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随笔读后感(通用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寻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和改变。高质量的读后感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和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一
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培根随笔》是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在内容上就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情感、艺术、教育等等,几乎触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根随笔》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既表达了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治家准则等,还包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与看法,当然也不乏对艺术和对大自然的欣赏与追求。
《培根随笔》中有许多名句,几百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就好比修剪移植,而实践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让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这三段名篇摘自《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它告诉我们:读书和学习的目的、读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食粮、读书和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实践会将读书中学来的知识得到提炼。相信《培根随笔》会以一种最使人受益的方式,让我们亲近名著、走进文库,领略到世界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同时将书中的哲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加深自己的文化素质。
《培根随笔》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永远伴随我们的学习与成长。
论翻到《培根随笔》的哪一页,我们总会很容易地发现有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细细地品读它们,又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合上书本,更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从这一篇短小精悍的随笔中,我们能够汲取到一位伟大的哲人的思想精华。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时常想起培根的这句话,这是他对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总结。随意翻看一本杂志或许会博得我们的会心一笑,但看过之后却仿佛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求知便只是消遣。
学得一知半解的时候往往成为我们最爱卖弄的阶段,但即使并没有深入学习,却也能够让我们做足表面文章,这个时候,求知就像是给自己穿上华丽的外衣,但是我们的内在是否充实却不得而知。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培根的随笔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导师,每当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时,总能为我点破玄机,柳暗花明,又见一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雾,引领着人们向真理进发。
当我看到《培根随笔》的时候我一开始以为《培根随笔》这本书会是一本十分无聊的书,但我在不经意之间带着无聊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因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美而认真的将这本书读完了。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美》中培根说:"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让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灵上的美才是最真实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这一篇随笔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可是,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心灵上的美像是埋在土里的未发芽的种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发芽,不成长,不开花,不结果的。而那种相貌上美而心灵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里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盖,在不定的时间一定会突破图层,将满地炸得开花,令每个人的厌恶。
如今,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阅读这本书,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野心,谁会没有呢?就只是多与少的区别而已。培根在书里已经说过:人的野心与抱负就像胆汁一样,能够使他积极、振奋、充满活力。人如果没有野心,就像没有了目标与动力,即使这个人有天才一样的智慧,也会是一无所成。因为前进的动力就是目标。你拥有野心,就像拥有了远大的目标一样,就因为这样,他们这些拥有野心的人就回、会为着自己的那野心去努力地奋斗、拼搏,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但是,野心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野心太大,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这一个梦想,他们可能不会去关心别人的死活,只为的是自己梦想的实现。在古代,秦史皇就是因为想全世界都成为自己的,滥用人力,实行暴政,才会使得其灭亡。在我们现在的时代中,也有许多人因为野心而导致家破人亡。培根在书里写道:抱负远大者有三类心态。一是谋求建功立业,造福一方。二是政治欲求,争权求势。三为了物资利益,中饱私囊。凡是怀有第一种梦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济世之才。
我想,我们都应该像培根说的一样,成为一个谋求建功立业,造福一方的人。现在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只为自己利益,不为他人着想的人,但是也有不少为人民着想,就像我们的老师,为人民无私贡献的警察,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他们都是培根说的那一种人,都是为人们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人。我们的社会也很需要这些谋求建功立业,造福一方的人,不仅这样,我们还需要许多拥有各种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发达!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好,更美满!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这五十八篇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各蕴涵的深远意义,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我们可以将这本书读多几遍,必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我读了朋友的《培根随笔》。读完之后,我深有感慨。
《培根随笔》里不仅是一篇篇论文,还是人类聪明的结晶、人类文学的宝库,里面装满了无穷的真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情谊》和《论时机》。
培根说过:“把快乐告诉朋友,快乐就会加倍。把忧伤告诉朋友,忧伤就会减半。”但是,人生中,有多长情谊是真诚的呢?正像《论时机》一样,要掌握一切好的机遇,才能成功。否则,只能到头来感概机遇的流逝。所以,假如我们不懂得抓住情谊的机会,情谊就会离我们而去。
我一定要好好的抓住情谊的机会!不再让情谊离我而去!
一定要好好抓住情谊的机会!否则,情谊将会一次次离你而去……。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三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四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
2.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随笔
“呜呜……”汽笛长鸣,火车在铁轨上飞快地驶过,留下一位大约十来岁的女孩。红头发,尖下巴,大眼睛,大嘴巴,苍白瘦小,脸上长满雀斑,充满朝气与活力,她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安妮。
坐在马修的车上,安妮任想象自由的飞翔:高大的苹果树栽在道路两旁,盛开着雪白而芬芳的花朵,这是“白色的欢乐之路”;蜿蜒曲折的池塘有着忽隐忽现、不可名状的色泽变化,这是“闪光的小湖”。“情人的.小径”“悠闲的旷野”“柳池”这些浪漫的词语也就只有如安妮这般天真可爱的少女才能想出来吧!
她的可爱,她的乐观,她无暇的想象,都让我深深的着迷。每一次她的激动、欣喜和孩子气都让我与她贴的更近。她那奇特瑰丽的幻想和想象,她在困境中坚守的神奇的精神境界,她那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都无法不让人喜欢上她,迫切地想去认识她,她便是安妮?雪莉!
“我能听到小溪的洪亮笑声一路传到这里。你留神过小溪有多么快活吗?他们总是在欢笑。即使在严冬,我都能听到它们在冰层下面的笑声。”
泪水伴着欢笑,安妮慢慢的长大,红色的头发渐渐变成茶褐色,幼稚的女孩已经成为了少女,我透过字里行间,注视着这位迷人的姑娘,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倒她,反而使她收获了快乐与幸福。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安妮在情人的小径独自起舞,扬起了高傲的脖颈,目光中闪烁着对生活的希望,哦!安妮·雪莉!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4、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5、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6、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7、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8、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9、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10、《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11、《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是个奇怪的人。培根是个矛盾的人。他追求权力却身陷囹圄,但追求知识则名闻天下。
不得不承认,《培根随笔集》太有名了。培根真的很不正常,“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很有力量。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六
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七
《致大海》是我在舒婷的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它没有《致橡树》那么著名,但是这首诗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大海它就是多变的,有时会有暴雨,也有时很平静。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在我最近的学习生活中也总是遇到强风暴雨。考试小科考的非常不好,而且根本学不进去,遇到问题也是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心情也时好时坏的。我想把自己的脑子清理干净,可是呢,一个个烦心事又随之而来。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就让我的心里起了风暴,有时做一些小事也让我烦躁。
但是,我坚信我会像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冲出去。我要坚强的生活在风浪中,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要悲伤。
有人曾说:“生活就像是一个游乐场。”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总是少了点什么,对!就是风浪。有了风浪生活才会有意义。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八
欢迎阅读与支持,如果喜欢记得常来!内容简介:今天我们学了《一颗小豌豆》这一课,文中讲了一颗小豌豆帮助了一个病了的小姑娘的故事。文中还讲了其他小豌...觉得不错就继续看完以所有内容吧!
欢迎同学们阅读《》,此文由随笔网。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九
“事情一旦到了采取行动的地步,迅捷就是最好的手段。”赔根在随笔中如此说道。
的确,世上最无用之物莫过于拖延。
“幸运如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待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难抓的瓶身……”培根讲述了哲学、伦理、处世之道。
常道:“今日事今日毕。”可即使是这句烂熟于心得话,也未在心中打下牢固的根基。
不知多少人,拿着手机,抱着“再玩五分钟”的心态,一夜不眠,最后落个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次日昏昏欲睡,说不清昨夜究竟有何意义。不知多少人,将事情一拖再拖,最后手忙脚乱,悔不当初;不知多少人,在选择的路口举棋不定,错过了最佳时机,最后落得两手空空。
拖延是一把枷锁,锁其心智,钝其行为,毁其人生。
个人拖延,得一时欢愉,在事后暗悔时光飞逝,竟抓不住它的尾巴。上级拖延,导致任务完结不了。社会拖延,使整个社会停滞不前,沦为一盘散沙,国家拖延,逃不了“落不了就要挨打”的悲催命运。
百无一用是拖延,在经历了无数个起早贪黑的日子,终有一日下定决心将之更改。于是,每日紧抓时间,竟比之前早了几个小时入眠。不曾为当初愚笨的作法所自耻。
生而在世,难免心存几分懒惰。但如何将之克服?可谓,目标之重要了。拖延最好的解药便是恒心与毅力。
“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期,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赔根又道。
是啊,机会不等人。
总有人自认为“怀才不遇”是他人的不赏识,亦或认为某些机遇“不堪入目”而一拖再拖,最后在心怡之物来临之际,芳华逝去,束手无策。
中国首富李嘉诚,当机立断,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落后,土地空旷。但就是这样前途渺茫,经济体系不全的旧社会,李嘉诚牢抓商机,代巨款买地皮。也正是这令人大跌眼镜的做法投资,使他发家起业,成为了亚洲地产大亨。在机会的路口,他绝不拖延。
百无一用是拖延。
马上行动,没有借口。对迟疑说不,对犹疑说不,对彷徨说不。
“子弹出了枪膛,飞起来速度极快。”世上最无用之物,莫过于拖延!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由拖延时间到拖延时机,层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朴实独特的观点脱颖而出,作者所选用的素材引述时代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议论,运用李嘉诚的事例突出议论了把握时机的重要,使议论的针对性、时代感更强,扣题紧,联系生活实际,结尾由伟人到自身,呼吁青少年远离拖延。大有忧国忧民的心态,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可谓一篇佳作。(指导教师:刘冬梅)。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十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十一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是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
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皮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十二
孩子,你的爱情观稍显被动,只有她的主动付出,才能换来你全心全意的呵护陪伴。这样子很容易错失缘分啊。
学生戊(女生)——。
我愿意是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体现出一种坚持和呵护的爱。虽然平淡,但是在最需要的时候为他造一些清凉,是单纯美好的付出。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比拥有其他任何东西都要幸福。有的时候爱情是被需要,用微不足道的关怀让坚贞根深蒂固。
孩子,你在爱情中特别追求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惟其如此,才能体现你的价值,你要谨记:太过善良的付出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痛哦。
学生己(男生)——。
如果我是一棵橡树,希望她是泉源,不必相互帮衬,更不必终日依偎,只需要常年输送滋润我灵魂的清泉。有风有雨,寒潮风雷,必由橡树一人挡下。雾霭流岚,双方共享。爱不必如作者的观点般轰轰烈烈,不必一直依偎,只愿常年,以那清凉的泉水,滋润橡树干涸的心与根枝,默默支持橡树即可。当那橡树枯竭将亡,只有泉源会拯救橡树的生命。不若木棉,看似光艳有益,实则毫无帮助。
孩子,你对爱情的理解是建立在世俗的价值利益之上的,实用主义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主义,也消磨了爱情的相知相守,太功利了些吧。
学生庚(女生)——。
如果他是一棵橡树,我愿意是缕缕日光,陪伴着他。我愿意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奔到他的身边,给他带来光的温暖,为他镀上光的金。我愿意,成为他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为他长成高耸的巨树奉献自己。我愿意,在他冷的时候,送上一份温柔的暖,包裹住他原木色的心。即使是多云、细雨,也阻挡不了我想拥抱他的足迹。久雨初晴,久别重逢,橡树上的滴滴晶莹,在日光的照耀下,不知是泪还是雨。
孩子,你的成熟与无私,让你更乐于在爱情中扮演强者的角色,或许你将来的他会是一个在年龄或心智上不如你的人,任重而道远。
学生辛(女生)——。
如果他是一棵橡树,我愿意是日光。因为日光能够给他带去温暖,送去光明。在失落时,用光温暖他的心,驱赶他心中的阴霾。当他愉悦时,用五彩的光线衬着他的欢喜。我似乎离他很远,在遥远的天边注视着他;我又似乎离他很近,化为柔和的光晕抚摸着他。他若离不开我,我亦离不开他。
孩子,你在爱情中表现出了患得患失的心态,不太能确定自己的全情付出能否得到对方的信赖忠诚,愿你将来能够更坚定一些。
学生壬(男生)——。
如果我是橡树,希望她是春雨,因为提到春雨,就会想到可以滋润万物,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而诗中正好是要表现“互相敬意”与“终身相依”,春雨会一同陪伴着橡树,给树以一种更旺盛的生机。
孩子,你直接跳过了爱情的甜蜜阶段,直奔婚姻的“平实忠诚”而去,虽然能给她很好的安全感,但是浪漫是女人的天性哦。
学生癸(女生)——。
我愿意做在你身边的木棉,共历风雨,不愿只因为你“高大”来攀附你,更不可能奉献我所有的一切换你不过多看一眼,而是你有长处我有优点,看似独立实则相依,我们平等却互相喜爱,一起走过生命最美好也最低颓的时候。最坚贞无非是,你最开心与最低谷时,我都在。没有人理解时,我们相互理解;没有人相信时,我们互相鼓励。我不只因某一方面而爱你,而是你的一切。
孩子,你读懂了舒婷的诗意,明白了爱情中双方平等的重要性,这种平等是人格的独立,情感的共鸣,愿你将来如愿以偿!
木心曾经说过:“爱情有三种境界。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和。老之将至,义无反顾。”确然,青春少年的爱情观是懵懂的,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新鲜好奇而蠢蠢欲动。盲目的冲动必然酿成恶果,而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就能有正确的引导,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信息爆炸的年代,爱情再也不是遮遮掩掩的话题了,与其讳莫如深,不如敞开心扉。是时候开诚布公地聊一聊这个话题,告诉“00后”们该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去爱这个复杂的世界!
作者|徐一丹。
公众号:徐公桃李缘。
舒婷随笔读后感篇十三
"舒婷"这个名字,我是从我语文老师那里得知的,从她那儿,我还得知不少人都认为舒婷的诗"晦涩""朦胧""看不懂",求一篇《舒婷的诗》读后感啊-读后感用谢谢。正因为如此,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阅读了她的诗集《双桅船》。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断送,无数纯洁的梦,也还有些勇敢的人,如果风雨后疾飞的海燕…",这首《致大海》使我感觉到舒婷的诗并不朦胧晦涩。它的每一行,都能唤起我的心灵共鸣并且使我窥见了诗人的苦闷和追求,沉沦和探索,窥见了诗人在生活这个汹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出发"(《童话诗人》)。是的,童年是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个天真地认为自己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轮带着金色光圈的太阳。然而,年龄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随着小沟里的小溪流进大海。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生活,书籍与诗》)。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这样来描绘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了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我步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自天边扬起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读后感《求一篇《舒婷的诗》读后感啊-读后感用谢谢》。"(《致大海》)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日出和夕阳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奋斗被厄运冲跨的时候,当我解出一道难题之后,当我的付出被别人肯定时,我感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觉到了生活的缤纷色彩。
然而,当我看见一位女生因帮助后进生而遭到误解和打击时,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断向前走,就能把天边彩霞搂在怀里。"(《生活,书籍与诗》)从五光十色的梦中回想,突然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难免会消沉。我曾夸大生活的阴暗面,夸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正像舒婷在《船》所述:"一只小船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天和奋斗有时会在生活中搁浅",但诗人好似对我的惆怅作出提问:难道真挚的爱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对理想的追求,就这样因暂时的挫折而消失吗?难道它们从此就失去了瑰丽的色彩?不,我不相信。
我开始更认真地读书,从鲁迅到王蒙,什么都读。我希望从书籍中把握人生,观察世界的全貌,经历我未曾经历过的旅程,品尝我未曾品尝过的甘苦。正如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所述的:"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长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开始坚信:在这敏感的大地上,一个真诚人的嗓音,不论多么微弱,也会引起应有的反应,就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才使得那"动人的热带阳光"和"最可靠的春风"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产生。