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观后心得大全(19篇)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表、数据和实例来支持我们的观点。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总结方式和技巧。
叶问观后心得篇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叶问观后心得篇二
其实刚开始看叶问,是想看究竟打到美国能有多浮夸,毕竟看介绍写的是叶问单人对战美国陆军战队。我还真怕出现功夫赢过子弹画面。
可能没有抱多大期望看,反而让我觉得还不错。叶问4作为叶问细节最后一部,在我看来,是很好结尾了。毕竟现在太多系列电影严重烂尾。
我个人很喜欢港片的打戏,看叶问细节,最吸引我的也是打戏。叶问4的打戏,真的看得很舒服。现在太多电视剧电影的打戏,用晃晕眼的加速或者看得烦躁的慢动作,让人看得直接快进。叶问4虽然打戏占很大比重,却不会觉得烦人。而且,绝对不是中国功夫打遍天下无对手那种。因为其实没有绝对胜负,有胜有负才正常。而且这次打戏安排得更加合理,全部打斗都是有原因的,不会让人觉得为了打而找原因去打。
叶问这个角色,是个很正经,甚至有点沉默的人。电影中加入有些有趣的配角和一些小幽默情节,让整个节奏不至于很闷。
电影将地点换到了美国。将华人在美国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外国人对华人文化的不了解,用功夫作为切入点。很多矛盾,也许就源于不了解,因为不了解而歧视,因为不了解而拒绝。所以要沟通。沟通不等于一味退让,也要有自己立场,不公平,就要反抗。
这次没有了爱情,更多探讨亲子关系。很直白的对话,很日常。没有树立一个完美爸爸,父子也在相互理解。
最后一部,一代宗师的暮年,很自然会讲到死亡。电影结束得干净利落,不莫名煽情。甚至最后字幕出现,我还期望会有彩蛋。
叶问观后心得篇三
《叶问4:完结篇》讲述了远赴美国开馆的李小龙因授武予洋人得罪当地人马,叶问现身美国唐人街,引导小龙以武震慑整个唐人街,以德令华洋各路折服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叶问4:完结篇》的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
20xx年,《叶问》,豆瓣7.6,票房8千万,20xx年,《叶问2》,豆瓣7.2,票房2.3亿,20xx年《叶问3》,豆瓣6.4,票房7.7亿,20xx年,《叶问4》,豆瓣7.3,目前票房3.45亿。
这十一年里,叶师父拳拳到肉,招招致命,从佛山打到香港,再打到美国,从青年打到中年,再打到晚年,还从妻子甜蜜相伴打到父子相依为命。
《叶问》,打日本人,《叶问2》打英国人,《叶问3》打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叶问4》去美国军营打美国军官。
《叶问4》依然是香港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遵循着叙事套路化,人物扁平化的原则,加快生产,极速上线,来挣快钱,挣完就丢到一边。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讲述《叶问4》的剧情,反正就是讲几分钟文戏就开打,打完再讲几分钟文戏又开打,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导演觉得时间差不多,是时候收尾了,然后让叶问出场了结终极大boos。
不止《叶问4》,其实整个《叶问》系列电影,剧情都是这样的套路模式。
除了剧情过于薄弱之外,《叶问》系列也让不少观众诟病的是,其将剧中人物的矛盾上升了阶级对立,种族歧视的层面,从而和战狼一样挑起了国家民族的大旗,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的人的观点。
虽然,《叶问》系列电影,赢得不了高大上的赞誉,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其对中国功夫片的贡献,那就是在新世纪特定的环境下,续写了功夫片的传奇。
这十一年里,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过徐克的玄幻武侠片,但是其过于倚重于电脑特技,我也看到路阳的武侠动作片,但是其似乎又在讲家国历史,我也看到过徐浩峰武侠功夫片,但是其又在诉说武林往事,我们还看到过吴京的动作功夫片,但是其又是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叶问》系列,是纯正的港片,是纯正的娱乐大片,是纯正的功夫动作片,其继承了李小龙、李连杰等华人功夫巨星电影的文脉。
答案是不确定的。
不过我们还是内心深处深深希望这种彰显我民族精神的类型片,在新时代能够继续发光发热,给国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无以伦比的民族自豪感。
功夫片作为动作片的一种亚类型,其发展历程和武侠片同生共死,都是繁荣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没落于新世纪。
暂时来看,没有。
我们的电影市场是越来越繁荣了,但是我们的电影事业确实是不如从前了。这一点上,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我们失去了培养本土超级巨星的土壤。
成龙大哥,是全世界人民最熟悉的华人之一,他将功夫片带到了全世界,功夫片也成就了他。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之后,我们还有谁?
如今来看,要想我们的功夫片,还能重现当年的辉煌,一方面是电影创作者,应该有着更高的业务水准,在剧情和立意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我们本土产生新一代的功夫巨星。
让创作者在态度上诚恳一点不难,难得是我们一时半会出现不了真正的功夫巨星。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电影环境早已不复当年,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民间武术也不复当年。
最近几年,徐晓东掀起的一系列事件,都让国人认清了民间武术的真面目,全是骗子当道,花拳绣腿,没有任何实战性,更不说去挑战世界上的职业格斗运动员。
徐晓东打假事件,让不少国人开始质疑,民间武术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个问题,笔者本人也质疑过,后来想了一想,民间武术应该是真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武术宗师的传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杀人的技战术,成为了休闲的运动和表演的节目。
民间武术的没落,武侠功夫片的没落,是时代车轮的无情碾压。
但是,请记住,我们曾经辉煌过。
再见了,叶师父。
再见了,咏春,叶问。
叶问为何而打?
《叶问1》中,叶问打赢了日本人,日本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叶问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
《叶问2》中,叶问面对英国籍世界拳王龙卷风对中国武术的侮辱,更是愤气直言:"为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在《叶问4》中,叶问为的是反对种族歧视,进入美国军营,挑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空手道教练,要用中国功夫教外国人做人,要用中国功夫让外国人不敢再欺凌移民,最后还要说一句“其实外国的月亮,也不是特别圆。”
在叶问的系列电影中,人们通过看叶问痛快淋漓的暴揍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出来,拳脚爱国主义的支撑下,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通过老外在中国功夫的打击下落花流水惨不忍睹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宣泄。
所有功夫片的一大主题就是用拳头打碎“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用拳头证明中国功夫世界第一。
李小龙是第一个享誉世界的“银幕民族英雄”。
李小龙的《精武门》1972年上映轰动一时,陈真打破“东亚病夫”的匾额和踢飞“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镜头,拳头爱国主义是民族扬眉吐气的一大方式。
在功夫电影里边,功夫已经不是单纯的拳脚,而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在银幕上打败洋人是其最大的历史使命。银幕上的功夫英雄一直都不缺,从马永贞、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叶问,在银幕上大显身手战无不胜,洋人都是中国功夫的手下败将,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你有枪炮,我有神功,甄子丹演的陈真居然跑得比子弹还快。
黄飞鸿、陈真、马永贞等人都是民间传说的人物,霍元甲也没有打过洋人,叶问既没有打过日本人也没有打过美国人,纯属虚构。银幕上的功夫英雄,银幕上打洋人,是最好的民族兴奋剂,中国功夫最厉害,可以极大满足民族虚荣心。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认为利用狭隘民族主义煽情是电影工业的阴谋,功夫片的共同主题是:拳脚下的公正,才是唯一的公正,此外更无其它公正。这不是国际社会的通则,而恰恰是中国社会自身的丛林法则。
朱大可认为,支撑功夫片的价值核心,就是暴力美学和流氓美学。所有功夫片里的主人公,都是“爱国主义”名义下的流氓英雄。他们是执法者、审判者和行刑者的三位一体,奉行以暴制暴、以恶抗恶的江湖游戏规则。他们还是父辈和少年、英雄和流氓、情人和杀手、白道与黑道、柔情跟暴力、爱国和护家、受虐与施虐等对立元素的混合物。而这种功夫神话、功夫英雄和功夫偶像的涌现,恰恰是因为人们缺乏基本的社会安全感。在黑暗的剧场和明亮的银幕里,人们找回了被保护的感觉。
功夫片的流行不单纯是电影工业的阴谋,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东亚病夫”的历史包袱,弱国子民的卑微心态,导致了民族对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渴求,对民族英雄的期盼,而电影可以从感官上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民族自卑感前所未有,“东亚病夫”的帽子太沉重,压抑的历史太长了。当李小龙尖叫着踢碎“东亚病夫”的匾额,痛打洋人的时候,海外华人激动万分,屈辱自卑在电影虚幻中得到宣泄。李小龙电影横扫华人世界,李小龙成了一个银幕民族英雄。
李小龙一大贡献就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美国人称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李小龙的真实功夫到底如何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李小龙的功夫被严重夸大了。其实李小龙的真实功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有功夫这一东方的文化特产。
李小龙时代早已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在国际上没地位,中国人被人瞧不起,弱国子民需要在电影中寻找民族自信心,在功夫片里边寻找民族英雄,拳头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不自信的表现。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国家。踢掉“东亚病夫”帽子的不是李小龙的功夫,是中国国家的强大。当年的义和团宣称刀枪不入,可是在枪炮面前溃不成军。功夫救不了中国,意淫强大的历史应该结束了,功夫神话也应该结束了。
号称格斗狂人的徐晓冬专门打假当代武林,他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90%甚至99%都是骗人的;1%可能是真实的、有实战能力的,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徐晓东透露,各类武林比赛出于商业目的,特意为观众安排“爱国出气比赛”,就是花钱请日本人跟中国人打,然后日本人必须被打败甚至要跪在地上。
叶问系列电影的成功,也阻挡不了功夫电影的没落,《叶问4》宣告甄子丹功夫电影的终结篇,其实也是拳头爱国主义的落幕。人们已经不需要在拳脚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弱国子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吴京的《战狼》系列为什么火爆?大国崛起,人们需要的是强国情绪,吴京很能打,但是再能打,关键时候还是导弹的作用大。拯救国家民族的不是功夫,而是国家的实力。影片给予每一个中国观众一种强国感,而《战狼》则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今天的中国不需要虚荣的爱国主义,不需要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需要阿q的自我麻木和自我陶醉。
中国功夫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非常需要向全世界推广,只是不要被狭隘的爱国主义所绑架。
在电影《叶问4》中,无论是服装,场景,还是故事,人物,精细的安排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里面出现的4处对称,更是拉长了影片的格局。
下面,结合观影内容,详细分析一下:
偏见。
这里的偏见,是一种成见,也是一种固有印象,它们的出现,也是对称的。包括两个方面:
1.空手道和中国功夫。
美国人认为空手道很厉害,尤其是那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看不起中国功夫,不仅从言语上羞辱练习中国功夫的赫文,还多次发起挑战,要挑战中国功夫。
在处理这两种的矛盾时,电影采用了对称的方法,一方面表现在各自内部,存在不同分歧,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内部,军官和赫文是一组矛盾,一个主张把中国功夫引入训练课程,一个觉得中国功夫只是花拳绣腿,这里面形成了一组矛盾。华人内部,万宗华和叶问也是一组矛盾,一个主张把中国功夫发扬光大,一个主张不教给外国人,这里面又是一组矛盾。
一方面表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国人里面,也有练习中国功夫的人,比如赫文和比利,在华人里面,也有学习空手道的人,比如李小龙。这里面又形成了一种对称。
2.对文化的偏见。
一个是以海军陆战队军官为代表的美国白人,对于华人的偏见,蔑视,他们信奉白人优越主义,看不起其他种族的人群,甚至是故意贬低。
一个是万宗华对于美国文化的偏见,他每次都是告诉女儿要忍耐,要忍耐,从来不让女儿还手,甚至不允许解释,而且他不允许把中国功夫传播给外国人。叶问告诉他,平时要去和他们多沟通,不要害怕他们,该出手就出手。同时,他觉得武术无国界,要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3.对孩子的偏见。
一个是万宗华对于女儿的偏见,认为女儿做的都是错的,兴趣也是错的,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练习武术,去忍气吞声,不要还手。
一个是叶问对于儿子的偏见,认为儿子总是在校园打架,兴趣也是错的,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读书,而不是练习功夫。
场景。
在电影里面,多处场景的出现,也体现了一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
1.比赛。
在叶问第一次见到万宗华的时候,他们坐在凳子上,围着桌上的玻璃,开始互相比试。
他们第二次相见的时候,两个人站到了桌子玻璃上,开始彼此比试。这里体现了一种对称美。
在中华总会中秋晚会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比武台,外国人前来挑战。
在军营里,也有一个比武台,双方再次互相比拼。这里,又体现了一种对称美。
在校园啦啦操比赛的时候,同样出现了一个比赛台,也是双方互相比拼,体现一种竞技的比拼。
2.家庭。
叶问在家里和儿子对话的场景,以及打耳光的镜头,与万宗华在家里和女儿对话的场景,以及打耳光的镜头,构成了对称。
教育。
电影中,叶问对于儿子的教育,以及儿子后来对于自己的理解,这和万宗华对于女儿的教育,以及女儿后来对于他的理解,这构成了一种对称。
一个是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两个父亲都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在万宗华看来,孩子应该好好练习中华功夫,而女儿却不喜欢功夫,喜欢啦啦操,父亲不理解。而在叶问看来,孩子应该好好读书,而儿子却喜欢中国功夫,不喜欢读书。其实,这里面一个喜欢功夫,一个不喜欢功夫,这又是一个对称。
后来,两个父亲都理解了孩子,鼓励孩子追逐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一个是孩子到底有没有做错,两个父亲都经历了从全面否定到慢慢理解的过程。在万宗华看来,孩子在校园做的都是错的,是孩子主动招惹美国人,才让自己被打,并且不容孩子解释。同样,在叶问看来,儿子也是经常打架,都是孩子的错,却不让孩子解释。这里面形成一种对称。
后来,两个父亲都理解了孩子,改变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偏见。
另外一个是孩子对于父亲,从固执叛逆到后面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
女儿在看到万宗华被移民局关押,以及被军官带走之后,她主动跪下请求美国人原谅,这时她才理解了父亲。
儿子在得知叶问的情况,以及看到叶问远赴美国为他寻找学校的苦心后,他主动与父亲和解,这时他理解了父亲。
包容。
在电影里,双方文化的包容,也是一种对称。
一开始,万宗华并没有接受美国文化,他不愿意叶问和李小龙把中国功夫传播给外国人,不想外国人学习中国功夫,后来,他慢慢理解了叶问,明白了武术不分国界。
一开始,美国军官不愿意接受中国功夫,后来经历了多次挑战,终于被中国功夫打败之后,最后美国军营也开始把中国功夫纳入了训练课程。
这里面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也是一种对称的体现。
可以说,正是电影里出现的这几处对称,共同拉长了影片的格局,让这么一部动作片,显得更加深刻,更有一种美学质感,充满了意味深长,以及宏大的格局。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种理念,或者已经超越了动作片的范畴,不仅仅是谁打败谁,谁征服谁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一种高度,那就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以及消除偏见,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美美与共。
这次,叶问带着中国功夫来到了美国,用自己的功夫,风采,以及正义感,影响了更多的人。叶问离去,功夫在传承,他的儿子在学功夫,李小龙在传授功夫,更多的外国人,包括赫文,比利,都在学功夫。这么看来,功夫在国内和国外的传承,传播,也形成了一种对称。
功夫片,是华语领域独有的电影类型。以电影的形式,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推广至全球。
千禧年之后,功夫片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向没落。满打满算,也就只拍出了一个重量级——《叶问》系列。
20xx年,《叶问》甫一问世,便用漂亮的动作拳法、洋溢的民族热情、凝练的人物刻画,征服了广大观众。如一把烈火,重新点燃了观众对功夫片的热忱与期待。
一句“我要打十个”,不但说出了叶问心中的一腔悲愤,更道出了那段屈辱历史里的热血反抗。透过功夫的外壳,将“民族复兴”的精神与情感挥洒到了极致。
于影像上,致敬并重现了功夫电影的高光时刻。
只可惜,万物皆有始终,电影亦是如此。
如今十一年走过,这个强大的功夫ip,最终还是迎来了谢幕——。
叶问4:完结篇。
在为传奇系列画上句号的同时,《叶问4》还拿到了难能可贵的超高口碑。对于一部收官之作来说,能在国内国外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真的是非常难得了。
和传统动作片不同,功夫片在表现武打动作之余,还有着一个更为深入的精神内核——传承武德,弘扬民族精神。
功夫片,打的不单单是拳法,更是出拳的理由。
正因如此,所以在漫长的功夫电影史上,创作者会格外青睐清末民初,那段内忧外患的动荡历史。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那段动荡时期便正是凸显家国大义的最佳时期。
一系列经典的功夫人物,由此应运而生: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叶问。
然而,和美式的超级英雄不同,我们所景仰的这些功夫宗师,说到底,却都只是最肉体凡胎的世俗中人。
要把他们拍好、拍的真切,需要的不是造神,而是造“人”。
而《叶问》系列,刚好就将叶问身上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儿拍到了极致。拍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与困惑。
在外,叶问可以以一当十。在内,他却对老婆唯唯诺诺。被老婆一再警告,不能打坏家里东西。
外人嘲笑他怕老婆,他还要一本正经的为自己解释:“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纵使在擂台上打倒了十个日本武士,可回家路上,他却依然要小心翼翼的给日本官兵让路。一举一动,无不透露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凄凉。
打得过对手,却打不过敌国,打不过时代。为护妻儿周全,只能举家从佛山逃到香港。看起来既心酸又无奈。
《叶问4》里,叶师傅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到头来,也只是单纯为了给儿子求一个留学机会。明明是功夫宗师,可生活上的坎坷,却每每逼迫叶问,走向低头求人的卑微境地。
以这种反差感,恰到好处的锻造了人物的立体感。让他看起来,如同是一个最不像英雄的英雄。
只不过,虽然不像,但叶问最终的落脚点,却依然还是英雄。
只因他身上有仁义,有大爱。诚如《叶问4》台词所说的那般:“我是个习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这是我们学武术的初心。”
习武之人,出发点不是为了好勇斗狠,也不是为了恃强凌弱,而只是为了挺身而出。
这种侠义仁心,正是《叶问》系列贯穿始终的人物内核和价值取向。
自诞生以来,4部《叶问》,分别展现出了叶问不同的人生阶段,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武学奇才一步步成长为受人敬重的武学宗师,解构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多重身份——是英雄,是丈夫,是父亲,也是师父。
《叶问4》里,除了对武术传承的考量之外,其主要核心剧情,便主要围绕叶问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脉络展开,讲述他如何化解父子矛盾,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合格父亲。
除了触动人心的感情线索之外,《叶问4》最大的看点,依然聚焦在动作方面。
片中浓墨重彩的呈现出了5场动作戏码:李小龙vs空手道高手,叶问vs万宗华,海军陆战队教练vs叶问,万宗华vs巴顿军官,叶问vs巴顿军官。
五段打戏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华武术的复杂多变。
作为叶问的衣钵传人,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又研学出了一套“截拳道”的新式派系。截拳道是一项融合了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自由搏击术。招式看起来,更加变化多端、自由洒脱。
《叶问4》中,李小龙以彩蛋式的炫技,用这套拳法贡献出了一场精彩的街头打斗。不但凭借快速有力的进攻迅速压制了对手,还在打斗中贡献了炉火纯青的双节棍对战。将双节棍软中带硬,柔中有钢的武器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打斗过程中,叶问全程置身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了徒弟的精彩打斗,充满了传承意味。
与此同时,叶问此举也为接下来的功夫片发展,隐约埋下了伏笔。我们可以大胆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李小龙的故事,或许也将会搬上银幕与我们见面。
早前,在前三部当中,我们曾见识过咏春拳对战洪拳、八卦掌、拳击、泰拳等其他派系。如今,到了《叶问4》,我们终于见识到了咏春与太极拳之间的激战比拼。
当咏春拳的连消带打、攻守合一,碰上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此消彼长,一场交锋下来,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相比前三部,《叶问4》还前所未有的让叶问在招式上做出了突破与转变。最后一场动作戏,是叶问与种族歧视者巴顿军官的对战。
对战过程中,叶问罕见的不再留手,禁招齐出——戳眼、踢裆、封喉。
这种招式上的妥协,间接表现了叶问身体上的衰弱与衰老。
让人不由为之感叹,“十年传奇,最后一战”,《叶问》系列这次,也是真的完结了!
完结的同时,该片还带有另一层深意——甄子丹功夫片的落幕。
早前,在《叶问4》发布会上,甄子丹曾如此宣布:“从影37年,第一部是功夫片,最后一部(《叶问4》)也是功夫片。”
无论为了叶问,还是为了甄子丹,我们都值得走进影院,进行一场温暖告别。
毕竟,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功夫宗师,下一个功夫十年,我们到底还需要等多久!
在《叶问3》结束后,我认为这部系列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很少有电影系列能拍到四部之多,也因为《叶问》把这类型片子能用到的套路都用遍了。是的,无论是《霍元甲》还是《陈真》、《黄飞鸿》与《叶问》,故事所依托的都是黑暗时代被欺压已久的民族情绪。
当这些中国近现代的「功夫之王」摆出架势时,我耳边恍然响起了那首「男儿当自强」,周身热血流传,大有拳打欧美白皮,脚踢日本鬼子的气概。
只不过,这类型的故事渐渐被套路化了。以《叶问》来说,除了第三部外,每一部讲述的都是怎么打败看不起中国人的老外,这其中也雷同的存在着其他人不行,叶问出来收拾残局的结局。
在剧情上,《叶问》系列除了第三部外并不太具备突破性。但讽刺的是,第三部却是口碑最差的一部,豆瓣上评分仅仅只有6.4分,远远拉低了系列的平均值。不得不说,观众喜欢看的还是打老外,尤其是在那样一个背景之下,没有人关心「咏春内战」,什么正宗与否与武学境界更是显的不合时宜。
《叶问3》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结尾处没有带着观众冲向高峰,而叶问与泰森一战实际上比结尾「咏春内战」更像是一个残破版的结局。
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了电影的调性,会武术的武师也注定了他们天然该肩负的使命。这是《叶问》与《黄飞鸿》等电影能够受到观众喜欢的原因。
如果说,《叶问1》是叶问的入世之篇,那么之前的《叶问3》就是叶问的出世之篇,他陪伴妻子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也捍卫了自己的武道。但没想到,《叶问4》将叶问从香港带到了美国,让他在大洋彼岸为中国武术进行最后的捍卫,而伴随着出自《左传》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中心思想,叶问还真的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了一个完美的收官。
莫扎特有个关于早起的故事,说的是他常年赖床成习惯,他的母亲为了叫醒他故意在钢琴上相继按下do、re、mi、fa、sol、la、si几个键。没多久,莫扎特爬起来走到钢琴边上按下了do,他母亲的唤醒策略得以成功。
在《叶问3》结束之后,我对《叶问4》没有莫扎特对未完的音符那样有按捺不住的欲望。但在本着有始有终原则进入电影院看完出来后,我认为《叶问4》对于叶问系列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他补足了叶问精神内核上的一些短板,如对孩子的教育等等。
从此后,叶问无愧于武道、爱情与孩子,一代宗师形象从荧幕上跃然而出,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以及,《叶问4》其实是一部信息量极其庞大的电影。
在整部电影中,两条故事线彼此交织。一条是父子关系,一条是中国功夫与中国形象。前者是他在得知患癌症后唯一放不下的存在,为此他接受了徒弟李小龙的邀请,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主要目的是到那里为儿子寻找学校。后者是他到美国之后得知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他观念中「外国月亮就是圆」的认知被打破,从而更加认识到团结与信心的重要性。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彼时的世界格局正处于两强争霸之中。但相比于苏联,以「自由平等」而著称的美国更加受到移民的青睐。所谓移民使美国强大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美国最早的白人就是乘坐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洲大陆的被流放者。以及在二战前夕,因为欧洲大陆的动荡,无数的有识之士来到美国寻求庇护。
但是,移民者的后代却开始嫌弃新的移民。《叶问4》里,移民局局长的女儿就看不惯李宛妲饰演的万若男,因为后者是一个中国女孩,且还是一个颇受欢迎的中国女孩。
白人女孩指责万若男是寄生虫,她极尽侮辱之词。而万若男则抛出「美国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美国白人只是强盗」来进行回击。
很显然,万若男言之有物的论据让白人女孩语塞,但也因此引发了后来的暴力事件。
在大基调上,《叶问4》呈现出了美国开放自由平等外衣下狭隘的一面。且这也不并不是导演虚构而来的,而是历史上所客观存在的,李小龙就曾遭到过好莱坞的歧视。与之同时,还有黄祸论甚嚣尘上,黄种人似乎带着天生的原罪,活该被白人用异样的目光审视。
这亦是近代中国人都在默默承受的。孱弱的晚清政府与腐败的民国政府无法成为海外中国人的庇护伞,「东亚病夫」的帽子也与中国人一起漂洋过海成为一种标签。
这也就不难理解万会长在为何让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学会隐忍。因为暴力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上,法律在彼时的美国也从来都只是暴力的工具而已,譬如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就能堂而皇之的闯入移民局要人。
这种官方上所带来的无力感一直出现在《叶问》系列当中。第一部里的日本人,后面几部的「鬼佬」,无不将暴力当成武器,肆无忌惮的对中国人施以暴行与攫取非法利益。系列电影也似乎在告诉我们,歧视与偏见不会随着土壤的变化而消失,唯有自强与团结方能抵住这种来自官方层面的力量。
而叶问正如同古老的中国侠客们所一直在做的那样,官不为则以民法惩之,何为民法?手中剑,臂上拳。
万会长在唐人街建立了中国人的庇护之所。这种团结的力量被美国人视之为威胁,于是从法律上、民间中,文化里都在对唐人街的中国人进行着挤压。老移民并不需要地位相当的新移民,他们需要的只是任劳任怨能做苦力的劳工而已。
早已在美国扎根的万会长深深明白这个「世界灯塔」里的残酷法则。所以他一面对李小龙的嚣张与出风头感到担忧,一面又对李小龙教洋人武术而感到愤慨。而叶问最开始说的「为什么不走出唐人街尝试与外界沟通」更像是无知小儿的言论,因为如果人人生而平等真的融入这个国家每一个层面,他们也不会在唐人街蜗居多年了。
后来,当叶问无意中救下万会长的女儿,见到李小龙被挑衅,出手打败中秋节前来捣乱的空手道高手后。他也逐渐明白了这片土地上的残酷法则。当万会长被打伤之后,他带着巨大的使命步入军营,去挑战那个自我优越感爆棚的美国军官。
是的,我们熟悉的桥段又回来了。叶问再度变成了代表中国人的武术家,用拳头捍卫中国武术与中国人的尊严。尽管我们早已看过了与之相似的画面,但当叶问将美国军官击倒在地时,依然让我感到无比动容。这是大多数熟知历史的中国人心中那股憋不住的怒气所产生的感官反馈。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的中国人正越来越自信,如同叶问在片中所说的那样。这种自信源自于国力的日益强大与外交上的强硬,这种自信在今年国庆阅兵之后几乎达到了现阶段的顶峰。这也让我们看《叶问》这类的电影时,恨不得代入今日的中国,从而产生了一种欲施拳脚而不能之感。
叶问所说的自信从来都是需要国家的强大与文明的先进来支撑的,正如现在的我们,就有资格对全世界保持自信。而不是像叶问那般需要用拳脚来说服洋人与自己。
在叶问用咏春打败美国军官后,他武术家的身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于此同时,他父亲的身份也在美国旅途中得以升华。
在第三部中,叶问是一个好丈夫,正如他在第一部中所说的那样,「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他为了陪伴妻子而错过了比武,丈夫的身份压倒了武术家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叶问3》是该系列中平时的一部,它没有狂风暴雨的冲突与交锋,只有一个为了完成妻子心愿的武术家丈夫。
而在《叶问4》中,得了癌症的叶问所面对的家庭问题来自于儿子。身处叛逆期的儿子不肯上学,他生活在「做什么都被认为是错误」的巨大不满中。即便父亲漂洋过海为他寻找学校,他也丝毫不领情。与之同时,万会长的女儿也与他有同样的问题,自己的出众与父亲教育的隐忍已经达到极限的状态,可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隐忍的她用各种行动默默反抗父亲的管束。
两个相同的孩子,两个不同的父亲,面对不同相似的问题,交织出两幅大同小异的家庭画面。叶正最终因为知道叶问得癌症而明白了他为什么急于为自己找学校,叶问也通过万会长的女儿明白了该如何做一个好父亲,父子达成和解。万若男也通过父亲的被抓与比武受伤知道了父亲长期以来为什么让她要会忍,因为她所在的美国并不像表面那样美好,这里许多人早已将傲慢当成个性,把歧视认作理所当然。
两个父亲与两个孩子为《叶问4》增添了许多柔情之处,我们的叶问也终于达成了在前几部所没有的成就——成为一个好父亲。更为关键的是,他在电影的最后认识到了外国的月亮未必圆的道理,从而放弃了让孩子来美国念书的打算,叶正也最终将咏春进行传承,使之能更好的流传后代。
《叶问》四部历经了十年,如果说演第一部时甄子丹的眼神还带着一丝凌厉与戏谑,那么到了第四部,镜头前的甄子丹真正的变成了一代宗师。叶问在学校惩罚小混混那段,就道尽了一代宗师所该有的气度。
有意思的是,传闻甄子丹小时候是在美国街头打架过来的。不知道他在演那段教训小混混时会不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无知无畏,用拳头极尽逞能的孩子。曾经的甄子丹饰演过陈真等武术家角色,但都不如《叶问》系列来的大气与成熟,他用长衫遮盖住了以往演香港警匪片中的那种喷涌而出的暴力,这也是《叶问》系列能出到第四部的一大原因。
再聊聊反派斯科特·阿金斯。
在《战狼》中,斯科特·阿金斯就饰演过歧视中国人的反派角色,在《叶问4》里,他美国军官的角色将歧视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是,他不仅是歧视黄种人,还歧视美国的黑人。这个角色无疑很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审美,不过在现实里,1976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斯科特·阿金斯其实是李小龙的粉丝。
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当我们在荧幕前对着他恨的牙根紧咬时,不会想到这个眼神凶狠的男人一直在研究李小龙的武术。而他与甄子丹一样,都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杰出的打戏演员,他所主演的《终极角斗士》系列中的打斗可以说是一流水准。不过在《叶问4》里,他所饰演的反派倒是没有《终极角斗士》里那么多花哨的动作。
叶问观后心得篇四
五一长假,好久没看电影,因此,选了五一去看看电影,最近听家泰说:“《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及《诸神之战》等等都在热映”也想放松下,结果吃好饭去到影城,没经验,刚好错过了想看的电影,正好《叶问2》时间刚好,看了这部片子。
叶问这部片子,第一部看过,看的是盗版碟,还挺爽,打起来挺爽,或许仅仅看到了打得热闹和一股正气,此次应该说认真的看了第二部,真正有些感受。刚刚看完,便迫不及待的与大家分享,总结下来,就是《叶问2》我最敬重的三个人:
第一敬重:洪震南。
洪震南我敬重他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他是个好大哥。有这样几个片段:
当他有众多兄弟完全可以以多欺少,拿下叶问的时候,他没有。他说了一句话:“叶问,你要懂规矩”。
当兄弟们在紧锣密鼓的工作的时候,他会在洋鬼子欠钱的前提下,自己拿钱给兄弟们,了解他们的辛苦。
当为了兄弟们的利益,和洋鬼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虽然他这种人非常要面子,但在兄弟们的安危面前,他会不要自己面子,顾全大局,要兄弟们继续工作,而自己没面子的离开。
当有叶问这样的不懂规矩得人入侵的时候,他会担起大哥应该承担的责任,教训他。当在大家出手都搞固定叶问的时候,他还会主动出机,冒着哮喘发作的危险,依旧临危不惧。
从上免得几个例子,洪震南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好大哥,而且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带头大哥的形象。
其次,他是个好父亲。
他还有好多孩子,没记错有一个儿子,五、六个女儿。他承担的是一个大家庭的责任。
当一的个大家庭在济济一堂共进晚餐的时候,他会主动给近来不太爱吃饭的小儿子主动加菜,并讯寒温暖。
当他和叶文交手险些伤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他会幽默的问子女,要不要吃雪糕,而且承诺饭后带小孩们去吃雪糕。
这些都可以充分表明洪震南慈父的形象。
第二敬重:肥波。
从实际角度,我最敬仰的是他。如果说洪震南有勇无谋的话,那么肥波则是柔中带刚,且可一语中的。
比如:“当洪震南同洋鬼子督查首次为了钱发生争执的时候,他巧妙的化解了问题,虽然他没有兑现答应洪震南去洽谈分钱的事宜,但他等于在死亡线上把洪震南拉回来一次。”
又比如:“当洪震南在拳击表演赛现场,为了分钱的事和洋鬼子再一次发生争端的时候,还是肥波又一次的把洪震南从死亡线上拉了下来,并用一句你的兄弟们还有吃饭,这样一句看似非常温柔的话,搞定了洪震南,并用了一句爽朗的英语回答noproblem搞定了洋鬼子,使得僵局再一次化解。”
再比如:“当洪震南为中国武术名誉献身之后,媒体激励报道事实,使得洋鬼子十分难受,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把主编根哥抓回了警局,正准备施加酷刑,以泄私愤的时候,又是肥波及时出手,就下了大难当头的根哥。”
最后,也就是在这位智勇双全的肥波的帮助下,洋鬼子警督被绳之以法,也算泄了民愤,当然,这一切肥波都功不可没。可以说,肥波虽然看似在假洋鬼子的淫威之下,做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但可以说一方面他在这样的职位上,尽可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同胞,本身就在做好事。况且,在搜集到洋鬼子的罪证的时候,能在关键的时候提供给报社主编根哥,将洋鬼子警督绳之以法,无疑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而且这件好事非洪震南、叶问所能及。因此,肥波是真正我敬重的人,尤其是他的智谋。
第三敬重:叶问。
叶问,则是我这里要最后说的人。
他在徒弟同洪帮争斗,导致街坊四邻财产损失,而失去武官的场地时,给徒弟揭示了武学的真正含义,即“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有超凡的武术修养和境界,值得尊重。
当他在外重瞩目下,冒着生命危险,接受了龙卷风的挑战,并打败了那个鸟疯子,为民众赢得了外界的尊重,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高歌他。
但,我还是做不到,因为,他的成就、他所赢得的尊重,都是建立在洪震南、肥波、根哥、金师傅等人的帮助下,或者踩在了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而实现的,我总认为,在没有解决自身温饱的前提下,畅谈理想、追求都是空谈而已。
他没有收到学员,无法维持家庭生计,第一失败。
他在徒弟被抓,还要靠朋友解救自己,又靠朋友解救自己的徒弟,第二失败。
当然,对于叶问在于武学方面的造诣,对于咏春拳的传承,以及教授了李小龙这样的后人,还是要值得尊敬和仰慕的,也或许正式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无法实现前面提到的敬重吧!
开个玩笑——不知道是否明年会出来《叶问3》或是《李小龙》之类的三部曲,哈哈。
叶问观后心得篇五
首先,我并不是太喜欢甄子丹这位演员,影评绝对是客观看待。但就事论事,我喜欢他所饰演的叶问。与梁朝伟的《一代宗师》比起来,就个人演技而言的确是梁朝伟胜,无论是《叶问》哪一部都比不上《一代宗师》。
两位叶问之间,甄子丹更为贴切中华民族精神,谦逊有礼,正义,待人友善,将自己的武德发扬光大。但梁朝伟的叶问,从头到尾感觉不到任何谦虚,甚至内藏一份嚣张傲气。简单来说,个人演技梁胜,但是投入到角色当中甄胜,但这跟本身剧本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首先从整部影片来讲《叶问》是实打实的武打片,而《一代宗师》是一种文艺片手法,所以笔者认为两者是没有可比性的。
言归正传叶问虽然功夫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每一部他也不是那么无敌。他其实也不断在成长。《叶问》第一部中咏春本身是不外传的,即使是任达华这样的老朋友儿子叶问都不太乐意教。因为金山找的屡屡洗劫厂子,日本人的侵略等因素。在民族大义面前,叶问也得到领悟。乱世面前谁也不可以视而不见,应该贡献出自己一份力。而他的一份力,就是将咏春彻底打开面对大家。更深一层剖析,在传统固步自封之下,被外国人用炮火打了,想要还击,就必须解开自身禁锢,才能更好的反击。让叶问亲手把代代相传的咏春传统打开,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成长。第二就是本身家庭富裕的叶问突然因为战争变得穷苦,为了养家只能做苦力。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成长,在穷苦之中一个富家子弟有这样的魄力也是难能可贵。
《叶问2》。。。不觉得学了啥,要是硬说有就是洪被打死前的那句话。“为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华武术就不行!”这句话受到一点启发吧。但其实叶问2也的确没啥独树一帜的中心思想。跟第一部无差。
《叶问3》在张永成患癌后叶问终于才意识到,应该要珍惜自己的爱人,叶问也从第二部的“超级英雄”天坛扯了下来。他也是普通人,他也有儿女私情。夫妻两人都释然了,叶问最后对妻子的亡羊补牢也算是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得到永成的原谅和理解。
《叶问4》叶正的叛逆,父子间的冲突层出不穷。叶问接触万若男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处理父子关系面前再次学习成长。也是及时的亡羊补牢。但是想吐槽的是,即使是父子和好也不应该答应儿子真的不读书吧。即使不出国突然来个180度大转弯真的就只是练拳真的好吗?对于求学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也不说要不要到香港其他学校读书。那叶问去旧金山的初衷被儿子彻底打垮渣都不剩,我认为作为父亲这点是尊严尽失。无条件的答应儿子的要求这不是一个好事。最后儿子拍爸爸打木人桩的时候的确有点感触,但甄还达不到让人落泪的境界。
其他槽点,万若男和金发妹子还有移民局的恩怨不了了之,你要说对着金发妹爸爸下跪道歉就是结局谁受得了。可见这条线显然是编不下去了最后不了了之,以为最后海军陆战队这条线把万宗华从移民局领走就能忽悠过去。但其实校园欺凌真的让人扎心,大家都想看大快人心的结局,即使身在他乡可能白人得不到公正裁决但至少和好金发妹认错这种吧,最后也没有。万若男这个角色真的可以说是被塑造的非常失败,本来在我心里四星半的电影直接减一星。
作为一部武打片,在武戏方面可以说很优秀,但是文戏一些逻辑硬伤,尤其是万若男这条线,简直就觉得生气。不过能坚持到叶问4也难能可贵,也会给出半分同情分。最后重申一下,《叶问》虚构成分较多,要想了解更多真实情况建议搜索。
叶问观后心得篇六
本人没啥文笔就随便说说,各种大白话,毫无墨汁,也不知道啥是影评。
一个动作片,非要看剧情,看演技,剧情很简单,毕竟不是宫斗悬疑片,演技我觉得很好,习武之人本就平常,但是这部剧是动作片,看的是动作,是武打动作,谁没事儿还分析着看,那不累自己么。
还有人说叶问没打累他都看累了,非让你看了?不喜欢你看个毛线,既然看了说明你还是想看,说这些用不着的,杠精真的是多,看个电影还堵不住嘴。
这四部都挺好的,众口难调也是没办法,像评分高的电影,可能我们这些俗人看不了吧,也不愿意去看,也不会乱评论去诋毁,自然评分也就高了,毕竟喷子少。
叶问观后心得篇七
《叶问》豆瓣7.6票房8千万《叶问2》豆瓣7.2票房2.3亿《叶问3》豆瓣6.4票房7.7亿《叶问4》豆瓣7.3目前票房3.45亿。
这十一年里,叶师父拳拳到肉,招招致命,从佛山打到香港,再打到美国,从青年打到中年,再打到晚年,还从妻子甜蜜相伴打到父子相依为命。
《叶问》,打日本人,《叶问2》打英国人,《叶问3》打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叶问4》去美国军营打美国军官。
《叶问4》依然是香港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遵循着叙事套路化,人物扁平化的原则,加快生产,极速上线,来挣快钱,挣完就丢到一边。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讲述《叶问4》的剧情,反正就是讲几分钟文戏就开打,打完再讲几分钟文戏又开打,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导演觉得时间差不多,是时候收尾了,然后让叶问出场了结终极大boos。
不止《叶问4》,其实整个《叶问》系列电影,剧情都是这样的套路模式。
除了剧情过于薄弱之外,《叶问》系列也让不少观众诟病的是,其将剧中人物的矛盾上升了阶级对立,种族歧视的层面,从而和战狼一样挑起了国家民族的大旗,当然了这只是一部分的人的观点。
虽然,《叶问》系列电影,赢得不了高大上的赞誉,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其对中国功夫片的贡献,那就是在新世纪特定的环境下,续写了功夫片的传奇。
这十一年里,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过徐克的玄幻武侠片,但是其过于倚重于电脑特技,我也看到路阳的武侠动作片,但是其似乎又在讲家国历史,我也看到过徐浩峰武侠功夫片,但是其又在诉说武林往事,我们还看到过吴京的动作功夫片,但是其又是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叶问》系列,是纯正的港片,是纯正的娱乐大片,是纯正的功夫动作片,其继承了李小龙、李连杰等华人功夫巨星电影的文脉。
答案是不确定的。
不过我们还是内心深处深深希望这种彰显我民族精神的类型片,在新时代能够继续发光发热,给国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无以伦比的民族自豪感。
功夫片作为动作片的一种亚类型,其发展历程和武侠片同生共死,都是繁荣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没落于新世纪。
暂时来看,没有。
我们的电影市场是越来越繁荣了,但是我们的电影事业确实是不如从前了。这一点上,还有一个佐证,那就是我们失去了培养本土超级巨星的土壤。
成龙大哥,是全世界人民最熟悉的华人之一,他将功夫片带到了全世界,功夫片也成就了他。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之后,我们还有谁?
如今来看,要想我们的功夫片,还能重现当年的辉煌,一方面是电影创作者,应该有着更高的业务水准,在剧情和立意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我们本土产生新一代的功夫巨星。
让创作者在态度上诚恳一点不难,难得是我们一时半会出现不了真正的功夫巨星。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电影环境早已不复当年,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民间武术也不复当年。
最近几年,徐晓东掀起的一系列事件,都让国人认清了民间武术的真面目,全是骗子当道,花拳绣腿,没有任何实战性,更不说去挑战世界上的职业格斗运动员。
徐晓东打假事件,让不少国人开始质疑,民间武术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个问题,笔者本人也质疑过,后来想了一想,民间武术应该是真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武术宗师的传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年杀人的技战术,成为了休闲的运动和表演的节目。
民间武术的没落,武侠功夫片的没落,是时代车轮的无情碾压。
但是,请记住,我们曾经辉煌过。
再见了,叶师父。
再见了,咏春,叶问。
叶问为何而打?
《叶问1》中,叶问打赢了日本人,日本人问他叫什么名字,叶问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
《叶问2》中,叶问面对英国籍世界拳王龙卷风对中国武术的侮辱,更是愤气直言:”为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在《叶问4》中,叶问为的是反对种族歧视,进入美国军营,挑战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空手道教练,要用中国功夫教外国人做人,要用中国功夫让外国人不敢再欺凌移民,最后还要说一句“其实外国的月亮,也不是特别圆。”
在叶问的系列电影中,人们通过看叶问痛快淋漓的暴揍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人们的民族主义情绪被激发出来,拳脚爱国主义的支撑下,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通过老外在中国功夫的打击下落花流水惨不忍睹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宣泄。
所有功夫片的一大主题就是用拳头打碎“东亚病夫”的历史耻辱,用拳头证明中国功夫世界第一。
李小龙是第一个享誉世界的“银幕民族英雄”。
李小龙的《精武门》1972年上映轰动一时,陈真打破“东亚病夫”的匾额和踢飞“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镜头,拳头爱国主义是民族扬眉吐气的一大方式。
在功夫电影里边,功夫已经不是单纯的拳脚,而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在银幕上打败洋人是其最大的历史使命。银幕上的功夫英雄一直都不缺,从马永贞、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叶问,在银幕上大显身手战无不胜,洋人都是中国功夫的手下败将,大涨中国人的志气。你有枪炮,我有神功,甄子丹演的陈真居然跑得比子弹还快。
黄飞鸿、陈真、马永贞等人都是民间传说的人物,霍元甲也没有打过洋人,叶问既没有打过日本人也没有打过美国人,纯属虚构。银幕上的功夫英雄,银幕上打洋人,是最好的民族兴奋剂,中国功夫最厉害,可以极大满足民族虚荣心。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认为利用狭隘民族主义煽情是电影工业的阴谋,功夫片的共同主题是:拳脚下的公正,才是唯一的公正,此外更无其它公正。这不是国际社会的通则,而恰恰是中国社会自身的丛林法则。
朱大可认为,支撑功夫片的价值核心,就是暴力美学和流氓美学。所有功夫片里的主人公,都是“爱国主义”名义下的流氓英雄。他们是执法者、审判者和行刑者的三位一体,奉行以暴制暴、以恶抗恶的江湖游戏规则。他们还是父辈和少年、英雄和流氓、情人和杀手、白道与黑道、柔情跟暴力、爱国和护家、受虐与施虐等对立元素的混合物。而这种功夫神话、功夫英雄和功夫偶像的涌现,恰恰是因为人们缺乏基本的社会安全感。在黑暗的剧场和明亮的银幕里,人们找回了被保护的感觉。
功夫片的流行不单纯是电影工业的阴谋,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东亚病夫”的历史包袱,弱国子民的卑微心态,导致了民族对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渴求,对民族英雄的期盼,而电影可以从感官上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民族自卑感前所未有,“东亚病夫”的帽子太沉重,压抑的历史太长了。当李小龙尖叫着踢碎“东亚病夫”的匾额,痛打洋人的时候,海外华人激动万分,屈辱自卑在电影虚幻中得到宣泄。李小龙电影横扫华人世界,李小龙成了一个银幕民族英雄。
李小龙一大贡献就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将kungfu(功夫)一词写入了英文词典。美国人称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李小龙的真实功夫到底如何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李小龙的功夫被严重夸大了。其实李小龙的真实功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有功夫这一东方的文化特产。
李小龙时代早已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在国际上没地位,中国人被人瞧不起,弱国子民需要在电影中寻找民族自信心,在功夫片里边寻找民族英雄,拳头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不自信的表现。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忽视的国家。踢掉“东亚病夫”帽子的不是李小龙的功夫,是中国国家的强大。当年的义和团宣称刀枪不入,可是在枪炮面前溃不成军。功夫救不了中国,意淫强大的历史应该结束了,功夫神话也应该结束了。
号称格斗狂人的徐晓冬专门打假当代武林,他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90%甚至99%都是骗人的;1%可能是真实的、有实战能力的,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徐晓东透露,各类武林比赛出于商业目的,特意为观众安排“爱国出气比赛”,就是花钱请日本人跟中国人打,然后日本人必须被打败甚至要跪在地上。
叶问系列电影的成功,也阻挡不了功夫电影的没落,《叶问4》宣告甄子丹功夫电影的终结篇,其实也是拳头爱国主义的落幕。人们已经不需要在拳脚中寻找民族自豪感,弱国子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吴京的《战狼》系列为什么火爆?大国崛起,人们需要的是强国情绪,吴京很能打,但是再能打,关键时候还是导弹的作用大。拯救国家民族的不是功夫,而是国家的实力。影片给予每一个中国观众一种强国感,而《战狼》则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今天的中国不需要虚荣的爱国主义,不需要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需要阿q的自我麻木和自我陶醉。
中国功夫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非常需要向全世界推广,只是不要被狭隘的爱国主义所绑架。
观看《叶问4:完结篇》体会。
在电影《叶问4》中,无论是服装,场景,还是故事,人物,精细的安排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里面出现的4处对称,更是拉长了影片的格局。
下面,结合观影内容,详细分析一下:
偏见。
这里的偏见,是一种成见,也是一种固有印象,它们的出现,也是对称的。包括两个方面:
1.空手道和中国功夫。
美国人认为空手道很厉害,尤其是那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看不起中国功夫,不仅从言语上羞辱练习中国功夫的赫文,还多次发起挑战,要挑战中国功夫。
在处理这两种的矛盾时,电影采用了对称的方法,一方面表现在各自内部,存在不同分歧,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内部,军官和赫文是一组矛盾,一个主张把中国功夫引入训练课程,一个觉得中国功夫只是花拳绣腿,这里面形成了一组矛盾。华人内部,万宗华和叶问也是一组矛盾,一个主张把中国功夫发扬光大,一个主张不教给外国人,这里面又是一组矛盾。
一方面表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美国人里面,也有练习中国功夫的人,比如赫文和比利,在华人里面,也有学习空手道的人,比如李小龙。这里面又形成了一种对称。
2.对文化的偏见。
一个是以海军陆战队军官为代表的美国白人,对于华人的偏见,蔑视,他们信奉白人优越主义,看不起其他种族的人群,甚至是故意贬低。
一个是万宗华对于美国文化的偏见,他每次都是告诉女儿要忍耐,要忍耐,从来不让女儿还手,甚至不允许解释,而且他不允许把中国功夫传播给外国人。叶问告诉他,平时要去和他们多沟通,不要害怕他们,该出手就出手。同时,他觉得武术无国界,要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3.对孩子的偏见。
一个是万宗华对于女儿的偏见,认为女儿做的都是错的,兴趣也是错的,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练习武术,去忍气吞声,不要还手。
一个是叶问对于儿子的偏见,认为儿子总是在校园打架,兴趣也是错的,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读书,而不是练习功夫。
场景。
在电影里面,多处场景的出现,也体现了一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
1.比赛。
在叶问第一次见到万宗华的时候,他们坐在凳子上,围着桌上的玻璃,开始互相比试。
他们第二次相见的时候,两个人站到了桌子玻璃上,开始彼此比试。这里体现了一种对称美。
在中华总会中秋晚会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比武台,外国人前来挑战。
在军营里,也有一个比武台,双方再次互相比拼。这里,又体现了一种对称美。
在校园啦啦操比赛的时候,同样出现了一个比赛台,也是双方互相比拼,体现一种竞技的比拼。
2.家庭。
叶问在家里和儿子对话的场景,以及打耳光的镜头,与万宗华在家里和女儿对话的场景,以及打耳光的镜头,构成了对称。
教育。
电影中,叶问对于儿子的教育,以及儿子后来对于自己的理解,这和万宗华对于女儿的教育,以及女儿后来对于他的理解,这构成了一种对称。
一个是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两个父亲都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在万宗华看来,孩子应该好好练习中华功夫,而女儿却不喜欢功夫,喜欢啦啦操,父亲不理解。而在叶问看来,孩子应该好好读书,而儿子却喜欢中国功夫,不喜欢读书。其实,这里面一个喜欢功夫,一个不喜欢功夫,这又是一个对称。
后来,两个父亲都理解了孩子,鼓励孩子追逐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一个是孩子到底有没有做错,两个父亲都经历了从全面否定到慢慢理解的过程。在万宗华看来,孩子在校园做的都是错的,是孩子主动招惹美国人,才让自己被打,并且不容孩子解释。同样,在叶问看来,儿子也是经常打架,都是孩子的错,却不让孩子解释。这里面形成一种对称。
后来,两个父亲都理解了孩子,改变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偏见。
另外一个是孩子对于父亲,从固执叛逆到后面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
女儿在看到万宗华被移民局关押,以及被军官带走之后,她主动跪下请求美国人原谅,这时她才理解了父亲。
儿子在得知叶问的情况,以及看到叶问远赴美国为他寻找学校的苦心后,他主动与父亲和解,这时他理解了父亲。
包容。
在电影里,双方文化的包容,也是一种对称。
一开始,万宗华并没有接受美国文化,他不愿意叶问和李小龙把中国功夫传播给外国人,不想外国人学习中国功夫,后来,他慢慢理解了叶问,明白了武术不分国界。
一开始,美国军官不愿意接受中国功夫,后来经历了多次挑战,终于被中国功夫打败之后,最后美国军营也开始把中国功夫纳入了训练课程。
这里面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也是一种对称的体现。
可以说,正是电影里出现的这几处对称,共同拉长了影片的格局,让这么一部动作片,显得更加深刻,更有一种美学质感,充满了意味深长,以及宏大的格局。
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种理念,或者已经超越了动作片的范畴,不仅仅是谁打败谁,谁征服谁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一种高度,那就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包容,共存,以及消除偏见,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美美与共。
这次,叶问带着中国功夫来到了美国,用自己的功夫,风采,以及正义感,影响了更多的人。叶问离去,功夫在传承,他的儿子在学功夫,李小龙在传授功夫,更多的外国人,包括赫文,比利,都在学功夫。这么看来,功夫在国内和国外的传承,传播,也形成了一种对称。
观看《叶问4:完结篇》感想。
功夫片,是华语领域独有的电影类型。以电影的形式,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推广至全球。
千禧年之后,功夫片开始由盛转衰,逐渐走向没落。满打满算,也就只拍出了一个重量级——《叶问》系列。
20,《叶问》甫一问世,便用漂亮的动作拳法、洋溢的民族热情、凝练的人物刻画,征服了广大观众。如一把烈火,重新点燃了观众对功夫片的热忱与期待。
一句“我要打十个”,不但说出了叶问心中的一腔悲愤,更道出了那段屈辱历史里的热血反抗。透过功夫的外壳,将“民族复兴”的精神与情感挥洒到了极致。
于影像上,致敬并重现了功夫电影的高光时刻。
只可惜,万物皆有始终,电影亦是如此。
如今十一年走过,这个强大的功夫ip,最终还是迎来了谢幕——。
叶问4:完结篇。
在为传奇系列画上句号的同时,《叶问4》还拿到了难能可贵的超高口碑。对于一部收官之作来说,能在国内国外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真的是非常难得了。
和传统动作片不同,功夫片在表现武打动作之余,还有着一个更为深入的精神内核——传承武德,弘扬民族精神。
功夫片,打的不单单是拳法,更是出拳的理由。
正因如此,所以在漫长的功夫电影史上,创作者会格外青睐清末民初,那段内忧外患的动荡历史。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那段动荡时期便正是凸显家国大义的最佳时期。
一系列经典的功夫人物,由此应运而生:黄飞鸿、霍元甲、陈真、叶问。
然而,和美式的超级英雄不同,我们所景仰的这些功夫宗师,说到底,却都只是最肉体凡胎的世俗中人。
要把他们拍好、拍的真切,需要的不是造神,而是造“人”。
而《叶问》系列,刚好就将叶问身上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儿拍到了极致。拍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与困惑。
在外,叶问可以以一当十。在内,他却对老婆唯唯诺诺。被老婆一再警告,不能打坏家里东西。
外人嘲笑他怕老婆,他还要一本正经的为自己解释:“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纵使在擂台上打倒了十个日本武士,可回家路上,他却依然要小心翼翼的给日本官兵让路。一举一动,无不透露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凄凉。
打得过对手,却打不过敌国,打不过时代。为护妻儿周全,只能举家从佛山逃到香港。看起来既心酸又无奈。
《叶问4》里,叶师傅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到头来,也只是单纯为了给儿子求一个留学机会。明明是功夫宗师,可生活上的坎坷,却每每逼迫叶问,走向低头求人的卑微境地。
以这种反差感,恰到好处的锻造了人物的立体感。让他看起来,如同是一个最不像英雄的英雄。
只不过,虽然不像,但叶问最终的落脚点,却依然还是英雄。
只因他身上有仁义,有大爱。诚如《叶问4》台词所说的那般:“我是个习武之人,遇到不公义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来,这是我们学武术的初心。”
习武之人,出发点不是为了好勇斗狠,也不是为了恃强凌弱,而只是为了挺身而出。
这种侠义仁心,正是《叶问》系列贯穿始终的人物内核和价值取向。
自诞生以来,4部《叶问》,分别展现出了叶问不同的人生阶段,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武学奇才一步步成长为受人敬重的武学宗师,解构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多重身份——是英雄,是丈夫,是父亲,也是师父。
《叶问4》里,除了对武术传承的考量之外,其主要核心剧情,便主要围绕叶问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脉络展开,讲述他如何化解父子矛盾,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合格父亲。
除了触动人心的感情线索之外,《叶问4》最大的看点,依然聚焦在动作方面。
片中浓墨重彩的呈现出了5场动作戏码:李小龙vs空手道高手,叶问vs万宗华,海军陆战队教练vs叶问,万宗华vs巴顿军官,叶问vs巴顿军官。
五段打戏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华武术的复杂多变。
作为叶问的衣钵传人,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基础上,又研学出了一套“截拳道”的新式派系。截拳道是一项融合了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自由搏击术。招式看起来,更加变化多端、自由洒脱。
《叶问4》中,李小龙以彩蛋式的炫技,用这套拳法贡献出了一场精彩的街头打斗。不但凭借快速有力的进攻迅速压制了对手,还在打斗中贡献了炉火纯青的双节棍对战。将双节棍软中带硬,柔中有钢的武器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打斗过程中,叶问全程置身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了徒弟的精彩打斗,充满了传承意味。
与此同时,叶问此举也为接下来的功夫片发展,隐约埋下了伏笔。我们可以大胆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李小龙的故事,或许也将会搬上银幕与我们见面。
早前,在前三部当中,我们曾见识过咏春拳对战洪拳、八卦掌、拳击、泰拳等其他派系。如今,到了《叶问4》,我们终于见识到了咏春与太极拳之间的激战比拼。
当咏春拳的连消带打、攻守合一,碰上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此消彼长,一场交锋下来,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相比前三部,《叶问4》还前所未有的让叶问在招式上做出了突破与转变。最后一场动作戏,是叶问与种族歧视者巴顿军官的对战。
对战过程中,叶问罕见的不再留手,禁招齐出——戳眼、踢裆、封喉。
这种招式上的妥协,间接表现了叶问身体上的衰弱与衰老。
让人不由为之感叹,“十年传奇,最后一战”,《叶问》系列这次,也是真的完结了!
完结的同时,该片还带有另一层深意——甄子丹功夫片的落幕。
早前,在《叶问4》发布会上,甄子丹曾如此宣布:“从影37年,第一部是功夫片,最后一部(《叶问4》)也是功夫片。”
无论为了叶问,还是为了甄子丹,我们都值得走进影院,进行一场温暖告别。
毕竟,谁都不知道,下一个功夫宗师,下一个功夫十年,我们到底还需要等多久!
在《叶问3》结束后,我认为这部系列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很少有电影系列能拍到四部之多,也因为《叶问》把这类型片子能用到的套路都用遍了。是的,无论是《霍元甲》还是《陈真》、《黄飞鸿》与《叶问》,故事所依托的都是黑暗时代被欺压已久的民族情绪。
当这些中国近现代的「功夫之王」摆出架势时,我耳边恍然响起了那首「男儿当自强」,周身热血流传,大有拳打欧美白皮,脚踢日本鬼子的气概。
只不过,这类型的故事渐渐被套路化了。以《叶问》来说,除了第三部外,每一部讲述的都是怎么打败看不起中国人的老外,这其中也雷同的存在着其他人不行,叶问出来收拾残局的结局。
在剧情上,《叶问》系列除了第三部外并不太具备突破性。但讽刺的是,第三部却是口碑最差的一部,豆瓣上评分仅仅只有6.4分,远远拉低了系列的平均值。不得不说,观众喜欢看的还是打老外,尤其是在那样一个背景之下,没有人关心「咏春内战」,什么正宗与否与武学境界更是显的不合时宜。
《叶问3》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结尾处没有带着观众冲向高峰,而叶问与泰森一战实际上比结尾「咏春内战」更像是一个残破版的结局。
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了电影的调性,会武术的武师也注定了他们天然该肩负的使命。这是《叶问》与《黄飞鸿》等电影能够受到观众喜欢的原因。
如果说,《叶问1》是叶问的入世之篇,那么之前的《叶问3》就是叶问的出世之篇,他陪伴妻子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也捍卫了自己的武道。但没想到,《叶问4》将叶问从香港带到了美国,让他在大洋彼岸为中国武术进行最后的捍卫,而伴随着出自《左传》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中心思想,叶问还真的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了一个完美的收官。
莫扎特有个关于早起的故事,说的是他常年赖床成习惯,他的母亲为了叫醒他故意在钢琴上相继按下do、re、mi、fa、sol、la、si几个键。没多久,莫扎特爬起来走到钢琴边上按下了do,他母亲的唤醒策略得以成功。
在《叶问3》结束之后,我对《叶问4》没有莫扎特对未完的音符那样有按捺不住的欲望。但在本着有始有终原则进入电影院看完出来后,我认为《叶问4》对于叶问系列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他补足了叶问精神内核上的一些短板,如对孩子的教育等等。
从此后,叶问无愧于武道、爱情与孩子,一代宗师形象从荧幕上跃然而出,可谓毕其功于一役。
以及,《叶问4》其实是一部信息量极其庞大的电影。
在整部电影中,两条故事线彼此交织。一条是父子关系,一条是中国功夫与中国形象。前者是他在得知患癌症后唯一放不下的存在,为此他接受了徒弟李小龙的邀请,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主要目的是到那里为儿子寻找学校。后者是他到美国之后得知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他观念中「外国月亮就是圆」的认知被打破,从而更加认识到团结与信心的重要性。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彼时的世界格局正处于两强争霸之中。但相比于苏联,以「自由平等」而著称的美国更加受到移民的青睐。所谓移民使美国强大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美国最早的白人就是乘坐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洲大陆的被流放者。以及在二战前夕,因为欧洲大陆的动荡,无数的有识之士来到美国寻求庇护。
但是,移民者的后代却开始嫌弃新的移民。《叶问4》里,移民局局长的女儿就看不惯李宛妲饰演的万若男,因为后者是一个中国女孩,且还是一个颇受欢迎的中国女孩。
白人女孩指责万若男是寄生虫,她极尽侮辱之词。而万若男则抛出「美国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美国白人只是强盗」来进行回击。
很显然,万若男言之有物的论据让白人女孩语塞,但也因此引发了后来的暴力事件。
在大基调上,《叶问4》呈现出了美国开放自由平等外衣下狭隘的一面。且这也不并不是导演虚构而来的,而是历史上所客观存在的,李小龙就曾遭到过好莱坞的歧视。与之同时,还有黄祸论甚嚣尘上,黄种人似乎带着天生的原罪,活该被白人用异样的目光审视。
这亦是近代中国人都在默默承受的。孱弱的晚清政府与腐败的民国政府无法成为海外中国人的庇护伞,「东亚病夫」的帽子也与中国人一起漂洋过海成为一种标签。
这也就不难理解万会长在为何让自己的女儿一定要学会隐忍。因为暴力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上,法律在彼时的美国也从来都只是暴力的工具而已,譬如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就能堂而皇之的闯入移民局要人。
这种官方上所带来的无力感一直出现在《叶问》系列当中。第一部里的日本人,后面几部的「鬼佬」,无不将暴力当成武器,肆无忌惮的对中国人施以暴行与攫取非法利益。系列电影也似乎在告诉我们,歧视与偏见不会随着土壤的变化而消失,唯有自强与团结方能抵住这种来自官方层面的力量。
而叶问正如同古老的中国侠客们所一直在做的那样,官不为则以民法惩之,何为民法?手中剑,臂上拳。
万会长在唐人街建立了中国人的庇护之所。这种团结的力量被美国人视之为威胁,于是从法律上、民间中,文化里都在对唐人街的中国人进行着挤压。老移民并不需要地位相当的新移民,他们需要的只是任劳任怨能做苦力的劳工而已。
早已在美国扎根的万会长深深明白这个「世界灯塔」里的残酷法则。所以他一面对李小龙的嚣张与出风头感到担忧,一面又对李小龙教洋人武术而感到愤慨。而叶问最开始说的「为什么不走出唐人街尝试与外界沟通」更像是无知小儿的言论,因为如果人人生而平等真的融入这个国家每一个层面,他们也不会在唐人街蜗居多年了。
后来,当叶问无意中救下万会长的女儿,见到李小龙被挑衅,出手打败中秋节前来捣乱的空手道高手后。他也逐渐明白了这片土地上的残酷法则。当万会长被打伤之后,他带着巨大的使命步入军营,去挑战那个自我优越感爆棚的美国军官。
是的,我们熟悉的桥段又回来了。叶问再度变成了代表中国人的武术家,用拳头捍卫中国武术与中国人的尊严。尽管我们早已看过了与之相似的画面,但当叶问将美国军官击倒在地时,依然让我感到无比动容。这是大多数熟知历史的中国人心中那股憋不住的怒气所产生的感官反馈。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的中国人正越来越自信,如同叶问在片中所说的那样。这种自信源自于国力的日益强大与外交上的强硬,这种自信在今年国庆阅兵之后几乎达到了现阶段的顶峰。这也让我们看《叶问》这类的电影时,恨不得代入今日的中国,从而产生了一种欲施拳脚而不能之感。
叶问所说的自信从来都是需要国家的强大与文明的先进来支撑的,正如现在的我们,就有资格对全世界保持自信。而不是像叶问那般需要用拳脚来说服洋人与自己。
在叶问用咏春打败美国军官后,他武术家的身份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于此同时,他父亲的身份也在美国旅途中得以升华。
在第三部中,叶问是一个好丈夫,正如他在第一部中所说的那样,「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他为了陪伴妻子而错过了比武,丈夫的身份压倒了武术家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叶问3》是该系列中平时的一部,它没有狂风暴雨的冲突与交锋,只有一个为了完成妻子心愿的武术家丈夫。
而在《叶问4》中,得了癌症的叶问所面对的家庭问题来自于儿子。身处叛逆期的儿子不肯上学,他生活在「做什么都被认为是错误」的巨大不满中。即便父亲漂洋过海为他寻找学校,他也丝毫不领情。与之同时,万会长的女儿也与他有同样的问题,自己的出众与父亲教育的隐忍已经达到极限的状态,可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隐忍的她用各种行动默默反抗父亲的管束。
两个相同的孩子,两个不同的父亲,面对不同相似的问题,交织出两幅大同小异的家庭画面。叶正最终因为知道叶问得癌症而明白了他为什么急于为自己找学校,叶问也通过万会长的女儿明白了该如何做一个好父亲,父子达成和解。万若男也通过父亲的被抓与比武受伤知道了父亲长期以来为什么让她要会忍,因为她所在的美国并不像表面那样美好,这里许多人早已将傲慢当成个性,把歧视认作理所当然。
两个父亲与两个孩子为《叶问4》增添了许多柔情之处,我们的叶问也终于达成了在前几部所没有的成就——成为一个好父亲。更为关键的是,他在电影的最后认识到了外国的月亮未必圆的道理,从而放弃了让孩子来美国念书的打算,叶正也最终将咏春进行传承,使之能更好的流传后代。
《叶问》四部历经了十年,如果说演第一部时甄子丹的眼神还带着一丝凌厉与戏谑,那么到了第四部,镜头前的甄子丹真正的变成了一代宗师。叶问在学校惩罚小混混那段,就道尽了一代宗师所该有的气度。
有意思的是,传闻甄子丹小时候是在美国街头打架过来的。不知道他在演那段教训小混混时会不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无知无畏,用拳头极尽逞能的孩子。曾经的甄子丹饰演过陈真等武术家角色,但都不如《叶问》系列来的大气与成熟,他用长衫遮盖住了以往演香港警匪片中的那种喷涌而出的暴力,这也是《叶问》系列能出到第四部的一大原因。
再聊聊反派斯科特·阿金斯。
在《战狼》中,斯科特·阿金斯就饰演过歧视中国人的反派角色,在《叶问4》里,他美国军官的角色将歧视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是,他不仅是歧视黄种人,还歧视美国的黑人。这个角色无疑很符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审美,不过在现实里,1976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斯科特·阿金斯其实是李小龙的粉丝。
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当我们在荧幕前对着他恨的牙根紧咬时,不会想到这个眼神凶狠的男人一直在研究李小龙的武术。而他与甄子丹一样,都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杰出的打戏演员,他所主演的《终极角斗士》系列中的打斗可以说是一流水准。不过在《叶问4》里,他所饰演的反派倒是没有《终极角斗士》里那么多花哨的动作。
叶问观后心得篇八
今天,我和班上的一些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同来到湖南大剧院观看了影片《叶问2:宗师传奇》!
经过一番等待影片终于开始了:影片开头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叶问以双拳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不惜得罪日本鬼子。战争结束后,叶家三口因为在佛山生活艰难,于是叶问在1949年带着妻儿前往香港建立新的家园。叶问一家初来香港生活艰苦,幸好得到了在报馆当主编的梁根借出天台予其教授咏春。可是咏春拳对香港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开班多天仍无人问津。第十天,日暮渐临,一名年少气盛的青年黄梁闯上天台,向叶问挑战,但于数招内被打败!黄梁心感叶问的厉害,带着数名兄弟一同向叶问拜师,叶问就此在香港收得第一批徒弟。
后来,黄梁在街上遇见洪拳弟子郑伟基把咏春传单撕毁,意气之下向其提出挑战!郑伟基被黄梁打败后不忿报复,竟率领手下持刀追斩,把黄梁掳入鱼栏。次日。叶问单枪匹马来到鱼店想和郑伟基讲道理,不料郑伟基翻脸,率大帮兄弟围攻叶问和黄粱,只见叶问以一敌百,在刀光剑影中,带着黄粱逃到了码头空地。这时,叶问昔日仇人金山找也带着一帮人从另一方向赶来。不料,他却反过来帮叶问,对郑伟基说,不要打了。此时郑伟基的洪师傅与好友肥波在多人簇拥下来到,严声追究打伤其徒弟郑伟基的凶徒!洪师傅严斥叶问违反香港武术界规矩,须接受于一炷香时间内通过各门派挑战才能授徒!后来,叶问于酒楼接受一炷香挑战。为免伤和气,叶问只巧妙地把众师傅迫倒地上。只是最后一关由洪师傅亲自把持,二人打得难分难解,直至香烧完仍未分高下!洪师傅欣赏叶问功夫,允许叶问交会费后开馆收徒。但叶问认为强收会费等同勒索,竟断言拒绝。洪师傅怒道若叶问不交会费而胆敢收徒,即破坏武术界规矩,后果自负。后来洪师傅在鱼栏与家人共进早餐时,忽见一炷香比武被图文并茂地连载于报纸上!洪拳被写成与咏春不分上下,报章一出瞬即大卖,全城热话沸腾。
洪师傅于是向郑伟基下令捣乱叶问的天台武馆!梁根因街坊压力请叶问搬离天台,众人黯然之际,叶问却让黄梁等人把木人桩搬回家,决定在小区内继续教授咏春!小区的小公园内,众街坊欣赏着叶问与黄梁等徒弟大耍咏春。洪师傅对叶问的坚持感到敬重,佯称路过送来「西洋拳王争霸战」的入场门券,暗示与叶问冰释前嫌。(此刻,我由衷的为他们两人开心。)在后来的西洋拳王争霸战中叶问带着周光耀与黄梁观看了西洋拳赛,拳赛结束后,由郑伟基与众师弟在台上表演中国功夫助庆,不料遭遇刚刚获得西洋拳王称号的“龙卷风”的藐视,从而引起全场各派中国武师不满,纷纷涌上擂台,洪师傅屡次欲冲上擂台,却被肥波与洋警司阻止,但见众人挺身而不敌,叶问一行也上台劝阻,黄粱偷袭了龙卷风,中招后的龙卷风愤怒挥拳狠狠还击,黄梁中拳后被打至台下,昏迷了!叶问冲上前察看徒弟伤势,洪师傅怒极要龙卷风当众道歉!龙卷风拒绝向失败者道歉,说除非洪师傅能打败他,并扬言三拳打死洪师傅!洪师傅毅然应战,虽然年老力衰,但仍奋战到底。(我认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拳王久战不下越打越怒,洪师傅亦渐渐气力不继,众人为其着急。叶问见洪师傅伤势甚重快将支持不住,欲替他抛下白毛巾投降,但被洪师傅挡开阻止。洪师傅说:“为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潸然泪下!)后来洪师傅被龙卷风狠狠一记勾拳打倒地上!洪师傅最终因为伤重死亡。
报社记者周光耀对洋人的暴力恶行十分不满,于是在报纸上大力笔伐报道,大骂警察包庇洋人、种族歧视等。报导惹起社会群众的愤怒,反洋人的抗议示威不断,洋人警司为平息纷争,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举办「华洋拳赛」,令拳王龙卷风在台上公开地武术,好堵住群众对洋人不公平的指责。在记者会上,叶问当着记者的面,向龙卷风应战,誓要在擂台上讨回民族尊严!时间飞一般的流逝了。叶问战拳王的比赛日期到了,擂台上,比赛正式开始,台下洋人观众占大多数,向叶问喝倒采之声不绝。叶问与拳王展开了一场关系民族荣辱的战斗,身高七尺的拳王浑身肌肉,在体质上占尽优势,身材相对瘦小的叶问屡次摔倒,屡次爬起,他永不言败的精神另台下一名洋人观众所感动,竟由喝倒采渐渐变为支持,连外国观众亦被他的精神感动,只有洋人警司看得很郁闷。前两回合,叶问占上风,为了赢得比赛,洋人裁判竟不择手段地修改比赛规则,禁止叶问使用脚踢。不能使用脚踢的叶问渐渐落了下风,不过他并不放弃,最终使出洪师傅的绝招狠狠把拳王击倒,赢尽全场掌声。在赛后的采访中,叶问说:“今日的比赛,不是为证明中国武术比西方拳击好,而是为了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只是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学会怎样去互相尊重!
看完本片,我感慨良多,对于叶问和洪师傅面对龙卷风时,体现出的屡挫屡战,永不言败的精神我最为感动!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向叶问,洪师傅他们学习,争做时代的先锋,祖国的栋梁。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叶问观后心得篇九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电影中那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他们亦或因为奇遇有幸获得了超能力,或是拥有超越常人的大脑以及富可敌好几国的钞能力。可我们不能忘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英雄存在的。
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却能以肉体凡胎创造奇迹、拯救生命。
这些人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最燃的英雄大片!川航机长刘传健就是这样一位创造了奇迹的英雄,虽然他的传奇经历就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搬上了银幕!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机长》,将在9月30日登陆国庆档。
20xx年5月14日,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驾驶舱副驾驶侧的右挡风玻璃毫无征兆的爆裂,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能击穿耳膜的狂风灌进,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而两位飞行员当时还穿着极其单薄,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刘传健根本来不及拉住他,还好安全带将他拴在了机内。
冷风利如尖刀,这时已不再是形容,而是事实,从下图副驾驶着陆后的上衣和长裤残片我们就可见一斑。在这种危机之下,机长刘传健依然保持了极端的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机上119位乘客安然无恙,两位驾驶万幸仅受轻伤,一位空乘被重达150斤的餐车砸伤了腰部,但这已是创造了国际飞行少有的奇迹。是不是只是听着形容就感觉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故事简直就是天然的电影剧本!在《中国机长》最新发布的“紧急呼叫”预告中,便能管中窥豹的了解到影片对于事件的高度还原,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感受一下这份身临其境的紧张。
预告一放出,无论是在豆瓣还是微博,都是好评如潮,网友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好燃”和“泪目”。
这款预告之所以能将时间的凶险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和它精缩呈现了片中各个角色的多样角度有着不小的关系。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机长的驾驶舱视角,而在影片里,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当时飞机上乘客的恐惧与惊慌,以及了解到机组其他成员在事发之时又做了哪些事,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呈现了飞机上的惊魂时刻。
影片更是将副驾驶飞出机舱的惊险场景都还原到了我们眼前。
直接的危机场面,加上乘客的惶恐不安,有人痛哭,有人呕吐,有人丧失理性,让观众即便在知道事件会有一个完满结局的情况下,依旧紧张的手心捏把汗。预告中还突出呈现了事发时不断与刘传健联系的民航管制中心管制员的一声声呼叫,李现扮演的管制员一次又一次喊出飞机的编号,却无法得到回应,就如同一个倒计时一般,失联时间越长,状况便越危险,越是让人心里没底。
在现实中,也的确是管制员的快速应变为飞机的安全降落提供了保障,他们要在联系不到刘机长的情况之下,仅凭雷达讯息,清空飞机前往备降机场航道上所有可能经过的航班。角色原型: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区域管制中心管制员罗天宇(李现饰演)。
光是机场附近的区域就有8架飞机的航线临时变动,在8633着陆前,因为没有办法确认将在哪个跑道降落,机场塔台更是协调清空了所有跑道。整个过程中,管制员对8633的呼叫从未间断,不仅是为了尝试重连,同时也是不停将地面现状和航道情况报给机组人员,哪怕是可能压根没有人能收到。预告中张涵予饰演的刘机长和李现的对话,也完全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录音,刘机长语气的淡定至极和逻辑清晰,与当时的凶险程度和其他人的惊恐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刘机长才可以当机立断化解了这场看似无解的危机。张涵予成功诠释出了这种波澜不惊的沉稳与老练,只是看着他的脸就让人有种安心和靠谱的感觉。
预告中其他空中飞机在收到管制员帮忙呼叫的请求后,不同口音的呼叫声音顿时让人心头一暖!
飞机周遭虽然只有一望无际的天空,下面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一刻机上的人并非孤立无援!
8633上有尽职尽责的空乘,有临危不乱的机长,地面上也在为迎接降落做着万全准备,空中的伙伴也在一刻不停的尝试通话。
在预告的最后,备降成都机场的地面保障部门,消防、医疗也是全员出动,等待8633的归来。
在这款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机长》对于事件的呈现角度之详尽,甚至还包括了机组成员和机上乘客的家人与朋友,他们就像是此刻我们这些观众,忧心忡忡的密切关注着事态,却也无法帮上什么忙。在事件过去之后,刘传健机长曾被央视邀请参加《开讲啦》节目,主题是“从平凡到非凡”。刘机长在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时表现的异常淡定,就像他是在讲述别人的不凡故事。直到节目尾声,一位小姑娘哽咽着像刘机长表示感谢时,刘机长也一时间湿润了眼眶。这位姑娘事发时正和自己的男友一起坐在8633的机舱中,体验了一把生命的大起大落。
她说虽然自己第一次和刘机长面对面,但除了父母外,刘机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刘机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两人激动相拥时,我明白了虽然两人从未谋面,但一起意外让他们拥有了同样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刘机长提到重新回到岗位后有什么感受时,他说:“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对生命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亲身经历这样的危机与奇迹,无法体验到当事乘客和刘机长那跌宕的感受,但《中国机长》给了我们身临其境体验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奇迹之旅的可能。这样一部影片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刘机长等奇迹们为什么能成为英雄。
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影院,在向这些平凡又非凡的英雄致敬同时,也能够跟着《中国机长》一起,重新审视一下生命的分量。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
原本抱着狗尾续貂的心态去看《叶问4》的,毕竟系列电影一般是越做越差,但没想到《叶问4》给这个系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算是出色的谢幕和完结了,个人认为水平和第二部相当,差于第一部,远胜第三部,豆瓣7分以上绝对是妥妥的。
这一部的打戏真是太好看太出色了,不愧是八爷袁和平指导的,看得真的过瘾,真是爽,太极拳,空手道,跆拳道的加入丰富了武打动作的种类,增强了电影的观赏度,咏春中几个杀招的出现也是看得我很满足。
文戏这部戏也不弱,从头到尾穿插的父子情,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映射,甄子丹表演的真是好,不仅把沉稳,处变不惊的一代宗师,武学大家的叶问气质演出来了,也把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关切儿子,为儿子四处奔波的好父亲的形象刻画得很饱满,叶问与儿子的最后那通电话,最后那次打木人桩,闪回的前三部叶问的种种画面真是泪点满满。
但这电影还是有缺陷的,情节很老套,感觉和叶问2的故事区别不太大,李小龙的戏份安排得不合理,前期那么多戏份,看得也真是过瘾,后期居然直接沦为了路人,毫无存在感,也不知是陈国坤不受重用还是剧本安排如此。
不过说到李小龙,这戏里李小龙的部分是真的太好看了,前期戏份的大大增加,给了李小龙充足的发挥空间,陈国坤这次的打斗戏份很好看,梦回《李小龙传奇》,不过对于李小龙精气神方面的还原做得更好了,也狠狠打了昆汀的脸,这才叫李小龙,你那里纯粹就是搞笑的。
看完后久久没有离去,感慨功夫片的黄金时代真的过去了,甄子丹宣布不再出演功夫片,吴京转型商业动作片,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一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叶问》。
叶问是咏春拳一代宗师,是李小龙的老师。练咏春拳、和武馆的馆主比武占用了他的大量时间,所以他很少陪在他妻子、儿子身边,但他的武功好得不得了。有几个北方佬到佛山来到处踢馆,甚至闹到叶问家里和叶问比武。叶问没办法,只好使出咏春拳,几招就把北方佬打趴下了。叶问成了佛山人民心中的英雄。这时正是三十年代,日本人打进中国。他们早就听说过叶问的厉害,三浦想让叶问当他们的武术老师。叶问拒绝了,但和三浦比了一场武。结果可想而知:叶问赢了,可被日本人开枪打伤了,他的朋友就把他们一家转移到香港,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叶问是一个正义的人,他咏春拳练得极好,打坏人,为佛山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非常地爱国,日本人让他做皇军的武术老师,他想也没想就摇头了,他是不会当叛徒的,他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人的恐吓,叶问没有退缩,照样打赢了三浦,受伤了也不遗憾。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已经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如果问你,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是像李钊那样屈服当汉奸,还是像叶问那样挺下去反抗,就算受伤甚至死也不足惜呢?我想大多数人大概会回答,学习叶问选择后者,那是因为我们有一颗正义的心!可是,真的有一把枪顶在你胸口,你会不怕死吗?你会不屈服吗?会像叶问那样勇敢吗?我想,很多人肯定就会害怕了,就顺从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感受过那样的恐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会因为一点困难而退缩,面对一点挫折就丧气,缺乏勇气迎战。所以,爱国也是需要勇气的,不是光嘴上说说的。
《叶问》告诉我,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勇气,可以为国家牺牲一切,那才叫真正的爱国!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二
先来梳理下故事梗概:叶问因为自知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加上儿子不好读书,只好打拳,惹是生非,被学校劝退。终于接受爱徒李小龙邀约去旧金山的空手道表演,并打算给儿子找一个学校就读。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牵动观众三条线索分别叙事,一是,叶问为儿子求学找唐人街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反而被要求规劝爱徒李小龙不得传外国人中国功夫,更不能把中国武术写成文章发表;二是,万宗华女儿若男在学校里与拉拉队原队长(移民局官员女儿)的争执,以致无法忍受;三是,海军陆战队军官赫文(小龙徒弟)想要把中国武术列入军队训练项目却遭到另一军官巴顿及空手道教练哥连的岐视,侮辱及疯狂反扑。
叶问大师就在这样的困境中找到一条道路,以道、德、功证明了中国功夫,征服了观众。
先是不为自己私利(求儿子入学推荐信)而拒绝中华总会会长万宗华;继而在入学无望出校时救了陷入危险境地的若男,送若男回去后,与万宗华交手,因地震中断,为后来留下悬念;鼓励若男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在觉悟应该给自己儿子追求梦想的权利;在中秋晚会上打败哥连;在得知万宗华被巴顿打残后,坚持一个武者的初心,遇到不公义的事,要挺身而出,打败巴顿,证明中国功夫。
当然,前提是,交待好“后事”——告知儿子自己得了癌症,到美国为其找学校的真相,并向儿子真诚道歉,父子亲情终于理顺了:亲自教儿子打拳。
这个地方戳到了我跟孩子的泪点。叛逆期的少年,终于明白父母良苦用心的时候,是孩子成长的时候,也是大人思想转变的时候。
本片设置的情景,年代感很强,那些年走过来,真不容易。其实现在也不易。所以,在艰难的时刻,一步一步,不忘初心,走出一条向上的路。不为感动他人,只为守住内心的公义!
这可能是武者之魂。
用片末叶问教儿子打拳,让儿子录下来,他家的匾额上的四个字,结束今天的观后感:“武以载道”。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三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武术的事:有位武林高手,名叫叶问,他是咏春派的创始人,一心想把这门武功传播出去。他来到了香港,开了一家武馆。过了好长时间后,才来了个学武的人,他叫黄梁。叶问十分高兴,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咏春武馆就这样开张了。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收了许多的徒弟。
为了得到武林同行的认可,叶问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上了挑战台,他所面对的都是武林中的各派高手,而且必须在圆台上坚持至少一柱香的功夫,否则就卷铺盖卷走人,别想在香港开宗立派。可是,叶问是什么人物,没费多少事,就摆平了两位高手,这时张师傅出场了,他是香港最大的门派洪拳的掌门人,同时也是武林中最厉害的高手。叶问没有退缩,他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与张师傅过起了招,高手对高手总是让人看得惊心动魄,令人窒息。过了许久,时间到了,圆台裂了,两人依然没分出胜负,最终,叶问得到了武林的认可。
后来,在一次与洋人的比武中,张师傅被洋拳王龙卷风给打死了,叶问得知后,十分伤心,决定为张师傅报仇雪恨。在与龙卷风的搏斗中,叶问险象环生,数次被龙卷风打倒在地,凭着顽强的毅力,他又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并最终将对手打翻在地。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四
5年5部“叶问系列”电影的上映,也许会成为你跳过这第5部叶问电影的理由。何况电影竟然以“终极一战”这样廉价的字句作为标题,加上影片由拍出让叶问系列走向低谷的《叶问前传》的导演邱礼涛执导,近些年烂片又重新多起来的影帝黄秋生饰演叶问……综合来看,除了铁杆功夫片影迷,这部电影一副十足的“炮灰本色”。
不过如果你是了解叶问宗师生平的人,或者你是第一次知道“咏春叶问”,本片都会给你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感,让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下一届金像奖影帝,我挺黄秋生!”
和之前的三任叶问饰演者相比,不管是人物性格、咏春身手还是精神气质,黄秋生是最独一无二的。作为电影形象的叶问,前5部和本片一样都是虚构为多,不过在本片之前,叶问宗师在香港传武的这段岁月,全都给观众留下一个误会,那就是——香江岁月的叶问,正当壮年,在甄子丹版的第二部,叶问不仅又打倒了一位帝国主义拳霸,还有娇妻与一对儿子相伴,虽已不再是富家子弟,也说得上是逍遥自在。
然而事实是,1950年叶问孤身一人前往香港,已是57岁高龄。这位不爱多说话,行事儒雅低调,为人外圆内方的武术家,在香港的生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快乐。据他的儿子叶准和几位还在世的徒弟回忆,叶问虽然谈吐简洁幽默,每天都有一群徒弟相伴,但他经常会一个人发呆,很少和谁吐露心事。后半生,因为时代风云,叶问再也没见到过发妻张永成,只有一位没有名分的“上海婆”照顾过他,并和他有了第三个儿子叶少华。而这一段不被认可的感情,也曾令叶问和一众徒弟出现过感情危机。太多的不快、沉重,加上从云端跌落红尘的人生经历,让晚年的叶问更不爱说话。这种沉默,对于人到中晚年的武术家,其实是深妙不下于武学真谛的气质。
一代宗师,和名人大腕一样,被人看到的永远是成就、辉煌,不过提升他们成就的,更多的是身后的牺牲与隐忍。某种程度上,正是跌宕起伏的历练,才为宗师的武学修为和处世哲学添了臻入炉火纯青、返璞归真之境的火候。
因此,直面宗师个人史的本片,“传记片”的质感压过了“传奇片”的想象。这些,绝对都是黄秋生的功劳。尽管他比真实的叶问要高出两个头不止,混血儿的血统也让他的五官大异于叶问。但当他拎着两个竹箱,身穿一袭长衫,孤身一人略显迷茫地站在香港的街头,一位落魄风尘身怀绝技的大师形象,就此将黄版叶问和前三版叶问划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本片的黄秋生,会让人失忆,忘了他在《人肉叉烧包》、《野兽刑警》、《古惑仔》、《无间道》等等精彩的电影中存在过。他能于瞬间制服暴徒,但不会让你觉得暴力;他和人对话,无论是情人、儿子等亲人,还是蛮横的武林同道抑或地痞流氓,总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还让人有回味的余地。他演出了武学大师的气节与气量,也捕捉到了一个老先生乐观、圆融、细腻的神韵。你可以感觉到黄秋生和梁朝伟一样,是在叶问这个角色上下了功夫的,但和梁朝伟的个人特色相比,黄版叶问更真实,更立体,更有逝的年代的味道。
但黄秋生的贡献,无法掩盖影片剧本孱弱的硬伤。除了精彩的咏春动作,琐碎而没有重心的叙事,没有呈现出晚年叶问的精彩。看完电影,更同意黄秋生对自己的评价:“我演过烂片,但从没演过烂角色。”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五
倍受期待的电影《叶问2--宗师传奇》已经上映了,我也在第一时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功夫片。总体感觉这是第一部的升级版,前半段是打斗兼搞笑,后半段是打斗兼煽情。回想前年看第一部的时候,观众的反应更加强烈,这可是有史以来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听到如此轰动的掌声,难得啊。影片大概的剧情是这样的:延续第一部的情节,在打死日军军官后,叶问在友人的帮助下,携妻带子,逃离佛山,定居香港开始了新生活。碍于生活的艰难,叶问不得不开馆收徒,大弟子黄粱得叶问亲传,在与他人的切磋中被别人教训了一番,由此引出了一场咏春与洪拳的大战!从一开始的相互较量,到后来共同捍卫中国武术的尊严,上演了一段武术宗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在故事的最后,还抛砖引玉的让少年版的.李小龙上场,也为这部影片添加了浓重的一笔,也许这正是导演为日后可能推出的第三部提前预热,很期待。说到功夫片,最振奋人心的一定是比武。本片的打斗场面非常紧凑,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精彩的就是片尾叶问为洪震南报仇,捍卫中国武术,挑战拳王"龙卷风"的那段精彩打斗。当场上出现诸多不利于叶问的规则,叶问毫无怨言,咏春拳雨点般的砸在对手身上,辗转腾挪之间拆招擒拿,一气呵成,打出了中国武学精神。比武结束,叶问说道"今天的比赛,不是证明中国武术比西方拳击好,只是向大家展示中国武术的修养和气道,以及中国武术所要传达的中和之道以及尊严。虽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人的本身没有贵贱之别。"这句话打动了影片中和在场的所有观众。
总之,《叶问2》继承了前部的优秀,绝对是一部打斗场面精彩,能唤起中国人血性的影片,喜欢的朋友们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一定不会后悔。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六
听妈妈说,过几天《叶问2》就要上映了。上映的那天是我的生日,妈妈准备带我一起去看电影。心里那个美啊!终于等到了今天,我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叶问2》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武术的事:有位武林高手,名叫叶问,他是咏春派的创始人,一心想把这门武功传播出去。他来到了香港,开了一家武馆。过了好长时间后,才来了个学武的人,他叫黄梁。叶问十分高兴,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徒弟。咏春武馆就这样开张了。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收了许多的徒弟。
为了得到武林同行的认可,叶问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上了挑战台,他所面对的都是武林中的各派高手,而且必须在圆台上坚持至少一柱香的功夫,否则就卷铺盖卷走人,别想在香港开宗立派。可是,叶问是什么人物,没费多少事,就摆平了两位高手,这时张师傅出场了,他是香港最大的门派洪拳的掌门人,同时也是武林中最厉害的高手。叶问没有退缩,他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与张师傅过起了招,高手对高手总是让人看得惊心动魄,令人窒息。过了许久,时间到了,圆台裂了,两人依然没分出胜负,最终,叶问得到了武林的认可。
后来,在一次与洋人的比武中,张师傅被洋拳王龙卷风给打死了,叶问得知后,十分伤心,决定为张师傅报仇雪恨。在与龙卷风的搏斗中,叶问险象环生,数次被龙卷风打倒在地,凭着顽强的毅力,他又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并最终将对手打翻在地。
叶问真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他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学习的,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虽然我们不能像叶问一样拥有一身的武艺,但是我们可以像叶问一样,拥有一身的知识,同样也可以为国争光的。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七
叶问到了第三部,自然期待会越来越少,突破就成为最大的主题。叶问2的差评,让我们带着最大的疑惑走进了影院。还好,它依旧保持着应有的水准。
作为不太喜欢暴力和血腥场面的女性,叶问3的格调很是对我的口味,整篇的打斗仿佛都点到为止,极好的彰显出了对叶问的英雄主义情节。无论是一人对多人的群战还是与张晋饰演的张天和(忘记名字)之间的对打,都似乎是节奏性的进行着。还好,武打很精彩,没有出戏。
我最喜欢的一场是叶问和泰国不知名打手之间。叶问陪生病的妻子拿完药,走进电梯,一只野蛮而粗壮的手挡住了关上的门,在狭窄的空间里,一场打斗不可避免。之前的几分钟,叶问一直在庇护自己的妻子,而后出了电梯,把妻子放在了电梯,几番打斗,把泰国打手打跑后。一回头,刚好妻子的电梯降落,弯身拿起妻子的药,缓缓的牵起了妻子的手…多么动情的情节,我相信这一幕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女子都动容了,我感受到了强大的被保护欲和安全感!
最后一段对打,跟张的挑战,棍、刀、拳轮番上阵,但似乎都像只是切磋,只有在最后一刻,张耍诈弄伤他的眼睛,靠听力赢得比赛后,咏春正派也深深地讽刺了张。最后,叶问转过头对张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
留一盏灯,等一个人,妻子永成的恬美和温柔,或许是一代宗师叶问深沉力量的启明。妻子终日温柔的陪伴和深爱,让叶问在妻子病后深深愧疚于对妻子平日缺失的关心。难得掉下的泪渲染出了这位传奇宗师心底最深的痛。
叶问3,没有延习前两部的民族主义情节,而是展现出了一代宗师叶问最普通最平淡的感情和生活,但是却也彰显一代宗师的气度和担当。这比把他描绘成民族英雄要恰当的多。
熊黛林很美,轻言轻语的温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妻子照顾一个家的日常用心,她的温柔,也成就了叶问对咏春的专注和力量。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八
在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优美的春天。我满怀激情看了《叶问》这部影片,心中有许多感受。
人们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没过几天,可恶可恨日本鬼子打破了这个平静的生活,人们动不动就会受到日本人的欺压。鬼子抢我们人民的粮食,霸占我们的房屋。就连富豪叶问也沦落到了百姓。去煤窑推煤,维持着穷的生活。一天,日本人来到煤窑说:“谁要是打败日本武士就会得到一袋米。这在当今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有许多人去。但都有去无回。叶问也去啦,他打败了10个人。日本人头头满地找叶问,说是公平比武其实就是想至叶问于死地。最终,叶问和他们比。他说日本人根本不知道武术精神,他们只会用无路欺压人们。叶问打死了和他比武的武士,最终叶问被另一个头头枪毙。
我认为叶问死得值,他为中国人争气。给我的感受是受到外来人的欺压,我们要拼出命保护祖国,国家体现中国人的坚强的品质,为中国人争脸。
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中,他是一个富家子弟,可他身着一身朴素的长袍,从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去找不出一丝豪门子弟的味道,面容亲切,举止高雅,但在战火纷飞的时期中,如果没有好友武痴林的惨死,没有亲眼目睹廖师傅被枪杀,塑造了一个拥有武者血性的叶问。
从叶问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浩然正气,一股不可屈服的力量。当金山找寻来挑战南方武术的时候,他从容淡定地为所有武馆留住了尊严,他维护了佛山。战火纷飞时,他变卖家里的财产,但挖煤工是为了守护家中的妻儿,维护自己的家庭。当他公开与三蒲对战时,他不顾自己的生命的危险,将自己的愤怒幻化为拳头,将凝聚愤怒与仇恨,有可能也有一点点无奈,当悲哀的拳头打响三蒲,将他打倒,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守护了自己所珍惜的家园。
作为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人,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奋进,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凝聚13亿的中国心,使困难不再是困难,使离别不再是离别,中国人从此不再害怕,实现了真正的“少年强则中国强”。
叶问观后心得篇十九
近几年上映的功夫片逐渐多了,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非《叶问》莫属,五一期间在电影院看过叶问2后,又回去把叶问1看了两遍,不免有些想法,于是决定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
叶问1和2故事其实都不复杂,分别讲述了叶问在佛山、香港的生活,电影总体脉络很清晰,节奏简洁明快,人物个性鲜明,音乐渲染到位,主题突出,最主要的一点,这是一部老百姓看得懂的电影,并且看起来很过瘾,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定位为功夫片,要突出叶问大师的功夫和拳脚,导演叶伟信和相关班底人员着意突出了电影武打场面,相关武打动作设计相当精典,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一人挑战多人,都让人过目难忘,闭门切蹉、上门踢馆、擂台比武、棉花厂大战、天台授徒、鱼档群斗、华洋拳赛……随便哪一段都设计得相当精彩,但要说到经典的打斗场面,恐怕还是叶问1中的一对十和叶问2中的桌上比武。叶问1中叶问一人挑战十人的动作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动作干净利索,后面多部香港电影(如花田喜事20xx、72家租客等)中都有对这一桥段的模彷,而叶问2中叶问与洪震南的桌上比武也是让人把心提到喉咙口,欲罢不能,把拳打斗牛之地的概念诠释得十分明了,相信这个桥段应当也会被其它导演模彷吧!
虽说是功夫片,但叶问1、2都有与外国人打斗的场面,导演也试图经过这种场面的描述来突出一种民族精神,展现电影主题。叶问1主要是针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经过叶问之口阐述武术与暴力的区别,强调武德与修养。叶问2与英国拳王龙卷风的比试则更多的是要突出人的平等与尊重,“人的地位虽说有高低上下之分,但在人格上应当是平等的”,这句话与简爱的那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叶问中的配角表演其实也是相当精彩的,每个人的镜头其实并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而也是这些重要的配角,串连起了整个电影的节奏,如叶问1中的金山找、武痴林、李钊,叶问2中的黄梁、洪震南,这些人一个个性格鲜明,或可恨、或可气、或可爱、或可叹、或可敬!相对于众多男性配角,熊黛林饰演的叶问夫人尤其值得一提,性格刚柔并济,但又默默的支持着丈夫,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相互依持,对丈夫和家庭的热爱演绎得恰到好处!
就个人而言,我对电影的配乐十分欣赏,节奏低沉,但又不失高昂,对整部电影的气氛烘托和渲染相当到位,尤其是叶问2中当叶问把英国拳王龙卷风击倒在地时,激昂的配乐陡然响起,将全片的气氛一下子推到了最高潮,那一刻,观众好像一下子融入了当时的比武擂台中,让人忍不住想大声呐喊、大声叫好!对此,我不得不对给叶问配乐的日本音乐人表示敬意!
就总体而言,我个人更偏爱叶问1,可能个人更偏好看叶问打日本人吧,也可能是因为叶问1更突出和强调武德的修养吧,也可能是因为叶问1的色彩冲击更鲜明一些吧!这几年看电影我以看盗版为主,但叶问1我是买的正版碟,叶问2我是去电影院看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老百姓掏钱去电影院看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