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论文内容范文(22篇)
不同类型的作文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一
管弦乐《糖果仙人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1890年12月,柴科夫斯基应彼得皇家歌剧院的邀请,为该院创作一部芭蕾舞剧的音乐,舞剧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洋娃娃和鼠王的故事》编写成。
原来,在柴科夫斯基动笔写《胡桃夹子》音乐不久,他接到美国音乐界的邀请,欢迎他三月份去美国去访问。在赴美途中,柴科夫斯基在巴黎等船,闲暇无事到街上一家乐器店逛了逛,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新扫明的叫“莫斯特”的用小锤子敲击发声的键盘乐器,这就是钢片琴。柴科夫斯基对这种乐器发出来的音响十分感兴趣,他马上给出版商尤根逊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买一架。待柴科夫斯基从美国返回俄国后,这架钢片琴也到了。他便对它进行了研究,并把它作为《糖果仙人舞曲》的主奏乐器。因为这种琴的声音比较小,柴科夫斯基在配器时进行了精心设计,他除了圆号之外,没有再用其他铜管乐器,也没有打击乐器。在木管乐器组里,加上了不常用的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这几种乐器的组合使乐曲更富于童话色彩。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二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 每一首歌都像一只纸船,承载着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风格,演绎着不一样的感受,娱乐空间 带你飞越音乐地带,去解读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我是xx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爱情的故事”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
这是世人面对爱情时最坦诚的迷茫 迷茫之中又胶着不愿放弃的情感 怕孤单 又怕背叛 所以世人热爱誓言 在风花雪月里 引天地作证 指江水为誓 将未来上了锁 逃离变幻莫测的世事(可不可以可不可以 xun)
关于爱情的结局 多少人渴求做一枕黄粱梦 一觉醒来已是地老天荒到白头 幸福大致相同 不过花好月圆良人相伴 悲伤却总是风情万种 数不来的痛 道不尽的伤 情有迁异 缘有尽时 爱在流年里被时光磨去棱角 是不是世间的生死相依太过平凡让我们开始热爱这种相思的肝肠寸断( i love you for will give up 谢君)
一夕之间 朱颜便可成皓首 成长岁月漫漫 却是在爱情里涅了盘 拨开了其本身的华彩 走尽数度波澜 终于抵达内心 那些温柔而执着的光芒 与天荒地老无关只是一种眷恋 相伴着 便是花好月圆 (一人走到最后 李玥明)
最后附上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音乐广播稿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三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音乐文化更是改变了音乐教育的表现形式。在当今多元化音乐教育文化理念背景下,我们应当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教学,将民族音乐文化内容,赋予多元化民族特色,让音乐教育体现新的生机及内涵。基于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展开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分析,剖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用,并提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针对性措施,以期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强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然有着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极具多元化,更在国际间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不过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独特性,并未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得到重视[1]。由于对国外西方音乐的学习,就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现状而言,西方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学习主体,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却逐步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2]。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来看,民族音乐文化是构成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经无法将其作为单一化的音乐教学,而应当重视在不同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多民族音乐特色及人文内涵,同时更要将其作为一种新时代的音乐文化创新[3]。
(一)宏观环境。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及整体经济水平比较滞后的偏远地区。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局限性,他们与外界之间所形成的联系相对较少,同时音乐文化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存在较大限制。民族音乐文化所活动的空间相对较为固定,通常情况下会受到世代相传的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明显变化,比如广播、电视、交通、网络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技术[4],都能够让少数民族地区感受到外界音乐文化。而此种外来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演唱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及冲击。比较质朴的本土化音乐与外来音乐的技术制作相比,导致外来音乐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提升,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则受到冷落。(二)发展劣势。就民歌的演唱来讲,我国流传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歌种类尤其之多,整体数量也相对较为惊人[5]。但由于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社会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变迁,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步造成较大的冲击,因而导致越来越少的人会唱民歌。而少数民族地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更加热衷于流行音乐,忽视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为了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及保护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考察了我国贵州、甘肃、广西等省(区),发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均不容乐观。(三)发展潜力。在现阶段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已经逐步引发我国诸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我国已经设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就作为其中一项,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还专门设立了“原生态唱法”,从而鼓励人们多去传唱民族音乐。而民族音乐文化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使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其传承及保护的迫切性加以正确引导。
二、多元化音乐教育分析。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概貌。基于当前我国本身的音乐特性来讲,一直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民族性及地域性特点,并且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喜爱。基于某种意义讲,我国的音乐本身就具备了多元化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其实都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内涵及精神[6],体现了所在地区的文化属性,更形成了所在地区的重要文化内容,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民族音乐本身所依赖的社会宏观环境已经逐步变迁,因此其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发展路径,必然要重视进一步创新。在当前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如果想要更好地传承,就必然要逐步扩大其自身的影响范围,同时还应当主动地与学校音乐教育相融合。通过借助当前的现有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手段,实现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创新及传承,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更加全面地对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加以了解。在现阶段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及本质有所领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整体认同感,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创造力,激发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由于音乐文化及教育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通过分析多元化音乐教育,必然会将其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重要途径。(二)音乐教育多元化传承特征。针对音乐教育的传承特征来讲,可以基于两方面着手,其一就是基于音乐本身的产生起源,其主要产生于语言类音调中,由此也必然决定了民族音乐文化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将音乐风格加以统一,从而更加完美地体现于同一民族张闽赵洋洋:论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及统一性。再者就是音乐符号是音乐文化传统所构成的基本要素,同时更是其尤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与此同时也表现了音乐语言的文化载体[7]。在此作用之下,基于一定层面,将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观有所凸显;基于另一层面,也能够更好地塑造音乐教育方式,促进音乐思想的形成,从而对音乐文化形成更加深远的影响。由此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背景的民族音乐,会由于音乐价值观的本身影响,从而呈现出多元化音乐文化特色。
三、多元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的作用。
(一)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独特魅力。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直接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影响是具备双面性的,分为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积极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处于当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及融合[8]。而消极影响则会致使民族音乐文化无法正常地实现彼此沟通及交流。由此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考其他地域性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对民族音乐文化体系逐步丰富,从而增强其自身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保持民族音乐的内在精神品质,不脱离其文化本质。(二)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力。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态及存在依据来讲,无论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的实现需要经由教育及社会生活才能更好地融为一体。对社会发展进程而言,更是加快了社会的生产进步,使得此种音乐文化意识形态逐步融入至社会文化体系中,同时也形成了愈来愈重要且明显的体系。相对来讲只有社会整体发展有所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文化发展。从另一层面讲,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其民族文化自然具备一定差异性及独特性,比如音乐风格、题材、主题及文化载体,都是民族音乐文化与其他音乐文化形成区别的重要标志。(三)在文化借鉴中创新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化音乐教育社会背景下,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变迁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维度,更是音乐文化传承的本质。基于音乐本身的教育过程来讲,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无论是对于施教者或者受教者,其本身的状况及价值观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整体的音乐教育过程并非只是单纯地复制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多的是实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从而衍生出新的音乐文化要素。
(一)保护。1.重视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关注度。要想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构建一套完整性的传承、保护、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并且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对其逐步完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应当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关注度,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人预留一定的社会发展空间,予以其经济待遇及社会地位,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鼓励新一代青年群体投身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同时在艺术类教育、舞蹈教育、传播及艺评体系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打着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牌子,一味地向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索要保护资金投入;应当避免由于功利心过强,从而导致商业文化覆辙的出现;同时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由于一时热情、文化猎奇而对民族音乐文化造成的人为性破坏。2.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民族文化保护园。通过构建民族音乐陈列馆,陈设来自民间所收集的诸多少数民族乐器,以及密切相关于民族地区生活文化、人文氛围的服饰及道具,并且通过民间音乐乐谱、影像资料等的收集保存,以及对民族音乐文献类历史资料的整理,以此充实民族音乐陈列馆。此种实物类的资料、乐谱、影像学数字资料,都具有尤为关键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非物质文化收藏价值。我们应当重视将音乐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及多种形式,实现民族音乐文化至可长期保存资料的转换。另外,借助编写民族音乐的特色乐谱等方式,为其配上数字音像或者录音等;或者借助文字形式,客观地描述民族音乐生活的实际状态,撰写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习俗及人文氛围,从而实现以不同方式记录民族音乐文化档案,通过上述方式,保护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园的构建,是在既定范围之内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部分尤为珍贵的乐种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要想更好地得以保护,必须依赖于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构建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园,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更加集中化且多样化地保护,最终实现整体性文化保护。通过在民族地区构建民族文化保护园,从而更好地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二)传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延续民族音乐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传承不仅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保护的被动性。基于民族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讲,由于年轻一代并未对其有较多的了解,因此一些专业人士在研究中就对其存在诸多忧虑。当前只有极少数的民族地区后辈,还对民族音乐文化感兴趣。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应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学校音乐课堂,让青少年自小能够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否则就可能出现民间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文化断层。首先应当从小学生群体逐步抓起,通过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学校的音乐教材中,可以让民族地区小学生群体都够对所在地区或者其他地区的民歌有所了解熟悉,让他们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要始终保持科学传承的态度,做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我们应当加大对培养青少年民族音乐人才的重视程度,将文化艺术类学校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培养少儿民族音乐人才的培训基地;举办多样化、特色化、民族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请民族音乐的老艺人重新开展民族音乐传唱,在传播及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肩负起向后辈传授音乐文化的重要指导责任。另外,也可以通过组织多种能够体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交流。除此之外,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及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应当更加积极地开发多种音乐类文化课程资源,重视满足民族音乐的表演、欣赏及教学需求。与此同时,需要重视文化艺术资料的发掘、民族唱腔的抢救以及戏曲的逐步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合作,并成立艺术研究所、艺术陈列馆、唱腔艺术团、艺术保护传承基地等。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层面,我们需要逐步学习部分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经验,从而更好地将拥有技术及人才优势的高校及研究所,转变成为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承力量。并且,通过借助现阶段的计算机设备软件,以及诸多硬件设备的支撑,从而使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当重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长期规划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相信在民族地区广大有为青年以及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必然会在多元化音乐教育背景下,不断创新、保护、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静.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科研,,(8).
[2]张加贝.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影响[j].北方音乐,,(10).
[3]邓文欢.试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35(11).
[4]陈自勤,王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6).
[5]黄柯瑕.论壮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舞台,2015,(5).
[6]郭强.多元教育理念对高校少数民族音乐运用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
[8]李艳婷.论高校教育在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以丽江民族音乐文化为背景[j].艺术品鉴,2015,(8).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五
(一)加强人文素质是新时期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
大学专业音乐教育最大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和表演人才,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也要重视音乐存在的人文素养。但是纵观现在大部分大学,对专业学生的音乐培养道路上存在着严重的偏颇,重视知识而忽视人文,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无法真正的打动人心,充满苍白无力感。并且一些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更是专业知识自身不够,教学方式也比较死板,缺乏新鲜感,没有相应的音乐文化内涵在其中。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全面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切入点。
之所以要加强音乐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专业音乐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身体素质。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将该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针对一般的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也要涉及到文化素养方面;第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文化素养方面要有特殊性要求。但是在重视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的时候也不能忽视音乐专业资深的特殊性,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本末倒置的,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一)加强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具有创新能力,而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以教学管理和实践为主要线路,以教学计划、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为培养方式,这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有众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必须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提高对音乐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相互互补和结合的重视程度,在新改革的教学中显著体现,将原本缺少的人文素养与内容充实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实际性,教学效果更明显,学生的课堂活跃性更佳,让音乐艺术的感染与生动性感染大家。有机地将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促进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而又整体的提高与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不管是学生还是音乐老师,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素养都要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思想观念,集大家之所长,融合各种有关知识在其中。在融合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首先要有让人信服的专业水准,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音乐老师文化素质的高度与学生学习音乐以及人文素养具有巨大联系,优秀的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感染学生。
(三)改变观念,发掘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要将价值观和成才观正确合理建立,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老师改变原本的学生观以及教学观,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令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获得提高,在渲染过程中领会音乐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从而获得启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同时音乐教学观念的改变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认知,提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腾飞,让音乐教育获得更多种类的教学手段,能够结合新技术和教育方式完善与充实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时时在身边。
三、结论。
人文素养和音乐教育的结合十分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也有利于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的人文魅力来吸引学生,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是一门艺术,因此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更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六
摘要:《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里阐述了课程开设现状和开设以来存在的课时安排少、授课内容浅而旧、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好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希望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依据。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3(2):80-81.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七
摘要:音乐教材是音乐课程的基本载体,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材料、最主要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同时音乐教材还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条件。对音乐教材进行分析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的的达到与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精心地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材;教材分析。
一、章音乐教材分析的原理。
(一)音乐教材分析的含义。
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材料和最主要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分析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的重要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乐教材分析的含义。1.整体性的音乐教材分析。音乐教材的分析包括音乐教材本身、课程标准、学校和社会环境、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教材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等进行的整体性分析。2.音乐教材分析应立足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强调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认知的规律,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3.音乐教材分析应置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要把教材分析置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具体指学校内部、外部的环境。
(二)音乐教材分析的.特点。
1.音乐教材分析的综合性。对教材的分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各种与学生音乐学习相互的因素来对音乐教材进行整体分析。2.音乐教材分析的承接性。对学校来说,文化的传承人有三:编写者、教授者、学习者。编写者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内容的筛选和资源整合,形成系统的教材呈现给学生。教师作为最好的临近媒介,是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启发与引导者,教师要做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承接工。3.音乐教材分析的主观性。就音乐教材而言,同样的教材,不同的音乐教师,就有可能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不同的地方。这些决定了教师分析教材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思想,也就是教学观,而这些带有强烈主观性的教学观念也直接决定了教材分析的质量。
二、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材分析。
(一)进行音乐教材分析的意义。
对于音乐教材的分析工作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重视的环节之一。每位音乐教师都应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
(二)音乐教材分析在音乐课备课中的应用。
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关键在于备课,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对于教材中所讲的专业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知,才能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教材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观念与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专业知识与音乐表现能力的价值。进行音乐教材的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的过程,这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一般步骤。
分析教材最好的方法是结合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教材、教参、教学资源等,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分析。对教材的分析通常采取“解读”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最终把学习要点落到教学过程中。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即泛读有关资料,建立整体教材观;通读整套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细读每一单元教材,分析其教育、教学目的;精读每节课教材,具体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
(二)具体方法。
1.音乐知识分析法。音乐知识分析法主要分析的是教材知识,分析内容包括教材整体、部分、单元和课时。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分析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从而根据分析后的结果,对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音乐心理分析法。音乐心理分析法包括对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分析、挖掘和研究教材与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3.方法论分析法。方法论是关于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的产生、目标的转移、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把握目标之间的关系,应把一些相关的目标分为主目标和从属目标。在确定音乐教育的主目标后,如果主目标一时无法达成,可以先将其放在一边,先去实现从属目标,这样,主目标暂时转移到了从属目标,这就是目标转换。为达到目标,需要找出不能达到目标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一原因着手解决问题,最后达成目标。
四、音乐教材分析案例(教材单元《可爱的家》。
1及教材课时内容《可爱的家》)。
1.编写意图。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与家庭往往为孩子付出了许多心血,但孩子却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本课编写意图主要是通过本单元中的歌曲,唤醒孩子们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歌曲《小船》《可爱的家》《内依巴河》表现的是不同国家的家庭,但都是充满了温暖的爱;而歌曲《布娃娃》则表达了没家的孩子对家庭的渴望。该单元在音乐知识方面主要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可爱的家》的欣赏和演唱体会家的温暖,还可以谈谈自己“可爱的家”。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演唱歌曲《小船》《可爱的家》。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关爱别人。
(2)难点: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在《小船》这一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声断气连的歌唱,并教导学生唱好弱起拍。
《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为降e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第二乐句选举基本相同,第三、第四乐句也基本相同,只在乐句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变化,第六句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学生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及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本课在教授全音符和4/4拍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定为让学生认识全音符,4/4拍,在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实质后进行视唱练习。4/4拍即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教材中选择了《金瓶似的小山》中的一段旋律,引导学生随着丢拍的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受和表现4/4拍。在感知拍子强弱时可采用教材图示解说: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来感受学习。为巩固对丢拍的进一步理解,教材中采用了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的形式,引导学生为其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以使这一节奏车厢节拍准确。
5.《内依巴河》这是一首富有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歌曲为f大调,3/4拍。全曲为二段,第一段包括四个乐句,每句开头的休止符体现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风格。si和fa之间的增四度音程也更体现了当地民间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此曲对我国儿童了解外国民族音乐十分有益。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内依巴河旁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6.我来唱。这个活动将视唱练习与有趣的唱名迷宫游戏结合。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当学生找到其中某一条路线后,需要把这条线所经过的音符演准确,比比看哪一个小组能找到更多的路线,唱得最准最好。学生在寻找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到迷宫出口的同时练习了视唱。学生没有找到路线,教师可以听音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听唱出各音找到的路线,同时又进行了听音模唱联系。
7.歌曲《布娃娃》是电视剧《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主题歌。本首歌曲的旋律以4/4拍为主,2/4拍穿插于歌曲之中。歌曲为c大调,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领唱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第六乐句结尾处插入一小节2/4拍,这一形式的目的在于强调“家”对于小主人公和布娃娃的重要性,以及表现出他们对家的无比渴望的迫切的心情。第二段合唱和领唱,第一、第二乐句一声部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进入近似问答的二声部合唱后,两个声部前呼后应使歌曲更加丰富生动,好像是布娃娃在和小主人公对话一样;第三至第六乐句又恢复为领唱,重复第一乐段旋律,但是小主人公乐句增强了信心,歌曲走向高潮,在充满希望中结束全曲。
五、结语。
掌握对音乐教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加强对音乐教材的分析,是对音乐教师教学工作和自我专业发展的常规要求。我着重对音乐教材分析的内容构建、方法体系、实践总结等方面做了详细了解与研究,也是自己工作时间以来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保定:河北大学,.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八
[摘要]本文从礼仪及商务礼仪的含义出发,分析了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从中阐述了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礼仪;商务活动;重要性;必要性。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崇尚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礼仪,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具有不衰的生命力。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商业社会竞争激烈,要比别人优胜,除了卓越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优雅的专业形象和卓越的商务礼仪。
一、礼仪及商务礼仪的含义。
“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商务礼仪是商务人员与客户交往的行为规范。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其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二、商务礼仪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商务活动日趋繁多,礼仪也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规范行为。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在商务交往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
2.传递信息。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可以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等感情,使别人感到温暖。比如,带客户出去吃饭时你的举止得体与否也许就决定了交易的成功与否。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
3.增进感情。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礼仪容易使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反之.如果不讲礼仪,粗俗不堪,那么就容易产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4.树立形象。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省。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并正确的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就一定要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能很有效的促进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试想一下,一个微笑,一句关怀都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温暖,并且可以使自己的心情也随之愉快起来,何乐而不为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不仅可以塑造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商务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但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商务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商务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商务礼仪是构成形象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形象就是商务人士的第一张名片!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自身的形象以及员工的形象越来越重视。专业的形象和气质以及在商务场合中的商务礼仪已成为在当今职场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已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表现。
商务礼仪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卡耐基说,一个成功的企业,18%需要专业技术,82%需要有效的人际关系的沟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掌握好商务礼仪,从而更加有效的与他人沟通,取胜于商海。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但体现了个人的自身素质,也折射出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境界。在商务场合当中,礼节、礼貌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最大限度地避免人际冲突,使商务场合的人际交往成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在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被尊重的需求。良好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往氛围,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有故事说到某公司总经理因为交易对方的销售经理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而不进行下一步的合作。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个人形象并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个人所为之工作的企业,因此,在商务场合当中,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一切的言行举止都格外重要,每个员工的良好形象,在商务交往对象眼里都是企业良好的形象,而任何一个员工的不良行为,都会破坏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
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是否懂得和运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基本礼仪,不仅反映出我们自身的素质,而且折射出我们企业文化水平和经营方针。我们的一举一动,行为举止都时刻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所以,不管在任何社交场所下,我们一定要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行象。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务往来变的越来越频繁,商务礼仪在企业的商务活动和对外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由此,礼仪在商务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运用商务礼仪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袁桂娟.公关与商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平.商务礼仪[m].中国电影出版社,.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九
中国一个悠久的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饱经沧桑的日子里依旧用歌声记录着岁月变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脚步的发展,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而民族音乐做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和情感状态也不断升华,烙印上社会生活的影子,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仅要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民族音乐,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有人把音乐比作清泉,可以滋润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每个民族的音乐也别具风情,正是这样的差异才有了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从夏商周时期,对声律的重视就可见一斑,至唐朝音乐更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至今日民族音乐依旧活跃,依旧洋溢着鲜明的艺术生命力。但是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外来文化的出现对民族音乐的冲击也不断加大,外来音乐的独特风格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一些“爵士乐”“架子鼓”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开始在国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各种选秀节目也是充斥着艺术市场,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音乐正受着流行音乐的冲击,这是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变的。只有将民族音乐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重新去认识其中的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解读,才能让其焕发生机。
(一)强化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的音乐历史悠远,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符号,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载体,要想让这种精神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保护,通过深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学习,重新去诠释音乐内涵,让其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去鼓励人们主动积极的了解民族音乐,让其更具有生活气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民歌下乡活动,不同的民族音乐研讨会,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让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有新的活力。
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一笔,可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没有被淘汰反而沉淀下更深厚的底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发展体系,有着独特音质、语言结构内容,在认识到这些的基础上,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去全盘否定民族音乐,音乐具有多元化,无论哪种音乐文化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正确的认识我国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不断去改进民族音乐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要想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可以由上而下,由学校到社会共同宣传,例如在校举办歌友会,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在比较中感受民族音乐特殊韵味,也可以在社区展开各种活动,让孩子、家长多些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让音乐走进生活中,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弘扬的作用,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坚持做下去,当把宣传变成一种习惯,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碰撞,用开放接纳的心态来看待民族音乐,那民族音乐也会在世界舞台上走的更远更久。
要想使民族音乐始终保持活力,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于音乐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创新也必不可少,随着人们对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在音乐欣赏上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很多时候我们将视觉和听觉分开了,其实这是统一的,在现如今可以学习流行音乐的变达方式,结合音乐背景,在保持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丰富其表现形式,或者将民族音乐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进行改编,运用多重的变达方式去展示。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中只重视其音乐这一本体,但忽视其表达载体乐器,做为传输音乐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不可忽略,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律和情感,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我国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去运用,不是单单靠某一种乐器去表情达意,而是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或者听众可以感受到这些民族乐器的不同和魅力,充分去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的资源,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魅力,为民族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使中华民族音乐得以不断发展,必须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突破创新,走向世界。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的,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永立世界之林。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有关公共卫生的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公共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1强化措施完善体系全面提升我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关于江北区公共卫生现状的调研报告公共卫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其服务的均等化是惠及民众、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体现。
为了配合区委、区政府全面实施“1595”总体发展思路促进社会事业提档升级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快速高效发展今年3月—5月区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到我区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部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群众中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江北区公共卫生现状的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现状及主要问题江北区公共卫生体系目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女儿童保健。
这三大部分构成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框架担负着为全区人民群众公共卫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职责。
三大主要公共卫生机构有人员8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0余人具备中级职称的有23人高级职称14人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的共23人。
2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区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三级防保网络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成效妇幼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尤其是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包和服务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利益较好地推进了和谐江北建设。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公共卫生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对其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反映在一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一是指挥系统有所缺失。
主要是公共卫生指挥组织系统没有从制度上加以确立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强有力的体现。
公共卫生不是单纯的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仅有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组织指挥其力度是显然不够的。
因为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强化组织指挥领导否则相关机构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幼卫生保健、精神卫生等在履行职能时力量将会处于分散状态形成不了合力。
同时各街镇和社会医疗单位目前尚未全面参与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来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对此情况卫生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无疑需要政府出面加以统领。
二是管理不顺履职不实。
突出反映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比较混乱。
一些服务站是由以前医疗机构开设的服务点转化而来没有在辖区内充分履行“六位一体”的职能。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完全承担起对本辖区的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责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创收上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对于本辖区群众没有逐户建档对他们的病史病况掌握不全不少居民群众根本不知自己还享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相当部分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更多的是实施基本医疗行为而计生、宣传、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极其薄弱。
这种情况数年来没有根本性改变。
同时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区级机构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乃至各医疗机构设臵的防保科的指导缺乏力度没有建立起高效、快捷、有序的管理体系。
二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一是网络建设存在缺陷。
突出表现在公共卫生网络构架中的网中和网底层面的专业人才极度欠缺。
在任何一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都没有专门人员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大多是混岗使用。
各医疗机构的防保科人员普遍老化难以适应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村卫生4室尚未把精神心理健康疾患纳入咨询、保健和管理、服务之中形成了公共卫生的一大空白。
全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单一仅仅实现了疫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而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三级防控防保网络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和民营医院的作用发挥没有完全将其纳入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考虑。
二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够明确经费投入指向不够清楚致使我区公共卫生主要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执法所等的硬件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检验设施陈旧、快检设备落后、应急设备老化、物资储备欠缺、装备水平偏低直接影响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发挥。
三是人才建设较为薄弱。
在现有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中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素质较高的.专门性技术人才极少。
仅从知识构成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人员仅占全区公共卫生人员的30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不到20鱼复五边远地区其比例更是偏低。
这对于处于主城核心区的江北来说是极不相称的。
加之现行人事体制的局限无论是公共卫生机构还是社区卫生机构在招录人员时话语权太少很难招录到想要的人。
专业技术人才的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公共卫5生事业的发展。
三投入结构不够科学。
近年来财政对卫生的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卫生机构还时时感到捉襟见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政的资金投入结构指向不够明晰没有把医疗机构建设发展需求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区分开来经费整体划拨部门捆绑使用。
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卫生用钱的地方不少故部门在调配资金时很难避免应急补洞的现象不太起眼而又不能“吹糠见米”的公共卫生用钱常常有所忽略因而客观上导致了硬件建设滞后、工作经费紧张。
由于经费投入方式不够完善大多公共卫生机构需要自身创收来解决职工福利、外聘人员工资及维持正常运转以致于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找钱上重医轻防也就成了难以治愈的通病。
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不可小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使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履行职能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二、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明确责任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1、强化社会职责。
政府应不断强化所肩负的民众基本健康6保障职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基本医疗与基本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推动城乡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组织发展资金、整合社会资源、调节各方力量、分解工作任务等确保其主导公共卫生发展的职责落到实处。
2、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江北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统领全区公共卫生工作。
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组织协调和资源调配研究和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谋划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有效组织指挥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臵。
二是要明确街镇政府在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中的责任。
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管人员、有场地、有经费确保公共卫生工作落实到基层。
3、理顺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健全区区级公共卫生机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卫生主管部门应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并按相关规定和要求科学、统一设臵从根本上消除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运作不规范的状况。
同时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强化7管理措施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使其从根本上承担起对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职责。
二是推进卫生系统行业管理。
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不遗漏任何可疑病例和有害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区域卫生系统应实行统一管理。
无论医疗机构所有权是谁所有公共卫生业务信息、资源配备利用情况都应处于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
4、完善考评体系。
公共卫生工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预防性。
这是减少和消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事件的发生就是最大的成绩。
而预防工作的落实在于全体公共卫生人员的尽职尽责。
要促使预防、控制、保障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就必须强化考核工作。
要建立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应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确定分值加大力度。
要通过激励、惩处等措施增强公共卫生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从制度上推动公共卫生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二强化措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网底建设。
一是进一步强化网底职能。
全面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要逐步增加和丰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和完善“社区村医生”8工作制度在社区和农村普遍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使社区群众和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和健康保障。
二是对网底实施倾斜政策。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优先实施升级战略推广标准化建设做到网点设臵合理硬件建设达标。
同时适当提高鱼复五地区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补助标准妥善解决“社区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以更好的稳定网底队伍。
2、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动态网络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推动我区卫生信息化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区、遍及社区和农村的信息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要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全面提高预警能力。
重点是建立起“一个平台八大网络”即一个平台公共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八大网络医疗救治体系信息服务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服务网络、卫生监督执法信息服务网络、妇幼保健信息服务网络、精神卫生防治信息服务网络、计划生育信息服务网络、健康教育宣传信息服务网络。
二是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善和落实公共卫生基本信息调查和报送、突发9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公共卫生信息通报与发布等制度增强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
3、加强装备建设。
一是有计划地对性能较差或时间过久的区属医卫系统的救护车予以更新对尚无救护车含用长安面包车替代救护车的医卫机构配备救护车以建立快速有效的急救体系满足医疗、急救工作的基本需求。
二是对疾控、卫生执法、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主要公共卫生机构目前欠缺而又自身无力购臵且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又必需的设备由政府分批出资统一购买。
三是对于至今没有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电脑等基础性设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政府应统一配臵使其更好地履行社区卫生服务职能。
4、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政府应特别重视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到未雨绸缪。
二是充实公共卫生应急基金。
在目前每年已储备10万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增加数量并建立应急基金专户由区财政统一管理以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重视应急物资的储备。
加强必要的卫生设施设备、医疗器械、重要的应急药品和疫苗的储备发挥社会和企业的储备力量提高应急储备能力。
四是加强应急卫生队伍建设。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类型如重大自然灾害、10传染病、食物中毒、生化及放射性事故、主要流行性疾病等建立健全应急专业队伍。
应急队伍建设要有制度作保障将其纳入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要杜绝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确保在关键时刻调得出、有水平、能管用。
5、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一是根据有关机构设臵的要求重新核定各类卫生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
要足额高标准配齐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社区卫生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其工作有效运转。
二是强化专业对口意识。
每个岗位应建立专业对口制度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公共卫生机构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业务技术工作。
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应予以分流安排。
通过建立稳定的人才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我区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人员混岗不专的现象提高专业水平。
三是完善现行人事制度。
公共卫生事业及相关单位其进人应有更多的话语权。
招录人员时应由用人单位提出进人名额和基本要求人事部门组织用人单位共同参与考核按照标准择优录取。
进人单位对新进人员可以实行试用制度试用期满后再提出是否正式录用的意见最后由人事部门完善手续。
要从源头上把好进人关以提升公共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减少“施肥”成本。
三创新方式优化公共卫生投入结构。
1、建立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
公共卫生与单纯的社区卫生工作相比工作量更大、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强、要求也更高因而需要整体规划重点推进。
为此建立持久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很有必要。
目前财政计划的每年1000万元的社区卫生发展经费这是一件深得民心的重大实事。
建议将此作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向着高标准方向发展。
2、实现投入结构科学化。
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应实行结构性增投尤其需要明确公共卫生预算项目及投入指向。
建议每年根据相关部门的预算财政将卫生经费划分为基本医疗卫生经费、社区卫生经费、公共卫生经费三大类并分别将人头经费、工作经费和发展专项经费单列做到公共卫生预算经费项目明了、指向明确、结构明晰。
要改变目前卫生经费由财政整体划拨、部门捆绑使用的状况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3、加强公共卫生经费监管。
建立公共卫生经费监管和审计制度强化对公共卫生发展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尤其是对专项经费应实行监控划拨、使用对未实施的项目和工作缓拨款项对已经实施了的检查验收后款额应予追拨其目的是保证有限的公共财力用在关键处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度和社会效益。
4、改革公共卫生投资体制。
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积极盘活存量鼓励社会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资金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格局。
在保证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关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防疫处臵、卫生执法等公共卫生事业核心业务的运行经费和公共卫生项目建设经费的同时探索将部分可实行收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引入市场机制以便更好地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一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现状入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要想推动学生的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作用不容忽视。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对课程理念和课程模式的改革力度,针对音乐教学来讲,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缺陷,影响了相关专业人才的成长以及我国未来的人才培养,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现状。
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拥有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偏低等特点,学生特点不同,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提升针对性。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展开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包含了多门课程,如音乐教学法、声乐、舞蹈和钢琴等。各个分支课程存在于每一门课程中,例如,幼儿歌曲伴奏和钢琴基础等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分支;舞蹈创编、幼儿舞等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生必须对以上所有独立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明确各种技巧和技能。现阶段,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对以上分科、分类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各项技能单一性较强,在实际幼儿教学中,综合应用跳、弹、唱等技能的能力较弱,因此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设置音乐课程体系。
在改革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有助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基础上,根据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音乐教育,促使其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应当成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相关教师应加大对这些材料的挖掘力度,并从整体上掌握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适当的对教材内容作出调整,努力实现教与时俱进的目标,并对学前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变的过程中,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由音乐、舞蹈、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共同合作,提升培养和考核方案的科学性,这样一来,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目标以及任务进行更加明确的掌握,也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为加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
作为幼儿音乐教师,其日常工作中,必须能够综合应用自身的钢琴技能、声乐技能以及舞蹈技能等展开工作。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在积极改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例如,在教儿童学习唱歌的过程中,教师应能够通过弹钢琴和跳舞等技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将《粉刷匠》《小鼓响叮咚》以及《打电话》等幼儿歌曲引入课堂,吸引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基础上,促使幼师岗位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再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还应当对《小脚哪去了》《稻草人》《小朋友想一想》等曲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对钢琴弹奏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同时,根据自身对曲目、音乐的了解,自主的进行舞蹈动作的编辑,切实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同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努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现阶段,在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应用小组教学法,促使学生对课堂授课进行模仿,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教师的角色,并在授课中将自身的钢琴技能、声乐技能以及舞蹈技能充分的展示出来,最重要的是,将这些技能同授课技能进行结合,对教学能力进行锻炼。组内成员通过互相评价、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都能够得到锻炼,学生将对上课流程产生深刻的了解。然而,该教学法同实际授课存在本质差异,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努力同当地幼儿园加强沟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其争取上台讲课的机会,促使其充分展现自身的教育能力,并明确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同相关拥有丰富经验的幼师展开有效交流和学习,对于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对幼师职业道德、幼师素质需求等进行充分的掌握。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而只有综合素质较强的幼儿教师才能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积极展开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应用了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提升了我国幼师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思考,希望对我国幼师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米高慧,耿毅乾.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三三三”培养模式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1).
[2]谢云秀.高职院校音乐综合课程现状调研分析———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3]张园园,阳学文,陈策.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
[4]吴伟俊.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6).
[5]贾素宁,冯永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二
“音乐”讲的就是人的事情,讲作曲家创作一首曲子,如何创作?为什么创作?怎样创作?与当时的环境,心情,人物,历史等等有何关系?演奏者又通过什么方式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怎样表达?个人的观念如何?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感觉如何?……这些作曲、演奏、欣赏等相关联的因素,都离不开主体“人”的问题。人是最高级并且复杂的动物。这世界上,都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任何一双手的纹路是相同的,更何况是有思想,有观念的――人。由此可见,所有经过人再生的音乐,就必然会不同。音乐艺术的美妙之处就是构建在这种不同之上的。
音乐是声音符号,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表达着人们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相互密不可分的。这种声音符号是人们寄托感情、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不论是演唱、演奏或聆听,都蕴涵着人类千丝万缕的情感。
既然,音乐讲的是与“人”有关的事情,那么所有音乐要研究的内容必定与“人”脱离不了关系。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与特征,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习惯、感情表达方式也各自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在对音乐的理解层面上也不会是一致的。任何音乐的理解与处理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一个演奏家的演奏也不会绝然相同,不同性格特征的演奏家所演奏出的音乐,感觉必然会有区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各自的“风格”。每个演奏者有各自的风格习惯,那么所演奏的音乐就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觉得演奏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还是与“人”的风格与特性密不可分的。
二、风格的范围。
风格,首先是作曲家的思想个性在创作上的一种体现;其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一个作曲家创作自我个性的反映。就整个音乐史而言,如果整个音乐界,只有巴赫一位音乐家,只创作了一首曲子,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演奏,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那么就不会存在作曲家,演奏家,欣赏家等不同作品风格的'问题。很显然,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存在。就连一个人的十只手指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更不用说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口了。那么,有两个以上的存在,就必然会有区别,也一定会有比较。
对一位成熟的、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言,在他掌握了全面的钢琴演奏技能之后,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对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有一个全面的全面的掌握、理解,进一步比较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音乐风格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也只有在这种相互的比较之上,我们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一位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以及创作理念,只有把握好了音乐作品的风格,钢琴演奏的意义才能更完善。
就一部音乐作品而言,可以有该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就一个作曲家来说,可以有个人自身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音乐来说,又可以形成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作曲家个人的风格。把音乐风格作为区别和把握不同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以及识别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标志,对与钢琴演奏而言,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作品是由作曲家创作出来的,然而,他们个人的出身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文化教养的差异、思想感情的区别,所以在音乐风格上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各个音乐主题所形成的特殊性和表现方式的习惯性,因而不同的音乐作品又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不同的音乐风格往往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音乐风格的存在与比较,就有一定的范围。
对音乐作品的任何成功的演奏,首先必定是建立在尊重作曲家原作风格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演奏者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内涵。然而,当演奏者一旦忽视了对作曲家以及作品的风格理解,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风格,这就很难将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完美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熟悉不同时代或同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以及重要曲目,不断地进行联系与比较,才能有所提高。
要正确地掌握一首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就应该明确至关重要的四个音乐史发展时期以及各个时期较明显的音乐风格,按照目前西方音乐史的划分,钢琴演奏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风格形态时期:
巴洛克风格时期(1600―1750),这个时期的作品结构严谨,即兴性和复调性很明显,作品形象直观。
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1750―1825),古典作品风格清晰淳朴,旋律如歌,比较和谐匀称而又有分寸感。
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825―1900),其作品风格更强调内心丰富的真实情感和主观的自由抒发。
印象主义风格时期以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1900―),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对比非常明显,音乐色彩朦胧奇妙,风格形形色色。
在钢琴演奏中,首先就要对钢琴演奏的发展时期有一个整体上的熟悉与把握,为了对作品风格有一个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我们还应该从作品的细节问题着手。海因里希・涅高兹曾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不仅要从整体上研究作品的风格,而且还要更多地从细节上对作品加以分析。每一首音乐作品不仅从整体上、而且从每个细节上,都蕴含着鲜美,其中的每个‘细节’都有着各自的意义、逻辑以及表现力,因为这些‘细节’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海・涅高兹:《论钢琴艺术》第28页.]除了对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音乐各基本要素的熟悉外,对作品这些‘细节’部分的研究应该还要包括:作曲家所处的时代、民族的社会事件与文化事件。
作曲家与整个社会的联系。
作曲家个人的音乐风格及风格演变。
作品的创作阶段及其特征。
作曲家创作的同类型作品。
作曲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包括:同时代的、前时代的、后代的、创作的同类型作品。
作品的基本背景。
该作品在整个音乐史,钢琴史,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的地位等。
简而言之,对与一部音乐作品而言,作曲家、演奏家、欣赏家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要想真正了解一步音乐作品,首先就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些很基本的常识,包括与作曲家相关的一些背景以及历史,比如作曲家的姓名、出生年月、地点、逝世的时间、所在的国家;该作品的类别、标题、该作品的编号、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音乐作品的版本、谱例上相关的标记、作曲家创作的思想等等;作曲家在创作的曲式结构及其内容特征上有什么独特的构想;演奏者必须在这些基础上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有足够的理解与把握,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自己的演奏方式表达出来;欣赏者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同时感受演奏者是否忠实演绎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念,是否拥有高超的技术以及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程度并完美地表达出来。然而,风格上的严谨以及忠于原作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一个艺术家高超的水平。这么一来,才能算的上是对这一部作品的真正了解。
参考文献:
[1].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大学出版社..2。
[2].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m].上海人民出版社..6。
[3].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6。
[4].谢颖编著《20世纪钢琴大师》[m].上海音乐出版社。
[5].童道锦、孙明珠编选《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
[7].王宁一、杨和平编选《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m].现代出版社2000.1。
[8].张红岛编选《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9].彭胜锦编选《钢琴演奏与风格》[m].双林出版社2004.3。
[10].黄莹编选《风格研究》[j].钢琴艺术2001.5。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三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满足中职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对其他学科的贯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解,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如,在欣赏《雪绒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音乐之声》的影片片段,同时倾听《雪绒花》这首乐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进行情境的创设。
在进行中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所欣赏的乐曲进行一定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通过音响动画、音乐渲染,也可以是语言描绘以及实物演示等。如,在进行《故乡的云》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画创设一个情境,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给学生讲述或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人物、事迹和景观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思乡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继续创设情境,将思乡爱乡之情升华为游子的爱国之情,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欣赏。
不管是普高学校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流行音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本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但是应该注意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时尚前沿的流行音乐。如,选择周杰伦的《龙拳》让学生欣赏,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rap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文化。
在中职音乐欣赏中,各种中外的古典音乐仍然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音乐的熏陶。如,利用课间时间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表现手法,或者向学生讲述音乐家的故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群体效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在给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灌输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和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的,能够真实地反应一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述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在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聂耳是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对社会和战争发出的沉重的控诉,是时代的号角。结合历史倾听音乐,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美术之间有着很大的相通性,只有将美术和音乐进行合理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以,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通过美术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进行启发。如,在欣赏《大海》的时候,为学生展示莫奈的印象派绘画《印象日出》,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认识到印象派的风格,认识到印象派追求的都是瞬间的印象和感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音乐除了和美术、历史相通之外,和文学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每一首歌或者曲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积淀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如,在欣赏《高山流水》的时候,应该向学生讲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后来因为子期去世,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摔琴谢知音。通过对《高山流水》乐曲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知音的重要性以及失去知音之后的伤感,从而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晓。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意见[j]。河南教育:下旬,2012(z1)。
[2]高敏成。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幼师组)。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四
:音乐需要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鉴赏、创造,音乐不是简单地将音符拼凑起来,而是作者内心真实感情的寄托。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欣赏音乐,还需要自我体会音乐的情感。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才能逐步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欣赏;实践。
高中是一个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在绷紧自己的神经,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劳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的音乐教材会编入很多优秀的、艺术性较高的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熏陶,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从音乐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接触艺术歌曲或歌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把音乐的内容和背景故事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感情。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高中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教师可以准备关于长江的照片或短片,让学生欣赏过后,再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欢欣赏、学会欣赏对高中音乐的课堂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主动听、主动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时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学会主动地听,听对音乐的欣赏是重要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的情境,这样的欣赏会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欣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听优秀的音乐,才能够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不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解它的魅力,学生可以多聆听,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的最佳欣赏。
欣赏音乐是高中音乐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在音乐课堂上缓解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感受音乐。
杨碧颖。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青春岁月,20xx(16)。
李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xx(65)。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五
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但当前,音乐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存在较多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展开研究。
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发展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致使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都不容乐观。因此,以音乐学院为例,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1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音乐学院的学生属于艺术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在招生时主要注重学生的技艺,如歌唱水平,乐器演奏能力等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学生在高考时的文化课分数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因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的显著特点。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学生的文化课要求低。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主要重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文化素质。[1]二音乐专业的特点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音乐学院的学生需要参加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舞台表现力,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缺少多余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制约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阻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因素之一。
1.2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是音乐学院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特长,想象力丰富,思想较为活跃的特点,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与较高的审美水平,致使音乐学院学生个性较为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其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学生对社会话题较为敏感,创造力较强,想象力较为丰富,音乐表现力强,音乐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淡薄,办事随性,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都较弱。
1.3价值取向较高。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爱音乐、懂音乐,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都能够成为明星,不再平凡,使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于选秀、成名特别热衷,过于追求物质,缺乏现实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2]音乐学院价值观普遍较高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一学生的理想不切实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二学生在业余时间闲暇生活时,主要以消费性,娱乐性的项目为主,在娱乐活动的侵蚀下有迷失自己的趋势。由此可见,价值观普遍较高,不切实际是音乐学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是音乐学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研究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性不够,教育方法又较为传统单一,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较差,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条件。
2.1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一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并延伸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针对学校中出现的典型事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学生众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学生听过之后并不会放在心上,无法达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方法传统单一是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问题之一。
2.2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校不断扩招,生源愈加紧张,各高校都尽全力抢夺生源,以达到促进本校发展进步的目的。因而,学校领导将大部分时间应用到教学建设,创新学校品牌,培养专业人才,扩大招生等方面,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贡献力量,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够到位,重视性不够会严重影响音乐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学院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导致学校的学生、教师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较少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校领导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方面存在疏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学生需要具有主观接受性,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乐于接受,努力思考,积极转变。学生只有虚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音乐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须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3.1改进教育方法。
改进教育方法是解决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有效方法,是产生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传统,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改进教育方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进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音乐专业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单纯地采用严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个性不同,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采用特别柔和的方式,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有些敏感,对教师的话较为看中,并容易胡思乱想。针对此类学生,需要点到为止,给予关心与理解,从而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给予一些耐心与爱心,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亲切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改进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较好的效果。
3.2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因此,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确教师责任分工。专业课教师也需要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是加强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主要措施,通过加大宣传,能够使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意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识讲座。对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详细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强学院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组织辩论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期间,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以辩论赛的形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学生的角度辩论讲解,学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研究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仅能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方式,能够产生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闵永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2]李积萍。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5(09).
[3]明丽霞。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6(08).
[4]董文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5]谢金迪,丛小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大力改革,更加注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把情感融入到旋律中,音乐论文的写作主要体现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领悟和实践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和书面化的一个过程,所以,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严格性。论文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写作者对音乐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同时也体现出了学术的规范性和素养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在论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注重旋律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情感的投入,很多研究者和兴趣爱好者通过音乐论文写作来发表白身的观点和见解。规范的音乐论文要求体例和格式的绝对正确,并且应提高音乐论文的写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论文格式。我国很多音乐论文写作者在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选题角度和写作技巧等,使内容和格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进一步推动音乐学术论文的规范化。
(一)创见性。
创见性对于音乐论文写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核心。创见性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的是观点的新颖和新方法的提出,另一个是指根据新观点来打破旧观念,用新的认识和方法来替代旧的认识和方法,也可以表述为对前人事物认识的一个补充和综合。在音乐论文写作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论文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和剽窃现象,对他人的音乐论文作品进行复制,粘贴,成为自己的作品,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少之又少,真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微乎其微,在此种情况下就失去了论文的创见性。
(二)学理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最主要的是靠理性认识,它是人类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一件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对一件事情的理性认识最终的结果就是理论,这种理论必然有一定的事物高度和深度等特点,所以,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音乐论文写作的诉求,这种诉求的表达就需要写作者尊重科学、论点正确、推理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论证严密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到判断的正确性,对自身音乐的研究结果持肯定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论文中真正表达自己的诉求。
学理性有一定的成果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果和理论高度。学理性特点要求写作者对自身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不断的探讨,敢于假设推理,得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另一方面,写作者还需要对自身提出的见解进行系统的论述,做到原理阐述、权威论断和前人的引用,提高文章的说服力,达到一定的论文水平。
(三)规范性。
音乐论文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音乐理念的规范阐述和论文格式的规范书写,在进行论文的写作时,由于论文的文体有所不同,使写作格式,规范性和体例等也有一定的分明,呈现出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异。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人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其中各个不同的文体特征。
音乐论文的写作是论说文的一种形式,根据论文的结构来分析,很大程度上包含标题、署名、序言、本论和结论几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构成了音乐形式的论文,它和学术论文的格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术论文主要包含了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几个部分构成,不管是哪种论文都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般情况下要求简练、通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等,与此同时,使用的表格和图片要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论文观点的要求。音乐学术论文在格式和规范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写作者在写作时,错误的地方比较普遍。
二、音乐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问题。
音乐专业的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到文学,音乐论文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文学创作,所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最让学生止步的是对论文的选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题方向,使得论文无从下手。由于学生日常对文学知识积累不是很多,在选题中就出现了一些思想重复,内容空洞和宏观过度等情况的发生。通过对学生的音乐论文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大多学生喜欢以浅谈为中心进行论文的学做,比如,《浅谈音乐与文学》、《浅谈中国民间歌曲》等方面进行选题。这些题目的选择内容不但空乏,并且讨论的范围比较大,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由于没有更多其他学科知识而出现力不从心,到最后就出现了东拼西凑的情况。
(二)写作技巧问题。
音乐论文的写作除了格式正确之外更多的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因此,音乐专业学生对文学专业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又不太喜欢阅读和写作,长此下去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对一个问题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述的描述在很大情况下只有感性的描述,理性的描述比较少,所以,很多时候会把论文写成总结或者报告。在对音乐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资料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对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够对其进行恰当的运用,就出现了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的现象;2)在写作时,没有对参考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了很多的引用和转述语句,导致整篇文章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写作规范问题。
随着我国对学术历史的不断深入研究,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术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此同时,对论文内容各个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如此,学生所写的音乐论文也必须保证论文格式的规范。但是,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论文写作时,对写作内容格式的规范性不清楚,对论文最基本的格式都不知道,写出的音乐论文格式都不具有规范性,对此种情况有人提出建议说,对于格式问题由打印部进行统一的处理,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行得通。我国一位文学家曾经说过:“严格的形式规范是使学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音乐论文在写作时如果能够对格式进行严格的规范,那么,音乐论文将能得到更好的进步。
(一)选题要注重与音乐基础课程的衔接。
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时要培养其学术兴趣,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学生中有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师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要有多种知识的运用。音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联系程度有限,使得学生其他专业知识比较少,音乐论文的写作趋于综合,所以,教师在音乐课程讲授的同时,还应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学生音乐学习中了解论文内容并且进行系统的掌握,比如,在音乐专业的基础上,对文学和历史等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
(二)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由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只关注一个方面的知识,对其他知识涉及到的比较少,音乐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有一定的单一性,使学生在论文的写作和选题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扩展知识面,对这种知识单一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改善。
对音乐系中的选修课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对课程进行选修,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种选修课程来弥补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养成阅读的习惯。
(三)实行论文辅导导师制。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加固,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很多高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和导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指导。这种指导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音乐专业教师讲究的是技巧性,不能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所以,导师在其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导师对音乐专业学生比较重要,如果导师能够做到以下两点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论文水平得到提高:1)给学生介绍音乐界学术情况,提高学生兴趣;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对音乐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音乐专业不管是从内容结构安排还是性质上来讲,和其他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是音乐的技巧,并且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的时间,长此下去,使很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文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音乐专业的学习只要把握好音乐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所以,学生对音乐论文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习文学时只是草草应付,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影响音乐专业课,使很多学生出现抄袭行为,蒙混过关。
由上文可以看出,音乐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比较严格,不单单是格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学术规范和研究等具体问题,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规范化使音乐论文得到更大的发展。实质上,音乐论文的写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其中不但能够学习到各种研究技巧和写作技巧,而且对所学知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巩固,使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为以后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音乐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七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将优秀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和保护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音乐伴随着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保护继承好民族音乐利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融合。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则是通过特有的民族语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代代相传。人们无论是在劳作,或者是休闲娱乐时都会伴随着具有特色的音乐。
在古代,音乐就成为了每家每户的娱乐方式,当人们过节时会选择音乐助兴,舞蹈的同时伴随着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少数民族的小伙子在向心仪的女子表达爱意时也会选择唱民歌的方式,而女孩子也是通过唱歌的方式来回复男方;交通不便利的地区,山民通过唱山歌的方式度过漫长的时间;当家中有客人到访时,也会通过演奏一些乐器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与欢迎。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和民族语言,但音乐是无界限的,无论何时人们聚在一起,都可以用音乐来交流,用音乐来传播自己民族的文化,用音乐来促进民族融合。现如今,在少数民族地区,只要有篝火,就会有舞蹈,并且伴随着歌声,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也都在影响着民族音乐发展,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不断发扬壮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传播出去。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民族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见证了各个民族的兴起与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是我国文化的精华。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同时文化也要不断的发展,文化是国家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保护继承好民族音乐,才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从口头传播发展到载体传播,民族音乐本身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越。人们一般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情绪,但音乐本身做为一门艺术也吸引了大批热爱音乐文化的人前来学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得以重视并且更好的.传承。
(二)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音乐在谱写乐谱时本身一定是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修养,写出来的曲子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样的民族音乐才有利于代代相传,成为经典的民族音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精神,而这些需要不断的传承下去,而保护和继承好民族音乐,就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承自己的民族精神,使自己的民族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作词作曲人可以把民族精神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歌唱者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到民族精神的精髓,才能唱好歌曲成为经典。人们会更加倾向于重视经典的歌曲,更重视歌曲本身带来的精神财富,民族音乐在释放人们压力的同时舒缓人们的情绪。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指标,通过民族音乐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进步。
(三)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大发展。
每个民族之间都在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促进民族的本身的进步。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相互之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自己的文化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不论是在大型晚会上或者是当地的舞台上,不同的民族总是能在一起通过歌舞的形式表演节目,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保护继承好民族音乐,有利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融合大发展,虽然民族音乐存在着不同,但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才使音乐呈现出多元化,这样更有利于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各个民族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的融合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合作,利用自身的优势避免自身的劣势,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才能有效的提升民族的地位。
(四)有利于发展民族特色文化。
在古代,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口头的方式传播,这就导致了有些民族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了一部分而导致歌曲的不完整,音乐的传播载体也没有现如今的载体丰富多样,导致丢失了大量的原始民族音乐。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可以复原一些民族音乐,让更多的民族音乐得以保存并且有利于后代的吟唱与传播。继承这些民族音乐,有利于宣传和发展本民族特色文化。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反而让人们听起来更有文化韵味。民族音乐不仅是民族独特的文化,也是各个民族共有的财富。
三、结语。
不论是传播载体还是音乐技术上,如今的民族音乐更是呈现出多样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要保护民族音乐并且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不断的传播出去。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音乐传播方式,这样更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和继承好民族音乐,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共同促进民族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杰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7.
[2]李宏颖.浅析保护并传承好民族音乐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5(17):122.
[3]李巧伟,张天慧.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遗产化”倾向与生活化变革[j].贵州民族研究,2017(8):124~127.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八
影片开头,在苏格兰巍峨的山巅之上传来悠扬的风笛声,将观众带入了绿水青山的环绕之中,在这里祖祖辈辈生活着朴实勇敢的苏格兰人民。此时音乐一转,小提琴奏出了忧郁的旋律,在没有低音的衬托中,音色时而轻盈高亢时而沉郁并存,模仿人在歌唱,十分悠扬。也奏出了他们受到统治者欺凌压迫的不幸。四支圆号不协和的和声,在铜管和木管乐器之间起到媒介作用,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具有铜管的特色,但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暗示了黑暗与邪恶并存的统治阶级。接下来由弦乐奏出一句过渡音,紧接着由圆号吹奏出带有铿锵有力的旋律,这仿佛是一种期盼,期盼着英雄的出现,来拯救他们的民族;此时大提琴却以凝重浑厚冷冷对答,使人茫然。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这种乐器音色浑厚丰满,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预示着这位英雄道路的艰难。整首乐曲作为影片的序曲,表现了威廉的奋斗历程和英勇的一生,在这首曲子中音乐短小、别致,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曲它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可以作为电影音乐来欣赏,更可以作为纯音乐来欣赏。情节与故事是电影的核心问题。两者既密切联系又各自独立,故事是讲述出来的事件,即讲的是什么;情节关系到怎样讲,讲哪些,情节是构成故事的最基本要素,是形成故事的必要条件。当叙事主体有意识地把音乐作为影片的重要载体时,音乐的作用就不仅仅是衬托了,音乐本身已经成为故事主要情节,并且推动故事的发展。影片所使用的音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影片宏观背景的叙述具有定位功能,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个人情感。
音乐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善于用听觉来表现人物内心,用心去感受情感,感受人物内在的、心灵深处的美。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反映人物内在的心理,借以丰富情感世界。电影音乐的主要功用即是抒发人物情感,衬托事物环境,使人物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抒发表现。小威廉的父亲就是一位抗击英国侵略的英雄,在战斗中牺牲了。在父亲的葬礼上,小威廉正在哭泣,这时遇到一位小女孩,送给他一朵紫蓟花。这时风笛响起了悠扬的旋律,象征威廉与小女孩美伦的爱情主题,它是那样优美与凄凉。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阻挡不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这个旋律也奏出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这时,影片中最欢快的音乐出现了,这是他们事隔多年,又一次相逢。相逢在乡间的婚礼舞会上。柔美民族风情的舞曲在风笛吹奏中洋溢着快乐,人们暂时忘却了苦难,尽情欢唱。在这样一个舞会上,威廉已经长大成人,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村庄,见到了儿时的好友美伦,她如今已是一位亭亭玉立端庄的少女。此时影片的画面呈现:一个幽静的夜晚,悠扬飘荡的风笛掠过天空,葱绿的山冈上一对甜蜜的恋人幸福相拥,让人为之感动幸福不已。音乐wal-lacecourtsmurron在欢快、愉悦中响起,威廉在一个“轻风细雨”的傍晚约美伦出来,美伦没有顾及父母的反对,飞快愉悦地跑出家门,兴奋地坐在威廉的马上,两人一齐驰骋在绿意葱葱、无边无际、使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的草原上。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怡人。从绿色的草地上飞过一群白色的鸽子。在这景色迷人令人流连忘返之时,苏格兰风笛再次响起轻盈的旋律,美妙动听的音乐再次衬托出情侣久别重逢的愉悦心情。威廉与美伦一同骑在马背上,陶醉驰骋,从他们身边掠过起伏的山峦。此时轻快温存的音乐伴随着美不胜收的苏格兰风景,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草原美和浪漫的苏格兰风情美。
音乐表达人物内在情感、深化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是影片的灵魂,电影的各种元素、材料都要围绕主题思想不断地调整,“爱情和自由”是《勇敢的心》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这部电影中的各种材料和艺术元素,都是围绕着“爱情和自由”进行发挥的。例如secretwed-ding这首乐曲,没有语言,却见证了威廉与美伦的秘密婚礼,画面中起伏连绵的山峦和涓涓流淌着的清澈小溪。在这里,音乐的加强使“爱情”这一主题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也仿佛徜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之中,分享着他们的美丽动人和浪漫爱情。影片在最后结尾的那一曲freedom中。威廉竭尽全力,深呼吸,张大了嘴,倾尽自己全部的力量,高喊“自―――由!”的时候。再次响起“自由”和“爱情”的主题音乐,镜头也切换到此画面:“史蒂芬痛苦地闭上眼睛,伊莎贝尔也痛苦地闭上了眼……”这时,风笛音乐把影片推向了高潮。英雄的主题再次浮现,在高亢唯美的风笛音乐衬托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威廉仿佛看见了他日夜思念的美伦。这一情节的细微描写与音乐的结合,把人性的光辉和英雄本色融为一体,进一步突出再现了爱情主题。整部影片中音乐用量达到67%,在影片长达3个多小时中,音乐就占据了2个多小时。在电影中如果按类型来划分,《勇敢的心》应该归属一部凄美爱情故事。本片的音乐多而不腻,重而不躁,运用得恰到好处。因为音乐完全融入到影片的情节、人们的情感和内心当中,音乐的悄无声息、出神入化是默默无声的,你有时会忽略它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任何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勇敢的心》中的音乐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从而使观众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听完近2个多小时音乐中,也不觉得是画蛇添足,令人厌烦。
用音乐来渲染气氛。
影片画面的变化,伴随着苏格兰风笛奏出悲壮的音乐,我们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视线穿越于苏格兰高地:在紫红色的天空映照下山脉延绵不断郁郁葱葱,在天空的边缘点缀地镶嵌着粉红色的云彩;满眼望去,漂亮光滑的鹅卵石自山巅宣泄而下,汇入一片深绿色的草原,一望无边;还有零星密布的湖泊点缀着苏格兰的大地,天地融合交相辉映,在乌云笼罩、宽广的天空里倾泻着淡蓝色的光辉。情感与色彩,音乐与画面,勾勒出一部部画卷,情景交融天衣无缝,在悄无声息中,不留痕迹地叙述着故事发生的时空。在影片最开始的时候,一段旁白清晰明了地叙述了故事的梗概和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开场短短的3分钟时间,导演将影片的旁白、画面、背景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沉重和神秘、悲壮与自豪的历史意境。突然安静,静得让你不敢呼吸,这时小威廉的父亲马尔康与哥哥走进谷仓,发现无数具尸体。父亲马尔康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儿子的名字:“麦克-安德鲁斯”。音乐渐渐响起,他们下了马,哥哥惊恐地走到谷仓的门口,小心翼翼地举起了一把砍柴用的斧头,轻轻推开门。可是听不到里面有任何声音。这时鼓声急促响起,伴随心跳的节奏,不禁让人屏住呼吸、不寒而栗,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此时的紧张气氛。就在这时,突然一只鸟飞出谷仓,紧张的氛围就此打破。接着令人紧张起来的是马尔康o@的脚步声,原来站在谷仓门口的是小儿子威廉另外在威廉假意向杀死美伦的贵族投降那一场景,影片再次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情节的张力。几个手持长矛的英格兰士兵骑着马,在城中巡视。突然镜头转换,威武雄壮的威廉出现了,在音乐的衬托下,向哨兵缓缓走来,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地上的泥浆在马蹄下飞溅着;哨兵在暗处悄悄躲着,尾随其后。此时画面徐缓,音乐急促,镜头快速切换在威廉、士兵、杀死美伦的贵族之间。画面与音乐的不对称性,彰显了强烈的艺术对比,从而营造了紧张、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和画面的冲击力。还有一组对比即是环境声响与背景音乐对比,如马的长啸嘶鸣声,马蹄落地溅起泥浆的声音,都被夸张放大化,以动衬静。就在这短短的场景音乐中出色地表现了威廉的机智勇敢和智勇双全。
结语。
总之,影片中的大量配乐十分大胆独特,大部分为时空音乐类型,尤其是苏格兰民族乐器风笛的运用,恰到好处、魅力无穷。作为著名的音乐人詹姆斯霍顿在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中更加出色,荣获了大奖。尽管这部影片的音乐没有获奖,但这里的配乐笔者认为更胜一筹,结构上略微复杂一些,与情节的配合十分紧密,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自由与和平这一主题的感召下,电影中极具感召力的音乐把电影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高度,它使观众置身一个梦幻世界,仿佛把作品镶嵌在音乐之中,使影片在现实世界中游离,苏格兰风笛的憨直质朴也正是通过它的音乐表现出来。这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十九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
教学设想:
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的:
1.能识别乐曲中的情绪,利用听觉和视觉产生创造想象力。
2.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那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制背景音乐。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了解音乐中的情绪,重点区分“实用音乐”和“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学生听《欢迎进行曲》,有节奏地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提问、引导进入课题。
2.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产品,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不仅有一定欣赏,审美价值,同时作为一种应用科学,音乐逐渐被社会和医学界所接受,并日趋成熟。
3.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音乐与生活。
三、播放多媒体:。
1.教师解释实用音乐,(用音乐来烘托气愤,配合完成某想项具体任务,,这种音乐一般称为“实用音乐”。例如:仪式音乐,治疗音乐等。)。
3.播放《摇篮曲》,教师板书提问:1本乐曲和《欢迎进行曲》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异同?乐曲旋律中八度大跳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创造性的想象?(同学讨论回答)。
4.播放《婚礼进行曲》教师简单说明乐曲的情绪:a段音乐宏伟庄严,描绘了辉煌的婚礼场面;b段旋律温柔活泼,带有一种歌唱性,表现了温和愉悦的气氛。
四、播放多媒体:
1.教师解释“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又称“环境音乐”,是一种为办公室、休息室、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而使用的陪衬音乐。)请同学读出“背景音乐”的特点(加深印象)。
2.课件打一个即将开业的商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片段。
师问:请同学们选出这四首乐曲那些更适合作为商场“背景音乐”(分组讨论回答并说出理由)。
3.鼠标点击页面出现一例快速行驶的列车。播放一段配音,教师准备四首乐曲。
师问:假如你是一位旅游列车车长,请根据“背景音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旅客心理特征的音乐?(同学分组讨论回答并说明理由)。
五、“背景音乐”还可以在综合医院里,急诊室或输液他厅应用。
有人研究表明,人们在一种声级较低的优美柔和的音乐背景下会感到,轻松与愉悦不易疲劳,对病人和家属而言能减轻消除他们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和生理状态,并进一步起到镇定作用。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音乐与生活》中“背景音乐”和“实用音乐”希望同学能分清并会运用,使音乐能够更好为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2首“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例子。
2.请同学们为校食堂配2首“背景音乐”。
七、结束:
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炼,它使我们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
2.播放课件中的“美国乡村音乐”,与学生话别,让同学们踏子着音乐离开教室。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二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三、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二十一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理论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功能一是系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用以武装学生的音乐头脑,达到开发智力、充实音乐文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二是对各技能课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渗透性。加强高师音乐理论教学的研究对于开发学生音乐潜力,培养多种音乐能力、加快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步伐均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高师音乐理论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音乐人才成长的基础,是促成学生音乐智能形成发展的源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这段话表明:对音乐一般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唯有音乐修养高深者才懂得“乐”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音乐理论教学就是通过全面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逐步建立本专业的科学理论架构,用以有效指导其他音乐各科的学习与实践,进而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促进思维能力和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知乐懂乐用乐之目的。
一、知识传授功能。
音乐理论课教学功能之一,是系统传授音乐理论文化知识,用以武装学生的音乐头脑,达到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充实音乐文化知识结构的目的,为学生深入学习各门专业技能技巧课及从事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深受传统的社会偏见影响和文化素质的偏低,在学生中长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偏科”倾向,即热衷于“声乐”“键盘”等技能技巧课的学习,忽视且反感理论课的教学,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智力水平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的提高。譬如,有不少学生总是出现平淡无味的“白开水”般的演唱、伴奏(机械式的操作)。究其原因,在于音乐知识贫乏,理论素质和修养偏低,于是,对音乐作品缺乏感性的认识、理性的思考和通观全局,准确有效地捕捉艺术形象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底气不足,力不从心,有的甚至学习多年音乐仍然不开窍。如此“重技轻理”的行为,不仅很难做到“动基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而且势必阻碍学生自身音乐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的提高。
鉴于此,作为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师,务必合理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强理论学习的认识,使之逐步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引进素质教育机制,采用民主而开放的启发式教法,才能把全面传授音乐理论文化知识,有效开发人才资源这一功能真正落到实处。
音乐理论是人类在千百年(主要是近几百年)的音乐实践中,对音乐经验包括音乐文化所做的科学概括性总结,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完整、独立完善,既有不同科目的分支又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科学体系,这无疑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智力发展的标志。音乐理论分为两大类,一为技术理论,一为思想理论。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开设的理论必修课,以基础的技术理论为主,诸如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伴奏法、音乐作品分析等,而以思想理论为辅,如中外音乐史学、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笔者认为,作为高师音乐学的学生,系统全面地学好这些课程,完全能够建立比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
因此,学生理当重视并学好各门理论科目,只有不断地积累,行之有效地掌握之,才能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文化素质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体现知识传授这一功能,应注意把开发学生智力(主要指思维力)放在首位,因为“智力这种心理品质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从而得知,智力是学习中的认识能力,是人先天与后天的结合体,它虽不能传授,但通过有效地灌输知识,可提高其水平层次,以便促成诸如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发展。作为智力发展核心和重要标志的思维能力,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为思维的领域比感知领域广阔得多,通过思维活动可以把书本中间接的知识认识并转化为直接的音乐经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进而扩展音乐思维领域,以提高其驾驭音乐最可宝贵的智力水平。音乐理论教学就是要把传授知识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进行创造性学习。
音乐理论教学的第二个功能,即对各技能科目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渗透性,这一功能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师范性特点。把握好这个功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使他们学会活学活用,而且对于开发音乐潜力,培养多种音乐能力均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理论教学的第二个功能就是要把所授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其他音乐各科教学中,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启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突出师范性。
以往的教学出现过不少弊端,其中之一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相脱离。无疑地,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化、教条化教学,必然产生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难怪有不少学生毕业后的几年内便逐步淡忘所学知识与技能。其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欠缺多方面的能力作保证,致使他们学到的脱离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变为“水中浮萍”。可见,音乐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其形成与发展往往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中介,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不仅保证现在学习得更好,且保证将来乃至永远不断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影响能力、才能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素质与知识。而素质既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同时又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显然,提高素质关键在开发潜力与培养能力。“教师所从事的正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学生的智力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要千方百计去挖掘。”知识则是人才素质与智力得以形成、发展的资源,有了知识便意味着有了一切,而无知必然而无能、无才,知识多了才会有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实施,以突出理论教学的指导性和渗透性。
理论教学的指导性,是由自身特点及与音乐实际的密切关系所体现出来的。事实表明,有理论指导的音乐实践既有思想性、启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目的性、方向性,又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以致积极自觉地投入音乐表现之中。否则,便陷入盲目无序、肤浅平庸,既无思想深度,又无艺术表现的音乐误区。
譬如在演奏一首乐曲或演唱某首歌曲之前,总是要充分调动自身积累的各种理论知识因素,对作品作出宏观的理性思考与微观的分析和认知,诸如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及旋律特点、风格,判断曲式结构、类型,分析并把握其主题思想、音乐形象,通晓曲调发展情况、和声进行规律、作品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这些均集中体现出理论对音乐实际的指导与启发。有了这一重要环节的引领支持,在演奏演唱中,才会思路清晰,胸有成竹,视野开阔,富于想象与艺术表现。又如节奏练习,离不开有关节奏节拍、音值、力度等知识的指导:合唱训练需要基础乐理、和声、欣赏乃至主调、复调等知识的启迪与辅佐等等。否则,充满美感和人类思想情感的音乐就将沦落为纯粹现象化、教条化和机械化的有声无情、有形无象的平庸音响。有道是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忽视理论指导作用的现象,无疑是违背音乐教学规律的随意作法,结果不同程度也阻碍了人才的健康成长。
加强理论对实现的指导已成为高师音乐教师的当务之急,我们有责任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教法,有责任引导学生沿着认识一一实践一一再认识一一再实践这一正确的教学途径向前迈进。
理论教学的渗透性,同样是一个值得探究和发人深省的教学问题。它是通过理论知识在技能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并使技能这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逐步转化具有广泛移迁作用的音乐能力。因为,音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包括至关重要的知识渗透与应用)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它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又表现在知识技能的动态中,而知识动态(渗透)在音乐能力的形成中则起到直接且久远的推动作用。
譬如在现行高校新纲要条件下的音乐素质课“乐理与视唱练耳”与理论关系甚密,这对于挖掘潜能、培养能力、开发乐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在这门课的训练中,随时伴有理论知识的介入,如音高、高值、高量、节奏节拍、音程、和声、曲式、曲调、调式调性、速度等。教师通过知识诸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必将使学生获得理性的启示与关照,以避免学生中时常存在着的随意性、表浅性与盲目性,进而使视唱练耳技能的形成具有理性特色、思维特点和规范化、综合化的行为特征,以便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乐感和思维活动方式,促使听觉、视唱能力的形成,以便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乐感和思维活动方式,促使听觉、视唱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民族音乐概论”在声乐、器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探索民族音乐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民族音乐演唱、演奏风格的形成。音乐作品分格、歌曲作法、音乐美学、音乐欣赏、音乐史学等知识的渗透,必将使学生在广泛的音乐实践中,提高各种技能的应用质量与成效,为发展音乐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高师音乐教师务必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与深造,有目的地探索理论渗透式教学教法,并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人才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对音乐理论课教学功能的探析,足以说明音乐理论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肯定地说: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专业知识结构松散,缺乏全面的理论知识积累及其有效的指导与渗透,即便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很难有音乐之作为。显然,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理论教学及在技能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与渗透理应首当其冲,这是把受教育者由狭窄的“乡村小路”引向广阔的“城市大道”上的基本而重要的途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的论文内容篇二十二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领域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媒介。伴随音乐人类学在我国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结合已渐入佳境,中西方音乐的深入融合和紧密交流以及学者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新环境下,根据音乐人类学理论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际的案例,从发展的方面剖析和探讨音乐人类学发展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加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弘扬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音乐人类学;音乐与民族。
一、音乐人类学方面的少数民族音乐。
(一)音乐人类学的来源及涵义。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事实上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反馈,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音乐已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音乐的萌芽和逐渐的长大都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产生是因音乐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同时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就会各有不同、生活习惯就会不同。从涵义上来看,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含音乐的开始、音乐与时代背景的融合、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规则的制定以及音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特性。音乐人类学的理论研究还包含民间、传统、口头说唱的音乐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每个民族迥异的特色、不同民族产生的不同音乐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相互摩擦、相互融合又互相独立,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多变性。在逐渐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各类学者们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调查,他们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积累作为基础依据,与西方各类音乐全方面进行比较和探索,并通过相互沟通了解、相互探讨和相互研究,拓宽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索视野范围和区域,促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和相互补充。
(二)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呈现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多姿多彩,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色彩和大环境下的音乐文化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体系。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从萌芽逐渐走向初具成果的历程可分四个时期。(1)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初期,民族研究学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初步考察,对少数民族生活进行了研究,在此时期与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刊物数量可观,其中民歌集的形式占大部分,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和产出物也可被看作是少数民族音乐探究的出发阶段。(2)改革开放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民族政策使不同民族文化得以相互融合,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开花并迅速结果,与此同时新的音乐文化研究也慢慢展开起来。20世纪中期,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调查,自此音乐家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人员在社会调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中后期阶段,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已初具雏形。研究内容扩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将音乐自由的形态探究延伸到生活、历史、民俗等方面。(3)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政策的稳步前进使我国国力不断加强,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索提供了天然保护网,使在这个阶段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形式多元化、丰富化、高产量等特点。各类集成书卷大量问世,象征着覆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中国传统音乐走上了新的征程。(4)21世纪初期至今新世纪伊始,文化艺术争奇斗艳,各类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探究的历程,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加入除了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也更好地完善了这一时期的成果。这一阶段,学术刊物出版增多,拓宽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道路。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发展产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的重要桥梁。各民族自身拥有的音乐特征和特色,使我国民族音乐呈现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加快了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和传播,对各民族间交流具有独特的意义。所以,要对中华民族音乐更深入理解,需以探究人类音乐学发展为前提条件,了解民族音乐转变的方向。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对民族音乐文化差异的研究,可明确意识到各民族音乐间的传播意义和价值体现,保护民族音乐别具一格的姿态,使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对全球范围内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传播与交流,应直面少数民族音乐所面临的机遇和竞争,这对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很好地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殊性。
在音乐人类学研究中,民族音乐发展自身演变出的就是一种文化,每一类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历史,这种历史沉淀积少成多,逐渐变成汪洋大海。对于音乐人类学理论来说,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入实地考察少数民族生活以及所产生的音乐文化,感知民族志的内容和结构,注重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特性和所处的自然环境,逐步剖析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特色,对加快不同民族之间音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音乐人类学来说,少数民族音乐史发展的研究应以民族文化研究为基础。我国地域广阔,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分散,由于各民族地理位置、生活习性、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使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音乐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化价值是相同的。所以,在不同民族音乐相融合和摩擦的背景下,创建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手段和观点是探索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重点。要深入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知道不同民族的音乐发展史和音乐文化,研究其发展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这样可获得全新的音乐文化知识。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国家,音乐风格及形式多元化,想要感受和了解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体会民族音乐中表达出来的文化涵义,就应了解其背景、历史、人文等状况,以音乐人类学的角度,采用相互比较的方法去探究、考察和感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各民族音乐在不同方面的区别和关联,寻找各民族音乐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从根源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拓宽研究视野,建立多样化音乐文化理念,从而提升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鉴赏力,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神和文化。
二、音乐人类学理念下多样的民族音乐史。
(一)人类学视域下的音乐与民族文化。
我国有56个民族,这决定了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多元化,也就决定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富含底蕴的文化,每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形式。各民族居住地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人文知识等也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使民族音乐的发展形式多样化,迥异的音乐风格和形式得以鲜明地表现出来。音乐在民族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民族特色要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鲜明特征,其所有的民族记忆也是无价之宝。音乐史所产生的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和紧密的联系,比如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族行为、民族习俗等多个层面。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果,学术人员研究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差异和音乐文化的共通处,将研究方法向新的思维方向展开,对音乐的节奏、语言、形式等相关因素的探讨、考察也越来越具体和深入,这些都会加快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步伐。
多民族性与多样文化并存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显著特色,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文化在形式和叙述上的多面性。随着全世界文化交流的迅猛飞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传播佛教知识的过程中,它的音乐形式也影响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五四运动期间,西方现代化出现在中国,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后,我国的民族文化已初具雏形,具有了开放、共生、多元化的特征。多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下,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受得到了影响,音乐变成了民族间文化共通和互补的重要桥梁。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人类学的方法让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交流,间接地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其次,我国文化背景也呈现多样性,为促进音乐人类学理论在我国的顺利传播和发展,要遵循各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发展道路。音乐人类学者提倡各少数民族音乐与背景文化要紧密相连,可把与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行为等作为民族音乐发展的指路明灯。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独有的音乐进行无缝对接,这些都有助于对人类学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研究。
(三)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差异性。
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地域差异,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可分为西北风、东北风、西南风、中南风和东南风,这几个部分中所涵盖的少数民族特色音乐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区域的差异会导致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风俗习性,这就造成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音乐的独创性和差异性。例如,河北省历史悠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当地各民族文化艺术在形态、种类、表达方式上显现出多变性。瑰丽多彩的人文风情和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培育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多元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文化。如唐山评剧、河北梆子、皮影戏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比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皮影戏、乐亭大鼓、评剧。由莲花落这种说唱形式逐渐转变而成的评剧唱词相较其他来说比较简单明了,具有比较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乐亭大鼓是将民谣的浓缩精典之处与古代的多种说唱相结合,再慢慢通过实地演唱和更新才逐渐走向成熟化。对于唐山区域来说,乐亭大鼓和评剧是其中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虽然这两种艺术同处一个区域,但其音乐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归功于唐山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文化的发展与展现,各不相同的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音乐艺术表达方式。
(四)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方向。
从音乐人类学的方面来看,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互补的重要方式就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交流。音乐的交融可以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民众间的互相沟通,从而进一步加强同一民族文化多样化发展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发展。在音乐人类学视域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需要加大对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建立并扩展其研究范畴,以适应并深入研究学术思想,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高级优秀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将注意力加强在少数民族音乐内在的涵义和规律研究方面,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探索少数民族音乐,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拓展同全球学术界间的交流,加快音乐人类学在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的实践和发展。当然,在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会遇到许多问题,牵扯范围也比较多,例如学者间、政府机构间、传播媒体间、文化发展间以及民间各组织与普通大众间的看法差异。因此,要传承和发扬光大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削弱或者清楚矛盾之处,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去保护和宣传各少数民族音乐所拥有的独立个性和文化魅力,加强多种音乐文化价值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体现,避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西方价值观所同化,保持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音乐人类学视域下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发展走向。
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无论哪个民族的音乐发展都会推动世界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民族音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密切交流、贸易来往日益频繁,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来往也日益频繁,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同时,各国音乐学者及音乐爱好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而音乐人类学这个学科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实际操作和迅速发展也拓展了我国社会学者们的视野,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更深的诠释和了解。通过全球各民族之间音乐艺术的沟通,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民族音乐互相作用和互相融合,不仅加强了中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是通过音乐这种交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各国之间的认识,从而使得因文化差异产生的隔阂将被削弱。通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精神,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演变过程,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在涵义和联系,可让世界人民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更好地传播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长久发展。同时更各极地学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度。随着全球化互通交流的加速,世界音乐发展也随着社会各界的频繁交流日益进步,在大环境下多方面的学术交流过程中迈向更繁荣的景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全球化发展必然会加快世界人民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更深入了解,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更好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也会得到更好地体现。最后,音乐人类学在我国推广和发展,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理念和理论层次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会越来越好。截止到现在,我国关于人类学视域下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21世纪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由以包含政治及民族为主要导向,以科学的方法为途径来转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从古至今经历了不断变迁。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各类学者们的不断探索、深入挖掘才能将发展持续进行。为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以多种文化价值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发展进行发掘、保护和传承,在这些努力下,音乐人类学才可以得到更持久的进步。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和其他外来文化的浸润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所独具的特色、独特的个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5]刘一丁。从音乐社会学对音乐史学的渗透性研究谈学科的融合性发展[a]。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5)。
[6]何巍。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a]。大舞台,2012,(3)。
[7]薛艺兵。通过田野走进历史―论中国音乐人类学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a]。音乐艺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