料、劳力优势有机结合,引导养殖育肥贩运大户缩短牛羊育肥周转周期,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当年出栏,牛育肥期不超过三个月,羊育肥周期不超过60天,提高产肉量,通过养殖专业户带动一批专业村,带领更多养殖户进入市场。
(二)加快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缓解草畜矛盾
按照“增粮、减棉、管果、强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左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低于25万亩,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青贮玉米良种,推广一年二熟、三熟制,确保每年可用于青贮饲料的玉米秸秆保证在70万吨以上,继续落实青贮窖水泥补助和铡草机补助等惠农政策,使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100%。积极争取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农区草地开发利用项目、游牧民定居项目,落实牧草种补贴政策,引进推广林果地内间作套种优质饲草、饲料新技术,鼓励种植大户利用新开荒地、撂荒地种植饲草料,每年新增人工饲草料地1.5万亩,力争20xx年达到10万亩,对新开发建设的人工饲草料地发放草场使用权证,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依法管理。通过禁牧休牧和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北部山区建立草畜平衡卡制度,核定载畜量,以草定畜,通过转变放牧生产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切实减轻草场压力,增强草场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再生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 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品种改良以提高肉食品产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西门塔尔牛、肉羊改良为主,坚持自繁自育,采用行政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严禁屠宰幼龄母畜和生产母畜,把生产母畜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加以保护,逐步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切实落实良种补贴、冻精补助、良种母犊牛补贴等优惠政策,每年改良牛2.5—3万头以上,力争20xx年黄牛良种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以上。按照“整乡覆盖、整村推进”目标,加大良种肉羊的繁育力度,以萨福克、多浪羊、小尾寒羊和湖羊为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提高良种利用率。以示范村的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品种改良人员定点定户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连续3-5年持续不间断的扶持一批改良核心户、示范户和示范村,力争20xx年,全县达到13个肉羊改良示范村,100户改良核心户,300户示范户,改良肉羊存栏数达到5000-1000只以上,辐射带动肉羊改良工作的全面开展,使肉用良种羊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大幅度提高肉食品产量和养殖效益。继续推广“集中育雏,分散养殖”的全程式免疫家禽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库车县种禽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乡镇集中育雏点建设步伐,推动家禽产业化发展,使家禽养殖规模由目前的200万羽孵化育雏规模,发展到20xx年的600万羽。
(四)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继续抓好兽医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县级动物防疫监督站要抓好动物防疫检疫试验室和无公害畜产品检测试验室建设,提高疫情监测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能力。加快村级动物防疫点、报检点、疫情监测点、兽医门诊、品种改良点的“五点合一”站点建设,每年新增10—20个“五点合一”服务点,力争20xx年,在全县所有管理区都配齐“五点合一”服务点,畜禽实现全部集中免疫制度。对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继续实行牲畜合同防疫制度,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落实重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储备机制,完善县、乡两级重大动物疫情贮备库。
进一步加快乡镇(场)定点畜禽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面落实畜产品准入制度,推广电子标识,建立养殖场免疫、兽药使用记录以及休药期制度,落实城区五公里范围内禁养区制度,建立起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形成“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畜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健康肉”销售点,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逐步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五)深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创新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制,调动基层技术人员开拓创新积极性,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市场机制和行政选派相结合的办法,向养殖大户、基地或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直接与养殖场(户)挂钩,到场到户服务,提供生产、经营上的技术服务,积极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配套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从而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立项,到畜牧业一线工作成绩显著的,在职称评聘时优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品种改良服务体系,要积极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技术带头人牵头,将品种改良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对辖区内所有黄牛冷配实行技术承包,采取技术服务费与冻精费用分离、利润归已的办法,将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社会化。鼓励村级防疫员建成社会化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劳务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将防疫工作纳入社会化服务范畴,进行市场化运作,防疫服务费由防疫员合作组织自收自支,积极推行“六员一体”(防疫员、协检员、诊疗员、政策宣传员、信息统计员、技术推广员)工作机制,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动物疫病治疗等有偿服务收入为主体,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实行绩效工资,提高服务能力,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草原站技术人员要利用技术优势,筹措资金购进大型牧草加工机械,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饲草料加工服务组织,对分散种植的苜蓿集中收购,生产草颗粒、草捆,提高草产品附加值,增加饲草料的商品价值,对玉米秸秆等饲草进行集中加工粉碎存贮,零售批发的模式,以提高饲草的加工利用率,实现饲草料商品化。
(六)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以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大目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在交通便利处,建设以牛羊活畜交易市场、牛羊屠宰加工企业、饲草料加工交易市场、育肥小区和托肥所及集检疫防疫和食宿的综合性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带活整个畜牧市场流通体系,为养殖户直接进入市场奠定基础。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鼓励养殖大户和科技人员牵头,积极创办各种形式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带动养殖户开拓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活储为主,冻储为辅”的储备机制,建立肉食品储备调节和风险保障机制,对牛、羊、猪、禽肉及禽蛋,实施“定点储备、定点屠宰、定点销售、定点补贴”,保证我县节假日的储备及应急供应。
三、切实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金融保险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健全畜牧业工作机构。乡(镇)场相应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出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畜牧业发展工作方案和扶持政策。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由县、乡镇领导与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定点包户,挂牌督办,协助乡镇建成养殖小区,确保养殖小区建得成,用得好,农民得利,乡镇得益,实现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共赢的局面。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牛羊育肥发展优惠政策,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为重点,从良种引进补贴,养殖基础彩钢板,养殖设施机械化,养殖制度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按照年育肥出栏牛100头、羊500只,一次性给予补助10万元,年育以出栏牛500头、羊25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50万元,年育肥出栏牛1000头、羊50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100万元。年初由养殖小区或养殖大户提出资金补助申请,陈述建设内容,年中进行督促检查,年终验收组统一组织评审检查,达到相应标准者给予兑现奖励。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
农行和信用社每年各拿出畜牧业专项贷款20xx万元,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为提高养殖放贷率,规避市场风险,金融部门延长贷款期限为2—3年,实行错时放款,由县财政承担50%的利息,养殖户承担50%的利息,由乡财政所直接给贷款户兑现。加强畜牧业专项贷款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在乡(镇)、畜牧部门、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建立监督机制,有棚圈、青贮窖,懂技术的农户优无发展。
(四)建立养殖户牲畜保险,建立畜牧业养殖基金 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积极开展牛、羊、禽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在全县从专业养殖户开始,建立养殖保险基金,开展养殖户牲畜保险试点。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三
“九五”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阳光雨露,乘着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大通畜牧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后劲增强,牧业科技推广速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牧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向产品优质化、生产经营规模化、饲养布局专业化方向发展,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效益连续上升.成为农村经济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和推动农业升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之一.
作者:张福云作者单位:大通县畜牧局局长刊名:中国土族英文刊名:china'stunationality年,卷(期):“”(4)分类号:f3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四
有机畜牧业,是指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用化肥、合成农药、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来饲养,牲畜福利能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的畜牧业。当前,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给餐桌提供了良好的有机食品,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发展有机畜牧业,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州有得天独厚的高原优质牧场,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xx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进展情况、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有机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河南县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于20xx年10月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xx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榜样。一是得到了省州县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20xx年河南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财政厅下拔专项资金40万元。20xx年又被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县,省财政厅分别下拔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州、县政府每年从支农支牧资金中专列经费,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前期经费得到了保障。二是用规划指导有机产业发展。河南县政府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基地的所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推进与有机畜牧业相适应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为新牧区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产点、生产服务区、生活区”相分离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思路。四是在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并给所有牲畜都佩带二维识别码,使牧户养殖、畜群防疫情况、企业屠宰加工情况、流通环节销售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耳标实现动态管理。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每一个牧户,逐渐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五是科学规划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编制出草原防火、动物防疫、欧拉羊良种繁育、有机畜牧业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等到方面的项目可研报告。
2、存在的问题
(1) 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牧民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机生产技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夏秋草地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动物福利待遇不高。现有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牲畜福利工程建设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 草原鼠虫害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治理。
(4)在兽药的使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特别是牲畜内外驱虫病的防治方面,需要彻底解决兽药残留问题。
(5)畜牧业产业支撑服务能力薄弱。推广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科技服务相对不足,畜牧业高新技术引进不力,品种改良步伐缓慢,有机饲料生产,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缺乏必要的处理设施。
(6)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链条尚未完全形成,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匮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竞争力、有效带动有机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意见和措施
(1)河南县在作好有机畜牧业的基础上,作好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泽库县在20xx年以前完成五项认证工作,20xx年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同仁、尖扎县20xx年以前完成五项认证工作,20xx年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设立全州有机产品研发、监测、检验中心,负责有机产品的研发、生产,对有机畜牧业基地的空气、土壤、水进行动态实时监测。提高有机产品的个体附加值。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州、县、乡草原、畜牧兽医、农机、水利等方面的三级服务体系。州、县、乡的动物卫生监督和草原监理执法机构从现在的兽医站和草原站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和草原监理的执法任务。
(2)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开展圈窝种草,对黑土滩进行补植补种,禁止从外地购买非有机饲草料,并将泽库和日乡、宁秀乡和巴滩牧场所属的15万亩的油菜种植基地在经过转换期后进行大规模人工种草, 泽库县宁秀镇、和日乡、汪家乡、巴滩牧场及同仁县瓜什则乡主要以种植禾本科有机牧草为主,泽库县的麦秀镇,同仁县扎毛乡、曲库乎乡两个乡镇以种植豆科有机牧草为主。种植高营养豆科牧草的地区,可逐渐延伸到同仁、尖扎二县浅脑山地区。并在同仁、尖扎二县的浅脑山地区逐步建立豆科牧草基地。为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提供饲草饲料保障,解决牧区饲草料不足和牲畜四季出栏问题。
(3)结合正在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制定太阳能节能暖棚牛羊不同的建设标准,解决冷季牲畜营养不足、福利待遇低等问题。结合生态畜牧业,适度对畜暖棚集中,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
(4)加强科技攻关。将生物药品的研发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力量尽早研发治疗牲畜内外寄生虫病的中藏药品,解决化学兽药残留问题。
(5)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畜牧业生产培训教育力度,使牧民群众尽快掌握有机生产技术,每户至少培训一个有机畜牧业生产明白人。在基地内建立完备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经营,自我发展。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有实力、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介入带动产业化发展。实行订单畜牧业,以“公司十合作社十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公司、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要加强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研发,提高畜产品的个体附加值。
(7)河南县有机畜牧业产区基本符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五
摘要: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金桥镇平均海拔700米,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具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但在我镇现有的蜂业发展模式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我镇蜂业发展的优势,结合夜郎贡米和蔬菜基地的知名度,
总结。
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结合金桥夜郎贡米产业绿色蜂产品。
一、金桥蜂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及蜜源概况。
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我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是理想放蜂场地。金桥镇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面积大,花期长,从早春3月到11月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3~8月份的油菜、柑橘、玉米等大宗蜜源,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我镇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体,结合土地流转工程,重点实施了陡坡耕地还林和坡耕地改造,多年来我镇一直保持良好的农业传统,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镇水稻基地和蔬菜基地的发展,蜜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必将促进我镇蜂业的发展。
1.2金桥镇的蜂群和生产水平。
五、六个月无蜂产品销售。当前的我镇蜂业生产模式所产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金桥镇蜂业概况。
2.2机构和品牌。
我镇蜂农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推选了社长,正准备注册蜂蜜商标。
2.3金桥特色蜂产品。
2.3.1。金桥土蜂蜜,是金桥土蜂采集森林野山花蜜充分酿制而成的蜂蜜。蜜色泽深、口味独特、香甜味浓,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是药引的首选蜜,堪称“蜜中精品”,也由于酿蜜周期长、被誉为“蜜之珍品”。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老人、女士、小孩最好的保健品、美容品。
2.3.2油菜蜜,蜜蜂采集油菜花酿造而成,色呈浅琥珀色,略混浊,有油菜花的香气,性温,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常用于肝胆系统病变患者及脾胃虚弱者,疗疮热疖患者食之相宜。
三、金桥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蜂业管理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环节,由于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蜂业管理工作一直不能顺利开展。
3.2组织化程度低,蜂群数量少,规模小,养殖分散,蜜源利用率不高,蜂业生产效率低,产品供不应求,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3专业合作社刚成立,各方面不完善,未形成合力,产业化程度低。
3.4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3.5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政策导向不明确,资金严重匮乏。
3.6金桥蜂蜜口碑推广渠道匮乏,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养蜂户一般单卖、零卖,客源少,收益低。
四、金桥蜂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健全养蜂机构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养蜂业在解决农村就业、为减轻土地压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金桥蜂业处于起步阶段,蜂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落实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管理。
4.2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励蜂农引进先进的养蜂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蜂产品品种开发力度,使蜂农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4.3加强蜜蜂病虫害防治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在设立养蜂管理部门专门机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蜂病虫害防制体系,为养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镇内外积极开展蜜蜂病害病原检测、与比邻市镇区开展联防联检,确保蜂业安全。
4.4强化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要约束。
据消费者反应,我镇蜂产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消费者缺乏产品鉴定的知识,以假乱真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说明我镇蜂产品在市场上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打造金桥镇绿色蜂产品品牌,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视蜂产品质量为生命线,自觉抵制非正当竞争。同时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蜂产品的恶劣行为。
提高蜂农及广大农民的绿色无公害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蜂农与种植业主间的沟通,全力以赴确保金桥蜂产品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4.5促进同夜郎贡米产业融合,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金桥蜂业发展重要途径。金桥夜郎贡米已获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品牌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每年来金桥采购夜郎贡米的客户络绎不绝,金桥镇正全力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买,通过这些渠道,进一步推广金桥蜂蜜。
4.6加强金桥土蜂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业以中蜂的喂养为主,意蜂的数量稀少,意蜂蜜奇缺。金桥土蜂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金桥土蜂培育基地,大力推广饲养技术,逐步扩大改良面,提高金桥土蜂产品生产效率,丰富金桥蜂产品的市场,弥补蜂产品产量的不足,缓和蜂产品的供求矛盾。
4.7、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镇养蜂业生产水平低,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蜜源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蜂技术和观念落后,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蜂农的科学素养,以求证经济、高效的蜂源种类,达到优质、高效的蜂业生产,是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
养蜂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维持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对生态环境没有不利的影响。
5.1养蜂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目标一致。
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只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开展养蜂生产。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主要来自生态系统内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2“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将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金桥镇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发展养蜂业不仅可为广大蜂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且对于我镇农林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产业链的运转,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镇蜂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让我们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克服蜂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我镇养蜂业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步伐,走出一条打造金桥绿色、特色蜂产品品牌之路,让我们在养蜂业---这一甜蜜的事业中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十六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有机畜牧业,是指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用化肥、合成农药、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来饲养,牲畜福利能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的畜牧业。当前,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给餐桌提供了良好的有机食品,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发展有机畜牧业,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州有得天独厚的高原优质牧场,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xx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进展情况、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有机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河南县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于20xx年10月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xx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榜样。一是得到了省州县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20xx年河南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财政厅下拔专项资金40万元。20xx年又被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县,省财政厅分别下拔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州、县政府每年从支农支牧资金中专列经费,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前期经费得到了保障。二是用规划指导有机产业发展。河南县政府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基地的所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推进与有机畜牧业相适应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为新牧区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产点、生产服务区、生活区”相分离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思路。四是在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并给所有牲畜都佩带二维识别码,使牧户养殖、畜群防疫情况、企业屠宰加工情况、流通环节销售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耳标实现动态管理。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每一个牧户,逐渐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五是科学规划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编制出草原防火、动物防疫、欧拉羊良种繁育、有机畜牧业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等到方面的项目可研报告。
2、存在的问题
(1) 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牧民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机生产技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夏秋草地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2)动物福利待遇不高。现有的草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的牲畜福利工程建设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 草原鼠虫害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以治理。
(4)在兽药的使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特别是牲畜内外驱虫病的防治方面,需要彻底解决兽药残留问题。
(5)畜牧业产业支撑服务能力薄弱。推广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科技服务相对不足,畜牧业高新技术引进不力,品种改良步伐缓慢,有机饲料生产,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缺乏必要的处理设施。
(6)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链条尚未完全形成,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匮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竞争力、有效带动有机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意见和措施
(1)河南县在作好有机畜牧业的基础上,作好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泽库县在20xx年以前完成五项认证工作,20xx年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同仁、尖扎县20xx年以前完成五项认证工作,20xx年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设立全州有机产品研发、监测、检验中心,负责有机产品的研发、生产,对有机畜牧业基地的空气、土壤、水进行动态实时监测。提高有机产品的个体附加值。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州、县、乡草原、畜牧兽医、农机、水利等方面的三级服务体系。州、县、乡的动物卫生监督和草原监理执法机构从现在的兽医站和草原站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和草原监理的执法任务。
(2)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开展圈窝种草,对黑土滩进行补植补种,禁止从外地购买非有机饲草料,并将泽库和日乡、宁秀乡和巴滩牧场所属的15万亩的油菜种植基地在经过转换期后进行大规模人工种草, 泽库县宁秀镇、和日乡、汪家乡、巴滩牧场及同仁县瓜什则乡主要以种植禾本科有机牧草为主,泽库县的麦秀镇,同仁县扎毛乡、曲库乎乡两个乡镇以种植豆科有机牧草为主。种植高营养豆科牧草的地区,可逐渐延伸到同仁、尖扎二县浅脑山地区。并在同仁、尖扎二县的浅脑山地区逐步建立豆科牧草基地。为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提供饲草饲料保障,解决牧区饲草料不足和牲畜四季出栏问题。
(3)结合正在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制定太阳能节能暖棚牛羊不同的建设标准,解决冷季牲畜营养不足、福利待遇低等问题。结合生态畜牧业,适度对畜暖棚集中,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
(4)加强科技攻关。将生物药品的研发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力量尽早研发治疗牲畜内外寄生虫病的中藏药品,解决化学兽药残留问题。
(5)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畜牧业生产培训教育力度,使牧民群众尽快掌握有机生产技术,每户至少培训一个有机畜牧业生产明白人。在基地内建立完备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经营,自我发展。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有实力、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介入带动产业化发展。实行订单畜牧业,以“公司十合作社十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公司、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要加强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研发,提高畜产品的个体附加值。
(7)河南县有机畜牧业产区基本符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之规定。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性、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持续快速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畜牧业在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和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加快城郊牛羊育肥及猪禽、农区牛羊肉、牧区小畜三个产业带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料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畜牧业科技支撑和服务、畜牧业行政执法六大体系,实现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种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疫病防治网络化、产品经营市场化。
(二)产业布局: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伊西哈拉镇、乌恰镇、乌尊镇、牙哈镇等城郊乡镇为重点,发展牛羊育肥业,兼顾奶牛和猪禽养殖业,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以玉奇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齐满镇、墩阔坦镇、阿格斯塘乡、哈尼哈塔木乡等乡镇为主,重点发展西门塔尔牛、改良肉羊,以牲畜繁育,家禽养殖为主;塔里木乡、哈尼喀塔木乡、阿格乡、二八台农场及北山牧场、草湖牧场等以牧区畜牧业为主的乡(镇)场,以绵羊、绒山羊为主,自繁自育,稳步扩大良种畜数量,以草定畜,保护生态,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xx年,牲畜存栏达到89.76万头(只),平均净增率达到6.25%,年出栏牲畜121.18万头(只),全县肉类总产量6.54万吨,比20xx年增加2.85万吨,年递增8.11%,其中牛出栏10.27万头,羊出栏96.26万只,生猪出栏10.38万头,家禽出栏847.66万羽;奶类总产3万吨,年递增4.37%;禽蛋产量2.8万吨,年递增17%。农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饲养量占有饲养量的比例,猪禽达到90%以上,牛羊达到20%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20%。畜禽良种率达到80%以上,肉牛个体产肉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肉量提高10公斤,普通牛产肉量提高10公斤,肉羊产肉量提高3公斤。农牧民畜牧业年人均增收100元以上,20xx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1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扶持牛羊育肥业,大力推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做为抓手,在伊西哈拉镇、阿拉哈格镇、比西巴格乡等乡镇新建一批由企业或养殖合作社牵头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小区,以肉牛(西门塔尔牛)肉羊(萨福克、麦盖提羊、小尾寒羊、湖羊)养殖育肥为主,对养殖场内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建设标准化彩钢板全封闭圈舍,配备自动饲喂、自动控温、自动调湿、自动控光等先进机械设备,完善相应的粪便排放设施,建立健全养殖场饲养管理监控制度,实现生产规范化。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如低价租用棚圈等方式,吸引农民或养殖大户进入养殖小区,按照公司化方式运营。养殖小区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养殖工艺和规模,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强化生态环境控制,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率禽的无害化处理,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18个养殖小区基础设施,挪做它用的养殖小区要及时进行清理,通过改造传统圈舍,完善粪便处理设施,加强科学技术推广,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牧民养殖积极性,从而提高圈舍利用率,发挥养殖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示范村的扶持力度,继续落实“安居还畜”和“育肥工程”,力争每年扶持5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0xx只羊、500头牛的育肥专业户,带动500户年育肥规模超过250只羊、50头牛的养殖户。积极推广“大进大出,快育快出”的生产模式,将市场购销优势和农户饲草料、劳力优势有机结合,引导养殖育肥贩运大户缩短牛羊育肥周转周期,实现羔羊当年育肥、当年出栏,牛育肥期不超过三个月,羊育肥周期不超过60天,提高产肉量,通过养殖专业户带动一批专业村,带领更多养殖户进入市场。
(二)加快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缓解草畜矛盾
按照“增粮、减棉、管果、强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左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不低于25万亩,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青贮玉米良种,推广一年二熟、三熟制,确保每年可用于青贮饲料的玉米秸秆保证在70万吨以上,继续落实青贮窖水泥补助和铡草机补助等惠农政策,使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100%。积极争取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农区草地开发利用项目、游牧民定居项目,落实牧草种补贴政策,引进推广林果地内间作套种优质饲草、饲料新技术,鼓励种植大户利用新开荒地、撂荒地种植饲草料,每年新增人工饲草料地1.5万亩,力争20xx年达到10万亩,对新开发建设的人工饲草料地发放草场使用权证,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依法管理。通过禁牧休牧和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在北部山区建立草畜平衡卡制度,核定载畜量,以草定畜,通过转变放牧生产方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切实减轻草场压力,增强草场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再生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生态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 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品种改良以提高肉食品产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西门塔尔牛、肉羊改良为主,坚持自繁自育,采用行政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严禁屠宰幼龄母畜和生产母畜,把生产母畜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加以保护,逐步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切实落实良种补贴、冻精补助、良种母犊牛补贴等优惠政策,每年改良牛2.5—3万头以上,力争20xx年黄牛良种率由现在的70%提高到90%以上。按照“整乡覆盖、整村推进”目标,加大良种肉羊的繁育力度,以萨福克、多浪羊、小尾寒羊和湖羊为主,加强种公羊的饲养管理,提高良种利用率。以示范村的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品种改良人员定点定户进行技术承包和技术指导,连续3-5年持续不间断的扶持一批改良核心户、示范户和示范村,力争20xx年,全县达到13个肉羊改良示范村,100户改良核心户,300户示范户,改良肉羊存栏数达到5000-1000只以上,辐射带动肉羊改良工作的全面开展,使肉用良种羊覆盖率达到80%以上,大幅度提高肉食品产量和养殖效益。继续推广“集中育雏,分散养殖”的全程式免疫家禽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库车县种禽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乡镇集中育雏点建设步伐,推动家禽产业化发展,使家禽养殖规模由目前的200万羽孵化育雏规模,发展到20xx年的600万羽。
(四)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继续抓好兽医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县级动物防疫监督站要抓好动物防疫检疫试验室和无公害畜产品检测试验室建设,提高疫情监测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能力。加快村级动物防疫点、报检点、疫情监测点、兽医门诊、品种改良点的“五点合一”站点建设,每年新增10—20个“五点合一”服务点,力争20xx年,在全县所有管理区都配齐“五点合一”服务点,畜禽实现全部集中免疫制度。对国家规定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继续实行牲畜合同防疫制度,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落实重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储备机制,完善县、乡两级重大动物疫情贮备库。
进一步加快乡镇(场)定点畜禽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面落实畜产品准入制度,推广电子标识,建立养殖场免疫、兽药使用记录以及休药期制度,落实城区五公里范围内禁养区制度,建立起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形成“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畜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设立“健康肉”销售点,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养殖模式,探索无公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逐步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五)深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队伍,提高素质
创新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制,调动基层技术人员开拓创新积极性,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市场机制和行政选派相结合的办法,向养殖大户、基地或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直接与养殖场(户)挂钩,到场到户服务,提供生产、经营上的技术服务,积极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舍”配套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从而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立项,到畜牧业一线工作成绩显著的,在职称评聘时优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破格晋升职称;品种改良服务体系,要积极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技术带头人牵头,将品种改良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对辖区内所有黄牛冷配实行技术承包,采取技术服务费与冻精费用分离、利润归已的办法,将品种改良技术服务社会化。鼓励村级防疫员建成社会化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劳务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将防疫工作纳入社会化服务范畴,进行市场化运作,防疫服务费由防疫员合作组织自收自支,积极推行“六员一体”(防疫员、协检员、诊疗员、政策宣传员、信息统计员、技术推广员)工作机制,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动物疫病治疗等有偿服务收入为主体,工作量化,细化责任,实行绩效工资,提高服务能力,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草原站技术人员要利用技术优势,筹措资金购进大型牧草加工机械,组织技术人员成立饲草料加工服务组织,对分散种植的苜蓿集中收购,生产草颗粒、草捆,提高草产品附加值,增加饲草料的商品价值,对玉米秸秆等饲草进行集中加工粉碎存贮,零售批发的模式,以提高饲草的加工利用率,实现饲草料商品化。
(六)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以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大目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在交通便利处,建设以牛羊活畜交易市场、牛羊屠宰加工企业、饲草料加工交易市场、育肥小区和托肥所及集检疫防疫和食宿的综合性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带活整个畜牧市场流通体系,为养殖户直接进入市场奠定基础。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鼓励养殖大户和科技人员牵头,积极创办各种形式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带动养殖户开拓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活储为主,冻储为辅”的储备机制,建立肉食品储备调节和风险保障机制,对牛、羊、猪、禽肉及禽蛋,实施“定点储备、定点屠宰、定点销售、定点补贴”,保证我县节假日的储备及应急供应。
三、切实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财政、金融保险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健全畜牧业工作机构。乡(镇)场相应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出台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畜牧业发展工作方案和扶持政策。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由县、乡镇领导与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定点包户,挂牌督办,协助乡镇建成养殖小区,确保养殖小区建得成,用得好,农民得利,乡镇得益,实现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共赢的局面。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牛羊育肥发展优惠政策,以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为重点,从良种引进补贴,养殖基础彩钢板,养殖设施机械化,养殖制度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按照年育肥出栏牛100头、羊500只,一次性给予补助10万元,年育以出栏牛500头、羊25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50万元,年育肥出栏牛1000头、羊5000只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补助100万元。年初由养殖小区或养殖大户提出资金补助申请,陈述建设内容,年中进行督促检查,年终验收组统一组织评审检查,达到相应标准者给予兑现奖励。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
农行和信用社每年各拿出畜牧业专项贷款20xx万元,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为提高养殖放贷率,规避市场风险,金融部门延长贷款期限为2—3年,实行错时放款,由县财政承担50%的利息,养殖户承担50%的利息,由乡财政所直接给贷款户兑现。加强畜牧业专项贷款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在乡(镇)、畜牧部门、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建立监督机制,有棚圈、青贮窖,懂技术的农户优无发展。
(四)建立养殖户牲畜保险,建立畜牧业养殖基金 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积极开展牛、羊、禽的政策性保险试点。在全县从专业养殖户开始,建立养殖保险基金,开展养殖户牲畜保险试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畜牧业发展。以畜禽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农业产业化“双千提升行动”,突出抓好畜牧业良种繁育和畜禽产品深加工,提升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对合肥经济圈其他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监管体系化、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的“五化推一化”发展战略,加速全市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20xx年全市畜牧业发展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肉类总产40.7万吨,蛋类总产12.7万吨,牛奶7万吨;出栏生猪250万头,家禽12700万只,存栏奶牛3.2万头。
(二)新建种畜禽场20个,其中达到市级奖补标准的6个。
(三)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200个,其中达到市级奖补标准的30个。
(四)新增畜禽无公害产品6个。新增市级以上认证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20个,其中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2个。
(五)畜禽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禽养殖业产值比达到1.5:1。
三、主要措施
(一)认真组织实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养猪业、家禽业和奶业3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三县制定各自主导产业单项规划。同时,组织龙头企业编报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根据规划和重点项目引导产业发展。组织编制全市“”畜牧水产业发展规划。
(二)积极做好市级奖补政策的实施工作
继续加大力度,宣传市政府出台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奖补政策及实施细则,扩大政策知晓面,争取吸引更多资本投资现代畜牧业。同时,对在项目验收奖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确保奖补政策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努力向上争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以三县生猪、家禽、奶牛发展单项规划和龙头企业项目为基础材料,编制备选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支持。一是继续大力宣传《安徽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要求提前准备好发展规划和项目,力争全市申报财政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继续取得好的成效。二是积极通过发改部门和省农委向上争取中央国债资金项目。三是积极向省农委、省财政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的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畜产品加工、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四是积极向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推荐项目争取贷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
(四)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良种业
按照把我市建成全省及与我省相邻地区畜牧良种供应基地的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良种业。一是鼓励支持现有良种企业扩建、改建,提高生产能力;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到我市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畜牧良种场;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与安农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畜牧良种育种工程中心,加大良种的选育与推广力度。
(五)大力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
促进和诚肉鸡加工厂尽快达产,万润生猪屠宰加工厂尽快投产。支持现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上马精深加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加工产品品牌,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六)继续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宣传市政府出台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中对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的奖补规定。20xx年重点制定以下标准:1.杂羽肉鸡的饲养标准,由合肥温氏公司制定。2.规模养猪大户猪舍建设标准,由合肥温氏公司制定。3.规模养鸡大户肉鸡舍建设标准,由合肥立华公司制定。4.肉鸡加工标准,由和诚公司制定。5.二元杂交母猪饲养标准,由长风公司制定。6.肉鸭饲养标准,由益农公司制定。
积极推荐市地方标准申报省级标准。加快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现有条件好的养殖场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支持温氏、立华、长风等公司带动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基地。继续推进一批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
(七)大力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对规模养殖企业按产业分类进行科技培训。组织企业到养殖发达地区和大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帮助本地企业了解新技术、拓展新思路,促进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强与科技主管部门联系,帮助企业和科研院所争取畜牧类科研项目。支持科研院校和企业在我市饲料、畜禽生产、畜禽产品加工等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试验。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八)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重点引进动物疫苗、兽药生产,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加工设备制造等我市紧缺项目。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对国内上述类型的大型企业进行摸排,对有意向来我市投资的企业,由局领导带队上门招商。加强与我市三大开发区、县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尽可能满足外来投资者的要求。对有意向的项目确定专人跟踪,随时提供服务,为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以及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使企业招的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九)切实做好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今年继续做好对以下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早日投产。1.深圳铭基公司肥西县家禽养殖加工项目。2.马鞍山现代牧业肥东县2万头奶牛牧场项目后续工程。
3.伊利公司长丰县2个3000奶牛牧场项目。4.合肥温氏公司肥西、长丰县种禽、种猪场项目以及生猪屠宰加工厂项目。5.安徽和诚公司肥东县、肥西县养殖场项目。6.合肥万润公司肥东县加工厂项目。
四、责任分工
由市局分管领导负责。畜牧处、财务处组织,三县、包河区主管部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