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心得(精选20篇)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尽量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干扰。总结范文中不乏闪光点和精彩之处,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学习。
陶艺课程心得篇一
一年的陶艺教学,使我认识到各年龄段学生在陶艺学习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低段小学生,可爱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愿意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兴趣面很广,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技巧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弱,判断力不是很强。
中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对事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新的选择,想象力很丰富,探索能力很强,动手操作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开始对陶艺的知识技有了要求,渴望学到更多的陶艺方面的知识。
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弱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性很高,不感兴趣的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愿搭理。所以我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短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课题,同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证每次课学生人人都有作品,都能够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部分学生都能够厂做优秀作品。具体的方法如下介绍:
一、教学方面。
1、学习态度。
陶艺课,是非常神奇的课,是非常有特点的课,是非常活跃的课。对学生而言,是开心、快乐的课,是幸福,是自我满足,是充满微笑的课,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课。所以在陶艺课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是玩的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子玩,我不反对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玩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部分,但玩得好与不好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玩得好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好的帮助,玩得不好,又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陶艺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我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中端正自己的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陶艺的独特魅力,艺术价值,艺术素养。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黄新豪的学生,从四年级一直呆到五年级,在这段期间,他的变化很大。起先我发现这个写生对陶艺课的理解有些歪曲,不懂这门课程,认为陶艺课是随意玩,想怎样就怎样,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是和她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找她聊天,主动去了解它的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我渐渐的发现他开始转变了,上陶艺课不那么浮躁了,开始认真听讲了,我暗暗高兴,接着我利用兴趣班学习时间,给他看一些优秀的学生陶艺作品,欣赏一部反大师们制作的作品,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些,模仿或是创作都可以,作的质量好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事去做,后来我惊喜的发现他真的爱上了陶艺,而且爱上了陶艺老师。在他的部基本中我清楚地看到它是这样写的“我以后要成为陶艺老师”。作为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这样大的变化,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声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好。
2、学习积极性。
性,创作不主动。于是我想了一个方法,在他们班级里组织陶艺比赛,看看能不能激励他,所以我利用了兴趣课辅导他,没过多久他的作品在班级了成了优秀的作品,就这样杨子华在陶艺课上像变了个人似的,总是乐呵呵,要是谁不会做了,他就像小老师一样主动帮助同学,创作积极性越来越高,自己的作品也是越做越棒。
我觉得孩子们学要老师的肯定,需要鼓励表扬,用爱心关心他们去换孩子们的童心。
3、自我认知。
有很多学生,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老师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如看清自己,把握自己。宋林萍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叫她陶艺。她很文静、善良、有礼貌。但唯一不足的的地方就是很胆小,创作陶艺作品也是这样,放不开,本来很好的创意,因为怕能不好而做得很糟糕。我找她聊天发现她不敢大胆创作设计,生怕自己能坏。于是我拿来一块没有任何修饰的泥巴,告诉她“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你来试试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相信你一定有惊喜给张老师看,加油!”她拿着泥巴,愁眉苦脸,用手晃来晃去,这样持续了很久,忽然叫了一声,告诉我她想到了,我鼓励他一定要做完,他说没问题。当我再去看她的时候,你把已经变了样,什么都不是的泥巴在他手上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的形象,我好赶紧赞扬了她“你看,你多厉害,这块泥巴我都拿他没办法,你竟然像魔术师一样把它变成了漂亮的小女孩,你知道吗?你就是这么棒,请记住老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明白吗?”这就是那块泥巴创作的小女孩。从那以后她创作作品很有信心。其实缺乏自我认识,不敢肯定自己,这是很多学生都存在问题,这就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他们,我相信只要多关心他们就会有改变。
4、自我挑战。
自我挑战也是我上陶艺课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挑战自我也就是跳转他人,学生的创作,对学生的人生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上陶艺课我会鼓励学生尝试把作品做得更大,看自己能不能控制,激励学生时时要挑战自己,你害怕这块泥巴时,可以用手锤它几下,“泥巴也不过如此”。你觉得对泥巴毫无兴趣时,可以随意乱捏,直到又感觉再去创作作品。这些都是我上课允许学生做的事情,我认为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挑战意识,他无论怎么乖巧听话,都是不可取代的,所以给学生适当的释放空间才是我们做老师的明智措施。
二、学生行为习惯方面。
1、课堂常规。
陶艺课堂常规我每学期都会根据所交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要求:爱护桌凳、爱护工具;节约用水、节省泥巴;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乐于创作;团结互助,尊敬师长;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安静制作、课后整齐排队回教室。
2、卫生要求。
桌凳摆放整齐,地面保持干净,工具材料在桌子上放好,做好的陶艺作品放课桌中间,生于泥巴方储藏箱中。
3、文明礼仪。
我想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学生作品方面。
1、自我评价。
评价对一个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陶艺课中我鼓励学生先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要学会评价,进而评价自己的作品,了解不足,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使作品创作的更生动,更加有趣。我采用的方法是互评—自评—总结。
2、大胆创新。
学生大胆创作作品时,我尽量不去干涩他们的作品,我会在一边静静的观察,当发现问题时只会稍加提醒。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身上,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例如,有些学生在拿到一个主题时,想法很多,但不知选择哪一个,这时我会引导他先自己分析,再作决定,如果实在不知道,那就自己问问旁边的同学,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再来咨询老师,这时候我不会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鼓励他可不可以把所有的想法一起来创作有什么结果。往往这些学生创作完作品,都会对自己的作品惊讶,满满的他们就会学会大胆创新原来这么神奇,作品会越来越有信心。
总之,对于陶艺来说,我会是一名在女利米所的学习者,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陶艺课程心得篇二
近年来,生活陶艺课程在国内逐渐兴起,成为了人们追求艺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生活陶艺课程,深感其独特之处。通过投入自己的心思和耐心,我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
首先,生活陶艺课程让我感受到了与土壤亲密接触的奇妙感觉。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陶土的制作过程,包括揉捏和搅拌。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土,我感受到了土质的柔韧和细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在揉捏陶土的过程中,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感受到土壤的温度和湿润程度,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这种与土壤亲密接触的感觉让我更加热爱自然,意识到自然的美妙之处。
其次,生活陶艺课程让我发现了创造的乐趣。在陶艺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制作陶土的基本技巧,还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一块块陶土中,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创作出了一个琵琶形状的花瓶。当我完成作品,看到它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时,我体会到了创造的喜悦和满足感。这种创造的乐趣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让我更加积极地去追求创造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此外,生活陶艺课程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陶艺作品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陶艺课程,我了解了陶艺的历史和发展,认识到陶艺作品的独特之处。每一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风格,通过陶艺作品,我感受到了艺术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的魅力。陶艺作品不仅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启发我们的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最后,生活陶艺课程教会了我耐心和坚持。陶艺制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专注的工作,任何一步出错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在第一次制作陶艺作品时,我由于急于求成,结果作品塌陷了。但我并没有沮丧,而是从中吸取经验,重新开始制作。经过数次失败和尝试,我终于完成了自己满意的作品。通过这一过程,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明白了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这种耐心和坚持不仅在陶艺制作中会用到,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
总之,通过参加生活陶艺课程,我体会到了与土壤亲密接触的奇妙感觉,发现了创造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学会了耐心和坚持。这次课程不仅开拓了我的艺术视野,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成为艺术的源泉,生活陶艺课程给予我们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让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陶艺课程心得篇三
陶艺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至今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而在陶艺课上的一次次亲身实践,让我深感陶艺的魅力和乐趣。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体验、收获与感悟四个方面,总结和分享我在这门陶艺课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内容的设计非常丰富多样。教师们通过讲解陶艺的基础知识,包括陶土的种类和特点、常见的陶瓷制作工艺等等,使我们对陶艺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后,我们又进行了陶艺制作的实践,如制作陶器、陶盆等等。教师们引导我们选择适合的陶土,了解捏陶的基本技巧,并且还教会了我们涂釉和烧制陶器的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不仅对陶艺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跟进性也非常强。在课上,教师们不仅通过演示展示技巧,还根据我们的水平和需求,进行了个性化的指导。他们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细心地纠正我们的错误,并鼓励我们不断不放弃,培养了我们的恒心和毅力。同时,教师们关注我们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鼓励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这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我们感到受到了尊重和鼓励。
再次,陶艺课给我带来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在过去,我对陶艺只是停留在欣赏作品的层面上,从未亲手尝试过。而现在,在陶艺课上,我亲手捏陶、涂釉和烧制,深切地感受到了陶艺的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我不再只是对陶艺作品有欣赏的能力,更拥有了创造这些作品的能力。这种亲身体验让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通过参加陶艺课,我不仅获得了技术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感悟和成长。陶艺的制作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致和专注的过程。在捏陶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了调整节奏,掌握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和修复不完美的作品。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的专注力和耐心,还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努力的过程。而成功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喜悦感和自信心,更是让我感到陶艺带给我的自我肯定和成就感。
总而言之,陶艺课不仅让我学到了陶艺的制作技巧和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培养了我的意志力。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艺的魅力和乐趣,体会到了手工艺术的独特之处。我相信,将来我会继续修炼陶艺这门手艺,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将美丽的陶艺作品带给更多的人们。
陶艺课程心得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陶艺课是我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陶艺的基本技巧和知识,还领悟到了更深层次的艺术之美。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陶艺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发现自我的过程(200字)。
陶艺课的第一堂课,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陶艺工作室,让我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逐渐学习到了制作陶器的各种工艺。每一次揉土、捏泥的过程,我都感受到了自我的发现。我发现自己对陶艺充满了热情,我享受在泥巴中塑造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到格外兴奋。
第三段:耐心与坚持(300字)。
陶艺的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坚持。每一个作品的完成都需要反复揉捏、雕刻和烧制的多个环节。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有时候,某一部分的作品出现瑕疵,我需要重新捏制;有时候,作品在烧制过程中因为温度控制不当而破裂。但是,我从这些挫折中学会了坚持和耐心。我意识到,只有不断的练习和完善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陶器。
第四段:创造力与个性(300字)。
陶艺课给予我发挥创造力和展现个性的机会。虽然每个人都按照课程要求制作陶器,但在每个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展示出独特的风格和想法。在我制作陶器的过程中,我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形状和花纹。有时候,我会刻意将陶器设计得奇特而独特,有时候,我会在陶器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通过陶艺课,我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融入到作品中,这让我感到自豪和满足。
第五段:享受成果与艺术的滋养(200字)。
在陶艺课的最后,我们举办了一次学生作品展览。每个人的作品都展示在展览中,我感到非常自豪。看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受到他人的赞赏和欣赏,我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通过参观其他同学的作品,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陶艺课不仅仅只是为了制作陶器,更是一种艺术的滋养和享受。
结尾(100字)。
通过陶艺课,我不仅学到了技巧和知识,还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热情。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培养了创造力和个性。陶艺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段珍贵的经历,给予我了艺术的滋养和成就感。我相信,这段经历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陶艺课程心得篇五
此次陶艺制作总共有五节课,每节课所做的工作都不同,感触和乐趣也各有不同。
第一次课是手捏和盘条。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但是成品的中心必须掏空,否则烧制的时候容易炸裂;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这次课上我本来想手捏一只小猪的,可惜没顾及好体型,做好后掏空时由于目标过于精小,再要掏空肚子跟大脑十分棘手,最后在我的百折不挠的掏刮下小猪猪的脑袋不堪骚扰终于裂掉了。。。受到这样的打击,我决定在盘条的时候保守点,相比别人很多人都在做很有特色的艺术品,我选择了朴实无华的杯子,虽然做出来有点丑但是想到刚刚被我摧残的小猪也就觉得很庆幸了。
第二三节课是制作拉坯作品,课上每人都有一台拉坯机,那个机器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所以以前还是觉得比较神奇,真的看的话才发现就是一个靠电动皮带转动的原盘面,不过拉坯这个工作却没有那么简单,老师讲的要领大致可以变成三句口诀:心平气和逆向发力由下而上。所谓心平气和就是说在拉坯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拉坯是一个很讲究精细的工作,主要是把坯体整理的均匀对称重心居于圆盘的中心,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圆盘上的泥巴带的对圆心做环绕运动。逆向发力和由下而上是指双手的发力和运动必须遵守的原则。拉坯完成后就可以在均匀的坯体上出产作品了,本来没想过要出品艺术品的,可惜自己太过于粗心,把有的标准的碗或杯子的侧壁扭完,又难以补救只能做成艺术品了。
上一节课是修坯课,这个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都怪我当初拉坯出来的作品都太厚,虽然工具很齐全,但是还是要刮、修、掏半天,而且胆战心惊的,生怕把我的成果掏破了,虽然自己做出来的作品很不起眼,但是毕竟花了我很多心血,所以还是敝帚自珍的。四件作品一节课3个小时才修出来一件,效率很是低下,剩下的只有拿回寝室继续修整。祈祷在最后的烧制中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吧!
总的来讲,觉得此次陶艺制作课收获满大的,有茫然,有焦虑,当然更多的是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感谢此次指导我学习的各位老师与学长,也感谢给位帮助我的陶友们,作为一个大三明年就要毕业的学生对于能修这门课程深感荣幸,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陶艺课程心得篇六
生活陶艺课程简单而又充满乐趣,我在参加这个课程之后深有感受。通过学习陶艺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制作陶器的技巧,还体验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合理安排和品质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与生活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介绍我所取得的进步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先,生活陶艺课程让我领略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处理陶土、制作陶器的基本步骤以及釉料和装饰技巧。通过亲手制作陶器的过程,我发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当手中的陶土在我不断的雕刻和捏塑下变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时,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创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使我更加热爱生活陶艺。
其次,生活陶艺课程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安排生活。在课程中,我们每周都有规定的时间进行陶艺制作。这个时间的安排让我学会了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制作陶器需要耐心和细致,所以我得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进行创作。通过这一过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安排我的生活,将陶艺制作融入到我的日程中,帮助我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生活陶艺课程也帮助我追求生活品质。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很多人追求速度和效率,忽视了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细节。然而,通过生活陶艺课程,我重新审视到了生活的价值,学会了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通过手工制作陶器,我发现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美丽,从而提高了我的生活品质。我开始注意到周围的自然景色,感受到细雨点滴的美丽,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陶艺课程让我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让我更加注重生活的细节和质感。
最后,通过参加生活陶艺课程,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开始,我对陶艺制作一无所知,不太熟练。然而,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互助下,我逐渐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巧,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和创作思维。我能够创造出更加自由、独特和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个过程也让我发现,只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就能够取得进步。这种迈向艺术高峰的过程让我不断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并且给予我信心追求更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生活陶艺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制作陶器的技巧,还品味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学会了合理安排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个课程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快乐。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热爱、坚持并提高自己的陶艺水平,将生活陶艺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体验到这种愉悦和享受。
陶艺课程心得篇七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约200字)。
陶艺课程是我在大学期间选择的一门选修课,我对这门课程的期望是学习基本的陶艺技巧和创作能力。在课程中,我们接触了陶土的制作、捏塑技巧、釉瓷的施工和烧制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技巧和创作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陶艺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第二段: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总结(约200字)。
在陶艺课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陶艺创作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陶土和捏塑。通过反复练习,我发现掌握好湿度和力度是制作成功的关键。其次,我们探索了釉瓷的使用和烧制的过程。掌握不同釉料的特性,运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可以使作品更加美观和坚固。此外,我们学习了挤压、刻画和胎釉结合等技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陶艺水平,也拓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第三段:创作灵感的来源和心得(约200字)。
在陶艺课程中,创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和观察。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创作题材。例如,一次郊游中我看到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我受到启发,创作了一只小鸟的陶瓷雕塑。此外,我也尝试了一些抽象的题材,通过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自由而且富有创意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四段:陶艺课带来的收获和启示(约200字)。
陶艺课程不仅带给我技巧和创作能力,还给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收获和启示。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坚持和耐心。陶艺过程中,失败和破裂是常见的,但我学会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保持耐心和毅力。其次,陶艺课程培养了我的美感和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欣赏众多的作品,我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陶艺课程让我认识到创作的乐趣和满足感。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这让我更加热爱陶艺。
第五段: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约200字)。
通过学习陶艺课程,我意识到陶艺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和创作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的追求。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陶艺,并实现自己在陶艺创作方面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将陶艺与生活结合,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在未来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不懈,坚持学习和创作,为实现陶艺的梦想和追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这门陶艺课程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技巧和创作能力。通过总结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发现创作的灵感和来源,领悟到陶艺带来的收获和启示,我对陶艺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陶艺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通过陶艺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陶艺课程心得篇八
生活陶艺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实践性的手工课程,更是一种艺术的体验和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艺的独特魅力和它对我生活的积极影响。本文将从课程的学习过程、陶艺作品的创作、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以及课程的启示四个方面展开,来分享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陶艺带给我内心的宁静与平静。陶艺并不是一种急躁的表现,而是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制作陶艺作品需要一步一步地塑造,不能马虎大意。在制作过程中,我需要感受泥料在手中流动的变化,倾注我的专注与耐心。这让我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找到了一种放松心情、净化心灵的方式。
其次,陶艺作品的创作也是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的一大收获。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泥料、捏塑、上釉以及烧制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鲜花盛开的限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创作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创造和发现自我的过程。每当我完成一件作品,我便会感到一种成就感和喜悦。
第三,生活陶艺课程让我明白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陶艺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的形式,更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学习陶艺,我学会了制作一些实用的陶艺品,如茶杯、花瓶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陶艺品,我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与和谐。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创造力来实现的。
最后,生活陶艺课程给了我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制作陶艺作品需要的耐心和坚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它告诉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美好的结果。同时,陶艺也教会我如何欣赏生活中的细节和平凡之美。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丽和温暖,通过陶艺的创作和欣赏,我重新发现了生活的美好,懂得感激和珍惜。
综上所述,生活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通过陶艺课程,我在享受创作的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安静地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以及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这些都是我在生活陶艺课程中所收获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难以磨灭的记忆。
陶艺课程心得篇九
第一天的课程,任务是自由体会感受泥巴的“生命”和灵气。我们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开心的和泥,揉泥,捏泥。此情此景,勾起了小时候跟朋友们在一起玩小泥巴的回忆,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经过自己动手做了此东西,更准确的说是试着捏了些东西之后发现,其实真的不是特别容易啊。跟着老师学习,不仅仅能学到专业上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在其他课堂上没有的。细节能看出很多东西,老师很注重细节,他常常教诲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教诲我们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美,我们不要老是抱怨自己的不幸,只有用心去体验生活,才能品味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技法。我从开始学习拉坯到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我重复了五次,失败了四次,但是我坚持地练习,终于我成功了。
最后陶艺课结束,我做了6个作品,但是让我满意的只有一个,是设计植物的作品,我做的是向日葵。陶艺非几日内就能练成精湛的技艺与娴熟的手法,在接触陶艺的短短几周内,我只在乎我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我的素质与修养是否得到了提高,精神是否得到了升华。时间很短,我不可能塑造出做工细致或是气势恢宏的陶艺作品,但我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爱上陶的纯,爱上陶的美。虽说我捏的时候,有的时候弄得身上全是泥,但乐在其中,自己制作出的6个作品虽说不是特别出色,但是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很是喜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与动手操作,我对陶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刚开始时候我们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以及它的分类等等有关陶艺的基本知识,往后几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捏出了好多可爱精巧的东西,虽说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是我们第一次捏出来的,所以很有成就感,也非常喜欢自己的作品。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我要在以后的业余时间中,自己捏出很多好看的物体出来,丰富我的课余生活。这几周的涅泥选修,过得很愉快,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与道理,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时候不是特别顺利,有的边边角角的涅的不是特别满意,心里就有点着急,这时候要冷静下来,不能着急,通过这次涅泥,让我感受到了许多的道理,让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物试验中、配制药品过程中、药品后续总结中不能着急,要有耐心,慢慢的操作,不能紧张,在细小的环节中,更应该有耐心,冷静下来,才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在结果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慢慢的做,这时候更应该有耐心了。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陶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幼儿陶艺教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启蒙教育和艺术思维的启发式教育。一方面从生理机能上来说,可以锻炼幼儿的活动机能,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运作促进脑部发育,锻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从作品的形式来说,幼儿创作的陶艺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力和亲切的艺术感染力。顺应幼儿的天性,开启儿童的思维。幼儿陶艺教育,是培养、启迪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而,我园在开展陶艺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而不是“制作”,注重驰骋想象与质朴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单纯技术技法的训练。幼儿的世界是多彩多姿、妙趣横生的,让我们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陶艺活动发扬创造精神,还孩子一片奇思妙想玩陶泥的世界吧!
成型是陶艺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所谓成型就是将加工备用的泥料以各种方法做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尺寸的生坯。手捏成型:
手捏成型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体验泥性最基本的练习,可以不用工具。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由度,只需要用手把泥团捏成你自己想要的形状即可,也可用雕塑刀等工具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泥条盘筑成型:
泥条盘筑是人类最古老的陶艺成型方法之一。它是用粗细一致的泥条,层层盘叠垒筑,按着渐次增大或减小的规律连接在一起,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大型的、变化较多的形体,这种方法是拉坯等其他一些成型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现代陶艺创造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成型方法。
泥片成型:
泥片成型就是将泥片通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片,然后用这些泥片来进行泥塑造成型。滚泥片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间进行,从泥块的中心向四周扩散、(转动布块),注意泥的厚度,要符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要,制作时要利用泥的柔软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利用泥片的坚硬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应用范围很广,从平面大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变化。
拉坯成型:
拉坯是利用旋转的力量配合双手的动作,在拉坯机上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的成型方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常见、传统的成型方法。但由于它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练习者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拉坯是体验泥性、感受泥性最直接的方法。
平面造型:平面造型,是泥塑创作中的浮雕创作形式,这种泥塑表现形式比较适合低领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陶泥做一个“饼”容易,做一个球就很难。所以在陶艺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陶泥的孩子,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平面造型为主。在这种创作形式中,运用的泥塑技法会相对简单些,主要以压、画、添三种技法为主。在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多选取孩子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物品。
立体造型:
相对于平面浮雕造型,立体造型在陶艺创作中更为多见。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意,更加灵活地组合多种技能来进行综合表现,因此作品的视觉冲击更要明显强于平面造型。手捏造型:
泥球成型:
泥条成型:
泥片成型:
综合成型:
快乐陶吧创作花絮。
2017.03.30。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一
作为一个装潢与工艺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陶艺这个课程是必修课。所以,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培养有思想、创意、有技能、有内涵的设计师,这个学期,俺们就学习这个陶艺课程,就此课程,小的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回想起陶艺课,是一个令人兴奋,鸡冻的课程。几周的陶艺课程,我从对陶艺的一无所知到对它有了一定了解,课程开始之前大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作品,对于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们来说,这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对陶艺课程的学习,课程开始的时候,叫我们的是刘淑宏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淑宏姐是一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老师(后面用淑宏姐替),她中等身材,35岁模样,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她盘着乌黑长发,脸上有一双带着精灵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她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乖巧的小嘴,殷红的嘴唇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还有,第一节课她还穿了久川保玲的衣服,果然是艺术从事者和一个时尚达人的完美结合。第一节课,我们没有动手去接触泥土,而是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在做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通过理论的学习,让我拍明白了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的陶瓷文化具有丰厚的优秀的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陶瓷被称为“最简单和最复杂的东西”,其简单是因为它的基本素材是无处不在,而复杂却不仅在于它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中由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更是在于它是人类心智、情感、思想的反映。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个课程,应该吧这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然后淑宏姐布置了一些作业,就是叫我们做一下茶具的线稿,让我们知道陶艺茶具的大概构造。接着就是我们创作几套现代的陶具。
第二阶段就是开始动手制作了,首先我们一大帮兴致勃勃的同学选好位置,然后像海浪般的去挑选貌似很好用却从来都没用上的工具。而我,由于班上多数是女生,所以秉承了女士优先的原则,我就等她们都选好,我才去选,最后,果然我没拿到好工具,凑合着用吧,方正江宁(我的一个帅哥同班同学)同学有很齐全的工具,问他借。接着,李程层老师(他是一个毕业的留校师兄,等于是老师的超级助收)发给我们一袋黏土,他先教我们把黏土揉的软硬适中后,让我们自由发挥,通过自己对陶艺的感受捏制自己喜欢的产品,熟悉手感。动手后才发现这看似很简单的过程,原来也是这么的不易,黏土是软的,稍有不慎就变形,而且要一建成型,你一点一点的做,那些泥容易裂开,即使是很简单的造型也让初学的我们很难控制。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动手的重要和主观想象而没有通过实践就不一定正确的这个道理。后来老师教了我们几种简单的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了陶罐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么漂亮的陶罐在我们面前产生,我们都羡慕不已,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技巧就好了。但是我们只有两个星期的实践课程,这短短的时间只够让我们对陶艺有个浅显的认识,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陶艺制作。但是这个环境我不太喜欢,首先是在地下室,信号不好,但是我用的是联通,联通现在真牛,竟然打电话打得超级流畅,果然是联通新时空。然后空气流通不好,在里面呆久了,都点头晕,甚至会很忧郁,容易做着做着迷失方向,由一个愉悦的作品变成一个深沉的作品。
经过一个星期的推敲,我终于完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作品,因为我存在对人体缺少理解的不足,所以把茶壶改为一个较抽象的孕妇和发芽的树木做了一个结合,茶杯就是手上捧着五个杯子,里面各孕育着不同阶段的胎儿,杯子外面也长有树枝。其作品代表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春暖花开的娇美,还有一份对生命的感悟,一份无扰与名利的淡薄,生命就是一种成长,一种体会,一种领悟。江宁也说很喜欢我的作品,得到他的肯定,我觉得很欣慰!看到他的作品,也很不错,一套茶具造型各异,精彩绝伦!这个课程我也很感谢他,因为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雕塑的技法,知识和心得,我受益匪浅,这就是好中国好同学,有竞争,有帮助,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接下来是第四个阶段,这个基本是总结归纳,和做老师的阶段。淑宏姐再一次洒下了温柔的闪电,布置了我们都没试过的作业量:做陶艺教学ppt(讲课),10套3d茶具,8000字的教学讲义,1200字的心得。此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可能我们是专插本的学生,之前都没怎么写作,我也是从来没有写过那么长的东西,这篇心得应该是我写得最多字的文章了;还有,我没学过3d,叫我一下子怎么弄10套出来呢?10套也多了点吧,我觉得3套都可以了。算了,先做ppt,讲完课再说吧。于是,就到了讲课的环节了,我应该是第二轮上去讲的,我没有上台讲过课,所以在台上讲我这个《中国传统陶艺简介与欣赏》的时候,有点词穷,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怎么说得精彩,好在我登台经验还是有的,所以不太紧张,颇为淡定。对于不是教师行业的人来说,一直认为做老师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每天上两三节课,其他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在没有做老师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不然,经过这次讲课后才发现,做老师真的不容易!要讲一堂精彩的讲课更加不容易!
最后,就是写下心得,总结之类的了,还有给自己的作品上釉。所谓上釉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上釉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很考技术,不可忽视,我很期待我的作品上完釉是什么样子的。上陶艺课的短短几周时间一下就飞逝过去。看着这些亲自完成的作品,想到是自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凝结而成的作品,虽然有些辛苦,但都是值得的。刚开始,觉得陶艺只是个无聊的课程,但经过系统的学习,陶艺课不再是单调的捏着脏脏的土了,而是用心去创作的作品。陶艺课,其实是亲近大自然的课,当我明白了陶艺文化渊源和精神内涵时,思想情操已得以升华。在这几节陶艺课中,我不仅学会制作陶土作品,还让我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其实,陶艺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细节„„在我遇到困难时,您都会手把手耐心地教我,而我也会认真听你讲的东西。在我内心深处,对陶土有种深深的喜爱,还有深深的赞美。陶土虽然肮脏,但它却用肮脏的身体让我们把它变成美丽而高贵的作品。捏制,亲身感受泥性,正是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教室,我已学到独特动手的能力,还有感受生活的写照。陶艺课,已深深渗透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二
教学目标:、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三
一、课程名称:陶艺。
二、授课时间及班级:2014年下20班。
三、周课时:4节/周。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基本概念,熟悉陶艺名家作品,掌握陶艺基本技法,能独立设计创作简单陶艺作品并具备陶艺鉴赏初级水平,能从陶艺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陶瓷的魅力并获得快乐。
五、教学情况分析:
1、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指导法。
2、教学效果:
新生对陶艺充满好奇与激情,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师生合作默契,共同享受陶艺的艺术魅力。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问题:
(1)、一周两节课时时间太少,好不容易盼来陶艺课,但加工泥料,构思设计又花了点功夫,真正用于创作的时间就更加有限。好不容易在反复修改中找到感觉想要大施手脚,下课铃又响了。像样的陶艺作品需要充足的时间去修饰它,完善它,一周两节课的时间不够用,学生往往大呼不过瘾,令人遗憾。
(2)、陶艺室设施一般,只配有两个水龙头,缺少练泥机和专用小窑炉,所以学生做作品并不能尽兴,不能随做随烧,随做随用(泥)一定程度上有损创作积极性。
(3)陶艺室空间大,搞卫生麻烦,且粉尘多,影响创作。(4)没有合适教材,教师备课存在难度,不能系统化,标准化和秩序化。改进措施:
(1)开辟第二课堂或增加课时,确保学生无后顾之忧,拥有充足时间进行陶艺创作;
(4)积极收集平时上课素材,自编适合本部门学生的陶艺教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陶艺创作水平。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四
陶艺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以泥土为原材料,通过捏、压、揉、拉、折、切等手法,然后经过高温烧制,最终制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其中,陶艺片是比较简单但也非常有趣的陶艺制作,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陶板上刻画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者文字。通过制作陶艺片,我们可以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第二段: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的。
在制作陶艺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地了解陶艺的制作工艺以及每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应该怎样选择泥土、怎样进行处理,以及火候的掌握等等。此外,为了使陶艺片形态美观,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感和美感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制作陶艺片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在刻画图案和文字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第三段:从陶艺片的艺术价值中感受到的。
陶艺片不仅是一种制作流程,更是一种艺术品。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陶艺片之后,我们会感受到它所带给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从制作中获得的技艺和乐趣,更有一种浓郁的艺术价值。每个人的创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这也是各种各样的陶艺片有着很强的个性和独特性的原因。陶艺片也是一种可以带给人们愉悦感受和精神丰收的艺术品。
第四段:从陶艺片的应用领域中发现到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品的不断更新,陶艺片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展。在很多地方,陶艺片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文化纪念品、礼品以及装饰品。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实际的用途,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从制作到应用的全过程,陶艺片体现出了艺术品的多种价值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第五段:结尾总结。
总之,陶艺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从制作到应用都具有非常的价值,它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技艺和乐趣,更可以带给人们文化和艺术上的收获。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陶艺片的制作过程和应用领域,让这种艺术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传承。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五
陶艺冬令营教学性质、目的:
幼儿陶艺教育,不是简单的陶吧,而是把陶艺与教育结合,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课程学习,使小朋友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并在学习中对传统陶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培养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学习中通过实践,使小朋友亲身体验做陶艺的乐趣。
儿童亲自动手、体验材料美感和制作快乐,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制作的全过程体验,能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增强创造能力、拓展思维能力、活跃心灵、张扬个性、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增强独立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美感与艺术的修养,得到德、智、美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陶艺教育课程学习的宗旨是让更多的小朋友们体验玩泥的快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们的陶艺课程中用的陶泥是无毒无味的天然矿物原料,柔软湿润,可塑性强,素烧颜色沉稳,上釉烧制出来后色泽更加鲜艳。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六
陶艺实践课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对于陶艺作品而言,理论方面、技法和创造力都非常重要。只可惜时间有些仓促。我非常喜欢这次的陶艺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它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这个陶艺制作中,我觉得无论是泥雕盘还是拉坯,都需要耐心,这个很重要。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因为晓得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所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感触和乐趣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进入陶艺工作室有点兴奋,但也担心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来。刚开始,何老师花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介绍了具体制作过程及规定,之后,我们便正式地开始了陶艺制作课。
第一节课是拉坯,在我的印象里就是用拉胚机把泥做成瓶瓶罐罐,是最为简单的,何老师为我们首先做起了示范,包括如何揉泥土、如何在转盘上进行拉坯等等,从中学到不少。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让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看着一块泥在何老师的手中神奇而轻松地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也心里痒痒了,恨不得立刻就动手做一件。领了泥土之后,开始在老师要求之下先揉泥土,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制作过程。看着简单但事实上却相差很远。我把泥土用力地甩在拉坯机的圆盘面的中心,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我慢慢地靠近泥土,却好像感觉这块泥土在甩我是的,我不能控制它。好在我持着心平气和的心态,最后,我能较好地控制这块土,慢慢地捏出了我所要做的东西的形状,虽然不太美观,但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自认为的艺术品还是很开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我想到了一位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
中间两次课何老师帮我们联系了陶厂去实习,那里的师傅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法。用一根木棍旋转地面上大大的磨盘来拉坯,每次传动到停止的时间,是刚好拉出一件陶艺品的时间,好神奇!不过转动磨盘的时候也很费力。第二次去陶厂便是修坯了,我们大家坐在室外,用自己纯手工的制作工具细心开始了雕雕刻刻、做机理、挖洞等等。这些文案机理应该说都是在下面经过了认真的搜索资料,选出的自己最喜欢最满意的方案了吧。虽然那天天很冷,但是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做着自己手里的陶罐,希望在自己的精雕细琢下都能成为简艺术品吧,第二次在一起吃午饭泡面也是那么的香,觉得那时的笑也很值得回味。
最后又回陶艺室做了手捏和盘条。手捏就是跟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把泥巴捏成一个造型,盘条比较容易,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长条,然后再将这些长条一圈圈盘起来作为一个器皿的侧壁,当然下面也要垫一片薄泥作为底部,泥巴粘度不够时,还需要用泥浆粘等等。因为我要做一个由盘条构成的看似器皿的东西。这几个很细的长条,我花了一点时间去揉它,让它均匀点,长条从头至尾都是一样的厚度。这之前,我做好了一个底部,这是用来支撑盘条做成的东西。这个底部,我做成了椭圆形,厚度不薄不厚,也接近老师所说的那个厚度。随之,我拿出之前做好的底部,再拿出一张小片的报纸,我将底部放在这上面,然后,我将第一根盘条放在中间围成圆形状,接着放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一直到第十根,终于完成了,最后摆放在一起做的手捏的可爱的毛毛虫和洋娃娃,觉得很有成就感,还捏了些带花边的蒸饺之类的,觉得很好看,很开心。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回忆起创作和收获的那份快乐和满足,就会很开心和激动不已。感谢此次指导我学习的何老师,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来为我们指导,作为一个大四毕业班的学生对于能修这门课程深感荣幸,此次陶艺制作课是我大学以来最快乐的公选课经历!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七
至此,我也终于接触了本专业最直接的课程,这个课程对我来说算是整整等了三年吧。似乎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曾记,小时候每每玩到饭点,奶奶就会站在村头开始叫喊我的名字,我也就一溜烟的跑去厨房,先去蹭上的一口吃的,拿起一个饭碗,盛上一口井水,回味无穷,那时的我,可能还没意识到,我日后会跟这饭碗打起了交道,我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饭碗,竟会有这么大的能耐。
一件成熟的陶瓷作品,要有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帮助下度过种种难关,披荆斩棘来到你的手中,就如同十月怀胎一样生下的孩子亲近,珍惜。陶瓷,这是她独特的神秘性,让古今中外多少人,为她倾覆一切,于是带着一份极大的好奇心,慢慢走进陶瓷的世界,感知她的魅力。于是我也开始明白了,那些陶瓷艺术家所要面对的是多大的难题。课程结束,我也算是入了门,当然日后的修行还是要靠自身。中国传统陶艺中有许多的讲究,从泥料到釉料,从拉胚到烧成。一环扣住一环,一环也不能有任何的失误,到烧成环节,还要三分看运气,谁也不清楚釉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原来这饭碗并不是那么好吃的。
当然,学东西都是从简到繁,我们也是一样,从揉泥到用釉一步一步走来。在学院,我们不用像传统工艺传承那样,先揉上几年的泥,打上几年的杂,找到自己的路子,一路干下去,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学院的教学模式必然跟手工作坊是两码事,不过我们确实要承认,传统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下的学徒,在工艺技巧方面的掌握要比我们成熟太多,但相对的是,在美学观念方面,我们是要占一点优势的,当然美的观念,是每个人不同的观点,或者说我们要多一点艺术性和创造性。
其实在我看来,目前我们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种速成,简单学习基础知识,在用一份独特的审美观念去塑造一种东西,你不得不承认,抛开利益方面,我们或许比一般的淘吧的东西更具有一些韵味,不过,我们也只能与他们相比。现在想想,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
中国传统陶艺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一般来说,带上中国传统,这几个字都是要很有很多规矩讲究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矩也做不成方圆,你保证给自己的作品一个舒适安全阳光的环境,那他大多数还是会给你一个好的结果。于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事,也掌握了一些传统的规矩,当然美术生大多还是不喜欢守规矩的。但我认为在学习此类课程时应该是有一种对文化的敬畏之心,要有些规矩可言,再到之后的现代陶艺,当代陶艺的时候,那就最好不要守规矩才对,每个课程都拥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和体验方式。也应怀着一种不同的创作理念去探求摸索,但同时最基本的还是要有,比如说,认真的学习态度等。
有人说读了中国陶瓷史就相当于读了中国的历史,陶瓷在中华儿女成长历程中占据了一定的笔墨,进而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些的兴趣和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及一些触类旁通的辅助知识,就拿说做一个茶壶,茶壶做是做了,当你用的时候是在给茶做服务,你做的好不好,要问茶满不满意,进而就牵扯到茶的相关知识等等,但倘若你没有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做储备,在学习传统陶艺时,就会像房子建在沙滩上,根基不牢随时会倒。
在中国传统课上,我感觉我是学到的东西是挺多的,但也都是掌握了皮毛罢了,接下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堆积和动脑子的问题了,就目前的感受来说,前期是需要一股钻牛角尖的固执去怼,怼不动了再换脑子去想一想。所以我从未惧怕失败,因为没有这些,支撑不起自己的青春痛快。
姓名:于泽江班级:工美2班。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八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模块: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模块一:带你走进文明古国的陶瓷文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教学重点】:
以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引申到现代陶艺,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将我国的古老文明升华为爱国情操。【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8至10人每组。
2、对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作品展示法: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说出陶艺作品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4、图片展示法: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教学内容】:
1、什么是陶艺,陶艺在我国历史文明中的地位,2、陶艺的发展历史。
3、现代陶艺的审美性【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发问:在生活中,我们用得到哪些陶瓷制品?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自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展示不同时期的陶瓷器图片,根据图片的说明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陶瓷文化。展示国内外陶艺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陶艺的审美性。
模块二:自己动手制作几个陶艺小作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示范两种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两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能够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教学方法】:
1、展示法:展示不同制作方法的陶艺小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它们都属于哪种制作方法。
2、演示法:泥条盘制法、手捏法。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陶艺制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教学内容】:
1、陶艺制作的材料和工具:陶土、纱布、垫板。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2、陶艺制作的方法:(1)泥条盘制法(2)手捏法。
【教学过程】:
展示陶艺作品,请同学观察一下,并说出这个作品是什么,它属于哪种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陶艺的两种制作方法:泥条盘制法和手捏法,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学生创作: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制作要求来制作作品。
模块三: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2、评价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互评。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重点】: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教学方法】:
1、鼓励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评价法:教师适当评价,对学生作品提出建议,以鼓励为主【教学内容】。
1、对本节课的内容做总结,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3、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作品【教学过程】。
教师示意学生停止制作,这三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我们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出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每位学生在介绍之后,首先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加以鼓励。
模块教学试用教案——陶艺6/6/2017。
陶艺课程心得篇十九
几周的陶艺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于那些只为了学分的人来讲,这门课不过就是一门玩泥巴课,而对我来讲它是一门可以真真切切的学到知识的课程。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简单的讲讲陶艺。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现在国内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而且许多家庭建成了陶艺作坊,还出现了一些个人经营的陶艺工作室,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既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陶艺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它在让你不断的接触陶泥的同时,也让你好好的体会到它真实存在的手感。它让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亲身的去体验,亲手去做过,你才会发现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实用”、“日用”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的确,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是仅仅“实用”、“美观”、“经济”、“大方”的观念便能涵盖得了的。它已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广泛的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成为艺术家表达自己的观念,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中国传统陶艺是附属于陶器的,“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中国陶艺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陶艺也不便外。然而,在关于陶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许多讨论中却轻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陶艺的功能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陶艺品的功能与价值,而且对于陶艺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担当的角色及陶艺家的社会定位都关系很大。只有摆正了“现代陶艺是干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不只是“现代陶艺是什么样子?”,我认为陶艺才能真正从“传统”走入“现代”。
我认为陶艺是一门可以提高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一门课程,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大学校园内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
陶艺课程心得篇二十
做陶器,听起来就觉得好玩。做陶器就像玩泥巴一样,但是,做出来的陶器比好看多了。真神奇!
大前天的晚上,我在金鹰国际里看见了一个做陶器的地方,就问妈妈:“可以去做陶器吗?”可是时间太晚了,妈妈就回答道:“现在太晚了,下次有空再陪你做。”
前天,妈妈说:“今天我们可以去做陶器了。”我没听错吧?没错,就是今天!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去做陶器。可是,下午有人来,没去成。昨天,因为妈妈生病了,也没有去成功!今天,外面在下雨,跳完舞以经4:00了。妈妈说:今天下雨,我们又要去送语恬回家,我们就明天去吧!”
“不!”
“那么,去问问悟恬想不想去做陶器吧,如果想的话,我陪你们去。”
“我问了她,她说想。”
“好吧,我们走。let’sgo.”
到了那里,我们看见一位大姐姐在做陶器,她做得好漂亮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做完。
开始做陶器了,老师先教张语恬怎么做,再来教我。我在她教张语恬的时候先学一下。轮到我做了。老师先给我了一块陶泥,让我把它固定起来,再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做碗、杯子。
当我的手没沾水时,陶泥摸起来黏黏的,但是手沾水了以后,陶泥摸起来光滑又细腻。老师让我们用大拇指先开个洞,做成杯子,再一点点用食指往外扩,记住,做的时候手上一定要有水,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碗。老师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先做成杯子的`形状。我们俩做好了,各拿出自己的作品,呀!张语恬做的杯子真可爱啊!做了个杯子,上面还贴了个小白兔,想象力真丰富。我呢,而是做了一个有一朵花的碗。
哈哈哈哈哈哈……时间在笑声中过去了,我们跟那个地方说再见了,我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做一次陶器呢?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