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专业19篇)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总结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文档,我们需要学会提炼和归纳。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一
本该是一堂公开课,但由于个人原因,只能当成一堂普通课堂来讲,但我是按照公开课准备的,所以上完这节课后还是有些反思。下面就是我的个人意见。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围绕“宋庆龄的两段话”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她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只听他们有的说:我认为宋庆龄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从他说的那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还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看当她听那位美国学生的回答时,她虽然很不赞同,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那位同学的发言……听听,阅读教学的确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我想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思维也各有千秋。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虽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要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学到家.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二
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三年下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提出的要求是“通过阅读本单元课文,让孩子们一起来认识几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感受、学习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
课文写的是年轻的宋庆龄留学美国时,在一次班里的讨论会上,有力地驳斥美国学生关于“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理想和希望的爱国情怀。
课后编排的三道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第一题是朗读训练,要求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部分的内容,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第三题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的练习。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围绕“宋庆龄的两段话”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她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只听他们有的说:我认为宋庆龄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从他说的那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还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你看当她听那位美国学生的回答时,她虽然很不赞同,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那位同学的发言……听听,阅读教学的确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想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思维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虽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要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学到家。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四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讲了宋庆龄在美国留学发生的哪些事情?(两件事:一是宋庆龄有力地反驳了一位美国同学的发言;二是宋庆龄回答一位同学的问题。)。
二、品语言,悟真情,感受赤子心。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至10自然段,思考:在班里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时,美国的同学和宋庆龄各自说了什么?(用“”画出来)从美国同学的发言中,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理解)。
2.学生反复品读宋庆龄在讨论历史问题时说的那一段话,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可围绕以下问题思考,再交流感悟所得。
(1)面对美国学生对祖国的攻击,宋庆龄当时是怎样反击的?
(2)宋庆龄发言之后,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反应?
3.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所说的那段话,重点理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这句话的含义。
增强自信心。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三、析外表,明内心,感悟人格美。
1.热烈的掌声和不绝的称赞仅仅是因为“说得好,有道理”吗?从宋庆龄发言前后的外表描写中,我们又能读懂什么呢?让学生找出有关语段感悟理解。
2.引导学生朗读并联系语境适时理解句子中的“文静、思考、不以为然、温文尔雅、柔和”等词,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外表中了解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感悟宋庆龄的人格美。
四、寻爱根,述赤诚,体验爱国情。
1.宋庆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听她对美国同学的回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宋庆龄说的两段话,深刻体验宋庆龄炽热的爱国之情。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五
1、学会写13个生字,会读6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认识我国杰出人物之一宋庆龄,学习她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法。指导朗读法。
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的故事主要讲了——(引导学生说)。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理解含义,体会人物感情。
(一)讨论课上,祖国受辱。
1、分角色朗读美国学生和宋庆龄说的话。思考:讨论课上,美国学生是。
怎么说的?
2、理解美国学生说的话。
(1)换词理解“估计”。
(2)地图辅助了解“亚洲、美洲、欧洲”,弄清中国在哪个洲,美国在哪个洲。(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3)理解“淘汰”及“被历史淘汰”。
根据偏旁来理解“淘汰”的本意:指用水洗净杂质。联系生活中常见词句:淘汰旧产品。第一轮比赛他就被淘汰了。理解引申义: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适的。
理解“被历史淘汰”:在世界中处于落后、弱势,濒临被灭亡的趋势。
(4)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比较:“所谓的文明古国”与“文明古国”,想象美国同学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小组思考:那个美国同学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的祖国?一百年前我们的祖国又是怎样的呢?
(二)为了祖国,有力驳斥。
过渡:听了美国学生的谬论,宋庆龄是怎么驳斥的?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1、合作学习,讨论问题,想象画面。
(1)为什么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东方睡狮?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理解“睡狮”的含义)。
(2)理解“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3)理解“艰苦卓绝”的意思并想象相关画面。
(4)根据所看的影视作品想象:仁人志士们为祖国的振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感人画面。
2、研读句子,引导探究。
(1)宋庆龄为什么坚信“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用“﹏”画起来。(抓住“广阔、勤劳、悠久、富饶、优良”来理解)。
(2)重点交流:优良的传统有哪些?(爱国、坚韧、顽强……)。
(3)有感情地朗读排比句,读出排比句的语势。
3、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中的:“尽管激动,但态度温和,十分文雅,语调柔和地说”。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标点,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3)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感悟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心系祖国,充满希望。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炽热的爱。
探究: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列强侵略,为什么宋庆龄对祖国还充满信心?
(联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理解……)。
3、课外阅读链接:说说宋庆龄学成归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说。)。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报国情怀。
(一)希望成真,祖国强盛。
1、100多年过去了,她当初的预言实现了吗?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身在何地,也无论祖国母亲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像宋庆龄那样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
(二)阅感人事迹,激爱国心,立报国志。
1、师简单讲述吉鸿昌、邓世昌秋瑾等仁人志士的故事,引发学生课后阅读,激发学生爱国心。
2、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四、布置作业:阅读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刊名及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们的感人故事。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3个生字,会读6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认识我国杰出人物之一宋庆龄,学习她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法。指导朗读法。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的故事主要讲了——(引导学生说)。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理解含义,体会人物感情。
(一)讨论课上,祖国受辱。
1.分角色朗读美国学生和宋庆龄说的话。思考:讨论课上,美国学生是。
怎么说的?
2.理解美国学生说的话。
(1)换词理解“估计”。
(2)地图辅助了解“亚洲、美洲、欧洲”,弄清中国在哪个洲,美国在哪个洲。(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3)理解“淘汰”及“被历史淘汰”。
根据偏旁来理解“淘汰”的本意:指用水洗净杂质。
联系生活中常见词句:淘汰旧产品。第一轮比赛他就被淘汰了。理解引申义: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适的。
理解“被历史淘汰”:在世界中处于落后、弱势,濒临被灭亡的趋势。
(4)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比较:“所谓的文明古国”与“文明古国”,想象美国同学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为了祖国,有力驳斥。
过渡:听了美国学生的谬论,宋庆龄是怎么驳斥的?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
1.合作学习,讨论问题,想象画面。
(1)为什么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东方睡狮?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理解“睡狮”的含义)。
(2)理解“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3)理解“艰苦卓绝”的意思并想象相关画面。
(4)根据所看的影视作品想象:仁人志士们为祖国的振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感人画面。
2.研读句子,引导探究。
(1)宋庆龄为什么坚信“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用“﹏”画起来。(抓住“广阔、勤劳、悠久、富饶、优良”来理解)。
(2)重点交流:优良的传统有哪些?(爱国、坚韧、顽强……)。
(3)有感情地朗读排比句,读出排比句的语势。
3.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中的:“尽管激动,但态度温和,十分文雅,语调柔和地说”。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标点,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3)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感悟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心系祖国,充满希望。
充分吗?更重要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炽热的爱。
探究: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列强侵略,为什么宋庆龄对祖国还充满信心?
(联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理解……)。
3.课外阅读链接:说说宋庆龄学成归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根据查。
找的资料来说。)。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报国情怀。
(一)希望成真,祖国强盛。
1.100多年过去了,她当初的预言实现了吗?
(二)阅感人事迹,激爱国心,立报国志。
1.师简单讲述吉鸿昌、邓世昌秋瑾等仁人志士的故事,引发学生课后阅读,
激发学生爱国心。
2.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四、布置作业。
阅读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刊名及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们的感人故事。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七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她是一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讨论的时候,一位美。
国学。
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班长微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庆龄同学,请你讲讲吧!”热闹的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有道理!”
“这些有力的句子,漂亮极了……”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
“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解读。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课文1、2小节。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2)指名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颜色?
(3)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那些词应该重音读)。
(5)齐读1、2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头发)。
(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为什么?
(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
(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六小节。
过渡: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你知道都有哪些?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1)谁能用最美的语言给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
(2)交流。
(3)汇报。
(4)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你们高兴吗?怎样读呢?
四、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你”、“我”、“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六、总结。
1、播放《各国儿童心连心》歌曲,出示图片。
2、边看图边总结。
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概括总结。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办板报。(语文天地的“初显身手”)。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九
今天下午,我利用休息时间,读了《我不能忘记祖国》,这篇文章写得是,宋庆龄在少年时期,美国留学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次讨论会,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她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很难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们的希望在欧洲、在美国、在我们这里......"这时,宋庆龄不赞同地摇了摇头,她紧锁眉头,耐心的听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发言完了,宋庆龄站了起来。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宋庆龄显得有一些激动,但还是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产物,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是多么有力量啊!”
这个仅有15岁的少女,虽然远在他乡,却时时刻刻地关心着祖国,并坚信自己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饶。这种精神是多么难得,多么令人敬佩啊!
而我呢?现在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只有努力学习、发扬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才能用自己的实力回报祖国。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庆、资”等9个字,会写“庆斯讨”等14个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索、谓、洲、淘、雅、虑。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六、课堂作业:比一比,再组词。
斯()姿()估()淘()忧()虑()。
期()资()故()掏()优()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2-10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两句话的含义。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这句话体现了中国的辉煌历史,证实了中国是不会被历史所淘汰的,表现了宋庆龄的民族自豪感。)。
“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句话体现了宋庆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她坚信中国是很、有希望的,她永远将亲爱的祖国放在心上。)。
(4)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
6、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7、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男生读美国同学的话,女生读宋庆龄的话,教师朗读旁白部分。
男生:轻蔑、鄙夷的语气;按照立场不同,读出他的爱国情怀兼轻视的语气。
女生:自豪、坚定、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在旁白时注重气氛的渲染。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宋庆龄是怎么回答同学的问题的?用横线画出她说的话。
2、那么,宋庆龄是怎么回答同学的问题的?
3、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为什么?你会读出这种语气吗?
4、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因为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这是多么值得我们中国人民自豪的事情啊!
四、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板书设计:
宋庆龄热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一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讲了宋庆龄在美国留学发生的哪些事情?(两件事:一是宋庆龄有力地反驳了一位美国同学的发言;二是宋庆龄回答一位同学的问题。)。
二、品语言,悟真情,感受赤子心。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至10自然段,思考:在班里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时,美国的'同学和宋庆龄各自说了什么?(用“”画出来)从美国同学的发言中,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理解)。
2.学生反复品读宋庆龄在讨论历史问题时说的那一段话,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可围绕以下问题思考,再交流感悟所得。
(1)面对美国学生对祖国的攻击,宋庆龄当时是怎样反击的?
(2)宋庆龄发言之后,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反应?
3.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所说的那段话,重点理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这句话的含义。
增强自信心。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三、析外表,明内心,感悟人格美。
1.热烈的掌声和不绝的称赞仅仅是因为“说得好,有道理”吗?从宋庆龄发言前后的外表描写中,我们又能读懂什么呢?让学生找出有关语段感悟理解。
2.引导学生朗读并联系语境适时理解句子中的“文静、思考、不以为然、温文尔雅、柔和”等词,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外表中了解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感悟宋庆龄的人格美。
四、寻爱根,述赤诚,体验爱国情。
1.宋庆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听她对美国同学的回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宋庆龄说的两段话,深刻体验宋庆龄炽热的爱国之情。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益虫、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他们的原因。
2、那么,你知道最像飞机的昆虫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21、放飞蜻蜓。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过渡:蜻蜓是一种美丽的小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文章,相信大家学过后对蜻蜓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提出自学要求: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事情?
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用横线标出。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出示本课生字。
3、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并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词语比赛。
5、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陶行知看到村里的一群孩子在池塘边捉蜻蜓,他知道孩子们喜欢蜻蜓,但又想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于是他就亲切地告诉孩子们有关蜻蜓的常识,让孩子们知道蜻蜓是益虫,最后,孩子们把捉到的蜻蜓放飞的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给课文分结构段。
第一段(1-6):写了陶行知告诉捉蜻蜓的孩子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第二段(7-10):写了陶行知告诉孩子们蜻蜓的有关知识。
第三段(11):写了陶行知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回去后观察蜻蜓标本,了解它的构造。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们知道,为什么陶行知不自己马上告诉他们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呢?
4、那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你知道他为什么要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呢?
3、为什么不用命令或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呢?
因为如果直接叫孩子们把蜻蜓放飞,即使孩子放飞了蜻蜓,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下次还要捉它们,跟孩子们讲了这么多的道理,让他么知道蜻蜓是吃害虫的有益昆虫。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男女生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六、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1、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教育捉。
陶行知----孩子们说--蜻蜓--保护益虫。
放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不能忘记祖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读课文自学了生字词,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2举起右手和老师共同书写课题。[板书课题:我不能忘记祖国]。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梳理出以下两个问题:
(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让宋庆龄说出这句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的学习激情都很高,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3学生反馈。
三品语言,悟真情,感受赤子心。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在班里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时,美国的同学和宋庆龄各自说了什么?从美国同学的发言中,你听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理解)。
2学生反复品读宋庆龄在讨论历史问题时说的那一段话,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可围绕以下问题思考,再交流感悟所得。
(1)面对美国学生对祖国的攻击,宋庆龄当时是怎样反击的?
(2)宋庆龄发言之后,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反应?
3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况(教师可提供有关课件,也可让学生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知晓,还可从网上查找)理解“东方睡狮”以及了解为什么把中国称为睡狮的原因,进而深入理解其内容。
4抓住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省略了的内容,并模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有……有……”这一句式进行想象、说话或写话,进一步感悟宋庆龄坚信祖国必将强盛的原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5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中蕴含着的宋庆龄的赤子之心---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充满自豪。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四析外表,明内心,感悟人格美。
1热烈的掌声和不绝的称赞仅仅是因为“说得好,有道理”吗?从宋庆龄。
发言前后的外表描写中,我们又能读懂什么呢?让学生找出有关语段感悟理解。
2引导学生朗读并联系语境适时理解句子中的“文静、思考、不以为然、温文尔雅、柔和”等词,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些外表中了解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美国学生说的话和宋庆龄的性格特点以及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进行说话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宋庆龄性格特点的认识。
4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感悟宋庆龄的人格美。(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宋庆龄当时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她那“温文尔雅、谈吐自如、善思考、有礼节”的东方女性的人格美。进而明白征服所有美国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她那高尚的人格魅力。)。
五寻爱根,述赤诚,体验爱国情。
1宋庆龄在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请听她对美国同学的回答:(生齐读“我自己觉得多么……没有趣味呀!”)。
2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生交流)“我不能忘记祖国”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并交流)。
c“我不能忘记祖国”--宋庆龄看到了多少勤劳的人民,多少仁人志士在不懈努力。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坚信中国有一天必将震惊世界。而今天,我们的祖国--曾经的“东方睡狮”醒了,并且以威武的雄姿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读这两段话。请大家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齐读课题。
六知识拓展。
2回到板书,让我们一起对祖国妈妈说,我爱祖国,祖国也爱我;我对祖国充满了希望,祖国也对我充满了希望。再读宋庆龄说的两句话“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七板书设计。
爱
希望。
教学重点:1、引导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感悟体验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庆、资”等9个字,会写“庆、斯、讨”等14个字,掌握“亿万大众、无忧无虑”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复习导入。
(一)、简介我们敬爱的宋庆龄奶奶.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宋庆龄有关的文章,第25课《我不能忘记祖国》.(师板书课题后,并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宋庆龄15岁那年在美国学习.)。
二、新授:师提问导入:她在留学期间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一)、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10自然段)。
1、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
(1)、这部分主要写什么事情?
(2)、哪些语句令你难过、气愤,为什么?
(3)、哪些语句令你感动、振奋!为什么?
2、反馈学习情况:(学生自主发言,师相机点拨.)。
3、师从学生的答案中挑选关键句,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1)、“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
(2)“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3)“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
4、同学们,宋庆龄以满腔的爱国热忱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美国学生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轻视)宋庆龄的话呢?(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5、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师适当点拨.
6、教师总结.
7、师:同学们,有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振兴中华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的祖国会不会被历史淘汰?!
1、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宋庆龄是怎样回答同学的问题的呢?用横线画出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齐读宋庆龄的回答,并找出表明宋庆龄对祖国态度的一句话.
4、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全班齐读这段,要读出自豪、热爱祖国的情感.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再次激发爱国热情。
2、师:是啊,最亲的是妈妈,最爱的是祖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祖国永远在心中!同学们,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亲爱的祖国日益强大,世界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下面让我们随着歌唱祖国的优美旋律,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起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祖国的繁荣昌盛.
2、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就是我们最最热爱的祖国!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情不自禁、心潮澎湃;那么请说出你此刻的体会,说出你对祖国的爱,说出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吧!谁先来?(大屏幕显示)。
3、这节课老师不仅体会到宋庆龄的爱国热忱,更真切的感受到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谢谢你们!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宋庆龄无比热爱中国。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四
说实话,这节课我很早就相当熟悉了,它描写了宋庆龄在读中学时,针对一位美国学生提出的中国“被历史淘汰了”的言论所做的辩驳,表达了宋庆龄爱国的情怀。
正因为自己太熟悉了,所以觉得很简单,就没有提前准备,就这样一直推到了上个星期天,当我真正深入了解这篇课文时,才发现并不向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篇课文的出彩之处就是宋庆龄说的那两段话,怎样才能把这两段话讲解清楚并做到层次分明,让听课的老师一听就能明白呢?当时很困惑也很慌乱,怎么写也不满意,直到周一中午,思路才出来,但是成稿之后才发现教案设计的很乱,知识过于琐碎。所以我认为我这节课上的不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准备时间不充分,修改不到位,没有和有经验的老师在一起交流;
2、没有深入了解文本,只体现了一个表面;
3、在语文课上,功夫下的不够深,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缺少学习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上课的前后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弥补缺点,让自己有所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五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授《我不能忘记祖国》这篇课文时,在分析体会完课文的内容之后,我又留了一些时间让学生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特别是重点指导朗读宋庆龄说的两段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还特意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的过程。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只听他们有的说:我认为宋庆龄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从他说的那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还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教学节奏较快,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二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够。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六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授《我不能忘记祖国》这篇课文时,在分析体会完课文的内容之后,我又留了一些时间让学生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待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只听他们有的说:我认为宋庆龄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从他说的那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来;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学生。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还有的说:宋庆龄是个知书达礼,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你看当她听那位美国学生的回答时,她虽然很不赞同,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那位同学的发言……听听,阅读教学的确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想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思维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虽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要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学到家。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七
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读懂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导入新课。
1、学生自学“导语”部分,说说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由“导语”下面的插图引入,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宋庆龄。(亦可教师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
(1)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感知字(词)义;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错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画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写下来,准备和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互相提醒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3、让学生说说哪些字较难写,有侧重点地指导书写:资、索、谓、洲、淘、雅、虑。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提出讨论话题。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二、组织讨论,赏读课文。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赏读课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重点围绕宋庆龄说的进行赏读指导:
(1)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宋庆龄怎样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和“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两句话的含义。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词语花篮”上,或抄写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2、收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准备与别人交流。
26.卢沟桥。
【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泸定桥座落在甘孜洲泸定县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17,“泸定桥”三字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这座名桥现已修葺一新,并成为旅游胜地。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宋庆龄的两段话。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庆、资”等9个字,会写“庆斯讨”等14个字,学习“亿万大众无忧无虑”等词语。
能力目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了解我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宋庆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她15岁留学时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勾划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想想课文讲了宋庆龄的什么故事?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讨论:
1)在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说了什么?
2)当班长主宋庆龄讲讲时,她讲了些什么?
二、反复朗读引导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宋庆龄说过的两段话。
这些话说明了宋庆龄坚信自己的祖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对祖国充满了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请同学自己解决,
二、体会下面的句子:
1、重点体会:
l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发球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会被淘汰。。。。。
l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传统。。。。。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
学
教
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课外拓展:
收信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也可以和小组商议并交流结果。
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宋庆龄:杰出妇女代表。
对祖国的理想和希望。
热爱祖国的深深情怀。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导。并围绕“宋庆龄的两段话”来题解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她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和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探究释疑、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释疑: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男生读,女生听。
(2)想想: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理解句子。
“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歌溪源头的水银亮闪光,从长满苔藓的山上流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4)投影读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
水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流下来。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女生读,男生听。
(2)读文后思考:为什么说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3)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然后说给同学听。
(4)投影学句。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5)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讨论交流。
1)这一自然段写出歌溪什么样的特点?(文静)。
教师指导:“文静”指文雅、安静,说明歌溪流动缓慢,气势小,发出的声音较小。
2)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
(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
3)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
a、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
b、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5、学习第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
1、指明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对歌溪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调皮歌声有点野。
小溪活泼歌声充满欢乐。
文静歌声非常美妙。
在夏天涨水给予我们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